小學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1-05八年級物理《動與靜》教案分析。
八年級物理《動與靜》教案分析
一、教材學情分析:
1.學生在生活中對運動有膚淺的認識,但是往往是不確切甚至是不科學的。要使學生初步建立起運動的概念,從學生熟悉的大量生活、生產(chǎn)的實例中抽象出運動的概念。
2.教學中應注意利用信息技術(shù)引導學生舉例、分析、討論,概括出以下機械運動的實質(zhì)性的內(nèi)容。
3.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把信息技術(shù)與物理教學有效整合,用大量的音頻、視頻、圖片、動畫及文字材料,可以向?qū)W生提供大量的、直觀的感性材料,從而比較容易突破難點。
4.教學過程自始至終貫穿新課程的三維課程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我們生活在一個運動的世界里,能舉例說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與運動的關(guān)系;知道如何科學描述物體的運動、靜止;知道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師生互動,讓學生了解人們以多種方式描述運動的世界(如詩歌、繪畫、音樂、詞匯等),能說出一些常用的描述運動詩句和詞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多媒體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在學生活動中不斷強化與同學(他人)的協(xié)作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用參照物、運動(靜止)、相對等物理概念去描述運動的相對性。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動與靜。
五、教學方法:信息技術(shù)與物理學科有效整合,觀察、閱讀、交流與討論。
六、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視頻:孫悟空騰云駕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欲望。
提問:孫悟空扮演者六小玲童真能騰云駕霧嗎?
(二)新課教學:
1、運動的世界
日出日落、月盈月虧、星移斗轉(zhuǎn),宇宙每時每刻都在運動。冬去春來、風起云涌、潮漲潮落,我們生活在運動的世界里。
(1)、宇宙大爆炸帶來了滿天星斗。
看圖:2-1
文字:1950年前后,伽莫夫建立了熱大爆炸的觀念:認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大約180億年前,最初的宇宙是由超高溫、高密度的一點爆炸而成,以后各星系會無限膨脹。46億年前太陽系行星形成。1965年,有觀測證據(jù)有力地支持大爆炸模型。
視頻:宇宙運動
(2)、地殼的運動。
看圖:2-2
大陸板塊的碰撞產(chǎn)生了地球上的高山和峽谷;江河的流動,形成溝壑和平原;水城威尼斯在不段下沉。
(3)、生命在于運動
看圖:2-3
視頻:劉翔破世界記錄
請舉出一些你認為運動的例子。(學生舉例,讓學生積極參與并了解他們眼中的運動是什么)
生:上學的學生、下班的工人、飛翔的小鳥、游動的金魚、飛馳的汽車、奔跑的駿馬、流動的空氣
師:剛結(jié)束的校運動會和正在開展的大課間,進一步展示生命在于運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zhì)。
師:我們生活在一個運動的世界里,自然界的物體都在運動著。想一想:我們平時又是怎樣描述運動的呢?
2、人文視野中運動的描述
人們用不同的方式描述運動的世界
(1)詩人用語言的韻律和意境贊美運動;
如:(學生舉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畫家用形態(tài)和色彩描繪運動
看圖:2-4
(3)音樂家用旋律和節(jié)奏表現(xiàn)運動。
音頻:古琴《流水》歌曲《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請聽我國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箏曲(高山流水)。聽一段后讓學生談有什么感受?是一首什么曲子。告訴學生我國在音樂方面有非常大的成就,有非常多的著名的民族樂曲。如中國十大名曲。
引導學生總結(jié):人文視野中運動的描述
詩人用語言的韻律和意境來贊美運動。
畫家用作品的形態(tài)和色彩來描繪運動。
音樂家用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奏來表現(xiàn)運動。
3、科學視野中運動的描述
科學家又是如何來描述這個運動的世界的呢?
科學家用特定的概念、數(shù)學工具以及實驗方法來描述和研究運動。
同學們,你們對科學上所說的運動是如何認為的呢?
動畫1:某同學走過宣傳欄;
動畫2:汽車行駛在公路上
動畫3:某人坐在行駛的車里。
某同學對宣傳欄位置改變
汽車對樹位置改變
總結(jié):物體對物體位置改變運動了
機械運動,簡稱運動:物理學中,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
參照物:把事先選定作為參照標準的物體。
書包對某同學位置不變
人對車廂位置不變
總結(jié):物體對物體位置不變不動
靜止:一個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的沒有發(fā)生改變。
交流與討論:學生活動5分鐘。
提問:小明為什么說花花跑得真快呢?
原來花花的位置發(fā)生的改變。
4、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視頻:相對運動
動畫4:相對運動
學生觀察、分析、總結(jié)。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物體相對與一個參照物是運動的,相對于另一個物體又是靜止的。
引導學生總結(jié):描述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
(三)知識鞏固:
(1):在歌詞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所描述的現(xiàn)象中,我們以為竹排在江中游是以為參照物;我們說青山兩岸走是以為參照物.
(2):通過電視,我們看到神舟七號飛船中的一個情景:翟志剛放開了手中的飛行手冊。綠色的封面和白色的書頁,在失重的太空中飄浮起來并懸停在空中。這時的飛行手冊相對于_______是靜止的,相對于______是運動的.
(四)課堂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么是機械運動,知道了物體運動的相對性,我們還應注意運動和靜止相對性在實際中的應用。
學生回答:孫悟空扮演者六小玲童真能騰云駕霧嗎?
(五)作業(yè)布置:
1、課本1、2題;
2、基礎(chǔ)訓練2.1節(jié);
3、利用體育課,體驗接力賽中如何運用運動的相對性解決交接棒時易掉棒的問題;
4、請設(shè)計一個與運動有關(guān)的圖文并茂的生動有趣的畫面,也可制作成網(wǎng)頁;以后相互交流。
七、板書設(shè)計:
2.1動與靜
一、運動的世界
二、人文視野中運動的描述
三、科學視野中運動的描述
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當于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
2、參照物:事先選定作為參照標準的物體。
3、靜止:一個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
四、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jAB88.CoM
相關(guān)閱讀
八年級物理上冊《動與靜》第一課時導學案
八年級物理上冊《動與靜》第一課時導學案
【學習目標】
1.知道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是一個運動的世界,能舉例說明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與運動的關(guān)系。
2.了解人們以多種方式描述運動的世界(如詩歌、繪畫、音樂、詞匯等),能說出一些常用的描述運動詩句和詞語。
3.知道要判斷物體是否運動首先要選擇參照物。知道運動的相對性。
【自主學習】
1.機械運動:在物理學中,把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___________稱為機械運動,簡稱為________。
2.參照物:要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先要選一個物體作參照,這個物體叫做_________。一個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在改變,則稱這個物體是___________的;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則稱這個物體是_________的。
3.人們常說的“運動”與“靜止”是___________。選擇不同的參照物,結(jié)論常常會不一樣。
【學習過程】
一.運動的世界
閱讀課本P18頁和圖2-1~圖2-3,完成下列問題。
宇宙、地殼、人三個主題向我們展現(xiàn)一個絢麗多彩的運動世界,自然界無處不在存在運動,自然界以多種形式展現(xiàn)著運動。請舉出一些你認為運動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運動的描述
1.詩人畫家音樂家如何贊美運動的?那么你能否說出一些描述運動的詞語、詩句、音樂、繪畫……?小組的同學討論后說一說。
2.科學家是用什么來描述運動呢?(也就是物理學中如何描述運動呢?)什么叫參照物?
3.看課本上“交流與討論”:與同組的同學討論,完成課本P19兩個問題。
4.什么是運動和靜止?舉例說明什么是運動?什么是靜止?
運動:
靜止:
5.乘電梯上升的乘客,選擇地面為參照物時,乘客是運動的;但選擇電梯為參照物時,乘客卻又是靜止的。“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以_______為參照物時,說“竹排”是運動的,以__________為參照物時,說“青山”是運動的。
交流討論:為什么說“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請例舉實例說明這個問題。
6.討論交流: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知道,選擇不同的參照物,物體的運動情況就不一樣,那么參照物選擇的一般原則是什么?
(5)閱讀課文感受在生活中,人們常常巧妙地應用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為我們服務。
三、學習小結(jié)
1.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寫在下面。
2.本節(jié)你還有哪些疑問?寫在下面。
【自我檢測】
1.世界每時每刻都在運動著,有的運動是位置的改變,如日出日落、南征北戰(zhàn),類似的例子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說法中,不屬于機械運動的是()
A.地球的公轉(zhuǎn)B.汽車在行駛中
C.冰化成水D.飛機從北京飛到廣州
3.在微山湖上,有一人乘船順水下漂,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以湖岸為參照物,船是靜止的
B.以船為參照物,人是運動的
C.以人為參照物,江岸是運動的
D.以江水為參照物,船是運動的
4.位于上海浦東新區(qū)的金茂大廈,是目前中國第一,世界第三高樓,觀光廳位于金茂大廈的第88層,高度為340.1m,是目前國內(nèi)最高最大的觀光廳(已獲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頒發(fā)的證書),堪稱為“時光穿梭機”的兩臺電梯給人以高速體驗,僅需45s左右就能將你平穩(wěn)地從底層送至觀光廳,電梯上升過程中,若以為參照物,則人是靜止的.
5.詩人曾寫下這樣的詩句:“人在橋上走,橋流水不流”其中“橋流水不流”詩人選的參照物是()
A.橋B.河岸C.水D.岸上的樹
6.通過電視,我們看到“神舟七號”飛船中的一個情景:翟志剛放開了手中的飛行手冊。綠色的封面和白色的書頁,在失重的太空中飄浮起來并懸停在空中。這時的飛行手冊相對于_______是靜止的,相對于______是運動的.
《動與靜》教案設(shè)計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大家應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我們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對工作更加有幫助!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動與靜》教案設(shè)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動與靜》教案設(shè)計
【學習目標】
1.知道什么是機械運動;知道參照物的含義,會用參照物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2.知道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由所選的參照物決定,理解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學習重、難點】
重點:確定參照物和所要判斷的物體《動與靜》教學設(shè)計,正確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難點:已知一個物體的運動情況,能正確確定參照物。
【學習過程】:
一、前置學習
1.機械運動:在物理學中,把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__________稱為機械運動,簡稱為________。
2.參照物:要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先要選一個物體作參照,這個物體叫做_________。一個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在改變,則稱這個物體是___________的;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則稱這個物體是_________的。
3.人們常說的“運動”與“靜止”是___________。選擇不同的參照物,結(jié)論常常會不一樣。
二、合作交流
一.運動的世界
閱讀課本P13頁和圖2-1~圖2-3,完成下列問題。
宇宙、地殼、人三個主題向我們展現(xiàn)一個絢麗多彩的運動世界,自然界無處不在存在運動,自然界以多種形式展現(xiàn)著運動。請舉出一些你認為運動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運動的描述
1.詩人畫家音樂家如何贊美運動的?那么你能否說出一些描述運動的詞語、詩句、音樂、繪畫……?小組的同學討論后說一說。
2.科學家是用什么來描述運動呢?(也就是物理學中如何描述運動呢?)什么叫參照物?
3.看課本上“交流與討論”:與同組的同學討論,完成課本P15兩個問題。
4.什么是運動和靜止?舉例說明什么是運動?什么是靜止?
運動:
靜止:
三、展示提升
5.乘電梯上升的乘客,選擇地面為參照物時,乘客是運動的;但選擇電梯為參照物時,乘客卻又是靜止的。“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以_______為參照物時,說“竹排”是運動的,以__________為參照物時,說“青山”是運動的。
交流討論:為什么說“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請例舉實例說明這個問題。
6.討論交流: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知道,選擇不同的參照物,物體的運動情況就不一樣,那么參照物選擇的一般原則是什么?
(5)閱讀課文感受在生活中,人們常常巧妙地應用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為我們服務。
四、反饋檢測
(1)反思感悟:
1.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寫在下面。
2.本節(jié)你還有哪些疑問?寫在下面。
(2)檢測練習:
1世界每時每刻都在運動著,有的運動是位置的改變,如日出日落、南征北戰(zhàn),類似的例子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說法中,不屬于機械運動的是()
A.地球的公轉(zhuǎn)B.汽車在行駛中
C.冰化成水D.飛機從北京飛到廣州
3.在微山湖上,有一人乘船順水下漂,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以湖岸為參照物,船是靜止的B.以船為參照物,人是運動的
C.以人為參照物,江岸是運動的D.以江水為參照物,船是運動的
4.位于上海浦東新區(qū)的金茂大廈,是目前中國第一,世界第三高樓,觀光廳位于金茂大廈的第88層,高度為340.1m,是目前國內(nèi)最高最大的觀光廳(已獲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頒發(fā)的證書),堪稱為“時光穿梭機”的兩臺電梯給人以高速體驗,僅需45s左右就能將你平穩(wěn)地從底層送至觀光廳,電梯上升過程中,若以為參照物,則人是靜止的.
5.詩人曾寫下這樣的詩句:“人在橋上走,橋流水不流”其中“橋流水不流”詩人選的參照物是()A.橋B.河岸C.水D.岸上的樹
6.通過電視,我們看到“神舟七號”飛船中的一個情景:翟志剛放開了手中的飛行手冊。綠色的封面和白色的書頁,在失重的太空中飄浮起來并懸停在空中。這時的飛行手冊相對于_______是靜止的,相對于______是運動的.
教學反思:
八年級物理《密度》學案分析
八年級物理《密度》學案分析
一、說教材
本節(jié)內(nèi)容選自人教版八年級第六章第二節(jié),密度是一個物理量,用來描述物質(zhì)在單位體積下的質(zhì)量。密度也可以引申為一個量與一個范圍的比值作為這種情況下的簡稱例如人口密度。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2)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找出同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與體積成正比的關(guān)系。
(2)學習以同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與體積的比值不變性(物質(zhì)的本質(zhì)特征)來定義密度概念的科學思維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密度反映的是物質(zhì)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對物質(zhì)屬性的認識有新的拓展。
4.教具、學具
(1)體積相同的木塊、鋁塊、鐵塊。
(2)質(zhì)量,大小不同的若干木塊、鋁塊、鐵塊。
(3)托盤天平和砝碼1套。
(4)刻度尺1只。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學生活動:想想做做
讓學生用天平稱量體積相同的不同種物質(zhì)木塊、鋁塊、鐵塊的質(zhì)量。
學生對稱量的結(jié)果會認識到,體積大小一樣,但種類不同的物質(zhì),質(zhì)量是不同的。表明物質(zhì)在這方面性質(zhì)上的差異。
2.新課教學
(1)探究:同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和體積的關(guān)系
通過上面“想想做做”提出問題:同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和體積會有什么關(guān)系?
推測:同一種物質(zhì),體積越大,質(zhì)量越大。如果體積增大到原來的兩倍,質(zhì)量是否也會增加到原來的兩倍呢。也就是說,同一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與它的體積成正比嗎?
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鋁塊,分別用天平測出它們的質(zhì)量,用直尺測出邊長后計算出它們的體積,列出表格來,然后以體積V為橫坐標,以質(zhì)量m為縱坐標,在方格紙上描點,再把這些點連起來。
從測量數(shù)據(jù)上看,會得到同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增加,其體積也增大;質(zhì)量減少,體積也會減小的結(jié)論。將測量數(shù)據(jù)圖像化,會更直觀地得出:同一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與它的體積成線性關(guān)系,即同一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跟體積成正比。
將鋁塊換成鐵塊重做上述實驗。
分別計算每個鋁塊、鐵塊質(zhì)量與體積的比值,可以得出其比值是個定值。這種比值不變性反映的正是物質(zhì)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對不同物質(zhì)來說,其質(zhì)量和體積的線性關(guān)系表現(xiàn)在過原點的不同直線上。換句話說,各種物質(zhì)所對應的比值是不同的。
(2)講解:質(zhì)量跟體積的比值就是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同種物質(zhì)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相同,不同物質(zhì)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反映了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物理學中用密度表示物質(zhì)的這種特性。
(3)密度定義:某種物質(zhì)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叫做這種物質(zhì)的密度。
(4)密度的公式
密度=質(zhì)量/體積
講解:ρ表示密度;m表示質(zhì)量;V表示體積。ρ=m/v
教師指出:要注意:(1)ρ的寫法、讀法。(2)密度只與物質(zhì)種類有關(guān),與物體的質(zhì)量、體積無關(guān)。
(5)密度的單位
密度國際單位:千克/米3(kg/m3)
密度其他單位:,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
(6)課后作業(yè)
讓學生看課本一些物質(zhì)(固體、液體、氣體)的密度值,要求學生會查密度表中的密度值。引導學生閱讀表中列出的各種物質(zhì)的密度值,對于那些常見的物質(zhì)的密度,形成一些具體的認識,例如金比銅的密度大,銅比鐵的密度大,冰比水的密度小,記住水的密度等。
(7)講解例題
教給學生如何運用物理公式進行密度計算。要求學生按一定的格式和步驟進行計算,不能只寫公式和數(shù)字,一定要把必要的文字說明寫出來。特別是對單位的運算要加以強調(diào),提醒學生注意正確地書寫,不能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