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歷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2-12高一歷史《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學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方面無論做什么事都有計劃和準備,作為高中教師就需要提前準備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幫助高中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質(zhì)量。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高一歷史《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學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歷史《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學案
第1講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nèi)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1、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2、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一、夏商兩代的政治制度
1、夏朝
(1)建立:約年,第一個國家政權夏朝出現(xiàn)。
(2)標志:出現(xiàn)凌駕于全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和王位繼承的傳子制度,代替禪讓制,開始,宗族關系成為基本的政治關系。
2、商朝
(1)建立:約年,成湯滅夏。
(2)制度:實行制度。
①含義:內(nèi)服是直接統(tǒng)治的地區(qū),外服是管轄的地區(qū)。
②特點:商王對附屬國實行控制;彌漫著。
商代其他特征:商代貴族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實行宗法制,各個宗族都是政治實體。數(shù)量可觀的甲骨文資料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信仰系統(tǒng)、制度文化和經(jīng)濟生活?!x自人民版教材
二、西周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權力分配制度
1、背景:
(1)公元前年,西周建立,統(tǒng)治區(qū)域擴大。
(2)周初延續(xù)內(nèi)外服制度,出現(xiàn)了短期的政治動蕩“三監(jiān)之亂”。
(3)目的:為了對被征服的廣大地區(qū)進行。
2.含義:是在保證強大的條件下,將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廣建封國,以拱衛(wèi)王室。
3、內(nèi)容:(1)是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
(2)分封對象:結(jié)合課本第3頁《西周分封形勢圖》,屬于同姓親族的諸侯國有、、、,可見同姓親族是分封的,其封地或居于或處于;屬于功臣的封國是、屬于殷商遺民的是。
(3)受封者的權力:
受封得到和物資、武裝和人口;擁有和世襲諸侯國內(nèi)軍政大權,如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在疆域內(nèi)進行在分封。
(4)受封者的義務:
各諸侯國必須承認周王的權威,服從周王的政令;并承擔各種;
定期朝覲、交納貢賦。
4、影響:
(1)積極:閱讀教材P3第4-6段,從對西周國家疆域、周王統(tǒng)治、社會秩序、社會發(fā)展等各方面歸納。
①對西周國家疆域:
②周王統(tǒng)治:
③社會秩序:
④社會發(fā)展:中原先進的思想、文化技術等在封國得到推廣、傳播,促進了落后地區(qū)的發(fā)展,加速了民族融合的進程。
(2)消極:《導與練》P2
①受封諸侯權力較大,諸侯國相對獨立,為以后和國家分裂埋下了禍根。
②等級森嚴、濃厚。
結(jié)合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回答:
①周幽王為何知道烽火點燃,諸侯必至?
②你認為西周的滅亡與其政治制度間存在何種關系?
5、發(fā)展演變
(1)瓦解:西周后期到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戰(zhàn)國時期大國國君改稱王,不斷發(fā)動。
(2)廢除:秦朝廢分封,實行制。
(3)表現(xiàn):漢初,七國之亂平定后,封國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諸侯只征收租稅,封國名存實亡。魏晉以后的分封僅為體現(xiàn),服務于專制集權制度。
(二)宗法制——權力繼承制度
1.目的:
為鞏固,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chǎn)和土地上的矛盾。
2.實質(zhì):周人把同結(jié)合起來的一種制度。
3.內(nèi)容:
(1)核心是制度。(最大特點)
(2)確立起嚴格的大宗與小宗體系。大宗指的是由傳宗繼統(tǒng)的系統(tǒng),他是土地、財產(chǎn)和權力的繼承者,有的特權;嫡長子的同母弟和為小宗。
(3)結(jié)合課本P4《大宗小宗示意圖》闡述大宗與小宗的關系有何特點?
大宗與小宗的關系是的。
大宗與小宗的關系不僅是關系,也是關系。
4、影響:閱讀教材P4第2段,從對各級貴族、整個國家、大宗等各方面歸納。
①各級貴族:
②整個國家:
③大宗:
5、發(fā)展演變: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宗法制逐步瓦解,但宗法觀念對后世影響深遠。
(三)禮樂制度:——權力認同制度
1.含義:禮是表示的典章制度和禮儀規(guī)定。樂是配合禮進行的維護等級差別。
2.目的:鞏固的身份地位,協(xié)調(diào)統(tǒng)治階級矛盾,解決權力認同問題,即天下歸心。
3.作用:周禮作為各級貴族的政治和生活準則,成為維護必不可少的工具。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斌w現(xiàn)了禮的適用范圍是哪個階層?
比較分封制與宗法制的不同(《導與練》P3表格)
寫出以下問題的要點
解析與探究:
活動建議:【W(wǎng)Ww.zfw152.Com 趣祝?!?/p>
1.三監(jiān)之亂是西周初期分封于商王畿地區(qū)周圍的三位統(tǒng)治者叛亂的事件。武王滅商后,聽取周公旦意見采取“以殷治殷”的政策,分封紂王之子武庚于殷,利用他統(tǒng)治殷民。同時武王派遣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邶、鄘、衛(wèi)三國以監(jiān)視武庚史稱‘三監(jiān)’。武王滅商后不久即病逝,周公旦攝政,引起管叔、蔡叔及其群弟的疑忌,武庚見機拉攏發(fā)動叛亂。周王朝面臨嚴峻的形勢,周公東征,誅武庚,殺管叔而放蔡叔,廢霍叔為庶民,平定了三監(jiān)之亂。
2."八佾舞于庭"出自《論語八佾篇》:"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是奏樂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會地位的樂舞等級、規(guī)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按周禮規(guī)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他卻用八佾??鬃訉τ谶@種破壞周禮等級的僭越行為極為不滿。
精選閱讀
第1課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學案
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離不開老師辛苦準備的教案,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就可以在接下來的工作有一個明確目標!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多少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第1課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學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第1課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學案預習學案
課標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nèi)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重點:西周的政治制度。
難點: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一、夏朝:
1.地位:
2.制度:
二、商朝:內(nèi)外服制度
1.含義:內(nèi)服
外服
2.特點:
⑴商王控制著
⑵商王通過壟斷以強化
⑶商王對附屬國的控制力是的。
三、西周:
1.分封制:
⑴含義:
⑵內(nèi)容:
①(誰分封?)
②(分封給誰?)
③(分封內(nèi)容?)
④(兩者關系?)
⑤作用:
⑶崩潰: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導致分封制崩潰,最終取代它的是。
2.宗法制:
⑴含義:
⑵內(nèi)容(特點):核心是制度。
①與的關系是相對的。
②大宗與小宗的關系:
③發(fā)展:進入封建社會后,宗法制崩潰,但制仍沿襲,王權的傳世長期進行。
⑶作用:
3.維護工具:周禮
⑴含義:
⑵實質(zhì):
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講授學案
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侵^小康——《禮記禮運》
請回答:
(1)兩段材料描述了何種社會現(xiàn)象?
(2)從何朝起出現(xiàn)了材料的不同情況?材料二反映的實質(zhì)問題是什么?
(3)有人說:禪讓制體現(xiàn)了一定的民主,王位世襲制體現(xiàn)了一定的專制。那么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
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農(nóng)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帝堯之后于薊,帝舜之后于陳,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鮮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記周本紀》
材料二: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徊怀瘎t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奪鄭伯(鄭莊公)政,鄭伯不朝。秋,王(令)諸侯伐鄭,鄭伯擊之?!ㄖ埽┩踝浯髷。q酰ㄠ嵡f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傳》
請回答:
(1)材料一中周武王實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二說明周天子與諸侯間的什么關系?諸侯對周天子有何義務?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與諸侯間的關系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有效訓練
1.商王與各附屬國的關系是()
A.絕對控制B.支配與被支配C.平等D.互不相干
2.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內(nèi)外服制,其中內(nèi)服制度主要管理()
A.商人本族的活動區(qū)域B.商族以外的活動區(qū)域
C.黃河中下游地區(qū)D.黃河中上游地區(qū)
3.假如你是一名戰(zhàn)功卓著的將軍,被周天子分封到魯國任國君,你()
A.可以不去朝覲周王B.可在魯國領地征派賦役
C.不用隨從周王去征戰(zhàn)D.不能建立自己的武裝
4.坐落在北京天安門東側(cè)的今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曾經(jīng)是明清兩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這種對列祖列宗的膜拜,源于我國古代的()
A.分封制B.宗法制C.皇帝制度D.王位世襲制
5.“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睂Υ死斫獠徽_的是()
A.商朝是個神權色彩重的王朝B.商朝統(tǒng)治者的思想觀念是以神為主
C.商朝人對鬼神的懷疑D.說明了神在商朝地位的至高無上
6.《墨子告子》載:“諸侯朝天子曰述職。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這段材料反映的歷史現(xiàn)象是()
A.春秋時期諸侯爭霸B.戰(zhàn)國時期兼并戰(zhàn)爭
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
7.從商朝推行內(nèi)、外服制度到西周分封制,其發(fā)展趨勢體現(xiàn)了()
A.中央與地方地位趨于平等B.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強
C.地方對中央的干預能力大大加強D.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制度建立起來
8.在西周分封之下,受封的諸侯在其領地內(nèi)享有的權力不包括()
A.設置官員B.自稱天子C.建立武裝D.征派賦役
9.觀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規(guī)定,有資格繼承王位的是()
妻妾稱謂
妻A.三哥(20歲)B.四哥(14歲)
妾一C.大哥(25歲)
妾二D.二哥(22歲)
鞏固練習
1.“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蔽闹械摹按蟮馈笔侵?br>
①禪讓制②世襲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
2.山東省被稱為“齊魯之邦”,起源于()
A.宗法制度B.古代地名C.西周分封D.漢初封國
3.依據(jù)西周的禮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諸侯七個,在春秋時期諸侯墓中出現(xiàn)九個鼎的現(xiàn)象,這說明()
A.貴族生活更加腐化B.當時人們更迷信
C.等級秩序遭到破壞D.當時青銅鑄造業(yè)更發(fā)達
4.下圖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關系,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
C.通過分封制,建立起森嚴的等級序列
D.整套制度維系奴隸主正常統(tǒng)治,保證了社會性質(zhì)的平穩(wěn)轉(zhuǎn)型
5.《荀子儒效篇》記載:“(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边@說明了西周分封制具有濃重的()
A.宗教色彩B.宗族色彩
C.神權色彩D.皇權色彩
6.右圖是國民黨副主席回鄉(xiāng)祭祖圖,中華民族這種
認祖歸宗、祭拜祖宗的文化習俗最早可追溯到
A.西周時期B.春秋戰(zhàn)國時期
C.秦漢時期D.隋唐時期
7.《漢書》說:“秦遂并兼四海,以為周制微弱,終為諸侯所喪,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為郡縣?!逼渲兴^的“周制”是指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縣制D.禮樂制
8.唐朝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兄害弟,奪得皇位,歷來為史學家所非議。這是因為他違反了
A、內(nèi)外服制度B、分封制度C、宗法制度D、禮制
9.以周封伯禽于魯國為例,以下有關分封制與宗法關系的說明,最為恰當?shù)氖?br>
A.周天子為魯國大宗,魯國內(nèi)部再分封諸侯國不再以周天子為大宗
B.魯國國君是魯國內(nèi)部再分封諸侯國的大宗,周天子則為小宗
C.周天子是魯國的大宗,魯國國君則是內(nèi)部再分封諸國的大宗
D.周天子為一族,魯伯禽另為一族,在宗法上,兩者并無關系
10.著名史學家王國維用“任天者定,任人者爭;定之以天,爭乃不生”來評述西周的宗法制。對其所謂“天”的正確理解是
A.確定繼承人選的天子B.表現(xiàn)自然主義的天道
C.辨別是非善惡的天理D.決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1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禮記王制篇》
材料二天子適諸侯曰巡狩,諸侯朝與天子曰述職。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稱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為庶子。周王的嫡長子、嫡長孫一系有繼承王位的權利,稱其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對于大宗稱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長子、嫡長孫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類推,形成一個龐大的宗族網(wǎng)。小宗必須服從大宗。
——《歷史》
材料四對于異姓有功的貴族,則通過聯(lián)姻,成為甥舅,分封為諸侯,納入宗法體系?!坝H親”“尊尊”在這里獲得完備的、嚴格的體現(xiàn),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從而成為周禮的根本原則。
請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時期的哪種制度?依據(jù)這兩段材料,指出為什么“周王先貶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時期的哪種制度?由材料看出,該制度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3)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兩種制度之間的關系如何?各有何積極作用?
參考答案
講授學案
1、(1)材料一“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材料二“天下為家,各親其親”。
(2)夏朝建立前后。實質(zhì):世襲制確立,奴隸制形成。
(3)觀點:歷史的進步。王位世襲制是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結(jié)果,私有制發(fā)展的結(jié)果,階級對立的產(chǎn)物。
2、(1)分封制。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
(2)臣屬關系。諸侯要為周天子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
(3)周天子不能再對諸侯發(fā)號施令。由于一些諸侯國實力的強大,使得王室衰微。
有效訓練
1.B2.A3.B4.B5.C6.C7.B8.B9.A
鞏固學案
1.A解析:從材料中的“天下為家”來看,社會已發(fā)展到“家天下”的奴隸制;再結(jié)合“大道既隱”判斷,“大道”是指已逝去的原始社會的制度。
2.C解析:“齊魯之邦”來源于西周時期實行的分封制,因為齊國和魯國是這一時期山東地區(qū)主要的封國,因此后人把山東地區(qū)統(tǒng)稱為“齊魯之邦”。
3.解析:C鼎在西周時期是王權的一種象征,春秋時期諸侯墓中的九個鼎現(xiàn)象反映了周王室走向衰弱,奴隸社會的等級秩序遭到嚴重的破壞。
4.解析:D宗法制和分封制是奴隸社會的上層建筑,在社會初期的確鞏固了統(tǒng)治,但是到后期成為社會發(fā)展的障礙,不利于社會的平穩(wěn)轉(zhuǎn)型。
5.B解析:材料說明,同姓宗族是西周時期分封的主體,這一時期著名的姬姓封國有晉、衛(wèi)、魯?shù)?,也說明西周時期分封制帶有鮮明的宗族色彩。
6.A解析:西周時期開始的宗法制。
7.B解析:讀材料:秦統(tǒng)一全國后,鑒于周實行分封制的教訓,不再分封,而是實行郡縣制,以求長治久安。所以“周制”指的是分封制。
8.C解析:從材料可知本題考查宗法制的內(nèi)容。
9.C解析:宗法制下的大宗與小宗是相對的。
10.D解析:材料反映的信息是由天命來決定自己的身份,反映的是宗法制的內(nèi)容。故選D。
11、(1)分封制。因為按爵位的高低賜給土地。
(2)宗法制。嫡長子繼承制。
(3)關系:宗法制是維系分封制的血緣紐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xiàn)。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為表里的政治制度。積極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穩(wěn)定當時的政治秩序,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tǒng)治;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于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穩(wěn)定和團結(jié)。
高二歷史教案:《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教學設計
一名愛崗敬業(yè)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性,作為教師就要早早地準備好適合的教案課件。教案可以保證學生們在上課時能夠更好的聽課,幫助教師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關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樣去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高二歷史教案:《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1、中國早期(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點:
①我國早期的公共權力是在原始社會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有濃厚的血緣部族和宗法色彩,具有家國一體的特色
②神權和王權的結(jié)合,具有濃厚的專制色彩,但最高統(tǒng)治者尚未實現(xiàn)權力的高度集中
③早期的政治制度具有繼承性和發(fā)展性,最終形成了以宗法制為核心的政治體制體系。
2、分封制與內(nèi)外服制度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①兩者都是對地方的管理制度;②都有王族活動區(qū)域——內(nèi)服和王畿;③附屬國或諸侯國對王族都有一定的義務;④都保留著氏族部落的特征;⑤分封時內(nèi)外服制度的繼承和發(fā)展。
不同點:①商王與附屬國首領未必有血緣關系,西周的諸侯主要是同姓親族。②西周對同姓諸侯的分封到達邊疆要地,擴大了周王的有效管轄范圍。③西周時期,被分封的諸侯國對周天子的義務更加明確。④周王不止是分封某人與某地域,而且還有全遷西某部落或在新占領土建立新的諸侯國⑤分封制下,貴族的等級觀念比商代更嚴,形成了“周王——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序列。
分封制是西周鞏固政權的重大政治措施,它將親族、功臣、先代貴族
分封各地,建立侯國,目的是“封邦建國,以屏宗周”;受封者則須對
周王盡各種義務,并受周王控制。宗法制是與分封制緊緊糅合在一起
的以血緣、姻親為紐帶的政治制度,嫡長子繼承制使周天子世代皆為
大宗,為所有諸侯國政治上的共主。宗法和政權實際合二為一。為維
系宗法分封制度,周公又制定了一套完整、嚴格的等級禮儀制度,作
為各級貴族必須遵從的生活準則,誰也不得逾越。分封制度、宗法制
度和禮樂制度,三者互為表里,緊密相連,反映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
4、西周國王與諸侯之間的權利與義務
權利-諸侯建立諸侯國(土地、物資、武裝和人口等)
義務-諸侯要服從、要朝覲、要納貢、要出征
5、分封制的特點
1).分封的前提條件是周王室的強大。
2).分封的標準主要是以血緣關系為主。
3).分封導致地方建立了有實權的諸侯國
4).臣屬關系更明確,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更密切
5).層層分封而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
6、概念
1)內(nèi)服
2)外服
3)分封制
4)宗法制
5)禮樂制度
6)大宗
7)小宗
8)世卿世祿制度
7、分封制的崩潰
在分封制下,諸侯在自己領地內(nèi)有相對大的獨立性。諸侯掌握了封疆內(nèi)的用人、行政、軍事、財政大權,使諸侯國的實力日益壯大。隨著諸侯國實力的日益壯大,王室的衰弱,分封制失去了原來的作用,其崩潰是必然的,??傊?,分封制被破壞的根源在于,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導致的經(jīng)濟基礎的變化。
第1課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岳麓版學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時都會提前最好準備,作為教師準備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使教師有一個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所以你在寫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1課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岳麓版學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1課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岳麓版學案)
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
第1課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nèi)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宗法制和分封制:應該掌握宗法制實行的目的、宗法體系的內(nèi)容、宗法制的作用、維護宗法制的工具;分封制的目的、對象、周王與諸侯的關系、分封制的作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關系。通過對上述問題的分析,認識宗法制和分封制是古代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從而得出關于早期政治制度特點的結(jié)論:家族血緣關系與國家政治權力相結(jié)合。
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政治制度
1.夏朝:出現(xiàn)公共權力
2.商朝:內(nèi)外服制度
(1)內(nèi)服:。
(2)外服:。
二、西周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目的:為鞏固對全國的統(tǒng)治,西周修改了商朝的內(nèi)外服制度,實行分封制。
2.對象:是分封的主體,還包括、以及等。
內(nèi)容:是土地和人口,主要是土地。
3.周王與諸侯的關系:西周各諸侯國與王室的關系比較密切,臣屬關系更加明確。
諸侯國的義務:服從命令、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交納貢賦、朝覲述職等。
諸侯國的權利: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等。
4.作用:
①通過分封,周人的勢力范圍不斷擴大。
②周王確立了的地位,統(tǒng)治效果得到加強。
③分封制使西周貴族集團形成了“---------”的等級序列。
5.弊端:地方勢力強大,影響了周王權力的集中,后導致國家分裂。
請思考1:分封制和內(nèi)外服制度有何不同?
(二)宗法制
1.目的:
①主要:鞏固形成的統(tǒng)治秩序。
②直接:解決貴族之間在、和的矛盾。
2.概念:是與分封制互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質(zhì)的制度。它由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直接演變而來,是用規(guī)定親族內(nèi)嫡庶的辦法來確立和鞏固父系家長在本族中的地位,以保證王權的穩(wěn)定。
3.特點:是最突出的特點;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大宗小宗具有相對性;周天子居于絕對統(tǒng)治地位;等級森嚴。
4.作用:
①保證了貴族特權,有利于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穩(wěn)定與團結(jié)。
②影響深遠,宗法制成為我國數(shù)千年來封建統(tǒng)治者享受特權的憑借,對中國社會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5.與分封制的關系
互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礎,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體現(xiàn)。其區(qū)別在于,分封制是一種國家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以家族血緣為基礎的政治制度。
請思考2:什么是宗法制度?
(三)禮樂制度
三、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1.家庭血緣關系和國家政治權力相結(jié)合,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
2.以宗法制為核心。
3.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度互為表里,緊密結(jié)合。
4.權利與義務相統(tǒng)一。
1.概括西周宗法制的特點,分析其實質(zhì)以及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
①西周宗法制是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用來規(guī)定宗族內(nèi)嫡庶系統(tǒng)的制度。
②在宗法制度下,通過大宗對小宗的層層分封,形成龐大的宗族網(wǎng)和森嚴的等級制度,宗法制實質(zhì)上是一種等級制度。
③宗法制是與分封制互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質(zhì)的制度,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xiàn)就是分封制。
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①神權與王權結(jié)合。(祭祀、占卜)
②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的政治結(jié)構。(宗法制)
③最高統(tǒng)治集團尚末實現(xiàn)權力的高度集中。(諸侯國有一定的統(tǒng)治權)
例1.(09年江蘇卷,1)“九鼎既成,遷于三國。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逼渲兴f的“九鼎”之所以被廣泛重視并在夏商周流轉(zhuǎn),主要因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憑據(jù)B.國王祭祀的重要禮器、
C.青銅工藝水平高的標志D.王朝統(tǒng)治權力的象征
解析:D傳說禹鑄九鼎,代表九州,意即掌控天下,因而鼎就成了王權的象征。從題干中“夏后氏失之”,可知是夏朝失去了這一權力;夏朝滅亡后由商掌握政權;商朝滅亡后,周朝執(zhí)掌了政權。
例2.(09年北京卷,12)圖6是北京廣安門橋北的,薊城紀念柱。《禮記》載:“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后于薊?!迸c薊城建立相關的制度是
A.禪讓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
解析:C考查我國奴隸社會的政治制度。解題關鍵是抓住題干中的“武王克殷反商”、“封黃帝之后于薊”等有效信息限定詞。這些信息告訴考生西周時期周武王攻克商朝都城殷,建立諸侯國薊,分封黃帝為國君。分封制開始于西周。A項所述符合原始社會史實,排除。B項是西周的經(jīng)濟制度,排除。D項開始于秦朝,排除。故正確選擇C項。
例3.(09年天津卷,1)下列史實符合西周確立的宗法制繼承原則的是
A.唐太宗通過玄武門之變繼位
B.宋太宗繼承兄長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長孫繼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繼位
解析:C西周宗法制下,王位由嫡長子繼承。A項不正確,唐太宗李世民并不是唐高祖的嫡長子;B、D均不符合宗法制原則;“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長孫繼位”體現(xiàn)“嫡長子繼承”原則。故選C項。
例4.(09年廣東卷B,2)“封建社會”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國的。右圖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題可能是
A.王位繼承制度
B.分封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郡縣制度
解析:B本題考查的是對分封制歷史概念的理解。本題關鍵是要抓住題干中的“封建社會”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國的,在結(jié)合圖中“封建論”的字樣,就可以判斷題目考查的是對古代中國“封建”概念的理解,“封建”在中國古代社會是“封邦建國”的意思。所以選B。
例5.(09山東文綜,9)在《紅樓夢》第九十回中,賈母說:“自然先給寶玉娶了親,然后給林丫頭說人家。再沒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這反映出賈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傳統(tǒng)的家庭等級觀念
C.具有濃厚的宗法觀念D.遵循長幼有序的婚姻禮俗
解析:選C??疾閷Σ牧闲畔⒌姆治隼斫饽芰?。林黛玉是“外人“,賈寶玉是“自己人”,賈母強調(diào)與寶玉近和黛玉遠的關系,這顯然是以血緣關系為依據(jù),從而說明賈母宗法觀念濃厚。
例6.(09海南單科,4)漢武帝倡導“獨尊儒術”,后來,漢宣帝反對專任儒生時說:“漢家自有制度,霸王道雜之,奈何純?nèi)蔚陆蹋弥苷??!贝颂幩^“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禮樂制度
解析:選D??疾閷Σ牧系姆治隼斫饽芰?。依據(jù)題干材料中“奈何純?nèi)蔚陆?,用周政乎”可知漢宣帝不同意“純?nèi)蔚陆獭薄爸苷保选爸苷钡韧凇暗陆獭保暗陆獭奔吹赖陆袒?,四個選項中只有D項符合道德教化這一含義。
例7.(09寧夏遼寧文綜,25)西周實行的宗法制在秦漢以后仍有重大影響,其主要表現(xiàn)是
A.嫡長子繼承制B.反復出現(xiàn)的分封制
C.三綱五常的倫理觀D.傳統(tǒng)的宗族觀念
解析:選A??疾閷A史實的再認再現(xiàn)能力。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這對后世影響深遠。
例8.(2006廣東,26,13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摘自《禮記》
材料二凡進食之禮……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飯類食品;羹:有濃汁的食品)
----摘自《禮記》
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以饗燕之禮,親四方之賓客.(燕通宴)
----摘自《周禮》
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枝,其無菜者不用枝.(枝;筷子)----摘自《禮記》
材料四考古發(fā)現(xiàn)的戰(zhàn)國以前的餐叉
據(jù)王仁湘《飲食與中國文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飲食生活的狀況.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飲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譯和摘抄原文)(13分)
答案:
本題要求考生從兩個層次回答問題。
第一層次信息:宴飲時,按身份(等級)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食具有叉子;食品的擺放有一定的規(guī)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規(guī)矩;飲食行為有禮儀要求。(8分)
第二層次信息:飲食之禮起到加強宗教團結(jié),溝通社會關系的作用;周代已經(jīng)形成一定的飲食禮俗;飲食禮俗體現(xiàn)了等級有差,貴賤有序的思想。(5分)
一、單選題:
1.在浙江中南部的部分山區(qū),村里的族長至今仍在婚喪嫁娶祭祀等事務操辦上有一定的說話權。追根溯源,與下列哪種制度有密切關系
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縣制
2.相傳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時用梧桐葉對弟弟說:“我把它封給你吧!”一旁的周公馬上上前表示祝賀。成王說;“我是開玩笑的?!敝芄f:“天子無戲言?!庇谑浅赏醢烟品饨o了弟弟叔虞。這則故事講的是:
A.世襲制B.分封制C.君主專制D.禪讓制
3.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諸侯國,其中齊國是姜尚(傳說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屬于受封的
A.周天子的親屬B.功臣C.先代的貴族D.歸附的部落首領
4.《荀子儒效篇》記載,周初“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這說明①周的封國中,周王親屬做諸侯的居多;②利用血緣紐帶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團結(jié)同姓貴族;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閡嚴重;④利用同姓貴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貴族。
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①④
5.呂思勉先生曾把古代中國劃分為“部落時代”、“封建時代”和“郡縣時代”。其中與“封建時代”對應的是
A.西周B.秦朝C.西漢D.宋代
6.《孟子告子》載:“諸侯朝天子曰述職。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边@段材料反映的歷史現(xiàn)象是
A.春秋時期諸侯爭霸 B.戰(zhàn)國時期兼并戰(zhàn)爭
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
7.對西周宗法制的作用認識正確的是①有助于解決貴族之間的各種矛盾②鞏固了分封制形成的統(tǒng)治秩序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nèi)部紛爭④有利于強化王權,把“國”和“家”密切地結(jié)合在一起⑤保障了貴族能夠享受“世卿世祿”的特權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8.觀察下面圖片,可獲得的信息是①西周是中國青銅時代的全盛時期②西周建立一套比較完整的嚴密的禮制與刑罰制度③反映了西周等級森嚴的禮制④周禮以宗法制為基礎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9.宗法制的核心是
A.嫡長子繼承制B.大宗、小宗制C.禮樂制度D.世卿世祿制
10.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西周的封國。魯國的宗法體系中,處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B.魯國國君C.卿大夫D.士
1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諸侯疑焉,立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適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爭,爭生亂。是故諸侯失位則天下亂,大夫無等則朝廷亂。”這表明西周實行嫡長子繼承制的目的是
A.確立嫡長子的最高地位
B.保證貴族血統(tǒng)的純正
C.防止內(nèi)部紛爭,強化中央集權制度
D.解決權位和財產(chǎn)的繼承與分配,穩(wěn)定統(tǒng)治秩序
12.(03上海歷史2)據(jù)史書記載,奄國(今山東曲阜)曾隨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長子伯禽于奄國稱魯,并轄“殷民六族”?!耙竺瘛敝?br>
A.夏人后裔B.商代遺民C.周朝百姓D.少數(shù)民族
13.(2006年上海)《荀子儒效篇》記載:“(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笨梢娡沼H族是西周分封的主體。這些同姓親族受封時,周王會給予他們
A.封號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鐵梨
14.(2008年廣東,)右圖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
匾,與它有關聯(lián)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D.內(nèi)閣制
15.(08上海歷史,A組1)“封建親戚,以藩屏周?!边@句話指的是
A.分封制B.井田制C.郡縣制D.行省制
二、非選擇題
1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諸侯國
諸侯國類別地理位置
晉同姓今山西
衛(wèi)同姓今河南北部
魯同姓今山東南部
齊功臣今山東北部
宋商族后裔今河南東部
燕同姓今北京一帶
材料二《荀子》記載周初,“(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材料三宜侯矢銅簋,銘文記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賞賜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隸之事。
請回答:
(1)根據(jù)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分封制的特點。
材料四周公教成王說:“你得用心考慮諸侯誰納貢,誰不納貢。納貢的如果禮貌不好,即是辱慢王朝,等于不貢。”——范文瀾《中國通史》
材料五天子適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諸侯朝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其職也。無非事者……一不朝則貶其爵,二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
——《孟子告子》
(2)根據(jù)材料四、材料五說明受封諸侯對周王有哪些義務?
材料六(周)王奪鄭伯(鄭莊公)政,鄭伯不朝。秋,王(令)諸侯伐鄭,鄭伯擊之?!ㄖ埽┩踝浯髷。q酰ㄠ嵡f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傳》
(3)材料六中反映了什么現(xiàn)象?
材料七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稱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為庶子。周王的嫡長子、嫡長孫一系有繼承王位的權利,稱其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對于大宗稱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長子、嫡長孫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類推,形成一個龐大的宗族網(wǎng)。小宗必須服從大宗?!稓v史》
(4)材料七反映了西周時期的哪種制度,由材料看出,該制度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5)分封制與材料七中所反映的制度之間的關系如何?
17.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十分重視修訂“家譜”。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家譜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系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體裁,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chǎn)。流傳至今的家譜至少仍有三萬多種,其內(nèi)容之豐,價值之高,很值得我們今天去了解與認識。“隱惡揚善”是修纂家譜的一條基本原則。
材料二在現(xiàn)代的僑鄉(xiāng)家譜中,都普遍記錄了不同時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時間與原因……同故鄉(xiāng)故國的聯(lián)系與貢獻等內(nèi)容。有些還辟有專章、專傳介紹,這就為他們的后裔尋根問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據(jù),也就更增加了他們對故國故鄉(xiāng)的依戀之情。
有人對福建省的家譜資料進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臺灣的最早記載是兩宋之交的蘇姓?!瓘挠嘘P家譜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數(shù)、成分、原因,他們的婚姻狀況、分布特點及與大陸的關系等。
材料三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說:“欲考族制組織法,欲考各時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齡,平均壽數(shù),欲考父母兩系遺傳,欲考男女產(chǎn)生兩性比例,欲考出生率與死亡率比較……等等無數(shù)問題,恐除了族譜家譜外,更無他途可以得資料?!睘榇怂岢鰪V收家譜并對家譜進行研究。
請回答:
(1)依據(jù)材料一,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簡析我國民間重視修訂“家譜”的主要原因。簡述家譜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
(2)依據(jù)材料二,并結(jié)合現(xiàn)實,分析家譜在當今的作用。
(3)依據(jù)上述材料,說說如何辯證地看待家譜的學術價值。
第1課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10.BBBAACDAAB11—14.DBCBA
15.解析:A.“封建”就是“封邦建國”的意思,“以藩屏周”是“拱衛(wèi)周王室”的意思,因此這句話指的是西周時期的分封制。
二、非選擇題:
16.
(1)分封制的特點:
從分封的對象看:以同姓親族為主體,也包括功臣、姻親、殷商舊族等。
從地理分布看:同姓親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和戰(zhàn)略要地。
從分封內(nèi)容看:除土地外還有器物,人口。
(2)諸侯對周王的義務:鎮(zhèn)守疆土、繳納貢賦、朝覲述職。
(3)王權衰弱,諸候不朝,蔑視王權的現(xiàn)象。
(4)宗法制。最大特點:嫡長子繼承制。
(5)分封制與宗法制的關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緣紐帶;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xiàn)。他們互為表里,相互滲透,共同維持西周社會。
17.解析:本題以“家譜”為切入點,考查了古代的宗法制度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在于充分理解材料,結(jié)合材料進行分析。第(1)問注意材料中的信息,如“血緣關系”“家族世系”“隱惡揚善”等,從宗法制的影響、宣揚家族聲譽等角度思考。第(2)問注意與社會現(xiàn)實的結(jié)合,從民族凝集力、國家統(tǒng)一等角度思考。第(3)問主要從歷史研究的角度看待家譜的價值。
答案要點
(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傳統(tǒng)影響,中國人重視血緣和家族觀念;小農(nóng)生產(chǎn)方式的影響;彰顯家族聲譽,弘揚傳統(tǒng)美德。
作用:凝聚親族;弘揚正統(tǒng)觀念;規(guī)范人際社會關系;鞏固統(tǒng)治。
(2)作用: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團結(jié)廣大海外僑胞;有利于實現(xiàn)和鞏固國家完全統(tǒng)一。
(3)家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chǎn);可以拓展史料來源;家譜隱惡揚善的筆法和孤證會影響其史料價值。(不拘泥于參考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給分)
高一歷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學設計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大家在仔細設想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你們會寫一段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歷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歷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學設計
一、課標要求:
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內(nèi)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重點:分封制的基本內(nèi)容及宗法制的特點
難點: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二、課堂教學流程設計
課堂導入:
大型神話電視連續(xù)劇《封神榜》,相信在坐的各位同學都有看過,不論是哪個版本,在最后一集中,姜太公都會走上封神臺“封神”,比如李靖為“托塔李天王”,楊戩受封為“二郎神將”……雖然這只是小說,但是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政治經(jīng)濟的反映。這種現(xiàn)象對應的就是在我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從禪讓到王位世襲
(圖片展示大禹治水,讓同學試著闡述大禹治水的故事。)禹因治水有功被推選為部落首領,后來也按照傳統(tǒng)選舉伯益為繼承人,卻不給實權,相反,卻積極培養(yǎng)兒子啟的勢力。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也從部落首領轉(zhuǎn)化為夏國王。后來,啟奪得王位,王位開始在一家一姓中傳承,禪讓制被王位世襲制所取代,“公天下”變?yōu)椤凹姨煜隆薄?/p>
(講述完后,可以由同學闡釋禪讓制與王位世襲制的含義)
夏商時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相、卿士qingshi
地方:侯、伯
(以表格的方式呈現(xiàn),再稍微講述其職能、義務等)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夏商國家的行政管理制度已經(jīng)相對成熟,主要職能的劃分已漸趨成熟。經(jīng)過夏商的發(fā)展,到了西周時期,我國古代奴隸社會的政治制度已經(jīng)相對完善,我們就來學習第二目——等級森嚴的分封制。
(以多媒體展現(xiàn)“西周分封示意圖”,以及西周分封示意表)
從大屏幕上打出的西周分封諸侯分類示意表中可以看出,有三種人被周王分封到各地做諸侯,即同姓王室貴族、立功的異姓貴族和先代貴族的后裔。請同學們閱讀書本,思考:分封制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分封諸侯對周王朝的統(tǒng)治起了什么作用呢?是鞏固了周王朝的統(tǒng)治,還是削弱了周王朝的統(tǒng)治呢?
(培養(yǎng)學生總結(jié)歸納材料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
{首先,教師要指出,西周的分封主要有兩次。其次,關于分封制的影響,學生解答后老師進行歸納,要肯定其積極作用,也要看到其消極影響。}
在學習“西周的分封制”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注意這樣一個細節(jié)問題沒有,對同姓諸侯又是按照什么標準來進行分封的?(血緣關系的親疏),并且在涉及到類似權力的分配,財產(chǎn)的繼承的時候又該怎么辦?這就涉及到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西周的宗法制。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第三目——血緣關系維系的宗法制。
(學生閱讀書本,知道西周宗法制的目的,實質(zhì)。教師以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周宗法制示意圖)
(這是本課的難點部分,教師花時間對示意圖進行解讀,讓同學理解宗法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教師同時指出宗法制的原則“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同學們,聽完老師的講述,請大家再結(jié)合上圖,宗法制的特點是不是就顯而易見了呢?(見學案)
提問:宗法制的歷史作用和影響?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