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功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4-02蘇教版九年級物理《功》教學設計。
每個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是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有哪些好的范文適合教案課件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蘇教版九年級物理《功》教學設計”,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蘇教版九年級物理《功》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機能:
1,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能從生產、生活的實例中,判斷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
2,理解功的計算公式:W=FS中各符號代表的物理意義、各自的單位;并能用來進行簡單的計算。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
(二)過程與方法:
1,組織學生通過對實例的分析、討論總結出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利用對生活中具體事例的分析,加強對功的概念的理解。
3,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功的物理意義。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對抽象概念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初步了解科學概念跟生活術語的區(qū)別。培養(yǎng)學生樹立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結合教材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事例,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功的概念。
教學難點:理解并會計算功。
三,教具準備:
彈簧測力計,斜面,小車,木塊,刻度尺,雞蛋
四,教學步驟:
(一),引入課題。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一上課便向學生播放關于盤山公路,供輪椅通行的斜坡的動畫引導學生思考,提出“有沒有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機械?”這一問題,造成懸念,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給學生舉例進一步引入課題,當我們提著一桶水在水平方向前進了一段距離時,因為我們用了力,我們說自己在“工作“。然而在物理學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義的?怎樣才叫做功?又怎樣計算做功的多少?這就是本節(jié)課要學習和研究的內容。
(二),新概念“功”的導入。(體現(xiàn)重點)當你舉高物體時,你就應用儲存在體內的化學能,使物體的位置升高了。在物理學中,就說力對物體做了功。舉起相同的高度,物體的重力越大,舉起它所需要的力也就越大,力做的功也就越多;對于同樣重的物體,舉起的高度越大,力做的功也就越多。那么“什么是功?”
在物理學中,把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稱為機械功,簡稱功。
如果我們用W表示功,F(xiàn)表示力,S表示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然后請同學根據自己的理解在黑板上寫下三者之間的關系表達式。再請同學對其進行評論是否正確。教師再對其進行規(guī)范教導。W=F·S并指出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N),距離的單位是米(m),則功的單位就是?!っ祝∟·m).為了紀念英國物理學家焦耳對物理學的貢獻,人們將功的單位命名為“焦耳”,簡稱“焦”,用J表示1J=1N·m
1J的功大致等于從地上拿起一個約50g的雞蛋,并把它舉過頭頂,在此過程中你對雞蛋做的功大約為1J。教師在說的過程中進行演示,然后讓學生親自體驗感受1J功的概念。
(三),做功了嗎?(突破重點,體現(xiàn)難點)課件展示四幅動畫分別為(a)女孩將一箱書搬起來(b)學生背著書包在水平道路上勻速行走(c)司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汽車還是紋絲不動(d)足球被踢后,在草坪上滾動了一段距離
教師對其進行解說:1,物體沒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為慣性通過一段路程,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體由于慣性做勻速直線運動。(F=0,W=0)
2,物體受到力,但沒有移動距離,即通過的距離為零。如一人用很
大的力推一輛汽車,汽車沒移動。(S=0,W=0)
3,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動了距離,但移動的距離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如圖(b)。(W=0)
然后讓同學討論四幅畫中哪些做功了,哪些沒有?為什么?發(fā)表討論后的結果。
教師總結概括,歸納根據功的概念可知,對物體做功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對物體要有力的作用;二是物體要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定的距離。
為加深學生對力與功之間關系的及力對物體做功概念的理解,課件展示例題:小明將質量為10kg的水桶從離井口三米的深處勻速提到井口,如圖所示。在這個過程中,小明對水桶做功了嗎?若做了,做了多少功?
讓學生自己思考,然后請同學進行分析,講解。再由教師進行詳細講解。
(四),活動實驗,測量提升物體所做的功。(突破難點)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首先由教師講解注意事項,實驗步驟,再由學生設計動手操作)1,在斜面上拉小車的實驗,并計算在自己的實驗中拉力對小車所做的功,2,在豎直方向上勻速提升小車,使小車上升一定高度,測量并計算拉力所做的功。(實驗過程中,教師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將兩種測量結果記錄在自己設計的表格中,分析得到的數據,看看利用斜面是否省力,是否省功。最后分析討論由他們總結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得出結論。老師在作進一步的講解和總結。
(五),關注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再次向學生展示引入課題是播放的動畫,引導學生思考,供輪椅上下的斜坡,在物理學中我們常稱為斜面,也是一種簡單的機械,這樣可以省力,體現(xiàn)了社會對殘疾人的關懷;盤旋公路也利用了同樣的道理。研究表明利用簡單機械可以省力但要費距離,或者可以省距離但要費力,即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六)小結及作業(yè)安排。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功,功是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也學會了計算功。知道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作業(yè)設計:1,一個質量為80g的皮球從高處下落了5m,重力對其做了多少功?
2,若你的教室在三樓,試估算你從一樓走到三樓要做多少功?
3,2008年8月11日,在北京奧運會女子舉重58kg級比賽中,中國名將陳艷青以抓舉106kg,挺舉138kg和總成績244kg的優(yōu)異成績獲得金牌,刷新了她自己保持的挺舉和總成績兩項奧運會記錄。試估算出陳艷青在成功抓舉的過程中對杠鈴所做的功?
五,板書設計;
1,功:概念:在物理學中,把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稱為機械功,簡稱功
2,力學中的功包含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對物體要有力的作用;二是物體要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定的距離。
3,功的計算:W=F·S1J=1N·m
4,力對物體做功注意事項,力,距離,功各自的國際單位制單位。
5,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相關知識
九年級物理復習學案:電功與電功率蘇教版
九年級物理復習學案:電功與電功率蘇教版
【復習目標】
1.知道電流做功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過程,了解電能表是測量電功的儀表
2.理解電功率的概念,認識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會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
【復習重點】
1.理解電功率和電流、電壓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2.能區(qū)別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課前復習】
一、電功
所做的功叫電功,用字母表示,電流做功的過程,就是能轉變?yōu)槟艿倪^程.計算電功的公式:W===,電功的國際單位:測量電功的儀表表,可測量用電器消耗的電能電流在單位時間內做的功叫,是描述電流做功的物理量電功率計算公式:P==,電功率國際單位:,用符號表示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叫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叫電器工作時實際加的電壓叫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的功率叫每個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只有個,而實際功率有個,電壓不同,實際功率就,實際值和額定值的關系為:(1)U實U額時、P實P額,用電器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2)U實U額時、P實P額,用電器壽命減短,且容易燒壞(3)U實U額時、P實P額,用電器不能正常工作某輛以蓄電池為驅動能源的環(huán)保汽車,在水平路面上以v=36km/h的勻速行駛時,驅動電機的輸入電壓U=300V,電流I=50A.在此行駛狀態(tài)下,驅動電機的輸入功率是W;若驅動電機能夠將輸入功率的90%轉化為用于牽引汽車前進的機械功率,則汽車所受阻力為N.例3(2012·揭陽)在“測定小燈泡的功率”實驗中,電源電壓為6V,小燈泡L的額定電壓為2.5V,電阻約為10Ω,可供選用的滑動變阻器R1和R2的最大阻值分別為10Ω50Ω,.(1)應該選用的滑動變阻器是(填“R1”或“R2”)(2)閉合開關,發(fā)現(xiàn)小燈泡不亮,電流表有示數,
(3)圖是根據實驗數據繪成的圖象根據圖象提供的信息可計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W。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動時,小燈泡的電阻將變.(4)2012·宜昌Ω.(計算時不考慮溫度對電阻的影響,計算結果取整數),問:
(1)燈泡的實際功率是多少?
(2)連接燈泡的鋁導線上損失的電功率是多少?
(3)施工人員發(fā)現(xiàn)燈光晚上十點比八點亮一些,是由于燈泡兩端的實際電壓___,這時連接該燈泡的鋁導線損失的電功率_____.
例5(2012·資陽)“成安渝高速公路”的建設工地設置了一些供施工人員居住的臨時住房,臨時住房與廁所有一段距離,為了方便工人夜晚上廁所同時又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費。電工對廁所的照明電路進行適當改裝,將“220V、40W”的電燈L、阻值為990Ω的電阻R和開關S、S1連成如圖所示的電路。天后,光控開關S處于閉合狀態(tài);無人如廁時,聲控開關S1斷開,燈L較暗但能起到指示作用;當有人如廁時,聲控開關S1閉合,燈L正常發(fā)光起到照明作用。求:
(1)當燈L起指示作用時,一個晚上(晚19∶00~次日早07∶00)消耗的電能是多少度?(2)無人如廁和有人如廁時電路消耗的電功率之比。標有“6V6W”的燈泡L1和“6V3W”的燈泡L2串連接入電路中.L1燈絲的阻值是Ω,通過兩燈的電流之比是,兩燈在相同時間內消耗的電能之比為.(不考慮溫度對燈絲電阻的)220V10(20)A”字樣。當家中部分用電器工作時,15min內耗電0.2kW·h,則這些工作的用電器總功率是_______W;該家庭最多還可以再增加______W的用電器同時工作
(2012·達州)如圖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V。閉合開關S后,滑片P從最端滑到最端的過程中,小燈泡的I—U關系圖像如圖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W,電源電壓為V,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Ω。
(2012遵義)如圖示的電路中,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電壓表的示數從6V變?yōu)?V,電流表的示數變化了0.2A,則該定值電阻所消耗功率的變化量為()(2012?黔東南州)將燈L接到電壓為U的電路上時,燈的電功率為25瓦.若將燈L與一個電阻R串聯(lián)后仍接在原電路上時,燈L消耗的電功率為16瓦,設燈絲電阻不變,則此電阻消耗的電功率是()
A.2WB.4?WC.8?WD.10?WA.換用一顆“220V60W”的燈泡替換原來的燈泡接入原電路中使用B.換用一顆“220V15W”的燈泡替換原來的燈泡接入原電路中使用C.換用兩顆“220V40W”的燈泡并聯(lián)后替換原來的燈泡接入原電路中使用D.換用兩顆“220V40W”的燈泡串聯(lián)后替換原來的燈泡接入原電路中使用
(2011·無錫)小華用如圖示的電路測小燈泡功率.電路中電源電壓恒為45V,電壓表的程為O~3V,0~06A,滑動變阻器的規(guī)格為“20lA”,燈泡標有“25V1.25W”字樣。若
A.電流表示數的變化范圍是O~05A
B.滑動變阻器的電阻允許調節(jié)的范圍是25~20
C.燈泡的最小功率是0162W
D.該電路的最大功是27W
(2011·荊門)如圖27-5所示,開關閉合時,電壓表V1、V2的示數分別為10V和4V,已知電動機M的線圈電阻為1Ω,R是阻值為4Ω的定值電阻,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R兩端的電壓為6VB.通過電動機的電流為6A
C.電阻R消耗的電功率為144WD.電動機消耗的電功率為6W
(2012淄博)圖是小紅同學在“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實驗中連接的實驗電路,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3.8V,電源電壓為6V.(1)當開關閉合,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動時,電流表示數,電壓表示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實驗次數123電壓U/V3.03.84.5電流I/A0.340.42(2)同組的小剛同學發(fā)現(xiàn)接線中有一處錯誤,所以才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而且只需改動一根導線的連接,就會符合實驗要求.請你在需要改動的導線上打上“×”,并用筆畫線代替導線畫出正確的接線.(3)電路連接正確后,他們正常進行實驗并將實驗數據記錄在下表中.若第二次測量時電流表的示數如圖所示,則此時電流為A,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W.
(4)假設電壓表的0~15V?量程已損壞,只有0~3V?量程能正常使用.若利用現(xiàn)有器材測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請在虛線框中畫出你設計的電路圖.(2012·南寧)如圖甲所示電路,電源電壓恒為1.5V,閉合開關后,把滑動變阻器R2的滑片P從最右端向左移動.由于滑動變阻器某處發(fā)生斷路,滑片P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后,電流表才有讀數,此時電壓表的示數為1.35V.且電流表讀數I與滑片P移動的距離x的關系如圖乙所示.求:(1)當電流表開始有讀數時,滑片P移動的距離x的值和R2接入電路的阻值;(2)電阻R1的阻值;(3)當滑片P移到x等于10cm處時,R2消耗的電功率.
九年級物理《電能電功》教學反思
初中九年級物理《電能電功》教學反思
教后記
《電能電功》這節(jié)課的內容,表面看簡單,學生學習也不會有什么困難,但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在定性實驗后直接給出電功公式,不能用知識拓展的辦法來解決,這對學生接受新知識來講有一定的困難,這需要從現(xiàn)象的分析人手加深學生的印象,拓展知識的外延。這一點本課做得不夠。至于更本質的屬性,學生將來到了高中和大學將會繼續(xù)學習,這里不必講得過多過深。在探究電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過分地強調了過程,由于時間有限而忽略了結論的得出,這樣的探究有些變成一種形式主義的表演了。課后我覺得探究前應做好兩個工作,首先通過實驗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猜想,不至于他們雜亂無章,沒有邊際的亂猜,起不到一定的實際效果。創(chuàng)設情景時,我可以通過兩個燈泡的亮度使學生體驗到電流做功的大小不同,從而猜想電功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其次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并通過設計實驗表格,使學生注意實驗記錄,得出結論,避免了他們實驗時不知道做什么,達不到實驗的目的。如果這樣的引導,同學就能通過實驗成功地測出一些有效的數據,并能通過討論培養(yǎng)學生用精練的物理語言進行歸納和概括出實驗結論,可以說這樣既體現(xiàn)了學生的參與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和動手能力,知識的達成度也很高,注意了課堂的時效性。課堂應該是有控制的開放,探究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初步探究,所以根據我們的學生特點怎樣做好引導,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能達成一定的知識目標,又能體現(xiàn)學生的參與過程。這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的探索。
反思
本節(jié)課有兩個重點內容:一、電功、電能的概念;二、電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根據教材的安排,首先引入電功概念,然后通過演示實驗通過自己的嘗試,總結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就是:恰當的教學方式體現(xiàn)了師生互動、共同發(fā)展;具有創(chuàng)新的物理實驗突出了本節(jié)課的亮點;作為一門科學的物理,電功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為教學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則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猜想、實驗、討論等方法,盡可能的再現(xiàn)了知識的發(fā)展過程。
首先引入電功概念,然后通過演示實驗總結出電功的大小與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有關,并得出電功的計算公式,最后是鞏固和聯(lián)系。這樣的安排可能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流暢,但缺乏的就是創(chuàng)新和課改所倡導的對學生發(fā)展的關注。考慮到以上的因素,我對這節(jié)課進行了這樣的重新設計:在講電功、電能的概念分析到電功的實質時我引導學生就生活中的實例思考電流通過用電器時可引起哪些變化:或牽引物體運動;或發(fā)光、發(fā)熱;或發(fā)生化學變化等等,讓學生知道電流做功的多種表現(xiàn)形式。這樣做學生雖然沒有完全掌握概念的內涵,卻掌握了電功的大部分外延,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研究電功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改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采用先猜想、再實驗、最后總結的探究式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強調開放性和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可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能力,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采用對比機械功,讓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通過引導他們思考、分析、討論,自然而然引出電功與哪些因素有關,強調了知識形成的過程和學生的理解。
在電能表的教學中,由于實物太小,一兩句話很難講清楚,所以我用電腦設計了一個小動畫,使電能表的數字跳動和旋轉都一目了然,直觀
“電能與電功”教學反思固隆中學田李霞本節(jié)課教學思路:回憶功與能,遷移到“電動機”引出“電能與電功”——明確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學案導航,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合作探究——展示反饋,提出自學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老師針對性點撥解惑——課堂練習,檢查反饋——對照目標,檢查收獲。
本節(jié)教學亮點
1、導入部分注重知識間的聯(lián)系與遷移。
2、目標引領,聚焦目標教學,對照目標自查,整節(jié)課始終在圍繞目標進行。
3、課堂評價及時,對學生有激勵作用。本節(jié)不足及建議:電能表實物演示不夠清楚,可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電能表圖片讓學生觀察。如果再用實物展示,就把實物放在實物投影上讓學生觀察。本節(jié)體現(xiàn)的教學思想:簡單課簡單上,行動為目的服務。不要拘于形式,要講求實效。模式要靈活運用,例如:口頭展示比板演節(jié)省時間,板演比口頭展示直觀,我們要在合適的時候運用合適的方式進行展示。如果有時間是,就加大課堂練習量。
九年級物理下冊《電能表與電功》教學設計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大家在仔細規(guī)劃教案課件。必須要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九年級物理下冊《電能表與電功》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九年級物理下冊《電能表與電功》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九年級學生在學習歐姆定律基礎上,把知識拓展到了電功、電功率、焦耳定律、生活用電常識,知識運用的綜合性強,和生活聯(lián)系比較密切,是電學知識的難點,也是電學的核心部分。本節(jié)所講的電功,是后面學習電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識的基礎,同時也為學生將來學習更廣義的功的概念做好了必要的準備。所以無論從課程標準,還是從物理學知識發(fā)展的角度看,本章和本節(jié)都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二、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以和學生生活經驗較為密切相關的電能作為開始,雖然沒有給出明確定義,但已經和學生生活經驗緊密聯(lián)系起來了,自然而然引出了有關電能表的知識;電功概念的建構對學生而言缺乏具體的認識,而且探究的能力還比較薄弱,但可以依靠豐富的動畫設計、及教師的引導來化解這一難點,把學生帶入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
三、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a.知道電能表的作用,認識電能表的常用參數意義
b.知道電流可以做功和電流做功的常見形式
c.知道電功的單位——焦耳和常用單位——千瓦時(度)及換算
d.通過實驗探究,知道影響電流做功的因素,會用電功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運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并完成實驗探究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經歷探究電功公式得出的過程,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電功的概念、公式。
難點:探究影響電流做功的因素。
五、教學設計思想
1、設計意圖:本節(jié)課是以解決問題為主導的思想,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學習來完成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教學方式。首先讓學生完成一張殘缺的電費單引入課題,在學生已有經驗基礎上來解決一個新穎的問題,把學生思維調動起來直接進入角色,繼而聯(lián)系生活感知一度電能量的大小,使學生形成感性認識,培養(yǎng)他們節(jié)能環(huán)保意識,再引出功的概念,把學生帶入探究的氛圍中,解決系列探究問題,最后得出結論。
六、學習資源與器材
多媒體投影儀、實物展示臺、電腦、電池(盒)、兩個不同的小燈泡、電壓表、電流表各兩個、開關、滑動變阻器、導線若干。
七、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問題引入,問題1:屏幕展示給各位同學的是我家6月份的電費單,請仔細觀察,從中你可以獲取哪些有效的信息?
第二張圖片是我家9月份的電費單,但被我頑皮的兒子涂去了兩項數據,你能不能幫助我補全這兩項數據?填在導學單上,填寫完交流。
(二)新課教學
1、認識電能表
其實這兩項數據在在一個專門記錄家庭消耗電能的儀表上顯示的,那就是電能表。
請看圖片,這就是電能表。要認識電能表,我們就需要讀懂它上面的一些參數、示數的意義,下面請大家閱讀書本P2-3頁,并且填寫在導學單上,填寫完交流。
2、感知一度電
問題2:一度電能為我們做什么?由動畫演示40W燈泡工作,討論消耗一度電要工作多久?……相當于400克優(yōu)質煤炭燃燒放出的能量,煤在燃燒時要污染環(huán)境,所以我們一方面要鼓勵使用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另外需養(yǎng)成節(jié)能減排的習慣。
3、探究電功的影響因素(引導式探究活動,要讓學生走向自主式探究)
問題3:探究什么?
大家猜想一下電功可能與那些因素有關呢?并且說出你猜想的生活依據。
(小組學習、組內交流、班內交流、實驗探究)
可能因素:電壓、電流、通電時間……
問題4:怎么探究?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設計方案:電功與電流的關系;電功和電壓間的關系。
設計電路圖:
交流論證:
階段性結論1、電功和電流間的關系;2、電功和電壓間的關系;3、電功和通電時間的關系。
4、問題5:結論是什么?
若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為U,通過用電器的電流為I,通電時間為t,則電流所做的功W=UIt
單位
5、例題
自主學習
(三)結束小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