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酶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09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教案。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教案一、教學目標:
1、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
2、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
3、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狀況。
二、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學會設計調查方案、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和會做調查記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教學難點:
描述部分所調查生物的特征
三、課前準備:
幫助學生分組,確定調查范圍。了解要調查的生物狀況,并查找相關資料。
四、教學過程:
1、把全班同學分成八個小組,選出小組長,說明本節(jié)調查課的目的,步驟,各小組自由選擇調查范圍(不可在教學區(qū))然后匯報到老師處,每小組長把組員的名單交到老師處。強調調查范圍的要求是生物種類較多,環(huán)境有較多變化的路線。
2、注意事項:
如安全、不傷害動植物、不破壞生物的生活環(huán)境等。
應特別關注一些小生物。如樹皮上、草叢中的小生物和天空中飛行的生物。
3、據(jù)報告冊P2~3內容進行調查,并及時記錄,布置作業(yè)是星期四交齊。
4、紀律要求:
出入教室不可吵,不可影響其他班同學。
各小組提前十分鐘回到教室,各小組要跟老師對好時間,要求本小組長組織好紀律。
5、利用下課前十分鐘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出調查的生物,(可按P9的分類方法)并對個別小組作出表揚。總結本節(jié)課全班同學的表現(xiàn)。(問題:1.你們組調查了多少種生物?2.你們是按什么特征對它們進行分類的?分多少類?各多少種?每類選1-2種生物,說說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調查中,你又想到哪些新的問題?)
教學后記:
初一(2)班沒有說明細節(jié),學生不明確調查的意義和方法,把抓昆蟲等作為調查的主要目的,抓昆蟲成為本班男生的主要任務。還應強調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真菌等其他生物。
初一(9)班事前說好了各種注意事項,強調了紀律,所以每個人都能完成好這次調查活動。
初一(10)班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該班學生較文靜,氣氛太沉悶
初一(3)班課堂紀律太亂,幾位同學特意搗蛋,但小組間團隊精神不錯,調查到的種類較多,有些學生的知識面很廣,認識植物種類多。
初一(5)班守紀律,調查生物最少19種,最多29種,證明每組都有認真調查的學生,學生積極性高,對老師的布置完成得很好。
初一(4)班戶外活動時紀律管不好,很多男同學在玩蟾蜍等生物,男同學一堆,女同學一堆,紀律不好,但調查到最多的生物種類有40種,最少的也有25種,證明該班學生對生物有濃厚的興趣,但事后發(fā)現(xiàn)很多生物不是真正看到的,是聯(lián)想到和想到的,缺乏科學精神。
教學反思:
在戶外活動前要多強調各種規(guī)章制度,考慮問題要面面俱到,,不然學生不了解活動的規(guī)則會發(fā)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延伸閱讀
第二節(jié)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第二節(jié)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活動課,是學生進行的第一節(jié)戶外課。在進行這節(jié)課前,教師應該首先對附近的情況進行了解,確定地調查地點和調查地區(qū)內的常見生物。在課前,教師還應對學生進行培訓,強調調查過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的保護和環(huán)境的保護。在進行調查之前,教師首先安排學生分成調查小組,各組選出組長負責本小組調查活動的組織,如按路線進行調查、小組成員的安全、小組的紀律、結果的記錄和整理等。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并將你所知道的生物進行歸類。
二、能力目標:
1.嘗試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
2.初步形成調查能力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引起學生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加強保護生物資源的意識。
難點和重點
重點:①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②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調查能力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難點:①試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存狀態(tài)。②能引起學生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注意保護生物資源。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調查表格,確定調查路線,(有條件的可帶照相機,放大鏡等)。
教師:幫助學生分組,確定調查范圍。了解要調查的生物狀況,并查找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
(如何進行調查)
學生根據(jù)經(jīng)驗舉例,說說什么是調查。以小組為單位拿出調查我們身邊生物的方案,最后通過對比總結、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項。
學生根據(jù)經(jīng)驗,分析我國在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說說我國是如何進行人口普查的),從而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
通過引導學生舉例,說出什么是調查,再以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為實例,以小組為單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書上關于調查方法的介紹對比,總結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
以人口普查為切入點,引導同學們根據(jù)經(jīng)驗說出我國在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比較詳細的工作,從而幫助學生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
實地調查
各組同學根據(jù)分工,認真收集材料(作調查記錄,拍照)
注意安全,愛護生物資源,遇到不會的問題向社區(qū)管理員請教。
注意愛護農田,有問題向農民伯伯請教。
根據(jù)各地實際情況而選擇調查地點。
進行校園生物調查。注意引導學生認識他們身邊的生物名稱,教育學生愛護生物資源。
進行社區(qū)生物種類調查。調查中教師應注意安全第一,并注意引導學生愛護生物資源。
進行農田生物種類調查。注意引導學生愛護農田。
整理統(tǒng)計
各組同學共同整理,歸類書寫調查報告。
教師巡回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導。
展示,交流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交流會。各組用實物投影儀展示,敘述各自的調查報告,并與其他組進行交流。
調查報告展示會。各組將調查報告以板報的形式共同展出,同學互相觀摩,從中吸取經(jīng)驗。
老師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導、幫助的作用。
布置課下內容
寫一份調查后的感受。
調查全班同學的身高、體重,并與全國初一學生相比較。
課后各組整理照片,舉辦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圖片展。
提出要求:身高要求是凈高,以小組為單位,注意組員間的通力合作。
以班為單位,請各小組互相協(xié)作。
七年級上冊《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學案
七年級上冊《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學案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掌握調查的一般方法,學會做調查記錄。
②知道如何進行歸類分類。
2、方法與過程:
①會設計調查表格。
②會通過調查,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
3、情感態(tài)與價值觀:
關注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存狀況。
二、學習重難點
1、重點:掌握調查的一般方法。
2、難點:能通過調查,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
三、學法指導
重視記憶,掌牢雙基,發(fā)揮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突破難點。
四、學習過程
1、學生根據(jù)下列思考問題略讀課本展開自學。如調查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如何設計調查表格?如何對調查的生物進行分類?
2、小組內展開交流討論互相取長補短形成比較統(tǒng)一的認識。
3、小組展示自學成果,看哪個組表組表現(xiàn)好?不同組之間補充
板書內容:
(一)、常見的調查有:、等。
(二)、調查的一般方法是:確定、、,
,,,等。
(三)、學會設計表格:
(四)、對調查的生物進行分類:
①按照,將生物分為
②按照,將生物分為
③按照,將生物分為
4、教師肯定學生的表現(xiàn),強調出錯點和難點。
5當堂理解鞏固
6、當堂達標
7、當堂訓練:
(1)下列探究活動,可采取調查法進行的是()
A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B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測定
C優(yōu)良作物品種的培育D光照對植物生活的影響
(2)某同學在調查活動結束后,將有關的生物分成了農作物、家禽、家畜、寵物等。他所采用的分類依據(jù)是()
A形態(tài)結構B生活環(huán)境C生物用途D大小多少
(3)小明在調查家鄉(xiāng)的生物種類時發(fā)現(xiàn),原來是我省最常見的鳥類——麻雀,現(xiàn)在已經(jīng)數(shù)量較少,甚至在有些地區(qū)很難發(fā)現(xiàn)。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
A人類的濫捕亂殺B其生存環(huán)境受到破壞
C缺少充足的食物D被它們的天敵所捕食
(4)下面是某同學在進行校園生物調查時,記錄的生物名稱:松樹、法桐、一串紅、狗尾草、蚱蜢、蝴蝶、螞蟻、蜘蛛等,請你嘗試對它們進行分類,并簡單介紹它們的生存環(huán)境。
七年級生物上冊《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教材解析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生物上冊《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教材解析”,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七年級生物上冊《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教材解析
第二節(jié)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了解校園或周邊的主要生物的分布特點,知道生物對環(huán)境具有一定的適應性,并能影響環(huán)境。
2.能力方面
初步學會調查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過調查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校園、熱愛周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初步學會調查的基本方法,了解校園或周邊的主要生物是本章的重點。
組織好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調查活動是本章的難點。
教學手段:PPT文件、調查范例等。
課時安排:1
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
(1)從周邊或校園的生物引入調查;
(2)舉例說明調查的基本方法;
(3)分組,教師指導制定調查計劃;
(4)實施計劃,教師組織指導;
(5)匯報、總結、交流、評議。
2.教學過程
(l)聯(lián)系實際,引入課題。
本章的教學課題可以從周邊和校園的生物引入。在此可以設計一些問題引起學生的共鳴:①你知道我們北京市的市樹和市花嗎?②我們的校園中有多少種生物?這些生物開花結果嗎?它們的花期是幾月?
(2)關于調查的基本方法和意義:
①利用錄像或投影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科學家進行科學調查的資料,利用投影向學生演示調查活動的范例,從而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調查,調查的目的、方法和步驟。
②講解學生記錄的方法,強調在活動的過程中如實做好記錄的重要性。
如向學生講清在調查前要制定好調查記錄表,隨時記錄下觀察的內容。如生物的種類、數(shù)量、生活環(huán)境、用途等。在活動中要盡量多地收集所需要的數(shù)據(jù)和資料,以便調查結束后對調查結果進行準確的分析并把調查內容撰寫成調查報告。
③向學生強調調查的意義,切忌將調查作為游玩。
教育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把活動作為對自己的挑戰(zhàn)去發(fā)揮自己最大潛能的機會,從而發(fā)揮自己的主動精神。
(3)分組,制定調查計劃,為實踐活動打下基礎。
①建議將班內同學按自愿結合的方式分成若干小組(5~6人一組)。由組長專門負責,制定調查計劃。
②可以到學校附近的公園、小花園、生活小區(qū)或街道等地去調查。也可以在校園內進行調查。最好選擇一條動、植物種類多且有不同生活環(huán)境的路線。
③調查的內容力求多樣化。
班內的不同小組可以調查不同的內容,各有側重點。如可以調查園藝花卉生物、蔬菜糧食作物,也可以調在城市的行道樹種類等。
(4)實施計劃。在課余時間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
①認識調查地段的生物的種類、數(shù)量、生活環(huán)境、用途等。
②確定的調查路線邊走邊觀察并及時記錄下來:身邊有哪些生物?它們生活在什么環(huán)境中?與生物生活在一起的有哪些動物?樹上有鳥巢嗎?有病蟲害嗎?花叢中有蜜蜂、蝴蝶飛舞嗎?
要注意觀察生物的分層現(xiàn)象,不僅觀察高大的喬木、灌木,還要注意觀察草本生物和藤本生物。不僅觀察高大的生物類群,還要觀察一些微小的生物類群,如陰濕樹干上的菌類、生活在水中的藻類等。
③教育學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愛護公共場所的花草樹木,不要任意攀折花木,尤其要愛護身邊的珍稀生物。
④調查限定在幾天之內完成。如對生物特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設立小專題,作進一步的調查。
(5)分析調查結果,撰寫調查報告。把調查記錄歸納管理,通過查閱資料、訪問等形式對調查的內容進一步的充實和完善。
?。?)總結、交流、匯報。調查結束后可以與本班的板報小組合作,布置展覽,將各小組的調查報告、收集來的圖片資料等篩選展出,作班內交流。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