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健康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21分子的性質。
2.3分子的性質第4課時溶解性、手性、無機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學案(人教版選修3)
[目標要求] 1.掌握物質溶解性及其影響因素。2.知道分子手性與物質性質之間的關系。3.掌握無機含氧酸酸性的判斷方法。
一、溶解性
1.“相似相溶”規(guī)律
非極性溶質一般能溶于________溶劑,極性溶質一般能溶于________溶劑。
2.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
(1)外界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等。
(2)從分子結構的角度有相似相溶規(guī)律。
(3)如果溶質與溶劑之間能形成________,則溶解度增大,且________作用力越大,溶解度越大。
(4)溶質與水發(fā)生反應時可________其溶解度,如SO2與H2O反應生成H2SO3,NH3與H2O反應生成NH3H2O等。
(5)相似相溶原理還適用于__________________的相似性,如CH3CH2OH中的____________與H2O中的____________相似,乙醇能與H2O互溶,而CH3CH2CH2CH2CH2OH中烴基較大,其中的-OH跟水分子中的-OH相似的因素小得多,因而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顯減小。
二、手性
1.手性異構體
具有完全相同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一對分子,如同__________________互為________,卻在三維空間里____________,互稱手性異構體。
2.手性分子
有________________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
三、無機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1.無機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無機含氧酸分子之所以能顯示酸性,是因為其分子中含有-OH,而-OH上的________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能夠解離出________而顯示一定的酸性。
2.無機含氧酸酸性的比較
無機含氧酸的通式可寫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成酸元素R相同,則n值越大,R的正電性越________,導致R—O—H中O的電子向________偏移的程度越大,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越____電離出H+,酸性越____。如酸性:
HClO____HClO2____HClO3____HClO4,HNO2____HNO3,H2SO3____H2SO4等。
1.HCl比CH4在水中的溶解度()
A.大B.小
C.一樣D.無法確定
2.下列事實不能用氫鍵的知識來解釋的是()
A.乙醇可以與水以任意比互溶
B.HF能以任意比溶于水
C.醇中的羥基數(shù)目越多,該物質就越易溶于水
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3.下列分子中,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是()
4.判斷含氧酸酸性強弱的一條規(guī)律是:在含氧酸分子中非羥基氧原子數(shù)越多,酸性越強;非羥基氧原子數(shù)越少,酸性越弱。例如:
含氧酸分子式非羥基氧原子數(shù)酸性
HClO0極弱
H3PO41中強
HNO32強
HClO43最強
若已知亞磷酸(H3PO3)是中強酸,亞砷酸(H3AsO3)是極弱酸,試寫出H3PO3、H3AsO3的結構簡式。
參考答案
基礎落實
一、
1.非極性 極性
2.(1)溫度 壓強 (3)氫鍵 氫鍵 (4)增大
(5)分子結構?。璒H -OH
二、
1.組成 原子排列 左手與右手一樣 鏡像 不能重疊
2.手性異構體
三、
1.H原子 H+
2.(HO)mROn 高 R 易 強
課堂練習
1.A 2.D
3.B [如果一個碳原子連接四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這樣的碳原子叫手性碳原子,B選項中的物質不含這樣的碳原子。]
4.
解析 根據(jù)亞磷酸(H3PO3)是中弱酸,結合信息可得到亞磷酸分子中有一個非羥基氧和兩個羥基氧與中心原子磷原子相連,剩余的原子直接與中心原子磷原子相連,同理可推出亞砷酸的結構。
延伸閱讀
分子構型與物質的性質
教學時間第二十周7月4日本模塊第24課時
教學
課題專題專題4分子空間結構與物質性質
單元第一單元分子構型與物質的性質
節(jié)題第三課時分子的極性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初步認識分子空間構型、鍵角、極性分子、非極性分子、手性分子等概念。
過程與方法認識分子空間構型與極性的關系,能運用有關理論預測分子的極性
情感態(tài)度
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極性分子、非極性分子
教學難點極性分子、非極性分子
教學方法探究講練結合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教師主導活動學生主體活動
三、分子的極性
1.非極性分子和極性分子
(1)極性分子
(2)非極性分子
2.常見分子的類型與形狀
分子空間構型鍵角鍵的極性分子極性
O2、H2
HCl、NO
CO2、CS2
H2O、SO2
BF3SO3
NH3、NCl3
CH4、CCl4
CH3Cl、CH2Cl2
He、NeO3、P4
H2O2、C2H2
P65
討論后口答
完成
理解
教
學
過
程教師主導活動學生主體活動
3.分子極性的判斷
⑴只含有非極性鍵的單質分子是非極性分子。
⑵含有極性鍵的雙原子化合物分子都是極性分子。
⑶含有極性鍵的多原子分子,空間結構對稱的是非極性分子;空間結構不對稱的為極性分子。
注意:判斷ABn型分子可參考使用以下經驗規(guī)律:
①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價的絕對值等于該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數(shù),則為非極性分子,若不等則為極性分子;(CH4)
②若中心原子有孤對電子(未參與成鍵的電子對)則為極性分子,
若無孤對電子則為非極性分子。
③常見分子的極性
4.應用:
(1)相似相溶
(2)極性分子與非極性分子在電場作用下的偏轉
[小結]
非極性分子極性分子
形成原因
存在的共價鍵
分子內原子排列
理解
對稱性
板書三、分子的極性
1.非極性分子和極性分子2.常見分子的類型與形狀3.分子極性的判斷
注意:判斷ABn型分子可參考使用以下經驗規(guī)律:
[課后練習]
一、選擇題
1.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共價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離子鍵B.有共價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價化合物
C.離子化合物中可能存在共價鍵D.原子以極性鍵結合的分子,肯定是極性分子
2.下列四種分子中,只含極性鍵而沒有非極性鍵的是()
A.CH4B.CH3CH3C.CH2=CH2D.CH≡CH
3.下列分子中,屬于含有極性鍵的非極性分子的一組是()
A.CH4、CCl4、CO2B.C2H4、C2H2、C6H6C.Cl2、H2、N2D.NH3、H2O、SO2
4.下列現(xiàn)象不能用“相似相溶”規(guī)律解釋的是()
A.氯化氫易溶于水B.氯氣易溶于NaOH溶液
C.碘易溶于CCl4D.碘難溶于水
5.下列物質易溶于苯的是()
A.NH3B.HFC.I2D.Br2
6.下列分子中,屬于含有極性鍵的非極性分子的一組是()
A.CH4、CCl4、CO2B.C2H4、C2H2、C6H6C.Cl2、H2、N2D.NH3、H2O、SO2
7.瑞典皇家科學院2001年10月10日宣布,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手性碳原子的催化氫化、氧化反應”研究領域作出貢獻的美、日三位科學家。下列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A.CBr2F2 B.CH3CH2OH C.CH3CH2CH3 D.CH3CH(OH)COOH
8.下列有機物分子中帶“*”碳原子就是手性碳原子。
該有機物分別發(fā)生下列反應,生成的有機物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A.與乙酸發(fā)生酯化反應B.與NaOH水溶液反應
C.與銀氨溶液作用只發(fā)生銀鏡反應D.催化劑作用下與H2反應
9.已知氯化鋁易溶于苯和乙醚,其熔點為190℃,則下列結論錯誤的是()
A.氯化鋁是電解質B.固體氯化鋁是分子晶體
C.可用電解熔融氯化鋁的辦法制取金屬鋁D.氯化鋁為非極性分子
10.根據(jù)“相似相溶”的規(guī)律,下列溶劑可以用來從溴水中萃取溴的是()
(1)酒精(2)CCl4(3)液氨(4)苯(5)直餾汽油
A.(1)(2)(4)(5)B.(2)(4)(5)C.(1)(3)(5)D.(1)(3)(4)
11.根據(jù)“相似相溶”規(guī)律,你認為下列物質在水中溶解度較大的是()
A.乙烯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氫氣
二、填空題
12.我們可把共價鍵按分為極性鍵和非極性鍵,而共價鍵產生極性的根本原因是,故此有人這樣判斷鍵的極性:凡是同種元素原子間形成的共價鍵屬極性鍵,凡是異種元素原子間形成的共價鍵屬非極性鍵。另外,對于鍵的極性與分子的極性的關系可作如下總結:在雙原子分子中,如果化學鍵有極性則分子;如果化學鍵無極性,通常分子。在多原子分子中,如果所有化學鍵都無極性,則分子是;如果化學鍵是極性鍵,且重合,則分子是非極性分子;否則為極性分子。
13.有關手性分子的知識要點如下:
(1)手性分子的特點是:
。
(2)手性異構體具有不同的性質,一種手性分子有藥物性,它的手性異構體可能就有反作用。生命科學上的藥物合成所采用的方法是:
。
(3)有機分子是手性分子應滿足的一般條件是:
。如:。
12.(1)具有完全相同的組成和原子排列。結構互為鏡像,在三維空間里不能重疊。
(2)手性催化劑催化。
(3)含有的碳原子是否連有4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
14.請指出表中分子的空間構型,判斷其中哪些屬于極性分子,哪些屬于非極性分子,并與同學討論你的判斷方法。
分子空間構型分子有無極性分子空間構型分子有無極性
O2HF
CO2H2O
BF3NH3
CCl4
三、簡答
15.現(xiàn)有A、B、C三種物質,A為氣態(tài)氫化物,分子式為RH3,含R為82.4%,B是另一氣態(tài)氫化物,A+B→C,C與堿液共熱放出A。C的水溶液加入稀HNO3酸化后,滴入AgNO3溶液產生不溶性的白色沉淀,回答下列問題:
⑴寫出A的名稱和電子式,并指出它是否是極性分子?其穩(wěn)定性比PH3、H2O如何?
⑵寫出B的名稱和電子式,并指出它是否是極性分子?其穩(wěn)定性比HF、H2S、HBr如何?其水溶液的酸性比HF、HBr、H2S如何?
⑶寫出C的名稱和電子式,具體指明C物質中各部分的化學鍵。
⑷寫出上述有關的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
二、填空題
12.電子對在兩原子核間是否偏移、電子對發(fā)生生偏移、有極性、無極性、正負電荷中心
14.
分子空間構型分子有無極性分子空間構型分子有無極性
O2直線型無HF直線型有
CO2直線型無H2OV型有
BF3三角形無NH3三角錐有
CCl4正四面體無
(3)氯化銨、、極性鍵、配位鍵、離子鍵
(4)NH3+HCl=NH4ClNH4++OH-=NH3+H20Cl-+Ag+=AgCl
《分子結構與性質》教學設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高中教師就要早早地準備好適合的教案課件。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容易聽懂所講的內容,幫助高中教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容。優(yōu)秀有創(chuàng)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樣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分子結構與性質》教學設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分子結構與性質》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位于人教版選修三第二章第三節(jié),本章是繼第一章原子結構與性質學習之后,進一步從分子角度讓學生認識物質結構與性質的主要章節(jié),同時也對高中階段所學元素化合物和元素周期律知識進行拓展和提升,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本節(jié)課則是在學生基本掌握常見分子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分子結構與性質的關系,對發(fā)展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后續(xù)階段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意義。
2、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辨識極性共價鍵和非極性共價鍵;
會判斷共價鍵極性的相對強弱;
能辨識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
(2)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個別實例歸納、概括出一般模型,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由表及里地認識問題的科學方法;
通過分析、概括、建?;顒樱龠M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模型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在分析、推理、概括、建模過程中體會思維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
3、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極性鍵、非極性鍵的理解和辨識;極性分子、非極性分子的辨識。
教學難點:極性分子、非極性分子的辨識。
二、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已具有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邏輯思維能力較強,抽象思維能力仍有欠缺,對抽象內容的學習則需要老師加以引導;大班授課,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客觀上存在基礎不一、程度不齊的問題,需盡量組織合作學習共同提高。
三、教法和學法
教法:創(chuàng)設情境、任務驅動、對比遷移、實例分析探究與模型整合相結合
學法:分析歸納、合作探究、思考交流、練習鞏固
四、教學程序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引入新課引出課題,激發(fā)調動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實驗探究、記錄實驗現(xiàn)象,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判斷極性鍵和非極性鍵
引導學生填寫表格,復習極性共價鍵、非極性共價鍵概念、特征、判斷方法,引導學生建立模型;
填寫表格、
合作交流、
分析、歸納、
得到結論:共用電子對發(fā)生偏移,是極性鍵;共用電子對不發(fā)生偏移的共價鍵是非極性鍵;
建立模型:A-A型鍵為非極性鍵;A-B型鍵為極性鍵
在原有概念基礎上進行拓展,從鍵合原子呈正負電性角度認識鍵的極性,建立模型增強學生對鍵的極性的認知能力。
共價鍵極性強弱分析
提出問題、引起思考;
對極性鍵極性強弱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進一步鞏固對化學鍵極性的認識。通過對問題的思考研究,分析、歸納,用自己的語言簡述對共價鍵極性本質和原因的認識;通過對共價鍵極性強弱的分析,進一步認識共價鍵極性產生的原因和本質;
極性分子、非極性分子的概念
引導學生對幾種典型分子空間結構進行分析,對分子極性進行分析、判斷;
引導學生感受分子極性的含義、通過合作交流提煉出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的概念。
練習
交流
分析思考
概括
提煉概念
體會分子極性的本質和產生的原因
極性分子、非極性分子模型認知遷移、歸類、合作交流、建立模型,引導學生對極性分子、非極性分子進行概括總結,形成方法;
練習
合作交流
建立模型
練習
建立模型,進一步深化對分子極性的理解;
增強學生模型認知能力。
小結引導學生回顧整節(jié)課,整理收獲;
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評價
學生整理,歸納,交流回顧、反思、提升,提升學生整合歸納知識的能力;
布置作業(yè)布置作業(yè)、解釋作業(yè)意圖與要求:
1、完成學案作業(yè)題
2、閱讀課文、查閱資料,了解分子極性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準備下節(jié)課進行交流。
鞏固概念,
拓展知識,為后繼學習做好鋪墊;
五、板書設計
2.3分子的性質
一、鍵的極性和分子的極性
1、鍵的極性2、分子的極性
1)產生原因:1)分類依據(jù)
共用電子對偏移正電中心和負電中心是否重合
2)模型:2)模型認知
A-A非極性鍵
A-B極性鍵
六、評價和反饋
1、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課堂參與情況,及時予以肯定;
2、在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及時給予學生激勵;
3、利用作業(yè)對全體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檢測,關注全體學生的發(fā)展。
DNA分子的結構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高中教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找到學習的樂趣,幫助高中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你知道怎么寫具體的高中教案內容嗎?為此,小編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DNA分子的結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二節(jié) DNA分子的結構
1.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是由和提出來的。
2.DNA分子具有的4種堿基分別是、、、,兩條鏈上的堿基是通過 鍵連接的。
3.DNA的堿基配對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即一定與配對,一定與配對,這樣的配對使DNA分子具有穩(wěn)定的,同時能解釋A、T、G、C的關系,也能解釋DNA的過程。
4.下列哪種不是DNA的組成成分?( )
A.核糖B.磷酸C.胞嘧啶D.鳥嘌呤
5.DNA的兩條鏈上排列順序穩(wěn)定不變的是(?。?br>
A.4種脫氧核苷酸B.脫氧核苷
C.脫氧核糖和磷酸D.堿基對
6.D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學物質是(?。?br>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堿基B.脫氧核糖、含氮堿基、磷酸
C.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D.核糖、含氮堿基、磷酸
7.組成DNA的含氮堿基、五碳糖、脫氧核苷酸的種類數(shù)依次是(?。?br>
A.4、4、4B.4、1、8C.4、2、4D.4、1、4
8.已知DNA的一條單鏈中A+G/T+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補單鏈和整個DNA分子中分別是( )
A.0.4和0.6B.2.5和1.0
C.0.4和0.4D.0.6和1.0
9.若一個雙鏈DNA分子的G占整個DNA分子堿基的27%,并測得DNA分子一條鏈上的A占這條鏈堿基的18%,則另一條鏈上的A的比例是( )
A.9%B.27%C.28%D.46%
10.下列關于雙鏈DNA的敘述錯誤的是(?。?br>
A.若一條鏈上A和T的數(shù)目相等,則另一條鏈上A和T的數(shù)目也相等
B.若一條鏈上A的數(shù)目大于T,則另一條鏈上A的數(shù)目小于T
C.若一條鏈上A:T:G:C=1:2:3:4,則另一條鏈也是A:T:G:C=1:2:3:4
D.若一條鏈上A:T:G:C=1:2:3:4,則另一條鏈也是A:T:G:C=2:1:4:3
11.由120個堿基組成的DNA分子片段,可因其堿基對組成和序列的不同而攜帶不同的遺傳信息,其種類數(shù)最多可達(?。?br>
A.4120B.1204C.460D.604
12.某生物細胞DNA分子的堿基中,腺嘌呤的分子數(shù)占18%,那么鳥嘌呤的分子數(shù)占(?。?br>
A.9%B.18%C.32%D.36%
13.在小麥中,由A、T、G構成的核苷酸種類有(?。?br>
A.3種B.4種C.5種D.8種
14.下列有關DNA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同一生物個體各種體細胞核中的DNA,具有相同的堿基組成
B.雙鏈DNA分子的堿基含量是A+G=C+T或A+C=G+T
C.細胞缺少和營養(yǎng)不足將影響DNA的堿基組成
D.DNA只存在于細胞核中
15.生物界的生物形形色色、多種多樣的根本原因是(?。?br>
A.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多樣性B.DNA分子的多樣性
C.非同源染色體組合的多樣性D.自然環(huán)境的多樣性
16.下列不是DNA的結構特征的是(?。?br>
A.DNA雙鏈極性反向平行
B.DNA螺旋沿中心軸旋轉
C.堿基按嘌呤與嘧啶,嘧啶與嘌呤互補配對
D.DNA分子排列中,兩條長鏈上的脫氧核糖與磷酸排列千變萬化
17.在雙鏈DNA分子中,有腺嘌呤P個,占全部堿基的比例為N/M(M>2N),則該DNA分子中鳥嘌呤的個數(shù)為( )
A.(PM/N)-PB.(PM/2N)-PC.N-2P/2MD.PM/2N
18.有一對氫鍵連接的脫氧核苷酸,已查明它的結構有一個腺嘌呤,則它的其他組成應是A.2個磷酸、2個脫氧核糖和1個尿嘧啶(?。?br>
B.2個磷酸、2個脫氧核糖和1個胞嘧啶
C.2個磷酸、2個脫氧核糖和1個胸腺嘧啶
D.3個磷酸、3個脫氧核糖核酸和1個胸腺嘧啶
19.下圖為DNA分子結構模式圖,據(jù)圖回答:
(1)圖中的1、2分別代表 、 ,1、2、3合在一起稱為。
(2)如果3是腺嘌呤,則4是 ,5能否表示腺嘌呤? 。若不能請寫出可能的堿基是。
(3)DNA被徹底水解后,能產生含氮產物的是 。
分子的立體結構
第二節(jié)分子的立體結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判斷一些典型分子的立體結構,認識分子結構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理解價層電子對互斥模型。
2.通過對典型分子立體結構探究過程,學會運用觀察、比較、分類及歸納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3.通過觀察分子的立體結構,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
教學重點:價層電子對互斥模型
教學難點:能用價層電子對互斥模型解釋分子的立體結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課始檢測】展示CO2、H2O、NH3、CH2O、CH4等分子的球棍模型(或比例模型),讓學生判斷它們的立體構型并思考:為什么會具有這樣的構型?觀察判斷
思考討論承上啟下,溫故知新
【目標展示】多媒體展示本節(jié)教學目標并口述。熟悉本節(jié)目標有的放矢
【精講精練】
一、形形色色的分子
【自主學習】請學生閱讀教材P35相關內容,思考如下問題:
1、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個數(shù)與它們的空間構型有何關系?
2、同為三原子分子,CO2和H2O分子的空間結構卻不同,什么原因?同為四原子分子,CH2O與NH3分子的的空間結構也不同,什么原因?思考討論回答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完成對分子空間構型的成因的設想
【板演】寫出C、H、N、O的電子式,根據(jù)共價鍵的飽和性討論C、H、N、O的成鍵情況。
原子HCNO
電子式
可形成共用電子對數(shù)1432
成鍵情況1432
【歸納】原子不同,可形成的電子對數(shù)目不同,共價鍵的飽和性不同培養(yǎng)學生知識歸納的能力
【板演】寫出CO2、H2O、NH3、CH2O、CH4的電子式和結構式;根據(jù)電子式、結構式描述CO2、H2O、NH3、CH2O、CH4的成鍵情況.分析分子內的原子總數(shù)、孤對電子數(shù)及空間結構。
分子CO2H2ONH3CH2OCH4
電子式
結構式O=C=OH-O-H
原子總數(shù)33445
孤對電子數(shù)無21無無
空間結構直線型V型三角錐形平面三角形正四面體
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對常見分子空間結構的了解和記憶
【歸納】含有同種原子的分子,因為原子形成的鍵角不同,結構不同自主探究
分析歸納
【歸納小結】分子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1.構成分子的原子總數(shù)不同
2.含有同樣數(shù)目原子的分子的鍵角不同。小結歸納完成環(huán)節(jié)的小結
【趣味閱讀】觀察教材P36彩圖,欣賞形形色色的分子結構。
【引發(fā)思考】不同的分子為何會形成不同的鍵角,從而導致不同的結構?思考承上啟下,引出新知識
【導入】
由于中心原子的孤對電子占有一定的空間,對其他成鍵電子對存在排斥力,影響其分子的空間結構——價層電子對互斥模型
(VSEPRmodels)
【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37-38內容,歸納以下問題:
1、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怎樣解釋分子的空間構型?
2、什么是價層電子對?對于ABn型分子如何計算價層電子對數(shù)?
3、什么是VSEPR模型?如何確定分子的VSEPR模型與空間構型?接受新理論
閱讀思考
交流討論
歸納總結導入過渡
【歸納資料】
分子CO2H2ONH3CH2OCH4
分子內原子總數(shù)33445
中心原子孤對電子數(shù)無21無無
空間結構直線型V型三角錐形平面三角形正四面體
【板書】二、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
1、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
分子的立體構型是“價層電子對”相互排斥的結果。
【講解】分子中的孤電子對—孤電子對的斥力成鍵電子對—孤電子對的斥力成鍵電子對—成鍵電子對的斥力。由于相互排斥作用,盡可能趨向彼此遠離,排斥力最小。
【歸納】2、價層電子對的計算:價層電子對是指分子中心原子上的電子對。以ABn型分子為例:
價層電子對數(shù)=中心原子所成σ鍵數(shù)+中心原子孤電子對數(shù)=n+1/2(a-nb)
注:a為中心原子A價電子數(shù),b為配位原子B最多能接受的電子數(shù),n即為分子式中的n值,即配位原子的個數(shù)。
【強調】陰陽離子的價層電子對數(shù)的求法。
3、VSEPR模型:
【啟發(fā)思考】如何應用價層電子對數(shù)確定VSEPR模型及空間構型?討論,歸納,回答歸納
強調重點內容,加深學生印象
【歸納】對于ABn型分子,分子的構型同電子對數(shù)目和類型的關系歸納為:
【教師活動】投影,引導觀察
【學生活動】觀察,討論,動手創(chuàng)建模型,思考歸納。
【板書】常見分子的立體結構一覽表
A的電子對數(shù)成鍵電子對數(shù)孤對電子對數(shù)VSEPR幾何構型實例實例構型
220直線型CO2直線型
330平面三角形CH2O平面三角形
21三角形V型
40四面體CH4四面體
31四面體NH3三角錐
22四面體H2OV型
60八面體SF6八面體
42八面體XeF4平面正方形
讓學生自行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
【啟發(fā)歸納】
4、對于ABm型分子空間結構確定的一般步驟為:
(1)確定中心原子(A)的價層電子對數(shù);
(2)根據(jù)計算結果找出理想的VSEPR模型;
(3)去掉孤電子對,得到分子真實的空間構型。歸納,總結總結規(guī)律
【反饋練習】課本P39思考與交流
【當堂達標】完成學案當堂達標測試。
【作業(yè)】(略)練習形成性訓練
【板書設計】
一、形形色色的分子
分子結構的多樣性:
1.構成分子的原子總數(shù)不同
2.含相同原子數(shù)目的分子的共價鍵的鍵角不一致。
二、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
1、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
2、價層電子對的計算:
價層電子對數(shù)=中心原子所成σ鍵數(shù)+中心原子孤電子對數(shù)
=n+1/2(a-nb)
3、VSEPR模型
4、分子空間構型的確定方法
第二節(jié)分子的立體結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雜化軌道理論的要點
2.能根據(jù)雜化軌道理論判斷簡單分子或離子的構型
教學重點:
雜化軌道理論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分子的立體結構,雜化軌道理論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課始檢測】
1、用價電子對互斥理論預測,甲烷分子的空間構型如何?鍵角為多少?
2、按照已學過的價健理論能否解釋正四面體構型甲烷分子?為什么?回憶
應用
思考
交流
引起學生興趣,增強求知欲望。
【自主學習】
安排學生閱讀教材P39-41相關內容。歸納以下問題:
1、雜化與雜化軌道的概念是什么?
2、雜化有哪些類型?分別舉例說明。
3、雜化軌道與分子的空間構型存在什么關系呢?如何用雜化軌道理論解釋分子的空間構型?
【精講精練】
三、雜化軌道理論
1、雜化的概念:
在形成分子時,由于原子的相互影響,若干不同類型能量相近的原子軌道混合起來,重新組合成一組新軌道,這種軌道重新組合的過程叫做雜化,所形成的新軌道就稱為雜化軌道。
【強調】提出雜化軌道理論的目的:合理解釋分子的空間構型。
2、雜化的類型:
(1)sp雜化:一個s軌道和一個p軌道間的雜化。如:BeCl2、CO2
(2)sp2雜化:一個s軌道和兩個p軌道間的雜化。
如:SO2、BF3
(3)sp3雜化:一個s軌道和三個p軌道間的雜化
如:CH4、H2O、NH3
【講解】讓學生觀看教材上的插圖,適當解釋sp雜化sp2雜化與sp3雜化。
【歸納】
3、確定中心原子的雜化類型:
(1)確定中心原子價電子對數(shù)
(2)判斷分子的VSEPR模型
(3)根據(jù)VSEPR模型與雜化類型的一一對應關系找出雜化類型:
直線型——sp雜化;
平面型——sp2雜化;
四面體——sp3雜化
強化理解和記憶
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結】
【知識升華】
【思考】
1、任何情況下軌道都可以發(fā)生雜化嗎?雜化軌道有什么用途?
2、水、甲烷、氨氣中心原子均為sp3雜化,為什么水的鍵角為105度?氨氣的為107度?
【強調】
1、雜化只有在形成分子時才會發(fā)生;
2、能量相近的軌道方可發(fā)生雜化;
3、雜化軌道成鍵時滿足最小排斥原理,從而決定鍵角。
4、雜化軌道只用來形成σ鍵或容納孤對電子,未參與雜化的p軌道方可用于形成π鍵。
【反饋練習】
1、P41“思考與交流”。
2、利用雜化軌道理論解釋乙烯、乙炔、苯的空間構型。
【當堂達標】
完成學案上的當堂達標題目。雜化類型雜化軌道數(shù)目雜化軌道間的夾角空間構型實例
Sp2180°直線BeCl2
Sp23120°平面三角形BF3
Sp34109°28′四面體形CH4
完成習題,當堂達標
變抽象為直觀,便于學生理解。
歸納需要注意的問題,知識得到升華
學以致用
【作業(yè)布置】完成本節(jié)輔導資料上的相關習題。培養(yǎng)知識應用能力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分子的立體結構
三、雜化軌道理論簡介
1、雜化與雜化軌道的概念:
2、雜化軌道的常見類型:
(1)sp雜化——直線形:BeCl2CO2
(2)sp2雜化——平面形:BF3HCHO
(3)sp3雜化——四面體形:CH4NH4+
3、雜化類型的判斷
第二節(jié)分子的立體結構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配位鍵、配位化合物的概念,能舉出常見的配位鍵、配合物的例子。
2.會正確表示配位鍵、配位化合物。
教學重點
配位鍵、配位化合物的概念,舉例
教學難點
配位鍵、配位化合物的概念理解。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問題導入】
為什么CuSO45H2O晶體是藍色而無水CuSO4是白色?
【探究實驗】
完成探究實驗,填寫表格。完成如下實驗:
向盛有固體樣品的試管中,分別加1/3試管水溶解固體,
將下表中的少量固體溶于足量的水,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填寫表格。
固體①CuSO4②CuCl22H2O③CuBr2
白色綠色深褐色
④NaCl⑤K2SO4⑥KBr
白色白色白色
哪些溶液呈天藍色
實驗說明什么離子呈天藍色,什么離子沒有顏色
設置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思考
探究實驗,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精講】
四、配合物理論:1、配位鍵
共享電子對由一個原子單方面提供而跟另一個原子共享的共價鍵
【多媒體展示】圖片:配位鍵的形成過程。
【歸納】配位鍵的形成條件:一方有孤對電子;另一方有空軌道。
配位鍵也可以用A→B來表示,其中A是提供孤對電子的原子,叫做給予體;B是接受電子的原子,叫做接受體
閱讀教材
歸納知識點
聽講
看圖歸納形成過程
歸納總結
把抽象的理論直觀化
給予學生探索實踐機會,增強感性認識。
2、配位化合物:
【自主學習】
學生閱讀教材,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定義。
【實驗】學生合作完成實驗2-2。
看圖解釋配位鍵的形成。閱讀課本,歸納知識點
完成實驗
看圖歸納形成過程
加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組織、推斷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歸納】
金屬離子(或原子)與某些分子或離子(稱為配體)以配位鍵結合形成的化合物,叫做配位化合物。
歸納定義更深一層次了解知識點
【思考探究】
我們還見過哪些配位化合物?完成實驗2-3
【趣味閱讀】
閱讀資料,體會配合物的結構對性質的影響。
【知識拓展】
3、配合物的應用:
【多媒體展示】配位化合物課外閱讀知識。
【課堂小結】
【達標測試】思考
探究
實驗
人們發(fā)現(xiàn)[Pt(NH3)2Cl2]有兩種不同性質的異構體,如下表
配合物顏色極性在水中的溶解性抗癌活性
Pt(NH3)2Cl2棕黃色極性0.2577g/100gH2O有活性
Pt(NH3)2Cl2淡黃色非極性0.036g/100gH2O無活性
研究表明四個配體與中心離子結合成本面四邊形有兩種不同排列方式:(如右圖)順式為棕黃色,反式為淡黃色。
觀看視頻,了解相關知識
完成學案上的隨堂檢測。
完成知識的遷移
完成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達成目標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分子的立體結構
四、配合物理論簡介
1.配位鍵
2.配合物
3、配合物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