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25八年級下冊《密度與浮力》教案分析。
八年級下冊《密度與浮力》教案分析
對科學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能寫出簡單的探究報告。
2.有準確表達自己觀點的意識。
3.在合作中注意既堅持原則又尊重他人。
4.能思考別人的意見,改進自己的探究方案。
5.有團隊精神。
6.認識科學探究中必須有合作精神。
科學內(nèi)容
◇能描述物質(zhì)的一些屬性。嘗試將這些屬性與日常生活中物質(zhì)的用途聯(lián)系起來。
◇初步認識質(zhì)量的概念。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zhì)量。
◇通過實驗理解密度的概念。嘗試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xiàn)象。◇了解物質(zhì)的屬性對科技進步的影響。
◇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知道物體浮沉的條件。經(jīng)歷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全章概述
1.本章基本要求
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概念有:質(zhì)量、密度、浮力;本章涉及到的物理原理、規(guī)律有: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的浮沉條件;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技能有:托盤天平、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要求通過本章學習,初步認識應用科學抽象的方法建立質(zhì)量概念,會正確使用天平與量筒或量杯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zhì)量與體積,并從中學習一些基本的測量知識與方法。此外還要計學生對物理單位的大小形成具體的觀念,進而發(fā)展他們的估測能力。
讓學生應用實驗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鼓勵學生用密度知識解釋生活中與密度有關的現(xiàn)象,解決與密度有關的簡單問題,進而領悟物質(zhì)的屬性的研究對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影響。
引導學生應用實驗探究的方式認識浮力概念,認識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浮沉條件。
本章涉及到的具體的學習過程主要有質(zhì)量、密度、浮力三個物理概念建立的過程和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的探究過程。同時還涉及到三個概念,兩個規(guī)律的應用過程。
在以上學習過程中均不可能離開科學的探究方法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具體到本章涉及到的方法,主要有科學抽象方法、比值方法、猜想與假設方法、實驗方法等。
本章教學要通過學生切實進入概念與規(guī)律的認識過程之中,進而初步體驗認識質(zhì)量、密度、浮力三個概念和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與物體的浮沉條件的意義和價值是的確有用的。要使他們能應用這些知識去解釋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現(xiàn)象、解決某些簡單的問題時,能激發(fā)起興趣并產(chǎn)生興奮感。同時還要讓他們?nèi)ンw驗在獲取和應用這些知識的過程中必須持科學態(tài)度的重要性。
2.本章編寫思路
本章內(nèi)容圍繞質(zhì)量、密度、浮力三個概念,以及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浮沉條件兩個規(guī)律展開。重點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作了加強。如怎樣引導學生進行物質(zhì)密度、阿基米德原理,以及物體浮沉條件的探究。在這些探究中有的相對完整地層現(xiàn)了《標準》中提出的科學探究的七個環(huán)節(jié),有的則重點展現(xiàn)如何進行猜想與假設或怎樣來制定計劃。教材中還對“交流與合作”和“評估與反思”兩個探究環(huán)節(jié)專門作了探究點撥,目的是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態(tài)度和行為來完成這兩個探究環(huán)節(jié)。此外,全章內(nèi)容在科學思維方法的滲透上也作了適度加強,如用科學抽象的方法建立質(zhì)量的概念;用比值的方法認識密度的意義;用實驗歸納的方法認識浮力,以及用等效、制約等方法認識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浮沉條件等。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索取知識的科學思維方法和參與探究過程的體驗。
3.本章內(nèi)容結構圖:
精選閱讀
八年級下冊《浮力》教案
教學設計:
《浮力》
中學物理組鐘文彥
教學模式:(實驗啟發(fā)式)
教學流程:
引入課題
復
習
實驗研究
學生討論
小
結
鞏固
提高
教學簡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理解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
(3)理解物體浮沉的條件;
(4)會用彈簧稱測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實驗操作、觀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重視實驗、實事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教學程序教師主要活動學生主要活動復
習1.力的測量工具是什么?
2.二力平衡條件是什么?
3.計算壓強公式?計算液體壓強公式?
4.如圖容器中有水,請說出A、B、C、D四處的壓強大小關系。回答問題引
入
課
題放飛的氫氣球會飛向高空;不會游泳的人掉到河里將會怎樣?但如果抱著救生圈就不會下沉。船、乒乓球會浮在水面上;而潛水艇卻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入水中等等,這些現(xiàn)象都與浮力有關,那么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樣產(chǎn)生的?為什么有的物體沉下水底,有的卻浮上水面?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你可以說是受到了水對它的浮力,那沉入水底的潛水艇就因為沒有受到浮力而下沉的嗎?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得先弄清楚,什么叫浮力?下沉物體是否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這些現(xiàn)象學生較熟悉,表現(xiàn)出較大的興趣和強烈求知欲。
講授新課
講授新課
講授新課
講授新課
1.研究什么是浮力
【演示1】:
師: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介紹器材后演示:把圓筒掛在彈簧稱下讓學生讀出示數(shù)1.3N),你們有沒有最簡單的方法使我這把彈簧稱的示數(shù)減小到1N呢?
學生:有,用手向上托圓筒。(叫一個前排的同學用手向上托圓筒,并使示數(shù)為1N)
師:剛才這位同學用向上托的力有多大呢?
學生:用了0.3N。(用二力平衡知分析)
師:除用手向上托,那么你們還有沒有其它的方法使彈簧稱的示數(shù)減小呢?
學生:有,把它浸在水里。
師:到底可不可行呢,我們把圓筒慢慢浸入水里,并觀察示數(shù)。
(學生完成實驗)
師:請A同學來回答剛才實驗觀察到的現(xiàn)象
A同學:把圓筒慢慢浸入水中時,彈簧稱的示數(shù)慢慢減小。
師:為什么示數(shù)會減小呢?
A同學(想了一下):水對圓筒也有一個向上托的力。
師:對了,水對圓筒的這個向上托的力就叫浮力。
浮力的定義:
液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有豎直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施力物體)(受力物體)(方向)
2.研究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
【演示2】:如下圖
同一深度的兩個橡皮膜受到的壓力一樣大;兩個橡皮膜凹進去的程度不一樣,下面的比上面的凹進要多一些。
【分析】:如上圖,教師啟發(fā)學生分析得出:
F浮=F向上-F向下
3.反證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兩個實驗)
【演示3】:
【演示4】:
對實驗4進行解讀:
(1)取一只去底的礦泉水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瓶口略小于乒乓球。放入乒乓球。
問:如果我往里面注水,乒乓球會浮起嗎?(會。因為要受到水的浮力)
(2)往塑料瓶里面注水?,F(xiàn)象:乒乓球被水壓在瓶底,同時有水從塑料瓶口漏出。
(說明浸在水中的物體不一定受到浮力。)
(3)用瓶塞(或手)堵住漏水的瓶口,注意觀察乒乓球下面積滿水時有何現(xiàn)象發(fā)生?
(現(xiàn)象:乒乓球下積滿水時乒乓球會上浮。)
總結: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
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其向上與向下的壓力差產(chǎn)生的。
5.研究浮力的方向
【演示5】:
把乒乓球用細繩吊著浸在水中,先平放,然后把容器傾斜,看細繩的方向,然后對乒乓球進行受力分析,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說明繩子的方向其實就是浮力的方向。
總結:
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不管物體處于任何狀態(tài),任何位置)
6.浮力的大小
我們用一個實驗來探究:(用二力平衡分析)
實驗注意事項:一定要等完全浸沒的物塊靜止下來才能讀數(shù)。
我們把這種測浮力的方法叫稱重法。結論:F浮=G-F示
觀察并回答提問
學生操作和觀察實驗,分析、歸納。
觀察并匯報觀察到的現(xiàn)現(xiàn)象
分析受力情況
觀察現(xiàn)象
討論分析
歸納得出結論
觀察現(xiàn)象
分析受力情況
板
書
設
計
浮力
1.浮力的定義:一切浸入液體(氣體)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實質(zhì)):液(氣)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向上、向下的壓力差即浮力。
3.浮力方向:豎直向上,施力物體:液(氣)體
4.浮力的大小(稱重法):F浮=G-F示
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浮力的概念,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浮力的方向,浮力的計算(稱重法)。
學生總結
鞏固提高練習
1.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對它的浮力。
2.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差就是液體對物體的浮力,浮力的方向總是的。
3.將一物體系在彈簧稱上,稱得其重為100N,將它放入水中,彈簧稱的讀數(shù)為80N。則物體受到的浮力是()
A.100NB.80NC.20ND.120N
完成練習
教學反思:
浮力(第1課時)
蕉嶺中學物理組鐘文彥
浮力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一種力,是初中物理重點內(nèi)容之一,正因為浮力比較常見,學生往往憑著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去認識浮力,在這些認識中有些是不科學甚至是錯誤的,因此在教學中就要求既要注意利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和知識,又要糾正那些錯誤的認識,也為下一節(jié)阿基米德原理打下扎實基礎,所以我在這節(jié)課主要采用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相結合,注意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在教師的啟發(fā)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這樣既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又活躍了課堂氣氛。下面就談談本節(jié)課的反思:
1.教學目標明確、具體,教學流程合理,有創(chuàng)新,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能力,體現(xiàn)物理學科的特征,教學中能充分應用自制的教具,并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和教師的多個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演示實驗來突破難點,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觀察、分析的能力。自制的實驗教具給自己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收獲,這一點教學策略以后要盡可能地堅持。
2.本節(jié)課聯(lián)系到的知識點:測力工具(彈簧測力計)、二力平衡條件、液體壓強先進行復習,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為本節(jié)課作好知識準備。在引入新課時用了學生比較常見的例子和現(xiàn)象,這樣去吸引學生注意力,也激發(fā)了學生極大的興趣。
3.在引入浮力的概念時,首先設計了演示實驗1,浸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向上浮,讓學生感性認識浮上來的物體受到浮力,但沉下去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呢?這就交給學生去研究,從而設計了學生實驗:首先讓學生把重物掛在彈簧稱下,測出重力G,然后用手向上托重物,觀察彈簧稱示數(shù)減小,記下彈簧稱示數(shù),并讓學生算出這個向上托的力多大,最后再把掛在彈簧稱下的重物慢慢浸入水中,學生觀察到彈簧稱示數(shù)也減小了,也記下重物浸入水中時彈簧稱的示數(shù)F示。通過前后對比學生得出水對重物有一個向上托的力,這樣不僅自然引入浮力的概念,還讓學生認識到這個力是豎直向上的,對浮力方向有一個初步認識,水對這個重物向上托的力(浮力)是多少,學生一下子就可以算出來,從而可以得出F浮=G―F示,也使學生排除錯誤觀點只有上浮的物體才受浮力,下沉物體不受浮力。
4.講浮力產(chǎn)生原因時,首先做演示實驗2,把自制教具(透明圓筒兩端用橡皮膜封住,筒身接入通氣管)浸入水中先平放后豎直放置,學生觀察這兩種情況下圓筒兩端橡皮膜的受力情況,讓學生回答現(xiàn)象,然后出示受力分析圖,讓學生分析觀察到的現(xiàn)象的原因。這個演示實驗非常直觀地顯示了圓筒兩個表面的橡皮膜受到壓力的情況,再從理論分析,就得出了浸入液體中的物體上下兩個表面受到液體對它的壓力,它們的壓力差就是浮力,而且方向豎直向上。為了鞏固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提出反問:如果只有上表面受到液體向下的壓力,而下表面沒有受到液體向上的壓力是否有浮力產(chǎn)生呢?帶著這個疑問設計了演示實驗3,演示實驗4(教具自制),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這樣難點就突破了。
5.最后是小結和練習鞏固相結合,為下一節(jié)課講阿基米德原理作鋪墊。
6.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是,演示實驗比較多,時間比較緊湊,導致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少。
八年級物理下冊《浮力》教案
八年級物理下冊《浮力》教案
教學目的:
1.通過探究,認識到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2.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
3.通過探究浮力大小與那些因素有關的過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會用來解決簡單的浮力問題。
課型:新授課
課時:第1課時
教學重點:浮力的存在、探究浮力的大小測量
教學難點: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浮力是怎樣產(chǎn)生的;
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了解浮力是怎樣產(chǎn)生的;
經(jīng)歷探索浮力大小過程;
從日常生活現(xiàn)象入手,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識的興趣;
培養(yǎng)學生大膽猜想,在實驗過程中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
教學用具:乒乓球、鐵塊、水、燒杯、圓柱體、彈簧測力計、細線、溢水杯、鹽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投影展示一組圖片:艦艇為什么能浮在海面上,人為什么能浮在死海的水面,氣球為什么能騰空而起,氣艇為什么浮在空中,思考這些現(xiàn)象為什么產(chǎn)生?(二)、進行新課:
演示實驗1:壓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乒乓球從水里浮上來,最后浮在水面上靜止不動。
提問:乒乓球為什么能從水里浮上來?是誰給它的作用?
總結:物體靜止時受平衡力,物體重力豎直向下,平衡時還應受到豎直向上的力,施力物體誰?是水或空氣。表明浸在液體內(nèi)部或漂在液體表面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向上的托力。浸在氣體里的物體也受到氣體向上的托力。物理學中力把這種力叫浮力。
一、浮力
1、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向上的托力,這個力叫做浮力。
2、符號:F浮
3、浮力的施力物體:液體或氣體。
思考:根據(jù)浮力的定義及壓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乒乓球從水里浮上來,說明浮力的方向向哪?
4、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思考:你還能舉出那些例子說明物體受浮力的作用?
演示實驗2:把鐵塊放入水中,放手后鐵塊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問:下沉的鐵塊受浮力作用嗎?
活動10.9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的?
猜一猜: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想一想:用什么樣的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想?
實驗器材
設計與實驗:
比較鐵塊在空氣和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1)在彈簧測力計下掛一個金屬塊,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N;
(2)再將金屬塊浸沒到水中,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N。
比較:比較兩次測量的結果
現(xiàn)象:金屬塊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比在空氣中時了。
思考:為什么金屬塊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比在空氣中時減小了?
受力分析:
結論: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思考:能不能計算出浮力大???
分析:物體在F浮、F、G這三個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狀態(tài)。
所以F浮+F=G變形為:F浮=G-F
二、浮力的測量:
方法:彈簧秤測力計測出物體在空氣中的重力G,將物體浸在液體中測出此時的拉力F,G與F的差值即為物體浸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F浮。即稱重法。
表達式:F浮=G-F
課堂練習:
1、一鐵塊掛在彈簧秤上,在空氣中稱量時,彈簧秤的讀數(shù)是32N。把它全部浸在水中稱量時,讀數(shù)是12N。鐵塊受到浮力是多少?
播放動畫:水底下大魚小魚的辯論。
小魚:我們在深處,受到的浮力大
大魚:我的體積大,受到的浮力大。
請你說說哪個魚說得正確?為什么?
要知道誰說的對,就要知道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浮力的大小
學生實驗:探究影響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猜想:浮力大小可能與那些因素有關?
液體里的深度;排開液體的體積;液體的密度。
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實驗器材:
實驗與探究
1.在溢水杯中裝滿水.
2.測出圓柱體的重力G物=_____N.
3.將圓柱體逐漸浸入在水中,直到浸入一半時,觀察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_____N.計算F浮1=____N.
4.將圓柱體逐漸浸入在水中,直到完全浸沒,觀察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2=_____N.計算F浮2=____N.
5.改變圓柱體浸沒在水中的深度,觀察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3=_____N.計算F浮3=____N.
6.將圓柱體逐漸浸沒在濃鹽水中,觀察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4=_____N.計算F浮4=____N.
交流與小結:
比較F浮1、F浮2可知:浮力大小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較F浮2、F浮3可知:浮力大小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較F浮3、F浮4可知:浮力大小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其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
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通過實驗和理論研究得出了有關浮力大小的原理。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
推論:F浮=G排液=m排液g=液gV排
表明F浮的大小與液和V排有關,也論證了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所得到結論。
注意:使用推論是單位必須液單位為千克/米3,V排單位為米3。
V排與V物的關系
A、全部浸入(即浸沒)V排=V浸=V物
B、部分浸入V排=V浸物
課堂練習:
2、將一木塊放入裝滿水的燒杯中,溢出500g水,則木塊所受的浮力為多少?
3、浮在空中的氣球,排開空氣的重力為1N,則氣球所受的浮力為多少?
(阿基米德原理也可以計算氣體產(chǎn)生的浮力。)
4、已知物重為G=5N,體積V=0.6dm3,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多大?有0.2dm3露在外面時受到的浮力是多大?浸沒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多大?(g=10N/kg,酒精=0.8103千克/米3)
(三)、課堂小結
學生先歸納,然后教師補充。
(四)、布置作業(yè)
課本P93第1、2、3題。
板書設計
四、浮力
一、浮力(符號:F浮)
1、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二、浮力的測量:稱重法
F浮=G-F(G是物體重力,F(xiàn)是液體中拉力)
三、浮力的大小
1、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其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
推論:F浮=G排液=m排液g=液gV排
密度與浮力教案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大家正在計劃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各行各業(yè)都在開始準備新的教案課件工作計劃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你們清楚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密度與浮力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1、質(zhì)量表示物體所含物質(zhì)的多少,單位:Kg(與物體的狀態(tài)、形狀、位置無關)測量工具:天平(使用方法:……左物右碼;砝碼用鑷子,從大到小取;測量前調(diào)平衡用螺母,測量時調(diào)平衡用游碼;萬一物、碼放反了,則物體的質(zhì)量應將砝碼減去游碼…...)
2、體積測量工具:量筒或量杯(讀數(shù)時視線應平視,即與液面相切)
固體的體積:采用溢杯法
3、密度物體的一種屬性,不隨物體的質(zhì)量和體積而改變。
公式:單位:Kg/m3或g/cm3換算關系:1g/cm3=1103Kg/m3
測量方法(實驗)(1)常規(guī)法:用天平測出質(zhì)量,有量筒測出體積,利用公式得出密度
(2)替代法(用于沒有量筒的情況下):用天平測出物體的質(zhì)量,測出相同體積的水的質(zhì)量m,則,則該物體的密度為(=1103Kg/m3)。其中,相同體積的水:液體用標記法;固體用溢杯法
4、阿基米德原理物體在流體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流體所受的重力。
公式(1)F浮=(2)浮力等于視重之差
5、浮沉條件(1)當浮力小于重力時下沉(2)當時下沉
當浮力等于重力時懸浮當時懸浮
當浮力大于重力時上浮直至漂浮當時上浮直至漂浮
解題方法:利用公式和浮沉條件(受力分析),即漂浮和懸浮時有:G物=F浮
例:將三個體積相同的小球放在水中,如圖,則這三個小球所受浮力的大小正確的是:()
AA球所受浮力最小A
BB球所受浮力最小B
CC球所受浮力最小
D三個球所受浮力一樣大C
解:F浮=而相同,且有V排AV排B=V排C,故有F浮AF浮B=F浮C,選A
若將上題中的體積相同改成質(zhì)量相同,則F浮A=F浮BF浮C,即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