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健康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09氮的循環(huán)。
第二節(jié)氮的循環(huán)
一、教材分析
(一)知識脈絡
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節(jié)教材通過閃電這一自然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質,通過自然界中的氮循環(huán),引出氮循環(huán)中的重要物質—氮氣、NO、NO2、氨、銨鹽、硝酸等,然后通過觀察思考、實驗探究認識這些重要物質的性質、用途。在學習過程中了解人類活動對自然界氮循環(huán)和環(huán)境的影響。
(二)知識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點:
從培養(yǎng)學生終身發(fā)展所必備的知識和能力出發(fā),重點介紹重要代表物的性質與用途,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環(huán)及人類活動對氮循環(huán)的影響;
2、通過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認識N2、NO、NO2的性質;
3、通過觀察思考活動,認識NH3、銨鹽的性質及銨態(tài)氮肥的使用問題;
4、通過觀察思考活動,認識HNO3的性質。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總結分析物質性質的能力;
2、初步體會物質的濃度對化學反應產物的影響,進一步認識實驗中變量控制的思想。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介紹合成氨發(fā)展的艱辛歷程,體會從實驗室研究到工業(yè)生產的過程,滲透化學與技術關系的教育;
2、通過介紹酸雨,光化學煙霧和富營養(yǎng)化等環(huán)境問題,了解人類活動對氮循環(huán)的影響,樹立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知識上重點、難點
重點:氮氣、氨、銨鹽和硝酸的性質。
難點: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點、難點
培養(yǎng)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總結分析物質性質的能力,并使學生初步體會物質的濃度對化學反應產物的影響,進一步認識實驗中變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學準備
(一)學生準備
1、預習第二節(jié)-氮的循環(huán)
2、查找氮循環(huán)的資料,小組合作畫出氮循環(huán)圖示,寫出短文。重點說明氮循環(huán)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質,它們是如何轉化的?
(二)教師準備
1、教學媒體、課件;
2、補充實驗。
五、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學生觀察、歸納。
六、課時安排
三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2課時
【復習】高能固氮和工業(yè)固氮發(fā)生的主要反應有哪些?
【引入】氨是氮循環(huán)中的主要物質,它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氨和銨態(tài)氮肥的主要性質和用途。
【板書】2、氨和銨態(tài)氮肥
【演示實驗1】氨的溶解性實驗。
【演示實驗2】氨和氯化氫的反應。
【交流討論】用多媒體投影所要討論的問題:
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思考、歸納并回答下列問題:
1、完成下列表格
實驗實驗現(xiàn)象結論
實驗1
實驗2
2、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你獲得了氨的哪些物理性質?是通過什么現(xiàn)象獲得的?
3、氨的噴泉實驗原理是什么?氨溶解于水僅是簡單的溶解過程嗎?由什么現(xiàn)象可以說明?
4、由[演示實驗2]的現(xiàn)象,你能得出哪些結論?
5、氨除了能與鹽酸反應外,還能與硫酸、硝酸反應嗎?若能,請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演示實驗2中若將濃鹽酸用濃硝酸、濃硫酸代替,會觀察到同樣的現(xiàn)象嗎?
6、氨中氮元素的化合價是-3,請從化合價的角度分析,氨還可能具有什么性質?它可能與哪些物質反應?
7、氨水為何不大量用作化肥?
【歸納板書】學生歸納,老師點評并板書。
一、氨的物理性質:
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比空氣輕;極易溶于水(1:700)。
二、氨的化學性質:
1、與水反應:NH3+H2ONH3H2O(可逆反應)
NH3H2ONH4++OH-(可逆過程)
2、與酸反應:NH3+HCl=NH4Cl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3、與氧氣反應:4NH3+5O24NO+6H2O
【講解】由于氨水易揮發(fā),不易運輸,因此氨水不大量用作化肥,而是常將氨制成各種固態(tài)的銨鹽加以使用,如何科學的使用銨態(tài)氮肥呢?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了解銨態(tài)氮肥的主要成分——銨鹽的主要性質。
【演示實驗3】取少量氯化銨固體放在試管中加熱。
【演示實驗4】取少量碳酸氫銨固體放在試管中加熱,并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新制的石灰水中。
【演示實驗5】在試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銨固體,再滴加適量的10%氫氧化鈉溶液,加熱,并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貼在玻璃棒上靠近試管口,觀察現(xiàn)象。
【交流討論】用多媒體投影所要討論的問題:
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思考、歸納并回答下列問題:
1、完成下列表格:
實驗實驗現(xiàn)象結論及化學方程式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2、銨鹽具有哪些物理、化學性質?
3、銨鹽與堿溶液反應的本質是什么?
4、怎樣合理地儲存和施用銨態(tài)氮肥?
【歸納板書】學生歸納,老師點評并板書
三、銨鹽的物理性質:白色,易溶于水的晶體。
四、銨鹽的化學性質:
1、受熱易分解:NH4ClNH3↑+HCl↑
NH4HCO3NH3↑+CO2↑+H2O
2、與堿溶液反應:NH4++OH-NH3↑+H2O
NH4++OH-=NH3H2O
保存方法:密封、陰涼通風處保存。
施用注意事項:不能與堿性物質如草木灰等混用;埋在土下以保持肥效。
【課堂小結】學生整合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
【課堂練習】教材P80-811(3)(4)(5)、4(1)
【課外作業(yè)】教材P812、3
相關閱讀
氮的氧化物
氮的氧化物
[學習目標定位] 認識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質,熟知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知道氮的氧化物(NO2)、硫的氧化物(SO2)是主要的大氣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1.隨著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氣中,產生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酸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氮氣是一種________________氣體,________溶于水,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
(1)氮氣的化學性質________,通常情況下與氧氣____________,但是在放電或高溫條件下氮氣和氧氣能直接化合生成N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的還原劑是________。
(2)氮氣在高溫、高壓、催化劑的情況下,能與氫氣化合生成NH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的氧化劑是____________。
知識點一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探究活動]
1.兩支大試管,分別集滿NO和NO2氣體,觀察他們的顏色狀態(tài),嗅聞他們的氣味,比較他們密度的大小。填寫下表:
色、態(tài)氣味密度溶解性毒性
NO
NO2
2.將盛滿一氧化氮的試管打開塞子,置于空氣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室收集一氧化氮氣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對于二氧化氮溶于水的實驗,按表中要求將其實驗現(xiàn)象和實驗結論填入下表空格內: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把充滿NO2的試管
倒立水中,再通入O2
[歸納總結]
1.二氧化氮溶于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產物是____________,還原產物是________________,氧化劑與還原劑的質量比是________。
2.工業(yè)上常用水吸收二氧化氮制取硝酸,在開始,NO2和H2O的反應中只有2/3的NO2
轉化為硝酸,而1/3的NO2轉化為NO,因此,硝酸工業(yè)應在吸收反應進行過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經過反復多次的氧化和吸收,NO2可以比較完全地被水吸收,能夠盡可能地轉化為________。
3.二氧化氮溶于氫氧化鈉溶液的化學方程式是2NO2+2NaOH===NaNO2+________+H2O,根據該反應能判定二氧化氮是酸性氧化物嗎?
。
[遷移應用]
1.最新的病毒學研究證實,一氧化氮對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關于一氧化氮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一氧化氮是一種紅棕色的氣體
B.常溫常壓下,一氧化氮不能與空氣中的氧氣直接化合
C.一氧化氮可由氮氣和氧氣在放電條件下直接化合得到
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2.某集氣瓶中的氣體呈紅棕色,加入足量水,蓋上玻璃片振蕩,得橙色溶液,氣體顏色消失。再拿走玻璃片后,瓶中氣體又變?yōu)榧t棕色,則該氣體可能是下列混合氣體中的()
A.N2、NO2、Br2B.NO2、NO、N2
C.NO2、NO、O2D.N2、O2、Br2
3.在一定條件下,將充滿NO2和O2的試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應后,剩余氣體體積為原混合氣體體積的18,則原混合氣體中NO2和O2的體積之比是()
①8∶1?、?∶3 ③7∶1 ④4∶1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知識點二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對大氣的污染
[探究活動]
1.SO2和NO2的主要來源
(1)SO2主要來自煤、石油和某些________的金屬礦物的燃燒和冶煉。
(2)NO2主要來自________________。
2.危害
(1)引起________污染,直接危害人體健康。
(2)溶于水形成________。
3.酸雨
(1)概念:____________的降水稱酸雨,主要是大氣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溶于水造成的。
(2)形成原理
①H2SO4的生成:SO2――→H2OH2SO3――→O2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HNO3的生成:NO2―→HN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危害
①直接破壞農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
②加速建筑物、橋梁、工業(yè)設備、運輸工具及電信電纜的腐蝕。
4.防治措施
(1)調整______________,發(fā)展________________。
(2)研究煤的脫硫技術,改進燃燒技術,減少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排放。
(3)加強工廠廢氣的回收處理。
(4)改進汽車尾氣的處理技術,控制汽車尾氣排放標準
[歸納總結]
酸雨的形成過程十分復雜,簡要概括如下:
[遷移應用]
4.酸雨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森林遭亂砍濫伐,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
B.工業(yè)上大量燃燒含硫燃料
C.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D.汽車排出大量尾氣
5.下列有關環(huán)境污染的說法正確的是()
A.燃煤時加入適量石灰石,可減少廢氣中SO2的量
B.臭氧的體積分數超過10-4%的空氣有利于人體健康
C.pH在5.6~7之間的降水通常稱為酸雨
D.含磷洗滌劑易于被細菌分解,故不會導致水體污染
6.空氣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資源。為改善空氣質量而啟動的“藍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藍天工程”建設的是()
A.推廣使用燃煤脫硫技術,防治SO2污染
B.實施綠化工程,防止揚塵污染
C.研制開發(fā)燃料電池汽車,消除機動車尾氣污染
D.加大石油、煤炭的開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應量
氮氣的化學性質穩(wěn)定,在通常情況下與O2不反應,但在放電或高溫下氮氣與氧氣化合生成NO,NO在空氣中極易被氧化為紅棕色的NO2,NO2能與水生成HNO3和NO。NO2和SO2是大氣污染物,能形成酸雨。
第2課時 氮的氧化物 大氣污染物
課前準備區(qū)
1.導致空氣質量下降,直接危害人體健康,能與空氣中水分形成酸雨,給社會發(fā)展和人類生活帶來嚴重危害 改進煤燃燒技術,在原煤中加入固硫劑石灰石和生石灰,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2.無色無味 不 1.25gL-1 (1)穩(wěn)定 不反應 N2+O2=====放電2NO
(2)N2+3H22NH3 N2
課堂活動區(qū)
知識點一
探究活動
1.無色氣體 無味 比空氣略大 難溶于水 有毒 紅棕色氣體 刺激性氣味 比空氣大 易溶于水 有毒
2.氣體的顏色由無色變?yōu)榧t棕色 2NO+O2===2NO2 用排水法收集
3.試管內氣體顏色慢慢變?yōu)闊o色,水面不斷上升,最后靜止在距試管底部約1/3處 NO2不能全部被水吸收,有無色氣體NO生成 水面不斷上升,最后試管內無色氣體約為原NO2體積的1/3,通入適量O2后液面繼續(xù)上升,最后試管全部充滿液體 NO2溶于水生成的NO全部與O2反應被水吸收 水面不斷上升,最后試管全部充滿液體 NO2可被NaOH溶液全部吸收
歸納總結
1.3NO2+H2O===2HNO3+NO HNO3 NO 1∶2
2.補充一些空氣,使生成的NO再被氧化為NO2,NO2溶于水又生成硝酸和NO 硝酸
3.NaNO3 不能判定。NO2與堿溶液反應生成兩種鹽,且氮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了變化,故NO2不是酸性氧化物
遷移應用
1.C 2.A 3.C
知識點二
探究活動
1.(1)含硫 (2)汽車尾氣
2.(1)大氣 (2)酸雨
3.(1)pH5.6 SO2 NO2 (2)①SO2+H2OH2SO3
2H2SO3+O2===2H2SO4?、?NO2+H2O===2HNO3+NO
4.(1)能源結構 清潔能源 (2)SO2 氮的氧化物
遷移應用
4.B [空氣中硫的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隨雨水降下就形成酸雨。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空氣中SO2和NOx的增多。在我國主要是SO2的增多??諝庵蠸O2的主要來源是:①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產品)的燃燒;②含硫礦石的冶煉;③硫酸、磷肥、紙漿廠的工業(yè)廢氣。目前,由于汽車用的燃料汽油、柴油等都經過了脫硫處理,所以形成酸雨的最主要原因是工業(yè)上大量燃燒含硫燃料。]
5.A 6.D
課后練習區(qū)
1.C 2.C 3.D 4.B 5.B 6.C
7.B [潮汐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大脖子病是缺碘引起的,這兩個名詞與環(huán)境污染無關。]
8.B
9.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
解析 煤中含硫,硫燃燒時生成的酸性氧化物SO2與堿性氧化物CaO作用生成含氧酸鹽CaSO3,CaSO3易被空氣中的O2氧化成CaSO4。
10.(1)2CO+2NO=====催化劑N2+2CO2
(2)反應除生成了N2外,還生成了增加空氣酸度的CO2和SO3 (3)bc
解析 汽車尾部排出的廢氣中主要含CO、NOx及碳氫化合物。CO是汽油不完全燃燒的產物,NOx是汽油爆裂時,由空氣中的氮和氧化合而成。碳氫化合物中含有烴類,有的是汽油原有成分,有的是氧化產物。大城市中汽車多,大氣中NO含量較高,這是因為汽車引擎在工作時產生高溫使之發(fā)生如下反應:N2+O2=====高溫2NO,礦物油中硫在燃燒過程中產生SO2,治理方法是在汽車排氣管上裝一個用鉑、鈀合金做的催化轉化器,使NO與CO反應生成N2和CO2,SO2被催化氧化為SO3??刂瞥鞘锌諝馕廴痉椒ㄖ校矘湓炝诌@一選項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植樹造林能控制CO2量的增加,但對消除汽車尾氣中的烴類、CO、SO2與NO等物質沒有直接的效果,選bc。
11.(1)AC
(2)Cu++NO-2+2H+===Cu2++NO↑+H2O
(3)7∶1
解析 (1)NO中N的化合價為+2價,所以NO具有還原性,能被臭氧氧化;NO排放到空氣中能最終氧化成硝酸;同CO一樣,NO也能與人體內的血紅蛋白結合,使人體缺氧而死亡,但這不是對環(huán)境的危害。
(2)根據信息可知此反應中Cu+為還原劑、NO-2為氧化劑、NO為還原產物、Cu2+為氧化產物,再根據電子、電荷、原子守恒可得離子方程式:Cu++NO-2+2H+===Cu2++NO↑+H2O。
(3)結合反應方程式知吸收NOx的物質的量為2mol(形成的鈉鹽中相關的比例為Na~N),同時產生1molCO2,由質量變化可推知2molNOx的質量為88g,故可求出尾氣中NO2與NO的體積比為7∶1。
12.(1)使所得溶液中的SO2-4完全沉淀
(2)原溶液中的SO2-4已經全部沉淀,加入的BaCl2溶液是過量的
(3)一般在過濾器中洗滌,邊洗滌邊過濾。分次向洗滌液中滴加硫酸鈉溶液,若洗滌液中無沉淀生成而保持澄清,說明可溶性物質已除盡;若洗滌液呈渾濁狀,說明可溶物質可能未除盡,需繼續(xù)洗滌。
(4)2.24%
解析 依題意有
SO2~BaSO4
22.4L233g
V(SO2)0.233g
即V(SO2)=22.4L×0.233g233g=2.24×10-2L
故空氣中二氧化硫的體積分數為
2.24×10-2L1.000L×100%=2.24%。
氮和磷
知識目標:
了解氮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規(guī)律以及磷的性質;
掌握氮氣的化學性質(跟氫氣、氧氣的反應)。
情感目標:
通過氮族元素有關量變引起質變,以及氮氣性質的相對穩(wěn)定性等知識,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并通過汽車尾氣對空氣污染等有關知識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保護教育。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能夠運用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結構理論指導元素化合物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材分析
氮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規(guī)律,在大綱中與氧族元素、碳族元素簡介一樣均屬于了解層次。但氮族元素簡介出在章引言部分,并且以開門見山的形式將氮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規(guī)律直接給出,而不像氧族元素、碳族元素那樣作為一節(jié)出現(xiàn),并進行引導分析其遞變規(guī)律。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學生已給學習了氧族元素、碳族元素等元素化合物知識,并對用理論指導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方法已經了解,因此,在使學生了解氮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規(guī)律的基礎上,重點以“思考”方式讓學生歸納比較鹵族元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這樣,既強化了理論的指導作用,又鞏固了元素周期律的知識。
在介紹氮和磷的單質時,是以學生熟知的化肥引入的,這樣學生便于接受。由于氮氣在空氣中含量最多,并且在合成氨及硝酸的工業(yè)制法中都要用到氮氣,因此氮氣的化學性質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本節(jié)的重點,大綱中要求為“掌握”層次。教材從氮分子具有牢固的N≡N鍵而結構穩(wěn)定入手,說明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從而說明結構決定性質,接著又聯(lián)系化學鍵的知識,從分子獲得的能量使化學鍵斷裂的角度說明氮氣在一定條件下還能與某些非金屬反應,從而認識氮氣的一些化學性質。關于磷,在大綱中的要求為了解層次,教材在初中介紹過的磷與氧氣反應的基礎上,又介紹了磷與氧氣的反應。此外還介紹了磷的同素異形體白磷和紅磷的性質的差異,以及紅磷和白磷的相互轉化從而復習高一學過的同素異形體的的概念。
本節(jié)教材的編寫,注重聯(lián)系實際,介紹環(huán)境污染問題;注重增加學生學習舉,配制了較多的圖畫和照片;注重培養(yǎng)自學能力開闊知識,編入了兩篇資料和一篇閱讀。
本節(jié)的重點:氮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規(guī)律;氮氣的化學性質。
教法建議
在教學中應突出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理論知識解決新的問題。
一、氮族元素
建議教師預先設計的表格內容(元素符號、原子半徑、金屬性非金屬性、與化合的難易程度、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等),采用討論的方法由學生運用已有的原子結構、元素周期表等知識以及學習前幾族元素的經驗,完成表格內容。再通過閱讀教材表2—1了解氮族元素單質的一些性質。
最后將教材中的“思考”由學生討論進行歸納總結,找出規(guī)律,加深理解所學知識,使知識系統(tǒng)化。
二、氮氣
1.物理性質
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空氣入手,通過討論歸納出氮氣的物理性質。
2.化學性質
(1)氮氣的穩(wěn)定性
引導學生運用結構理論分析氮元素的非金屬較強,但形成單質后由于分子中存在N≡N的結構致使氮氣的化學性比較穩(wěn)定。常用作保護氣。進而掌握學習化學的方法:結構性質用途。
(2)氮氣與氫氣、氧氣的反應。
教師可通過的穩(wěn)定性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提供足夠能量時,氮氣分子的共價鍵斷裂也能與某些物質反應引出氮氣的化學性質。根據非金屬單質的一般性質,掌握下列變化:
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
建議補充演示NO和之間相互轉化的實驗(將預先收集的一試管NO向學生展示,然后打開塞子觀察現(xiàn)象,氣體變?yōu)樽厣?,將試管例立在盛水的水槽中觀察液面及試管內氣體顏色變化。試管內液面上升后;用拇指賭住管口取出試管,將試管正立,向試內滴入紫色石蕊試管觀察現(xiàn)象)。根據各實驗觀察確定生成物,寫出化學方程式。并強調不是的酸酐。
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補充混合氣(、、)與混合的計算:①與混合氣體溶于水中,最后得到什么氣體?();②與混合氣體溶于水最終得到什么氣體?(),氣體無剩余:,最終得到;最終得到)。③與混合氣體溶于水最終得到什么氣體:(,無氣體剩余;,剩余;,剩余。)
三、磷
通過學生已有的磷的性質和閱讀教材內容重點落實以下內容:①P的非金屬性比N弱,但磷單質的化學性質比活潑。②磷與氯氣的反應,并指明是的酸酐,可做氣體的干燥劑。③磷的同素異形體—紅磷和白磷的性質差異及其相互轉化,并做好紅磷轉化為白磷的演示。
[實驗1—1]。通過白磷的保存聯(lián)想金屬鈉的保存方法。
上述知識內容一般不會構成難點,應盡量讓學生歸納總結,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培養(yǎng)表達能力。
對于教材中介紹的“光化學煙霧”、“氮氣”、“磷的”的等內容,有條件的學校可采用播放錄像等形式開闊學生視野,活躍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方案
第一節(jié)氮和磷
第二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復習、提問】氮氣有哪些化學性質?
【引導】NO和對環(huán)境危害很大,是主要的大氣污染物,對人、動物、植物、建筑物的危害很大?!痉配浵瘛縉O、造成的日本東京和英語倫敦的化學煙霧事件,我國四川樂山大佛腐蝕變形,酸雨造成美國洛杉磯湖泊已無生物……(1分鐘)
【提問】看過錄像有何感受?
【強調】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
【追問】你認為防治氮的氧化物污染環(huán)境的關鍵是什么?
【閱讀指導】課本相關內容。
【放錄像】介紹目前防治氮的氧化物污染的科技信息。(1分鐘)
【指導閱讀】課本有關氮氣用途的內容
【板書】3.氮氣的用途
【思考、回答】
【看錄像】
【思考、回答】
NO、等一旦污染空氣,人類將無法逃避,無處可藏。為了我們的家園,為了人類自己,我們應從方方面面注意防止環(huán)境污染,保護環(huán)境。
【閱讀、回答】
氮的氧化物主要來源是化石燃料(煤、石油)的燃燒廢氣和未經處理的硝酸廠的廢氣,關鍵處理好廢氣和尾氣。
【看錄像】
【閱讀歸納】
(1)做化工原料
(2)做保護氣(如保鮮蘋果)
(3)作冷凍劑(如超低溫手術)
【傳看、觀察】
【引言】磷和氮一樣是構成蛋白質的元素之一。無論動物還是植物體內都含磷,它對維持動物體內正常的生理機能起著重要的作用。
【板書】二、磷
【展示】紅磷、白磷
【講解】這是兩種磷的單質,磷像碳一樣,它的單質也有多種同素異形體,其重要的是白磷和紅磷。
【閱讀指導】白磷和紅磷的物理性質比較表1—2。
【追問】白磷和紅磷在某些性質方面為何不同?
【提問】你所學過的屬于互稱同素異形體的物質都有哪些?
【閱讀、思考、記憶、回答】
白磷和紅磷在某些性質方面不同。
【思考、回答】結構不同。
【思考、回答】
金剛石、石墨,氧氣和臭氧
【板書】1.白磷和紅磷是磷的同素異形體
【板書】2.磷的化學性質
(1)磷與氧氣反應
【錄像】白磷、紅磷燃燒實驗(初中做的實驗)
【追問】這個實驗說明什么?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
【設疑】白磷的著火點在,易燃燒,那如何保存它呢?
【講解】少量白磷可保存在水里。
【講解】是吸濕性極強的白色粉末,是
常用的干燥劑。它溶于熱水生成為磷酸。請同學們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觀察、回憶】
【思考、回答】
白磷和紅磷都可與氧氣反應,發(fā)生燃燒,但白磷著火點低于紅磷。
【思考、討論、回答】
低溫、密封
【思考、回答】
【講解】磷跟氯氣經點燃化合,生成三氯化磷和五氯化磷,并伴有煙和霧。三氯化磷是無色油狀液化,五氯化磷是淺黃色固體。他們都是重要的化學試劑。
【板書】(2)與氯氣反應
【思考、書寫、評價】
【演示實驗1—1】磷的相互轉化,觀察現(xiàn)象。
【提示】黃色的固體就是白磷。
【提問】這個實驗說明什么?
【板書】(3)磷的相互轉化
【觀察、回答】
加熱后,玻璃管時有黃色氣體產生,內壁冷的地方(玻璃管兩端)有黃色固體附著。
【思考、回答】
白磷和紅磷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
【理解】
【引導】由此可見,磷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容易和氧氣、氯氣等許多物質直接化合。在自然界中沒有游離態(tài)的磷存在,磷主要以磷酸鹽形式存在于礦石中。
【思考、理解】
【板書】3.磷的用途
【指導閱讀】
【閱讀、歸納】
(1)白磷(如制磷酸、燃燒彈、煙霧彈)
(2)紅磷(制安全火柴,農藥)
【小結】磷的性質及用途
【投影課堂練習一】
1.紅磷和白磷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這一變化屬于()。
A.物理變化B.化學變化C.氧化還原反應D.非氧化還原反應
2.0.1mol紅磷在一定量的氯氣中燃燒,質量增加了15g,其產物為()。
A.只有B.C.和D.無法確定
3.安全火柴盒的側面所涂的物質是某一混合物,其中含有()。
A.白磷和三硫化二銻B.紅磷和三硫化二銻
C.氯酸鉀、二氧化銻和硫等D.硝酸鉀、二氧化銻和硫等
【作業(yè)】課本一、5、6、7、8二、三、四。
4.3硫和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學案1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對每一課堂負責,教師在教學前就要準備好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聽懂教師所講的內容,幫助教師掌握上課時的教學節(jié)奏。教案的內容具體要怎樣寫呢?小編經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4.3硫和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學案1,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氮的氧化物
一、氮氣
㈠氮氣的物理性質
氮氣是色味態(tài),溶于水,
密度比空氣
㈡氮氣的化學性質
1、與金屬反應
與Mg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與非金屬反應:
工業(yè)合成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氧氣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氮的氧化物
1、性質對比
顏色狀態(tài)氣味溶解性沸點
(高低)毒性收集方法
NO
NO2
2、反應方程式
①NO與O2的反應:
②NO2與H2O的反應:
(工業(yè)制的原理)
3、諺語“雷雨發(fā)莊稼”的解釋:
4、設計方案:怎樣使NO2、NO被水完全吸收
鞏固練習:
1、把少量NO2氣體通入過量小蘇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氣體通過裝有足量的過氧化鈉顆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氣體是
A.氧氣B.二氧化氮
C.二氧化氮和氧氣D.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2、將22.4L某氣態(tài)氮氧化合物與足量的灼熱銅粉完全反應后,氣體體積變?yōu)?1.2L(體積均在相同條件下測定),則該氮氧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A.NO2B.N2O3C.N2OD.N2O4
3、工業(yè)廢氣中的氮氧化物(如NO、NO2等,用通式NOx表示)是主要的大氣污染物之一.為了保護環(huán)境,工業(yè)上常通入氨氣與之發(fā)生如下反應:NOx+NH3―→N2+H2O來消除污染.有關此反應,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N2既是氧化產物又是還原產物
B.當x=1時,每生成2.5molN2,被氧化的氣體有3mol
C.當x=2時,有1mol氣體被還原,轉移電子4mol
D.反應通式配平表示為:6NOx+4xNH3===(3+2x)N2+6xH2O
4、盛有12mLNO2和O2的混合氣體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應后,還剩余2mL無色氣體,則原混合氣體中O2的體積是
A.1.2mLB.2.4mLC.3.6mLD.4.8mL
5、足量銅與一定量濃硝酸反應,得到硝酸銅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氣體,這些氣體與1.68LO2(標準狀況)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氣體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銅溶液中加入5mol/L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則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是
A.60mLB.45mLC.30mLD.15mL
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對每一課堂負責,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們打好基礎,減輕高中教師們在教學時的教學壓力。您知道高中教案應該要怎么下筆嗎?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硫和氮的氧化物》,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高一化學必修1學案設計
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
第三節(jié)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質。
2.了解可逆反應的特點和表示方法。
3.了解硫的氧化物對大氣的污染,樹立環(huán)保意識。
知識梳理:
一、硫
1、存在: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游離態(tài)存在于和?;蠎B(tài)主要以和的形式存在。例如:硫鐵礦,黃銅礦,石膏,芒硝。
2、性質:俗稱,色粉末,溶于水,微溶于,易溶于。
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火焰呈色。
二、二氧化硫
1、物理性質:SO2是色、有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易,溶于水。
2、化學性質:二氧化硫與水的反應,水溶液的酸堿性,二氧化硫或亞硫酸的漂白性實驗:
實驗操作現(xiàn)象結論
(1)把盛有SO2的試管倒立于水中,打開膠塞
試管內液面。
SO2溶于水。
(2)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性
PH試紙。
SO2的水溶液呈性。
(3)滴入2滴品紅溶液,振蕩;加熱試管,再觀察;
。SO2具有,SO2與有色物質結合成,加熱。
⑴SO2是一種酸性氧化物
①SO2與水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SO2溶于水生成亞硫酸,亞硫酸是中強酸,因此溶液顯酸性,亞硫酸不穩(wěn)定,同時可以分解為和,所以SO2溶于水是一個可逆反應,用“”表示。
可逆反應:在同一條件下,既能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又能向逆反應方向進行的反應。
②SO2與堿性氧化物反應:SO2+CaO==
SO2與堿溶液反應:SO2+NaOH==+________
③SO2與某些鹽溶液反應:SO2+Na2CO3==+
⑵漂白性
SO2與某些有色物質生成的無色物質,但這種無色的物質而使有色物質恢復到原來的顏色。利用品紅溶液可檢驗SO2氣體。
⑶還原性
由于SO2的硫元素的化合價為,屬于中間價態(tài),所以SO2既有又有。一般表現(xiàn)為還原性,可被多種氧化劑(O2﹑Cl2﹑KMnO4等)氧化為價的硫。
①SO2可以被氧氣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工業(yè)上利用這一原理生產硫酸。
反應方程式:;。
②SO2可以使氯水、KMnO4溶液褪色。SO2+Cl2+2H2O==+
⑷SO2的用途:①漂白紙漿、毛、絲、草帽辮等;②用于殺菌消毒。
常見的漂白劑有哪些?漂白原理有何區(qū)別?
⑴SO2漂白性的實質,是SO2與水反應生成的H2SO3跟有機色素結合成了不穩(wěn)定的無色化合物,該化合物見光、遇熱或長久放置又能恢復為原來的顏色。SO2漂白原理屬于非氧化—還原反應。
⑵氯水、Ca(ClO)2、H2O2、Na2O2、O3使品紅溶液褪色,但加熱不能復原,其實質為氧化還原反應,是氧化性漂白,漂白劑具有氧化性,將有機色素氧化成穩(wěn)定的無色物質。
⑶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形成較大的表面積,具有很強的吸附性。使品紅溶液褪色是吸附性漂白,物理變化。
課下作業(yè):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SO2能使KMnO4水溶液褪色
B.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鑒別SO2和CO2
C.硫粉在過量的純氧中燃燒可以生成SO3
D.少量SO2通過濃的CaCl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2.檢驗SO2氣體中是否混有CO2氣體,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通過品紅溶液 B.通過澄清石灰水
C.先通過NaOH溶液,再通過澄清石灰水
D.先通過酸性KMnO4溶液,再通過澄清石灰水
3.下列物質不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是()
A.SO2B.活性炭
C.Ca(ClO)2D.CO2
4.實現(xiàn)下列變化,需要加入氧化劑的是()
A.S2-→SB.SO2→S
C.SO32-→SO2D.MnO2→Mn2+
5.欲除去CO2中少量的SO2,可選用的試劑是()
A.Na2CO3溶液
B.飽和NaHCO3溶液
C.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D.石灰水
6.下列變化中,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SO2使品紅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條褪色
C.活性炭使紅墨水褪色
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