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二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21溶解度 教案(二)。
溶解度教案(三)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2.進一步練習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向試管里滴加液體和振蕩試管的操作;培養(yǎng)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步驟的能力。
3.從影響溶解度的諸因素中,對學生進行內(nèi)因和外因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二、教學方法
邊講邊實驗。
三、教學用品
酒精燈、試管、試管夾、滴管、飽和硝酸鉀和硝酸銨溶液(使用上一節(jié)課制得的兩種物質飽和溶液)、投影儀?!?/p>
四、教學過程
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通過實驗,在一定條件下(室溫、10mL水)制得了硝酸鉀和硝酸銨的飽和溶液?,F(xiàn)在請大家考慮:如何使一定條件下的飽和溶液轉變?yōu)椴伙柡腿芤??具體地說:通過什么方法,可以使在一定條件下未溶解的硝酸鉀和硝酸銨繼續(xù)溶解?大家先進行討論,然后,我們來設計實驗的具體步驟。[學生討論,教師巡視,不時地參加學生間的議論]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提出自己的意見。
生甲:可以采取增加溶劑的方法,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師:請你具體地說明操作步驟。
生甲:向硝酸鉀和硝酸銨飽和溶液中,分別加入少量的水,振蕩試管,觀察試管中剩余的固體是否溶解。如果不溶解,再加入少量水,繼續(xù)振蕩試管,直到剩余的固體全部溶解為止。師:這個方法是否可行,我們可以試一試。除了增加溶劑之外,還可以采取什么方法?
生丙:可以用加熱的方法試一試。給試管里的飽和溶液加熱,觀察試管里剩余的固體是否溶解。如果溶解,飽和溶液就變成不飽和溶液了。
師:應該怎樣操作?
生丙:用試管夾夾持盛有飽和溶液的試管,在酒精燈上先均勻加熱,然后加熱液體。觀察試管里的固體是否溶解。如果固體溶解了,就停止加熱。
師:很好。下面按大家提出的實驗方法,進行實驗。可以對兩種飽和溶液中,一種加入少量的水,另一種進行加熱。實驗中,注意滴加液體和加熱試管里的液體的操作方法。現(xiàn)在,先檢查儀器、藥品,然后開始實驗。[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大約5min實驗結束]
師:停止實驗操作。同學們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說明什么問題?
生乙:向盛有硝酸銨飽和溶液的試管里加入少量的水,振蕩試管,原來試管里剩余的固體又繼續(xù)溶解了。說明增加溶劑可以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生丁:我們是向硝酸鉀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蕩試管,原來試管里未溶解的硝酸鉀又溶解了。說明增加溶劑,也可以使硝酸鉀的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師:使用加熱的方法,有什么現(xiàn)象,說明什么問題?
生戊:給盛有硝酸鉀飽和溶液的試管加熱,不久,試管里剩余的固體硝酸鉀又溶解了。說明加熱可以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師:應該說是“加熱”還是“升高溫度”?
生戊:是升高溫度,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師:對。加熱是操作方法,升高溫度是加熱的結果。升高溫度才能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那么,給硝酸銨飽和溶液加熱,有什么現(xiàn)象,說明什么問題?
生辛:和加熱硝酸鉀飽和溶液的現(xiàn)象相同。說明升高溫度也能使硝酸銨的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師:好。大家的實驗結論是一致的。實驗說明,增加溶劑或升高溫度,可以使一定條件下的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那么,大家設想一下,如果把加入到上面飽和溶液中的水分蒸發(fā)掉,或者使較高溫度下的不飽和溶液降低到原來的溫度,又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生己:又會變成飽和溶液。
師:這是結論。你根據(jù)什么現(xiàn)象得出這個結論?
生己:試管中又會有固體物質析出。
師:對。也就是說,如果將不飽和溶液降溫或減少溶劑,可以使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關系,可表示如下:[教師邊講邊板書如下內(nèi)容]
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溫度”和“一定量的溶劑里”,“飽和”和“不飽和”才有確切的含義。
實驗證明,各種固體物質,例如硝酸鉀、硝酸銨、食鹽等,在相同的條件(相同的溫度,相同質量的溶劑)下,達到飽和時溶解的質量并不相同。也就是說,各種固體物質在同一種溶劑里溶解的能力各不相同。如果我們要用確切的數(shù)值來表示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里溶解的能力,必須規(guī)定哪些條件呢?
生甲:要指出是哪種溶劑,還要規(guī)定在一定量的溶劑中。
生壬:要在一定的溫度下。
師:還應該具備什么條件?
生丙:還必須使溶液達到飽和。
師:大家回答得很正確??茖W上就是用“溶解度”來定量地表示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溶解度是這樣規(guī)定的:[教師邊講邊板書]“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種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克數(shù),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是哪種溶劑,通常是指物質在水里的溶解度。請同學們打開書,查閱用實驗的方法測出的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學生查閱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jaB88.coM
師:大家查一下,在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數(shù)值是多少?
生[齊]:31.6。
師:用什么單位表示?
生[齊]:用“克”表示。
師: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1.6g它表示什么意義?
生甲:表示在20℃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鉀。師:他回答得是否準確?
生丙:應該說:在20℃時,100g水中,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硝酸鉀能溶解31.6g
師:正確。溶液的狀態(tài)只能用“飽和”或“不飽和”來描述,而不能用溶解溶質的“多少”來表示。溶解度的概念包含以下四個要素,即“一定溫度”、“100克溶劑”、“達到飽和狀態(tài)”和“溶質的克數(shù)”缺一不可。
下面,根據(jù)溶解度的概念,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教師用投影儀,映示寫在膠片上的下列練習題]
(1)20℃時,10g食鹽可以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20℃時,食鹽的溶解度是10g。
(2)20℃時,10g食鹽溶解在水里制成了飽和溶液,所以20℃時,食鹽的溶解度是10g。
(3)20℃時,20g某物質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溶液恰好達到飽和,這種物質的溶解度就是20g。
(4)20℃時,碳酸鈣在100g水里,達到飽和時能溶解0.0013g。所以,20℃時碳酸鈣的溶解度是0.0013g。
[教師提問以上各題,學生都能指出1~3題中的錯誤。特別是第(3)題。學生認為,既然某物質全部溶解于100g水中,沒有剩余的固體物質,溶液就不是飽和狀態(tài)。所以,這種物質的溶解度就不是20g]
師:今天,我們通過實驗說明,物質的溶解性不僅跟溶質和溶劑的性質有關,而且受外界條件的影響。為了確切地表示物質溶解能力的大小,要應用溶解度的概念。溶解性和溶解度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溶解性是指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里的溶解的能力,是物質的一種物理性質。通常使用易溶、可溶、微溶、難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溶解度是按照人們規(guī)定的標準,衡量物質溶解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定量地表示在一定條件下,不同溶質在同一溶劑里所能溶解的最大質量。溶解性和溶解度有一定的聯(lián)系。溶解度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表示物質溶解性的大小。例如,通常把在室溫(20℃)時,溶解度在10g以上的,叫易溶物質;溶解度大于1g的,叫可溶物質;溶解度小于1g的,叫微溶物質;溶解度小于0.01g的,叫難溶物質。
課后,請大家完成作業(yè)之后,思考下面的問題。
【板書思考題】
怎樣測定室溫下硝酸鉀的溶解度?
擴展閱讀
高一化學教案:《溶解度》教學設計
一名愛崗敬業(yè)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性,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的任務之一。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幫助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所以你在寫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高一化學教案:《溶解度》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高一化學教案:《溶解度》教學設計
設計思想:
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傳統(tǒng)教學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強加給學生,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節(jié)課從比較兩種鹽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發(fā)并活躍學生思維,設計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動地發(fā)現(xiàn)制約溶解度的三個條件,然后在教師引導下展開討論,加深對"條件"的認識。這樣設計,使以往學生被動的接受轉化為主動的探索,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勇于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體現(xiàn)了嘗試教學的基本觀點: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嘗試,并嘗試成功。
教學目標:
1、理解溶解度概念。
2、了解溫度對溶解度的影響。
3、了解溶解度曲線的意義。
教學器材:膠片、幻燈機。
教學方法:嘗試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問:不同物質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舉例說明。
答:不同。例如食鹽能溶于水,而沙子卻極難溶于水。
問:那么,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答:不同。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難溶于水。
教師總結:
物質溶解能力不僅與溶質有關,也與溶劑性質有關。通常我們將一種物質在另一種物質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二、講授新課
1、 理解固體溶解度的概念。
問:如何比較氯化鈉、硝酸鉀的溶解性大小?
生:分組討論5分鐘左右,拿出實驗方案。
(說明:放給學生充足的討論時間,并鼓勵他們暢所欲言,相互糾錯與補充,教師再給予適時的提示與總結。學生或許會憑感性拿出較完整的實驗方案,意識到要比較氯化鈉、硝酸鉀溶解性大小,即比較在等量水中溶解的氯化鈉、硝酸鉀的多少。但此時大多數(shù)學生對水溫相同,溶液達到飽和狀態(tài)這兩個前提條件認識不深刻,教師可引導進入下一次嘗試活動。)
問:
(1)為什么要求水溫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分別溶解氯化鈉和硝酸鉀,行不行?
(2)為什么要求水的體積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別溶解,行不行?
(3)為什么要達到飽和狀態(tài)?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鈉也能溶解1克硝酸鉀,能否說明氯化鈉、硝酸鉀的溶解性相同?生:對上述問題展開積極討論并發(fā)言,更深入的理解三個前提條件。
(說明:一系列討論題的設置,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思維,在熱烈的討論和積極思考中,"定溫,溶劑量一定,達到飽和狀?這三個比較物質溶解性大小的前提條件,在他們腦海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比強行灌輸效果好得多。)
師:利用膠片展示完整方案。
結論:1、10℃時,氯化鈉比硝酸鉀更易溶于水。
師:若把溶劑的量規(guī)定為100克,則某溫度下100克溶劑中最多溶解的溶質的質量叫做這種溶質在這個溫度下的溶解度。
生:理解溶解度的涵義,并思考從上述實驗中還可得到什么結論?
結論:2、1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5克,硝酸鉀的溶解度是21克。
生:歸納溶解度定義,并理解其涵義。
2、根據(jù)溶解度判斷物質溶解性。
師:在不同的溫度下,物質溶解度不同。這樣,我們只需比較特定溫度下物質溶解度大。生:自學課本第135頁第二段并總結。
3、溶解度曲線。
師:用膠片展示固體溶解度曲線。
生:觀察溶解度曲線,找出10℃時硝酸鈉的溶解度及在哪個溫度下,硝酸鉀溶解度為110克。
問:影響固體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答:溫度。大多數(shù)固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鈉;少數(shù)固體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例如氯化鈉;極少數(shù)固體隨溫度升高溶解度反而減小,例如氫氧化鈣。
板書:
一、固體溶解度
1、定義:
①定溫 ②100克溶劑 ③飽和狀態(tài)實質:溶解溶質質量。
2、難溶微溶可溶易溶
0.011 10 S (20℃)
3、固體溶解度曲線。
二、課堂鞏固練習
1、下列關于溶解度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定溫度下,該物質在100克溶劑中所溶解的克數(shù)。
B、一定溫度下,該物質在100克飽和溶液中所含溶質的克數(shù)。
C、該物質在100克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tài)所溶解的克數(shù)。
D、一定溫度下,該物質在100克溶劑中最多能溶解的克數(shù)。
2、已知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110克。
(1)指出其表示的含義。
(2)在60℃硝酸鉀飽和溶液中,溶質、溶劑、溶液質量比為?
(3)向100克水中加入80克硝酸鉀,溶液是否飽和?加入120克呢?
3、已知20℃時,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20.1克某物質,該物質屬( )
A、易溶B、難溶C、微溶D、可溶
4、已知20℃時,25克水中最多能溶解0.8克某物質,則該物質屬( )
A、易溶B、微溶 C、可溶D、易溶
三、復習小結
師:如何認識溶解度?怎樣由溶解度判斷溶解性大小?
生:回顧本節(jié)課知識,進一步加深對上述問題的認識。
四、布置作業(yè)
高二化學沉淀溶解平衡002
一名優(yōu)秀負責的教師就要對每一位學生盡職盡責,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高中教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幫助高中教師能夠更輕松的上課教學。高中教案的內(nèi)容具體要怎樣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高二化學沉淀溶解平衡002”,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第四單元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讓學生掌握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應用,并運用平衡移動原理分析、解決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轉化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動手實驗的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課前預習】
1、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形成的過程及影響因素。
2、寫出氯化銀、氫氧化鐵溶解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
【新課學習】板塊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響因素
【實驗探究】
1、在學習初中化學時,我們曾根據(jù)物質的溶解度將物質分為易溶、可溶、微溶、難溶等。如氯化銀、硫酸鋇就屬于難溶物。那么,它們在水中是否完全不能溶解?
2、請按如下步驟進行實驗
(1)將少量AgCl(難溶于水)固體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50mL燒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攪拌,靜置一段時間。
(2)取上層清液2mL,加入試管中,逐滴加入Na2S溶液,振蕩,觀察實驗現(xiàn)象。
3、請分析產(chǎn)生以上實驗現(xiàn)象的原因。
3、從中得出什么結論?
【歸納整理]一、沉淀溶解平衡
1、概念:
2、特點:
【鞏固練習】:分別書寫下列物質的電離方程式和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
BaSO4
CaCO3
【交流與討論】根據(jù)化學平衡的相關知識,討論影響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1、內(nèi)因(決定因素):
討論:對于平衡AgCl(S)Ag+(aq)+Cl-(aq)若改變條件,對其有何影響
2、外因:
板塊二、溶度積常數(shù)
【交流與討論】寫出氯化銀、氫氧化鐵溶解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
【歸納整理】二、溶度積常數(shù)(簡稱溶度積)
1、定義
2、表達式:
3、意義:
4、特點:
【當堂鞏固】:
1、寫出難溶物BaCO3、Ag2CrO4、Mg(OH)2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的方程式和溶度積的表達式。
2、將足量AgCl分別溶于下列試劑中形成AgCl飽和溶液①水中②10mL0.1mol/LNaCl溶液③5mL0.1mol/L的MgCl2溶液中,Ag+濃度大小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與討論】5、溶度積的應用:
a、已知溶度積求離子濃度:
例1:已知室溫下PbI2的溶度積為7.1x10-9,求飽和溶液中Pb2+和I-的濃度;在c(I-)=0.1mol/l的溶液中,Pb2+的濃度最大可達到多少?
b、已知溶度積求溶解度:
例2:已知298K時Mg(OH)2的Ksp=5.61×10-12,求其溶解度S(設溶液密度為1g/L)。
c、已知離子濃度求溶度積:
例3:已知298K時AgCl在水中溶解了1.92×10-3gL-1達飽和,計算其Ksp。
d、利用溶度積判斷離子共存:
例4:已知298K時,MgCO3的Ksp=6.82x10-6,溶液中c(Mg2+)=0.0001mol/L,
c(CO32-)=0.0001mol/L,此時Mg2+和CO32-能否共存?
6、離子積與溶度積規(guī)則
7、溶度積規(guī)則的應用
a.判斷是否產(chǎn)生沉淀
例1.將5ml1x10-5mol/L的AgNO3溶液和15ml4x10-5mol/L的K2CrO4溶液混合時,有無磚紅色Ag2CrO4沉淀生成?(已知該溫度下Ag2CrO4的Ksp=9x10-12)
例2:取5ml0.002molL-1BaCl2與等體積的0.02molL-1Na2SO4的混合,是否有沉淀產(chǎn)生?若有,計算Ba2+是否沉淀完全[即c(Ba2+)1*10-5molL-1](該溫度下BaSO4的Ksp=1.1×10-10.)?
b.判斷沉淀是否完全溶解
例3.室溫下,將1.0g氯化銀中加入1000L水中,氯化銀是否完全溶解(25℃氯化銀Ksp=1.8x10-10)?
c.判斷沉淀是否能夠轉化
例4.室溫下,向10ml飽和氯化銀溶液中,加入10ml0.01mol/l的KI溶液,試通過計算回答能否生成碘化銀沉淀(25℃氯化銀Ksp=1.8x10-10,碘化銀Ksp=8.5x10-17)?
【課后反思】我的問題和收獲
高二化學沉淀溶解平衡003
第四單元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讓學生掌握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應用,并運用平衡移動原理分析、解決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轉化問題。
【新課學習】三、沉淀溶解平衡的應用
版塊一、沉淀的生成
【交流與討論】沉淀生成的意義和條件是什么?
【歸納整理】1、意義:
2、條件:
【交流與討論】:
1.如果誤食可溶性鋇鹽,造成鋇中毒,應盡快用5.0%的硫酸鈉溶液給患者洗胃。
2.精制食鹽水時,可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溶液除去氯化鈉溶液中的鎂離子。
【交流與討論】:哪些方法可以使沉淀生成?
【歸納整理】3、沉淀生成的方法
a、加沉淀劑
b、調(diào)pH值
【例1】:將硫酸銅溶液的pH調(diào)節(jié)到3-4,就可以除去溶液中的鐵離子,為什么不形成氫氧化銅沉淀?(已知Ksp[Fe(OH)3]=2.6×10-39Ksp[Cu(OH)2]=2.2×10-20,一般認為沉淀離子濃度小于1.0×10-5mol/L時,則認為已經(jīng)沉淀完全。)
c、同離子效應法
例如硫酸鋇在硫酸中的溶解度比在純水中小。
版塊二、沉淀的轉化
【實驗探究】
(1)取一支試管,向其中滴加2mlAgNO3溶液,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
(2)向實驗(1)中的試管中滴加KI溶液。
(3)向實驗(2)中的試管中滴加Na2S溶液。
【歸納整理】
1、沉淀轉化的條件
2、沉淀轉化的實質
【例2】:重晶石(主要成分是BaSO4)是制備鋇化合物的重要原料:BaSO4不溶于酸,但可以用飽和Na2CO3溶液處理轉化為易溶于酸的BaCO3(25℃BaSO4的Ksp=1.1x10-10,BaCO3的Ksp=2.6x10-9)
【交流與討論】:P85
版塊三、沉淀的溶解
【自主學習】:P83【拓展視野】
①.牙齒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②.為什么吃糖會引起齲齒?
③.為什么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降低齲齒的發(fā)生率,使牙齒更健康?
【歸納整理】
1、沉淀溶解的實質
2、沉淀溶解的條件
3、沉淀溶解的方法
【課堂反饋】
1、請運用化學平衡的特征分析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⑴當沉淀溶解達到最大程度時,沉淀溶解過程及離子結合成沉淀的過程不再發(fā)生變化。
⑵當沉淀溶解平衡建立時,溶液中離子的濃度不再發(fā)生變化。
⑶將相同質量的AgCl(過量)分別溶于少量水和鹽酸中,則水中銀離子的濃度小于鹽酸中銀離子的濃度。
2.已知AgI的Ksp=8.5×10-17,AgCl的Ksp=1.8×10-10。在含有0.01mol/LNaI和0.01mol/LNaCl的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先析出什么沉淀?兩種沉淀能否有效地分離?試通過計算加以說明。
【課后反思】我的問題和收獲
高二化學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學設計
本文題目:高二化學教案:沉淀溶解平衡
第3節(jié) 沉淀溶解平衡
學習目標
1. 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轉化的本質
2. 知道溶度積并利用溶度積進行簡單的計算
3.熟悉溶度積與溶解度的相互換算。
知識梳理
1. 象碳酸鈣、氫氧化鎂這樣的電解質,盡管在水中難以溶解,但它們在水中會建立一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沉淀溶解平衡。
2. 沉淀溶解平衡的研究對象是__________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定溫度下,難溶電解質在水中達到平衡時,也存在著一個平衡常數(shù),叫做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用符號_________表示,溶度積只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關,與________無關,反映了物質在水中的__________。對于難溶物電解質AmBn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可以表示為:
AmBn(s) mAn+(aq)+nBm-(aq)
Ksp=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響沉淀平衡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一種沉淀轉化為另一種沉淀的過程稱為________________,若難溶解電解質類型相同,則Ksp___________的沉淀易于轉化為Ksp_________的沉淀;根據(jù)溶度積常數(shù)Ksp與濃度商QC的關系可以判斷沉淀溶解平衡移動的規(guī)律,對于難溶電解質AmBn,濃度商QC表示為:
QC= [An+] ???m[Bm-]n
若QC
若QC=Ks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QC>Ks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鋇和硫酸鋇的溶度積相差不大,為什么不用碳酸鋇而硫酸鋇做鋇餐?
5.解釋水垢的成分形成原因。
學習導航
1. 方法導引
(1)用類比的方法,從化學平衡出發(fā),引出沉淀平衡也屬于化學平衡,因此具有化學平衡的共同特點,從而很容易理解溶度積及影響沉淀平衡的條件。在此必須強調(diào)研究的對象是難溶的電解質,達到平衡時所得溶液為飽和溶液,推出Ksp和溶解度S的關系。溶度積Ksp和溶解度S的數(shù)值都可用來表示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但用溶度積直接比較時,必須是相同類型的難溶化合物。Ksp與S換算時,S的單位必須用物質的量濃度(mol?1-1或mol?dm-3)。
(2)根據(jù)溶度積常數(shù)Ksp與濃度商QC的關系可以判斷沉淀溶解平衡移動的規(guī)律,稱為溶度積規(guī)則。對于難溶電解質AmBn,濃度商QC表示為:
QC= [An+] ???m[Bm-]n
若QC
若QC=Ksp為飽和溶液,體系處于平衡狀態(tài)
若QC>Ksp為過飽和溶液,體系中有沉淀生成
(3)由一種沉淀轉化為另一種沉淀的過程稱為沉淀的轉化。若難溶解電解質類型相同,則Ksp較大的沉淀易于轉化為Ksp較小的沉淀;用此原理 可以解釋自然界的某些現(xiàn)象及在工業(yè)上進行廢水處理、物質制備等。
(4)在一定條件下,使一種離子先沉淀,而其它離子在另一條件下沉淀的現(xiàn)象叫作分步沉淀或稱選擇性沉淀。
對于同類的沉淀物(如MA型)來說,Ksp小的先沉淀,但對不同類型的沉淀物就不能根據(jù)Ksp值來判斷沉淀先后次序。
當一種試劑能沉淀溶液中幾種離子時,生成沉淀所需試劑離子濃度越小的越先沉淀;如果生成各種沉淀所需試劑離子的濃度相差較大,就能分步沉淀,從而達到分離離子目的。
2. 例題解析
例1. 25℃時,AgCl的溶解度是0.00192g ?L-1,求它的溶度積.
解析. AgCl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43.3, AgCl飽和溶液物質的量濃度為:
0.00192 g ?L-1 /143.3 g/ mol-1 =1.34×10-5mol?L-1
根據(jù)AgCl在溶液中的離解:
AgCl Ag+ + Cl--
溶液中應有 [Ag+]=[Cl-]=1.34×10-5 mol?L-1
所以AgCl的Ksp= [Ag+][Cl-]=(1.34×10-5 ) 2=1.80×10-10 mol2.L-2
例2.18℃時,Mg(OH)2的Ksp=1.8×10-11 mol3.L-3求飽和溶液中Mg2+的濃度。
解: 設Mg(OH)2中Mg2+的濃度為x mol?L-1,根據(jù)Mg(OH)2在溶液中的離解:
Mg(OH)2 Mg2+ + 2OH--
溶液中應有[Mg2+]=χmol.L-1 [OH-]=2χmol.L-1
Ksp=[Mg2+][OH-]2=χ.(2χ)2=1.8×10-11mol3.L-3
χ=1.65×10-4(mol.L-1)
答:飽和溶液中Mg2+的濃度為1.65×10-4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