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07《端午日》教學簡案。
一、導入課前讓學生搜集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然后讓學生自由談談他們家怎么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以此導入本課學習。(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暢所欲言,激發(fā)學習的樂趣。)
二、展示四幅圖,讓學生從圖片中感受端午節(jié)的習俗。(視覺上的刺激效應,讓學生融入課堂學習。)
三、通過注解了解作者。
四、齊讀學習目標。
五、讀準字音,讓學生站起來讀字音,(加強雙基教學),然后再齊讀全文,如發(fā)現(xiàn)讀得不準確的字音仍需糾正。
六、開心過端午環(huán)節(jié)
設計四個問題讓學生思考:
1、用三個字的短語:“動詞+名詞”的格式概括端午節(jié)那天,茶峒人的民俗風情。
2、這些民俗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3、這幾種民俗中,作者介紹時是否平均用墨?為什么這么安排?為什么?請小組討論。
4、我們想一下,賽龍舟靠什么才能取得勝利?
(這四個問題圍繞“民俗風情”設計,目的是讓學生整體感知全文,梳理文本,初步達到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
七、交流讀書心得時間(品讀文本中優(yōu)美的詞語或句子,并說理由,讓學生自主感受文字的魅力。)
八、放飛思緒(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目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滲透的精神與現(xiàn)代的結合)
問題:請同學們細心發(fā)掘身邊的大事、小事,看看哪些事也體現(xiàn)了團結合作的精神。
九、布置作業(yè)
相關知識
《項鏈》教學簡案
每個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是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需要我們認真規(guī)劃教案課件工作計劃,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會寫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項鏈》教學簡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項鏈》教學簡案
一.教學設想
都道《項鏈》說不盡,但作為一篇從不落選的常青教材,其情節(jié)、人物、象征物(道具)、題旨,空白、伏筆、草蛇灰線……在從不間斷的開掘與幾無止境的冶煉下,似無剩義。正如魯迅所言:老調子已經(jīng)唱完。
如何翻唱楊柳枝?本課時由人物論、主題辯、原型溯源三板塊構成。
一.人物論——將單一作品置放于作家著作的整體背景,引入莫泊桑本人的創(chuàng)作談、十八世紀的婦女觀,作為越時代的新鮮刺激,激發(fā)學生對于瑪?shù)贍柕隆白儭敝饬x的探討,思考文學作為人學的恒久意義。
二.主題辯——將學生主張的小說主題(第一時間閱讀所得),與名家經(jīng)典的論斷一起呈現(xiàn),在多元、平等的語境里,眾聲喧嘩,形成交叉共識。
三.原型溯源——將《項鏈》故事疊影于“灰姑娘”模式,以情節(jié)中相似與不同的比照,通過更深的層面,再次回歸到人物與主題。
三個不同層面的解讀,貫穿文學史中歷時性的女主人公——以瑪?shù)贍柕率?,以瑪?shù)贍柕陆K。以期打開學生的視野,于山窮水盡處,別開生面。
二.教學目的
1.比較“兩個瑪?shù)贍柕隆保w味人物形象不同的面相、豐富的內心。
2.通過不同主題的抉擇、探究,懂得小說解讀的多重性。
3.以《項鏈》的個案分析,初步了解“原型批評”的基本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情節(jié)梳理(圍繞“項鏈”的四部分,簡要概括)
[二]人物分析
1.瑪?shù)贍柕碌耐饷玻l(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2.瑪?shù)贍柕碌男愿?,是否發(fā)生了變化?(閱讀、思考,小組討論)
[三]主題探究
爭鳴:根據(jù)我的閱讀,這是一部關于的小說。
[四]原型批評
1.灰姑娘模式(表格比較)
2.莫泊桑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班級交流)
《項鏈》課堂實錄
授課班級:杭州市第十四中學高二某班
授課時間:2003年11月5日下午
(浙江省高中語文優(yōu)質課評比一等獎)
11月4日預習作業(yè),11月5日上午收齊,部分同學的觀點與姓名,做入課件中。
師:上課,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請坐。今天很高興跟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示意)莫泊桑的一篇小說。
(出示PPT)
師:其實看一下題目,我們就知道,所有的情節(jié)都圍繞——什么展開?
生:項鏈。
師:非常好。整個情節(jié)分成四大板塊,這里有四幅插圖,我想請四位同學,各用一句話,來簡要地概括它的內容。
(出示PPT)
師:(示意)來,第一幅。
生:她向那個……她向她的朋友借項鏈。
師:誰?
生:(低頭看書尋找)
眾生:(低聲)佛來思節(jié)夫人。
師:佛來思節(jié)夫人,是嗎?她向朋友借項鏈,為了參加舞會。請坐。
(示意)后面,
生:(沉默)
師:對著鏡子一聲尖叫。
生:哦,她發(fā)現(xiàn)那串項鏈沒了。
師:發(fā)現(xiàn)項鏈丟了,請坐。(示意往后)第三幅。
生:她去尋找項鏈。
師:她去尋找項鏈,尋找,然后試圖要——啊,這里好像是在拖地板哎。
(眾生笑)
師:在尋找項鏈嗎?怎么說?
生:她在掙錢。
師:掙錢干嘛?
生:掙錢還項鏈。
師:哦,掙錢還債賠項鏈,是嗎?很好,請坐。(示意)后面,最后一幅。
生:后來碰到那位朋友,得知真相。
師:得知真相,真相是什么?
生:那根項鏈只值五百法郎。
師:哇,只值五百法郎!原來是一根假項鏈,請坐!這就是這個故事的整個情節(jié)。圍繞“項鏈”這個詞語,我們其實用四個字就夠了。
(出示PPT)
師:我們繼續(xù)往后,(示意)來,后面那位同學。第一個情節(jié),用哪一個字比較好?
生:借。
師:借項鏈。非常好,請坐。(示意)繼續(xù)往后。
生:丟。
師:丟項鏈。請坐。(示意往后)怎么說?
生:還。
師:還項鏈,或者說是賠項鏈,是嗎,很好。(示意)往前。最后,用個形容詞吧。
生:驚訝。
師:驚訝,驚訝的項鏈?
生:不是。
師:驚訝,發(fā)現(xiàn)這根項鏈是——
生:假的。
師:很好。這就是整個小說的梗概,好,經(jīng)過這樣一周轉之后,我們的主人公瑪?shù)贍柕拢耐饷彩欠癜l(fā)生了變化?變了沒有?
生:(齊聲)變了。
師:真的,大變。
(出示PPT)
師:我們有一位同學,傅學磊,他在讀的時候,他說:這是一部關于“變化”的小說。真的發(fā)生變化了。那么,我要問,瑪?shù)贍柕滤耐饷?,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她起先是怎么樣的?輪到誰了,(示意)你來說,起先瑪?shù)贍柕碌耐饷彩窃趺礃拥模?br>
生:一開始,她的外貌很年輕,很漂亮。
師:文中有更加具體的幾句話嗎?
生:有——美麗動人的姑娘。
師:還有嗎?
生:(朗讀)因為在婦女,美麗、豐韻、嬌媚,就是她們的出身;天生的聰明,優(yōu)美的資質,溫柔的性情,就是她們惟一的資格。
師:你所朗讀的這些,瑪?shù)贍柕滤季邆鋯幔?br>
生:有部分具備。
師:哦,有,絕大部分都有。(示意)很好,請坐。后來的瑪?shù)贍柕?,變成了什么模樣?(示意)來,前面一位同學來說一說。文中是怎么描寫她的,朗讀一下好嗎?
生:她成了一個窮苦人家粗壯耐勞的婦女……
師:稍微大聲一點,這樣大家才能夠聽得見。
生:她成了一個窮苦人家粗壯耐勞的婦女了。她胡亂地挽著頭發(fā),歪斜地系著裙子,露著一雙通紅的手,高聲大氣地說著話,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
師:(示意)非常好,請坐。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頭發(fā)亂,裙子胡亂系,手是通紅的——成了這么一個人。外貌發(fā)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那我要繼續(xù)問,她的性格發(fā)生變化沒有?有沒有變?
生:(眾低聲)有。
師:變了沒有,變了?
生:(眾低聲)沒有。
師:沒有?
生:(眾低聲)變了。(笑)
師:(笑)我們用一分鐘時間,看書,從文中找出答案!獨立思考,看一看,性格到底有沒有變?
不討論,不討論……從文中找出依據(jù),來斷定她是否發(fā)生了性格上的變化。
(學生閱讀思考4:15-4:45)
師:好,同桌兩人,可以輕輕地交換一下意見。
(同桌討論4:50-5:15)
師:好,誰來說一下,她的性格上,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剛才有很多同學說“是的”,有的人說“她沒有變”——這次請舉手回答吧,或者你想說話,想回答問題,就看我一眼。
生:(舉手)
師:哦,這位同學,你來說。
生:我覺得她沒有變,因為最后文章說——于是她帶著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證明她覺得好像自己還這個項鏈,她覺得還是一種虛榮吧,她覺得我當初能夠還給她。
師:哦,一種得意,是因為虛榮而得意,是嗎?
生:(點頭)嗯。
師:她的虛榮沒有變,是這位同學的看法。還有嗎?(示意)你來說,你認為她變了沒有?
生:我認為她沒有變。
師:你也認為她沒變?
生:(朗讀)她現(xiàn)在還是喜歡一個人坐在窗前,回想那個舞會呀。
師:傻傻地想。
生:哎,就是好像她年輕的時候一樣,一天到晚想這種……跟妄想癥一樣。(眾人笑)
師:白日夢。還是沒有變,還是那么愛虛榮。同桌有沒有什么不同的意見?
生:我覺得她是變了。然后她的回想呢,就是回憶一下當年,以前她是很向往那種富有生活的,而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安于這種生活了。
師:她現(xiàn)在已經(jīng)面對貧困,安于這種生活了。還有誰要發(fā)表意見,(示意)你來說。
生:我認為她變了,習慣了那種粗笨活兒,和廚房里的討厭的雜事了。
師:她原來是一個非常嬌嫩的人,是嗎,她現(xiàn)在已經(jīng)習慣了粗笨的活,不太愛惜自己了。請坐,(示意)后面那位女同學,你能繼續(xù)發(fā)表一下你的意見嗎,你認為她變了沒有?
生:我覺得她沒有變,沒變。
師:什么都沒有變?
生:性格沒變,還是一樣虛榮。
師:還是一樣虛榮,難道她的性格中只有虛榮嗎?
生:(沉默)
師:請坐。(示意)你來說。
生:我覺得她性格已經(jīng)變了。最開始的時候,她不敢去見佛來思節(jié)夫人,因為她覺得自己很貧窮,沒有漂亮的衣服,可是后來當她把債還清了,她在公園里又看到了佛來思節(jié)夫人,依舊那樣年輕,那樣美麗動人;而她那樣蒼老,卻有勇氣上去見面。我覺得她是變了。
師:可見她有直面的這樣一種態(tài)度,請坐。
師:那么,我們來思考一下,面對她這樣的變化,如果是莫泊桑本人,作者,他會更欣賞哪一個瑪?shù)贍柕??他更欣賞變化之前的瑪?shù)贍柕拢€是變化之后的瑪?shù)贍柕??他是喜歡瑪?shù)贍柕翧,還是瑪?shù)贍柕翨?
我請一位男同學來回答一下。(示意)你來說,你猜一猜。
生:我覺得,應該是后面一個——前面一個很虛榮,后面一個比較真實。
師:很實在?請坐。我們同學把莫泊桑想成一個革命無產(chǎn)階級作家,可惜情況恰恰相反。
(眾生驚訝,笑,低聲議論)
(出示PPT)
師:莫泊桑的女性觀,莫泊桑最欣賞的女性是——18世紀法國女性,是怎么樣的——姿態(tài)、容貌、嗓音、目光的流盼、舉止的優(yōu)雅,甚至是矯揉造作,甚至是漫不經(jīng)心,他認為這構成了完美的女性。
而他認為,一個女人所能忍受的最可怕、最折磨人的酷刑就是:她蒼老了!
所以,根據(jù)莫泊桑本人的女性觀,他更應該欣賞哪一個?顯然,瑪?shù)贍柕翧,但是他在文中卻沒有絲毫的流露,為什么?因為他的創(chuàng)作原則——
(出示PPT)
師:莫泊桑的創(chuàng)作觀,繼承他的師父福樓拜,很具有現(xiàn)代性,就是——作家不要做結論,而要把它留給讀者——所以他在文中沒有流露出來,對吧,隱藏得非常好。
那么我們不管她變了沒有,不管她是發(fā)生了變化還是沒發(fā)生變化,也許我們可以讀出更多的變化之外的東西來,也就是這篇小說的主題。莫泊桑要我們自己來作結論,我們同學做了預習以后,我把它都放在上面了,有這么多不同的觀點。(示意看幻燈)
(出示PPT)
師:五大類,我們看看同學的名字,每一類都請一位同學來大致地說一說,簡要地說一說,你的觀點,以及你的理由。
來,首先,王奇旻,你來談談——虛榮。
(眾生笑)
王奇旻:我認為她是一個很愛慕虛榮的人,因為她出身不是很好,很向往貴婦人的生活,崇拜有錢的同學,那有錢的同學是她的好朋友,但是她除了在借項鏈這件事情上去跟她見過以外,別的事情上,卻沒有去和她進行過交流。
師:為什么不敢去?
生:因為她感覺自己和她有身份的差距。
師:她自己也體會到了,所有這一切中,都發(fā)現(xiàn)她的虛榮,所以這個小說的主題是虛榮。請坐。陳璐,你來談一談你的觀點。
陳璐:我覺得還是誠信吧,因為她一開始是買了一條一模一樣的項鏈,還給她,再去慢慢還這個債務,本來應該可以和夫人說一下,慢慢再還她錢的,但是她現(xiàn)在這樣就表示——你把朋友的東西弄丟了以后,朋友總是不太舒服的——她覺得不應該讓朋友擔心,于是把這東西還給了她。
師:如果她不是一個誠信的人的話,她也許有別的方式來解決,是嗎?
生:就是。
師:有什么樣的方式?
生:她們是好朋友嘛,她說,那就算了。
師:(笑)哦,索性就算了?;蛘呔退餍蕴优?,可能方式也很多。(示意)請坐。挺誠信的。
好,下面,許樂樂。
許樂樂:我寫的是差異,差異就是真實和外表之間的差異。寶石是很漂亮的,但是它也可能把真實掩蓋掉了,然后它會把背后的事實也掩蓋掉,混淆了真假。
師:哦,是很現(xiàn)實的一種差異,項鏈的真和假的差異。
那么,(示意PPT)上面還有一個張超,張超是怎么看的?
張超:我覺得,瑪?shù)贍柕聛G了這個項鏈,她要去努力地去還這個項鏈;如果是佛來思節(jié)丟了的話,她就可以很輕松地解決這件事情。
師:你的意思是說,如果這件事情發(fā)生在佛來思節(jié)夫人身上的話,也就——有沒有問題了?可能很輕松,一點都沒問題,丟個幾條都沒關系,是吧?但是發(fā)生在瑪?shù)贍柕律砩稀?br>
張超:那就比較困難了。
師:她要付出什么樣的代價?
張超:十年。
師:要付出十年的代價。這是為什么,為什么發(fā)生在兩個人的身上就有這么大的差異呢,因為什么呢?
張超:因為貧富的差距。
師:貧窮的問題,是嗎,(示意)請坐。這里我們倒也可以看出,一個小人物,她對抗風險,生活中偶然事件,她的抵抗力怎么樣?
生:(低聲)很弱。
師:好像比較弱。所以以后張超如果去開個保險公司的話,可以拿《項鏈》這篇文章作為傳單給大家看,對嗎?
(眾笑)
師:需要買點保險哦,小人物對抗風險的能力比較弱,也有道理。
(示意PPT)繼續(xù)看,陶潔婷。(師在過道第二排處,審視全場,不見人)在哪里?(陶潔婷原來在第一排,眾生笑,在你后面?。?br>
陶潔婷:我覺得她本身就是一個物質欲望比較強烈的人,從一開始她為了參加晚會,這個欲望就是她的虛榮心,她就去借了那掛項鏈,但結果項鏈丟了,有一種萬念俱灰的感覺,所以,我認為小說的主題和欲望有關。
師:那么她最后,十年之后,她還有欲望嗎?
陶潔婷:欲望,我覺得……(沉吟)她,她,她起先是非常漂亮的,所以她追求漂亮,還是一種欲望吧。
師:哦,這是一篇關于欲望的小說,但是我們也可以用一個稍微帶點褒義色彩的詞來說,這是一篇關于夢想的小說,是嗎,這兩個詞語在某種意義上,是等義的。
好,最后,王富強,談談命運。
王富強:本文寫了瑪?shù)贍柕乱恍┍容^悲慘的命運。
師:她為什么會這么悲慘?
王富強:就是因為掉了一根項鏈,她為了還債,最后干任何的雜活,從原來一個比較美麗的婦女,變成了后來一個……
師:這么蒼老的一個人,是嗎?
王富強:蒼老的人。
師:請坐。凌琪,關于這一點,還有補充嗎?
凌琪:因為這篇文章,表露出瑪?shù)贍柕碌乃廾鼏栴},
師:表達一種宿命!這個詞用得好。
凌琪:因為從整篇文章來看的話,作者流露出一種悲觀的感情,他感覺,像瑪?shù)贍柕逻@樣,先借到項鏈,然后又把它丟掉,然后又賺錢來償還這根項鏈,是一種必須經(jīng)過的,
師:好像冥冥中都已經(jīng)注定好了,是嗎,命運的觀點,有點像古希臘的悲劇。凌琪這個觀點,說得非常好。
好,那我們回到王奇旻這里來,他關于虛榮的問題,那我想追問一下,就是瑪?shù)贍柕氯绻幵谑曛埃趺礃幼?,我們才說她不虛榮?高姍姍你來說。
高姍姍:就是她在做完那條裙子之后,她完全可以戴兩朵鮮花,去參加那個舞會。
師:哦,插一朵鮮花,她就不虛榮了。(眾笑)繼續(xù),繼續(xù),還有嗎?
高姍姍:沒有了。
師:請坐。鮮花代表不虛榮??捎械呐⒆雍軔刍?,我們也說她很虛榮啊,要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她難道不虛榮?這有點很難講啊。
胡佳斌,你怎么看?要怎么樣才不虛榮?
胡佳斌:他不做夢。
師:沒有夢想,不做夢。拍拍她,好醒了,不要做白日夢了!(眾笑)
還有嗎?
胡佳斌:沒有了。
師:還有的同學說,要愛勞動。(眾大笑)
那就不虛榮啦?其實大家是否發(fā)現(xiàn)了,我們有個價值判斷在里面,她既然這么貧窮,她應當怎么樣?好像應當安于貧窮,我們才說她不虛榮——有個“安貧樂道”的觀念在里面。安貧樂道是否是判斷一切的標準?我們可以“安富樂道”嗎?“安富”就不能“樂道”嗎?也很難說,這個問題我覺得挺值得思考的。你不要一味地側重“虛榮”。
那么我們再來看,你在讀小說的時候,你是否發(fā)現(xiàn)這個作家莫泊桑,他在文章中有沒有流露出小說主題?有沒有表達他自己的觀點?如果是在(示意PPT)這五點里面,他的看法接近哪一點?有發(fā)現(xiàn)嗎?好,有同學在說是“命運”,(示意)你來說,為什么?
生:小說一開頭說,因為命運的差錯,她嫁給了一個小書記,這就違背了瑪?shù)贍柕滤畛跏窍爰藿o一個有錢人的。但是因為她的命運——出身不太好嘛,那只有違背自己的意愿,嫁給他。
第二個是因為她的虛榮嘛,去參加舞會,問同學借了項鏈之后,最后卻意外丟失了。這時候她的虛榮心就驅使她,覺得自己很高貴,但是在別人面前卻又不能跟她說,“我把你的項鏈弄丟了”,這是很恥辱的事情,她只能花十年的時間,去還這條項鏈。
最后,快結尾的時候,作者也寫到了,一件極細小的事情,可以讓人生改變很多,可以敗壞她,或者是成全她。然后,我覺得作者在這里就是在感慨,本來是一個這樣的人,因為不同的形勢,會變成完全兩樣的人。
師:完全是由于命運的捉弄,是嗎,請坐。這位同學回答得真好,但是我倒是有個疑問了,莫泊桑他不是遵循那個原則的嗎,他不是要把一切都藏起來的嗎?
(出示PPT)
師:他在講他的老師福樓拜的時候,一個原則,完全被他繼承過來——他要小心翼翼地掩藏自己的觀點,一點都不能泄漏,仿佛一個木偶演員那樣,掩藏自己手中的提線。他怎么會在文中,一不小心就說了這么一段“命運”話呢?就是剛才那位同學所讀的這段話。我覺得,可能只有一個理由可以解釋,你聯(lián)系上文看一看,(示意)這位同學,你能回答嗎?
生:搖頭。
師:你來說,凌琪。
凌琪:是因為……具體我也不知道。(眾笑)
他后來成了精神病,我懷疑他腦子有毛病。(眾笑)
師:這樣解釋,可能有點不太合理。回到上文,我覺得可能是,因為莫泊桑本人他過于地為瑪?shù)贍柕赂械健?br>
生:(輕聲)惋惜。
師:感到惋惜了,是嗎?你有沒有找到那一段,五十六頁??匆豢?,就是剛才所讀的“命運”那一節(jié),找到了嗎?“要是那時候沒有丟掉那掛項鏈”,以及上面那一節(jié),“路瓦栽夫人現(xiàn)在顯得老了”——他就是感嘆她的蒼老之后,突然來了這么一段議論,你看看是不是這樣?
所以說命運有時候會弄人啊,我們把這兩節(jié)來讀一讀好不好,女同學讀上面那一節(jié),男同學讀下面那一節(jié)。好,女生,“路瓦栽夫人現(xiàn)在顯得老了”,讀出一種命運的滄桑感。開始。
學生朗讀(19:32-20:15)
師:你看,多么可悲。一串改變命運的項鏈,一場改變生活的舞會。我們靜下來考慮,大家是否發(fā)現(xiàn)了——舞會、馬車、丟了東西,然后逃跑——是不是讓我們回憶起小時候一個非常經(jīng)典的故事?什么故事?
生:灰姑娘!
師:太像了。
(出示PPT)
師:思考三十秒,然后請同學來找出相似點??瓷厦娴谋砀?。
生:(思考20:37-21:01)
師:好,我請同學來說。(示意)你來說。相同點,她們在個人特質上——
生:她們的個人特質,都是美麗動人的。
師:美麗動人,而且關鍵的一點,她們都——
生:都很貧窮。
師:非常好,請坐。貧窮而美麗。(示意)后面,家庭生活。
生:都是不美滿的。
師:不美滿,感到自己很不幸。請坐。(示意)后面,不滿的家人。
生:不滿的家人,對灰姑娘來說,是她的后媽,還有兩個姐姐。
師:經(jīng)常欺負她。
生:《項鏈》中不滿的家人,是她的丈夫。
師:丈夫太沒錢了。
生:讓人不滿。
師:請坐。(示意)后面。某次契機。
生:都是一次舞會。
師:請坐。(示意)后面。外力幫助。
生:灰姑娘是魔法師幫助。
師:魔法師,一個老婆婆點化了她。
生:《項鏈》是朋友借給她的。
師:誰借給她的?
生:佛來思節(jié)夫人借給她的。
師:都有外力的幫助。請坐。(示意)繼續(xù)往后。舞會上。
生:舞會上,她們都顯示出了自己從來沒有過的美麗。
師:哇,說得真好!灰姑娘引起了誰的注意?
生:王子。
師:瑪?shù)贍柕履兀?br>
生:瑪?shù)贍柕乱鹆恕?br>
師:文章中有一句,你注意到了嗎?
生:瑪?shù)贍柕乱鹆瞬块L的注意。(眾人翻書)
師:引起了部長的注意。請注意——都引起了大人物的注意。太相似了。(示意)同桌。舞會一結束。
生:她們都顯得很悲慘。
師:她們都匆匆忙忙只做了一件事情,舞會一結束就出去要干嘛?
生:逃跑。
師:跑。為什么,灰姑娘為什么要跑?
生:因為魔法。因為她們都不是很真實。
師:哦,都要現(xiàn)出原形?(眾笑)一個是魔法要失靈了,一個是通過什么現(xiàn)出原形?
生:外套。
師:她的一件丑陋不堪的外套。都要現(xiàn)出原形。(示意)繼續(xù)往前。
生:馬車,灰姑娘使用的是由南瓜和老鼠變成的馬車;在《項鏈》中,那是很破的一輛馬車。
師:晚上才會出來的馬車。也很像。(示意)繼續(xù)往前。
生:灰姑娘的失物是她的鞋子,而瑪?shù)贍柕聛G的是項鏈。
師:都丟了非常珍貴的東西:透明的水晶鞋,項鏈。請坐。(示意)最后。
生:尋找?;夜媚锼恰印ぜ野羧ピ嚧?br>
師:有一個類似的情節(jié)。拿著一個東西來比。
生:噢,她拿著那個盒子,到處去店里尋找一模一樣的項鏈。
師:請坐。
大家看,(示意PPT表格)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太可怕了——感覺就像瑪?shù)贍柕轮滥谴楁準羌俚囊粯印康煽诖簦?br>
怎么會這么像?莫泊桑,他知不知道這個故事?
(出示PPT)
師:他必然知道這個故事,因為這個故事在歐洲大陸非常流行。而且是一個法國人,你看噢,十七世紀的法國人就把它收集起來了,一共有三百四十五種大同小異的版本。
而且,莫泊桑從小,他的母親就對他進行良好的文學教育。并且他的老師福樓拜也是具有極高的文學修養(yǎng),所以他必定知道。
那么,我們就要問了,這么相似,那不是盜版嗎?還是經(jīng)典嗎?
(出示PPT)
師:(示意)你說,是不是盜版?
生:不是。
師:為什么?
生:因為它們有區(qū)別。
師:有區(qū)別是嗎,請坐。有區(qū)別。文章的第一句話是什么?(示意)你給大家念一下好嗎?朗讀小說的第一句話。
生: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
師:唔,讀得真難聽,請坐。(眾善意地笑)
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耙病?。來,后面一位同學,如果就小說內部來看,“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這個“也”是針對另外一個人,是誰?
生:她朋友。
師:她朋友佛來思節(jié)。請坐,(示意)繼續(xù)往后。
但是就小說外部來看,好像莫泊桑他有意地,他針對誰在發(fā)言?“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
生:灰姑娘。
師:請坐,其實小說一開始,他就在告訴你們,我要寫一個跟灰姑娘有關,但是又不一樣的故事——“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請注意這個“也”字。
好,接下來,我們思考兩個問題。
(出示PPT)
師:第一個問題:灰姑娘和瑪?shù)贍柕碌膮^(qū)別在哪里?第二:《項鏈》是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改寫,顛覆了《灰姑娘》的童話模式?思考一會兒,不討論,獨立思考。
生:思考(25:25-25:55)
師:好,我們四人小組討論一下,前后四人小組。
生:(四人小組討論25:58-28:20)
師:好,我請同學來回答。“灰姑娘”其實是一個模式,我們來探討,把灰姑娘模式里面的基本要素理清楚了,瑪?shù)贍柕碌牟煌c也就分明了。我們先想想,這個模式里面,有哪些要素?它包含了哪些東西?(示意)你來說。
生:灰姑娘這個童話,主要是說她的青春……主要涉及的應該是愛情吧。
師:噢,灰姑娘她追求一種愛情是嗎,有著青春的綻放。就這樣?好,請坐。(示意)后面同學,還有補充嗎?
生:而《項鏈》的女主人公她……
師:哦,我們繼續(xù)講灰姑娘,不要急著講項鏈。
生:灰姑娘,最后她得到了幸福的生活。
師: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結局非常好。很好,請坐。還有嗎,還有補充嗎,關于灰姑娘?(示意往后)
生:和他們差不多。
師:灰姑娘她通過愛情,本來很貧窮,后來和王子結婚了。她的等級有沒有發(fā)生變化?
生:等級發(fā)生了變化。
師:請坐。好,最后一位同學,你把前面三位同學的要點,總結一下。
生:也就是……她的身份……總的講起來,這個故事比較有戲劇性的,一個大轉折。
師:大轉折。請坐。
其實我們會發(fā)現(xiàn),灰姑娘的模式,有這么幾點要素:
(出示PPT)
師:第一,青春的綻放。舞會上,一下就發(fā)現(xiàn)這么美!然后,以愛情來超越等級;最后,有一個極其幸福和完美的結局。
那么,你仔細考慮一下,會發(fā)現(xiàn),莫泊桑他在這幾個要點上——青春、愛情、等級、結局——每一點上,都不一樣。
誰來說?隨便請一個同學來說。(示意)你來說,青春的問題,瑪?shù)贍柕率欠裼芯`放的青春?
生:瑪?shù)贍柕滤小?br>
師:有?有過。最后呢?
生:最后,由于命運的差錯……(沉默)
師:請坐。后面的同學,你可以補充一下嗎?關于這個“青春”的問題。
生:她應該也是有青春的吧,只不過她覺得嫁給她丈夫以后,就浪費掉了。(眾笑)
師:嗯,舞會上,青春綻放;但是最后呢,十年之后呢,十年之后青春還在不在?
生:不在。
師:她已經(jīng)怎么樣?
生:已經(jīng)老了。
師:已經(jīng)蒼老了,請注意——用“衰老”的主題,來替換掉“青春”這個主題。請坐。
好,關于這個愛情的問題,請后面這位男同學來談一談。
生:灰姑娘的愛情是美滿的,她得到了王子。
師:瑪?shù)贍柕率欠褡非髳矍椋?br>
生:不完全是。
師:這是一個愛情故事嗎?
生:不是愛情故事。
師:這個一個什么故事?
生:比較實際。
師:關于婚姻的故事是嗎,在這個故事里面,沒有愛情。所以她追求什么東西?
生:她追求物質的東西。
師:她追去物質生活,這就導致我們對于虛榮的批判,是嗎?請坐。這一點很重要,(示意)繼續(xù)往后?!暗燃墶?。
生:瑪?shù)贍柕率巧钤谏鐣邢聦印?br>
師:灰姑娘起先也是這樣,對嗎?后來……
生:但是灰姑娘變成了上層,而瑪?shù)贍柕逻€是保持在原來。
師:(驚問)還是保持?
生:更下層了。
師:降格了對吧,繼續(xù)往下降,她最后變得像文章里面的那個誰呀?
生: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
師:請坐。她降格了,灰姑娘是往上升的,是嗎?(示意)最后,“結局”。
生:結局……雖然她把錢全部還清了,但是她跟以前變得不一樣了。變得更加衰老、貧窮。
師:衰老,貧窮。請坐。
如果我們把整篇小說看作一場足球賽的話,莫泊桑他真正射門的時候是在哪里?(示意)你來說。
生:是在結局的時候。
師:結局怎么樣,哪句話?
生:是最后一句話。
師:最后一句話,你給我們念一下好嗎?
生:“唉!我可憐的瑪?shù)贍柕?!可是我那一掛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br>
師:啊,讀得真好,請坐。(示意)同桌,為什么這句話這么有殺傷力?
生:因為在前面,為了這串項鏈,她付出了她所有的東西——金錢,勞動,青春……還有很多。
師:她把一切都付出了。
生:后來感覺就……當她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感覺她所有的東西都不值了。
師:取消了她十年艱辛勞動的所有的意義,對嗎?所以說她最后是目瞪口呆。
啊,所以有人讀莫泊桑的小說,讀出這種感覺,讀到后來你會發(fā)現(xiàn)。
(出示PPT)
師:只有一個字——“冷”!莫泊桑太冷酷了,太冷靜了,太冷了。
我們有一位同學讀得跟翻譯家郭宏安、北大教授金克木一樣,這是一部冷得讓人“悲傷”的小說。張含彬站起來!張含彬,你為誰而悲傷?你在這篇小說里,為誰而悲傷?
張含彬:瑪?shù)贍柕隆?br>
師:瑪?shù)贍柕抡婵蓱z。請坐。這是一個讓人悲傷的故事。
好了,我們暫時走出悲傷,我們繼續(xù)來進行我們的探討,繼續(xù)回到我們剛才那個問題上。大家看一看,有關于這個模式,其實發(fā)展下來——
(出示PPT)
師:《窈窕淑女》看過嗎?
生:沒有。
師:《流星花園》看過吧?
生:(眾笑答)看過。
師:《曼哈頓女傭》看過吧?
生:(部分)看過。
師:好,我請一位同學來講講《曼哈頓女傭》,這里面是不是一個……怎么一種模式?灰姑娘的模式有嗎?
生:有的。她原來是在一個酒店里打工,做女傭,然后因為巧合,認識了一個議員,結果她就和那個議員相愛了。而且她是借錢買禮服,還有最好看的項鏈,是她兒子幫他借的。
師:哦,也有一串項鏈!有舞會嗎?
生:有。
師:天哪,也有舞會。
生:參加舞會,最后是舞會結束后的那天,揭穿她了……
師:等會兒。她舞會上大放光彩嗎?
生:有。
師:也大放光彩!
生:舞會結束后的第二天,她就被揭穿了。最后是因為她的智慧,和她兒子的勇氣,最后他們得到了愛情。
師:從此過上了——
生:(笑)幸福的生活。
師:(示意)請坐。大家看,通俗的大片里面,灰姑娘的模式,百試不爽,對吧?奧黛麗赫本《窈窕淑女》,一九六四年,奧斯卡七項大獎,同樣一個賣花姑娘;其實她來自一個小說《賣花女》,蕭伯納的,都是非常通俗的,《流星花園》里面那個誰???(示意)你來說。
生:杉菜。
師:杉菜是嗎,這個算不算?
生:算的!
師:好像也算得上的噢。
但是,但是這里面,你看看(示意PPT)——右邊這一路下來,從《傲慢與偏見》到《簡愛》,到莫泊桑的老師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一直到《項鏈》,你可以看出一條什么樣的傳統(tǒng)?
生:(沉默)
師:一二三四,凌琪,你來說!什么傳統(tǒng)?看出什么東西來?
凌琪:悲??!
師:悲?。浚ㄊ疽猓┱堊?,同桌兩人商量一下,我們從右面的一排里面看出一種什么傳統(tǒng)?
生:(討論36:07-37:07)
師:好。誰來談?我們抓緊時間,時間不多了。誰來說,你看出了一些什么東西?(示意)你來說。
生:右邊那一排都是,愛情高于物質。
師:都是愛情高于物質生活。請坐。(示意)你可以發(fā)表一下意見嗎?
生:這里都是寫的是,她們都有很美麗的外表,但是她們一開始都沒有很好的外部條件來支持她們。整個故事的發(fā)展,就是圍繞她們如何通過一系列的事情,然后把她們這些美的外表最后終于讓別人得知,表現(xiàn)出來。這個就是故事中主要要告訴我們的事情。
師:(示意)請坐。伊麗莎白她拒絕了達西,因為她覺得達西向她求愛不真誠;簡愛她知道閣樓上有個瘋女人,所以她不愿意嫁給羅切斯特;愛瑪,追求浪漫,服毒身亡;那么,瑪?shù)贍柕履兀?br>
這些女子,你是否發(fā)現(xiàn),她們都很有自己的主見,對嗎?
瑪?shù)贍柕掠袥]有表現(xiàn)出自己的主見?文章里面有沒有?
生:有。
師:真的有嗎?(示意)你來找一段,從哪里可以看出瑪?shù)贍柕碌闹饕??她真的有主見嗎?br>
生:有有有!剛開始發(fā)現(xiàn)項鏈丟失以后,她就辭退了女傭,搬遷了住所,自己開始干家務。
師:文章里面有很好的一句話,你給我們念一下,好嗎?
生:路瓦裁夫人懂得窮人的艱難生活了。她一下子現(xiàn)出了英雄氣概,毅然決然打定了主意。
師:太好了,請坐?!八幌伦蝇F(xiàn)出了英雄氣概,毅然決然打定了主意”——所以你從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多么有主見的女人?。?br>
大家看一看,我想說的就是,這一排下來,我們其實可以發(fā)現(xiàn),在十九世紀的歐洲小說里面,它蘊含的一個主題就是——“女性的自我發(fā)現(xiàn)”。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我非常佩服我們班的三位同學。
(出示PPT)
師:程璐,莫劍俊,俞晨浩。他們說,這是一部關于“女性”的小說。(眾笑)
三位同學各講一句話吧,來談談女性。
來,程璐,你談談女性。
程璐:女性天生是愛美的……但是女人善變。
師:善變,愛美。對瑪?shù)贍柕露?,她的美麗的容顏的凋零,太可悲了噢。(示意)請坐。莫劍俊,談談女性?br>
莫劍?。海ǔ聊?br>
師:隨便談談,輕松一點。
莫劍俊:女性比較在乎自己的外表。
師:所以說外表改變了,她會比較地難過,外貌對她來說,太重要了。(示意)請坐。最后,俞晨浩,你也來說一句吧。
俞晨浩:因為這篇小說中的主人公就是瑪?shù)贍柕拢且晃慌?,然后……(沉默)(眾笑?br>
師:非常好?。ㄊ疽庹堊┻@部小說的主角,是女性。
中國很著名的一個文學家,魯迅的弟弟周作人,他在他的《書房一角》里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我們看一個社會是否寬容,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就看這個社會對于女性的評價?!本瓦@么簡單。
所以有時候,我們映照一下,讀了《項鏈》以后,我們對于瑪?shù)贍柕拢降资侨绾卧u價——如果你對她的評價過于嚴厲的話,也許可以看出你還不夠寬容。(眾笑)
好了,那么課后如果大家還有興趣的話,我建議大家順著兩個思路,繼續(xù)去思考,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古典小說中,有個著名的模式,什么模式,大家有印象嗎?才子——
生:(齊聲)佳人。
師:才子佳人模式,和歐洲大陸的灰姑娘故事的模式,到底有什么異同?這是第一個思考題。
第二個思考題,有關于作家——盲作家,從古希臘的荷馬,到英國的彌爾頓,到莫泊桑,莫泊桑他幾近失明,當他開始創(chuàng)作《項鏈》的時候,已經(jīng)看不清東西了,一直到最后,現(xiàn)在的博爾赫斯,失明的作家,和他的創(chuàng)作之間,究竟是怎樣一種關系?這個也可以去思考一下。
莫泊桑說:“我具有一種第二視力,我具有精神的目光。”——他用精神的目光,看到了瑪?shù)贍柕隆?br>
其實我們去讀一讀,想一想,也許可以看得更深一點,今天就上到這里,謝謝大家,下課!
《項鏈》:掩耳盜鈴的莫泊桑
“佛來思節(jié)夫人感動極了,抓住她的雙手,說:
‘唉!我可憐的瑪?shù)贍柕拢】墒俏夷且粧焓羌俚模炼嘀滴灏俜ɡ伞?br>
——如果把《項鏈》當作一場球賽來看,這結尾便是臨門一腳的抽射。球應聲而入,讀者與瑪?shù)贍柕乱粯樱耗康煽诖?。都稱出乎意料的收束為“O亨利”式的結尾,其實在這一點上,莫泊桑毫不遜色。
不過,以情節(jié)取勝的小說,結尾太精彩,只留下瞬間的印象,卻遮蔽了之前的承轉,一如在射門快感中再也記不得先前的傳球盤帶。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在《項鏈》一百多年的閱讀史中,竟然沒有一個人發(fā)現(xiàn),這部作品并非原發(fā)性地凌空飛來,而是在文學史的陰影中,自覺地呈現(xiàn)出影響的焦慮——這是一部對話姿態(tài)的作品。
試看下列對照:
相同點灰姑娘瑪?shù)贍柕?br>
個人特質美麗、孤弱
家庭生活感到不幸、痛苦
不滿的家人后母、姐姐的欺凌小書記員丈夫的貧窮
某次契機王子的舞會一張舞會請柬
外力幫助老婆婆(仙女)魔法變出禮服佛來思節(jié)夫人借與項鏈
舞會上大放光彩像蝴蝶般,輕快、純熟地舞動狂熱地興奮地跳舞
引起大人物注意王子教育部長
舞會一結束就逃走魔法即將失效,露出原形外套寒傖,露出本來面目
不像樣的馬車變回南瓜和老鼠拉晚兒的破馬車
丟失貴重物品(晶瑩透明)水晶鞋鉆石項鏈
尋找比照適合這只鞋子的女孩照著盒子上的招牌字號去找項鏈
……
一比之后,在驚人的相似中,接踵而來的疑問就是,莫泊桑究竟是否讀過灰姑娘的故事?
根據(jù)楊憲益先生的記錄:“歐洲有一個著名的《灰姑娘》童話故事;十七世紀法國人培魯(Perrault)的故事集里和十九世紀初德國格林兄弟(Grimm)的童話集都收進了這個民間傳說。據(jù)過去考證,在歐洲和近東共有三百四十五種大同小異的這個傳說?!雹倌瓷J欠▏?,培魯?shù)墓适录雭響荒吧?;而莫泊桑的母親在文學上的造詣很深,不但熟讀古今名著,而且有精審的鑒賞力。從小就給他講述古代希臘羅馬的神話故事,朗讀莎士比亞話劇中的精彩片段。②又兼莫泊桑涉獵深廣,以此推斷他對灰姑娘并不陌生,應不算過于鹵莽。那么,難道流傳如此廣泛的《項鏈》,原來是一部盜版之作,只是改頭換面未曾被人覺察?
細審灰姑娘模式,發(fā)現(xiàn)核心要素,大略不外以下三條:一,綻放的青春二,以愛情超越等級三,幸福的結局。
再來對比《項鏈》,首先便發(fā)現(xiàn),這個故事不談愛情,只寫出“貧賤夫妻百事哀”的婚姻——誠實的瑪?shù)贍柕屡c同樣誠實的小書記員共同償還債務,沒有幸福可言(他們甚至窮得連孩子也生不起),最多只有困境中的相依為命。這并非一個愛情故事,一開始就瓦解了迷人的夢幻色彩;更重要的是,既然妻子瑪?shù)贍柕虏荒茉倏释麗矍榱?,那么她最強烈而唯一的夢想,就是對奢華物質生活白日夢似的渴望——這樣才能引出小說主題之一“虛榮”。
其次,灰姑娘依靠仙女的法術,獲得了華麗的服飾,在嘉年華式的狂歡中,獲得眾人矚目,發(fā)散耀眼的光芒——服飾只是陪襯,其實一切光彩,都來自拂去塵埃的青春女性本身的魅力。在青春的綻放中,無助的姑娘獲得了歸依,在婚姻中成熟并依舊美麗。
瑪?shù)贍柕码m然結婚,卻耽于幻想,甚至不想去看望有錢的女友,“由于傷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天整天地哭泣”。這分明是未成熟女性的表現(xiàn)。她后來也成熟了,展現(xiàn)出勇氣和魄力,但與灰姑娘故事迥異的是,她的成熟,并非真正具備了女性魅力,恰恰是以青春、美麗、風韻、嬌媚的喪失為代價的——“路瓦栽夫人現(xiàn)在顯得老了。她成了一個窮苦人家的粗壯耐勞的婦女了。她胡亂地挽著頭發(fā),歪斜地系著裙子,露著一雙通紅的手,高聲大氣地說著話,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
莫泊桑最贊賞龔古爾兄弟《18世紀的婦女》一書,認為18世紀的法國婦女達到了盡善盡美——“姿態(tài)、容貌、嗓音、目光的流盼、舉止的優(yōu)雅,矯揉造作、漫不經(jīng)心,矯飾,她的美貌、她的身段,婦女從世間應該獲得這一切和接受了這一切?!倍粦搶夏陭D女的魅力再抱期望,“因為她已經(jīng)經(jīng)受過了一個女人所能忍受的最可怕、最折磨人的酷刑:她蒼老了!”③
用對女性而言最殘酷的“衰老”(至少莫泊桑本人是這么認為的),置換了灰姑娘模式中綻放后近乎不變的青春美麗,是《項鏈》的第二處顛覆。
第三,同樣是等級變換,可惜兩個故事南轅北轍,一個以愛情超越等級,盡享榮華。瑪?shù)贍柕聟s下墜降格,移居于閣樓,在洗刷中磨粗了粉嫩的手指,爭價錢,受嘲罵……正如錢理群先生所言,她與起先被她所看不起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相近了。
第四,看看結局,水晶鞋物歸原主后,灰姑娘遵循童話敘事模式,“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項鏈完璧歸趙后,瑪?shù)贍柕碌牟恍艺齽倓傞_始,十年中,倍嘗艱辛,從此褪卻了玫瑰色的嬌嫩與夢想。
然而莫泊桑最有殺傷力的一筆,是本文開頭征引的一小段。十年的受苦受難剝奪了她的青春;“至多值五百法郎……”,則剝奪了她付出青春的全部的意義。這雙重打擊與二次剝奪,才真正顯現(xiàn)出莫泊桑的冷。難怪郭宏安用“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久居則有“凄神傷骨”之虞的“小石潭”來比喻莫泊桑的小說,說這是“一個痛苦多,歡樂少,籠罩著一片悲觀主義的涼霧的世界”。④而金克木先生也說:“(莫泊桑)的許多短篇小說我連續(xù)看下去,只覺得越來越冷,如同到了寒帶……短篇中的《項鏈》一再被人選讀……冷酷無情的面貌下面藏著一顆熱心。這和我們的習慣只怕有點相反。在法國也不合時宜,他只能最后神經(jīng)錯亂了?!雹?br>
到這里,我們終于明白,小說開篇第一個句子的意義——“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乍一看,都以為,與“也”字相對應的不過是文中提及姓名的佛來思節(jié)夫人,或類似的有錢而優(yōu)越的婦人們。細思量才懂得,莫泊桑一開始,就在告訴讀者:注意了!我要講一個一模一樣的故事。但是知道嗎,我要講一個完全相反的故事!
瑪?shù)贍柕碌墓适?,恰似灰姑娘模式的反轉片:一,如花般容顏的凋零(綻放的青春)二,不幸婚姻中偶然災難后的貧困艱難(以愛情超越等級)三,耗盡一切后更兼毀滅性的精神打擊……無一處不顯出造化弄人與生活的悲哀(幸福的結局)。
細節(jié)處處相似,題旨決不雷同——這完全可能是對著灰姑娘的范本,進行有意識的改寫。個中原因,諾思洛普弗萊《虛構文學與神話的移位》一文中給出了解釋:“灰姑娘的故事,在中產(chǎn)階級小說中,已復述了成千上萬次之多……作家們對民間故事興趣盎然,跟畫家對靜物布置抱興趣是同一道理,因為它們說明了敘事故事的基本原理。然后,在使用民間故事時,作家還會面臨如何把故事寫得合情合理,令其閱書的讀者置信這一技術問題?!雹?br>
但莫泊桑之為大作家,并非僅僅因為他改寫了一個有基本敘事原理的故事,而在于,他承繼了幾部“反灰姑娘”小說的傳統(tǒng),并塑造了女性的新姿態(tài)。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1796)中的伊麗莎白,拒絕沒有愛情的求婚;夏綠蒂勃朗特的簡愛(1846),具有女性主見,反叛命運的安排,要與羅契斯特平起平坐;福樓拜《包法利夫人》中的愛瑪(1857),追尋浪漫,服毒身亡;莫泊桑作于1884年的《項鏈》,他的女主人公幾乎具有古希臘悲劇人物的品格,面對命運的無端打擊,及時決斷,用自己的心與力,頑強應戰(zhàn)。從這一點來看,文中這段話,一下子彰顯出一種特殊的意義:
“她一下子顯出了英雄氣概,毅然決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她就設法償還……”——之前似乎還沒有一部小說,這樣鮮明地表現(xiàn)過女性如此的自主與自立,完全依靠自己來安排自己的生活,再也不是那種期待男性來拯救的柔弱無助的模樣。所以,小說中的丈夫,那個可憐的小書記員,唯諾小心,只不過是女性魄力的陪襯。
虛榮浮夸的諷刺?那只是莫泊桑故作掩耳的姿態(tài)罷了;獨立對抗命運的女性,這才是他暗行的盜鈴之實。
①《譯余偶拾》P77-79,三聯(lián)書店1983年6月
②《莫泊桑傳》P18,張英倫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
③《莫泊桑隨筆選》P60,P112-114,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10月
④《同剖詩心》P117,中央編譯出版社1996年3月
⑤金克木《關于十九世紀法國小說的對話》,《讀書》1988年第6期,P48頁
⑥《諾思洛普弗萊文論選集》P119-120,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12月
《項鏈》:一堂價值巨大但缺陷明顯的課
范美忠
一.對實錄的文本細讀
我在將下面就課堂的各個主要環(huán)節(jié)進行仔細的分析,提出我的看法和疑問,與郭老師及各位老師商榷。
[一]
我覺得課堂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關于情節(jié)的幾個環(huán)節(jié)的提問和研究的部分沒有必要,因為回答這些問題學生根本無須動腦筋,屬于比較低質量的對話部分。
我們來看看教師提出的問題:
1這是一部關于——的小說;(這個問題的提出實際上已經(jīng)規(guī)范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如果讓學生自由提問,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五花八門。)
2師:其實看一下題目,我們就知道,所有的情節(jié)都圍繞——什么展開?
3師:很好。這就是整個小說的梗概,好,經(jīng)過這樣一周轉之后,我們的主人公瑪?shù)贍柕拢耐饷彩欠癜l(fā)生了變化?變了沒有?
而學生提出的問題呢,我沒有看到。在提出問題這個層面上也充分表明了整堂課是教師主導,而學生較為被動。
[二]
當選取傅學磊同學的這是一部關于變化的小說這一說法來進行討論的時候,是利用了學生的觀點,而且這確實是一個比較有價值的問題,應該說這是這堂課的第一個亮點。尤其可以就學生的不同回答進行討論,因而此一設問有較大意義,為第五個環(huán)節(jié)的討論提供了基礎。
師:那么,我們來思考一下,面對她這樣的變化,如果是莫泊桑本人,作者,他會更欣賞哪一個瑪?shù)贍柕拢克蕾p變化之前的瑪?shù)贍柕?,還是變化之后的瑪?shù)贍柕??他是喜歡瑪?shù)贍柕翧,還是瑪?shù)贍柕翨?
我請一位男同學來回答一下。(示意)你來說,你猜一猜。
生:我覺得,應該是后面一個——前面一個很虛榮,后面一個比較真實。
師:很實在?請坐。我們同學把莫泊桑想成一個革命無產(chǎn)階級作家,可惜情況恰恰相反。(眾生驚訝,笑,低聲議論)
[三]
這是老師提出的第三個重要問題:其實我不太贊同教師提出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跟文本并無多大關系。而且問題提出來以后的操作是值得商榷的。比如,為什么只叫一個男生回答呢?并且急于拋出結論呢?可以多抽幾個同學回答,可能有不同的答案,然后再讓持不同觀點的學生進行爭論,很遺憾,這里沒有充分展開討論。除了欣賞變化前或者變化后的瑪?shù)贍柕轮?,學生還可以回答:莫泊桑對變化前后的的瑪?shù)贍柕虏o偏愛,因為他對她都抱同情的態(tài)度。教師的論斷依據(jù)的是作者的女性觀,可以由這種女性觀推出莫泊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更欣賞變化前一類女性,但未必就一定能由此推出作者在作品中也更喜歡變化前的主人公,因為作者對自己創(chuàng)造的人物可能有特殊的感情。不過如果把此一設問作出引出作者是否應該在作品中隱藏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和判斷的問題,從而切入莫泊桑福樓拜在小說觀念和小說敘述上的重大突破和革新,那么是非常有意義的。而作為獨立的問題本身對這篇小說而言未必有太大意義。
所以,根據(jù)莫泊桑本人的女性觀,他更應該欣賞哪一個?顯然,瑪?shù)贍柕翧,但是他在文中卻沒有絲毫的流露,為什么?因為他的創(chuàng)作原則——
莫泊桑的創(chuàng)作談
小說家不應辯解,也不應饒舌和說教。只有情節(jié)和人物才是應當著墨之處。另外,作家不要做結論。而呀把它留給讀者。
《小說》,《莫泊桑隨筆選》p88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10月
師:莫泊桑的創(chuàng)作觀,繼承他的師父福樓拜,很具有現(xiàn)代性,就是——作家不要做結論,而要把它留給讀者——所以他在文中沒有流露出來,對吧,隱藏得非常好。
[四]
教師順勢推出作者的創(chuàng)作觀,應該說這也是本課的精彩之筆。因為福樓拜和莫泊桑在小說創(chuàng)作學和敘事理論上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作者退出,在敘述中隱藏自己的觀點,而盡量只呈現(xiàn)客觀事實(比如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在小說文體革新上的重要意義?。?。遺憾的是,這一精彩沒能更精彩,也就是缺乏開放性和學生討論思考的過程。干嗎要在問了學生之后自己立即拋出答案呢?為什么不讓學生討論:為什么作者要隱藏自己的情感和觀點?你認為作者在作品中該不該隱藏自己的觀點?問題是開放的,而且有了學生思維的過程,在各種觀點的碰撞中可能會更深入和精彩。學生會認識到:這種作者退出一方面盡量保持了講述故事的客觀性;另一方面,從接受美學和讀者反應的角度來說:給了讀者自己思考判斷的權力,體現(xiàn)了作者對讀者的尊重,增加了閱讀的樂趣,保留了作品的模糊性、曖昧性相對性,同時還避免了讀者可能產(chǎn)生的對作者教化和強加觀點的反感。還可以再產(chǎn)生疑問:作者真的可能從作品中退出嗎?作者退出真的能增加作品的客觀性嗎?這里就切入關于文學真實問題的討論,我想這對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幫助將會是巨大的。當然,學生在討論中還可能碰撞出更精彩的火花。
“我”的閱讀;這是一部關于——的小說
虛榮(王奇旻,高姍姍,胡佳斌……)
誠信(陳璐 王璟,蔡艷秋……)
貧富、差距(許樂樂 張超……)
夢想、欲望(陶潔婷……)
命運(王富強,凌琪,俞建嵐……)
師:五大類,我們看看同學的名字,每一類都請一位同學來大致地說一說,簡要地說一說,你的觀點,以及你的理由。
[五]
應該說這個設問尊重了學生個體的閱讀感受和獨立判斷的權力,可以讓持不同觀點的學生充分陳述自己的觀點,而最后把小說的主題歸結到命運,一反過去的虛榮說,也有新意,而且有文本中作者的感慨和解說為證,是比較有說服力的。這是此一課錄中最為成功的環(huán)節(jié)之一。而教師在學生回答之后簡短的評價也很精彩,比如:
師:貧窮的問題,是嗎,(示意)請坐。這里我們倒也可以看出,一個小人物,她對抗風險,生活中偶然事件,她的抵抗力怎么樣?
生:(低聲)很弱。
師:好像比較弱。所以以后張超如果去開個保險公司的話,可以拿《項鏈》這篇文章作為傳單給大家看,對嗎?
(眾笑)
師:需要買點保險哦,小人物對抗風險的能力比較弱,也有道理。
這里的回答非常機智幽默!但在操作上也不是不可以探討,比如當主張某一種觀點的學生說完自己的理由之后,教師馬上問持另一種觀點的同學的理由。因而使得同學之間的對話和觀點交鋒未能展開,有學生的個體思考和感受,卻無相互之間的對話。那么我們可不可以這樣操作:在一個同學陳述完自己的觀點之后,教師問其他同學,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和理由嗎?如果不同意,為什么?這樣有助于同學之間的相互傾聽和觀點交鋒。
但關于這是一部什么小說的問題的探討和處理上,我覺得還值得研究。教師似乎刻意反對以前的虛榮說,而要歸結到命運說上去,我覺得這有點單一化和非此即彼的味道。他們之間難道就真的是相互排斥,要么對要么錯嗎?我們可不可以這樣說:誠信是從人際倫理的角度來看,貧富是從經(jīng)濟的角度來看,而文學不是倫理學經(jīng)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應從人性(比如情感,心理性格等等)和人的存在的角度切入。所以這既是一部關于虛榮欲望和夢想的小說,更是一部關于命運的小說。他們是我們觀察作品的不同層次,最高層次是哲學的層次,這就是命運主題。
教師在否定虛榮說的時候,引用了“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說法。女孩子想得到這么多玫瑰確實很虛榮,至少我沒看到過有人送這么多玫瑰,但是“兩朵玫瑰”跟“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一樣嗎?這里也有個從量變到質變的問題。我覺得佩兩朵花不虛榮。何況虛榮心或者人人都有,太強就成病態(tài)了。家里很窮卻要佩昂貴的寶石就是太虛榮。如果思考瑪?shù)贍柕卤瘎〉脑?,從根本意義上是因為命運,這點無話可說,所有發(fā)生過的事都是老天注定,你選擇反抗虛榮等等都是命運,你的性格你的天賦出生地膚色等等也是命運注定的。但在此一文本中,我們如果把命運僅僅看作嫁給窮人和偶然地丟掉了一條昂貴的項鏈的話。我們會發(fā)現(xiàn),悲劇既是因為命運,也是因為性格,比如虛榮和自尊要強。如果她不那么虛榮,就不會借那條項鏈,也就不存在丟失的問題;如果她不那么自尊要強,直接告訴路瓦栽夫人:對不起,我把借你的項鏈搞丟了!夫人可能會告訴她:沒關系,是假的呀!所以究竟是命運悲劇還是性格悲劇呢?還是性格決定命運呢?所以肯定命運說并不一定就要否定虛榮說。虛榮不一定帶來悲劇?難道悲劇就一定是悲命運劇嗎?我們有多少悲劇沒有我們自己的原因在里邊?我在評余華的《活著》的時候把悲劇劃分為三種:社會悲劇、性格悲劇和命運悲劇。
[六]
與《灰姑娘》的對比:應該說這里是最出人意料的出彩之筆,也是學生、聽課教師及評委最預想不到的環(huán)節(jié),而且也確實非常有價值,問題也確實該教師提出,因為根據(jù)學生的知識視野,恐怕很難產(chǎn)生這樣的聯(lián)想。這個問題的提出充分顯示了郭老師開闊的視野和深厚的文學功力。從文學創(chuàng)作和批評的角度來說,當某一種寫法普遍化之后,這種主題就可能成為一種原型,比如灰姑娘與白馬王子的故事,比如中國傳統(tǒng)中落難公子中狀元迎娶佳人的故事。當成為一種陳套之后,有尊嚴的寫作者就通過有意識的反動來達到顛覆陳套推陳出新和切入真實的目的,在文學史上這種顛覆也成了一種比較流行的寫作方式,比如福爾斯的《法國中尉的女人》對情愛小說濫套的顛覆,美國后現(xiàn)代作家巴塞爾姆的《白雪公主后傳》對格林童話中的《白雪公主》童話的顛覆等等,而戲妨、反諷和解構,也就成了典型的后現(xiàn)代文學藝術的表現(xiàn)手法。但是,且看郭老師對學生的引導,教師在表格中列出了對比項;并且不斷引誘學生,我們看教師的發(fā)言:
師:不美滿,感到自己很不幸。請坐。(示意)后面,不滿的家人。
……
師:請坐。(示意)后面。某次契機。
……
師:她們都匆匆忙忙只做了一件事情,舞會一結束就出去要干嘛?
從操作來看,我覺得這里值得商榷,教師干嗎一定要自己列出對比項呢?讓學生自己來對比不行嗎?不行,至少這堂課上不行,因為時間有限。如果讓我來作一下對比,重新閱讀兩個文本進行仔細的對照,四十分鐘時間還未必夠。因此,教師為了在四十分鐘之內上完自己預設的內容完成對《項鏈》整個文本的解讀,不得不匆匆自己拋出對比項,而且焦急地對學生進行暗示!從而未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她們自己來對比探究,學生只是被動而又匆忙地記住了教師的結論。問題在于:這么多的預設內容是不可能在四十分鐘之內完成,而本應是用一兩周時間之內以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完成的。而此一對比可以作為作業(yè)交給學生在課下完成。
郭老師過于重視知識傳遞的量和解讀的完整性與深度而舍不得忽略丟棄一些東西。這里我就有了疑問:在一節(jié)課中有必要傳遞這么大的信息量嗎?有必要涉及這么多的問題嗎?一節(jié)課之內就一定要把文本充分解讀完嗎?解讀的絕對高度那么重要嗎?正是因為過于追求這些,才出現(xiàn)了忽略過程,問題沒能充分展開,強行牽著學生往上走的情況。引導自然是需要的,但到什么程度卻是需要考量的。實際上我覺得,在一節(jié)課之內如果能充分深入討論一兩個問題,也就可以了!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蜻蜓點水地忽略過程匆匆跑完預設程序,學生自己的思維能力提高得如何,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和見解是值得懷疑的。記住教師和專家的結論不是目的,懂得了閱讀欣賞文學經(jīng)典的方法,思維能力得到了訓練,學生形成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才是根本目的。
“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
這種文本細讀的精神值得贊賞!提出文本細讀是新批評對文學批評的重要貢獻文學批評的基本原則之一,也是專業(yè)的閱讀所必須的。郭老師在這個方面顯然甚為用心。
生:灰姑娘。
師:請坐,其實小說一開始,他就在告訴你們,我要寫一個跟灰姑娘有關,但是又不一樣的故事——“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請注意這個“也”字。
好,接下來,我們思考兩個問題。
“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
1.灰姑娘和瑪?shù)贍柕碌膮^(qū)別在哪里?
2.《項鏈》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改寫,顛覆了《灰姑娘》的童話模式?
應該說,這兩個問題的提出也非常有價值,但也未必一定要教師提出。如果前面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比較兩個文本,那么學生就可能自己提出這兩個問題并且作出解答。盡管如此,教師提出來也可以,問題是在討論的過程中,限于時間關系和一元化結論的思維,教師匆匆誘導學生說出了自己想要的答案,而且自己拋出了答案。比如下面對話:
師:灰姑娘她通過愛情,本來很貧窮,后來和王子結婚了。她的等級有沒有發(fā)生變化?
生:等級發(fā)生了變化。
因此,問題的設問是開放的,而答案卻是封閉和單一的,主要是教師誘導,最后是教師自己總結和給出的。
“灰姑娘”模式的核心——
綻放的青春,
以愛情超越等級,
幸福的結局
下面的操作問題與上面一樣,都是因為沒有讓學生課下充分去比較,所以才需要教師誘導和給出結論,因此整個課堂仍然是教師主導教師中心,是高度預設高度確定缺少變化和開放性的課堂。而從郭老師最后的夫子自道來看,他幾次上同一堂課沒有多少變化,之所以如此,跟預設過強,課堂結構過于剛性,討論展開不夠有關,因此就很難有意外和教師結論之外的,根源于學生的有價值生成,也很難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在難度和容量上作出適當?shù)恼{整!
[七]
最后關于結論的出人意料部分,個人提出一點自己的感受。我看到這里的第一反應是:荒誕和殘酷之感。這么一條假項鏈讓瑪?shù)贍柕聞诶哿耸辏珰埧崃耍?/p>
取消了她十年艱辛勞動的所有的意義,對嗎?(教師語)
取消了意義不就是荒誕嗎?
同時,這種出人意料的手法無法不讓人聯(lián)想到歐亨利的慣用的結尾手法,這里是不是可以作一定的拓展呢?比如:短篇小說應該如何結尾?
而下面拋出的郭宏安和金克木的莫泊桑小說讀后感我認為沒有必要,因為這種對莫泊桑小說的綜合判斷和感覺,讀者不可能僅僅通過此一篇作品得出,而應是在看了大量作品之后的總體感覺和概括。大多數(shù)學生看過莫泊桑的小說集嗎?我表示懷疑!至少實錄中沒有表現(xiàn)出來。既然這樣,學生就無法整體把握莫泊桑小說的特征,就無法自己提煉,而只好在沒有感覺的情況下記住專家代替他們作的結論。因此,除非學生自己課下閱讀了作者的大量作品并已經(jīng)自己對其作了總體評判,否則是不適合拋出專家結論的。專家不能代替學生感覺!至少也還應該問一問:同學們?你們也有這樣的感覺嗎?或者:你們贊同兩位專家的看法呢?
[八]
我覺得下面一個環(huán)節(jié)在這堂課上沒有必要,因為這個問題太難了,即使提出來,也未必一定要在課上解答,可以作為問題留給學生課下思考!這個環(huán)節(jié)本來也不應該是課堂上的事情,而應該是學生下去研究的。這樣的打通文學電影的模式提煉必須是在學生充分熟悉這些文本的基礎上自己去研究。但是從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提問來看,學生都看過《流行花園》,一部分學生看過《曼哈頓女俑》。而赫本主演的《窈窕淑女》和右邊列出的三部長篇,學生可能基本都沒看過。
但是,但是這里面,你看看(示意PPT)——右邊這一路下來,從《傲慢與偏見》到《簡愛》,到莫泊桑的老師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一直到《項鏈》,你可以看出一條什么樣的傳統(tǒng)?
生:(沉默)
這個問題太難了。而且缺乏文本閱讀的基礎,缺乏充分的時間來分析,因此學生只好沉默。換作我,也許在短時間內也只好沉默。在誘導也誘導不出來自己預先準備好的結論的情況下,郭老師才只好自己來告訴結論了。
師:這些女子,你是否發(fā)現(xiàn),她們都很有自己的主見,對嗎?
瑪?shù)贍柕掠袥]有表現(xiàn)出自己的主見?文章里面有沒有?
……
師:太好了,請坐?!八幌伦蝇F(xiàn)出了英雄氣概,毅然決然打定了主意”——所以你從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多么有主見的女人??!
大家看一看,我想說的就是,這一排下來,我們其實可以發(fā)現(xiàn),在十九世紀的歐洲小說里面,它蘊含的一個主題就是——“女性的自我發(fā)現(xiàn)”。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我非常佩服我們班的三位同學。
這個結論其實還是可以質疑的。比如,這幾部作品的共性真的只有“女性的自我發(fā)現(xiàn)”?沒有其它?非得這個結論不可?即使有主角的自我發(fā)現(xiàn)?但究竟是人的自我發(fā)現(xiàn)呢?還是女性的自我發(fā)現(xiàn)?為什么這個時候女性會自我發(fā)現(xiàn)?這種自我發(fā)現(xiàn)跟當時的社會和精神潮流有什么關系?
[九]
最后“這是一部關于女性的小說”其實是很好的一個切入點。但由于時間關系,也沒有深入下去,有點遺憾!
[十]
關于最后兩個作業(yè):其實切入點都是很好的,教師如果不具備充分的視野功力,是很難提出這樣的問題的。但我關心的是:學生是否有足夠的閱讀基礎去提煉才子佳人的模式?還有作者對荷馬,彌爾頓和博爾赫斯的作品和生平已經(jīng)了解多少?這樣足以做論文的題目,學生是否具備足夠的基礎來完成?另莫泊桑的失明固然跟其創(chuàng)作有關系,但荷馬、彌爾頓和博爾赫斯是否已經(jīng)跟《項鏈》難于扯上關系?教師課后布置的題目是否盡量不僅僅跟作者,最好也跟文本有關系,或者至少主要跟本文作者有關。
二.一堂價值巨大的課
這是我在此前的中學課堂幾乎沒有見到過的專業(yè)的經(jīng)典文本解讀。郭老師幾乎運用了所有的文本解讀方式:文本細讀,作者的小說創(chuàng)作理論,作者的受教育背景,文學史傳統(tǒng),學者的評論,作者作品的文本互證,文學社會學,女性主義批評,原型批評,文本結構和要素分析,對作品的哲學思考,各種文學藝術形式的打通(與電影進行比較分析)。這需要教師自身具備足夠的文學鑒賞力和廣博的知識,需要對有關作者的,文學理論的,文學史的以及電影的等等知識的綜合,還需要對學界前沿研究成果和闡釋積淀有了解。在當下語文教育極其弱智化的情況下,郭老師將真正的文學批評和文本解讀引入語文教學,對于改變語文教學的低幼化有很大意義。
所以,語文課堂的確需要教師要有教育學考量,有對課堂理念的思考,有嫻熟的操作技術。但是開闊的視野,廣博的知識,敏銳的思想和完善的知識結構是個基礎,舍此,再好技術都沒有什么意義。技術容易學,教育學的道理也容易明白,但功力的積淀則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兩種閱讀:專業(yè)閱讀和業(yè)余閱讀。
以文本為中心,以感覺為基礎的閱讀叫做業(yè)余閱讀;綜合作者,文本細讀,各種批評理論,時代背景,文學史,接受史,小說理論,社會學,各種文學藝術形式……是專業(yè)閱讀的典范。
有一種廣泛存在于一般讀者當中的誤解。認為文學就是靠感覺,要的就是一種情緒化的模糊的審美感覺,他們最討厭文本解讀,討厭各種理論,討厭文學批評,討厭對文本進行細致分析和理性的思考。實際上一味靠感覺和妙悟,恰恰是中國傳統(tǒng)文論和文學批評的重大缺陷。因為文學欣賞和創(chuàng)作實際上都是感性和理性的綜合。文學欣賞亦是如此。法國的丹納在《藝術哲學》中提出“時代、種族、環(huán)境”作為了解作品的三要素,主要是以作者為中心,以及從一種文學社會學的角度來理解作品,文學藝術本身的東西是嚴重缺乏的。二十世紀上半葉發(fā)展起來的新批評則提出了“文本細讀”的批評方式,尤其在針對詩歌的時候,而我則認為,在閱讀短篇小說經(jīng)典的時候這種細讀也顯得非常必要,不過新批評文學理論家堅信有由文本結構和語言決定的唯一客觀正確的理解,多少有一些僵化。但強調文本中心,我覺得是非常必要的。而隨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在文學批評中的應用,產(chǎn)生了精神分析批評的理論;隨著榮格的原型理論在文學批評中的應用,產(chǎn)生了神話-原型批評流派;隨著解釋學和接受美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讀者反應批評,這種批評強調讀者用自己的想像和思考,個人經(jīng)驗參與作品的完成和創(chuàng)造,強調讀者接受的個體性和差異性等等;其他的還有女性主義女權主義批評,馬克思主義批評,結構主義存在主義文論等等。這些理論武器都可以引入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當中。為什么一定要拒絕呢?只是在引入這些理論武器的時候要注意:首先要讓學生用自己的生命去自己的感受性去領悟文學,去細讀文本,然后再看別人的解讀,再用這些理論去分析,這個順序不可顛倒。
業(yè)余閱讀主要強調文本中心和讀者的當下個體的感受。而專業(yè)閱讀則是從各個方面來綜合地全方位地理解文本。一般的課可以更多地采用業(yè)余閱讀的方式,而可以選取一些經(jīng)典文本進行研究性學習,讓學生領略如何進行專業(yè)的文學閱讀。專業(yè)的欣賞閱讀跟業(yè)余是有很大的不同的。這種閱讀對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閱讀三階段。直覺,分析和綜合。當然,在具體閱讀的時候,這三種感受和認知的方式不是截然分開的。但可以相對地劃分出這三者的順序。無論對一首詩還是一部小說,首先都是憑感覺來欣賞,然后就語言,細節(jié),人物等各個方面進行細致的分析討論,最后從思想或者哲學的高度來進行綜合思考和判斷。
語文課堂中文本的解讀基本原則。個體差異,直覺在先,文本細讀。但解讀無定法,根據(jù)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因此每一次解讀都是一次新的創(chuàng)造。
文本解讀的維度。形式:語言,結構,敘述方式;背景:作者成長背景,創(chuàng)作心理,時代背景(背景知識);思想哲學背景(哲學把握);人物性格和心理剖析(人物分析);思想哲學層面的把握;小說理論(文學流派和創(chuàng)作理論);文學批評理論;讀者個體感受;文本接受史;學界前沿成果等等。
三.就課堂操作從教育學角度進行商榷
盡管我認為在當下的語文教育背景下,郭初陽的課在文本解讀有巨大的意義,將文學批評理論,將廣博的人文知識引入課堂,我從他的課上看到了真正的文學批評文本解讀文學欣賞和學生的思考。郭老師的課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當今中國語文教育的最高水平,在學問知識功底和文本解讀上較那一代和中生代教師都高出許多。但與此同時,如果從從教育學的角度,比如說課堂理念教師角色等等角度來考量,郭老師的課則并無突破,比較傳統(tǒng),而且還可能存在著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下面我將提出一系列問題來與郭老師商榷。
教師角色
《學會生存》里就教師角色的變化進行了這樣的描述:教師從一個知識的傳遞者變成了一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學生思考的激勵者和引導者,一個交換意見的參與者而不是拿出現(xiàn)成真理的人。而我從郭老師的課上看到,郭老師顯然是以知識為本位的,他的課堂是教師中心教師主導的,觀點是一元而不是多元的,一般來說更多的是教師拿出結論,而不是學生在多元觀點和看法的基礎上進行對話和思考。
課堂理念
從課堂理念的角度來看,我覺得郭老師的課堂是教師主導控制的線形發(fā)展的,沒有干擾因素和意外的確定的現(xiàn)代主義機械主義課堂模式。而不是充滿著師生思維激蕩,靈感勃發(fā)的,不確定的,有著一些意外的后現(xiàn)代主義的生態(tài)主義課堂范式。為什么在語文課堂上后現(xiàn)代主義的不確定的模糊變動的測不準的課堂模式較現(xiàn)代主義模式為優(yōu)?因為就學生的思維碰撞而言,隨時可能在對話過程中產(chǎn)生新的火花和爭端,從而打破事先的確定性預設,將對話導向新的方向和有價值的問題,而創(chuàng)造性火花有價值生成可能因此產(chǎn)生。學生的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記住已有的東西,而是創(chuàng)造出新的東西,不是僅僅知道專家的說法,而是能形成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看法不僅僅是知道很多東西,還有很強的自我思考和研究能力。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結論
單就這堂課而言,郭老師的課給人的感覺是,重視知識傳遞甚于能力培養(yǎng)。這從課上為了完成大信息量的知識傳遞而忽略過程,忽略學生的思維的訓練和拓展,并且結論往往單一而不是多元,結論在先而不是由課上師生共同討論得出,問題的解答是封閉而不是開放這個特點可以看得出來。總得來說,學生的發(fā)言和思考還是相對偏少,而且較少出彩的地方,這一教師的優(yōu)秀形成鮮明對比。
積累與創(chuàng)造,材料的“教育學化”
強調學生的思維的培養(yǎng)不是忽略積累。其實,就文科而言,大量閱讀,積累大量知識還是比較重要的。而這個問題也往往是被很多教師所忽略的。因為創(chuàng)造不可能沒有基礎,我們需要了解繼承人類迄今為止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文化精神成果。魯迅等文學思想大師無一不是博覽群書的人。即使是一般的學生,也應對人類幾千年來積累下來的優(yōu)秀文化精神成果有了解和吸收,以使自己的精神變得豐富,視野變得開闊。問題在于怎么積累?是不是僅僅告訴學生專家的結論就可以了?或者僅僅告訴學生看哪些書就可以了?實際上,閱讀是課下的事情。那么在課堂上,如何使用引入的背景材料。我這里提出:我們必須將引入材料“教育學化”。這是什么意思呢?其一,在拋出專家的結論之前,必須先讓學生充分感受和思考討論,這樣不僅僅使學生積蓄了解決疑問和接受新知的期待勢能,而且學生只有在經(jīng)過自己的充分思考之后,才可能更好的理解專家的觀點,或者與其形成有效對話,這是利用材料的前準備;其次,拋出材料之后,必須就材料的觀點進行充分的討論,學生也可以就材料進行置疑。而在郭老師的課堂上,我很遺憾地看到,無論是莫泊桑的小說觀,還是金克木和郭宏安的觀點,都沒有被學生充分討論,學生可能只是記住了他們的結論,因此材料的教學價值未能被充分利用,而教學效果也將因此大打折扣。當然,打開學生視野也可以通過講座的方式來進行,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研究性學習與常規(guī)課堂
我認為,以郭老師在這個課堂中呈現(xiàn)的材料之豐富,提出的有價值問題之說,要在一節(jié)課之內充分展開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我來上,我可以借用郭老師搜集的有價值材料和提出的有價值問題作出的有價值的教學策劃,來指導學生進行如何專業(yè)閱讀,如何進行文本解讀,如何進行文學研究和寫文學批評的研究性學習的專題教學?;ǖ臅r間可能是一周兩周或者更長。而我將在一學期之內選取幾篇值得這樣研究的經(jīng)典文本來進行這樣的專業(yè)閱讀和研究,讓學生獲得這樣的視野和研究思考能力。而一部分文章采取以文本中心和讀者感受為主的業(yè)余閱讀式的課堂教學,我不企圖在一堂課解決所有問題,從各個角度涉及到文本的各個方面,如果能就一兩個問題展開充分而深入的討論,我認為課就成功了。很多問題都可以讓學生課下解決。而有些文本則指導學生自讀。再留一點時間專門指導學生如何考試。郭老師過于追求完整性全面性了。我不知道郭老師的常規(guī)課是否也如此?這可能就涉及到公開課的問題了。我們有必要追求在一堂課之內把一部作品上完嗎?可不可以一個問題還沒討論完就下課了?
感受性與思考性
郭老師具有學者氣質與理性氣質,就我看過的幾堂課而言,我覺得郭老師的課相對偏重分析性思考性和資料性,而對感受性和創(chuàng)造性重視不足。其實文學欣賞是感性和理性,詩性與思性的綜合。培養(yǎng)學生敏銳和豐富的感受性也應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至于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性則是可以探討的話題。
三種智能:分析創(chuàng)造綜合
在第一線升庵研修班聽李鎮(zhèn)濤老師做講座,他分析創(chuàng)造實踐三種智能的說法,給我很大啟發(fā)。一般而言,在文本解讀中分析智能運用的比較多。如果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這三種智能,我可以進行這樣的設計:比如在小說的結尾,佛來思節(jié)夫人告訴瑪?shù)贍柕马楁準侵恢滴灏俜ɡ傻募夙楁溡院螅瑳]有接著寫瑪?shù)贍柕碌倪@一瞬間的表情,動作和心理反應,所以我可以要求學生想像和描寫這一場景和瑪?shù)贍柕碌膬刃幕顒樱耘囵B(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智能;還可以問學生,在瑪?shù)贍柕碌捻楁渷G了以后,如果你面對這種困境,你會怎么辦?為什么要這么做,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智能!
培養(yǎng)學生提問能力
我們從教師的課堂操作就可以看得出來,教師一開始就問學生這是一部關于什么的小說,而且自始至終沒有給學生提問的機會,始終處于接受教師提出的問題和傳輸?shù)男畔⒌谋粍訝顟B(tài)中。雖然有的問題教師問得很精彩,但這些問題如果由學生提出來不是更好嗎?你怎么知道學生提不出同樣精彩甚至更精彩的問題呢?還有你怎么知道自己提出的問題就一定是學生感到困惑的問題呢?學生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怎么解決呢?如果讓學生提問,學生的閱讀狀態(tài)將不同,處于一種積極思考和質疑的狀態(tài)。而且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也是重要的教育學目標之一。
我上幾節(jié)課之后下來的體會是:很多時候學生已經(jīng)學過的詩,我讓學生提問題,學生幾乎沒有問題,我一問,又大多回答不出來,顯然并未深思過,根本就沒讀懂作品,可是他們卻沒有問題了,這多可怕!當然,由于年齡,視野和思想能力的不足,有些問題學生是提不出來的。因此,課堂上的問題應該是由于學生問題和教師問題共同組成,這樣教師的策劃引導作用也得到了發(fā)揮,應該是比較理想的做法。
教師功力在課堂上如何體現(xiàn)
就教學而言,教師深厚的功力不太應該直接體現(xiàn)在把大量材料信息呈現(xiàn)給學生當中,而應該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策劃課堂教學的角度和問題;選取材料的質量廣度而非數(shù)量;對話當中的追問和引導;知識思想的拓展等方面。當然,如果是專為打開學生視野而做的講座,又應另當別論。關鍵是,什么時候該討論,什么時候該引導,以及什么時候該打開的時機要把握好!
總的來說,我認為如果從教育學和課堂理念的角度來考量,這堂課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解讀的完成,資料的搜集以及問題的提出基本都是教師完成的,重結論輕思維過程,較多的是教師灌輸而非學生自主建構。結論在先而非自然生成。信息量過大,太重視傳遞的信息和知識的數(shù)量,而忽略了教育學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學生學會思考,思維能力得到鍛煉。留出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而許多問題提出之后,又沒能得到充分的展開,結論基本上是單一而非多元的,課堂是封閉而非開放的。學生的個體閱讀和感受未能得到充分體現(xiàn)和尊重。
既有材料呈現(xiàn)的問題,不宜過多,應呈現(xiàn)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呈現(xiàn)時間,必須在學生自主充分領略之后;呈現(xiàn)方式,必須把呈現(xiàn)材料“教育學化”,也就是必須被學生充分質疑和討論,而不是記住教師專家結論。
很少有意外的不確定的有價值生成。語文課堂的一個關鍵是開放性設問,然后在對話中不確定地展開和深入,因此必須讓學生在課前有充分的預習思考和準備,而在公開課上,這一點恐怕很難做到。從智能開發(fā)的目標來說:主要側重了培養(yǎng)分析智能,而比較忽略創(chuàng)造智能和實踐智能。綜合研究和分析必須在充分領略具體作品的基礎上,因此教結構不是不可以,但在學生基礎不足的情況下效果是值得懷疑的。
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教師過重知識傳遞而輕學生感受和思維;重文本的充分解讀而輕教學理念的教育學考量。公開課未必也就要在一節(jié)課之內完成所有內容,這樣并無多大意義,欲速則不達,充分展開問題,哪怕只解決一個問題或者并不解決只深入一個問題也是有意義的,而不必趕速度進度求全。課的完成時間應該是不確定的。從郭老師的內容來看,這不該是一堂課完成的內容,而應該是研究性學習的方式來進行,也許要一周兩周時間完成;最近發(fā)展區(qū)要講,主要是學生既有知識,經(jīng)驗,生命階段。但不可低估學生!
四.如果是我會怎么上
在一節(jié)課之內完成。將課堂五步曲簡化,基本以文本為中心來上這課。一開始讓學生談感受提問題,選取學生提出的最有價值最關鍵最有難度的一兩個問題跟自己的問題合并,組成兩三個問題,然后展開討論。我的問題:
借用郭老師的做法,這是一部關于什么的小說,然后充分討論!
作者對瑪?shù)贍柕鲁滞檫€是批判的態(tài)度?作者在作品中表明自己這種態(tài)度了嗎?你認為作者應不應該在作品中隱藏自己的觀點?為什么?
造成瑪?shù)贍柕卤瘎〉脑蚴鞘裁??性格亦或命運?
當丟失項鏈以后,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辦?談談你采取這種做法的理由?
談談你瑪?shù)贍柕滦愿竦脑u價!
但是這些問題未必要在一節(jié)課之內完成,如果某一個問題充分展開之后就占據(jù)了一堂課的時間,也未嘗不可。
課外拓展問題:
與《俄狄浦斯王》比較,探討小說中的命運主題,宿命論與自由選擇,偶然與必然;
與灰姑娘比較,將作品放到文學史上就某一類文學母體的原型模式的探討,理解浪漫主義童話故事與現(xiàn)代主義以追求真實為目標的文學寫作的不同,理解戲妨反諷和解構的寫法,(真正有尊嚴的作家的寫作往往針對文學史而有突破和超越,比如美國后現(xiàn)代主義作家巴塞爾姆的《白雪公主后傳》對格林童話《白雪公主》的戲妨、反諷和顛覆,還有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對荷馬史詩《奧德修斯》的反諷;福爾斯《法國中尉的女人》對愛情小說濫套的反諷。)
也可以結合《包法利夫人》,來了解福樓拜和莫泊桑的現(xiàn)實主義自然主義小說寫作中隱藏作者或者說作者退出的文學觀;
還可以讓學生結合十九世紀的女性主義文學作品比如《簡愛》來從女性的角度切入對作品的分析;
可以讓學生去讀讀莫泊桑的傳記和他的小說選,從而了解作者,把握莫泊桑小說的特點。
也可以讓學生想像寫作瑪?shù)贍柕轮滥菞l項只值五百法郎以后的心理感覺。當然,所有這些都應該是學生課后來完成的作業(yè)。
五.語文課堂五步教學法
第一步,學生個體閱讀感受思考并提出問題。我認為文本解讀的原則:首先要尊重學生個體領悟感受文本的權力,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可以讓學生課下預習的時候自己寫評論感受并提出有疑問的問題,文學文本的閱讀必須跟學生的經(jīng)驗和生命搭上關系,學生才可能產(chǎn)生興趣,而且因為學生的年齡經(jīng)驗和成長的文化背景的不同,學生可能有迥然不同于作為成年人的可能已經(jīng)遲鈍和僵化了的思維,因此此一過程不僅僅保證學生閱讀感受的個體獨特性,保證學生自己感受思考領悟的過程,同時一些重要的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可能在此一過程中萌發(fā),這個時候不宜讓學生搜集或給學生呈現(xiàn)解讀性材料,但可以讓學生搜集或給學生提供一些幫助理解的背景性材料,比如關于作家或者作品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我閱讀文學,欣賞電影音樂繪畫等遵循這樣一個原則:在看作品之前絕不看評論,以保證閱讀感受的初次遭遇的新鮮獨特性,但之后則一般都要看評論,以印證補充拓展我的領悟思考,或者了解背景知識,這是第一個步驟;
第二步,在不借助專家觀點和材料的基礎上讓學生就自己的理解感受問題展開討論,問題可以由篩選出來的學生問題和教師問題共同組成。這是第二個步驟;對有難度和爭議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小組討論。
第三步,但是就學生的能力而言,由于年齡閱歷,也可能因為知識思想基礎的原因,達到一定層次之后可能就上不去了,這個時候要把學術界文學界以及自作品誕生以來的代表性闡釋積淀和其它一些材料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在專家材料的基礎上再討論。
注意選取材料的難度和數(shù)量,要給學生充分的探究時間!一般來說是呈現(xiàn)高質量但不同的觀點材料,以保證呈現(xiàn)材料的多元性豐富性。但有時候也可以呈現(xiàn)一些明顯有問題的材料,比如在上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時,可以呈現(xiàn)明顯很糟糕的文章《病句走大運》,讓學生解剖其問題,以達到讓學生理解詩歌語言詩歌邏輯的目的。
由于學生此前已經(jīng)對文本進行了充分的個體領略和探討,形成了自己的理解,也可能產(chǎn)生了一些困惑,這個時候就處于一種思考和接受知識的主動和活躍的態(tài)勢,具有一種理解和接受的勢能。而這個時候的呈現(xiàn)既不會干擾學生的個體感受和思考,把他們的思維納入既定軌道,同時學生在閱讀材料中可還能會得到一種印證,或者對爭執(zhí)之后疑惑不解的問題獲得一種豁然的了悟,或者得到拓展提升,或者就材料上讀不懂的說法提出疑問,或者因閱讀材料而產(chǎn)生新的想法和疑問,或者與材料上的觀點有不同意見。
這個時候可以就材料上的觀點或者學生新產(chǎn)生的想法疑問進行討論,這樣的討論將更加深入。同時這種做法將很好地解決學生自主探究與繼承的關系問題。自主探究個體感受不是不要繼承,不是不看別人的解讀,然而不是簡單接受和繼承,因為繼承和了解別人的觀點并非目的,目的是銳化學生的感受力,并借別人的觀點來建構自己的知識和思想,拓展自己的思維。因此就必須把呈現(xiàn)材料專家觀點“教育學化”,如何“教育學化”呢?就是就專家觀點進行進一步的探討,讓學生對專家觀點進行質疑討論,理解消化之后內化和為自己的東西并可能誕生新的創(chuàng)造,不是記住呈現(xiàn)的專家觀點,而是思考質疑它之后形成學生自己的理解觀點和看法,學生能說自己的話,忘掉專家剩下自己的觀點和思維能力就是教育。這個時候教師觀點也可以作為眾多觀點之一呈現(xiàn)出來,以給學生啟發(fā),或者供學生質疑和討論。
第四步,在學生就自己的感受思考和問題和就呈現(xiàn)材料進行探討之后都要求學生就自己的觀點和探討后的各方觀點進行綜合梳理和評述,以鍛煉學生提煉和綜合的能力。這個時候教師可以總結整個課堂和文本解讀了。
在所有討論和陳述過程中的教師職責:提醒學生發(fā)言注意簡練清晰,注意傾聽他人,并容忍與己不同的觀點;教師發(fā)現(xiàn)有價值問題進行追問,從而將討論引向新的方向或者使討論更加深入;對學生適當進行鼓勵;這個時候要避免課堂成為少數(shù)明星學生的表演,當陷入一些無意義的意氣之爭和糾纏時,教師注意把握局勢和控制時間。這樣的課堂教師只有大致的問題和思路步驟而無詳細的教案,而過程是非常即興不確定充滿意外的。也許教師上每一次上同一個文本都可能產(chǎn)生不同的課堂文本。
第五步,課下總結和拓展。比如讓學生在幾個步驟之后再寫評論感受文章,或者就某個問題深入,看看這個時候跟學生最初的感受和思考有什么不同。前面的討論和總結都是口頭的,這個時候的總結是書面的。書面總結比口頭總結陳述有更大的難度,也可以鍛煉學生更清晰的梳理能力。還可以拓展,比如莫泊桑的其它作品,他的傳記,文學史對他的評價,學術界對他及其作品的研究專著,或者是我在“如果是我會怎么上”里布置給學生的作業(yè)。要記住,學生在課堂上更多是學會如何感受和欣賞文學作品,但課外的拓展同樣重要,如果不是更為重要的話。教材只是一個引子,我們借這個引子可以更深地走進作家作品,走進文學史,走進人類精神空間,打開一片廣闊的天地。
《都市精靈》教學簡案
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離不開老師辛苦準備的教案,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認真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都市精靈》教學簡案”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都市精靈》教學簡案
學習目標:熟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及深刻含義,體會課文的寫作手法,及選材和安排結構的特點。
課前學習:1、熟讀課文,查工具書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能正確拼讀,并了解詞的大意。
2、查資料了解一下北京的過去與現(xiàn)在。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導入:歌曲《前門的大碗茶》李谷一(奧運會吉祥物導入)談談:聽了這首歌你有怎樣的體會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你怎樣理解文題,本文表達了作者的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觀點愿望?閱讀、思考、討論
3組織交流、評價交流,互評
第二塊:精讀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閱讀、勾畫、思考導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請劃出你認為精彩的語句,談出理由。(從文章的材料,表達方式,語言特點等)
2交流組織交流、點撥、評價
3思考、討論、作者認為每座城市都應該有鐘愛的小動物,你贊成這個觀點嗎?城市都應該有鐘愛的小動物,對城市有什么影響,怎樣才能使擁有可愛的小動物?
4自由發(fā)言交流,互評組織交流、評價
第三塊:語文活動:我為城市建設出謀獻策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選都市動物:如果請你為你所在的城市選擇一種標志性,象征性的動物,你選什么動物,說說理由,描繪出你喜歡的這種動物。暢所欲言
課后反思
課后學習:
1、留心城市的生活和生產(chǎn),調查研究,為你所在的城市的環(huán)境保護,城市建設等方面提出你的建議和設想??梢詫懗h書,寫調查報告等。
端午日
端午日
教學目標:
1、了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鄉(xiāng)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2、培養(yǎng)閱讀理解以及聯(lián)想、想像的能力。
3、欣賞品味精彩的場面描寫。
教學重點難點:
精彩的場面描寫: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實寫和虛寫相結合。
教學方法:討論分析法
教學過程:
初備統(tǒng)復備
一、由端午節(jié)導入
1、同學們,你知道我國三大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什么吧
春節(jié)、端午、中秋
2、你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嗎?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其他另外三種傳說是:源于紀念伍子胥、源于紀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
3、那端午節(jié)有什么習俗呢?
(出示兒歌:艾葉香,香滿堂;粽子香,香廚房,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看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二、簡介作者
作家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苗族,生于荒僻而風光如畫、富有傳奇性的湘西鳳凰縣。
沈從文創(chuàng)作豐富,作品結集約有80多部,是現(xiàn)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一個。主要作品有小說《邊城》、《長河》、散文集《湘行散記》?!抖宋缛铡肪瓦x自《邊城》。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求:1、遇到不會讀的字用筆劃出2、概括一下本文介紹了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風情。
1、自由提問,正字正音正形
蘸(zhàn)酒茶峒(dòng)洞穴(xué)老鸛(guàn)河
吶(nà)喊泅(qiú)水
多音字
好hào喜愛如:好事
hǎo跟壞相對
形近字
戍(shù)戌(xū)戊(wù)(戍點,戌橫,戊中空)
2、概括一下本文介紹了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風情。(穿新衣、畫王字、賽龍舟、趕鴨子)
3、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4、(歸納:龍舟競賽,競追鴨子)
5、理由呢?
6、(要求簡潔表達就行,老師歸納:熱鬧,有趣等)
四、賞析精品細節(jié):
1、仔細品味一下作者筆下龍舟賽的場面??纯此菑哪男┙嵌葋砻鑼戇@一場面的。到底好在何處,怎會如此吸引你們的?
2、先請一位同學來讀一段文字:“每只船可坐12個到18個槳手……便使人想起小說故事上梁紅玉老鸛河水戰(zhàn)時擂鼓的種種情形”。
3、(讀時及時糾正讀錯或破句之處)
4、相互討論,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龍舟賽的精彩場面的。
歸納:槳手、帶頭的、鑼手、鼓手的外貌和動作描寫請找出來:
槳手----持、劃
帶頭的----纏裹拿揮動指揮
鑼鼓手----敲打調理
外貌與動作的描寫,活畫出了槳手、帶頭的、鑼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現(xiàn)出比賽場面的緊張、激烈,突出了奮力爭先的拼搏精神。
3、除了直接描寫船手們,作者還從什么方面突出這龍舟賽的緊張與激烈?
(“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吶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說故事上梁紅玉老鸛河水戰(zhàn)時擂鼓的種種情形?!?
梁紅玉在黃天蕩老鸛河抗擊金兵,一場水戰(zhàn)幾乎使得金兵全軍覆沒。這與龍舟賽有關嗎?兩者有相似點嗎?這里作者運用了什么的手法來寫的?
歸納:聯(lián)想。兩者相似點在:
鼓聲如雷聲,加上兩岸人的吶喊助威聲------水戰(zhàn)時擂鼓,激戰(zhàn)喊殺聲。
作用是什么,歸納。
(歸納:聯(lián)想的作用是突出龍舟賽的緊張、激烈、熱鬧)
4、梁紅玉水戰(zhàn)與龍舟賽無關,這只是作者的一種聯(lián)想,并想通過這種聯(lián)想來突出龍舟賽的熱鬧歡騰。這在描寫角度上說應該是什么?
側面描寫。
歸納:作者就是采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突出了龍舟競賽的激烈程度和熱烈
齊讀,體味。
5、討論:如果你參加賽龍舟的比賽,你覺得怎樣才能勝利?
參考答案:要有團隊意識、參與意識、競爭意識,要體現(xiàn)團結合作的精神,奮力拼搏精神,人與人要真誠。
6、下面安排的是什么余興節(jié)目呀?
(競追鴨子)指名朗讀。
7、提問:
追鴨活動設置的目的是什么?(與民同樂,增加節(jié)目的愉快)
參與追鴨子的人員是誰?(善于泅水的軍民)
鴨子的打扮是什么?(頸脖上縛了紅布條)
8、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運用多種手法描寫一下追鴨的場面
要求三至五分鐘內完成,然后交流:抽兩三個同學朗讀一下自己的作品
五、歸納要點:
湘西的端午日,以龍舟競賽作為重頭戲。作者就抓住了這個重點,象一個向導一樣,為我們詳細描述了龍舟競賽的精彩場面。并通過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面,突出了龍舟競賽的熱烈與歡騰。同時運用了聯(lián)想的手法,渲染出競賽的緊張、激烈程度,讓我們仿佛置身于這一場景中,一同和茶峒人歡笑,嬉戲,共同度過這個充滿了喜慶的節(jié)日。
六、跟蹤檢測
(一)填空
1、端午日選自,作者,是代作家,代表作、,散文集等。
2、各地的端午日都有不同的民俗,作者所寫的當?shù)氐亩宋缛罩饕小?、三大民俗?br>
(二)根據(jù)拼音寫漢字或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茶dòng()qiú()水擂鼓()吶喊()戍()軍翹()起干zào()纏guǒ()老guàn()劃jiǎng()不jū()jìng()賽
(四)對下列一段話中加點動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槳手每人持一支短槳,隨了鼓聲緩促為節(jié)拍,把船向前劃去。帶頭的坐在船頭,頭上纏裹著紅布包頭,手上拿兩支小令旗,左右揮動,指揮船只的進退。擂鼓打鑼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劃動便即刻嘭嘭鐺鐺把鑼鼓很單純的敲打起來,為劃槳水手調理下槳節(jié)拍。
A、參加龍舟競賽的每一個人,分工明確。
B、龍舟競賽都在鑼鼓聲下協(xié)調展開,場面甚為壯觀,使人如同身歷其境。
C、十幾個槳手在鑼鼓聲的指揮下,一起動作,整齊劃一,從中可以看出大家的“合作努力”。
D、龍舟競賽使人感受到當時競賽場面的熱烈,當?shù)厝罕娀顒拥募妬y無序。
(五)課外練習:
家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有什么樣的風俗呀?請你們試著回憶一下中秋節(jié)那一天,特別是那個夜晚,你和你的家人是怎么渡過的。請把你回憶到的事情甚至是點滴用文字寫下來,盡量能抓住重點,進行較為細致的描寫,適當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把中秋節(jié)的氛圍給突現(xiàn)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