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習作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197.4課題學習《鑲嵌》。
每個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是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有哪些好的范文適合教案課件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7.4課題學習《鑲嵌》”,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7.4課題學習《鑲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第七章《三角形》首先介紹了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和性質,接著介紹了多邊形的有關概念及其內角和、外角和公式.鑲嵌作為課題學習的內容,安排在本章的最后,體現(xiàn)了多邊形內角和公式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通過課題的學習,學生可以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到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從而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提高思維能力.
2.重難點分析
教材由鋪地板磚鋪地引入鑲嵌問題后提問:為什么這樣的地磚可以進行平面鑲嵌?引發(fā)學生的思索,接著又提出:哪幾種多邊形可以平面鑲嵌?為了深化課題研究,教材進一步提出:哪兩種正多邊形可以平面鑲嵌?設問層層遞進,不斷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引領學生完成課題學習.因此,本節(jié)的重點是經歷平面鑲嵌條件的探究過程,難點是用兩種正多邊形進行的平面鑲嵌.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課題的教學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辯證統(tǒng)一”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fā)展”的原則,關注學生的實踐與操作,讓學生自己準備正多邊形,自己拼圖,自主發(fā)現(xiàn)數學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教師要適時啟發(fā)學生把平面鑲嵌的條件與內角和公式聯(lián)系起來,進而建立解題模型.
二、教學目標分析
課題的學習,要求學生先實驗得出結論,再把結論運用于實驗,是對已學知識的復習、鞏固和應用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多種能力的過程,所以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①了解平面鑲嵌的條件,會用一個三角形、四邊形、正六邊形平面鑲嵌,形成美麗的圖案,積累一定的審美體驗.
②經歷探索多邊形平面鑲嵌的條件過程,并能運用幾種圖形進行簡單的鑲嵌設計.
2.數學思考目標:由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說明注意三角形、四邊形或正六邊形可以鑲嵌平面.
3.解決問題目標:觀察常見的地板磚密鋪,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解決平面鑲嵌的條件.
4.情感態(tài)度目標:平面鑲嵌是體現(xiàn)多邊形在現(xiàn)實生活中應用價值的一個方面,通過探索多邊形平面圖形的鑲嵌并且欣賞美麗圖案,從而感受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數學活動充滿了探索性與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創(chuàng)新意識、審美意識的發(fā)展.
三、教學流程安排
活動流程圖活動內容和目的
活動1引入背景
活動2實驗探究
活動3結果分析
活動4知識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了解多邊形平面覆蓋來自生活實際
發(fā)現(xiàn)有的多邊形能夠覆蓋平面,有的則不能
討論多邊形能覆蓋平面的基本條件,運用多邊形內角和公式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進行簡單的鑲嵌設計,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四、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與情景師生行為設計意圖
[活動1]
1.引入背景
學生欣賞美麗的校園一角,教師指出:用地磚鋪地,用瓷磚貼墻,都要求磚與磚嚴絲合縫,不留空隙,把地面或墻面全部覆蓋.從數學角度去分析,這些工作就是用一些不重疊擺放的多邊形把平面一部分完全覆蓋,通常把這類問題叫做用多邊形覆蓋平面(或平面鑲嵌)的問題.從觀察生活現(xiàn)象入手,抽象出數學問題——平面鑲嵌的問題,激發(fā)學習興趣.
[活動2]實驗探究
實驗1嘗試用手中的正三角形、正四邊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進行平面鑲嵌
學生動手操作,記錄結果.教師巡回指導,并展示鑲嵌效果圖案.
通過實驗,讓學生發(fā)現(xiàn)正三角形、正四邊形、正六邊形可以鑲嵌成一個平面圖案,而正五邊形則不能.
實驗2用正三角形與正四形鑲嵌成一個平面圖案,用正三交形與正六邊形鑲嵌成一個平面圖案
學生在拼圖的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教師對出現(xiàn)的不同的拼圖方法予以肯定.學生完成實驗后,出示鑲嵌效果圖案.
學生通過實驗知道兩種正多邊形也可以進行平面鑲嵌.
實驗3用任意三角形或任意四邊形鑲嵌成一個平面圖案
學生拼圖,教師重點關注學生能否把不相等的角拼接在一個頂點處,能否把相等的邊拼在一起.教師出示鑲嵌效果圖.
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了解一般的三角形或四邊形可以進行平面鑲嵌.
問題與情景師生行為設計意圖
[活動3]
問題1分析實驗結果
問題2解釋實驗結果
學生觀察上述的實驗結果,分組討論平面鑲嵌的條件,發(fā)現(xiàn)問題與多邊形的內角大小有密切關系,教師出示圖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拼接在同一點的各個角的和恰好等于360°.
師生歸納得出多邊形平面鑲嵌的條件:
①拼接在同一點的各個角的和恰好等于360°;
②相鄰的多邊形有公共邊.
例如下圖中的點O處∠1+∠2+∠3+∠4=360°,OA兩側的多邊形有公共邊OA.
圖
學生解釋任意三角形能夠進行平面鑲嵌的理由:圖中∠1+∠2+
∠3=180°,把6個全等的三角形適當地拼接在同一個點,一定能使這點為頂點的6個角的和恰好等360°,并且使邊長相等的兩邊貼在一起.于是,用三角形能鑲嵌成一個平面圖案.
學生說明正五邊形不能鑲嵌成一個平面圖案的原因:
由多邊形內角和公司,可以得到五邊形內角和等于(5-2)×180°=540°,因此,正五邊形的每個內角等于540°÷5=108°.360°不是108°的整數倍,也就是用一些108°的角不能拼出360°的角.
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對實驗結果進行推理分析,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說明了理論來源于實踐.
驗證平面鑲嵌的條件,說明理論來源于實踐又運用于實踐.
問題與情景師生行為設計意圖
[活動4]
問題1小結反思
問題2自由設計
學生自由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教師注意糾正學生的錯誤與不足,對學生的進步予以表揚.
教師先展示幾組其它平面鑲嵌的圖形,擴展學生視野,然后要求學生獨立設計一份平面鑲嵌的圖案,教師先個別輔導,再集中欣賞學生的作品.
復習鞏固已學知識,學生學會小結反思.
將已學的知識用于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審美意識.
五、回顧與小結
本課題的教學采取實驗操作、觀察發(fā)現(xiàn)、啟發(fā)引導、探索交流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教法,特別關注了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全過程,教師對學生的實踐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優(yōu)化思維過程,在此基礎上,學生互相交流思維策略,設計創(chuàng)意,既滿足了學生學習的多樣化的要求,又擴展了學生的數學知識和使用數學語言的能力.【Www.gx86.coM 筆稿范文網】
精選閱讀
九年級數學下29.3課題學習--制作立體模型學案(人教版)
29.3課題學習制作立體模型學案
一、導學
1.課題導入
問題:怎樣由視圖轉化為立體圖形?
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動手實踐來體會這個過程.
2.學習目標
(1)體驗平面圖形向立體圖形轉化的過程.
(2)體會用三視圖表示立體圖形的作用.
(3)進一步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
3.學習重、難點
重點:根據三視圖制作立體模型.
難點:具體操作.
4.自學指導
(1)自學內容:教材P105~P106.
(2)自學時間:30分鐘.
(3)自學方法:準備刻度尺、剪刀、小刀、膠水、硬紙板、馬鈴薯等參與活動.
(4)課題活動參考提綱:
①以硬紙板為主要材料,分別做出下面的兩組三視圖所表示的立體模型.
圖1圖2
②按照下面給出的兩組三視圖,用馬鈴薯做出相應的實物模型.
圖3圖4
③下面每組平面圖形都是由四個等邊三角形組成.
a.其中哪些可以折疊成多面體,把上面的圖形描在紙上,剪下來,疊一疊,驗證你的答案;
b.畫出由上面圖形能折疊成的多面體的三視圖,并指出圖中是怎樣體現(xiàn)“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的;
c.如果上圖中小三角形的邊長都是1,那么對應的多面體的表面積是多少?(cm2)
④下面的圖形由一個扇形和一個圓組成.
a.把上面的圖形描在紙上,剪下來,圍成一個圓錐.
b.畫出由上面圖形圍成的圓錐的三視圖.
c.如果上圖中扇形的半徑為13cm,圓的半徑為5cm,那么對應的圓錐的體積是多少?
×π×52×=100π(cm3).
⑤結合具體實例,寫一篇介紹三視圖、展開圖的應用的短文.
二、自學
學生結合自學指導進行自學.
三、助學
1.師助生:
(1)明了學情:觀察學生具體操作中的情況.
(2)差異指導:根據學情進行個別指導或分類指導.
2.生助生:小組內相互交流、研討、總結、歸納.
四、強化
1.由三視圖想象實物形狀.
2.由展開圖折疊立體圖形,再制作模型.
五、評價
1.學生學習的自我評價: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掌握了哪些解題技能和方法?
2.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1)表現(xiàn)性評價:點評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探討的情況,學習效果和存在的問題等.
(2)紙筆評價:課堂評價檢測.
3.教師的自我評價(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核心是學生動手實踐,通過動手完成立體模型的制作過程,體驗平面圖形如何向立體圖形轉化和用三視圖表示立體圖形的作用,進一步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明白知識來源于實踐、觀察是得到知識的重要途徑的道理.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
評價作業(yè)
一、基礎鞏固(70分)
1.(10分)某幾何體的三視圖如圖所示,則這個幾何體是(A)
2.(10分)下列平面展開圖是由5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組成的,其中沿正方形的邊不能折成無蓋小方盒的是(B)
ABCD
3.(10分)如圖,在長方形中截取兩個相同的圓作為圓柱的上、下底面,剩余的矩形作為圓柱的側面,剛好能組合成圓柱.設矩形的長和寬分別為y和x,求y與x的函數式是.
4.(20分)如圖是某幾何體的平面展開圖,求圖中小圓的半徑.
解:
5.(20分)某長方體包裝盒的展開圖如圖所示.如果包裝盒的表面積為146cm2,求這個包裝盒的體積.
解:設高為xcm.
∴14×(13-2x)+×x×2=146.
解得x=2.
長:13-2×2=9(cm),寬:-2=5(cm).
體積:2×9×5=90(cm3).
二、綜合應用(20分)
6.(20分)如圖是一個上下底密封的紙盒的三視圖,請你根據圖中數據,計算這個密封紙盒的表面積.(結果可保留根號)
解:2×6××××sin60°+6×12×5=(360+75)(cm2).
三、拓展延伸(10分)
7.(10分)如圖,長方體長為4cm,寬為2cm,高為5cm.若一只螞蟻從P點開始經過4個側面爬行一圈到達Q點,求螞蟻爬行的最短路徑長.
解:作出這個長方體的側面展開圖,則最短路徑如圖PQ.
最短路徑長==13(cm).
新教材初一數學上冊4.4課題學習(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到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才能夠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標性!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新教材初一數學上冊4.4課題學習(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自學互幫導學法”課堂教學設計
課題課時1課時課型新授課修改意見
教學目標學習設計和制作長方體包裝盒
教學重點理解長方體包裝盒的設計和制作過程
教學難點長方體包裝盒的設計
學情分析農村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普遍較差,但對新事物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
學法指導觀察,類比,探究實踐。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效果預測(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補救措施修改意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二、細心觀察,探索它們的共同點
三、長方體包裝盒的設計與制作
四、交流,比較
五裝飾包裝盒
六展示活動成果
七課堂小結
八作業(yè)布置
五、課堂練習
六、性質應用。
七、課堂小結。
八、布置作業(yè)。1提出問題:你會設計長方體的展開圖嗎?
2讓學生動手畫一畫
3教師巡視學生畫出來的結果
4讓學生小組討論自己的作品能不能折疊成長方體
5聽取學生的匯報
6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修飾
7展示學生的作品,并進行評價
8課堂小結
9作業(yè)布置1思考如何設計制作長方體
2畫長方體的平面展開圖
3小組討論自己畫出來的展開圖能不能折疊成長方體
4自己動手折疊
5小組交流并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裝飾
6小組展示作品
7談一談自己的設計還有哪些地方不足,是否會進行改進。
8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1學生畫出來的圖形有可能不能折疊成長方體
2學生可能對自己的作品裝飾上存在困難
3學生獨立完成其它立體圖形的設計能力不足
1讓學生再思考再畫一畫(多加練習和總結)
2因為學生的審美能力有限,只要能進行簡單的裝飾就行了。
(多鼓勵,多實踐)
3多給學生時間課后動手做一做,折一折
新教材初一數學上冊4.4課題學習(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大家應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我們要寫好教案課件計劃,就可以在接下來的工作有一個明確目標!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新教材初一數學上冊4.4課題學習(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自學互幫導學法”課堂教學設計
課題課時1課時課型新授課修改意見
教學目標探究立體圖形的展開圖
教學重點進一步體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相互轉化
教學難點展開圖的多樣性的理解
學情分析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差,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這是一個新內容,學生的探究新知的欲望很高。
學法指導引導探索法,情景教學法。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效果預測(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補救措施修改意見
一、展示生活中的長方體模型——引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你會折疊長方體嗎?
三,學生分組討論哪些平面圖形能折疊成長方體
四,學生動手折疊檢驗自己的結論
五,說出能折疊成長方體的展開圖有哪些共同特征
六,課堂小結
七作業(yè)布置
二、課堂練習。
三、鞏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四、課堂練習。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1、提出問題
創(chuàng)設情境。
你會折疊長方體嗎?
2,展示一個長方體的展開圖,讓學生思考能不能折疊成長方體。
3,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
4,分組試一試
5,展示學生的活動成果
6,再展示幾幅長方體的展開圖,讓學生觀察哪些能折疊成長方體
7,讓學生動手再折一折
8教師總結結論
9小結
10,作業(yè)布置
1欣賞圖片
2判斷它們都是立體圖形嗎?
3思考:老師展示的這張展開圖能不能折成長方體
4學生分組動手試一試
5小組內交流完成情況
并說出各棱與各面的大小和位置關系
6學生自己動手拆掉一個包裝盒,把它鋪平,觀察得到的展開圖
的形狀并找出對應的各面的相應部分。7度量各部分的尺寸,找出其中的相等關系。
8觀察老師展示的幾幅展開圖,并說出哪些能折疊成長方體
9小組內討論
10動手檢驗
11匯報結果
12小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
根據線段垂直平分線的定理完成作圖。
學生活動時間。
組織學生討論。
學生課余獨立完成。1學生有可能對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判別還存困難
2學生對展開圖的認識比較陌生
3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差
4初一年級的學生小組合作意識還不是很強
5歸納總結能力不足
6表達能力也較差
及時處理作業(yè)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1多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加強認識和辨別能力
2多讓學生動手拆一拆長方體,并讓他們思考不同的拆法會得到不同的展開圖
3多讓同學之間交流自己的勞動成果,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又能增進學生的合作意識
進行篩選的方法求證。
作輔助線的方法。
板書:
∵在△ABC中,∠B=∠C
∴AB=AC
等角對等邊。
指導學生畫圖,鞏固平行線知識,平行線得到的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關系。
學法指導,通過教具,交互式電視畫面進行直觀演示作圖過程。
指導親自動手的實踐活動,靈活處理課堂出現(xiàn)的隨機情況。
及時給學生的輔導。
1、等角對等邊。
2、尺規(guī)作圖等腰三角形。
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補救。注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差生掌握知識的情況。
板書設計
參考書目及
推薦資料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