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詩三首高中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13初一語文25詩五首教案。
25.詩五首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古代燦爛文化,增強愛國主義感情。
2.學習欣賞詩歌作品
重點:在誦讀的基礎(chǔ)上了解詩的內(nèi)容,明白句意。
難點:詩中意境的體味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學習《回鄉(xiāng)偶書》
1.作者簡介
2.解題
“偶”字,不只是說詩作偶然,還流露了詩人來自生活,發(fā)于心底的情絲。
3.內(nèi)容分析
二、二句中,詩人置身于故鄉(xiāng)熟悉而又陌生的環(huán)境之中,一路行來,心情頗不平靜,當年離家,風華正茂,今日歸家,卻年邁,不禁感慨。
三、四句從充滿感慨轉(zhuǎn)而為富于戲劇性的兒童笑問的場面,“笑問客從何處來”,在兒童只是淡淡一問,在詩人卻成了重重的一擊,引出了他無窮的感慨。
4.小結(jié)
二、學習《夜雨寄北》
4.作者簡介
2.內(nèi)容分析
一、二句:詩人從對方來信寫起,對方問“歸期”,而詩人只能以“未有期”作答,無奈之中轉(zhuǎn)而寫巴山秋水瀟瑟之景,寄托離別愁緒。
三、四句:詩人在巴山夜雨中想像:終會有一天回家與親人重逢的,同時也道出了離愁別恨。
這兩句詩是由當時的苦況所激發(fā)出來對于未來歡樂時光的憧憬,詩人想像日后重逢之時,與親人共話巴山夜雨時,詩人心靈的孤寂與痛苦。用相聚的歡樂襯托出今夜的痛苦,曲折委婉,余味無窮。
3.小結(jié)。
這首詩抒發(fā)了游人羈旅他鄉(xiāng)對親人的深切思念,作者把情與景緊密結(jié)合,把現(xiàn)實與想象結(jié)合,情景交融,虛實結(jié)合。構(gòu)思獨特,耐人尋味。
三、學習《淮上與友人別》
1.作者簡介
2.解題:
詩人在揚州與友人分手時所作。“淮上”即揚州,“別”在這里不是送別,而是握別,即友人去“瀟湘”詩人自己去長安。
3.內(nèi)容分析
一、二句:交代與友人握別的時間、地點、表達彼此分別愁上心頭的心情。
三四句,寫兩位好友在笛聲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風中傳來數(shù)聲笛聲,報道著別離時刻就要到來,離亭送別,愁緒萬千,情深酒酣,欲言又止,握手告別,特殊的環(huán)境,特殊的心情,情景交織,深切感人。
4.小結(jié)。
四、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三、檢查背誦
二、學習《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王勃與“初唐四杰”
2.內(nèi)容分析
首聯(lián)點出了送別之地和杜少府上任的地方。兩個好朋友即將分別兩地,為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調(diào)。詩人出于對朋友的依戀和關(guān)心,借描寫兩個地方的形勢與風貌,在展現(xiàn)雄渾開闊的境界中隱含著依依惜別之情。
頷聯(lián)寫勸勉友人,不作哀傷之別,同時也是自勉,既蘊含著作者送行的深情厚意,又表現(xiàn)了他曠達的胸懷。
頸聯(lián)抒寫真摯的友情,勸慰杜少府不要為遠離朋友而傷感,因為同高水遠不能阻隔知己朋友的感情。
語言形象凝煉,飽含深情,富有哲理,一洗以往送別詩中的傷感,代之以豁達的感情,給友人莫大的安慰鼓舞。
尾聯(lián),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互勉。勸友人要心情舒暢地到任,不要像青年男女那樣哭哭啼啼,沾濕佩巾。
3.小結(jié)。
這是一首贈別詩,寫詩人對好友的慰勉,歌唱了真摯的友情,表現(xiàn)了詩人樂觀豁達的胸懷和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這首詩樸素無華,自然流暢,用質(zhì)樸的語言寫壯闊的胸襟,于質(zhì)樸之中蘊含警策,在豪語之中含關(guān)懷體貼,讀來親切感人。
三、學習《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作者簡介
2.內(nèi)容分析
首聯(lián):直抒對二十三年來被朝廷“棄置”在“凄涼”之地的憤懣與蒼涼。點明自己在巴山楚水這荒涼之地度過了二十三年之久。
這兩句是承詩人白居易詩尾“二十三年折太多”而來,詩中用“巴山楚水”概括他被貶之地,“二十三年棄置身”一句,飽含詩人無限辛酸,流露出他內(nèi)心的憤懣不平。
頷聯(lián):借用典故,表達對亡友的悲痛和歲月蹉跎的感慨。
借用兩個典故,暗示因貶時間長久,和因人事變遷而主生的生疏,悵惘心情及對當時生活的不滿。表現(xiàn)了詩人地分復(fù)雜的心情。
頸聯(lián):以“沉舟”“病樹”自喻,表示堅信新事物終要取代舊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這聯(lián)突然振起,一改憂傷低沉情調(diào)。
尾聯(lián):照應(yīng)白居易贈詩一事,表示自己要振作精神,積極進取,同時也是激勵友人。
此詩是詩人二十三年來被貶生活的總結(jié),也是詩人對友人贈詩的一首和詩。表達了詩人雖被貶多年,但仍奮發(fā)向上,努力進取的精神,引用歷史典故貼切,是本詩的一個成功之處。巧用對比,將人生哲理寓于自然事物之中,創(chuàng)作出“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千古名句,本詩寫得起伏跌宕。沉郁之中見豪放。
作業(yè)。
相關(guān)知識
25.《詩五首》導(dǎo)學案
25.《詩五首》導(dǎo)學案
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2.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3.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形式上的各自特點。
重點、難點
重點:
(l)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的各自特點。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yù)習
1.查字典,讀準下面加點字的音。
閾()宦化()萋萋()柯()
2.文學常識。
1.唐朝時“初唐四杰”指的是 、 、 、 。
2.《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者是,“樂天”就是。
3.《夜雨寄北》作者是朝詩人。
4.原文填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是。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的名句是。
二、導(dǎo)入
這五首詩都屬于唐詩。唐朝時我國詩歌達到空前的盛況。特別是格律詩的成熟,達到藝術(shù)的巔峰。課文選的這五首詩,是我國古代詩歌寶庫中的璀璨的明珠,都是傳誦不衰的名篇。這些詩篇,內(nèi)容不同,風格各異,多讀一些古詩,不僅能提高我們的閱讀欣賞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而且能提高我們的文化素質(zhì)。
三、學習第一首《雜詩》
1.朗讀《雜詩》
2.作家作品簡介:
小組討論交流
四、【合作探究】
1、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熬笔且环N什么意思?相當于什么?
2、“應(yīng)知”表現(xiàn)了詩人的什么感情?
3、“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中“沉舟”“病樹”比喻誰?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五、品味感悟:
思考:①“君問歸期未有期”一句中是誰在問誰?
②“何當”體現(xiàn)出主人公一種怎樣的心情?
六、課堂小結(jié)
《雜詩》表現(xiàn)作者(),()的精神。
《夜雨寄北》(又稱《》),是愛情詩,表達詩人()感情。
第二課時
一、預(yù)習反饋
1.背誦《雜詩》、《夜雨寄北》。
2.朗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淮上與友人別》
合作探究
二、《淮上與友人別》
1、詩人簡介,見課文。
2、齊讀全詩。
3、品析詩句:
4、思考:①詩中第①②句寫了哪里東西?有什么作用?
②詩中的“風笛”、“離亭”有什么意蘊?
5、主題:《淮上與友人別》通過寫春天里的離別,表達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別之情。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聽讀詩文,劃分節(jié)奏
放錄音,要求學生邊聽邊用筆在課本上劃分節(jié)奏,可以小聲跟讀,注意
兩詩的節(jié)奏劃分規(guī)律。
2、學生齊讀,體會詩歌節(jié)奏,掌握讀詩的方法。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淮上與友人別》這兩首詩都寫了與友人的惜別之情。比較一下,它們在表達方式與格調(diào)上有什么不同。
4、主題討論:
四、《酬樂天揚州動遷席上見贈》
1、朗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注意讀出節(jié)奏,感情。
2、作家作品簡介:
3、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回答問題: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途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①、這是一首七言詩,“酬”的意思是。
②、解釋下列各句中詞語的意思:
⑴二十三年棄置身(棄:)
⑵暫憑杯酒長精神(長:)
4、詩中“萬”、“千”是實數(shù)還是虛數(shù),該如何理解?再舉出這樣的例子兩例。
5、詩中引用典故的一句是。
6、頸聯(lián)使詩的情調(diào)發(fā)生的重大變化是。
五、【詩文賞析】
①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②懷舊空吟聞窗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③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④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本課小結(jié)】
總結(jié)反思
我的收獲與體會:
初一語文4散文詩兩首導(dǎo)學案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大家應(yīng)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我們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對工作更加有幫助!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一語文4散文詩兩首導(dǎo)學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師生公用教(學)案年級:七年級科目:語文
時間
2013/8/26
學習內(nèi)容
金色花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2、指導(dǎo)學生把握詩文基調(diào),有感情地朗讀詩文。
3、反復(fù)誦讀,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學習重點
1、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2、把握詩歌情感基調(diào),通過誦讀揣摩,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學習難點
鑒賞詩歌,并嘗試借用具體的形象或事物來抒寫感情。
學習方法
授課法
資源利用
網(wǎng)絡(luò)資源
導(dǎo)學設(shè)計
課堂筆記
【課前預(yù)習】
1、了解金色花和泰戈爾:金色花:圣樹,開碎花,神圣而又美麗。
泰戈爾: 詩人、作家,被稱為。他一生創(chuàng)作豐富,詩集有 、 等,長篇小說有 、 等。1913年他以散文詩集 一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開創(chuàng)了亞洲人獲此殊榮的先河。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里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
2、給加點字注音:
嗅聞()衍那() 花瓣() 膝上(?。?p>笑嘻嘻()匿笑()禱告()沐浴( )
3、解釋下列詞語:
禱告: 沐?。骸?p>匿笑: 嗅:
4、這首詩寫一個從而構(gòu)成一組組甜美動人的畫面,營造了一種的氛圍,讓我們感受到了()。
5、閱讀全文,選出下列不能體現(xiàn)孩子對母愛的回報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
B.你會嗅到這花香,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
C.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課堂研究】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激情導(dǎo)入
世界上有一種人,
和你在一起的時候,
總是千萬次囑咐要多吃點,要多穿衣服,要注意安全……
你覺得她很啰嗦,很煩,但同時也覺得很窩心;
這種人,在你缺錢的時候,
她總會說些賺錢不容易、省著點花的話來教訓你,
但一邊教訓你,又一邊塞錢給你,
這種人的名字叫做——母親。
由此引出本文正是表達母子之間愛的文章,來看看本文是如何表達的。
二、聽讀詩文感母愛
教師范讀(播放音樂配音)學生整體感知。
1、這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
2、指出下列詩句朗讀的情感語氣。
(1)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p>(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3)“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
(4)“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
三、品讀詩文知母愛
1、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還是一種有特別意義的花?
2、《金色花》寫了“我”和媽媽的哪幾次嬉戲?
3、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和一個怎樣的媽媽?
四、賞讀詩文悟母愛
1、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2、孩子為什么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3、為什么媽媽見了面,說“你這壞孩子”?
4、金色花是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體現(xiàn)了詩人對孩子一種怎樣的感情?
五、鑒讀詩文寫母愛。
假如明天是你爸爸或媽媽的生日,你忽然具備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準備變作什么來表達你對他們的滿懷愛意,在賀卡或明信片上寫一段話給你的爸爸或媽媽,用“假如我變成了,我要”的句式,表達你們對爸爸或媽媽的愛。
【課堂總結(jié)】
回顧這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詩歌思想感情要通過具體形象來表現(xiàn),懂得了運用描寫具體形象來傳情達意的寫作手法,知道了母愛偉大,母愛圣潔,母愛永恒。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同學們,平日里,你體會到父母對你的關(guān)愛嗎?他們經(jīng)常對你說些什么,做些什么?面對父母的愛,你有過回報這種愛的想法和行動嗎?
布置作業(yè)
1、課外作業(yè):
2、書面作業(yè):
教
(學)
后
記
師生公用教(學)案
年級:七年級科目:語文執(zhí)筆人:李艷參與人:張勤飛
時間
2013/8/27
學習內(nèi)容
荷葉母親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2、指導(dǎo)學生把握詩文基調(diào),有感情地朗讀詩文。
3、反復(fù)誦讀,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學習重點
1、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2、把握詩歌情感基調(diào),通過誦讀揣摩,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學習難點
鑒賞詩歌,并嘗試借用具體的形象或事物來抒寫感情。
學習方法
授課法
資源利用
網(wǎng)絡(luò)資源
導(dǎo)學設(shè)計
課堂筆記
【課前預(yù)習】
1、了解作者經(jīng)歷及其創(chuàng)作:冰心,現(xiàn)當代女作家,兒童文學家。原名 ,筆名 。原籍福建長樂,生于福州,幼年時代就廣泛接觸了中國古典小說和譯作。有散文集 、詩集 。冰心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大致包括對母愛和童真的歌頌、對大自然的崇拜和贊頌、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三個方面。以宣揚“”著稱,而就是“愛的哲學”的根本出發(fā)點。
2、給加點字注音:
并蒂()菡萏()攲斜()
蔭蔽()姊妹()
3、解釋詞語:
并蒂:花瑞:
慈憐:菡萏:
攲斜:蔭蔽:
4、這是一篇的散文,寫荷花是為了,寫荷葉是為了,文中將我比作,將母親比作,歌頌了。
5、本文重點描寫了的情景,采用的手法。表明文章主旨的語句是。
【課堂研究】
一、情景導(dǎo)入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種感情,也最能集中地體現(xiàn)親情,所心在中外文學史上,母愛是文學作品中一個永恒的主題。提起它,我們的腦子里就會涌現(xiàn)出許多關(guān)母愛的語句,下面,就請同學們交流搜集的有關(guān)母愛的語句。
二、聽讀詩文
1、圈出你自己讀不準的字或你認為應(yīng)該積累掌握的美詞。
2、文中的荷葉、紅蓮、風雨分別是什么形象?這是寫法。
3、作者四次看紅蓮時環(huán)境不同紅蓮狀態(tài)不同我的心情也不同,寫出了層次美,完成下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環(huán)境
紅蓮
心情
三、品讀詩文
1、文章寫蓮,先作平平淡淡的敘述,“有并蒂的,還有三蒂的,四蒂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2、園里蓮花很多,只擇其中兩朵來寫,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四、賞讀詩文
1、“母親?。∧闶呛扇~,我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這句話如何理解?在文章結(jié)構(gòu)中有何作用?
2、用“母親是我是”寫一句話,贊頌?zāi)笎邸?p>【課堂總結(jié)】
冰心的文章就是這樣,用飽蘸真摯的情感之筆,具體形象的表現(xiàn)她對生活的獨特感受,表現(xiàn)人間的真善美,歌頌自然、童真和母愛。在抒情的章法上,她善于在綿綿密密的抒情里,輕巧的插入場景的描繪,人物的刻畫或哲理的思索,使文章一波三折,搖曳多姿。這篇文章所描繪的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場景,十分溫馨感人,既充滿了濃濃的愛意,又讓人順理成章的聯(lián)想到母親的呵護及關(guān)愛,從而使荷葉母親的形象美好又偉大。
【課后練習】
我從不肯妄棄一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疊著,
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船兒,
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1、詩人為什么要“留著”“紙”?
2、“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疊著,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痹娙艘凹埓钡绞裁吹胤饺ィ?p>3、“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詩人為什么“含著淚”?
4、詩人借“紙船”寄托了什么樣的感情?
布置作業(yè)
1、課外作業(yè):
2、書面作業(yè):
教
后
反
思
初一語文24.木蘭詩導(dǎo)學案
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寫教案課件,大家在仔細設(shè)想教案課件了。寫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我們的工作會變得更加順利!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一語文24.木蘭詩導(dǎo)學案”,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24.《木蘭詩》導(dǎo)學案
授課班級:授課時間:主備人:邵三群審核:孫孝智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木蘭詩》有關(guān)的文學常識;反復(fù)誦讀,疏通課文,掌握字詞句。
2、掌握互文對偶排比等句式特點,并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活動。
重點與難點重點:字詞的解釋。難點:互文的理解。
一、練習反饋
讀準下列字音
機杼可汗鞍韉轡頭 戎機朔氣金柝 紅妝
知識鏈接
1、《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最完備的一部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民,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題才廣泛,格調(diào)雄頸、熱烈、質(zhì)樸。
2、郭茂倩,宋朝人,生平湮沒難考,編撰了《樂府詩集》。
二、自學討論
組內(nèi)交流學生自學課文,相互討論,理解詩句的含義。
重點字詞意思
1、木蘭當戶織當:戶:2、惟聞女嘆息惟:
3、問女何所憶憶:4、昨夜見軍帖帖:
5、軍書十二卷十二:6、阿爺無大兒阿爺:
7、愿為市鞍馬為:市:8、旦辭爺娘去旦:
9、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濺濺10、朔氣傳金柝朔:
11、策勛十二轉(zhuǎn)策勛:12賞賜百千強強:
13、木蘭不用尚書郎用: 14、出郭相扶將郭:扶將:
15、著我舊時裳著:16、當窗理云鬢云鬢:
17、對鏡帖花黃帖:18、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撲朔:迷離:
19、雙兔傍地走走:
通假字
1、對鏡帖花黃帖:。2、出門看火伴火:。
一詞多義
1、東市買駿馬市:。愿為市鞍馬市:。
2、昨夜見軍帖帖:。對鏡帖花黃帖:。
三、交流展示
展示質(zhì)凝一、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譯理解句式,認識互文修辭手法。(按組每組回答一句,看誰最準確)
互文:上下句意思互相交錯、補充。
1、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2、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3、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4、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二、解釋句子含義
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四、鞏固訓練P173研討二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理清故事基本脈絡(luò),背誦;
2、體會木蘭替父從軍的高尚情感及愛國熱情。
重點與難點重點:故事基本脈絡(luò)。難點:木蘭替父從軍的高尚情感及愛國熱情。
一、練習回顧
檢查學生背誦情況。
二、自學討論
組內(nèi)交流一、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語言簡要復(fù)述故事情節(jié)。
2、要求以木蘭_________句式概括每節(jié)內(nèi)容,橫線上限填四個字。
(木蘭停機嘆息、代父從軍、奔赴戰(zhàn)場、征戰(zhàn)沙場、還朝辭官、會見親人、謳歌英雄)
女兒性情英雄氣概女兒性情
二、賞析人物
1、學生再讀課文,小組討論:要求以我從課文_____讀到木蘭是一個_____的人句式來說。
板書: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小結(jié):
2.學生舉例我國歷史上的巾幗英雄(如班)
三、交流展示
展示質(zhì)凝1、木蘭代父從軍是一種孝,在戰(zhàn)場上拼殺是愛國。那么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樣來體現(xiàn)自己對家人的愛,對國家的愛呢?
2、一千多年來,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原因是什么呢?請大家分組討論。
四、鞏固訓練
①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②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③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④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⑤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⑥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1.在文中用‖畫出層次,并寫出層次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句①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按東西南北的順序逐一去買
B.操辦急切而井然有序
C.家人和木蘭分頭去買
D.出征前的急切心情和緊張操辦
3.①句照應(yīng)前面的____________;②~③句可用
后面的_______________來概括。
4.對句④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描寫木蘭想早日到達戰(zhàn)場的急切心情
B.描寫征途遙遠,表現(xiàn)不畏艱難的決心
C.描寫征途遙遠,表現(xiàn)出躍馬飛奔,馳騁沙場的英雄氣概
D.像飛一樣渡過千山萬水,表現(xiàn)了木蘭歡快的心情
5.對句⑤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寫北方苦寒,用戰(zhàn)場的艱苦環(huán)境來襯托出木蘭勇敢堅強的性格
B.以寫景來表現(xiàn)北方戰(zhàn)場的環(huán)境氣氛
C.描寫邊塞陰森、凄涼的戰(zhàn)場環(huán)境
D.運用對偶寫環(huán)境,襯托出戰(zhàn)地生活的艱辛
6.木蘭替父從軍表現(xiàn)了()
A.古代北方勞動婦女的愛國精神和英雄氣概
B.古代戰(zhàn)爭的殘酷和對統(tǒng)治階級戰(zhàn)爭政策的否定
C.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
D.愛國主義精神以及古代人民對男尊女卑的封建禮教的抗議
①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②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③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④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指出文中的通假字。
⑴______通______⑵______通______
8.文中第④句概括出一個成語是_____________
9.文中句①運用的修辭方法是_________,句②是 ________和_______,句④是_______和______?!?/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