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光的折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1-05八年級物理《多彩的光》教案分析。
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對工作更加有幫助!你們知道多少范文適合教案課件?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八年級物理《多彩的光》教案分析”,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八年級物理《多彩的光》教案分析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與實驗,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設計實驗的能力;
(2)經(jīng)歷光是怎樣傳播的探究過程,培養(yǎng)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領略色彩斑斕的光之美,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
(2)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學習重點:光沿直線傳播。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學習難點:光沿直線傳播的應用
知識鏈接:
《光的傳播》是初中物理光學部分的重要內(nèi)容,是學習光的反射和折射的重要基礎,是一節(jié)集物理概念、現(xiàn)象、規(guī)律于一體的課。因此,能否通過這節(jié)課激發(fā)出學生學習光學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驗、觀察思考、歸納總結(jié)的能力及探究創(chuàng)新的意識,就成為這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
學法指導:
化抽象為具體是物理研究的一種重要的方法--物理模型,光線就是一種物理模型,學生要經(jīng)歷從光束到光線的認識過程,初步掌握這種方法,為今后學習磁感線、杠桿等打下基礎。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家庭實驗
⑴觀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物體可以發(fā)光?
⑵深夜用手電筒照射遠處的物體,光束是怎樣傳播的?
2.預習記錄
通過預習課文,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疑問,請簡要記錄下來:
學習過程
一、光源
閱讀課本P50-P51上半部分,完成下列問題:
(1)什么是光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的光源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亮是光源嗎?
(3)能夠自然發(fā)光的物體,叫天然光源;
由人類制造的發(fā)光物體,叫人造光源。
學生討論、交流列舉的事例中那些屬于天然光源?那些屬于人造光源?
二、光的傳播路徑
活動1:利用激光燈、玻璃水槽、水、牛奶、墨水、蚊香、粉筆沫、火柴等器材。觀察光在空氣和水中傳播的路徑。
思考:為了讓光路清晰你準備選擇哪些器材。
(1)光在空氣中的傳播路徑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在水中的傳播路徑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在玻璃中傳播路徑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一填
光在同種均勻物質(zhì)中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傳播的
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
閱讀課本P52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形象的描述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物理學中引入了____________________。光是客觀存在的,它在均勻介質(zhì)中具有沿直線傳播的規(guī)律,因此用光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光線是抽象出的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但光線不是光.
(2)生活中有很多事例應用了光直線傳播,例如:
A影子的形成
B射擊時用的三點一線
C排隊時只要排頭擋住后面的人,隊伍就整齊了。
小組內(nèi)交流并解釋以上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舉例,還有哪些現(xiàn)象用到了光的直線傳播
三、光的傳播速度
閱讀課本P53并完成下列問題:
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約為___________,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約是在真空中的_________,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越是真空中的_____________。
本課小結(jié)
在知識方面,我知道了;
在能力方面,我學會了;
另外,我還掌握了。
板書設計:
1、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C=3×108m/s
擴展閱讀
八年級物理《光的反射》教案分析
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在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八年級物理《光的反射》教案分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物理《光的反射》教案分析
第四章:第二節(jié):光的反射導學案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用專門術語描述光的反射現(xiàn)象,初步理解反射定律,了解平面鏡成像的原理,能在生活、生產(chǎn)中判別光的反射的具體運用。
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反射定律的探究過程,進一步提高學生通過觀察現(xiàn)象來提出問題和猜想、根據(jù)探究目的制定探究計劃,設計和進行實驗、收集和辨別有效信息和處理信息的科學探索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反射現(xiàn)象中光束于鏡面之間位置關系,體驗自然現(xiàn)象的對稱和簡潔,通過解釋平面鏡成像的原理,領略自然現(xiàn)象與自然規(guī)律間的和諧與統(tǒng)一,從而增進對自然的親切感,強化對科學的求知欲。
學習重點:光的反射規(guī)律和鏡面反射、漫反射在生活中的應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學習難點: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
知識鏈接:溫故而知新
1、光沿著________傳播,我們用______表示光的徑跡和方向。
2、在計算中,光在真空或空氣中的速度大約為______________m/s。
3、我們能看見本身發(fā)光的物體,是因為它們能發(fā)光,光線進入了我們的眼睛。我們也能看見課桌、書、教室等不發(fā)光的物體,這是為什么呢?
學法指導:
本節(jié)課是在探究光的直線傳播的基礎上學習的,主要通過探究活動來認識光的反射規(guī)律和光路可逆現(xiàn)象。最后介紹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現(xiàn)象。學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反射現(xiàn)象并利用實驗幫助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及加深知識的理解掌握。
課時安排:2課時
學習過程:
活動一:各小組同學從同方向用激光燈照射平面鏡,看到天花板上星光閃閃。請你描述光在反射時的路徑,并說出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提出問題:光在發(fā)生反射時遵守什么規(guī)律呢?
活動二:如圖所示用一根竹簽斜插在泡沫板上表示入射光線,請你用另一根竹簽大致表示出反射光線的位置,并說出你的觀點,寫在下面。
你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實驗:
思考:(1)形成一個完整的反射光路,需要哪些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樣讓光線比較清晰的顯示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比較反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研究二者大小關系時,測量一組數(shù)據(jù)還是測量多次數(shù)據(jù)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你利用下列器材:激光燈、平面鏡、量角器、硬紙板、蚊香、火柴、白細線、泡沫板、竹簽中的部分器材驗證你的猜想。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
實驗
次數(shù)入、反、法三線是否在同一個平面內(nèi)入射光線位于法線(左右)側(cè)反射光線位于法線(左右)側(cè)入射
角α反射
角β123分析與論證:
(1)觀察第2列結(jié)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較第3、4兩列結(jié)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較第5、6列結(jié)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斷改變?nèi)肷涔饩€的方向和角度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一填:光的反射定律
光在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__________;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______兩側(cè);反射角____入射角。光線在反射時具有______性。
二、鏡面反射與漫反射
活動三:讓學生分別用激光燈照射放在課桌上的平面鏡和白紙,觀察天花板上的光斑有什么變化,白紙是否能反射光?閱讀課本P55圖4--16說出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鏡面反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漫反射。
鏡面反射的實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反射的實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提出問題:平面鏡成像有哪些規(guī)律?
猜想與假設:
利用桌面上的平面鏡,觀察鏡中蠟燭的像,改變蠟燭與平面鏡的距離,你認為像的大小和位置怎樣變化?說出你的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思考討論:
(1)把蠟燭放在平面鏡前,觀察鏡中的像,你能比較像和物的大小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借助一支相同的蠟燭,能把它放在鏡后和像比較大小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換用玻璃板,你能比較像和物的大小嗎?物和像到鏡面的距離如何測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將一張白紙放在像的位置上,在紙上能呈現(xiàn)出像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你利用玻璃板、支架、蠟燭、火柴、方格紙、刻度尺等器材完成該實驗,說出你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
實驗次數(shù)物距/cm像距/cm像與物大小比較(填放大、等大或縮小)123分析與論證:
比較第2、3列結(jié)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較第2、4列結(jié)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一張白紙接受投影儀的像,你能用白紙接受到玻璃板成的像嗎?
填一填: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像與物的大小_______,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__________,像與物相對平面鏡對稱。
平面鏡成像的原理:
實像與虛像
物理學中把能呈現(xiàn)在光屏上的像稱為。不能在光屏上呈現(xiàn),只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像稱為。
平面鏡成像的應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污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球面鏡:
閱讀課本P57完成下列問題:
1、凹面鏡:
對光線的作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應用實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凸面鏡:
對光線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應用實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板書設計
1.光的反射現(xiàn)象。
光射到物體表面?zhèn)鞑シ较虬l(fā)生改變的現(xiàn)象。
2.幾個基本概念(一點二角三線)。
①光線OA。
②入射點O:入射光線與反射面的交點。
③光線OB。
④法線:過O點作反射面的垂線ON。
⑤入射角∠i: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③反射用∠r: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3.光的反射規(guī)律。
光反射時,反射角r等于入射角i;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法線的兩則;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及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4.光路的可逆性。
5.鏡面反射與漫反射。
6.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等大:即物與像等大,等距:物與鏡面像與鏡面的距離相等,垂直:物像連線垂直于鏡面,正立:像的豎直方向不變,虛像:
7.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8.球面鏡
達標測試:
1.利用光的反射規(guī)律完成下面的光路圖
2.雨后天晴的夜晚,月亮高高地掛在天際,為了不踩到地上的積水,下面判斷中正確的是()
A.迎著月光走地上暗處是水,背著月光走地上發(fā)亮處是水
B.迎著月光走地上發(fā)亮處是水,背著月光走地上暗處是水
C.迎著月光走或背著月光走,都應是發(fā)亮處是水
D.迎著月光走或背著月光走,都應是發(fā)暗處是水
3.下列關于光現(xiàn)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光發(fā)生漫反射時,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從空氣射入水中,傳播速度不變
C.月食是因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平面鏡可以成像,也可以控制光的傳播路徑
4.小寶同學站在平面鏡前照鏡子,他在平面鏡中所成的是()A.比他大的實像B.比他小的實像
C.比他小的虛像D.與他等大的虛像
5.作出左圖中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成的像。
6.在觀察平面鏡成像的實驗(圖)中,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燭焰在平面鏡中成的像是虛像
B.若把點燃的蠟燭移近玻璃板,它的像變大
C.若把蠟燭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用直線連起來,則連線與鏡面垂直
D.當點燃的蠟燭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也遠離玻璃板
布置作業(yè):課后作業(yè)及同步學習
教后反思:
八年級物理上冊《光的傳播》教案
八年級物理上冊《光的傳播》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教學,使學生知道: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初步學會做小孔成像的實驗和說明光是直線傳播的對比實驗,歸納推理能力(根據(jù)光傳播的一些個別現(xiàn)象,推想光傳播的一般規(guī)律),動手能力(制作小孔成像實驗裝置)
3、通過制作小孔成像實驗盒,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
重難點
1、光的直線傳播的內(nèi)容。
2、分析解釋有關現(xiàn)象。
3、知道顏色、顏料之迷。
教學過程
活動流程
教學內(nèi)容
學生活動
引入新課
進行新課
激發(fā)興趣
(一)光源
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麗動人(出示迷人夜景圖),同學們對光感興趣嗎?
觀察課本32頁“色彩斑斕的光現(xiàn)象”夜景圖。
引題
同學們,我們要看清五彩繽紛的世界,必須有光射入我們的眼睛,那么,光是從哪里發(fā)出來的呢?
除了太陽、電燈之外,日常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物體能夠發(fā)光?
(板書):太陽、螢火蟲、恒星、水母
火柴、霓虹燈、蠟燭、電燈
能夠自然發(fā)光的物體,叫“天然光源”;
由人類制造的發(fā)光物體,叫“人造光源”。
反饋練習1:
下列物體不屬于光源的是:
A.月亮。B.螢火蟲。C.水母。D.霓虹燈。
提出問題
(二)光的傳播
手里拿著一個激光手電,它可以發(fā)光,是一個光源。
有一個問題:從光源發(fā)出的光是沿著怎樣的路徑傳播出去的?
請同學們根據(jù)學過的知識討論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設計實驗
讓學生討論回答。(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到底猜想是否正確呢?我們就用桌子上這些簡單的器材去大膽設計實驗,驗證你們的猜想是否正確。
進行實驗
請同學們邊討論、邊設計實驗,比比看,哪個小組想出的辦法多。
小組實驗
(合作)分析實驗
下面我們請各小組展示一下自己的實驗,請把你們通過實驗看到的現(xiàn)象和得出的結(jié)論,告訴大家。
讓各組學生展示不同的實驗組合:
A.光手電、水
B.激光手電、汽水瓶
C.激光手電、玻璃磚
D.激光手電、白紙
E.激光手電、平面鏡
讓學生討論、歸納后,老師啟發(fā)、引導學生補充完整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
(板書:)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光在不均勻介質(zhì)中,傳播路線是彎的。
同學們,你們能夠列舉一些有關光的直線傳播的例子嗎?(讓學生討論回答)
學生:影子、皮影戲、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隊看齊、激光準直、瞄準射擊。
反饋練習2:開鑿隧道時為什么要用激光引導掘進方向呢?
(三)光速
同學們,喜慶節(jié)日放“響炮禮花”的時候,先看到禮花,還是先聽到響聲呢?
你知道這是什么原因?
(討論回答)光速大于聲速。
日常生活中,你還見到了哪些現(xiàn)象是屬于光速大于聲速的例子?
關于光速究竟有多大呢?請自查課本。
同學們,回想有關聲的現(xiàn)象,想想兩者之間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反饋練習3:下雨打雷時為什么先看到閃電,然后才聽到雷聲呢?
思考、討論列舉例子
討論、交流反饋練習
觀察、思考猜想假設
猜想
討論、回答
討論、交流
信息交流得出結(jié)論
討論、歸納舉例
練習貼近生活
討論回答鞏固
觀察生活
閱讀比較
小組討論反饋
板書設計
1、能夠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3、光的速度:在真空中,光的傳播速度為c=3×108m/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教學小結(jié)
根據(jù)板書,總結(jié)本節(jié)內(nèi)容,明確重、難點。
作業(yè)設計
1.完成配套練習冊中相應的內(nèi)容。
2.“動手動腦學物理”中的1、2、3、4題。
八年級物理《密度》學案分析
八年級物理《密度》學案分析
一、說教材
本節(jié)內(nèi)容選自人教版八年級第六章第二節(jié),密度是一個物理量,用來描述物質(zhì)在單位體積下的質(zhì)量。密度也可以引申為一個量與一個范圍的比值作為這種情況下的簡稱例如人口密度。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2)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找出同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與體積成正比的關系。
(2)學習以同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與體積的比值不變性(物質(zhì)的本質(zhì)特征)來定義密度概念的科學思維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密度反映的是物質(zhì)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對物質(zhì)屬性的認識有新的拓展。
4.教具、學具
(1)體積相同的木塊、鋁塊、鐵塊。
(2)質(zhì)量,大小不同的若干木塊、鋁塊、鐵塊。
(3)托盤天平和砝碼1套。
(4)刻度尺1只。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學生活動:想想做做
讓學生用天平稱量體積相同的不同種物質(zhì)木塊、鋁塊、鐵塊的質(zhì)量。
學生對稱量的結(jié)果會認識到,體積大小一樣,但種類不同的物質(zhì),質(zhì)量是不同的。表明物質(zhì)在這方面性質(zhì)上的差異。
2.新課教學
(1)探究:同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和體積的關系
通過上面“想想做做”提出問題:同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和體積會有什么關系?
推測:同一種物質(zhì),體積越大,質(zhì)量越大。如果體積增大到原來的兩倍,質(zhì)量是否也會增加到原來的兩倍呢。也就是說,同一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與它的體積成正比嗎?
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鋁塊,分別用天平測出它們的質(zhì)量,用直尺測出邊長后計算出它們的體積,列出表格來,然后以體積V為橫坐標,以質(zhì)量m為縱坐標,在方格紙上描點,再把這些點連起來。
從測量數(shù)據(jù)上看,會得到同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增加,其體積也增大;質(zhì)量減少,體積也會減小的結(jié)論。將測量數(shù)據(jù)圖像化,會更直觀地得出:同一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與它的體積成線性關系,即同一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跟體積成正比。
將鋁塊換成鐵塊重做上述實驗。
分別計算每個鋁塊、鐵塊質(zhì)量與體積的比值,可以得出其比值是個定值。這種比值不變性反映的正是物質(zhì)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對不同物質(zhì)來說,其質(zhì)量和體積的線性關系表現(xiàn)在過原點的不同直線上。換句話說,各種物質(zhì)所對應的比值是不同的。
(2)講解:質(zhì)量跟體積的比值就是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同種物質(zhì)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相同,不同物質(zhì)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反映了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物理學中用密度表示物質(zhì)的這種特性。
(3)密度定義:某種物質(zhì)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叫做這種物質(zhì)的密度。
(4)密度的公式
密度=質(zhì)量/體積
講解:ρ表示密度;m表示質(zhì)量;V表示體積。ρ=m/v
教師指出:要注意:(1)ρ的寫法、讀法。(2)密度只與物質(zhì)種類有關,與物體的質(zhì)量、體積無關。
(5)密度的單位
密度國際單位:千克/米3(kg/m3)
密度其他單位:,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
(6)課后作業(yè)
讓學生看課本一些物質(zhì)(固體、液體、氣體)的密度值,要求學生會查密度表中的密度值。引導學生閱讀表中列出的各種物質(zhì)的密度值,對于那些常見的物質(zhì)的密度,形成一些具體的認識,例如金比銅的密度大,銅比鐵的密度大,冰比水的密度小,記住水的密度等。
(7)講解例題
教給學生如何運用物理公式進行密度計算。要求學生按一定的格式和步驟進行計算,不能只寫公式和數(shù)字,一定要把必要的文字說明寫出來。特別是對單位的運算要加以強調(diào),提醒學生注意正確地書寫,不能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