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復習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9-28九年級《物質構成的奧秘》期末復習提綱。
九年級《物質構成的奧秘》期末復習提綱
1、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離子也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B、Cl-C、2ClD、Cl2)。保持CO2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銀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電解水這一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氫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電荷數(shù)(帶正電)=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
離子中:核電荷數(shù)(帶正電)=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離子所帶電荷(分正負)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構成原子的三種粒子是:質子(正電)、中子(不帶電)、電子(帶負電)。一切原子都有質子、中子和電子嗎?(錯!一般的氫原子無中子)。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原子的質量÷C原子質量的1/12。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它是一個比值。相對分子質量也可用“該分子的質量÷C原子質量的1/12”求出,其單位同樣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帶電量和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電性相反,因此整個原子不顯電性(即電中性)。
2、①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種分子構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純凈物不一定是由一種分子構成的。
③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
純凈物與混合物的區(qū)別是物質的種類不同。
單質和化合物的區(qū)別是元素的種類不同。
④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號的意義:表示一種元素,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⑥化學式的意義:表示一種物質,表示這種物質的元素組成,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的原子構成。
如:Fe表示鐵元素、表示一個鐵原子、表示鐵單質。
⑦要表示幾個粒子(不論是分子、原子還是離子),在粒子符號前加系數(shù)。
化學式中的下標表示每個分子中含幾個這種原子或原子團。
離子帶電量標在符號右上角,元素化合價標在符號正上方。
⑧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構成的。
由原子直接構成的:金屬單質、稀有氣體、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構成的:非金屬氣體單質如H2、O2、N2、Cl2等、酸和多數(shù)氧化物[非金屬與非金屬(或原子團)組成]如CO2、H2O、SO3、HCl、H2SO4、一些固態(tài)非金屬單質如磷、硫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構成的。
由離子直接構成的:堿與鹽(金屬與非金屬或原子團組成)如NaOH、CaCl2、MgS、NaF、ZnSO4。
構成高錳酸鉀的微粒是K+、MnO4-。
3、決定元素的種類是核電荷數(shù)(或質子數(shù)),(即一種元素和另一種元素的本質區(qū)別是質子數(shù)不同或者核電荷數(shù)不同);元素的分類由最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分為金屬、非金屬、稀有氣體);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的是最外層電子數(shù)。元素的化合價由最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相對原子質量由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決定。
同種元素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shù),如Fe、Fe2+、Fe3+因核電荷數(shù)相同,都稱為鐵元素,但最外層電子數(shù)不同,所以他們的化學性質也不同。
核電荷數(shù)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種元素,如Ne、HF、H2O、NH3、CH4。
已知RO32-有32個電子,則:R+8×3+2=32∴R的質子數(shù)為:6
4、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均按含量由高到低排列):地殼中氧、硅、鋁、鐵、鈣;海洋中氧、氫;人體中氧、碳、氫、氮;太陽上氫、氦。
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鐵、銅、錳、鋅、鈷、碘等。缺鈣會骨質疏松,易得佝僂?。蝗变\會智力低下,易得侏儒癥;缺鈷、鐵易得貧血癥;缺碘會得甲狀腺疾病。
5、試寫1—18號元素的符號和名稱:
符號:名稱:
6、默寫常見原子團的符號和化合價:
名稱
銨根
氫氧根
硝酸根
硫酸根
碳酸根
磷酸根
符號
NH4
OH
NO3
SO4
CO3
PO4
化合價
+1
-1
-1
-2
-2
-3
7、默寫常見元素的化合價:
+1K、Na、Ag、H;+2Ca、Mg、Ba、Zn、Hg;+3Al;+4Si;+1、+2Cu;+2、+3Fe;
+2、+4C;+4、+6S;-1F、Cl;-2O、S;-3N、P。
相關閱讀
九年級《我們身邊的物質》期末復習提綱
九年級《我們身邊的物質》期末復習提綱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現(xiàn)象:①紅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鐵絲、鎂帶等代替)燃燒時有大量白煙生成,②冷卻后,打開止水夾,進入集氣瓶的水約占集氣瓶1/5體積。
若測得水面上升小于1/5體積的原因可能是:①紅磷不足,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②裝置漏氣③沒有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④沒有預先在導管中裝滿水。
2、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提出了空氣主要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氣。
3、空氣的成分按體積分數(shù)計算,大約是氮氣為78%、氧氣為21%(氮氣比氧氣約為4︰1)、稀有氣體(混合物)為0.94%、二氧化碳為0.03%、其它氣體和雜質為0.03%??諝獾某煞忠缘獨夂脱鯕鉃橹?,屬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氣中的有害物質,大致可分為粉塵和氣體兩類,氣體污染物較多是SO2、CO、NO2,這些氣體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
5、捕捉空氣(獲得某處氣體樣品)的實驗方法:①用一個集氣瓶,裝滿水,到某處后,將水倒掉,蓋好集氣瓶即可。②用一個干癟的氣囊,到某處后撐開、扎緊口即可。③用一個注射器到某處吸取即可。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廣,江河、湖泊和海洋約占地球表面積的3/4,人體含水約占人體質量的2/3。淡水資源卻不充裕,地面淡水量還不到總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勻。
2、水的污染來自于①工廠生產(chǎn)中的廢渣、廢水、廢氣,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施用的農(nóng)藥、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
3、預防和消除對水源的污染,保護和改善水質,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強對水質的監(jiān)測,②工業(yè)“三廢”要經(jīng)過處理后再排放,③農(nóng)業(yè)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農(nóng)藥等。
4、電解水化學方程式為:2H2O通電2H2↑+O2↑實驗可證明:①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②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卻不能再分。
5、電解水中正極產(chǎn)生氧氣,負極產(chǎn)生氫氣,體積比(分子個數(shù)比)為1︰2,質量比為8︰1,在實驗中常加稀H2SO4和NaOH來增強水的導電性。通的是直流電。
6、硬水指含有較多鈣、鎂離子(Ca2+、Mg2+)的水。
檢驗硬水的方法:加入肥皂水,攪拌,若泡沫很少,還形成白色垢狀物,則為硬水。
用玻璃棒蘸取硬水,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一定會留下白色固體;但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后留下白色固體的不一定為硬水。
使硬水軟化的方法:①煮沸,②蒸餾。(方法①更簡便,方法②更徹底)
(O2、H2、CO2、CO、C)
1、氧氣是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藍色的。
氫氣是無色無味,密度最小,難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碳酸氣)。干冰是CO2固體。
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甲烷是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小,極難溶于水。俗名沼氣(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CH4)
2、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的單質,金剛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質,石墨(C)是最軟的礦物之一,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的不同。
活性炭、木炭具有強烈的吸附性,
CO和CO2的化學性質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分子的構成不同。
生鐵和鋼主要成分都是鐵,但性質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應物是固體,需加熱,制氣體時則用制O2的發(fā)生裝置。
反應物是固體與液體,不需要加熱,制氣體時則用制H2的發(fā)生裝置。
密度比空氣大用向上排空氣法難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氣小用向下排空氣法
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NH3只能用向下排空氣法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4、①實驗室制O2的方法是:加熱氯酸鉀或高錳酸鉀(方程式)
H2O2——,KMnO4——
工業(yè)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離液態(tài)空氣(物理變化)
原理:利用N2、O2的沸點不同,N2先被蒸發(fā),余下的是液氧(貯存在天藍色鋼瓶中)。
②實驗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鋅和稀硫酸或稀鹽酸
(不能用濃硫酸和硝酸,原因:氧化性太強與金屬反應不生成H2而生成H2O)(也不能用鎂:反應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鐵:反應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銅,因為不反應)Zn+H2SO4——
Zn+HCl——
工業(yè)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氣(H2、CO)、天然氣(主要成分CH4)(化學變化)
③實驗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不能用濃鹽酸(產(chǎn)生的氣體不純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蓋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應的進行)(大理石粉末和稀硫酸可以反應)。CaCO3+HCl—工業(yè)上制CO2的方法是:煅燒石灰石CaCO3—
5、氧氣是一種比較活潑的氣體,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種常用的氧化劑。
①(黑色)C和O2反應的現(xiàn)象是:在氧氣中比在空氣中更旺,發(fā)出白光。
②(黃色)S和O2反應的現(xiàn)象是:在空氣中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藍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SO2,但在敘述現(xiàn)象時不能說出來)。
③(紅色或白色)P和O2反應的現(xiàn)象是:冒白煙,生成白色固體(是P2O5,不能說)。(用于發(fā)令槍)
④(銀白色)Mg和O2反應的現(xiàn)象是:放出大量的熱,同時發(fā)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種白色固體(是氧化鎂,不能說)。(用于照明彈等)
⑤(銀白色)Fe和O2反應的現(xiàn)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是Fe3O4,不能說),
注意點:預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層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現(xiàn)象是:發(fā)出淡藍色的火焰。
⑦CO和O2的現(xiàn)象是:發(fā)出藍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現(xiàn)象是:發(fā)出明亮的藍色火焰。
酒精燃燒C2H5OH+O2—
6、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①可燃性②還原性
①可燃性H2+O2—可燃性氣體點燃前一定要檢驗純度,H2的爆炸極限為4~74.2%
CO+O2—
C+O2—(氧氣充足)C+O2—(氧氣不足)
②還原性H2+CuO—黑色變成紅色,同時有水珠出現(xiàn)
C+CuO—黑色變成紅色,同時產(chǎn)生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CO+CuO—黑色粉末變成紅色,產(chǎn)生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7、CO2①與水反應:CO2+H2O—(紫色石蕊變紅色)
②與堿反應:CO2+Ca(OH)2—(檢驗CO2的方程式)
③與灼熱的碳反應:CO2+C高溫2CO
①除雜:CO[CO2]通入NaOH溶液CO2+NaOH—
CO2[CO]通過灼熱的氧化銅CO+CuO—(不能用點燃的方法)
CaO[CaCO3]只能煅燒CaCO3—
②檢驗:CaO[CaCO3]加鹽酸CaCO3+HCl—
③鑒別:H2、CO、CH4可燃性的氣體:看燃燒產(chǎn)物
H2、O2、CO2:用燃著的木條;鑒別CO2和SO2用紫紅色的KMnO4溶液
[(H2、CO2),(O2、CO2),(CO、CO2)]用石灰水等
8、氧氣的用途:供給呼吸,支持燃燒;氮氣的用途:(充入燈泡或膨化食品袋中)做保護氣、生產(chǎn)氮肥等;
稀有氣體用途:充入霓虹燈、充氦氣球、焊接金屬時的保護氣;二氧化碳的用途:溫室肥料、滅火、
干冰(固體二氧化碳)用作致冷劑,進行人工降雨、制造云霧、食品保鮮。
9、“煙”由固體小顆粒形成;“霧”由小液滴形成;
“火焰”由氣態(tài)物質燃燒形成,固體直接燃燒只發(fā)光無火焰。
物質構成的奧秘
每個老師為了上好課需要寫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我們要寫好教案課件計劃,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物質構成的奧秘”,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課題物質構成的奧秘
課型:復習課
模塊一:自主學習(獨立進行)
學習目標與要求:回顧中考考點,鞏固基礎知識
學法指導
學習內容
隨堂筆記
快速閱讀書70頁至86頁,迅速回憶老師以前所講的內容(用時25分鐘)
1、根據(jù)粒子結構推斷粒子的種類,以及根據(jù)具體原子或離子確定質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電子數(shù)及聯(lián)系
2、相對原子質量與質子數(shù)和中子數(shù)的關系及核外電子排布
3、用分子、原子、離子觀點解釋一些現(xiàn)象和變化,從微觀角度理解或解決一些生產(chǎn)、生活實際問題(如綠色化學等)
4、了解元素的概念、性質、變化規(guī)律及簡單的分類
5、知道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知道元素符號的書寫規(guī)則(書67頁)
6、給定部分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或元素周期表,總結相關信息。理解化學變化過程中元素不變的觀念。
7、了解常見元素的化合價及離子的表示方法
8、會根據(jù)化合價書寫化學式或根據(jù)化學式求某元素化合價
9、給出離子結構示意圖或離子符號,判斷形成化合物時元素的化合價,寫出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及符號表示的意義
10、根據(jù)化學式的內涵判斷物質的宏觀組成,微觀構成及相對分子質量,原子個數(shù)比,元素質量比,各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
11、化學式的綜合運算:化學式的逆運算,元素質量分數(shù),元素質量和化合物質量,樣品(混合物)的純度等的互算。模塊二:交流研討(小組合作、展示、精講)
學法指導
研討內容
隨堂筆記
理解概念,運用中理解概念(20分鐘)
1、化合價書寫化學式或根據(jù)化學式求某元素化合價
A、熟記常見23個化合價
B、掌握利用化合價寫化學式的口訣方法
C、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0,單質的化合價為0
①成語“飲鴆止渴”中的“鴆”是指放了砒霜的酒。砒霜是砷(As)的氧化物,有劇毒。砒霜中砷的化合價是+3價,則砒霜的化學式為()
A.As2OB.AsOC.As2O3D.AsO2(2010河源中考)
②古人用雌黃(化學式為As2S3)加水混合后涂在紙上修改文字,成語“信口雌黃”就源出于此。雌黃中As的化合價是+3價,則S的化合價為()
A、+6價B、+4價C、+2價D、--2價(2011河源中考)2、化學式的綜合運算:元素質量分數(shù),元素質量和化合物質量,
樣品(混合物)的純度等的互算
A、相對分子質量: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
計算時要注意:
①正確書寫化學式;
②準確理解化學式中和式前的數(shù)字的含義;
③元素符號之間用“+”號,元素符號與數(shù)字之間用“×”號。
B、某元素在化學式中的質量分數(shù)
某元素相對原子質量
×
化學式中該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某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
=
×100%
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C、已知物質的質量,利用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求某元素的質量
某元素的質量=物質的質量×某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
①最近科學家研究確認,一些零食特別是油炸食品含有致癌物質丙烯酰胺(C3H5ON),請回答:(1)丙烯酰胺分子中碳、氫、氧、氮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
(2)丙烯酰胺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3)丙烯酰胺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精確到0.1%)(2010河源中考)
②2011年5月1日起國家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劑,過氧化苯甲酰這種使用多年的面粉增白劑正式退出人們的餐桌。過氧化苯甲酰的化學式為C14H10O4,請回答:
(1)過氧化苯甲酰屬于(填“無機化合物”或“有機化合物“)。
(2)過氧化苯甲酰分子中碳原子、氫原子、氧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
(3)過氧化苯甲酰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011河源中考)模塊三:練習訓練(獨立完成與合作交流相結合)
學習目標與要求:熟練運用物質構成的奧秘的知識,并能解決相關問題
學法指導
訓練內容
隨堂筆記
學生獨立完成后同組相互對答案(10分鐘)
1、完成書本72頁,77頁、80頁、86至87頁練習題
2、請用元素或化學式表示:
(1)2個氮原子_____________;(2)3個氧分子_____________;
(3)五氧化二磷_____________;(4)天然氣或沼氣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
3、化肥硝酸銨的化學式為(NH4NO3)。試求:
(1)硝酸銨中N、H、O三種元素的質量比;
(2)硝酸銨中N、H、O原子個數(shù)之比。
(3)硝酸銨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4)為了保證某一農(nóng)作物獲得3.5㎏氮元素,則需要㎏硝酸銨。◆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你學到哪些?還有哪些疑問?)
物質構成的奧秘教案
課題3元素(一)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熟練識別、書寫和背誦常見27種元素的名稱及符號。
2了解元素符號的意義;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
過程與方法:通過元素周期表的發(fā)現(xiàn)史的教育,體味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元素周期表探究元素之間規(guī)律性聯(lián)系。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量變引起質變的思想,
教學重點: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教學難點: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復習提問原子是由哪些微粒構成?學生自由發(fā)揮,回答問題。復習前一課題的舊知識。
從上表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怪”現(xiàn)象?請?zhí)顚懺诒砀穸?br>
交流討論
小結:1、原子中的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都是1,這樣的原子都是氫原子。
2、原子中的質子數(shù)都是1,而中子數(shù)、相對原子質量不同,是不同的氫原子。
引出概念
[板書]一、元素:
1定義: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核內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分析如何記憶元素的定義。
反思升華我們把質子數(shù)為1的一類原子,稱為
反思升華質子數(shù)為6的一類原子,稱為。質子數(shù)為8的一類原子,稱為。
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元素有一百余種,那么原子的總數(shù)是不是也只有一百余種呢?這些元素在地殼中是如何分布的呢?同學們看書P77頁,圖4—4。
2地殼中位于前四位的元素按質量分數(shù)由多到少的順序是:(一)氧(二)硅(三)鋁(四)鐵。生物細胞中按質量分數(shù)位于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碳(探)氫(親)氮。
通過元素和原子知識的學習,討論一下,元素與原子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如何表示指定的元素呢?a、元素名稱(中文)。
b、元素符號(國際上統(tǒng)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來表示元素,如果第一個字母相同時,就附加一個小寫字母來表示)。
從P75資料及表4-3,找一找元素符號書寫的特點。
元素名稱造字的規(guī)律。
歸納小結:1寫法:一大二小
2元素名稱的一般規(guī)律::“钅”表示金屬元素;“石”表示非金屬固體元素;“氵”表示非金屬液體元素;“氣”表示非金屬氣體元素。
3元素符號的意義:
(1)表示這種元素;
(2)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3)由原子構成的物質,還可以表示這種物質。
注:元素符號前有數(shù)字,整個符號只具有微觀意義,表示原子的數(shù)目。學生合作式學習,歸納問題的要點。
討論小結元素符號書寫的特點;元素名稱造字的規(guī)律。
討論:說說符號H、C、Fe、2H的意義。
加強自學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總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問題?學生自由發(fā)言。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
布置作業(yè)P761、2、3、4決勝中考課時作業(yè)
[板書設計]
課題3元素
一、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質子數(shù))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
2、地殼中元素的存在和分布:
3、元素與原子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二、元素符號:
1、國際上統(tǒng)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來表示元素,如果第一個字母相同時,就附加一個小寫字母來表示。
2、元素符號的書寫方法:“一大二小”
3、元素符號的意義:
(1)表示這種元素;
(2)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3)由原子構成的物質,還可以表示這種物質。
第五課時
課題3元素(二)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熟練識別、書寫和背誦常見27種元素的名稱及符號。
2了解元素符號的意義;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
過程與方法:通過元素周期表的發(fā)現(xiàn)史的教育,體味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元素周期表探究元素之間規(guī)律性聯(lián)系。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量變引起質變的思想,
教學重點: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教學難點: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復習提問1、聽寫P75頁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
2、說出下列元素符號的意義:NZnHe聽寫。
學生思考、回答。鞏固上節(jié)課知識。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質和用途,需要尋求它們之間的內在規(guī)律。為此,科學家們根據(jù)元素的原子結構和性質,把它們有序的排列起來,這樣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簡介門捷列夫及元素周期表各部分表示的意義。
1.元素周期表的結構:七個橫行,十八個縱行,一個橫行,叫做一個周期,共有7個橫行,有7個周期一個縱行,叫做一個族,8、9、10縱行組成一個族,所以有16個族,7個主族,7個副族,1個0族和一個第Ⅷ族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種元素均占據(jù)一格。對于每一格,均包括原子序數(shù),元素符號、元素名稱,相對原子質量等內容。
原子序數(shù):按元素原子核電荷數(shù)遞增的順序給元素編了號,叫原子序數(shù)。所以,在原子中: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核內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此外,在周期表中,還用不同的顏色對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做了分區(qū)。說明:每周期開頭是金屬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屬元素,結尾的是稀有氣體元素。因此元素可以分為哪幾類?
討論:通過下列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單元格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元素周期表的意義: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為尋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論依據(jù);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質越相似,可以啟發(fā)人們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的區(qū)域尋找新物質(如農(nóng)藥、催化劑、半導體材料等)。
學生思考、回答。
元素可以分為: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元素。
通過這四個等量關系,能完成一些練習。
鞏固練習,熟練掌握每一單元格的內容。
歸納
總結1、你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探究,有哪些收獲?
2、你從人類對科學的探究活動中得到什么啟示和感悟?學生討論,歸納總結。讓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布置作業(yè):完成決勝中考的課時作業(yè)。
板書設計
課題3元素
三、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2、每一單元格的內容:
在原子中: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核內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元素的分類: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元素
3、元素周期表的意義:
第六課時
課題4離子(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1.知道原子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2.了解離子的形成,初步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3.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涵義及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元素性質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想象、猜想→探索證明→歸納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力。
2.觀察l~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歸納小結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元素性質的關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過程,了解離子的形成,初步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培養(yǎng)學生對微觀世界學習的興趣。
2.喚起學生對科學的好奇與向往。
教學重點: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涵義及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元素性質的關系。
教學難點:知道原子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教學方法:問題探究法、猜想法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復習提問以氧原子為例,說明構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幾種?它們怎樣構成原子?為什么整個原子不顯電性?學生思考、回答。鞏固前面的知識。
在含有多電子的原子里,核外電子是如何運動的呢?核外電子的運動有自己的特點:它們有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區(qū)域,科學家把這些區(qū)域叫做電子層。核外電子的分層運動,又叫分層排布。
[板書]一、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
1、在含多電子的原子里,電子的能量不同,能量低的,通常在離核近的區(qū)域運動。能量高的,通常在離核遠的區(qū)域運動。通常就用電子層來表明運動著的電子離核遠近的不同。把能量最低、離核最近的叫第一層,能量稍高、離核稍遠的叫第二層,由里往外依次類推,叫三、四、五、六、七層。
2、核外電子排布的規(guī)則:
(1)電子先填充能量低的電子層,當能量低的電子層被填滿后,再填充能量較高的電子層。
(2)每一個電子層最多容納2n2個電子(n為電子層序數(shù));
(3)最外層電子數(shù)最多不超過8個(當?shù)谝粚訛樽钔鈱訒r,電子數(shù)不超過2個)。
原子中的電子的排布情況,我們可以用原子結構示意圖來表示。
3.展示圖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請同學們根據(jù)1-18號元素歸納核外電子排布的規(guī)律?
1-18號元素核外電子排布的規(guī)律:
(1)第一層最多容納2個電子,第二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最外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
(2)同一橫行的電子層數(shù)相同,最外層電子數(shù)隨核電荷數(shù)的遞增而依次增加;
(3)同一縱行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電子層數(shù)依次增加;
(4)隨核電荷數(shù)的增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呈周期性的變化。
討論: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穩(wěn)定不活潑,為什么呢?
小結:因為稀有氣體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8(He為2),在化學變化中不易得失電子,故化學性質比較穩(wěn)定。人們就把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8(He為2)的結構,稱為相對穩(wěn)定結構。
討論:金屬元素原子和非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未排滿,要趨向穩(wěn)定,怎么樣才能達到目的呢?
那么元素的分類、化學性質和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小結:元素的分類、化學性質和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間的關系
元素的化學性質是由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所決定的,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
討論:下列哪組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為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金屬元素原子和非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未排滿,要趨向穩(wěn)定,通過得失電子才能達到相對穩(wěn)定結構。
學生討論。
讓學生了解原子核外電子運動的規(guī)律。
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原子結構示意圖各部分所表示的意義。
讓學生學會歸納和總結,提高他們觀察、歸納總結和表達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總結你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探究,有哪些收獲?學生討論,歸納總結。讓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布置作業(yè):完成決勝中考課時作業(yè)
板書設計:
課題4離子
一、核外電子的排布:
1、電子層、離核遠近、電子能量的高低
2、核外電子排布的規(guī)則:
3、原子結構示意圖:
4、1-18號元素核外電子排布的規(guī)律:
5、元素的分類、化學性質和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間的關系:
元素的化學性質是由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所決定的,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
第七課時
課題4離子(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1.了解離子的形成,初步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2.掌握離子符號的書寫和意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1、了解離子的形成,掌握離子的書寫的意義;
2、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過程,了解離子的形成,初步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培養(yǎng)學生對微觀世界學習的興趣。
2.喚起學生對科學的好奇與向往。
教學重點:了解離子的形成,掌握離子符號的書寫和意義。
教學難點:知道離子是如何構成物質的。
教學方法:問題探究法、猜想法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復習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