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幾何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31超幾何分布學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時都會提前最好準備,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每個教師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在上課時充分理解所教內容,讓教師能夠快速的解決各種教學問題。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超幾何分布學案”,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2.2超幾何分布
一、知識要點
1.超幾何分布:記為,并將,記為.
二、典型例題
例1.高三(1)班的聯歡會上設計了一項游戲:在一個口袋中裝有10個紅球,20個白球,這些球除顏色外完全相同,一次從中摸出5個球,摸到4個紅球1個白球的就獲一等獎,求獲一等獎的概率.
例2.生產方提供50箱的一批產品,其中有2箱不合格產品,采購方接收該批產品的準則是:從該批產品中任取5箱產品進行檢測,若至多有1箱不合格產品,則接收該批產品,問:該批產品被接收的概率是多少?
例3.一個口袋內裝有10張大小相同的票,其號數分別為0,1,2,…,9,從中任取2張,其號數至少有一張為偶數的概率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
1.袋中有5個黑球和3個白球,從中任取2個球,則其中至少有1個黑球的概率是.
2.一個班級有30名學生,其中有10名女生,現從中任選3名學生當班委,令隨機變量表示3名班委中女生的人數,隨機變量表示3名班委中男生的人數,試求與的概率分布.
3.設50件商品中有15件一等品,其余為二等品,現從中隨機選購2件,用表示所購2件商品中一等品的件數,寫出的概率分布.
四、課堂小結
五、課后反思
六、課后作業(yè)
1.100張獎券中,有4張中獎,從中任取2張,則2張都中獎的概率為.
2.袋中裝有大小相同的分別寫有1,2,3,4,5的五個球,從中任取三個球,則其中含寫有1的球的概率是.
3.在一次口試中,要從10道題中隨機抽出3道題進行回答,答對其中兩道或兩道以上的題可獲得及格,某考生會回答10道題中的6道題,那么他獲得及格的概率是.(用分數作答)
4.一個袋子里裝有4個白球,5個黑球和6個黃球,從中任取4個球,則含有3個黑球的概率為.
5.袋中有4個白球和5個黑球,現從中任取兩個,至少一個是黑球的概率是.
6.從3臺甲型彩電和2臺乙型彩電中任取3臺,其中兩種品牌的彩電齊全的概率是.
7.設15件同類型的零件中有2件是不合格品,從其中任取3件,以表示取出的3件中的不合格品的件數,試求的分布列及.
8.一批產品分為一、二、三級,其中一級品是二級品的兩倍,三級品是二級品的一半,從這批產品中隨機抽取一個檢驗質量,其級別為隨機變量,求的分布列及.
9.一袋中有4個紅球,3個黑球,從袋中隨機地取球,設取到一個紅球得2分,取到一個黑球得1分,從袋中任取4個球.
⑴求得分的分布列;
⑵求得分大于6分的概率.
訂正欄:
相關閱讀
第3節(jié)幾何概型教學案
[核心必知]
1.預習教材,問題導入
根據以下提綱,預習教材P135~P136,回答下列問題.
(1)教材問題中甲獲勝的概率與什么因素有關?
提示:與兩圖中標注B的扇形區(qū)域的圓弧的長度有關.
(2)教材問題中試驗的結果有多少個?其發(fā)生的概率相等嗎?
提示:試驗結果有無窮個,但每個試驗結果發(fā)生的概率相等.
2.歸納總結,核心必記
(1)幾何概型的定義與特點
①定義:如果每個事件發(fā)生的概率只與構成該事件區(qū)域的長度(面積或體積)成比例,則稱這樣的概率模型為幾何概率模型,簡稱為幾何概型.
②特點:(ⅰ)可能出現的結果有無限多個;(ⅱ)每個結果發(fā)生的可能性相等.
(2)幾何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的計算公式
P(A)=構成事件A的區(qū)域長度面積或體積試驗的全部結果所構成的區(qū)域長度面積或體積.
[問題思考]
(1)幾何概型有何特點?
提示:幾何概型的特點有:
①試驗中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基本事件)有無限多個;
②每個基本事件出現的可能性相等.
(2)古典概型與幾何概型有何區(qū)別?
提示:幾何概型也是一種概率模型,它與古典概型的區(qū)別是:古典概型的試驗結果是有限的,而幾何概型的試驗結果是無限的.
[課前反思]
通過以上預習,必須掌握的幾個知識點:
(1)幾何概型的定義:;
(2)幾何概型的特點:;
(3)幾何概型的計算公式:.
某班公交車到終點站的時間可能是11∶30-12∶00之間的任何一個時刻.
往方格中投一粒芝麻,芝麻可能落在方格中的任何一點上.
[思考1]這兩個試驗可能出現的結果是有限個,還是無限個?
提示:無限多個.
[思考2]古典概型和幾何概型的異同是什么?
名師指津:古典概型和幾何概型的異同
如表所示:
名稱古典概型幾何概型
相同點基本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相等
不同點①基本事件有限個①基本事件無限個
②P(A)=0A為不可能事件②P(A)=0A為不可能事件
③P(B)=1B為必然事件③P(B)=1B為必然事件
?講一講
1.取一根長為5m的繩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斷,那么剪得兩段的長都不小于2m的概率有多大?
[嘗試解答]如圖所示.
記“剪得兩段繩長都不小于2m”為事件A.把繩子五等分,當剪斷位置處在中間一段上時,事件A發(fā)生.由于中間一段的長度等于繩長的15,
所以事件A發(fā)生的概率P(A)=15.
求解與長度有關的幾何概型的關鍵點
在求解與長度有關的幾何概型時,首先找到試驗的全部結果構成的區(qū)域D,這時區(qū)域D可能是一條線段或幾條線段或曲線段,然后找到事件A發(fā)生對應的區(qū)域d,在找d的過程中,確定邊界點是問題的關鍵,但邊界點是否取到不會影響事件A的概率.
?練一練
1.(2016全國乙卷)某公司的班車在7:30,8:00,8:30發(fā)車,小明在7:50至8:30之間到達發(fā)車站乘坐班車,且到達發(fā)車站的時刻是隨機的,則他等車時間不超過10分鐘的概率是()
A.13B.12C.23D.34
解析:選B如圖,
7:50至8:30之間的時間長度為40分鐘,而小明等車時間不超過10分鐘是指小明在7:50至8:00之間或8:20至8:30之間到達發(fā)車站,此兩種情況下的時間長度之和為20分鐘,由幾何概型概率公式知所求概率為P=2040=12.故選B.
?講一講
2.(2014遼寧高考)若將一個質點隨機投入如圖所示的長方形ABCD中,其中AB=2,BC=1,則質點落在以AB為直徑的半圓內的概率是()
A.π2B.π4C.π6D.π8
[嘗試解答]由幾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可知,質點落在以AB為直徑的半圓內的概率P=半圓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12π121×2=π4,故選B.
答案:B
解與面積相關的幾何概型問題的三個關鍵點
(1)根據題意確認是否是與面積有關的幾何概型問題;
(2)找出或構造出隨機事件對應的幾何圖形,利用圖形的幾何特征計算相關面積;
(3)套用公式,從而求得隨機事件的概率.
?練一練
2.如圖,在矩形區(qū)域ABCD的A,C兩點處各有一個通信基站,假設其信號覆蓋范圍分別是扇形區(qū)域ADE和扇形區(qū)域CBF(該矩形區(qū)域內無其他信號來源,基站工作正常).若在該矩形區(qū)域內隨機地選一地點,則該地點無信號的概率是()
A.1-π4B.π2-1C.2-π2D.π4
解析:選A由幾何概型知所求的概率P=S圖形DEBFS矩形ABCD=2×1-14×π×12×22×1=1-π4.
?講一講
3.如圖,在棱長為2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點O為底面ABCD的中心,在正方體ABCDA1B1C1D1內隨機取一點P,則點P到點O的距離大于1的概率為________.
[嘗試解答]點P到點O的距離大于1的點位于以O為球心,以1為半徑的半球外.記點P到點O的距離大于1為事件A,則P(A)=23-12×4π3×1323=1-π12.
答案:1-π12
如果試驗的全部結果所構成的區(qū)域可用體積來度量,我們要結合問題的背景,選擇好觀察角度,準確找出基本事件所占的區(qū)域體積及事件A所占的區(qū)域體積.
?練一練
3.如圖所示,有一瓶2升的水,其中含有1個細菌.用一小水杯從這瓶水中取出0.1升水,求小杯水中含有這個細菌的概率.
解:記“小杯水中含有這個細菌”為事件A,則事件A的概率只與取出的水的體積有關,符合幾何概型的條件.
∵小水杯中有0.1升水,原瓶中有2升水,
∴由幾何概型求概率的公式得P(A)=0.12=0.05.
——————————————[課堂歸納感悟提升]———————————————
1.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了解幾何概型的意義,會求幾何概型的概率.難點是理解幾何概型的特點和計算公式.
2.本節(jié)課要掌握以下幾類問題:
(1)理解幾何概型,注意與長度有關的幾何概型的求解關鍵點,見講1.
(2)求解與面積相關的幾何概型問題的三個關鍵點,見講2.
(3)注意與體積有關的幾何概型的求解策略,見講3.
3.本節(jié)課的易錯點:
不能正確求出相關線段的長度或相關區(qū)域的面積或相關空間的體積,如講1,2,3.
課下能力提升(十九)
[學業(yè)水平達標練]
題組1與長度有關的幾何概型
1.在區(qū)間[-2,3]上隨機選取一個數X,則X≤1的概率為()
A.45B.35C.25D.15
解析:選B在區(qū)間[-2,3]上隨機選取一個數X,則X≤1,即-2≤X≤1的概率為P=35.
2.已知地鐵列車每10min一班,在車站停1min,則乘客到達站臺立即乘上車的概率是()
A.110B.19C.111D.18
解析:選A試驗的所有結果構成的區(qū)域長度為10min,而構成事件A的區(qū)域長度為1min,故P(A)=110.
3.在區(qū)間[-2,4]上隨機取一個數x,若x滿足|x|≤m的概率為56,則m=________.
解析:由|x|≤m,得-m≤x≤m,當m≤2時,由題意得2m6=56,解得m=2.5,矛盾,舍去.
當2m4時,由題意得m--26=56,解得m=3.
答案:3
4.如圖所示,在單位圓O的某一直徑上隨機地取一點Q,求過點Q且與該直徑垂直的弦長長度不超過1的概率.
解:弦長不超過1,即|OQ|≥32,而Q點在直徑AB上是隨機的,記事件A={弦長超過1}.
由幾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P(A)=32×22=32.
∴弦長不超過1的概率為1-P(A)=1-32.
題組2與面積、體積有關的幾何概型
5.在如圖所示的正方形中隨機撒入1000粒芝麻,則撒入圓內的芝麻數大約為________(結果保留整數).
解析:設正方形邊長為2a,則S正=4a2,S圓=πa2.
因此芝麻落入圓內的概率為P=πa24a2=π4,大約有1000×π4≈785(粒).
答案:785
6.一個球型容器的半徑為3cm,里面裝有純凈水,因為實驗人員不小心混入了一個H7N9病毒,從中任取1mL水,含有H7N9病毒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水的體積為43πR3=43×π×33=36π(cm3)=36π(mL).故含有病毒的概率為P=136π.
答案:136π
7.(2015西安質檢)如圖,在正方體ABCDA1B1C1D1內隨機取點,則該點落在三棱錐A1ABC內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設正方體的棱長為a,則所求概率
P=VA1ABCVABCDA1B1C1D1
=13×12a2aa3=16.
答案:16
8.如圖所示,圖2中實線圍成的部分是長方體(圖1)的平面展開圖,其中四邊形ABCD是邊長為1的正方形.若向虛線圍成的矩形內任意拋擲一質點,它落在長方體的平面展開圖內的概率是14,則此長方體的體積是________.
解析:設長方體的高為h,由幾何概型的概率計算公式可知,質點落在長方體的平面展開圖內的概率P=2+4h2h+22h+1=14,解得h=3或h=-12(舍去),故長方體的體積為1×1×3=3.
答案:3
9.在街道旁邊有一游戲:在鋪滿邊長為9cm的正方形塑料板的寬廣地面上,擲一枚半徑為1cm的小圓板.規(guī)則如下:每擲一次交5角錢,若小圓板壓在邊上,可重擲一次;若擲在正方形內,需再交5角錢才可玩;若壓在正方形塑料板的頂點上,可獲得一元錢.試問:
(1)小圓板壓在塑料板的邊上的概率是多少?
(2)小圓板壓在塑料板頂點上的概率是多少?
解:(1)如圖(1)所示,因為O落在正方形ABCD內任何位置是等可能的,小圓板與正方形塑料板ABCD的邊相交接是在圓板的中心O到與它靠近的邊的距離不超過1cm時,所以O落在圖中陰影部分時,小圓板就能與塑料板ABCD的邊相交接,這個范圍的面積等于92-72=32(cm2),因此所求的概率是3292=3281.
(2)小圓板與正方形的頂點相交接是在圓心O與正方形的頂點的距離不超過小圓板的半徑1cm時,如圖(2)陰影部分,四塊合起來面積為πcm2,故所求概率是π81.
[能力提升綜合練]
1.下列關于幾何概型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幾何概型是古典概型的一種,基本事件都具有等可能性
B.幾何概型中事件發(fā)生的概率與它的位置或形狀無關
C.幾何概型在一次試驗中可能出現的結果有無限多個
D.幾何概型中每個結果的發(fā)生都具有等可能性
解析:選A幾何概型和古典概型是兩種不同的概率模型,故選A.
2.已有四個游戲盤,將它們水平放穩(wěn)后,在上面扔一顆玻璃小球,若小球落在陰影部分,則可中獎,小明要想增加中獎機會,應選擇的游戲盤是()
解析:選A利用幾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P(A)=38,P(B)=28,P(C)=26,P(D)=13,
∴P(A)>P(C)=P(D)>P(B),故選A.
3.如圖,在面積為S的△ABC的邊AB上任取一點P,則△PBC的面積大于S4的概率是()
A.14B.12C.34D.23
解析:選C因為△ABC與△PBC是等高的,所以事件“△PBC的面積大于S4”等價于事件“|BP|∶|AB|>14”.即P(△PBC的面積大于S4)=|PA||BA|=34.
4.已知事件“在矩形ABCD的邊CD上隨機地取一點P,使△APB的最大邊是AB”發(fā)生的概率為12,則ADAB=()
A.12B.14
C.32D.74
解析:選D依題可知,設E,F是CD上的四等分點,則P只能在線段EF上且BF=AB.不妨設CD=AB=a,BC=b,則有b2+3a42=a2,即b2=716a2,故ba=74.
5.(2016石家莊高一檢測)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內,射線OT落在60°角的終邊上,任作一條射線OA,則射線OA落在∠xOT內的概率為________.
解析:記“射線OA落在∠xOT內”為事件A.構成事件A的區(qū)域最大角度是60°,所有基本事件對應的區(qū)域最大角度是360°,所以由幾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P(A)=60°360°=16.
答案:16
6.一個多面體的直觀圖和三視圖如圖所示,其中M是AB的中點.
一只蒼蠅在幾何體ADFBCE內自由飛行,求它飛入幾何體FAMCD內的概率.
解:由三視圖可得直觀圖為直三棱柱且底面ADF中AD⊥DF,DF=AD=DC=a.
因為VFAMCD=13S四邊形AMCD×DF=13×12(12a+a)aa=14a3,
VADFBCE=12a2a=12a3,
所以蒼蠅飛入幾何體FAMCD內的概率為14a312a3=12.
7.在長度為10cm的線段AD上任取兩點B,C.在B,C處折此線段而得一折線,求此折線能構成三角形的概率.
解:設AB,AC的長度分別為x,y,由于B,C在線段AD上,因而應有0≤x,y≤10,由此可見,點對(B,C)與正方形K={(x,y)|0≤x≤10,0≤y≤10}中的點(x,y)是一一對應的,先設xy,這時,AB,BC,CD能構成三角形的充要條件是AB+BCCD,BC+CDAB,CD+ABBC,注意AB=x,BC=y(tǒng)-x,CD=10-y,代入上面三式,得y5,x5,y-x5,
符合此條件的點(x,y)必落在△GFE中(如圖).
同樣地,當yx時,當且僅當點(x,y)落在△EHI中,AC,CB,BD能構成三角形,
利用幾何概型可知,所求的概率為S△GFE+S△EHIS正方形=14.
高二數學2.4二次分布學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能夠保證教課的順利開展,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每個教師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讓上課時的教學氛圍非常活躍,幫助教師在教學期間更好的掌握節(jié)奏。怎么才能讓教案寫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數學2.4二次分布學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4二項分布(二)
一、知識要點
1.獨立重復試驗
2.,,
二、典型例題
例1.甲、乙兩人進行五局三勝制的象棋比賽,若甲每盤的勝率為,乙每盤的勝率為(和棋不算),求:
(1)比賽以甲比乙為3比0勝出的概率;
(2)比賽以甲比乙為3比2勝出的概率。
例2.某地區(qū)為下崗免費提供財會和計算機培訓,以提高下崗人員的再就業(yè)能力,每名下崗人員可以選擇參加一項培訓、參加兩項培訓或不參加培訓,已知參加過財會培訓的有60%,參加過計算機培訓的有75%,假設每個人對培訓項目的選擇是相互獨立的,且各人的選擇相互之間沒有影響。
(1)任選1名下崗人員,求該人參加過培訓的概率;
(2)任選3名下崗人員,記X為3人中參加過培訓的人數,求X的分布列。
例3.A,B是治療同一種疾病的兩種藥,用若干試驗組進行對比試驗,每個試驗組由4只小白鼠組成,其中2只服用A,另2只服用B,然后觀察療效。若在一個試驗組中,服用A有效的小白鼠的只數比服用B有效的多,就稱該試驗組為甲類組,設每只小白鼠服用A有效的概率為,服用B有效的概率為。
(1)求一個試驗組為甲類組的概率;
(2)觀察3個試驗組,用X表示這3個試驗組中甲類組的個數,求X的分布列。
三、鞏固練習
1.某種小麥在田間出現自然變異植株的概率為0.0045,今調查該種小麥100株,試計算兩株和兩株以上變異植株的概率。
2.某批產品中有20%的不含格品,進行重復抽樣檢查,共取5個樣品,其中不合格品數為X,試確定X的概率分布。
3.若一個人由于輸血而引起不良反應的概率為0.001,求
(1)2000人中恰有2人引起不良反應的概率;
(2)2000人中多于1人引起不良反應的概率;
四、課堂小結
五、課后反思
六、課后作業(yè)
1.接種某疫苗后,出現發(fā)熱反應的概率為0.80,現有5人接種該疫苗,至少有3人出現發(fā)熱反應的概率為(精確為0.0001)_________________。
2.一射擊運動員射擊時,擊中10環(huán)的概率為0.7,擊中9環(huán)的概率0.3,則該運動員射擊3次所得環(huán)數之和不少于29環(huán)的概率為_______________。
3.某射手射擊1次,擊中目標的概率是0.9,他連續(xù)射擊4次,且各次射擊是否擊中目標相互之間沒有影響,有下列結論:①他第3次擊中目標的概率是0.9;②他恰好擊中目標3次的概率是0.93×0.1;③他至少擊中目標1次的概率是1-0.14。
其中正確結論的序號是_______________。(寫出所有正確結論的序號)
4.某產品10件,其中3件次品,現依次從中隨機抽取3件(不放回),則3件中恰有2件次品的概率為_____________。
5.某射手每次射擊擊中目標的概率都是0.8,現在連續(xù)射擊4次,求擊中目標的次數X的概率分布。
6.某安全生產監(jiān)督部門對6家小型煤礦進行安全檢查(簡稱安檢),若安檢不合格,則必須進行整改,若整改后經復查仍不合格,則強行關閉,設每家煤礦安檢是否合格是相互獨立的,每家煤礦整改前安檢合格的概率是0.6,整改后安檢合格的概率是0.9,計算:
(1)恰好有三家煤礦必須整改的概率;
(2)至少關閉一家煤礦的概率。(結果精確到0.01)
7.9粒種子分種在甲、乙、丙3個坑內,每坑3粒,每粒種子發(fā)芽的概率為0.5,若一個坑內至少有1粒種子發(fā)芽,則這個坑不需要補種;若一個坑內的種子都沒發(fā)芽,則這個坑需要補種。
(1)求甲坑不需要補種的概率;
(2)求3個坑中需要補種的坑數X的分布列;
(3)求有坑需要補種的概率。(精確到0.001)
幾何光學
光的傳播(幾何光學)光的傳播規(guī)律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
基礎知識一、光源
1.定義:能夠自行發(fā)光的物體.
2.特點:光源具有能量且能將其它形式的能量轉化為光能,光在介質中傳播就是能量的傳播.
二、光的直線傳播
1.光在同一種均勻透明的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各種頻率的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C=3×108m/s;
各種頻率的光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均小于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即vC。
說明:
①直線傳播的前提條件是在同一種介質,而且是均勻介質。否則,可能發(fā)生偏折。如從空氣進入水中(不是同一種介質);“海市蜃樓”現象(介質不均勻)。
②同一種頻率的光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不同頻率的光在同一種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也不同。在同一種介質中,頻率越低的光其傳播速度越大。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光速不可能超過C。
③當障礙物或孔的尺寸和波長可以相比或者比波長小時,發(fā)生明顯的衍射現象,光線可以偏離原來的傳播方向。
④近年來(1999-2001年)科學家們在極低的壓強(10-9Pa)和極低的溫度(10-9K)下,得到一種物質的凝聚態(tài),
光在其中的速度降低到17m/s,甚至停止運動。
2.本影和半影
(l)影:影是自光源發(fā)出并與投影物體表面相切的光線在背光面的后方圍成的區(qū)域.
(2)本影:發(fā)光面較小的光源在投影物體后形成的光線完全不能到達的區(qū)域.
(3)半影:發(fā)光面較大的光源在投影物體后形成的只有部分光線照射的區(qū)域.
(4)日食和月食:人位于月球的本影內能看到日全食,位于月球的半影內能看到日偏食,位于月球本影的延伸區(qū)域(即“偽本影”)能看到日環(huán)食.當地球的本影部分或全部將月球反光面遮住,便分別能看到月偏食和月全食.
具體來說:若圖中的P是月球,則地球上的某區(qū)域處在區(qū)域A內將看到日全食;處在區(qū)域B或C內將看到日偏食;處在區(qū)域D內將看到日環(huán)食。若圖中的P是地球,則月球處在區(qū)域A內將看到月全食;處在區(qū)域B或C內將看到月偏食;由于日、月、地的大小及相對位置關系決定看月球不可能運動到區(qū)域D內,所以不存在月環(huán)食的自然光現象。
3.用眼睛看實際物體和像
用眼睛看物或像的本質是凸透鏡成像原理:角膜、水樣液、晶狀體和玻璃體共同作用的結果相當于一只凸透鏡。發(fā)散光束或平行光束經這只凸透鏡作用后,在視網膜上會聚于一點,引起感光細胞的感覺,通過視神經傳給大腦,產生視覺。
①圖中的S可以是點光源,即本身發(fā)光的物體。
②圖中的S也可以是實像點(是實際光線的交點)或虛像點(是發(fā)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
③入射光也可以是平行光。
以上各種情況下,入射光線經眼睛作用后都能會聚到視網膜上一點,所以都能被眼看到。
三、光的反射
1.反射現象:光從一種介質射到另一種介質的界面上再返回原介質的現象.
2.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且反射光線和人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分類:光滑平面上的反射現象叫做鏡面反射。發(fā)生在粗糙平面上的反射現象叫做漫反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4.光路可逆原理:所有幾何光學中的光現象,光路都是可逆的.
四.平面鏡的作用和成像特點
(1)作用:只改變光束的傳播方向,不改變光束的聚散性質.
(2)成像特點:等大正立的虛像,物和像關于鏡面對稱.
(3)像與物方位關系:上下不顛倒,左右要交換
散光的折射、全反射
基礎知識一、光的折射
1.折射現象: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傳播方向發(fā)生改變的現象.
2.折射定律:折射光線、入射光線跟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3.在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二、折射率
1.定義:光從真空射入某種介質,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介質的折射率.
注意:指光從真空射入介質.
2.公式:n=sini/sinγ,折射率總大于1.即n>1.
3.各種色光性質比較:紅光的n最小,ν最小,在同種介質中(除真空外)v最大,λ最大,從同種介質射向真空時全反射的臨界角C最大,以相同入射角在介質間發(fā)生折射時的偏折角最?。ㄗ⒁鈪^(qū)分偏折角和折射角)。
4.兩種介質相比較,折射率較大的叫光密介質,折射率較小的叫光疏介質.
三、全反射
1.全反射現象:光照射到兩種介質界面上時,光線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質的現象.
2.全反射條件:光線從光密介質射向光疏介質,且入射角大于或等于臨界角.
3.臨界角公式:光線從某種介質射向真空(或空氣)時的臨界角為C,則sinC=1/n=v/c
四、棱鏡與光的色散
1.棱鏡對光的偏折作用
一般所說的棱鏡都是用光密介質制作的。入射光線經三棱鏡兩次折射后,射出方向與入射方向相比,向底邊偏折。(若棱鏡的折射率比棱鏡外介質小則結論相反。)
作圖時盡量利用對稱性(把棱鏡中的光線畫成與底邊平行)。
由于各種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因此一束白光經三棱鏡折射后發(fā)生色散現象,在光屏上形成七色光帶(稱光譜)(紅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在同一介質中,七色光與下面幾個物理量的對應關系如表所示。
色光紅橙黃綠藍靛紫
折射率小大
偏向角小大
頻率小小
速度大小
2.全反射棱鏡
橫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鏡叫全反射棱鏡。選擇適當的入射點,可以使入射光線經過全反射棱鏡的作用在射出后偏轉90o(右圖1)或180o(右圖2)。要特別注意兩種用法中光線在哪個表面發(fā)生全反射。
3.玻璃磚
所謂玻璃磚一般指橫截面為矩形的棱柱。當光線從上表面入射,從下表面射出時,其特點是:
⑴射出光線和入射光線平行;⑵各種色光在第一次入射后就發(fā)生色散;⑶射出光線的側移和折射率、入射角、玻璃磚的厚度有關;⑷可利用玻璃磚測定玻璃的折射率。
4.光導纖維
全反射的一個重要應用就是用于光導纖維(簡稱光纖)。光纖有內、外兩層材料,其中內層是光密介質,外層是光疏介質。光在光纖中傳播時,每次射到內、外兩層材料的界面,都要求入射角大于臨界角,從而發(fā)生全反射。這樣使從一個端面入射的光,經過多次全反射能夠沒有損失地全部從另一個端面射出。
五、各光學元件對光路的控制特征
(1)光束經平面鏡反射后,其會聚(或發(fā)散)的程度將不發(fā)生改變。這正是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及平面鏡的反射面是“平面”所共同決定的。
(2)光束射向三棱鏡,經前、后表面兩次折射后,其傳播光路變化的特征是:向著底邊偏折,若光束由復色光組成,由于不同色光偏折的程度不同,將發(fā)生所謂的色散現象。
(3)光束射向前、后表面平行的透明玻璃磚,經前、后表面兩次折射后,其傳播光路變化的特征是;傳播方向不變,只產生一個側移。
(4)光束射向透鏡,經前、后表面兩次折射后,其傳播光路變化的特征是:凸透鏡使光束會聚,凹透鏡使光束發(fā)散。
六、各光學鏡的成像特征
物點發(fā)出的發(fā)散光束照射到鏡面上并經反射或折射后,如會聚于一點,則該點即為物點經鏡面所成的實像點;如發(fā)散,則其反向延長后的會聚點即為物點經鏡面所成的虛像點。因此,判斷某光學鏡是否能成實(虛)像,關鍵看發(fā)散光束經該光學鏡的反射或折射后是否能變?yōu)闀酃馐赡苋詾榘l(fā)散光束)。
(1)平面鏡的反射不能改變物點發(fā)出的發(fā)散光束的發(fā)散程度,所以只能在異側成等等大的、正立的虛像。
(2)凹透鏡的折射只能使物點發(fā)出的發(fā)散光束的發(fā)散程度提高,所以只能在同側成縮小的、正立的虛像。
(3)凸透鏡折射既能使物點發(fā)出的發(fā)散光束仍然發(fā)散,又能使物點發(fā)出發(fā)散光束變?yōu)榫酃馐?所以它既能成虛像,又能成實像。
七、幾何光學中的光路問題
幾何光學是借用“幾何”知識來研究光的傳播問題的,而光的傳播路線又是由光的基本傳播規(guī)律來確定。所以,對于幾何光學問題,只要能夠畫出光路圖,剩下的就只是“幾何問題”了。而幾何光學中的光路通常有如下兩類:
(1)“成像光路”——一般來說畫光路應依據光的傳播規(guī)律,但對成像光路來說,特別是對薄透鏡的成像光路來說,則是依據三條特殊光線來完成的。這三條特殊光線通常是指:平行于主軸的光線經透鏡后必過焦點;過焦點的光線經透鏡后必平行于主軸;過光心的光線經透鏡后傳播方向不變。
(2)“視場光路”——即用光路來確定觀察范圍。這類光路一般要求畫出所謂的“邊緣光線”,而一般的“邊緣光線”往往又要借助于物點與像點的一一對應關系來幫助確定。
規(guī)律方法一.用光的折射解釋自然現象
現象一:星光閃爍與光折射
由于重力的影響,包圍地球的大氣密度隨高度而變化;另外,由于氣候的變化,大氣層的各處又在時刻不斷地變化著,這種大氣的物理變化叫做大氣的抖動.由于大氣的抖動便引起了空氣折射率的不斷變化.我們觀望某一星星時,星光穿過大氣層進入眼睛,于是看到了星光.之后由于大氣的抖動,使空氣折射率發(fā)生變化,星光傳播的路徑便發(fā)生了改變,這時星光到達另一地點,我們站在原來的地方就看不見它的光了,便形成一次閃爍.大氣的抖動是時刻不停的,并與氣候密切相關.一般大氣抖動明顯地大氣折射率而形成一次閃爍的時間間隔是1~4秒,所以,我們觀望星空時,看到的星光是閃爍的了
現象二:藍天、紅日與光散射
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兩種均勻媒質的分界面時,會產生反射和折射現象.但當光在不均勻媒介質中傳播時,情況就不同了.由于一部分光線不能直線前進,就會向四面八方散射開來,形成光的散射現象.地球周圍由空氣形成的大氣層,就是這樣一種不均勻媒質.因此,我們看到的天空的顏色,實際上是經大氣層散射的光線的顏色.科學家的研究表明,大氣對不同色光的散射作用不是“機會均等”的,波長短的光受一的散射最厲害.當太陽光受到大氣分子散射時,波長較短的藍光被散射得多一些.由于天空中布滿了被散射的藍光,地面上的人就看到天空呈現出蔚藍色.空氣越是純凈、干燥,這種蔚藍色就越深、越艷.如果天空十分純凈,沒有大氣和其他微粒的散射作用,我們將看不到這種璀璨的藍色.比如在2萬米以上的高空,空氣氣體分子特別稀薄,散射作用已完全消失,天空也會變得暗淡.
同樣道理,旭日初升或日落西山時,直接從太陽射來的光所穿過的大氣層厚度,比正午時直接由太陽射擊來的光所穿過的大氣層厚度要厚得多.太陽光在大氣層中傳播的距離越長,被散射掉的短波長的藍光就越多,長波長的紅光的比例也顯著增多.最后到達地面的太陽光,它的紅色萬分也相對增加,因此,才會出現滿天紅霞和血紅夕陽.實際上,發(fā)光的太陽表面的顏色卻始終沒有變化.
現象三:光在大氣中的折射
光在到達密度不同的兩層大氣的分界面時,會發(fā)生光的折射.氣象學告訴我們,空氣的密度的大小主要受氣壓和氣溫兩個條件的影響.氣壓指得是單位面積空氣柱的重量.大氣層包圍在地球表面,因此在大氣層的低層氣壓較高,越向上氣壓越低.氣壓高則空氣密度大,氣壓低則空氣密度?。虼?,正常情況下,總是貼近地面的空氣密度最大,越向上空氣密度越小.溫度對空氣密度的影響和氣壓則剛好相反.氣溫越高,空氣的體積越膨脹,空氣的密度越??;溫度越低,空氣收縮,則空氣的密度變大.一般越接近地面溫度越高(逆溫層是個例外).
根據實測所得,在大多數情況下,溫度的上下差別不是太大,而氣壓上下的差別卻很顯著,因此氣壓對空氣密度的垂直分布所產生的影響遠比氣溫的影響大,這就使得空氣密度經常是越向上越小的(當然減小的情況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由于地球上空氣的密度隨高度的變化,折射率隨密度減小而正比例地減小,因此光在大氣中傳播時,通過一層層密度不同的大氣,在各層的分界面處會發(fā)生折射,使光線不沿直線傳播而是變彎曲,這樣當太陽和其他星體的光線進入大氣以后,光線就會拐彎,這種現象稱天文折射,這使在地面觀測得的天體視位置S比實際位置S高.
頻率分布表
6.2總體分布的估計
第19課時頻率分布表
【學習導航】
學習要求
1.感受如何用樣本頻率分布表去估計總體分布;
2.自己親自體驗制作頻率分布表的過程,注意分組合理并確定恰當的組距;
【課堂互動】
自學評價
案例1為了了解7月25日至8月24日北京地區(qū)的氣溫分布狀況,我們對往年份這段時間的日最高氣溫進行抽樣,并對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我們隨機抽取近年來北京地區(qū)7月25日至8月24日的日最高氣溫,得到如下樣本(單位:℃):
7月25日至8月10日41.937.535.735.437.238.1
34.733.733.332.534.633.0
30.831.028.631.528.8
8月8日
至8月24日28.631.528.833.232.530.3
30.229.833.132.829.425.6
24.730.030.129.530.3
怎樣通過上表中的數據,分析比較兩時間段的高溫(≥33℃)狀況呢?
【分析】
要比較兩時間段的高溫狀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分別統(tǒng)計這兩時間段中高溫天數.如果天數差距明顯,則結論顯然,若天數差距不明顯,可結合其它因素再綜合考慮.上面兩樣本中的高溫天數的頻率用下表表示:
時間總天數高溫天數(頻數)頻率
7月25日至8月10日17110.647
8月8日至8月24日1720.118
由此表可以發(fā)現,近年來,北京地區(qū)7月25日至8月10日的高溫天氣的頻率明顯高于8月8日至8月24日.
上例說明,當總體很大或不便于獲得時,可以用樣本的頻率分布估計總體的頻率分布.我們把反映總體頻率分布的表格稱為頻率分布表.
案例2從某校高一年級的1002名新生中用系統(tǒng)抽樣的方法抽取一個容量為100的身高樣本,數據如下(單位:cm)。試作出該樣本的樣本的頻率分布表。
168165171167170165170152175174
165170168169171166164155164158
170155166158155160160164156162
160170168164174171165179163172
180174173159163172167160164169
151168158168176155165165169162
177158175165169151163166163167
178165158170169159155163153155
167163164158168167161162167168
161165174156167166162161164166
【分析】該組數據中最小值為151,最大值為180,它們相差29,可取區(qū)間[150.5,180.5],并將此區(qū)間分成10個小區(qū)間,每個小區(qū)間長度為3,再統(tǒng)計出每個區(qū)間內的頻數并計算相應的頻率,我們將整個取值區(qū)間的長度稱為全距,分成的區(qū)間的長度稱為組距。
【解】
(1)在全部數據中找出最大值180和最小值151,則兩者之差為29,確定全距為30,決定以組距3將區(qū)間[150.5,180.5]分成10個組;
(2)從第一組開始,分別統(tǒng)計各組中的頻數,再計算各組的頻率,并將結果填入下表:
分組頻數累計頻數頻率
440.04
1280.08
2080.08
31110.11
53220.22
72190.19
86140.14
9370.07
9740.04
10030.03
合計1001
【小結】編制頻率分布表的步驟如下:
(1)求全距,決定組數和組距,組距=全距/組數;
(2)分組,通常對組內數值所在區(qū)間取左閉右開區(qū)間,最后一組取閉區(qū)間;
(3)登記頻數,計算頻率,列出頻率分布表.
在分組時,為了容易看出規(guī)律,一般分組使每組的長度相等,組數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一般地,稱區(qū)間的左端點為為下組限,右端點為上組限。我們可以采用下組限在內而上組限不在內的分組方法,也可采用下組限不在內而上組限在內的分組方法。如果取全距時不利于分組(如不能被組數整除),如何處理可適當增大全距,如在左、右兩端各增加適當范圍(盡量使兩端增加的量相同.
精典范例
例1某鑄件廠從規(guī)定尺寸為25.40mm的一堆零件中任取100件,測得它們的實際尺寸如下:
25.3925.3625.3425.4225.4525.3825.39
25.4125.4325.4425.4825.4525.4325.46
25.4025.3925.4125.3625.3825.3125.56
25.3725.4425.3325.4625.4025.4925.34
25.3525.3225.4525.4025.2725.4325.54
25.4025.4325.4425.4125.5325.3725.38
25.3625.4225.3925.4625.3825.3525.31
25.4125.3225.3825.4225.4025.3325.37
25.4725.3425.3025.3925.3625.4625.29
25.4025.3525.4125.3725.4725.3925.42
25.4225.2425.4725.3525.4525.4325.37
25.4025.3425.5125.4525.4425.4025.38
25.4325.4125.4025.3825.4025.3625.33
25.4225.4025.5025.3725.4925.3525.39
25.3925.47
1)這100件零件尺寸的全距是多少?
2)如果將這100個數據分為11組,則如何分組?組距為多少?
3)畫出以上數據的頻率分布表。
4)如果規(guī)定尺寸在之間的零件為合格產品抽樣檢查,合格品率大于85%,這批零件才能通過檢驗,則這批產品能通過檢驗嗎?
【解】
1)該組數據中最小值為25.24,最大值為25.56,它們相差0.32,故可取區(qū)間
[25.235,25.565],并將此區(qū)間等分成11個區(qū)間,這100個零件尺寸的全距為
25.235-25.565=0.33
2)組距為
3)
分組頻數累計頻數頻率
110.01
320.02
850.05
20120.12
38180.18
63250.25
79160.16
92130.13
9640.04
9820.02
10020.02
合計1001
4)尺寸在之間的零件的累計頻率為0.12+0.18+0.25+0.16+0.13=0.840.85
故這批零件不能通過抽樣檢驗。
追蹤訓練一
1.一個容量為20的數據樣本,分組與頻數為:,,,,,,則樣本數據在區(qū)間上的可能性為(D)
(A)5%(B)25%(C)50%(D)70%
2.下面是不同廠家生產的手提式電腦的重量(單位:kg),試列出其頻率分布表
1.92.02.12.42.4
2.61.92.42.21.6
2.83.22.31.52.6
1.71.71.81.83.0
分析:全距3.2-1.5=1.7故可取區(qū)間[1.45,3.25]并將此區(qū)間分成6個小區(qū)間
分組頻數累計頻數頻率
440.20
950.25
1230.15
1750.25
1810.05
2020.10
3.一本書中,分組統(tǒng)計100個句子中的字數,得出下列結果:字數1~5個的15句,字數6~10個的27句,字數11~15個的32句,字數16~20個的15字,字數21~25個的8句,字數26~30個的3句,請作出字數的頻率分布表,并利用組中值對該書中平均每個句子包含的字數作出估計。
分組頻數累計頻數頻率
1~515150.15
6~1042270.27
11~1574320.32
16~2089150.15
21~259780.08
26~3010030.03
合計1001
可以估計,該書中平均每個句子子包含字數為:
3×0.15+8×0.27+13×0.32+18×0.15+23×0.08+28×0.03≈12個.
4.李老師為了分析一次數學考試情況,全校抽了50人,將分數分成5組,第一組到第三組的頻數10,23,11,第四組的頻率為0.08,那么落在第五組(89.5~99.5分)的頻數是多少?頻率是多少?全校300人中分數在89.5~99.5中的約有多少人?
解:頻率是每一小組的頻數與數據總數的比值,第四組的頻率是0.08,則第四組的頻數是4,從而可求出第五組的頻數、頻率,并由樣本估計出全校300人中分數在89.5~99.5之間的人數.第四組的頻數為,第五組的頻數為50-10-23-11-4=2,頻率為,所以全校在89.5~99.5之間的約有人.
第4課時6.2.1頻率分布表
分層訓練
1.在10人中,有4個學生,2個干部,3個工人,1個農民,數0.4是學生占總()
(A)頻數(B)概率(C)頻率(D)累積頻率
2.在用樣本頻率估計總體分布的過程中,下列正確的是()
(A)總體容量越大,估計越精確
(B)總體容量越小,估計越精確
(C)樣本容量越大,估計越精確
(D)樣本容量越小,估計越精確
3.一個容量為20的數據樣本,分組與頻數為則樣本數據的可能性為55%的區(qū)間是()
(A)(B)
(C)(D)
4.一個容量為20的樣本,已知某組的頻率為,則該組的頻數為___________
5.一個容量為n的樣本分成若干組,已知某組的頻數和頻率分別為30和0.25,則n=___________.
6.已知樣本7,10,14,8,7,12,11,10,8,10,13,10,8,11,8,9,12,9,13,12,那么這組數據落在8.5~11.5內的頻率為________
7.將一個容量為100的樣本數據,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分為8個組,如下表.
組號12345678
頻數10161815119
并且知道第6組的頻率是第3組頻率的兩倍,問第6組的頻率是多少?
8.列出下列數據的頻率分布表。
14.114.413.912.112.3
13.013.114.013.813.2
12.913.213.613.413.1
13.812.712.513.712.6
13.512.812.613.513.2
13.313.413.614.213.6
思考運用
9.某中學為了參加全國中學生運動會,打算組織100名學生組成校運動隊,限制每名學生只參加一個運動項目,其中有13人報名參加了田徑,10人進入了體操隊,11選擇了乒乓球隊,另外參加三大球足球、籃球和排球的各有24人、27人和15人,請列出學生參加各運動隊的頻率分布表
10.有一個容量為45的樣本數據,分組后各組的頻數如下,根據累積頻率分布,估計小于27.5的數據約為總體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