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三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05初三化學教案溶解度。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我們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就可以在接下來的工作有一個明確目標!有多少經(jīng)典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三化學教案溶解度”,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化學教學案
課題
課題2溶解度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了解飽和溶液的概念
2.溶解度的概念
3.根據(jù)溶解度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固體溶解度的變化情況
難點:運用溶解度解決日常現(xiàn)象
學情分析
溶解度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密切,本節(jié)課可充分利用生活中有關的知識,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體現(xiàn)新課改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至用的意識。
教學方法
學生討論交流、實驗探究
課時安排
2
教學手段
(專業(yè)教室)
課本上的彩圖、課外收集的資料
課后記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復習提問
1.什么是溶液?
2.列舉常見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
回答
復習鞏固知識
導入
【活動與探究】
最多能溶解多少氯化鈉
分組探究
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總結規(guī)律,獲得知識
一、飽和溶液
【講解】
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在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飽和溶液。
分組討論,共同研究
結合實驗,使學生在強烈的求知欲作用下,深切感受到實驗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樹立良好的化學情感。
創(chuàng)設情境
引導發(fā)現(xiàn)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
分組討論,
創(chuàng)設討論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知知識就在我們身邊。
二、溶解度
分小組討論,交流對活動與探究的認識。
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及分析歸納能力。
【講解】
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tài)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質量。
分組討論,理解溶解度的含義
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提高對溶解度的認識,樹立學以至用的意識。
以“冬天撈堿,夏天曬鹽”為例,講解溶解度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小組討論,交流資料。
引發(fā)學生對知識的親近感,感知學好化學的重要性。
讓學生列舉生產(chǎn)、生活中與溶解度有關的現(xiàn)象或事例。
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
引導學生確立“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學習意識。
深入研究
繪制溶解度曲線
學生動手練習
讓學生有充分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
創(chuàng)設情境
出示一瓶汽水,提出下列問題:
1.打開汽水瓶,汽水會自動噴出來,這說明氣體的溶解度與什么有關?
2.喝了汽水后,常常會打嗝,這說明氣體的溶解度與什么有關?
3.用什么方法可以確定汽水中溶解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小組討論交流
讓學生通過自己研究,培養(yǎng)總結歸納的能力。
歸納總結
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學好化學,用好化學,能造福人類,使世界變的更加絢麗多彩。
讓學生真正了解“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內(nèi)涵,樹立學好化學,造福人類的遠大理想。
課堂小結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2.固體的溶解度www.lvshijia.net
3.氣體的溶解度
學生總結
結合化學學科特點,在學習方法和學習要求上,給予指導。
活動與作業(yè):1、課本41頁5、6、7題
2、課題3
課后記:本節(jié)課內(nèi)容上理論性較強,但有與實踐結合緊密。概念的理解和突破要借助于實驗觀察與分析。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很好。精選閱讀
溶解度學案
9.2溶解度
課前預習學案
知識回顧:
1、濃溶液是飽和溶液,稀溶液是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同種溶質的飽和溶液比它的不飽和溶液濃。(填“一定”或“不一定”)
2、現(xiàn)有一瓶飽和的石灰水,若使它變成不飽和溶液,可采取的兩種方法是:
,。若將硝酸鉀的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又可采取的方法是?br>
因此只有指明和時,溶液的飽和或不飽和才有確定的意義。
3、夏天人們喜歡喝的碳酸飲料、啤酒等,打開瓶蓋后,它內(nèi)部的壓強。(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自主學習:
1、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是指:在下,某固體物質在溶劑里達到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單位是。
2、溶解度的相對大?。?br>
溶解度/g(20℃)一般稱為
0.01
0.01~1
1~10
10
3、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叫。應用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在繪制溶解度曲線時,用縱坐標表示,用橫坐標表示。
4、絕大多數(shù)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但也有少數(shù)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如。
5、氣體的溶解度是指:在和一定時,
氣體溶解在里,達到時的。
課中實施學案
教學目標:
1、理解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涵義。
2、初步學會繪制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并會查閱溶解度曲線。
3、了解氣體的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固態(tài)物質溶解度的概念及其溶解度曲線
教學難點:固態(tài)物質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教學過程:
[引入新知]:
在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的過程中,為什么硝酸鉀要采取升高溫度的方法,而石灰水卻采用降低溫度的方法呢?
[新知探究]:
一、固體物質的溶解度
1、概念: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溫度下,某固體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質量。
在理解溶解度時要緊緊抓住下列其四要素,這四要素間缺一不可。
(1)條件:在一定溫度下(2)標準:在溶劑里
(3)狀態(tài):達到飽和狀態(tài)(或形成飽和溶液)(4)單位:克
2、意義:物質在此溫度下,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溶質的克數(shù)或物質在此溫度下,在100g溶劑里最多所能溶解溶質的克數(shù)。
如20℃NaCl的溶解度是36g。它的意義是:
。
3、影響因素:只與溫度這一外在因素有關
基礎練習:1、“20℃時食鹽的溶解度是36g”。根據(jù)這一條件及溶解度的含義,判斷下列說法哪一種是正確的()
A.100g水溶解36g食鹽恰好能配成飽和溶液
B.200C時,100g食鹽飽和溶液里含有36g食鹽
C.200C時,把136g食鹽飽和溶液蒸干,可得到36g食鹽
D.飽和食鹽水溶液中溶質、溶劑、溶液的質量比為36:100:136
2、20℃時KCl的溶解度是34g,現(xiàn)將20gKCl溶于20℃的50g水中,充分攪拌,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溶液的質量為
二、溶解度曲線
1、溶解度曲線的含義及繪制
根據(jù)課本表9-1,請同學們?nèi)芜x一種物質,繪制它的溶解度曲線。
曲線上的點表示:線表示:
討論與思考:從圖9—12和圖9—13的溶解度曲線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陡升型:大多數(shù)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_________,如_;緩升型:少數(shù)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如_____________;
下降型:極少數(shù)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______,如_________。
2、溶解度曲線的應用:
(1)判斷某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唬?)比較同一溫度下不同物質溶解度的大小;(3)通過不同物質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變化趨勢,來確定混合物的分離、提純方法。;(4)判斷析出晶體量的多少;(5)根據(jù)溶解度曲線進行有關的計算等。
基礎練習:右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根據(jù)該圖回答:
①t3℃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高到低的順序是。
②隨溫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是
③a點表示的含義是
④等質量的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均由t3℃降到t1℃時,析出溶質的質量最大的是,變成不飽和溶液的是。
三、氣體的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
1、定義:在壓強為101KPa和一定溫度時,氣體溶解在1體積水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的氣體體積。
2、影響因素:交流與討論:1、夏天打開汽水蓋時,為什么有大量氣泡冒出?
2、喝汽水后,為什么會打嗝?
結論:和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大小,越高,氣體的溶解度越小,越大,氣體的溶解度越大。
[學后反思]:(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檢測反饋]:1、下列因素:①溫度②固體物質的種類③水的質量④固體物質的顆粒大?、輭簭姡渲杏绊懝腆w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有()
A.①⑤B.①②⑤C.①②D.③④⑤
2、t℃時,18g硝酸鉀全部溶于水形成68g飽和溶液,則t℃時硝酸鉀的解度是
3、左圖時甲、乙兩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物質的溶解度為60g
B、t℃時,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C、升高溫度可使不飽和的甲溶液變?yōu)轱柡?br>
D、乙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4、燒開水時,加熱不久在鍋底會出現(xiàn)許多氣泡,這說明氣體的溶解度隨
的升高而
課后拓展學案
1、t℃時,某物質的溶解度為20g,在它的飽和溶液中,溶質、溶劑和溶液之間的關系正確的是()
A、溶質:溶劑=1:5B、溶液:溶劑=5:6
C、溶劑:溶質=6:5D、溶液:溶質=6:1
2、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為使溶質是固體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增大壓強B、加入溶液C、升高溫度D、加入溶質
3、25℃時,50g水中最多溶解5gA物質,6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10gB物質,則A、B兩物質的溶解度關系為()
A、ABB、A=BC、ABD、無法確定
4.(2012山東聊城)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物質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質的溶解度
B.t1℃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均為30g
C.t2℃時,甲溶液的溶質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質
D.甲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
答案:B
5.(2012年廣東廣州)下圖為氯化鈉和碳酸鈉的溶解度曲線,請回答:
(1)20℃時向lOOg水中加入30g氯化鈉,所得溶液
為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將上述溶液蒸發(fā)掉50g水后恢復到20℃,析出的固體質量是______g
(2)向A、B兩個燒杯中各加入100g水,分別配成60℃的氯化鈉和碳酸鈉飽和溶液,再冷卻到10℃,________(填“A”或“B”)燒杯中析出固體較多。
【答案】(1)飽和;12;(2)B;
6.(2012年江蘇連云港)右圖為NaCl、KNO3的溶解度曲線(水的密度約為1g/cm3)。
⑴20℃時,KNO3的溶解度是▲g,以下實驗中:
x、y、z中為飽和溶液的是▲。
⑵若使NaCl溶液由不飽和變?yōu)轱柡腿芤?,一般采用的方?br>
是▲或▲。
⑶除去KNO3固體中混有的少量NaCl,提純的步驟是:加水溶解、▲、▲,然后過濾、洗滌、干燥。
答案;(1)31.6Y(2)蒸發(fā)溶劑至飽和加NaCl固體至不再溶解(3)蒸發(fā)濃縮降溫結晶
初三化學教案
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應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初三化學教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三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
課題:第一節(jié)空氣的成分
★教學目標
1、通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認識空氣的組成,學習從混合氣體中除去某種氣體進而測定其含量的方法。
2、合社會生活了解空氣是一種重要的資源。
3、過驗證通風不暢環(huán)境中空氣與新鮮空氣的區(qū)別和認識空氣質量日報,增強關愛自然的意識和責任。
4、在分析空氣組成基礎上,初步認識混合物、純凈物的概念。
★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認識空氣對人類和自然界的動植物的重要意義。知道空氣是自然資源。
難點:設計實驗方案,測定不同環(huán)境中空氣的成分。
★教學內(nèi)容分析
空氣的成分對于學生來說,不是陌生的內(nèi)容,空氣污染對于人類的危害也是學生經(jīng)常見聞的,而采用科學的方法測定空氣的組成,自己親手做實驗來比較通風不暢的環(huán)境與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的空氣的質量,會帶給學生從未有過的體驗,當學生真正認識了空氣的成分,了解了空氣中各種成分的重要用途,他們自然就會把空氣當成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來對待。
★教學對象分析
初中三年級的學生認識能力已有了較大的發(fā)展,他們的認識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對于空氣成分的認識,已不在滿足于小學自然課上“知道空氣是物質,空氣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混合物,空氣可供給人和動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燒、空氣污染的危害嚴重”等常識,他們將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空氣,要思考空氣的成份是怎樣測定出來的?空氣中的這些成份是哪里來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會導致空氣成分的改變?空氣成分改變會產(chǎn)生什么后果?
★實驗用品
酒精燈、注射器、玻璃管(內(nèi)有細銅絲)、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活動設計意圖
課前教師布置研究性課題:
研究性學習—空氣中有什么?
空氣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物質,我們每時每刻都生活在空氣的“海洋”里,離開了空氣,一切生命就無法生存。那么你認識空氣嗎?你覺得空氣是單一成分的物質還是多一成分的物質呢?你知道空氣中含有那些物質?請你結合生活經(jīng)驗用事實進行說明或者設計實驗進行證明。(所需的實驗儀器、藥品可自己搜集或從實驗室借?。?/p>
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儲備對空氣進行重新審視,較為理性地、科學地整理自己對空氣的認識。
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已有的知識,圍繞科學的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課題開展學習,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科學教育。
一、認識空氣的組成
1、教師組織學生展示研究成果,傾聽學生們的爭論和發(fā)言,隨學生們的表述板書出空氣中含有的物質,并時時點頭或用貼切的話語對學生們的表現(xiàn)表示贊許。
學生積極、熱切地通過多種形式來表述自己對空氣的認識。
引導學生在新舊知識經(jīng)驗之間、在日常生活與科學知識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通過對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運用、改造來學習新知識。
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fā)揮;給學生一個機會,他們會還你一個驚喜!
2、教師總結學生們的表述并提出新問題:今天我們的認識需要再深入一步,研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怎樣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呢?
[活動天地]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思路:
如何將密閉容器中的氧氣消耗掉而有不產(chǎn)生新的氣體?如何測得消耗掉氧氣的體積?
然后再給學生講清該實驗的反應原理、實驗裝置、操作要領,最后再把學生的思維擴出去:你還能設計那些實驗?(這個問題可留做課外作業(yè),學生們進行研究性學習)
學生討論并表述觀點,在明確實驗思路及原理后,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注意操作要領,觀察實驗現(xiàn)象,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氧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1/5。
對于本課題的學習,學生們也具備相應的科學知識,所以實驗思路、反應原理都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由于剛開始接觸化學實驗,有些實驗操作還有可能出現(xiàn)一些問題,由于剛剛接觸探究活動,對探究活動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也可能估計不足,因此開放的討論和教師適當?shù)闹笇Ш苡斜匾?,但總的探究過程可以放開讓學生大膽去做。
3、教師引導學生以具體的物質如氧氣、空氣為例,水到渠成地引出混合物、純凈物的概念。
學生在感受空氣成分的基礎上認識到空氣是一種混合物,而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等物質為純凈物。
學生處次接觸物質分類的知識,對混合物、純凈物的認識不可能非常清晰,教師可多列舉一些學生容易辨析的物質讓學生進行判斷。
二、關注空氣質量
1、[實驗探究]通風不暢環(huán)境中的空氣與新鮮空氣的區(qū)別
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
●采集氣體樣品的方法
●讓學生學會檢驗二氧化碳
●初步學習通過對比實驗獲得結論的方法。
學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或用書上的方法課前采集操場上空氣樣品,課上采集教室內(nèi)空氣樣品,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性質進行對比實驗,通過觀察到現(xiàn)象的不同而親身感受到通風不暢環(huán)境中的空氣與新鮮空氣的區(qū)別,增強環(huán)保意識。
通過驗證通風不暢環(huán)境中的空氣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及一些有害氣體,讓學生增強環(huán)境意識。
因此,教師發(fā)動學生課后盡可能多地采集不同環(huán)境中空氣樣品進行對照實驗,使學生獲得深切的真實感受。
2、[活動天地]認識空氣質量日報
這一活動可采用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使學生明確空氣質量日報的內(nèi)容,并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關注空氣的指量。
學生自學,認識空氣質量日報。
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堅決不要代替;學生自學能學會的問題,教師堅決不講。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空氣是一種重要的資源
這一標題可組織學生自學,多與社會聯(lián)系,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處處離不開化學。
學生自學,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談自己對空氣是一種重要資源的認識,談對空氣發(fā)現(xiàn)史的感受。
課堂小結:
通過“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和“通風不暢環(huán)境中的空氣與新鮮空氣的區(qū)別”兩個探究實驗,你覺得要研究一個未知問題大致要經(jīng)過那些步驟?
學生回顧實驗,整理思路,進行表述,其他學生相互補充,基本形成一個教完整的步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方案——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解釋與論證——討論與交流——得出結論。
學生學習科學的最好方法就是親身經(jīng)歷科學活動,在次基礎上,再對活動過程進行歸納,就可以使學生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
★教學反思
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jīng)驗,將教學的起點掛靠在已知與未知的銜接點上,是我在設計本節(jié)課教學時著力考慮的問題。因此,我在課前布置研究性課題——空氣中有什么?課堂上讓學生盡情地發(fā)表他們的高見,教師充分利用學生認識上的不足,不失時機地將問題的焦點集中到如何應用化學反應的方法。
讓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成為化學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是設計本節(jié)課教學時的基本思想。探究的動因源于問題,探究的功效在于教師的恰當引導。
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本節(jié)課追求的又一個教學目標,對于“關注空氣質量”,“空氣是一種重要的資源”等知識的學習,宜采用學生課下收集資料,課上自學教材和相互交流的方式進行。
溶解度
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寫教案課件,大家在仔細設想教案課件了。寫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我們的工作會變得更加順利!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溶解度”,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第九單元課題2溶解度(第二課時)
一:教學分析
學生已經(jīng)認識溶液分為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理解它們的實際含義,為本課的學習做好必要的知識準備。本課以建立溶解度的概念為核心內(nèi)容,首先分析了物質的溶解性,為了定量比較固體物質的溶解性,繼而提出了固體溶解度的概念。然后敘述了物質的溶解性與物質的溶解度之間的關系。這類理論知識課有利于改善學生的思維品質,因而本節(jié)教材的重點注重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培養(yǎng)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不僅僅是了解有關概念的知識。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使學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溫度對一些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影響。
2、智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多向思維的能力和辨證思維能力。
三:教學重點及難點
1、重點: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2、難點:正確了解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概念,區(qū)分溶解性與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
四:教學類型:概念課
五:教學方法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實驗探究、引導歸納、聯(lián)系鞏固、電腦投影。
六:教學策略:
以興趣為中心來設計組織教學,提倡在活動中學習,采用實驗探究模式進行教學。
七: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如何判斷某硝酸鉀溶液是否飽和?若不飽和,你有幾種方法使它成為飽和溶液?-------(請學生回答)
(教師進一步強調(diào)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中,飽和溶液才有確定的意義。)
[引入新課]聯(lián)系實際:吃完飯如何把碗里的油污清洗干凈?-----(請學生回答)
[演示實驗]1、2g氯化鈉和2g熟石灰分別放入10ml水中。
2、等量的碘分別放入10ml水和10ml酒精中。
[提問]不同物質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同種物質在不同種溶劑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學生觀察后小結)
[投影]不同物質在同一中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里的能力叫溶解性。
不同物質在同一種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同種物質在不同的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
[講解]食鹽易溶于水,難溶于汽油;碘難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物質的溶解性是它們本身所固有的一種屬性,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可用易溶、可溶、微溶、難溶來描述,跟溶質和溶劑的性質有關。
[提問]物質的溶解性大小和物質的內(nèi)部因素有關,此外還受什么外界因素的影響呢?如何增大蔗糖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性?
①增加蔗糖的量②攪拌③升高溫度④增大壓強
[演示實驗](創(chuàng)設疑難情境)
在兩支試管分別放入2g硝酸鈉和食鹽晶體,再分別加入10ml水,振蕩,觀察它們?nèi)慷既苡谒?br>
[提問](提出疑難問題)
如何比較硝酸鈉和食鹽這兩種易溶物質的溶解性的大?。?br>
[教師點撥]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別溶解糖和食鹽,你能判斷它們的溶解性的大小嗎?如果都用同樣的一杯水,能判斷嗎?怎么判斷?水溫不同時又怎么樣呢?
一個人跑步的快與慢是定性描述跑步速度的大小,如何準確知道兩個跑得快的人的跑步速度呢?
(學生討論)“在氣溫、海拔高度、跑步距離一定(如一百米跑時,用盡全力去跑的情況下,跑完全程所需時間多少”就可以準確比較快慢程度。
[結論]要對一些外界因素作出規(guī)定,定量比較兩種物質溶解性的大小。
[學生實驗](設計探究實驗)如何定量比較硝酸鈉和食鹽在水中的溶解性大???
(實驗觀察求證)教師可以通過暗示、鼓勵等對學生進行從旁指導。
[討論](集體討論分析)
通過分析比較這兩種物質溶解性大小的各種方法,有駁斥的觀點,有贊同的觀點,集思廣益,異中求同。
[結論]定量比較物質溶解性大小需要對溫度、溶劑的量或溶質的量、溶液的狀態(tài)作出規(guī)定。
[討論](引導歸納總結)
在教師引導下分析各種實驗探究過程和認識的可行性、科學性、簡便性和快捷性,找出肯定性例子所含有的本質特點,由學生總結出定量描述物質溶解性大小的概念—固體的溶解度的定義。
[板書]一、固體的溶解度
1、定義
[投影]溶解度的定義
(閱讀課本,劃出四要素)
[講解]溶解度是衡量物質在某溶劑中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為定量研究各物質的溶解性而做的一種人為規(guī)定后形成的概念。
[舉例]例如,在20℃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鈉,就說氯化鈉在20℃時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練習]
1、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1.6g,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2、下列關于溶解度的概念的敘述是否正確?為什么?
①通過振蕩和攪拌,可使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增大。
②20℃時,在100g水里溶解了5g氯化鈉,所以20℃時氯化鈉在水里的溶解度是5g。
③60℃時,110g硝酸鉀完全溶解在水中形成飽和溶液,則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110g。
④蔗糖的溶解度是20度。
⑤30℃時,每100g硝酸鉀飽和溶液中含硝酸鉀31.4g,所以30℃時硝酸鉀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1.4g。
[講解]在一定溫度下,物質溶解度的數(shù)值越大,越易溶解,其溶解性越強,溶解性的強弱可用溶解度劃分。
[板書]2、溶解度與溶解性的關系(學生閱讀課本、電腦投影)(略)
典型習題
1.下列關于溶液的敘述,正確的是()
A.凡是溶液都是澄清、透明、無色的。
B.當外界條件不變時,溶液長時間放置,溶質也不會從溶液中分離出來。
C.一種溶液上面和下面所含的溶質是不同的。
D.溶質和溶劑混合時最初是混合物,等溶質全部溶解后就變成純凈、透明的純凈物了。
2.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
(1)碘酒(2)稀鹽酸(3)乙醇溶液
3.有關飽和溶液的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同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飽和溶液濃。
B.在飽和溶液里,再加入任何物質都不能溶解。
C.某飽和溶液,當溫度升高時,若溶液的質量不變,則溶質的質量也不變。
D.在某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中,再加入這種溶質,溶液的質量隨之增加。
4.現(xiàn)有一瓶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使它變成飽和溶液的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A、加入硝酸鉀固體。B、降低溶液的溫度。
C、蒸發(fā)一部分溶劑后再恢復到原溫度D、用滴管吸出一部分溶液
5.指出下列說法的錯誤之處:
A.通過振蕩和攪拌,可使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增大。
B.將31.6g硝酸鉀放入100g水中,形成硝酸鉀飽和溶液,其溶解度為31.6g。
C.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
D.20℃時,100g硝酸鉀飽和溶液里溶解了24g硝酸鉀,其溶解度為24g。
6.下圖中,A、B曲線是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兩燒杯中分別盛有A、B兩種溶質的溶液(兩溶液均為60℃),且杯底都有少量該溶質的固體,若讓其冷卻至20℃時,則
A.溶液中,A增多、B減少。B.溶液中,A、B都減少。
C.溶液中A減少,杯底固體B減少。D.溶液中A增多,杯底固體B增多。
7、t℃時某物質的飽和溶液VmL,其密度為ag/cm3,含溶質mg,其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_________。
8、用30g氯化鈉能配制成質量分數(shù)為16%的氯化鈉溶液______g,需加水_______亳升。配制步驟是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_。
9.把100g質量分數(shù)為98%的硫酸稀釋成10%的稀硫酸,需水多少克?
10、用15g含雜質的石灰石(雜質不跟鹽酸反應)跟一定量質量分數(shù)為14.6%的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生成4.4g二氧化碳,求所用鹽酸的質量及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