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一節(jié)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16第一節(jié)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學設計(1)。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對教案課件的工作進行一個詳細的計劃,才能對工作更加有幫助!有多少經(jīng)典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一節(jié)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學設計(1)”,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第一節(jié)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一個人,只要是活著,就需要每天從外界攝取養(yǎng)料,同時將體內產(chǎn)生的廢物排出體外。本節(jié)是在學生學習了人體的營養(yǎng)、消化、物質的運輸之后,針對人體內廢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冊書中是一個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與前面所學知識聯(lián)系緊密,因此解決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將前面所學的知識貫穿起來,并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所以本節(jié)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本節(jié)內容,我在教學中淡化了有關腎臟形態(tài)結構方面的生理名詞和概念,主要通過觀察、思考和資料分析,引導學生了解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過程,并形成人體結構與生理功能相適應的基本觀點。根據(jù)血漿、腎小囊中液體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較,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形式,推測腎小球、腎小管、腎小囊壁的作用,從而解決尿是如何形成的這一教學難點。
二、教學目標
1.學生能描述人體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
2.學生能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初步的科學推測;認同排尿鮑意義。
三、教學重點
1.學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過程。
2.學生能從微觀到宏觀、從部分到整體、從數(shù)據(jù)到結果,推測尿液的形成過程,并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基本觀點。
四、教學難點
學生對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不夠(因為這是一個動態(tài)連續(xù)的過程)。
五、課前準備
教師:泌尿系統(tǒng)模型、腎單位結構掛圖、投影儀、投影練習題。
學生:教材、筆記本、了解有關腎臟方面的疾病及癥狀。
六、課時分配1課時
七、教學過程: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教師活動 教學意圖
第五章人體內
廢物的排出
第一節(jié)尿的形
成和排出
一、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
二、尿的形成
腎臟的結構:每1個腎臟都有100萬個腎單位組成
腎單位:包括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
腎小球——毛細血管球
腎小囊——漏斗狀囊
腎小管——細長,外纏繞毛細血管
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二、尿的排出
小結
練習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二氧化碳、水、無機鹽、尿素、食物殘渣
分析回答
觀察,說出名稱
看書、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討論題。小組代表發(fā)言
踴躍回答
舉例說出。出現(xiàn)血尿、蛋白尿。
學習欲望被激發(fā)
看書,后以小組為單位歸納
小組代表板書
閱讀資料分,分析數(shù)據(jù),完成討論,并進行初步的科學推測
提出問題
解決問題
小組討論,回答
結合模型回答
看書歸納
暢所欲言
思考回答復習提問:一個人只要是活著,每天都要從外界攝取什么,同時體內會產(chǎn)生什么
問:人體內會產(chǎn)生哪些廢物呢?人體內廢物過多會怎樣?從而引出本章
引導:以上廢物以什么形式排出?從而引出本節(jié)主題
出示泌尿系統(tǒng)模型
指導學生看書80頁觀察與思考,然后提問
再次提問腎臟的作用,引出尿的形成
詢問了解哪些有關腎臟方面的疾病及癥狀
進行鼓勵,并設疑(為什么會出現(xiàn)血尿或蛋白尿)
指導看書81頁,歸納腎臟的結構及各部分的結構特點,以表解的形式表示出來
展示掛圖,與學生一起
完善表格或表解
指導看書82頁資料分析,引導學生進行推測
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解
決問題
問:腎病患者為什么會出現(xiàn)血尿或蛋白尿
引導:尿如何排出
排尿有何意義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投影練習通過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引出本節(jié)
使學生形成感性認識
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理論與實際相結
合,激發(fā)學習熱情
培養(yǎng)學生設計(表解),并進行歸納的能力
明確結構特點,以便推測尿的形成原理
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推斷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
題,解決問題的的能力
鞏固知識
擴展閱讀
第一節(jié)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學設計
第一節(jié)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①描述人體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概述解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過程。
②自主學習,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科學推測的能力。
③形成人體結構與生理功能相適應的基本觀點。
教學重點
①尿的形成過程。
②對資料的分析和對尿的形成過程的理解。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人體泌尿系統(tǒng)的模型和掛圖(或豬、羊的腎臟,有條件的可制作泌尿系統(tǒng)組成的CAI課件);準備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和尿的形成過程示意圖;制作動態(tài)的尿的形成過程的課件。
學生:預習本節(jié)內容,或查詢書籍、網(wǎng)站,搜集有關人體泌尿系統(tǒng)方面的資料。
課時分配1課時
教學設計
學習
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
導入新課
排泄和排遺凝神專聽,產(chǎn)生好奇心,猜測。
閱讀思考,知道排尿、排便是為了排出體內產(chǎn)生的廢物;通過閱讀能區(qū)分排泄和排遺,知道其他的排泄途徑。創(chuàng)設課堂氣氛。提問:同學們在每天的課間時不時地都要往一個地兒去。這地兒是哪里?去干什么?人為什么要排尿、排便?引導學生閱讀本章引言。
帶著問題、疑惑進入對新知識的學習。設疑,引入新課:你想知道尿是怎樣形成的嗎?請讓我們走進本節(jié)課吧!
學習新知識
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
腎臟
輸尿管
膀胱
尿道方案一:觀察泌尿系統(tǒng)的掛圖、模型或豬、羊的腎臟,四人一組,分組討論相關問題,記錄并交流討論結果。
方案二:觀看泌尿系統(tǒng)的課件,觀看書上的插圖,說出課件和插圖中各部分的名稱,了解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
通過觀察,結合收集的資料和已有知識進行思考、推測,得出:泌尿系統(tǒng)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組成,尿的形成與血液循環(huán)有密切關系的結論。提問:
①泌尿系統(tǒng)由哪些器官組成?各有什么功能?
②尿是在哪兒形成的?這個器官與血管相連嗎?有哪些血管?
③你認為尿液的形成與血液循環(huán)有沒有關系?
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提出疑問,給予評價,并鼓勵其他學生回答。在總結后質疑:尿液在泌尿系統(tǒng)中是怎樣形成的呢?
尿的形成
腎單位是腎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腎單位
腎小球
腎小囊
腎小管
腎小球和腎小囊壁在尿的形成過程中對血液有過濾作用,腎小管對水和營養(yǎng)物質有重新吸收的作用對質疑進行思考。觀察腎的內部結構課件,對腎的內部結構做大致描述。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腎單位是腎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并了解腎單位的基本組成。
推測,帶著問題進行資料分析。
四人一組,認真閱讀資料,對P82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比較,充分利用自己收集的資料并結合觀察腎內部結構的課件,推理、討論、表達、交流。
得出:①腎小球和腎小囊壁對血液有過濾作用。②腎小管對營養(yǎng)物質和大部分水有重新吸收的作用。③排尿主要排出的是多余的水、無機鹽以及尿素。
閱讀課文,加深理解尿的形成過程和腎的各種結構的功能。出示動態(tài)的從腎剖面到腎單位的放大的課件,結合課件講述,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認識腎和腎單位;提問:你能大致描述腎的內部結構嗎?采用競賽方式,鼓勵學生參與探究并對學生的描述給予積極評價。質疑:血液流經(jīng)一個腎單位的過程中,血液會不會發(fā)生變化,血液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展示腎的內部結構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腎小球、腎小囊壁和腎小管的功能。
引導學生:比較血漿和腎小囊中液體的成分有什么變化,這說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有什么作用?
在腎小囊中出現(xiàn)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卻沒有,這說明腎小管有什么作用?
比較尿液和血漿的成分,你認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質?
尿的排出閱讀P83課文中相關段落,了解尿排出的過程,再度思考教師在引言中提出的問題,加深理解排尿的意義。引導學生閱讀課文P82第一、二段,理解尿的形成過程,并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對學生的質疑給予積極評價,并鼓勵其他學生解答。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P83第二、三段內容,再次出示課件,幫助學生理解尿排出的過程和意義。
練習
①當人們患病時,醫(yī)生往往會檢驗病人的尿液。你學習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后,想一想這有什么道理?
②在某人的尿液中發(fā)現(xiàn)有較多的蛋白質,想想看這可能是腎的哪一結構發(fā)生了病變?如果發(fā)現(xiàn)有葡萄糖呢?結合學生的反饋做出總結。
布置預習作業(yè)
訪問有經(jīng)驗的農(nóng)民,了解人糞尿和化肥的優(yōu)缺點以及各自在農(nóng)田中的施用情況。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學設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人體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
2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尿的形成過程
難點: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這兩個過程當中物質的變化。
三、教學用具:
泌尿系統(tǒng)結構模型、多媒體輔助課件
四、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設計意圖
直接進入主題第五章“人體廢物的排出”
提問:我們人體要排出哪些廢物?
思考并回答:
尿,汗,糞便,水…
了解學生對自身的生理方面知識的了解。
提問:根據(jù)排出的廢物不同,我們把排出來的方式分為兩種,哪兩種?
簡單講解:排泄和排遺的定義學生看書后回答:排泄是排出多余的水、無機鹽、二氧化碳等廢物。
排遺是排出體內的廢物殘渣。
了解廢物排出的方式。
課余知識:簡單講解代謝廢物排出的不同途徑以及排出哪些廢物。
講解:人體多余的水、無機鹽和尿素等主要是以尿的形式排出體外的。
學生認真聽并做筆記:
呼吸:通過呼吸系統(tǒng)排出二氧化碳、少量的水等廢物。
汗液:通過汗腺排出水、少量的無機鹽和尿素等廢物。
尿液:通過泌尿系統(tǒng)排出大部分水和尿素、無機鹽等廢物。讓學生的知識點擴充,了解什么是代謝產(chǎn)物,什么是新陳代謝。認識與排遺的區(qū)別。
引入并板書:第一節(jié)尿的形成和排出。
觀察血液循環(huán)圖:
提問:請同學們觀看圖中的體循環(huán)中,各級動脈里有一條血管是連接哪里的?通過那里的血液發(fā)生什么變化?學社觀察后并回答:
通過腎臟。
血液經(jīng)過腎臟后得到過濾,出來的血液就比較干凈。通過回憶血液循環(huán)圖,除了復習舊知識外,還可引入新的內容學習,兩者融合了。也初步了解到尿的形成于血液循環(huán)的關系。
展示幻燈片圖形
要求學社觀察并思考:
1、泌尿系統(tǒng)主要是由哪些器官組成的?.
2、觀察腎的顏色,想像腎里血管的分布狀況,血液是怎樣進出腎臟的?
3、尿液的形成與血液循環(huán)有沒有關系?學生觀察、思考、從圖中獲取信息,并作出回答:
學生1: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
學生2:腎的顏色為紫紅色,推測腎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血液經(jīng)腎動脈流入腎臟,經(jīng)腎靜脈流出腎臟。
學生3:血液收集全身組織產(chǎn)生的廢物和多余的水進入腎臟,形成尿液。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提問:尿液如何形成?這里就設計到一個重要的結構,構成腎臟的最基本的單位是什么?每個腎臟有多少這樣的單位?它們又是由哪些組成的?學生回答:
腎單位。
每個腎臟有100萬個腎單位。
每個腎單位都是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組成的。
考察學預習的情況。
根據(jù)學生的描述板書:腎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構成
提問:它們各自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然后讓他們各抒己見。
學生觀察后并回答
學生1:腎小球是個血管球。由入球小動脈分出的許多毛細血管相互纏繞而成,這些毛細血管匯集成出球小動脈。這些結構都是流動脈血。
學生2:腎小囊緊貼腎小球,套在腎小球的外面。形狀像漏斗狀。
學生3:腎小管細長而曲折,周圍纏繞著許多毛細血管。
教師一邊聽一邊把腎單位的結構圖簡單地描繪出來。
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他們都能夠動腦筋,并培養(yǎng)表達的邏輯性。
從這里也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能力,引導學生如何觀察并發(fā)現(xiàn)問題。
介紹完腎單位的結構之后,接著就是講解尿液如何形成。
提問: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血液是由哪些成分組成?血漿的功能又是什么?血漿具體的成分又包括什么物質?學生立即回答:
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構成。
血漿的功能是運輸血細胞,運載營養(yǎng)物質和廢物。
血漿由水、葡萄糖、無機鹽、尿素、大分子蛋白質、尿酸等物質構成。
通過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聯(lián)系前后的知識。
提問:那么血液經(jīng)過腎單位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我們首先分析經(jīng)過腎小球的變化。學生思考后回答:
腎小球的過濾作用。當血液流經(jīng)腎小球和腎小囊壁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jīng)過
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中。
考核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通過看書后自己所總結得出的結論,會更好地達到培養(yǎng)的目的。
提問:我們說人體每天產(chǎn)生的腎小囊中的液體有150升,那是不是都要排出體外呢?(提示150升相當于300瓶礦泉水
繼續(xù)設問:腎小囊中的液體是不是就是我們將要排出的尿液呢?
講解:腎小囊中的液體又稱為原尿學生齊答:不是。
通過分析得出:
過濾到腎小囊中的是原尿,而原尿中還有很多有用的物質。如果尿液中有葡萄糖,那表示患病了。所以不可能150升全都排出來。
引入問題情境,為學生設置了一個略高于他們實際的能力問題,促使學生的思維往更深處開發(fā)。
提問:我們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那么其他的都到哪去了?這過程當中又會哪些物質的變化?學生思考后作出回答:
通過腎小囊的重吸收作用。
把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的無機鹽等有用物質重新吸收回到血液當中。
剩下的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就形成了每天要去廁所排出的尿液。
還是多點設問題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進行比較:
原尿與尿液相比,多了什么物質?血漿與尿液相比,又多了哪些物質?學生分析后回答:
原尿比尿液多了葡萄糖,因為腎小管把全部葡萄糖全吸收回去了。血漿比尿液多了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質和血細胞。
拓展學生的思維。通過不同的角度進行考核,能力鍛煉反映靈敏度和掌握的程度狀況。
知識擴展:
老師在幻燈片上展示了某病人的尿液化驗單。
提問:此化驗單上檢測出尿液中含有血細胞和蛋白質,還有葡萄糖,那么請同學們分析是腎臟哪個結構發(fā)生了病變?學生觀看后并進行思考:
學生1:尿液中出現(xiàn)葡萄糖是腎小管出現(xiàn)了問題,不能把葡萄糖進行重吸收。
學生2:尿液中出現(xiàn)血細胞和蛋白質是腎小球出現(xiàn)問題,不能阻擋這些物質的通過。
通過練習,加深了學生對剛學知識的記憶,使抽象的生理過程形象化讓學生們掌握得更牢固。
提問:尿液形成后怎么出來?
加以設問:我們平常拍這么多尿有什么意義?學生立即回答:
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
(膀胱是暫時儲存尿液的場所,當我們有尿意時,就會去廁所排出。)
排尿的意義:
1、排出廢物;2、調節(jié)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平衡;3、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活動。
讓學生知道自身結構的運作,讓他們更加地了解自己的身體。
練一練:
下列各項中,不是排尿意義的是()
A維持無機鹽的平衡
B維持細胞正常生理
C排出人體代謝產(chǎn)物
D降低血液的葡萄糖含量
學生回答:
選D
鞏固新知識。
五、教學板書
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
二、尿的形成
1、腎小球的過濾作用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三、尿的排出
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