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數(shù)學(xué)復(fù)習(xí)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06《吊古戰(zhàn)場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一名合格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xué)習(xí)的趣味性,作為高中教師就要精心準(zhǔn)備好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xué)生們充分體會到學(xué)習(xí)的快樂,幫助授課經(jīng)驗少的高中教師教學(xué)。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吊古戰(zhàn)場文》知識點復(fù)習(xí)”,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吊古戰(zhàn)場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原文欣賞】《吊古戰(zhàn)場文》
浩浩乎,平沙無垠,夐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黯兮慘悴,風(fēng)悲日曛。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鋌亡群。亭長告余曰:“此古戰(zhàn)場也,常覆三軍。往往鬼哭,天陰則聞?!眰脑?!秦歟漢歟?將近代歟?
吾聞夫齊魏徭戍,荊韓召募。萬里奔走,連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地闊天長,不知歸路。寄身鋒刃,腷臆誰愬?秦漢而還,多事四夷,中州耗斁,無世無之。古稱戎夏,不抗王師。文教失宣,武臣用奇。奇兵有異于仁義,王道迂闊而莫為。嗚唿噫嘻!
吾想夫北風(fēng)振漠,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zhàn)。野豎旌旗,川回組練。法重心駭,威尊命賤。利鏃穿骨,驚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聲析江河,勢崩雷電。至若窮陰凝閉,凜冽海隅,積雪沒脛,堅冰在須。鷙鳥休巢,征馬踟躕??暲k無溫,墮指裂膚。當(dāng)此苦寒,天假強(qiáng)胡,憑陵殺氣,以相剪屠。徑截輜重,橫攻士卒。都尉新降,將軍復(fù)沒。尸踣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無貴無賤,同為枯骨。可勝言哉!鼓衰兮力竭,矢盡兮弦絕,白刃交兮寶刀折,兩軍蹙兮生死決。降矣哉,終身夷狄;戰(zhàn)矣哉,暴骨沙礫。鳥無聲兮山寂寂,夜正長兮風(fēng)淅淅?;昶墙Y(jié)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冪冪。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傷心慘目,有如是耶!
吾聞之:牧用趙卒,大破林胡,開地千里,遁逃匈奴。漢傾天下,財殫力痡。任人而已,豈在多乎!周逐獫狁,北至太原。既城朔方,全師而還。飲至策勛,和樂且閑。穆穆棣棣,君臣之間。秦起長城,竟海為關(guān)。荼毒生民,萬里朱殷。漢擊匈奴,雖得陰山,枕骸徧野,功不補患。
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fù),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沒,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悁悁心目,寤寐見之。布奠傾觴,哭望天涯。天地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無依。必有兇年,人其流離。嗚唿噫嘻!時耶命耶?從古如斯!為之奈何?守在四夷。
翻譯:
廣大遼闊的無邊無際的曠野啊,極目遠(yuǎn)望看不到人影。河水彎曲得像帶子一般,遠(yuǎn)處無數(shù)的山峰交錯在一起。一片陰暗凄涼的景象:寒風(fēng)悲嘯,日色昏黃,飛蓬折斷,野草枯萎,寒氣凜冽猶如降霜的冬晨。鳥兒飛過也不肯落下,離群的野獸奔竄而過。亭長告訴我說:“這兒就是古代的戰(zhàn)場,曾經(jīng)全軍覆沒。每逢陰天就會聽到有鬼哭的聲音。真令人傷心??!這是秦朝、漢朝,還是近代的事情呢?
我聽說戰(zhàn)國時期,齊魏征集壯丁服役,楚韓募集兵員備戰(zhàn)。士兵們奔走萬里邊疆,年復(fù)一年暴露在外,早晨尋找沙漠中的水草放牧,夜晚穿涉結(jié)冰的河流。地遠(yuǎn)天長,不知道哪里是歸家的道路。性命寄托于刀槍之間,苦悶的心情向誰傾訴?自從秦漢以來,四方邊境上戰(zhàn)爭頻繁,中原地區(qū)的損耗破壞,也無時不有。古時稱說,外夷中夏,都不和帝王的軍隊為敵;后來不再宣揚禮樂教化,武將們就使用奇兵詭計。奇兵不符合仁義道德,王道被認(rèn)為迂腐不切實際,誰也不去實行。
唉喲喲!我想像北風(fēng)搖撼著沙漠,胡兵乘機(jī)來襲。主將驕傲輕敵,敵兵已到營門才倉卒接戰(zhàn)。原野上豎起各種戰(zhàn)旗,河谷地奔馳著全副武裝的士兵。嚴(yán)峻的軍法使人心驚膽戰(zhàn),當(dāng)官的威權(quán)重大,士兵的性命微賤。鋒利的箭鏃穿透骨頭,飛揚的沙粒直撲人面。敵我兩軍激烈搏斗,山川也被震得頭昏眼花。聲勢之大,足以使江河分裂,雷電奔掣。
何況正值極冬,空氣凝結(jié),天地閉塞,寒氣凜冽的翰海邊上,積雪陷沒小腿,堅冰凍住胡須。兇勐的鷙鳥躲在巢里休息,慣戰(zhàn)的軍馬也徘徊不前。綿衣毫無暖氣,人凍得手指掉落,肌膚開裂。在這苦寒之際,老天假借強(qiáng)大的胡兵之手,憑仗寒冬肅殺之氣,來斬伐屠戮我們的士兵,半途中截取軍用物資,攔腰沖斷士兵隊伍。都尉剛剛投降,將軍又復(fù)戰(zhàn)死。尸體僵仆在大港沿岸,鮮血淌滿了長城下的窟穴。無論高貴或是卑賤,同樣成為枯骨。說不完的凄慘喲!鼓聲微弱啊,戰(zhàn)士已經(jīng)精疲力竭;箭已射盡啊,弓弦也斷絕。白刃相交肉搏啊,寶刀已折斷;兩軍迫近啊,以生死相決。投降吧?終身將淪于異族;戰(zhàn)斗吧?尸骨將暴露于沙礫!鳥兒無聲啊群山沉寂,漫漫長夜啊悲風(fēng)淅淅,陰魂凝結(jié)啊天色昏暗,鬼神聚集啊陰云厚積。日光慘淡啊映照著短草,月色凄苦啊籠罩著白霜。人間還有像這樣令人傷心慘目的景況嗎?
我聽說過,李牧統(tǒng)率趙國的士兵,大破林胡的入侵,開辟疆土千里,匈奴望風(fēng)遠(yuǎn)逃。而漢朝傾全國之力和匈奴作戰(zhàn),反而民窮財盡,國力削弱。關(guān)鍵是任人得當(dāng),哪在于兵多呢!周朝驅(qū)逐獫狁,一直追到太原,在北方筑城防御,爾后全軍凱旋回京,在宗廟舉行祭祀和飲宴,記功授爵,大家和睦愉快而又安適。君臣之間,端莊和藹,恭敬有禮。而秦朝修筑長城,直到海邊都建起關(guān)塞,殘害了無數(shù)的人民,鮮血把萬里大地染成了赤黑;漢朝出兵攻擊匈奴,雖然占領(lǐng)了陰山,但陣亡將士骸骨遍野,互相枕藉,實在是得不償失。蒼天所生眾多的人民,誰沒有父母?從小拉扯帶領(lǐng),抱著背著,唯恐他們夭折。誰沒有親如手足的兄弟?誰沒有相敬如賓友的妻子?他們活著受過什么恩惠?又犯了什么罪過而遭殺害?他們的生死存亡,家中無從知道;即使聽到有人傳訊,也是疑信參半。整日憂愁郁悶,夜間音容入夢。不得已只好陳列祭品,酹酒祭奠,望遠(yuǎn)痛哭。天地為之憂愁,草木也含悲傷。這樣不明不白的吊祭,不能為死者在天之靈所感知,他們的精魂也無所歸依。何況戰(zhàn)爭之后,一定會出現(xiàn)災(zāi)荒,人民難免流離失所。唉唉!這是時勢造成,還是命運招致呢?從古以來就是如此!怎樣才能避免戰(zhàn)爭呢?惟有宣揚教化,施行仁義,才能使四方民族為天子守衛(wèi)疆土啊。
延伸閱讀
高二語文《祭十二郎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高二語文《祭十二郎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原文欣賞】《祭十二郎文》
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yuǎn)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
嗚唿!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汝時尤小,當(dāng)不復(fù)記憶。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來京城。其后四年,而歸視汝。又四年,吾往河陽省墳?zāi)?,遇汝從嫂喪來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來省吾。止一歲,請歸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來。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汝又不果來。吾念汝從于東,東亦客也,不可以久。圖久遠(yuǎn)者,莫如西歸,將成家而致汝。嗚唿!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dāng)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去年,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qiáng)而早逝。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來,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qiáng)者夭而病者全乎!
嗚唿!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強(qiáng)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cè)也?嗚唿!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宜業(yè)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
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
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強(qiáng)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嗚唿哀哉!嗚唿哀哉!
汝去年書云:“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為憂也。嗚唿!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抑別有疾而至斯乎?汝之書,六月十七日也。東野云,汝歿以六月二日;耿蘭之報無月日。蓋東野之使者,不知問家人以月日;如耿蘭之報,不知當(dāng)言月日。東野與吾書,乃問使者,使者妄稱以應(yīng)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與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終喪,則待終喪而取以來;如不能守以終喪,則遂取以來。其余奴婢,并令守汝喪。吾力能改葬,終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嗚唿!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yǎng)于共居,歿不能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吾行負(fù)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yǎng)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彼蒼者天,曷其有極!自今已往,吾其無意于人世矣!當(dāng)求數(shù)頃之田于伊潁之上,以待馀年,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嗚唿!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嗚唿哀哉!尚饗!
翻譯:
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韓愈在聽說你去世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著哀痛向你表達(dá)誠意,并派建中在遠(yuǎn)方備辦了應(yīng)時的鮮美食品作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魂靈:
唉,我自幼喪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親是什么模樣,只好靠哥嫂撫養(yǎng)。哥哥在中年時死在南方,我和你都還小,跟隨嫂嫂把靈柩送回河陽安葬。隨后又和你到江南謀生,孤苦零丁,一天也沒有分開過。我上面本來有三個哥哥,都不幸早死。繼承先父的后代,在孫子輩里只有你,在兒子輩里只有我。子孫兩代各剩一人,孤孤單單。嫂子曾經(jīng)撫摸著你指著我說:“韓氏兩代,就只有你們兩個了!”那時你比我更小,當(dāng)然記不得了;我當(dāng)時雖然能夠記事,但也還不能體會她話中的悲涼啊!
我十九歲時,初次來到京城參加考試。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又過了四年,我去河陽憑吊祖先的墳?zāi)?,碰上你護(hù)送嫂嫂的靈柩來安葬。又過了兩年,我在汴州輔佐董丞相,你來看望我,留下住了一年,你請求回去接妻子兒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離開汴州,你沒能來成。這一年,我在徐州任職,派去接你的人剛動身,我就被免職,你又沒來成。我想,你跟我在東邊的汴州、徐州,也是客居,不可能久?。粡拈L遠(yuǎn)考慮,還不如我回到西邊去,等在那里安下家再接你來。唉!誰能料到你竟突然離我而死呢?當(dāng)初,我和你都年輕,總以為雖然暫時分別,終究會長久在一起的。因此我離開你而旅居長安,以尋求微薄的俸祿。假如真的知道會這樣,即使讓我做高官厚祿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離開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去年,孟東野到你那里去時,我寫給你的信中說:“我年紀(jì)還不到四十歲,但視力模煳,頭發(fā)花白,牙齒松動。想起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強(qiáng)壯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這樣衰弱的人,難道還能長活在世上嗎?我不能離開(職守),你又不肯來,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會有無窮無盡的憂傷?!闭l能料到年輕的卻先死了,而年老的反而還活著,強(qiáng)壯的早早死去,而衰弱的反而還活在人間呢?
唉!是真的這樣呢?還是在做夢呢?還是這傳來的消息不可靠呢?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絕后了呢?你(那么)純正聰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澤呢?難道年輕強(qiáng)壯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卻應(yīng)活在世上嗎?實在不敢把它當(dāng)作真的啊!如果是夢,傳來的噩耗不是真的,可是東野的來信,耿蘭的報喪,卻又為什么在我身邊呢?啊!大概是真的了!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竟然早早地失去后代,你純正聰明,本來是應(yīng)該繼承家業(yè)的,現(xiàn)在卻不能承受你父親的恩澤了。這正是所謂蒼天確實難以揣測,而神意實在難以知道了!也就是所謂天理不可推求,而壽命的長短無法預(yù)知啊!
即使這樣,我從今年以來,花白的頭發(fā),全要變白了,松動的牙齒,也像要脫落了,身體越來越衰弱,精神也越來越差了,過不了多久就要隨你死去了。如果死后有知,那么我們又能分離多久呢?如果我死后無知,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時間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時間卻是無窮無盡的。
你的兒子才十歲,我的兒子才五歲,年輕強(qiáng)壯的尚不能保全,像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們成人立業(yè)呢?啊,悲痛啊,真是悲痛!
你去年來信說:“近來得了軟腳病,時常(發(fā)作)疼得厲害?!蔽艺f:“這種病,江南人常常得?!睕]有當(dāng)作值得憂慮的事。唉,(誰知道)竟然會因此而喪了命呢?還是由于別的病而導(dǎo)致這樣的不幸呢?
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寫的。東野說你是六月二日死的,耿蘭報喪時沒有說日期。大概是東野的使者不知道向你的家人問明日期,而耿蘭報喪竟不知道應(yīng)該告訴日期?還是東野給我寫信時,才去問使者,使者胡亂說個日期應(yīng)付呢?是這樣呢?還是不是這樣呢?
現(xiàn)在我派建中來祭奠你,安慰你的孩子和你的乳母。他們有糧食能夠守喪到喪期終了,就等到喪期結(jié)束后再把他們接來;如果不能守到喪期終了,我就馬上接來。剩下的奴婢,叫他們一起守喪。如果我有能力遷葬,最后一定把你安葬在祖墳旁,這樣以后,才算了卻我的心愿。
唉,你患病我不知道時間,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活著的時候不能住在一起互相照顧,死的時候沒有撫尸痛哭,入殮時沒在棺前守靈,下棺入葬時又沒有親臨你的墓穴。我的行為辜負(fù)了神明,才使你這么早死去,我對上不孝,對下不慈,既不能與你相互照顧著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塊死去。一個在天涯,一個在地角。你活著的時候不能和我形影相依,死后魂靈也不在我的夢中顯現(xiàn),這都是我造成的災(zāi)難,又能抱怨誰呢?天哪,(我的悲痛)哪里有盡頭呢?
從今以后,我已經(jīng)沒有心思奔忙在世上了!還是回到老家去置辦幾頃地,度過我的余年。教養(yǎng)我的兒子和你的兒子,希望他們成才;撫養(yǎng)我的女兒和你的女兒,等到她們出嫁,(我的心愿)如此而已。
唉!話有說完的時候,而哀痛之情卻不能終止,你知道呢?還是不知道呢?悲哀啊!希望享用祭品吧!
簡介:
《祭十二郎文》出自《昌黎先生集》,作者是韓愈,韓愈,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人。
背景:
《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學(xué)家韓愈一篇對其侄十二郎所寫的祭文。文章既沒有鋪排,也沒有張揚,作者善于融抒情于敘事之中,在對身世、家常、生活遭際樸實的敘述中,表現(xiàn)出對兄嫂及侄兒深切的懷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字詞:
一古今異義:
①吾去汴州
去:(古義)離開
(今義)離開所在地方到別處去
②明年,丞相薨
明年:(古義)第二年
(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③又可冀其成立邪
成立:(古義)成家立業(yè)
(今義)(組織、機(jī)構(gòu))籌備成功,開始存在
④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
動搖:(古義)松動
(今義)在兩種對立的意見之間或在兩條對立的行動路線之間搖擺不定
⑤未可以為信也
可以:(古義)可以憑借
(今義)表示可能或能夠(表示許可)
⑥幾何不從汝而死也
幾何:(古義)多少(日子),意指過不了多久
(今義)多少(用于反問)
⑦其無知,悲不幾時
無知:(古義)(我)死后無知
(今義)不懂情理;缺乏知識
⑧吾其無意于人世矣
無意:(古義)沒有心思
(今義)不是有意的
⑨然后惟其所愿
然后:(古義)這樣之后
(今義)用于順承復(fù)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開頭,表示某一行動或情況發(fā)生后,接著發(fā)生或引起另一行動或情況,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唿應(yīng)
⑩將成家而致汝
成家:(古義)安家
(今義)男子結(jié)婚
(11)雖然,我自今年來,蒼蒼者欲化而為白矣
雖然:(古義)即使這樣
(今義)連詞,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與之唿應(yīng)
二通假字
①使建中遠(yuǎn)具時羞之奠羞:通“饈”,美味食物
②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③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世:通“逝”,死
④終葬汝于先人之兆兆:通“垗[zhào]”,墓地
⑤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斂:通“殮”,給死人穿衣入棺
⑥彼蒼者天,曷其有極曷:通“何”,什么
⑦自今已往,吾其無意于人世矣 已:通“以”,表示時間的界限
8.以待馀年馀:通“余”,剩下的
三 詞類活用
①名詞作動詞
汝又不果來果:實現(xiàn)
業(yè)其家業(yè):繼承……的事業(yè)
東亦客也客:做客
②名詞作狀語
莫如西歸西:向西
中年兄歿南方中年:在中年
毛血日益衰日:一天天地
③動詞作名詞
而視茫茫視:視力
惟其所愿愿:愿望
傳之非其真也傳:傳來的消息
④使動用法
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夭:使.夭折
成家以致汝成家:使家成致:使.來
長吾女及汝女長:養(yǎng)育,使……成長,
⑤形容詞作名詞
乃能銜哀致誠誠:誠意
蒼蒼者欲化為白矣白:白發(fā)
⒍形容詞作動詞
強(qiáng)者夭而病者全乎 全:保全
特殊句式
⒈賓語前置
①惟兄嫂是依(應(yīng)為:惟依兄嫂是)
②其又何尤(應(yīng)為:其又尤何)
③何為而在吾側(cè)也(應(yīng)為:為何而在吾側(cè)也)
⒉狀語后置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應(yīng)為:”吾于汴州佐董丞相“)
吾佐戎徐州(省略“于”,應(yīng)為:“吾于徐州佐戎”)
⒊被動句
吾又罷去(譯為:我又被罷免)
⒋省略句
汝從(吾)于東
既(吾)又與汝就食江南
⒌感嘆句
嗚唿!其信然邪
⒍反問句
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
⒎固定句式
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
(“其.其.其.”構(gòu)成選擇疑問句,譯為:“是.還是.還是.”)
練習(xí)題:
1.下列句子的字的讀音,正確的一項是()
A.及長,不省(xǐnɡ)所怙(ɡù)取其孥(nú)
B.聞汝喪(sànɡ)之七日中年,兄歿(mò)南方
C.雖萬乘(chénɡ)之公相竟以此而殞(yǔn)其生乎
D.嗚唿哀哉,尚饗(xiǎnɡ)其余奴婢(bēi),并令守汝喪
答案:B
解析:A“怙”應(yīng)讀“hù”,C“乘”應(yīng)讀“shènɡ”,D“婢”應(yīng)讀“bì”。
2.下列各句雙音詞與現(xiàn)代漢語詞義最接近的一項是()
A.吾與汝俱少年
B.幾何不從汝而死也
C.又可冀其成立邪
D.而汝抱無涯之戚
答案:D
解析:“少年”,古代指青年男子,與“老年”相對;“幾何”,此處是多少之意,今天是幾何學(xué)的意思;“成立”,在此處是成長自立之意,今天是建立或有根據(jù)之意;“無涯”一詞古今同義。
3.下列句中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乃能銜哀致誠致誠:表達(dá)誠意。
B.汝之純明宜業(yè)其家者純明:完全明白。
C.幾何不從汝而死也?幾何:多少日子。
D.吾實為之,其又何尤!何尤:怨恨誰。
答案:B
解析:“純明”,純正明智。
4.“其”字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A.吾其無意于人世矣
B.其無知,悲不幾進(jìn)
C.亦不知其悲也
D.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答案:AD
解析:AD均為語氣詞,加強(qiáng)語氣;B為連詞;C為代詞。
《齊桓晉文之事》知識點
《齊桓晉文之事》知識點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p>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p>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睂υ唬骸叭粍t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蛔R有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p>
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p>
曰:“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p>
曰:“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yuǎn)庖廚也?!?/p>
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ぉし蜃又^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復(fù)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曰:“否?!?/p>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p>
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遣粸橐玻遣荒芤病9释踔煌?,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耘e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gòu)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p>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王笑而不言。
曰:“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輕暖不足于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于目與?聲音不足聽于耳與?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
曰:“否,吾不為是也。”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p>
王曰:“若是其甚與?”
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zāi);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zāi)?!?/p>
曰:“可得聞與?”
曰:“鄒人與楚人戰(zhàn),則王以為孰勝?”
曰:“楚人勝?!?/p>
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qiáng)。海內(nèi)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今王發(fā)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于?”
王曰:“吾惛,不能進(jìn)于是矣。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p>
曰:“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p>
翻譯:
齊宣王問(孟子)說:“齊桓公、晉文公(稱霸)的事,(我)可以聽聽嗎?”
孟子回答說:“孔子的弟子之中沒有講述齊桓公、晉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失傳了。我沒有聽說過這事。(如果)不能不說,那么還是說說行王道的事吧!”
(齊宣王)說:“要有什么樣的德行,才可以稱王于天下呢?”
(孟子)說:“使人民安定才能稱王,沒有人可以抵御他。”
(齊宣王)說:“像我這樣的人,能夠安撫百姓嗎?”
(孟子)說:“可以?!?/p>
(齊宣王)說:“從哪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說:“我聽胡龁說(我從胡龁那聽說):‘您坐在大殿上,有個人牽牛從殿下走過。您看見這個人,問道:“牛(牽)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說:“準(zhǔn)備用它來祭鐘?!蹦f:“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懼戰(zhàn)栗的樣子,這樣沒有罪過卻走向死地?!保侨藛枺┑溃骸凹热贿@樣那么,廢棄祭鐘的儀式嗎?”你說:“怎么可以廢除呢?用羊來換它吧。”’不知道有沒有這件事?”
(齊宣王)說:“有這事。”
(孟子)說:“這樣的心就足以稱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認(rèn)為大王吝嗇。我誠然知道您是于心不忍?!?/p>
(齊宣王)說:“是的。的確有這樣(對我誤解)的百姓。齊國雖然土地狹小,我怎么至于吝嗇一頭牛?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懼戰(zhàn)栗的樣子,這樣無罪卻走向死地,因此用羊去換它?!?/p>
(孟子)說:“您不要對百姓認(rèn)為您是吝嗇的感到奇怪。以小換大,他們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無罪卻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齊宣王笑著說:“這究竟是一種什么想法呢?(我也說不清楚),我(的確)不是吝嗇錢財而以羊換掉牛的,(這么看來)老百姓說我吝嗇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牧恕!?/p>
(孟子)說:“沒有關(guān)系,這是體現(xiàn)了仁愛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沒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對于飛禽走獸:看見它活著,便不忍心看它死;聽到它(哀鳴)的聲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廚房?!?/p>
齊宣王高興了,說:“《詩經(jīng)》說:‘別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測到。’──說的就是先生您這樣的人啊。我這樣做了,回頭再去想它,卻想不出是為什么。先生您說的這些,對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觸動啊!這種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孟子)說:“(假如)有人報告大王說:‘我的力氣足以舉起三千斤,卻不能夠舉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鳥獸秋天新生細(xì)毛的末梢,卻看不到整車的柴草?!敲矗笸跄嘈艈幔俊?/p>
(齊宣王)說:“不相信。”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獸,而老百姓卻得不到您的功德,卻是為什么呢?這樣看來,舉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氣的緣故;看不見整車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緣故;老百姓沒有受到保護(hù),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緣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統(tǒng)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p>
(齊宣王)說:“不肯干與不能干在表現(xiàn)上怎樣區(qū)別?”
(孟子)說:“(用胳膊)挾著泰山去跳過渤海,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確實是做不到。為長輩彎腰作揖,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統(tǒng)一天下,不屬于(用胳膊)挾泰山去跳過渤海這一類的事;大王不能統(tǒng)一天下,屬于對長輩彎腰作揖一類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進(jìn)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的老人;愛護(hù)自己的孩子,進(jìn)而推廣到愛護(hù)別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統(tǒng)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轉(zhuǎn)動?xùn)|西那么容易了?!对娊?jīng)》說:‘(做國君的)給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樣,推廣到兄弟,進(jìn)而治理好一家一國?!ぉふf的就是把這樣的心推廣到他人身上罷了。所以,推廣恩德足以安撫四海百姓,不推廣恩德連妻子兒女都安撫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過別人的原因,沒別的,善于推廣他們的好行為罷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廣到禽獸身上,老百姓卻得不到您的好處,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稱,才能知道輕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長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這樣。大王,您請思量一下吧!
“還是您發(fā)動戰(zhàn)爭,使將士冒生命的危險,與各諸侯國結(jié)怨,這樣心里才痛快么?”
齊宣王說:“不是的,我怎么會這樣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這辦法求得我最想要的東西罷了?!?/p>
(孟子)說:“您最想要的東西是什么,(我)可以聽聽嗎?”
齊宣王只是笑卻不說話。
(孟子)說:“是因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夠吃呢?又輕又暖的衣服不夠穿呢?還是因為各種色彩不夠看呢?美妙的音樂不夠聽呢?左右受寵愛的人不夠用呢?(這些)您的大臣們都能充分地供給,難道大王真是為了這些嗎?”
(齊宣王)說:“不是,我不是為了這些?!?/p>
(孟子)說:“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東西便可知道了:是想開拓疆土,使秦國、楚國來朝見,統(tǒng)治整個中原地區(qū),安撫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但是)以這樣的做法,去謀求這樣的理想,就像爬到樹上去抓魚一樣?!?/p>
齊宣王說:“像(你說的)這么嚴(yán)重嗎?”
(孟子)說:“恐怕比這還嚴(yán)重。爬到樹上去抓魚,雖然抓不到魚,卻沒有什么后禍;假使用這樣的做法,去謀求這樣的理想,又盡心盡力地去干,結(jié)果必然有災(zāi)禍。”
(齊宣王)說:“(這是什么道理)可以讓我聽聽嗎?”
(孟子)說:“(如果)鄒國和楚國打仗,那您認(rèn)為誰勝呢?”
(齊宣王)說:“楚國會勝。”
(孟子)說:“那么,小國本來不可以與大國為敵,人少的國家本來不可以與人多的國家為敵,弱國本來不可以與強(qiáng)國為敵。天下的土地,縱橫各一千多里的(國家)有九個,齊國的土地總算起來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這與鄒國和楚國打仗有什么不同呢?還是回到根本上來吧。(如果)您現(xiàn)在發(fā)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當(dāng)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來做官,種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來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貨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國那些憎恨他們君主的人都想跑來向您申訴。如果像這樣,誰還能抵擋您呢?”
齊宣王說:“我煳涂,不能懂得這個道理。希望先生您幫助我(實現(xiàn))我的愿望。明確的指教我,我雖然不聰慧,請(讓我)試一試?!?/p>
(孟子)說:“沒有長久可以維持生活的產(chǎn)業(yè)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沒有固定的產(chǎn)業(yè),因而就沒有長久不變的心。如果沒有長久不變的善心,(就會)不服從約束、犯上作亂,沒有不做的了。等到(他們)犯了罪,隨后用刑法去處罰他們,這樣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愛的君主掌權(quán),卻可以做這種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規(guī)定老百姓的產(chǎn)業(yè),一定使他們上能贍養(yǎng)父母,下能養(yǎng)活妻子兒女;年成好時能豐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餓死。這樣之后督促他們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隨國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規(guī)定人民的產(chǎn)業(yè),上不能贍養(yǎng)父母,下不能養(yǎng)活妻子兒女,好年景也總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壞年景免不了要餓死。這樣,只把自己從死亡中救出來,恐怕還不夠,哪里還顧得上講求禮義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來呢?(給每家)五畝地的住宅,種上桑樹,(那么)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上絲織的衣服了;雞、小豬、狗、大豬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養(yǎng)繁殖的)時節(jié),七十歲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畝的田地,不要(因勞役)耽誤了農(nóng)時,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餓了;重視學(xué)校的教育,反復(fù)地用孝順父母,尊重兄長的道理叮嚀他們,頭發(fā)斑白的老人便不會再背著、頂著東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絲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餓受凍,如果這樣還不能統(tǒng)一天下,那是沒有的(事情)。”
簡介:
《齊桓晉文之事》選自《孟子·梁惠王上》,作者是孟子(前372—前309),名軻。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背景:
本文通過孟子游說齊宣王提出放棄霸道,施行王道的經(jīng)過,比較系統(tǒng)地闡發(fā)了孟子的仁政主張。
字詞:
一通假字
1、無以,則王乎:以通“已”,停止
2、然則廢釁鐘與(本文有多處):與通“歟”,語氣詞,表疑問
3、王說:說通“悅”,高興
4、為長者折枝:“枝”通“肢”,肢體(一說,折枝,就是折樹枝。)
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樣
6、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語氣詞,相當(dāng)了
7、蓋亦反其本矣:蓋通盍,何不;反通返,回、歸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
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訴,控訴、控告
10、無不為已:已通矣,語氣詞,表示感嘆
11、是罔民也:罔通網(wǎng),張開羅網(wǎng)捕捉、陷害
12、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頒通斑,頭發(fā)花白,常比喻老人
二古今異義
1、吾何愛一牛愛:吝嗇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來推及到
3、至于兄弟至于:推廣到
4、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兒女
5、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中國:指中原一帶
6、然后從而刑之從而:接著就
練習(xí)題:
1.釋詞、譯句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御:抵御,
通過安撫百姓實行王道,沒有誰能阻擋得了。
B.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易:換。宜:適宜
我并不是吝惜錢財才拿只羊去替換牛,難怪百姓要說我吝嗇哩。
C.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未見羊也。乃:是。
沒有關(guān)系,這正是仁愛之道,(因為您只)見到牛沒有見到羊。
D.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獨:難道。
現(xiàn)在大王您一片仁心施于禽獸,而百姓卻一無所得,這是什么原因呢?
2.釋詞、譯句不正確的一項是[]
A.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gòu)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抑:難道。
難道您要拿起武器,危害您的臣下和士兵,和諸侯結(jié)下深仇大恨,然后才快活嗎?
B.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見:看見。見:被。
一車木柴看不見,是不愿用視力;百姓不被愛護(hù),是您不愿廣施恩澤。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及:推及。
尊奉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奉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人家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便可以像把一件小東西放在手掌上轉(zhuǎn)動那么容易了。
D.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緣:攀登。
憑您現(xiàn)在的所作所為,去追求您所想得到的東西,簡直像是爬到樹上去抓魚一樣。
《齊桓晉文之事》文言文知識點歸納
《齊桓晉文之事》文言文知識點歸納
1、無以,則王乎王(本文有多處):名詞作動詞,行王道,成王業(yè)(成就王業(yè),取得天下)
2、保民而王保:愛護(hù),安撫
3、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異:意動,對……感到奇怪
4、是以君子遠(yuǎn)庖廚也遠(yuǎn):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遠(yuǎn)離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詞作名詞,視力
6、老(1)吾老(2),以及人之老(2)
老(1):形容詞作動詞,尊敬,愛護(hù);老(2):形容詞作名詞,老人
7、幼(1)吾幼(2),以及人之幼(2)
幼(1):形容詞作動詞,愛護(hù);幼(2):形容詞作名詞,幼兒,孩童
8、刑于寡妻:(通“型”)名詞作動詞,示范
9、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肥甘:形容詞作名詞,肥美的食物
10、輕暖不足于體與輕暖:形容詞作名詞,輕暖的衣服
11、危士臣危:動詞的使動,使……受到危害
12、將以求吾所大欲也欲:形容詞作名詞,想要的東西
13朝秦楚朝:使動,使……來朝見
14、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盒稳菰~作名詞,小的國家;大:形容詞作名詞大的國家
15、寡固不可以敵眾寡:形容詞作名詞,人口稀少的國家;眾:形容詞作名詞,人口眾多的國家
16、弱固不可以敵強(qiáng)弱:形容詞作名詞,弱小的國家;強(qiáng):形容詞作名詞,強(qiáng)大的國家
17、以一服八服:動詞的使動,使……降服
18、然后從而刑之刑:名詞作動詞,處罰
19、是罔民也罔:(通“網(wǎng)”)名詞作動詞,張開羅網(wǎng)捕捉、陷害
2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詞作動詞,穿
21、樹之以桑樹:名詞作動詞,種
22、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聞:使動,使……聽到
四
文言文特殊句式
判斷句
1、是乃仁術(shù)也
2、夫子之謂也
3、是誠不能也
4、是折枝之類也
5、是罔民也
被動句
1、百姓之不見保見:表示被動
省略句
1、有牽牛而過(于)堂下者
2、將以(之)釁鐘
3、將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4、明以(之)教我
5、及(之)陷于罪
6、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賓語前置
1、臣未之聞也(臣未聞之也)之
2、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之
3、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何
4、牛何之(牛之何)之
5、然則一羽之不舉(然則不舉一羽)之
6、輿薪之不見輿薪見
7、何以異以何
8、未之有也之
狀語后置
1、王坐于堂上(王于堂上坐)
2、構(gòu)怨于諸侯
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4、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
5、獨何與
6、樹之以桑
五
文言文一詞多義
⑴道
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談?wù)摚?br>
唯恐道途顯晦,不相通達(dá),致負(fù)誠托,又乖懇愿(道路)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風(fēng)尚)
道芷陽間行(取道)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啟發(fā))
⑵之
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的)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詞,他)
牛何之(往)
臣聞之胡龁曰(助詞,無意義)
⑶舍
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放)
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停止)
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建房)
⑷誠
然,誠有百姓者(的確)
是誠何心也(真的)
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真誠)
楚誠能絕齊,秦愿獻(xiàn)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
古今異義:
1、吾何愛一牛愛:吝嗇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來推及到
3、至于兄弟至于:推廣到
4、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兒女
5、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中國:指中原一帶
6、然后從而刑之從而:接著就
高考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復(fù)習(xí)《陳情表》知識點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復(fù)習(xí)
《陳情表》知識點全梳理
一、文學(xué)常識:
李密(224-287)字令伯,一名虔,犍為武陽(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縣)人。西晉文學(xué)家。初仕蜀漢,后仕西晉。李密有《陳情表》流傳于后世,被傳頌為孝道的典范。
二、指出下列通假字:
1、夙遭閔兇(閔,通“憫”,憂愁)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六(有,通“又”,多)
三、解釋加點詞語
1、臣以險釁(艱難禍患,指命運不濟(jì))
2、慈父見背(背棄我,指死亡)
3、舅奪母志(改變)
4、門衰祚?。ǜ7郑?/p>
5、終鮮兄弟(本指少,這里是沒有)
6、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7、而劉夙嬰疾病(纏繞)
8、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舉)
9、尋蒙國恩(不久)
10、則劉病日篤(病重)
11、至微至陋,過蒙拔擢(zhuó)(提升)
12、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yuǎn)(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四、一詞多義
1、行:①行年四歲(動詞,經(jīng)歷)
②九歲不行(動詞,走路)
2、矜:①猶蒙矜育(動詞,憐惜)
②不矜名節(jié)(動詞,自夸)
③愿陛下矜憫愚誠(動詞,憐憫)
3、至:①至微至陋(副詞,極其)
②無以至今日(動詞,到達(dá))
4、以:①臣以險釁(連詞,因為)②臣以供養(yǎng)無主(連詞,因為)
③謹(jǐn)拜表以聞(連詞,相當(dāng)于“而”)④猥以微賤(介詞,憑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詞,用)⑥臣具以表聞(介詞,用)
5、見:①慈父見背(代詞,我,自己)
②二州牧所見明知(動詞,看見)
6、親:①躬親撫養(yǎng)(代詞,親自)
②外無期功強(qiáng)近之親(名詞,親戚)
7、當(dāng):①當(dāng)侍東宮(動詞,任,充當(dāng))
②死當(dāng)結(jié)草(副詞,應(yīng)當(dāng))
8、?。孩偃毡∥魃剑▌釉~,迫近)
②門衰祚?。ㄐ稳菰~,微薄,少)
9、于:①州司臨門,急于星火(介詞,比)
②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介詞,給)
10、夙:①夙遭閔兇(名詞,很早,幼年)
②夙夜憂嘆(名詞,早晨)
11、之:①外無期功強(qiáng)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憧。(助詞,的。)
②臣之進(jìn)退,實為狼狽。(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五、詞類活用
1、躬親撫養(yǎng)(名作狀,親自)
2、日:則病日篤(名作狀,一天天地)
3、閔兇:夙遭閔兇(形作名,憂患兇喪這事)
4、微賤:猥以微賤(形作名,卑微低賤的身份)
5、誠:愿陛下矜憫愚誠(形作名,誠心)
6、終:無以終余年(動詞使動,使……結(jié)束)
7、卒:保卒余年(動詞使動,使……終了)
8、遠(yuǎn),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yuǎn)(形作動,遠(yuǎn)行)
9、進(jìn)退:臣之進(jìn)退,實為狼狽(動作名,是否出來做官之事)
10、聞:謹(jǐn)拜表以聞(動詞使動,使……知道)
六、古今異義的詞
1、至于成立(①古義:到。②今義:程度副詞)
2、至于成立(①古義:成人自立。②今義:創(chuàng)立)
3、九歲不行(①古義:不能走路。②今義:不可以)
4、后刺史榮舉臣秀才(①古義:優(yōu)秀人才。
②今義:科舉考試中最低一級考中者)
5、則告訴不許(①古義:申訴。②今義:讓別人知道)
6、臣之辛苦(①古義:辛酸苦楚。②今義:身心勞苦)
七、句式
1、急于星火(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2、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判斷句)
3、謹(jǐn)拜表以聞(陛下)(省略句)
4、且劉夙嬰疾?。ū粍泳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