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岳麓版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9-21七年級歷史下冊第32課兩宋時期的經濟和技術(下)教案(岳麓版)。
老師在新授課程時,一般會準備教案課件,大家應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對教案課件的工作進行一個詳細的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會寫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歷史下冊第32課兩宋時期的經濟和技術(下)教案(岳麓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第32課兩宋時期的經濟和技術(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經濟的發(fā)展和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情況,明確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最終完成于南宋之時。
知道畢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了解活字印刷的優(yōu)點,認識中國發(fā)明的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技術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對傳播知識、促進世界文明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了解指南針、火藥的發(fā)明、改進、應用及向外傳播情況,認識指南針促進了歐洲航海業(yè)的發(fā)展,火藥對歐洲社會產生了巨大震動。
2、能力目標:
通過思考和總結這一時期南方經濟發(fā)展的原因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通過各種途徑收集相關資料,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討論,教師在其中進行啟發(fā)和疏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在生與生之間、師生之間形成民主活躍的學習氣氛,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3、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宋元時期推動社會進步的科技成就,了解我們的祖先在科學技術方面居于世界領先地位,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鼓勵學生為再創(chuàng)中華科技的輝煌而努力學習,勇攀科學高峰。教學重難點
1、南方經濟發(fā)展的原因
2、感性認識活字印刷的優(yōu)點;正確認識火藥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課前預習題:
1“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說明南宋時()
A、北方戰(zhàn)亂不息,南方相對安定B、封建統(tǒng)治者對農民的剝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區(qū)成為當時的全國經濟中心D、蘇湖地區(qū)成為當時重要的糧倉
2優(yōu)良品種占城稻原產于()
A、越南B、日本C、朝鮮D、印度
3棉花種植已擴展到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qū)是在()
A、隋朝B、唐朝C、北宋D、南宋
教學過程
三國以前,中國的經濟中心大都在北方,從東漢末年開始到西晉后期,大量的北方人遷到江南,江南的經濟迅速發(fā)展起來了,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開墾了大片荒地,到五代和以后,江南地區(qū)有了哪些重要的變化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第31課,兩宋時期的經濟和技術(下)
一、南方經濟發(fā)展的原因
1、環(huán)境:相對安定
2、勞力:大量增加
3、技術:不斷進步
4、自然:條件優(yōu)越
北方人民南遷。江南開發(fā)不是從唐朝開始的。(南朝后期,南宋完成)
二、經濟繁榮的表現
(一)、農業(yè)發(fā)展
(1)農作物品種的改進
為提高糧食產量,從越南引進的優(yōu)良品種占城稻,很快站在江南地區(qū)推廣
(2)以水稻為主的糧食產量的大幅度提高
“蘇湖熟,天下足”
(3)棉花的種植,由兩廣、福建擴展到長江流域。
(4)茶樹的栽培也有很大發(fā)展,江南的丘陵地區(qū),新辟了很多茶園。
總之,南方的農業(yè)發(fā)展水平逐漸超過北方。
(二)、手工業(yè)興旺
1、煤的開采量居世界第一。
2、鐵、銅等金屬冶煉的質量和數量都達到當時世界最高水平。
3、宋代制瓷業(yè)的發(fā)展:被稱為“瓷之國”
三、南方經濟的繁榮
1、商業(yè)發(fā)展的條件:農業(yè)、手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導致剩余產品增加,進入流通領域,一部分投入國內市場,一部分拓展海外市場獲取利潤,從而促進了商品經濟的活躍和城市的繁榮。
2、商業(yè)都市—汴京
3、繁榮的海外貿易:
(1)原因:農業(yè)、手工業(yè)的發(fā)展為海外貿易提供了經濟條件。造船技術先進、航海技術高超,指南針的應用更進一步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發(fā)展。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2)情況:宋朝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市聞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朝政府積極鼓勵海外貿易,設“蕃坊”“蕃市”“蕃學”,設市舶機構管理海外貿易。中國商船的蹤跡,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南岸。
(3)影響: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4,紙幣的出現——交子、會子、關子
(1)紙幣出現的原因:宋朝時,經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商業(yè)的繁榮超過了前代,但原來市場上流通的是金屬貨幣,人們攜帶很不方便。紙幣的出現時商業(yè)發(fā)展的需要。
(2)交子的出現:北宋前期,四川地區(qū)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南宋時通行“會子”、“關子”。
(3)紙幣出現的作用:紙幣的產生,有利于商業(yè)發(fā)展。
5,經濟重心的南移
從唐朝中后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時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qū)。
四、活字印刷
1.引導學生回憶有關隋唐時雕版印刷的知識,思考雕版印刷的優(yōu)缺點,并通過算一算:
唐朝一個技術嫻熟的雕刻工每天最多能刻40——50字,我們的歷史書共250000字,如果用雕版印刷的方法印制我們的歷史書,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通過該緩解的設計使學生更進一步地認識到雕版印刷的缺點,從而指出活字印刷術發(fā)明的必要性。
2、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
指導學生在書上劃出重點知識:活字印刷發(fā)明的時間、發(fā)明者,并引導學生觀看畢昇發(fā)明活字印刷的視頻,使學生邊看視頻,邊思考活字印刷的步驟,視頻播放結束后由學生總結說出,教師補充。
3、活字印刷的傳播
通過以上內容的講解,使學生得出活字印刷的優(yōu)點,并指導學生結合歷史地圖冊,說出活字印刷的傳播方向及地點。
五、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
1.指南針的發(fā)明和應用
學生都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指示方向工具——司南的國家,教師引導學生看書思考:中國這項技術在何時發(fā)生了質的變化?與戰(zhàn)國司南相比有何進步?
通過兩則材料:
材料一:《萍洲可談》載,北宋有人在廣州看到“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
材料二:渺茫無際,天水一色,舟舶來往,惟以指南針為則。晝夜守視惟謹,毫厘之差,生死系矣?!纤巍吨T藩志》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并得出結論:指南針一經發(fā)明便很快應用在航海領域,教師為學生介紹幾種北宋時制作指南針的方法(指甲法、碗唇法、水浮法、縷懸法),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并指出:南宋時指南針有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通過指南針放在世界地圖上的一張圖片引導學生思考:指南針的應用給世界帶來了什么影響?
2.火藥的應用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火藥發(fā)明的相關知識。
教師引導學生看書,思考火藥廣泛運用于軍事的時間及火藥武器的類型。
教師為學生介紹不同類型的火藥武器:燃燒型、爆炸型、射擊型。
通過教師講述,感受中國古代科技的發(fā)達。
3.中國四大發(fā)明對世界文明進程作出的貢獻
通過三則材料,使學生更進一步體會中國四大發(fā)明對世界文明進程作出過的貢獻。
材料一: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貴族城堡的石墻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子彈射穿了騎士的盔甲。貴族的統(tǒng)治跟身穿鎧甲的貴族騎兵同歸于盡了。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新的精銳的火炮在歐洲的工廠中制造出來,裝備著威力強大的艦隊,揚帆出航,去征服新的殖民地……。
材料二:中國人造紙的知識隨著阿拉伯人傳入歐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亞諾建立了第一個造紙的作坊,這就為“知識的普及”口號打開道路,標志著我們心目中所謂書籍的開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材料三: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這三種東西,已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種在文學上,第二種在戰(zhàn)爭上,第三種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無數的變化。這種變化如此之大,以致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宗教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發(fā)明在人類的事業(yè)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喔?/p>
隨堂練習
經濟重心是經濟和技術較為發(fā)達,對整個國家產生較強影響的地區(qū),我國古代經濟呈現出由北向南移動的趨勢。據此回答問題:
⑴我國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南方相對安定②南方人口增加③北方民族大融合④政府注意重視農業(yè)生產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⑵全國經濟重心出現南移趨勢,出現在哪一時期()
A、五代十國B、隋唐時期C、魏晉南北朝時期D、宋朝
⑶兩宋時,我國的經濟重心在()
A、黃河流域B、長江流域C、中原地區(qū)D、珠江流域
⑷經濟重心最后完成是在什么時候()
A、魏晉時期B、唐中期C、五代D、宋朝
延伸閱讀
第11課宋代的經濟和社會生活—岳麓版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案
第11課宋代的經濟和社會生活
[課標內容]
①列舉宋代南方生產發(fā)展和商業(yè)繁榮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②了解宋代的社會生活。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時間及表現;宋代農業(yè)的發(fā)展;宋代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宋代商業(yè)的繁榮;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宋代的海外貿易;宋代豐富多彩社會生活。
①概括宋朝南方經濟發(fā)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經濟發(fā)展的原因,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②分析宋朝社會生產手進步促使人們日常生活發(fā)生變化的種種現象,使學生認識到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生活之間的關系。
③通過比較唐都長安和北宋都城東京的商業(yè)發(fā)展狀況,培養(yǎng)學生提取信息和比較分析的能力。
④分析宋代農工商業(yè)發(fā)展狀況,使學生形象地認識到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已南移到長江流域,培養(yǎng)學生論從史出的歷史思維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組織學生以口頭或文字方式描繪宋代城市生活,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歷史想象力。
②指導學生設計制作“宋代農工商業(yè)發(fā)展簡表”,培養(yǎng)學生用圖表形式陳述歷史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了解宋代在農工商業(yè)領域的領先成就,感知人類文明演進中的艱辛歷程,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過了解宋代的日常生活,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加深學生對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的親和力。
③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科學技術促進了生產力的極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崇高科學的意識,確立求真、求實和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
[重點和難點]
重點:宋代南方生產發(fā)展和商業(yè)繁榮的原因及其表現。
難點: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的原因。
[教學綱要]
一、經濟重心南移
1、原因
2、概況
二、農工商業(yè)的發(fā)展
1、宋代農業(yè)的發(fā)展
2、宋代手工業(yè)的興盛
3、宋代商業(yè)的繁榮
三、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第11課宋代的經濟和社會生活
1、()時期,南北經濟差距縮小;()時期,經濟重心已從()流域轉移到()流域。()時,流傳“蘇湖足,天下足”的諺語,()流域已成為全國重要糧倉。
2、宋朝時,發(fā)明了新農具“”,還出現了()。原產越南的()由福建推廣到江淮一帶。南方已普遍種植(),()的種植由兩廣、福建推廣到淮河流域。
3、宋朝時,()在南方逐漸普及,()成為著名的瓷都。()在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海船上已裝有()。
4、()時,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5、宋朝時,海外貿易興盛,()、()、()等是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
6、宋代的城市中已打破()和()的界限,出現了眾多的()行業(yè),有專門的娛樂場所“”。()身份相對自由,()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成為普遍的社會風氣。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28課北宋的統(tǒng)治教案(岳麓版)
第28課北宋的統(tǒng)治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知道北宋建立的過程及中央集權的強化的史實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理解重文輕武的國策,及這些措施產生的效果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北宋的建立
難點:重武輕文的國策
三、教學方法
1.教師講授法;2.合作探究法;3.分組討論法。
四、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講授新課
一、北宋的建立
請說出陳橋兵變是怎么回事:960年;趙匡胤;陳橋;發(fā)動兵變取代后周建立北宋。
(圖片):宋太祖黃袍加身畫面和宋太祖黃袍加身處(系馬槐)照片。現在位于今開封市封丘縣陳橋鎮(zhèn)。
五代十國后期地圖,后周兩字變?yōu)楸彼巍1彼谓y(tǒng)治者首先面臨的問題是什么呢?統(tǒng)一戰(zhàn)爭。誰的時候滅掉了十國割據勢力?到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時終于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割據混戰(zhàn)局面。北宋的疆域圖(把割據政權并入北宋)。
在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同時還有一個問題:他怎么當上的皇帝?兵變?,F在最怕什么?兵變。于是宋太祖趙匡胤上演了一出戲。(字幕):杯酒釋兵權
看小字一分鐘,打開圖片杯酒釋兵權,請兩位同學看圖即興講故事(分別扮演皇帝和大將)。
解決了什么問題?解除了石守信等統(tǒng)軍大將的兵權。
又故技重演解除了地方節(jié)度使的權力。
板書:三、皇權的加強1、解除朝中大將和節(jié)度使的權力
那么誰來管地方呢?打出示意圖:節(jié)度使→文臣板書:2、派文臣做地方官3、并派官員管理地方財政
軍隊怎么辦?示意圖:大將、節(jié)度使→禁軍→皇帝板書:4、皇帝直接控制禁軍
另一個示意圖:
概括記憶加強中央集權措施:二除:二派:一控制:
文字材料:自宋以文臣知州事,歷代因(繼承)之,遂無復(不再有)弱干強枝之患。
問:節(jié)度使專權結束于何時?是用什么方法解決的?結束于北宋初期,用杯酒釋兵權的方法。
看錄象:趙匡胤
這些措施的結果,使整個北宋以至于南宋300余年再也沒有發(fā)生過兵變,自唐朝中期以來的武將擁兵自重,割據混戰(zhàn),威脅中央的局面終于結束。為宋朝經濟的繁榮提供了保障。然而,物極必反。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度的集權又帶來了嚴重的危機。
反饋練習:一、選擇:1、下列哪一項說法是不正確的:()A、與五代同時,南方各地先后出現了十個割據政權,總稱十國B、北宋初期的統(tǒng)治者采取措施,消除了唐朝后期以來的藩鎮(zhèn)割據現象C、造成北宋中期財政困難的原因之一是官僚機構的膨脹D、王安石變法的許多措施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2、朱溫廢掉唐朝皇帝,建立后梁的時間是:()
A、875年B、907年C、960年D、1069年
3、以下哪一項不是周世宗改革的措施:()
A、安頓流亡農民B、懲治貪官污吏C、減免苛捐雜稅D、善于用人納諫
4、北宋取代后周的重要事件是()
A、杯酒釋兵權B、玄武門之變C、靖難之役D、陳橋兵變
5、北宋哪位皇帝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神宗D、宋仁宗
6、五代正確的排列順序是①后周②后梁③后唐④后漢⑤后晉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①C、②③⑤④①D、⑤④②③①
7、向宋太祖建議加強中央集權的宰相是:()
A、石守信B、宗澤C、王安石D、趙普
8、下列哪一項不是北宋中期統(tǒng)治危機的表現:()
A、官俸和軍費開支浩大B、政府財政入不敷出
C、地方節(jié)度使權力過重D、土地集中現象嚴重
9、王安石變法的主要措施中,能增加政府收入的有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農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稅法⑤保甲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④
10、導致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是:①新法推行后沒有取得成效②激化了階級矛盾,引起了人民的反抗③推行新法用人不當,出現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現象④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強烈反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下列哪一項不是宋太祖、宋太宗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A、在中央政府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職B、派文臣做地方官C、派官員管理地方財政D、組成禁軍,由皇帝直接掌握
二、問答題:
1、舉出王安石變法的目的措施和作用是什么?
2、周世宗柴榮在歷史上有什么貢獻?
3、宋初的統(tǒng)治者在哪些方面加強了中央集權?
結束語:變法的失敗使北宋無法擺脫積貧積弱的局面,依然是危機重重。打出:遼、北宋、西夏形勢圖北宋只是結束了五代十國。同時還有并立的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北宋的命運如何呢?切待下回分解。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36課元朝的經濟、科技與文化導學案(岳麓版)
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中很重要的一個課件,大家靜下心來寫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會寫教案課件的范文嗎?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七年級歷史下冊第36課元朝的經濟、科技與文化導學案(岳麓版)”,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36課元朝的經濟、科技與文化
知識提要
一、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1.元朝促進農業(yè)發(fā)展的措施:元世祖多次下令禁止將農田改作牧場,鼓勵墾荒,興修水利,把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作為考核官吏的重要條件。
2.元代還出現了《農桑輯要》《農書》等農學著作?!掇r桑輯要》是現存最早的官修農書?!掇r書》的作者是王禎,堪稱中國最早的圖文并茂的農具史料
3.元代手工業(yè)的發(fā)展:(1)紡織業(yè):用棉花紡紗織布已成為江南地區(qū)主要的家庭副業(yè)。松江(在今上海市)農家婦女黃道婆對棉紡織業(yè)的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松江成為全國的棉紡織業(yè)中心。
(2)制瓷業(yè):青花、釉里紅等瓷器新品種在元朝燒制成功
4.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的作用:促進了商業(yè)的發(fā)展和城市的繁榮。元大都成為聞名世界的國際性大都市。
二、郭守敬與《授時歷》
1.郭守敬: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在天文歷法、數學及水利工程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
2.代表作:《授時歷》,以365.2425天為一年,其精確程度比現代科技測量所知的地球繞太陽一周的實際時間只差26秒,與現行公歷的一周年相同,但比現行公歷的確立早300年。他還主持開鑿了通惠河
三、元曲
1.元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學藝術成就是元曲,它包括雜劇和散曲。
2.代表人物:(1)關漢卿是元曲作家的杰出代表,他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作,揭露統(tǒng)治者的殘暴,對飽受壓迫的底層人民寄予深切同情,主要代表作有雜劇《竇娥冤》。
(2)另一位杰出的元曲作家是王實甫,其代表作《西廂記》歌頌了主人公崔鶯鶯和張君瑞對傳統(tǒng)禮教的勇敢反抗和對純貞愛情的大膽追求。
(3)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描述了秋天的蕭索和游子的愁緒
基礎演練
1.“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二只筒子,兩匹布。”這是上海(古稱松江)一帶人們世代相傳的一首歌謠。人們歌頌的是一位對我國棉紡織業(yè)作出巨大貢獻的婦女。歌謠中“黃婆婆”生活的朝代是()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2.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曾寫道:“外國巨價異物及百物之輸入此城者,世界諸城無能與比?!边@里說的“此城”指()
A.大都B.東京 C.臨安D.南京
3.元朝劇作家關漢卿的代表作是()
A.《牡丹亭》B.《望盧山瀑布》C.《金剛金》D.《竇娥冤》
4.朝著名的紡織家黃道婆紡織所用的原材料是()
A.棉B.纖維C.蠶絲D.麻
5.元曲另一位杰出的作家是王實甫,其代表作()
A.《西游記》B.《大唐西域記》
C.《馬可波羅行紀》D.《西廂記》
6.《授時歷》,以365.2425天為一年,其精確程度比現代科技測量所知的地球繞太陽一周的實際時間只差26秒,與現行公歷的一周年相同,但比現行公歷的確立早300年。他的作者是()
A.郭守敬B.李白C.杜甫D.白居易
7.元代時,全國的棉紡織中心是哪個城市()
A.大都B.松江C.長安D.洛陽
8.元代時考核官員的重要標準是()
A.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B.財政收入
C.百姓的口碑D.道路的修建
9.下列哪部作品反映了對傳統(tǒng)禮教的勇敢反抗和對純貞愛情的大膽追求()
A.《牡丹亭》B.《西廂記》C.《金剛金》D.《竇娥冤》
10.我國現存的最早的官修農書是()
A.《農桑輯要》B.《農書》C.《水經注》D.《農政全書》
11.哪部作品堪稱中國最早的圖文并茂的農具史料()
A.《史記》B.《農書》C.《資治通鑒》D.《漢書》
12.元朝燒制的新的瓷器品種有哪些()
A.青花、釉里紅等B.青瓷C.白瓷D.唐三彩
13.讀圖回答問題:
(1)圖中的歷史人物是哪朝?哪一歷史人物?
(2)她在哪一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3)農業(yè)和手工業(yè)對當時社會發(fā)展有哪些貢獻?
參考答案:
1.C2.A3.D4.A5.D6.A7.B8.A9.B10.A11.B12.A
13.(1)元朝;黃道婆
(2)棉紡織業(yè)
(3)促進了商業(yè)的發(fā)展和城市的繁榮。元大都成為聞名世界的國際性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