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能教案高中
發(fā)表時間:2020-03-23《分子熱運動 內能 比熱容》復習教學設計。
老師在新授課程時,一般會準備教案課件,大家應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對教案課件的工作進行一個詳細的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會寫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分子熱運動 內能 比熱容》復習教學設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分子熱運動內能比熱容》復習教學設計復習目標
1.知道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在不停的做無規(guī)則運動,分子間存在引力和斥力。
2.加強對內能、溫度、熱量概念的理解,記住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及本質。
3.描述比熱容的概念并能用比熱容知識解釋生活的有關現(xiàn)象。
4.會運用吸熱放熱公式進行簡單的熱量計算
復習過程
一、板書課題、出示目標(1分鐘)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熱學部分中內能。請看復習目標
二、完成學習目標1、2(20分鐘)
1.自學指導(15分鐘)
認真閱讀九年級物理教材P2---P10內容,完成中考突破31頁考點1和考點2
2.學生自學
3.學生自學檢測
(1)關于內能、熱量和溫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溫度低的物體可能比溫度高的物體內能多
B.物體內能增加,溫度一定升高
C.物體內能增加,一定要從外界吸收熱量
D.物體溫度升高,它的熱量一定增加
(2)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詞中熱的含義:
熱傳遞中的熱是指:________;熱現(xiàn)象中的熱是指:________;
熱膨脹中的熱是指:________;摩擦生熱中的熱是指:_________。
(3)有關分子熱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液體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間有引力
B.用手捏海綿,海綿的體積變小了,說明分子間有間隙
C.有霾天氣大量極細微的塵粒懸浮在空中,說明分子在做無規(guī)則運動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擴散實驗中,我們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運動
(4)改變內能有不同的方式,如圖甲所示是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團蘸了乙醚的棉花,當迅速下壓活塞時,可看見筒內棉花燃燒起來,這是通過________的方式使玻璃筒內的空氣________增加,溫度升高,達到乙醚的著火點,使棉花燃燒。圖乙是通過__________的方式把試管里的水加熱至沸騰的。
(5)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的溫度越高,所含熱量越多
B.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一定大
C.0℃的冰塊內能一定為零
D.溫度相同的兩物體間不會發(fā)生熱傳遞
(6)中考突破P33頁1、2、3、4、5、6
4.學生自學展示,教師精講與點評(5分鐘)
三、完成學習目標3、4(10分鐘)
1.自學指導(8分鐘)
認真閱讀九年級教材P11---P14內容,完成中考突破P32頁考點3
2.學生自學
3.學生自學檢測
(1)右圖所示是比較水和煤油吸熱升溫特點的實驗裝置。
①加熱過程中,用攪棒攪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水和煤油吸熱的多少是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反映的(選填溫度計示數(shù)或加熱時間)。
②關于該實驗的變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采用相同的加熱方法(如酒精燈火焰的大小,與燒杯底的距離等)
B.燒杯中分別裝入相同體積的水和煤油
C.使用相同的燒杯
(2)已知銅的比熱容比鋁的比熱容小,下列說法正確的()
A.物體的比熱容跟物體吸收和放出的熱量有關
B.將一塊銅的質量減小一半,它的比熱容不變
C.質量相等的鋁塊和銅塊,吸收相同的熱量,銅塊升高的溫度多
D.質量和初溫都相等的銅和鋁,放出相等熱量后相接觸,熱傳遞的方向是從銅傳給鋁
(3)質量相等的某種物質和水,當降低相同的溫度,放出的熱量之比為11:50,那么該物質的比熱容為____________.當它的質量減少一半時,則剩余物質比熱容的為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兩物體的比熱容之比為2∶3,吸收熱量之比為3∶1,它們升高的溫度相同,則甲、乙兩物體的質量之比為()
A.9∶2B.2∶9C.1∶2D.2∶1
(5)中考突破P33頁7------12
4.學生自學展示,教師精講與點評(5分鐘)
四、當堂訓練(15分鐘)
中考新突破能力訓練與中考經(jīng)典檢測題目
課后反思
精選閱讀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分子熱運動內能比熱容》復習教案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分子熱運動內能比熱容》復習教案
復習目標
1.知道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在不停的做無規(guī)則運動,分子間存在引力和斥力。
2.加強對內能、溫度、熱量概念的理解,記住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及本質。
3.描述比熱容的概念并能用比熱容知識解釋生活的有關現(xiàn)象。
4.會運用吸熱放熱公式進行簡單的熱量計算
復習過程
一、板書課題、出示目標(1分鐘)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熱學部分中“內能”。請看復習目標
二、完成學習目標1、2(20分鐘)
1.自學指導(15分鐘)
認真閱讀九年級物理教材P2---P10內容,完成中考突破31頁考點1和考點2
2.學生自學
3.學生自學檢測
(1)關于內能、熱量和溫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溫度低的物體可能比溫度高的物體內能多
B.物體內能增加,溫度一定升高
C.物體內能增加,一定要從外界吸收熱量
D.物體溫度升高,它的熱量一定增加
(2)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詞中“熱”的含義:
熱傳遞中的“熱”是指:________;熱現(xiàn)象中的“熱”是指:________;
熱膨脹中的“熱”是指:________;摩擦生熱中的“熱”是指:_________。
(3)有關分子熱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液體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間有引力
B.用手捏海綿,海綿的體積變小了,說明分子間有間隙
C.有霾天氣大量極細微的塵粒懸浮在空中,說明分子在做無規(guī)則運動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擴散實驗中,我們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運動
(4)改變內能有不同的方式,如圖甲所示是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團蘸了乙醚的棉花,當迅速下壓活塞時,可看見筒內棉花燃燒起來,這是通過________的方式使玻璃筒內的空氣________增加,溫度升高,達到乙醚的著火點,使棉花燃燒。圖乙是通過__________的方式把試管里的水加熱至沸騰的。
(5)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的溫度越高,所含熱量越多
B.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一定大
C.0℃的冰塊內能一定為零
D.溫度相同的兩物體間不會發(fā)生熱傳遞
(6)中考突破P33頁1、2、3、4、5、6
4.學生自學展示,教師精講與點評(5分鐘)
三、完成學習目標3、4(10分鐘)
1.自學指導(8分鐘)
認真閱讀九年級教材P11---P14內容,完成中考突破P32頁考點3
2.學生自學
3.學生自學檢測
(1)右圖所示是“比較水和煤油吸熱升溫特點”的實驗裝置。
①加熱過程中,用攪棒攪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水和煤油吸熱的多少是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反映的(選填“溫度計示數(shù)”或“加熱時間”)。
②關于該實驗的變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采用相同的加熱方法(如酒精燈火焰的大小,與燒杯底的距離等)
B.燒杯中分別裝入相同體積的水和煤油
C.使用相同的燒杯
(2)已知銅的比熱容比鋁的比熱容小,下列說法正確的()
A.物體的比熱容跟物體吸收和放出的熱量有關
B.將一塊銅的質量減小一半,它的比熱容不變
C.質量相等的鋁塊和銅塊,吸收相同的熱量,銅塊升高的溫度多
D.質量和初溫都相等的銅和鋁,放出相等熱量后相接觸,熱傳遞的方向是從銅傳給鋁
(3)質量相等的某種物質和水,當降低相同的溫度,放出的熱量之比為11:50,那么該物質的比熱容為____________.當它的質量減少一半時,則剩余物質比熱容的為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兩物體的比熱容之比為2∶3,吸收熱量之比為3∶1,它們升高的溫度相同,則甲、乙兩物體的質量之比為()
A.9∶2B.2∶9C.1∶2D.2∶1
(5)中考突破P33頁7------12
4.學生自學展示,教師精講與點評(5分鐘)
四、當堂訓練(15分鐘)
中考新突破“能力訓練”與“中考經(jīng)典檢測”題目
課后反思
分子熱運動教學設計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你們會寫教案課件的范文嗎?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分子熱運動教學設計”,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一、分子熱運動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1.知道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
2.能識別擴散現(xiàn)象,并能用分子熱運動的觀點進行解釋。
3.知道分子熱運動的快慢與溫度的關系。
4.知道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演示實驗的觀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
2.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方案一:創(chuàng)設情境
1827年的一天,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這種懸濁液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發(fā)現(xiàn)花粉小顆粒在水中像著了魔似地不停地運動,而且每個小顆粒的運動方向和速度都改變得很快,不會停下來。這些小顆粒實際上是由上萬個分子組成的分子團,由于受到液體分子的撞擊而受力不平衡,從而表現(xiàn)出無規(guī)則的運動。
這就是著名的布朗運動,你知道布朗運動說明了什么嗎?
方案二:教師在教室中灑幾滴香水,讓學生談一下有什么感覺?聞到香水味。
引導學生思考:為何能聞到香水味而看不到帶香味的分子的運動?分子體積很小,用我們肉眼是看不到的。
讓學生閱讀本節(jié)教材第一自然段,能得出什么結論?
討論得出:分子體積小而數(shù)量多。
提出問題:既然分子有這樣的特點,那我們如何研究分子的運動?用電子顯微鏡來觀察,這不失為一種方法,有沒有其他方法呢?
討論得出:能聞到香水味,說明香水分子跑到了我們鼻子里,我們可以通過研究這種宏觀現(xiàn)象來推知分子的運動情況,這種通過轉換來研究問題的方法,就是我們常用的一種物理研究方法——轉換法。
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研究分子的運動情況。
方案三:上課開始,教師吹出許多肥皂泡,滿屋飄泡泡……教師(端起盛肥皂水的玻璃杯問):肥皂水是什么狀態(tài)的?為什么用肥皂水吹起的泡泡不會破呢?這個現(xiàn)象跟分子有關。今天我們來學習《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通過美妙的現(xiàn)象(好玩),尖銳的問題(好奇),立刻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
推進新課
一、擴散現(xiàn)象
演示實驗1:教師打開一盒香皂,讓附近的學生聞一下。
問題:能不能聞到香味?為什么?
演示實驗2:我們將一個空瓶子,倒扣在一個裝著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上面,抽掉蓋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觀察并思考:上面空瓶有紅色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將空瓶與裝著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顛倒放置,重做這個實驗能否得出相同的結論?
結論:上面空瓶有紅色,說明二氧化氮氣體分子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運動的。這個實驗是一種擴散現(xiàn)象。顛倒放置時不能得出相同的結論,因為二氧化氮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會向下運動,無法證明分子是運動的。
講述:不同的物質在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xiàn)象,叫做擴散。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擴散現(xiàn)象很常見,請你試著舉出幾個例子?到醫(yī)院聞到消毒液味;燒菜時有香味傳出;到花園里會聞到花香……
提出問題:氣體可以發(fā)生擴散,那么液體和固體是否可以發(fā)生擴散呢?
演示實驗3:向一個盛有水的燒杯中用滴管注入兩滴紅墨水。
觀察并思考:發(fā)生擴散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對照課本第124頁圖16.1-3講述實驗過程。
①在量筒里裝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銅溶液。硫酸銅溶液開始時及靜放10天、20天、30天的對比圖片。
②把磨得很光的鉛片和金片緊壓在一起,在室溫下放置5年后再將它們切開,可以看到它們互相滲入約1mm深。
觀察并思考:固體、液體、氣體都有擴散現(xiàn)象,在以上幾個擴散實驗中,擴散快慢為何不同?影響擴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演示實驗4:在一個燒杯中裝半杯熱水,另一個同樣的燒杯中裝等量的冷水。用滴管先向冷水、再向熱水中分別注入兩滴紅墨水。
觀察并思考:裝熱水的燒杯很快變紅了說明了什么?擴散現(xiàn)象與什么因素有關?
結論:擴散現(xiàn)象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擴散越快。
小組討論:討論“想想議議”中三個問題,1.以上幾個實驗是否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著?2.分子的運動快慢跟溫度有關系嗎?3.對分子的運動你能做出哪些推測?
得出結論: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由于分子的運動跟溫度有關,所以這種無規(guī)則的運動叫做分子的熱運動。溫度越高,熱運動越劇烈。
二、分子間的作用力
拿一個鉛塊,用力拉,為什么拉不斷?用力捏,為什么捏不扁?
演示實驗5:將兩個鉛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凈,然后緊緊地壓在一起,兩塊鉛就會結合起來,教師在下面逐個加掛鉤碼,掛很多個都不能把它們分開。
觀察并思考: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結論:分子之間存在引力。
教師分析:分子間的引力使得固體和液體能保持一定的體積,所以,用力拉鉛塊時,分子間的引力使得鉛塊拉不斷;用力捏時,由于斥力的存在而捏不扁。
類比:讓學生取一根彈簧,感受拉和壓時作用于手的力。然后教師拿兩個乒乓球,中間放一根彈簧,告訴學生用這個模型來比擬兩個連著的分子,教師操作,讓學生來回答。當彈簧拉長,分子間的距離增大,作用力表現(xiàn)為引力;當彈簧壓縮,分子間的距離縮小,作用力表現(xiàn)為斥力;當彈簧不用力時,引力=斥力。
教師分析:分子之間既有引力又有斥力,是同時存在的。距離越小,作用力越大,如果分子相距很遠,作用力就變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課堂小結
1.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溫度越高,熱運動越劇烈。
2.分子之間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板書設計
一、分子熱運動
分子熱運動擴散現(xiàn)象――――――→快慢影響因素溫度分子間的作用分子之間的引力分子之間的斥力
教學設計(二)
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了解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物體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之間存在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運動著,分子之間存在引力和斥力。
2.了解氣態(tài)、液態(tài)、固態(tài)分子的模型。
3.能從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簡單現(xiàn)象推測分子的熱運動,初步認識宏觀熱現(xiàn)象與分子熱運動的聯(lián)系。會利用分子動理論解釋有關現(xiàn)象。
課前準備
通過預習課文,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疑問,請簡要記錄下來:
合作探究
一、擴散現(xiàn)象
活動1:觀察圖16.1-1、16.1-2、16.1-3所示的實驗,你發(fā)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由此推測分子具有什么特點?
填一填
研究表明,物質中的分子都在不停地______。
思考討論:你見到的哪些現(xiàn)象可以支持“分子在永不停息地運動著”這一觀點,列舉有關現(xiàn)象并加以說明。
(提示:1.擴散現(xiàn)象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填一填”: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2.思考討論:略)
活動2:閱讀教材第125頁的“想想議議”及16.1-4,思考:什么是熱運動?熱運動的劇烈程度和溫度有什么關系?
(提示:溫度越高,熱運動越劇烈)
二、分子間的作用力
活動3:觀察圖16.1-5所示的實驗,你看到什么現(xiàn)象?這個現(xiàn)象能說明什么?
觀察如圖所示的實驗,你看到什么現(xiàn)象?這個現(xiàn)象能說明什么?
填一填
物體很難被拉開,說明分子間存在______,物體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間存在______。
思考1:觀察圖16.1-5所示的實驗后,有同學認為鉛塊被吸住是因為兩個鉛塊擠壓時擠出空氣后,有大氣壓作用而不掉下來的。對此,你是怎么認識的?
思考2:有同學認為如圖所示的實驗中,水不能被壓縮,是因為水分子擠在一起造成的。對此,你的觀點是什么?
(提示:1.下面吊一個重物都不能把它們分開分子之間有引力2.推活塞,筒內水的體積幾乎沒改變,分子之間有斥力“填一填”:引力斥力思考1、思考2略)
比熱容
每個老師為了上好課需要寫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我們要寫好教案課件計劃,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比熱容”,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掌握比熱容的單位。
2.能用熱量的計算公式解決較簡單的熱量計算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2.閱讀“氣候與熱污染”,了解利用比熱容解釋海邊與沙漠晝夜溫差問題,并了解“熱島效應”。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利用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比熱容的定義與應用。
教學難點:
運用比熱容的概念,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教學用具:
燒杯兩個,各裝等量的水和煤油,兩支溫度計,兩個相同功率的電熱器(熱
得快),兩個攪拌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提問:熱傳遞的實質是什么?什么叫做熱量?為什么熱量的單位跟功的單位相同?
(二)引入新課
利用熱量單位卡的規(guī)定引入新課。
從熱量單位卡的規(guī)定,我們知道使1克水升高1℃需要吸收的熱量是1卡。這個規(guī)定中限定了1克的水,限定了溫度升高1℃??梢娝馁|量越多,升高溫度的度數(shù)越多,需要吸收的熱量越多。其實大家也都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
舉例說明物體吸熱的多少跟物體的質量和物體溫度升高的度數(shù)有關。
卡的規(guī)定中,還限定了升溫的物質是水。那么,其他物質,在質量相等、溫度升高的度數(shù)也相等時,吸收的熱量是不是跟水一樣多呢?
(三)新課教學
一、熱量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熱總是由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直到溫度相等為止。高溫物體放熱,溫度降低;低溫物體吸熱,溫度升高。當物體的溫度升高或降低時,物體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多少跟什么條件有關呢?
1.熱量跟物體的質量有關。
我們都有這樣的常識,同溫度的一壺水和半壺水,要加熱到沸騰,一壺水吸收的熱量多。同樣,要把開水自然冷卻,水越少,涼得越快,所以,物體溫度升高或降低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跟質量有關。質量越大,熱量越多。
2.熱量跟物體升高或降低的溫度有關。
同一塊鐵,把它燒到溫度為100℃需要的熱量少,繼續(xù)把它燒到1000℃,需要的熱量多??梢?,物體吸收或放出的熱量還和升高或降低的溫度有關。溫度的變化越大,熱量越多。
3.熱量跟物質的種類有關。
我們也有這樣的經(jīng)驗:一塊鐵放在火上燒很快就非常燙了。而對水加熱,經(jīng)過很長時間,水才微微發(fā)熱。也就是說,鐵比水容易熱(即吸收的熱量少)。
為了比較不同物質的這方面的熱學特性,我們做下面的實驗(介紹實驗裝置,講解觀察的內容)。
這是兩個相同的燒杯。在燒杯中分別裝入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電熱器對它們加熱。水和煤油吸收熱量,溫度升高,我們用溫度計測量水和煤油的初溫度和末溫度。由于電熱器是完全相同的,可以認為在相等的時間內,它們放出的熱量相等,水和煤油吸收的熱量也相等。實驗時我們觀察水和煤油溫度的變化。
實驗開始。先請同學測量水和煤油的初溫,現(xiàn)在開始加熱,接通電路。(操作并攪拌。三分鐘后記錄水和煤油升高到的溫度,并寫在黑板上)
從實驗記錄可以分析出以下幾點:
①相同時間,水和煤油吸收的熱量相等。
②煤油的溫度升高的多。
③相同質量的水和煤油要升高同樣的溫度對水加熱的時間應該長,即,水應該吸收更多的熱量。
可見,不同物質,質量相同,升高同樣的溫度,吸收的熱量不等。
二、比熱容
為了比較不同物質,在質量相同,升高同樣的溫度時吸收的熱量不等這一熱學性質,我們引入比熱容的概念。
1.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叫該物質的比熱容。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放出的熱量和它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相等,也是它的比熱容。
2.比熱容的單位:比熱容的單位是焦耳/(千克℃),讀作焦每千克攝氏度。
3.鞏固比熱容的概念和單位。
水的比熱容是4.2×103焦耳(千克℃)。它的物理意義是一千克水,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是4.2×103焦耳。
請大家讀第132頁的比熱容表,并解釋物理意義。(學生讀、講)
三、熱量的計算
1.推導公式。
根據(jù)比熱容的物理意義,以及熱量跟物體的質量和溫度的變化有關,就可以計算物體的溫度改變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
例1.2千克的水,使它的溫度由20℃升高到100℃,水吸收多少熱量?
根據(jù)水的比熱容是4.2×103焦/(千克℃)可知,1千克水,溫度升高1℃吸收4.2×103焦耳的熱量。那么2千克的水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應是4.2×103焦/(千克℃)×2千克。這些水的溫度升高了100℃-20℃=80℃時,吸的熱量是4.2×103焦(千克℃)×2千克×80℃=6.72×105焦耳。
所以,計算熱量的公式是Q吸=cm(t-t0)其中c表示物質的比熱容,用焦/(千克℃)作單位;m表示質量,用千克作單位;t-t0表示物體升高的溫度,用攝氏度作單位;Q吸表示吸收的熱量。
如果物體的溫度下降,放出的熱量Q吸=cm(t-t0),t-t0表示下降的溫度。
例2.質量是10千克的冰,溫度由-20℃升高到0℃,冰吸收多少熱量?
根據(jù)公式Q吸=cm(t-t0)得
Q=2.1×103焦/(千克℃)×10千克×[0-(-20)]℃
=4.2×105焦耳。
四、比熱容的實際意義
從比熱容表中可知,水的比熱容很大。水和干泥土相比,在同樣受熱的情況下,吸收同樣多的熱量,水的溫度升高很少,而干泥土的溫度升高較多。因此,同在陽光照射下,內陸地區(qū)夏季炎熱,而冬季寒冷。形成了一年四季溫差大,一日之中晝夜溫差大的大陸性氣候。沿海地區(qū)四季溫差小、晝夜溫差也小。
正因為水的比熱容大,在生活中往往用熱水取暖,室溫比較穩(wěn)定。有些機器工作時變熱,也多用水來冷卻。
(四)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16.3比熱容
一、熱量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二、比熱容
三、熱量的計算
四、比熱容的實際意義
布置作業(yè)
1.如圖所示,是探究實驗“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的實驗裝置。左右兩圖中,除杯內分別裝的是質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外,其余都相同。完成該實驗還需要_______,在相同的加熱時間內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熱量是_________(選填:相同的、不同的)。
2.冰在熔化過程中,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內能不變,比熱容不變B.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C.比熱容、內能、溫度都不變D.比熱容變大、內能增加,溫度升高
答案:
1.手表、溫度計;相同的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