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氯氣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3-29物質的溶解度教案。
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對工作更加有幫助!你們知道多少范文適合教案課件?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物質的溶解度教案”,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物質的溶解度教案一、設計思想:
傳統教學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強加給學生,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節(jié)課從比較兩種鹽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發(fā)并活躍學生思維,設計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動地發(fā)現制約溶解度的三個條件,然后在教師引導下展開討論,加深對條件的認識。這樣設計,使以往學生被動的接受轉化為主動的探索,充分調動了學生善于發(fā)現問題,勇于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體現了嘗試教學的基本觀點: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嘗試,并嘗試成功。
通過不同物質在相同溫度下,溶解度的比較,讓學生區(qū)分易溶、可溶、微溶、難溶。通過畫出相同物質在不同溫度下溶解度曲線圖,總結出固體物質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變化規(guī)律。通過喝可樂的生活經驗,以及書上的圖表,讓學生進一步得到氣體物質溶解度的變化規(guī)律。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閱讀查找數據能力和比較分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影響溶解度的因素和溶解度的含義。
(2)知道并能使用溶解度曲線。
(3)掌握固體、氣體的溶解度變化規(guī)律。
2.過程與方法
(1)在區(qū)分物質易溶、可溶、微溶、難溶,體驗比較的方法,。
(2)在總結物質溶解度的變化過程中,應用圖表的方法。
(3)培養(yǎng)自學、閱讀、查找有關數據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悟絕對和相對的辨證關系。
三、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溶解度概念;畫溶解度曲線圖。
教學難點:通過溶解度曲線圖分析問題。
四、教學用品
儀器:燒杯、玻璃棒、酒精燈、石棉網
用品:可樂、雪碧[來
媒體:投影
五、教學方法:嘗試教學法[來
六、教學流程
七、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
[問題1]:不同物質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舉例說明。
[問題2]:那么,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教師總結]:物質溶解能力不僅與溶質有關,也與溶劑性質有關。通常我們將一種物質在另一種物質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2、[討論]:如何比較蔗糖、食鹽的溶解性大???
分組討論5分鐘左右,拿出實驗方案。[
(說明:放給學生充足的討論時間,并鼓勵他們暢所欲言,相互糾錯與補充,教師再給予適時的提示與總結。學生或許會憑感性拿出較完整的實驗方案,意識到要比較蔗糖、食鹽溶解性大小,即比較在等量水中溶解的蔗糖、食鹽的多少。但此時大多數學生對水溫相同,溶液達到飽和狀態(tài)這兩個前提條件認識不深刻,教師可引導進入下一次嘗試活動。)
[問題]:
(1)為什么要求水溫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分別溶解蔗糖、食鹽,行不行?
(2)為什么要求水的體積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別溶解,行不行?
(3)為什么要達到飽和狀態(tài)?100克水能溶解1克蔗糖,也能溶解1克食鹽,能否說明蔗糖、食鹽的溶解性相同?學生對上述問題展開積極討論并發(fā)言,更深入的理解三個前提條件。
(說明:一系列討論題的設置,充分調動了學生思維,在熱烈的討論和積極思考中,“定溫,溶劑量一定,達到飽和狀態(tài)”這三個比較物質溶解性大小的前提條件,在他們腦海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比強行灌輸效果好得多。)
[結論]:室溫時,蔗糖比食鹽更易溶于水。
[講述]:若把溶劑的量規(guī)定為100克,則某溫度下100克溶劑中最多溶解的溶質的質量叫做這種溶質在這個溫度下的溶解度。
[投影]:溶解度四要素。
3、[練習]:
①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a)40℃時,11克硝酸銨溶解在水中達到飽和,所以40℃時硝酸銨的溶解度是11g/100g水。
b)20℃時,20克氯化鈉可溶解在100克水中,所以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20g/100g水。
c)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1.6g/100g水。
d)t℃時,把10克某物質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飽和溶液,t℃時,這種物質的溶解度就是10。
②書p77說說下表中各物質在20℃時的溶解度所表示的意義?
(說明:強調“溫度、達到飽和時,最多”,進一步熟悉溶解度概念。進一步鞏固溶解度概念。)
[講述]可見在相同溫度時,各物質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4、[投影]:根據溶解度判斷物質溶解性。
5、[練習]:①課本P70練習
②飽和溶液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這句話是否正確。
[小結]:溶解是絕對的,不溶解是相對的。
5、[投影]:溶解度曲線的繪制。
6、[練習]:溶解度曲線的運用。
根據溶解度曲線,①查找某溫度時,某種物質的溶解度;
②判斷某溫度時,幾種物質溶解度的大小關系;
③尋找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一般規(guī)律。
7、[討論]:影響氣體物質溶解度的因素。
8、[學生小結]:氣體物質溶解度的變化規(guī)律。
9、[練習]:
10、[本課總結]:
延伸閱讀
溶解度
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寫教案課件,大家在仔細設想教案課件了。寫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我們的工作會變得更加順利!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溶解度”,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第九單元課題2溶解度(第二課時)
一:教學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溶液分為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理解它們的實際含義,為本課的學習做好必要的知識準備。本課以建立溶解度的概念為核心內容,首先分析了物質的溶解性,為了定量比較固體物質的溶解性,繼而提出了固體溶解度的概念。然后敘述了物質的溶解性與物質的溶解度之間的關系。這類理論知識課有利于改善學生的思維品質,因而本節(jié)教材的重點注重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培養(yǎng)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不僅僅是了解有關概念的知識。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使學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溫度對一些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影響。
2、智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多向思維的能力和辨證思維能力。
三:教學重點及難點
1、重點: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2、難點:正確了解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概念,區(qū)分溶解性與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
四:教學類型:概念課
五:教學方法
聯系生活實際、實驗探究、引導歸納、聯系鞏固、電腦投影。
六:教學策略:
以興趣為中心來設計組織教學,提倡在活動中學習,采用實驗探究模式進行教學。
七: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如何判斷某硝酸鉀溶液是否飽和?若不飽和,你有幾種方法使它成為飽和溶液?-------(請學生回答)
(教師進一步強調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中,飽和溶液才有確定的意義。)
[引入新課]聯系實際:吃完飯如何把碗里的油污清洗干凈?-----(請學生回答)
[演示實驗]1、2g氯化鈉和2g熟石灰分別放入10ml水中。
2、等量的碘分別放入10ml水和10ml酒精中。
[提問]不同物質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同種物質在不同種溶劑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學生觀察后小結)
[投影]不同物質在同一中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里的能力叫溶解性。
不同物質在同一種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同種物質在不同的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
[講解]食鹽易溶于水,難溶于汽油;碘難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物質的溶解性是它們本身所固有的一種屬性,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可用易溶、可溶、微溶、難溶來描述,跟溶質和溶劑的性質有關。
[提問]物質的溶解性大小和物質的內部因素有關,此外還受什么外界因素的影響呢?如何增大蔗糖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性?
①增加蔗糖的量②攪拌③升高溫度④增大壓強
[演示實驗](創(chuàng)設疑難情境)
在兩支試管分別放入2g硝酸鈉和食鹽晶體,再分別加入10ml水,振蕩,觀察它們全部都溶于水。
[提問](提出疑難問題)
如何比較硝酸鈉和食鹽這兩種易溶物質的溶解性的大小?
[教師點撥]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別溶解糖和食鹽,你能判斷它們的溶解性的大小嗎?如果都用同樣的一杯水,能判斷嗎?怎么判斷?水溫不同時又怎么樣呢?
一個人跑步的快與慢是定性描述跑步速度的大小,如何準確知道兩個跑得快的人的跑步速度呢?
(學生討論)“在氣溫、海拔高度、跑步距離一定(如一百米跑時,用盡全力去跑的情況下,跑完全程所需時間多少”就可以準確比較快慢程度。
[結論]要對一些外界因素作出規(guī)定,定量比較兩種物質溶解性的大小。
[學生實驗](設計探究實驗)如何定量比較硝酸鈉和食鹽在水中的溶解性大?。?br>
(實驗觀察求證)教師可以通過暗示、鼓勵等對學生進行從旁指導。
[討論](集體討論分析)
通過分析比較這兩種物質溶解性大小的各種方法,有駁斥的觀點,有贊同的觀點,集思廣益,異中求同。
[結論]定量比較物質溶解性大小需要對溫度、溶劑的量或溶質的量、溶液的狀態(tài)作出規(guī)定。
[討論](引導歸納總結)
在教師引導下分析各種實驗探究過程和認識的可行性、科學性、簡便性和快捷性,找出肯定性例子所含有的本質特點,由學生總結出定量描述物質溶解性大小的概念—固體的溶解度的定義。
[板書]一、固體的溶解度
1、定義
[投影]溶解度的定義
(閱讀課本,劃出四要素)
[講解]溶解度是衡量物質在某溶劑中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為定量研究各物質的溶解性而做的一種人為規(guī)定后形成的概念。
[舉例]例如,在20℃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鈉,就說氯化鈉在20℃時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練習]
1、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1.6g,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2、下列關于溶解度的概念的敘述是否正確?為什么?
①通過振蕩和攪拌,可使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增大。
②20℃時,在100g水里溶解了5g氯化鈉,所以20℃時氯化鈉在水里的溶解度是5g。
③60℃時,110g硝酸鉀完全溶解在水中形成飽和溶液,則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110g。
④蔗糖的溶解度是20度。
⑤30℃時,每100g硝酸鉀飽和溶液中含硝酸鉀31.4g,所以30℃時硝酸鉀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1.4g。
[講解]在一定溫度下,物質溶解度的數值越大,越易溶解,其溶解性越強,溶解性的強弱可用溶解度劃分。
[板書]2、溶解度與溶解性的關系(學生閱讀課本、電腦投影)(略)
典型習題
1.下列關于溶液的敘述,正確的是()
A.凡是溶液都是澄清、透明、無色的。
B.當外界條件不變時,溶液長時間放置,溶質也不會從溶液中分離出來。
C.一種溶液上面和下面所含的溶質是不同的。
D.溶質和溶劑混合時最初是混合物,等溶質全部溶解后就變成純凈、透明的純凈物了。
2.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
(1)碘酒(2)稀鹽酸(3)乙醇溶液
3.有關飽和溶液的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同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飽和溶液濃。
B.在飽和溶液里,再加入任何物質都不能溶解。
C.某飽和溶液,當溫度升高時,若溶液的質量不變,則溶質的質量也不變。
D.在某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中,再加入這種溶質,溶液的質量隨之增加。
4.現有一瓶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使它變成飽和溶液的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A、加入硝酸鉀固體。B、降低溶液的溫度。
C、蒸發(fā)一部分溶劑后再恢復到原溫度D、用滴管吸出一部分溶液
5.指出下列說法的錯誤之處:
A.通過振蕩和攪拌,可使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增大。
B.將31.6g硝酸鉀放入100g水中,形成硝酸鉀飽和溶液,其溶解度為31.6g。
C.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
D.20℃時,100g硝酸鉀飽和溶液里溶解了24g硝酸鉀,其溶解度為24g。
6.下圖中,A、B曲線是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兩燒杯中分別盛有A、B兩種溶質的溶液(兩溶液均為60℃),且杯底都有少量該溶質的固體,若讓其冷卻至20℃時,則
A.溶液中,A增多、B減少。B.溶液中,A、B都減少。
C.溶液中A減少,杯底固體B減少。D.溶液中A增多,杯底固體B增多。
7、t℃時某物質的飽和溶液VmL,其密度為ag/cm3,含溶質mg,其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_________。
8、用30g氯化鈉能配制成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______g,需加水_______亳升。配制步驟是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_。
9.把100g質量分數為98%的硫酸稀釋成10%的稀硫酸,需水多少克?
10、用15g含雜質的石灰石(雜質不跟鹽酸反應)跟一定量質量分數為14.6%的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生成4.4g二氧化碳,求所用鹽酸的質量及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溶解度》學案分析
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中很重要的一個課件,大家正在計劃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各行各業(yè)都在開始準備新的教案課件工作計劃了,未來工作才會更有干勁!你們知道多少范文適合教案課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溶解度》學案分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溶解度》學案分析
學習目標
1.理解飽和溶液的概念;
2.認識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關系;
3.了解結晶現象。
重點和難點
飽和溶液的涵義及“活動與探究”。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一杯白糖水,溶質和溶劑分別是什么?要想讓杯子里的水變得更甜,我應該怎么做?是否向杯子里加的白糖越多,水就會越甜?
二自主學習
<一>、飽和溶液
【活動探究I】:閱讀P33,小組討論,提出假設:NaCl能(不能)無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確定方案(畫出實驗簡圖)。
操作
加入5g氯化鈉攪拌
再加入5g氯化鈉攪拌
再加入5ml水,攪拌
現象
結論
【結論】:
【活動與探究II】.
操作
現象
結論
加入5g硝酸鉀
再加入5g硝酸鉀
……
【結論】:
溫度改變,杯底沒溶的硝酸鉀固體能否繼續(xù)溶解?
操作
現象
結論
加熱
再加入5g硝酸鉀,攪拌
冷卻
【形成概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飽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不飽和溶液。
2、這一過程叫做結晶。
結晶包括結晶和結晶。
【分析歸納】:飽和溶液二要素:、。
三合作探究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方法?
2:由實驗得出什么結論?
飽和溶液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變?yōu)椴伙柡腿芤海?/p>
不飽和溶液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變?yōu)轱柡腿芤海?/p>
四自主測試
1.對于多數固體溶質的不飽和溶液,要使之成為飽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①降低溫度;②升高溫度;③加同種溶質;④加溶劑;⑤恒溫蒸發(fā)溶劑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⑤
2.室溫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鈉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鈉固體充分攪拌后,尚有部分固體未溶解,加入10g水后,固體全部溶解。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加水前是飽和溶液B.加水前可能是飽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飽和溶液D.加水后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3.在一瓶NaCl飽和溶液中,當溫度不變時,加入少量NaCl晶體,則()
A.溶液的質量增大B.晶體的質量不變C.晶體的質量增大D.晶體溶解一部分
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相同溫度、相同質量的同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質多
B.當溫度、壓強、溶質質量不變時,不飽和溶液不可能變?yōu)轱柡腿芤?br>
C.當溫度、壓強、溶質質量不變時,飽和溶液不可能變?yōu)椴伙柡腿芤?br>
D.一定溫度下,某固體物質飽和溶液一定是濃溶液
5.在一個大蘿卜上挖個孔,向其中注入飽和食鹽水,一段時間后將食鹽水倒出。在相同的溫度下,發(fā)現倒出的溶液還可以溶解少量的食鹽,這說明倒出的溶液()
A.是飽和溶液B.是不飽和溶液C.氯化鈉溶解度升高D.氯化鈉溶解度降低
6.從飽和溶液中析出晶體可與兩種方法:一種是;另一種是。例如,從飽和食鹽水中得到食鹽晶體可采用法;從飽和硝酸鉀溶液中得到硝酸鉀晶體,可采《溶解度》學案xx用法。
五拓展延升
1、右圖中的四個圓分別表示濃溶液、稀溶液、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通過對陰影B、D的分析,你可以得出的結論有:
(1);
(2)
六課堂小結
師指名小結
《溶解度》學案
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離不開老師辛苦準備的教案,是時候寫教案課件了。在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后,才能夠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標性!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溶解度》學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九年級化學下冊《溶解度》學案一
班級:姓名: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涵義,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
二、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活動與探究,并思考、交流從而獲取相關結論。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意識,學習辯證法的觀點。
教學重難點
如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
自主學習走進教材
閱讀教材P33-35頁完成下列問題
1.在一定__________下,向一定量的____________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__________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飽和溶液。在一定的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_______________的溶液,叫做_________________。
2.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
交流與點撥
一、飽和溶液:活動與探究:
1.常溫下,向裝有2mL水的試管中加入食鹽,把觀察到的情況填入下表:
操作加少量食鹽,振蕩再加少量食鹽,振蕩……加水
現象
結論
2.將硝酸鉀代替食鹽進行上述實驗,把觀察到的情況填入下表:
操作現象結論
加少量硝酸鉀,振蕩
再加少量硝酸鉀,振蕩
……
加熱
再加硝酸鉀,振蕩
冷卻
3.看書,歸納:
(1)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飽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飽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
4.討論:
(1)結合前面的兩個實驗,說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時,為什么要強調“一定溫度”和“一定量的溶劑”,這兩個前提條件?
二、結晶
1.結晶:已溶解的物質從溶液中析出來的過程,叫做結晶。
2.討論:結晶的方法有那兩種。
從硝酸鉀溶液中析出硝酸鉀晶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從海水中提取食鹽晶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上述流程中Ⅰ、Ⅱ、Ⅲ中溶液的狀態(tài)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堂練習
1.要使接近飽和的硝酸銨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下列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A.倒出少量溶劑B.投入硝酸銨C.蒸發(fā)部分水D.適當降溫
2.下列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的是()
A.濃溶液B.加入同種固體還能溶解的溶液
C.蒸發(fā)水后會析出晶體的溶液D.降溫后會析出晶體的溶液
3.將ag氯化鈉粉末放入bg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的質量為()
A.等于(a+b)gB.小于(a+b)gC.大于(a+b)gD.不大于(a+b)g
4.一定溫度下,將某種飽和溶液倒出一半,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由飽和狀態(tài)變?yōu)椴伙柡蜖顟B(tài)。B.向剩下的溶液中加入食鹽晶體,仍能再溶解。
C.溶液中溶劑的量減少一半。D.溶液中溶質的濃稀程度不變
5.下面關于飽和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含有溶質較多的溶液。B.還能繼續(xù)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C.不能溶解任何溶質的溶液D.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6.在一定溫度下,要使任意一種不飽和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最可靠的方法是(?br>
A.升溫B.降溫C.加入溶質D.恒溫加入溶劑
7.某硝酸鉀在20℃時不能繼續(xù)溶解硝酸鉀,則該溶液為硝酸鉀的溶液,向其中加入硝酸鉀能繼續(xù)溶解,則該溶液為硝酸鉀的溶液。
8.在T℃時,將KNO3的不飽和溶液恒溫蒸發(fā)掉少量水后,無晶體析出,溶劑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液的質量。(填:增加或減少)
9.要使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變成飽和的硝酸鉀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能力拓展
10.能證實20℃時原KNO3的溶液是飽和溶液的事實是()
A.降溫到10℃時有KNO3析出B.蒸發(fā)掉10g水,有KNO3析出。
C.加熱到30℃時,再加入KNO3晶體仍能溶解。
D.在20℃時,向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體,溶液的質量不變
11.室溫下,向一定質量的氯化鈉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鈉晶體,充分攪拌后,尚有部分固體沒有溶解,再加入10g水后,剩余的全部溶解。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加水前一定是飽和溶液B.加水前可能是飽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飽和溶液D.加水后可能是飽和溶液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