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彈力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25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8.1力彈力學案。
《8.1力彈力》學案一、預習目標
1.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單位
2.明確外力大小與物體形變大小的關(guān)系
3.了解彈簧測力計的構(gòu)造、原理和正確的使用方法
4.認識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能量
二、導學流程
活動一:力是什么
1.思考:我們以前是如何認識力的?能舉幾個有力存在的例子嗎?
2.觀察圖8-1,感受力的存在,可以自己親身體會一下
3.舉兩個物體對物體也能產(chǎn)生力的例子、
4.總結(jié)力的概念:稱為力
5.要有力的發(fā)生,就一定有個物體,其中,一個是,另一個是
6.在圖8-1中,各個力的施力物體分別是什么?
活動二:形變和彈力
1.觀察圖8-2,總結(jié):叫形變,
叫彈性形變
2.叫彈力,、、
都屬于彈力.
活動三:彈簧測力計
1.動手做圖8-3、8-4實驗,并總結(jié):壓塑料尺的力越大,塑料尺的彎曲程度就,拉彈簧用的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
2.結(jié)論:使物體發(fā)生形變的外力,物體的形變就
活動三:力的測量
1.彈簧測力計就是根據(jù)的原理制成的
2.觀察圖8-5中的彈簧測力計,它是由構(gòu)成,最大測量值是N,分度值是N
3.圖8-6中,是正確的,其余的錯在哪里?
4.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簡稱,符號
4.閱讀文中的信息快遞,總結(jié)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方法:
5.用彈簧測力計測鉤碼的重力,并記下讀數(shù)
活動六:彈性勢能
1.觀察圖,體會發(fā)生形變的物體具有能量
2.叫彈性勢能,列舉彈性勢能在生活中的應用
擴展閱讀
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10.4浮力學案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到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寫好了之后,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10.4浮力學案》,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10.4浮力》學案一.預習目標
1.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所受的浮力.
2.經(jīng)歷探究浮力大小過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了解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導學流程
活動1:觀察圖10-27,
1.思考每幅圖下的“為什么”.
2.親手做一下C圖,并可以用小木塊、小鐵塊再試試.
3.當你浸泡在水中時,你有什么感覺?
4.總結(jié)浮力概念;
活動2: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1.你找一塊磚頭,拿在手里,再把它浸沒在水里,比較兩次的感覺有什么不同.
2.看圖12-28,有條件的可以做一下,現(xiàn)象是,說明.
3.寫出稱重法的浮力計算公式:F浮=.
活動3: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1.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你覺得浮力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2.閱讀書本“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與探究”環(huán)節(jié),看看每一步是怎么做的以及測出了哪些物理量?思考為什么要這么做.
3.結(jié)合圖10-29,有條件的可以自己試著去做這一實驗(課堂展示),完成“分析與歸納”中的填空部分.
4.得出初步結(jié)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大小與和有關(guān).
活動4:探究浮力的大小
1.閱讀書本“10.11探究浮力的大小”,重點是看圖10-30和五個步驟,將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填在下表中(測量結(jié)果暫時不填,準備在課堂實驗時記錄).
物理量
測量結(jié)果
2.寫出求浮力大小的公式:F浮=.
4.寫出求排開液體重的公式:G排液=.
5.阿基米德原理的內(nèi)容:
5.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
活動5:
1.對阿基米德原理公式進行推導:F浮=
2.你覺得阿基米德原理是否適用于氣體?
活動6:
做一個第一題的實物,注意不要進如氣泡,完成圖10-31的活動,并得出結(jié)論.
活動7:查找密度計的有關(guān)資料,按照第二題的要求,制作簡易密度計,并做一做如何區(qū)分水和鹽水.
八年級物理下冊《摩擦力》學案蘇科版
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寫教案課件,大家在仔細設想教案課件了。寫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我們的工作會變得更加順利!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物理下冊《摩擦力》學案蘇科版”,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八年級物理下冊《摩擦力》學案蘇科版
摩擦力
教學目標1、知道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
2、能在簡單問題中,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判斷靜摩擦力的有無、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著最大靜摩擦力。
3、知道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學設想重點: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
難點: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法:引導探究式教學準備帶有定滑輪的平板一塊、帶線繩的大木塊、小木塊、玻璃、毛巾、測力計、砝碼。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力學中常見的三種力是重力、彈力、摩擦力。對于每一種力我們都要掌握它產(chǎn)生的條件,會計算力的大小,能判斷力的方向。在前面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兩種力:重力和彈力。今天我們學習第三種力——摩擦力。在這三種力中摩擦力較難掌握。
二講授新課
1.靜摩擦力
演示實驗:
當定滑輪的繩子下端懸掛50g砝碼時,物塊保持靜止狀態(tài)。
提出問題:物塊靜止,它受板的靜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你是根據(jù)什么原理判斷的?
當懸掛的砝碼增加到100g時,物塊仍保持靜止狀態(tài)。
提出問題:物塊此時所受的靜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如何變化?設想一下,如果將砝碼B摘去,靜摩擦力又將如何變化?
在同學回答的基礎上歸納出:一般靜摩擦力的大小沒有一個確定的值,類似上述情況,當物塊不動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靜摩擦力的大小隨拉力大小的變化而變化,總是等于拉力的大小。靜摩擦力的方向,總是沿接觸面切線方向;跟拉力的方向相反,或者說跟物體間相對滑動趨勢方向相反。
提出問題:當懸掛在繩子下端的砝碼為150g時,物塊才剛開始相對于桌面板滑動,這時物塊所受的靜摩擦力叫什么?它的大小和方向呢?
教師講解:靜摩擦力增大到某數(shù)值后就不再增大了,這時靜摩擦力達到最大值,叫做最大靜摩擦力,用fm表示。最大靜摩擦力的方向,也總是沿接觸面切線方向,跟使物體起動的外力方向相反,或者說跟物體間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明確:在一般情況下,如果兩個相接觸的物體之間存在著靜摩擦力的作用,則并不一定處于最大靜摩擦狀態(tài),最大靜摩擦力等于使物體將要開始運動所需的最小推力。
2.滑動摩擦力
邊演示邊提問:一旦物塊滑動后,我們只要掛130g砝碼,就能使物塊維持勻速運動。這時兩物體之間的滑動摩擦力為多大?方向如何?
再做演示實驗,在剛才的大木塊上再放一塊小木塊,發(fā)現(xiàn)要掛140g的砝碼,才能使物塊維持勻速運動。這又說明滑動摩擦力的變化遵循什么規(guī)律?
教師講解:這說明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兩物體間的正壓力N成正比。
演示實驗,將木塊依次放在玻璃上,木板上和毛巾上,用測力計拉木塊,使木塊勻速運動,觀察測力計的示數(shù),發(fā)現(xiàn)三種情況下,測力計示數(shù)由小到大,說明物體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結(jié)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摩擦面的材料和光滑程度有關(guān),與相互之間的壓力(彈力)成正比,可以寫為f=μNμ是動摩擦因數(shù),因摩擦面的材料和光滑程度決定。動摩擦因數(shù)是無單位的,它表示摩擦力跟正壓力之比。
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沿接觸面切線方向,且跟物體的相對滑動方向相反。
3.學生分組實驗
教師指導一組學生實驗,其他各組同時操作:用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住物塊,開始用較小的力拉,記下測力計讀數(shù);慢慢增加拉力,再記下測力計讀數(shù);繼續(xù)增加拉力,使物塊剛好開始滑動,記下測力計讀數(shù);然后保持物塊勻速運動,記下測力計讀數(shù)。
用投影儀打出投影片,讓學生填下表:
數(shù)據(jù)
測力計讀數(shù)
拉力方向
摩擦力的大小
摩擦力方向
1
靜摩擦力1:
2
靜摩擦力2:
3
最大靜摩擦力:
4
滑動摩擦力:
用投影儀打出投影片中的五種情況,組織學生討論木板對木塊A有沒有摩擦力?
用投影儀打出投影片中的五種情況,組織學生討論木板對木塊A有沒有摩擦力?
討論答案:
圖1物塊A與木板接觸,但物塊A與木板沒有相對運動趨勢,因此木板對物塊A沒有靜摩擦力。
圖2物塊A與木板接觸,A在重力的作用下相對木板有向下運動的趨勢,因此木板對A有向上的靜摩擦力。加大力F時,靜摩擦力不變,f靜mg。
圖3物塊A與木板接觸,A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有沿木板向下滑的趨勢,因此木板對A有沿斜面向上的靜摩擦力。
圖4物塊A與木板接觸,沿木板向下勻速滑動,與木板有相對運動,因此木板對A有沿著斜面向上的滑動摩擦力。f滑
圖5物塊A相對于木板有向右運動的趨勢,但A不與木板接觸,因此木板對A沒有靜摩擦力。當然B對A有水平向左的靜摩擦力。
(三)課堂小結(jié)
1.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有接觸面,不光滑,有壓力,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有相對運動時產(chǎn)生滑動摩擦力;有相對運動趨勢時產(chǎn)生靜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不一定和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不一定是阻力。
(四)作業(yè)與思考
習題:
圖6中物塊A重10N,A和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5,當懸掛物B重3N時,開始沿桌面滑動。求:(1)B物體重1N時A與桌面間的摩擦力多大?(2)B物體重6N時,A與桌面的摩擦力多大?(3)當A物體上再加上重10N的C物體,B物體重6N時,A與桌面的摩擦力多大?
思考題:
1.請舉一二個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靜摩擦力為動力。
2.人在爬繩的過程中,手受到什么摩擦力?方向怎樣?摩擦力的方向跟人體運動的方向是一致還是相反?
三小結(jié)
學生小結(jié):1.滑動摩擦力
2.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
3.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四作業(yè)布置
課堂作業(yè):學習指導用書
家庭作業(yè):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摩擦力
1、靜摩擦力
靜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相互接觸的物體間有相對運動的趨勢,而又保持相對靜止狀態(tài)。
靜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觸面相切,跟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2、滑動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相互接觸的物體間發(fā)生相對運動時。
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觸面相切,跟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教后感:
八年級物理下冊《二力平衡》學案蘇科版
每個老師為了上好課需要寫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我們要寫好教案課件計劃,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物理下冊《二力平衡》學案蘇科版”,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八年級物理下冊《二力平衡》學案蘇科版
二力平衡
教學目標1、理解并掌握二力平衡的條件。
2、經(jīng)過舉例理解并掌握二力平衡的條件。
3、形成從實際現(xiàn)象中分析并獲得物理規(guī)律的推理意識。教學設想重點:掌握二力平衡的條件。
難點:理解并掌握二力平衡的條件。
教法:實驗探究式教學準備小車木板鉤碼教學過程二次備課一課題引入
小聰和小明在光滑的冰面上沿同一直線去拉靜止的小車,在下列情況下,小車將怎樣運動呢?
1.小聰和小明都向右拉小車,小車將向____方向運動。
2.小聰比小明用力小,小聰向左拉,小明向右拉,小車將向_______方向運動。
3.小聰和小明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拉小車,小車所受的合力為_______,靜止的小車將________。
從而引入二力平衡課題。
二講授新課
定義:同時作用在物體上的兩個力,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我們就
說這兩個力為一對平衡力,稱為二力平衡。
上題第3題中,小聰和小明對小車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可以看出小車原來靜止,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小車仍然保持靜止狀態(tài),因此平衡力不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二力平衡的現(xiàn)象到處可見,下圖中的船舶和汽車有平衡力的作用,請同學們找出它們所受的平衡力
請同學們找出平時生活當中的二力平衡的事例。如在空中勻速下降的降落傘、靜止在地面的課桌等。
由事例可以看出,若同時作用在物體上只有兩個力,且此二力平衡,因合力為零,就等效于物體上沒有外力的作用。
在一般情況下,物體會同時受到幾個力的作用,若這幾個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即合力為零,就稱這幾個力為平衡力,等效于物體上沒有受到外力的作用。
三小結(jié)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二力平衡的概念,通過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和同學們的探究實驗,體驗到了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推理的實驗方法的作用,
大家完成課后練習,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
四作業(yè)布置
課堂作業(yè):學習指導用書
家庭作業(yè):補充習題板書設計:二力平衡
平衡狀態(tài):物體在幾個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
二力平衡: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
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