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8-13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寫字教案《偏旁的練習(三)》。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老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編寫一份教案。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有什么樣的教案適合新手教師嗎?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寫字教案《偏旁的練習(三)》》,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第十三課
偏旁的練習(三)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學會十字底、廠字旁、反文旁、走之旁四種偏旁的寫法。
2、體會這些偏旁的特點。通過學生觀察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從而體會漢字的形態(tài)美和線條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偏旁的寫法,體會結(jié)字規(guī)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欣賞兒童書法作品,感受書法作品的美,激發(fā)學生練字的信心和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書法作品,請大家和老師一起欣賞一下。
學生欣賞 師:大家看了這么多的書法作品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想說些什么? 學生回答
2、引入新課。
師:老師和大家有相同的感受,我相信我們大家只要下功夫練,用心觀察分析、思考,掌握字的結(jié)構(gòu)規(guī)律,不會比他們差。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十字底、廠字旁、反文旁、走之旁的寫法。 比一比誰在這節(jié)課的收獲最多,進步最大。
3、板書課題:偏旁的練習
二、講授新課
1 、指導十字底、廠字旁、反文旁、走之旁的寫法。
(1)我們先來看一看這些偏旁。它們都是獨體字,在書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2)課件出示書寫過程。
(3)板書
2、學生練習毛筆字,教師巡視指導, 及時展示優(yōu)秀作業(yè),對問題突出地給于糾正并示范。
三、 展示學生作業(yè)
四、總結(jié)宣布下課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十字底、廠字旁、反文旁、走之旁的寫法,大家學得都很認真,知道了寫好這類字?;厝ズ?,大家還要認真練習,細心體會,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會把這些字寫好。
小編推薦
六年級下冊寫字課《書寫的格式(2)》教案
第二課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掌握橫式書寫的幾種形式,能進行規(guī)范的臨寫。
教學重點:
臨寫好橫式的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書寫的豎式有哪幾種形式?
2.在作業(yè)本上用豎式臨寫一首詩。
二、新授
1.自學:自己閱讀書寫的格式(2)中的教材內(nèi)容,說說橫式的要求有哪些?
2.指名回答。
3.教師講解
現(xiàn)在的書刊印刷和日常書寫,多疑橫式為主。文字的排列從左到右,以橫為行,以豎為列。書寫時,標題一般要居中,占一行,作者的姓名另起一行居中或稍靠右,正文每自然段開頭空兩格,使用標點符號。橫式書寫一般有有行有列、有行無列等幾種形式。
A 有行有列:字字上下左右對齊,均勻分布,字距和行距基本相等。
B 有行無列:橫向成行,豎向不成行。這種書寫形式一般字距小于行距,行與行之間分割清晰,每行的字與字之間比較緊湊,前后氣息貫通,脈絡分明。
三、說一說
學生觀察《匆匆》選段和蘇軾的詞,說說它們在書寫上的區(qū)別。
四、練習臨寫
1.學生練寫,師巡視指導(寫字姿勢、書寫要領等)
2.生品評。
五、作業(yè)
用兩種形式書寫兩首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學生能進行規(guī)范的臨寫,并了解初唐楷書四大家的一些常識。 教學重點: 臨寫好橫式的詞語和句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書寫的橫式有哪幾種形式?
2.在作業(yè)本上用橫式臨寫一首詩。
二、新授
1.自由閱讀詞語和句子。
2.仔細觀察詞語和句子在書寫上有什么特點。
3.學生練寫,師巡視指導(寫字姿勢、書寫要領等)
4.生品評。
三、欣賞
1.閱讀書法文化常識(1),了解初唐楷書四大家的有關知識。
2.說說初唐楷書四大家書法的不同特點。
3.欣賞初唐楷書四大家的書法作品。(碑文)
4.說說了解了初唐四大家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
四、作業(yè)
臨寫兩首古詩。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寫字教案《半包圍結(jié)構(gòu)(一)》
第三課
半包圍結(jié)構(gòu)(一)
教學要求:
1 在觀察與比較的基礎上,認識半包圍結(jié)構(gòu)字的特點;
2 能分析病例,通過上下對照查出病因;
教學時間: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 半包圍結(jié)構(gòu)
2、包圍結(jié)構(gòu)分為兩大類
1、半包圍;
2、全包圍。
3、你覺得怎樣才能寫好半包圍結(jié)構(gòu)的字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
二、新授
1、講解半包圍的寫法
(1)從兩個方面對字心進行包圍
第一種情況
①出示例字
②讓學生分析一下兩部件的包圍關系,小組討論,指名說。
③出示示意圖
④教師講解書寫的方法。
⑤學生臨摹,師巡視指導。
第二種情況方法同上
第三種情況方法同上
2、從三個方面對字心進行包圍
第一種情況
①出示例字
②讓學生分析一下兩部件的包圍關系,小組討論,指名說。
③出示示意圖
④教師講解書寫的方法。
⑤學生臨摹,師巡視指導。
第二種情況方法同上
第三種情況方法同上
三、練習
1、寫一寫;
2、想一想。
四、小結(jié)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
六年級下冊寫字課《書寫的格式(1)》教案
第一課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掌握豎式書寫的幾種形式,能進行規(guī)范的臨寫。
教學重點:
臨寫好豎式的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書寫的形式有哪幾種?
2.在作業(yè)本上用你知道的形式寫詩。
二、新授
1.自學:自己閱讀書寫的格式(1)中的教材內(nèi)容,說說豎式的要求有哪些?
2.指名回答。
3.教師講解
在古代中國,人們的書寫一般以豎式為主。這種書寫格式以豎為行,由上往下書寫,并自右向左的順序逐行排列,大多不使用標點符號。舒適書寫或有行有列或有行無列等不同的形式。
三、說一說
學生觀察宋詞片段和杜甫詩,說說它們在書寫上的區(qū)別。
四、練習臨寫
1.學生練寫,師巡視指導(寫字姿勢、書寫要領等)。
2.生品評。
五、作業(yè)
用豎式形式書寫兩首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學生能進行規(guī)范的臨寫。
教學重點:
臨寫好豎式的詞語和句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書寫的豎式有哪幾種形式?
2. 在作業(yè)本上用豎式臨寫一首詩。
二、新授
1.自由閱讀詞語和句子。
2.仔細觀察詞語和句子在書寫上有什么特點。
3.學生練寫,師巡視指導(寫字姿勢、書寫要領等)
4.生品評。
5.老師評價。
三、欣賞。
四、作業(yè)
臨寫兩首古詩。
六年級下冊寫字課《應用文的書寫(3)》教案
第六課
第一課時
留言條和請假條
教學目標:
1.知道留言條和請假條的作用,掌握書寫格式,會寫留言條和請假條并能在生活中應用。
2.讓學生了解寫留言條和請假條的方法,學習寫留言條和請假條。
3.能把事情寫清楚,寫明白,寫話要簡短,培養(yǎng)學生清楚明白的寫話能力。
4.能在留言條和請假條當中,正確運用禮貌用語,使學生養(yǎng)成有事留言和請假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寫留言條和請假條的方法,學習寫留言條和請假條,把事情寫清楚。
教學難點:
了解留言條和請假條的作用,并掌握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同學們,如果爸爸媽媽不在家,你要求出去辦事該怎么辦呢?如果爸爸媽媽沒有電話,或者是電話打不能怎么辦?還有一種辦法,就是給爸爸媽媽留個條告訴他們一聲,這種方法就是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要學的留言條。(板書留言條)
(二)探究新知。
留言條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來看一個留言條。(課件出示留言條)請你們來分析一下留言條的內(nèi)容與格式。
1.請同學們自主地閱讀留言條及第一段文字。
2.匯報:你發(fā)現(xiàn)了寫留言條時有哪些要求?讀了留言條你知道了什么?請在留言條中找一找。
3.通過讀留言條,你知道留言條應該說清哪些內(nèi)容?(稱呼、正文、署名、日期)
4.仔細觀察一下,都寫在什么地方?
5.你知道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應該寫留言條嗎?想一想,說一說。
6.在書寫格式上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頂格先寫稱呼(寫給誰);空兩格另起一行寫清事情;落款(誰寫的)要寫在留言條正文的下方;最后在落款的右下側(cè)寫上什么時間寫的。)
(三)學生練習寫留言條。
1.在小組當中討論,合作寫一個留言條。
2.全班交流:寫后讀自己的留言條。
(四)如果你有事不能按時來學習怎么辦呢?(板書請假條)
1.請同學們自主地閱讀第二段文字及請假條。
2.思考:請假條是誰寫的?寫了什么內(nèi)容?(誰、原因、時間、姓名、日期)
3.指導寫請假條的內(nèi)容和格式 內(nèi)容:向誰請假、寫誰請假、請假原因、請假多少時間、請假人姓名和日期。 格式:講、介。
4.自己編一則事,寫一則請假條
板書:
請 假 條
李老師:(稱呼)
寫誰請假、請假的原因,請假多少時間
請假人姓名
日期
第二課時
借條、收條
教學目標:
1.懂得借條和收條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2.初步學會寫借條和收條。
教學重點:
懂得兩種條據(jù)的不同用處,學會兩種條據(jù)的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1.故事說的是一個叫張三的人借給李四三千元錢,說好一年以后還給他??墒菦]想到,李四做虧了生意沒錢還,死活不認帳。于是他們鬧得非常厲害,誰也說不清他們的事情,到最后,這個事情還是沒有解決。他們在法庭上你說你的理,我說我的理。法官對他們說:你們以后千萬記住,借東西要給別人打借條,收了別人的東西可要打收條呀!
2.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學會一項本領:學寫借條和收條。
二、學寫借條
1.知道借條的用處。
(1)輕聲讀課文。
(2)討論:誰向誰借書?借了多少書?馬老師為什么請趙玲寫一張借條?
2.掌握借條的寫法(格式和內(nèi)容)
(1)投影出示借條范例,讀一讀。
(2)自讀課文第2--5段,想想借條分幾部分寫?每一部分應寫在什么位置?
(3)交流討論。使學生明確
第一行中間寫借條,標明這是一張借條。
第二行開頭空兩格開始寫正文:向誰借,借到什么東西,數(shù)量多少。數(shù)字要大寫。還要寫明物品什么時候歸還。
最后,寫上借東西人的單位、姓名和借東西的日期。
(4)再讀書上的借條。
(5)學了這一張借條,還有什么問題?
3.認識、書寫大寫數(shù)字。
4.練習寫借條
(1)修改有錯誤的借條。
(2)根據(jù)下面內(nèi)容寫一張借條。
教室里有一把椅子損壞了,勞動委員王新向?qū)W??倓罩魅谓枰话唁徸?,一把榔頭。借用日期12月20日,準備第二天歸還。
學生各自仿寫;集體交流評議;自我訂正。
三、學寫收條
寒假過去了,新學期又開始了。2月15日那天,三(1)班的圖書管理員趙玲把書還給了馬老師。馬老師對趙玲說:我寫一張收條吧!他拿起紙和筆寫了起來。請大家也替馬老師寫一張收條吧。
1.學生試寫(請一名學生寫在投影片上)。交流,評議。
2.修改有錯誤的收條。
四、說說借條和收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借條、收條是兩種不同的意義。借給別人的東西要寫借條,還給別人時,一般地說別人收到你歸還的錢物應寫收條,表示已經(jīng)收到。
第三課時
書法文化常識(3)
行云流水話行書
教學目標:
了解什么是行書;為什么學行書;掌握行書的特點。 教學重點:行書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了解行書
1.行書是介于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它既有楷書筆意,又有草書筆意,其筆畫和結(jié)構(gòu)含楷書成分較多的叫行楷,含草書成分較多的叫行草。
2.行書既有楷書的工整、規(guī)范,又有草書的用筆流暢,書寫便捷,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給人以美的享受,是學習、工作書寫的主要字體。
3.行書與楷書,草書的關系:楷書如立,行書如走,草書如奔。行書是楷書的快寫,但寫得快不一定是行書。
二、行書的特點
1.行筆增速:行書比楷書寫得快,楷書每到轉(zhuǎn)折處要頓筆,而行書則以圓轉(zhuǎn)代替方折,捺畫常用點代替。
2.筆畫富有變化:最大的不同是有動感,筆畫之間出現(xiàn)附筆連接。行書往往將相鄰筆畫連寫,鉤也往往省略。
三、總結(jié)
四、學生賞析書上的名家碑文。
五、作業(yè)
找出一段范文中的筆畫變化特點,并臨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山雨》練習題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山雨》練習題”,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山雨》練習題1:
一、讀懂文本,捕捉重要的知識信息,為記住知識和應用知識奠定基礎。
1、文章的題目是(《山雨》)作者是(趙麗宏)。
2、的題材是(寫景散文);描寫對象是(山雨);描寫順序(雨來)(雨中)(雨后)
3、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作者用神奇的想象和聯(lián)想展示了山雨的音樂美和色彩美及雨后的余韻。
4、認真讀文,寫出作者的寫作目的。
表達了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5、讀完后,你還有哪些疑惑?
(1)、作者在描寫山雨的過程中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
(2)、作者主要從哪些方面描寫雨中的山林的美?
6、總結(jié)一下,和原來學過的哪篇文章有怎樣的聯(lián)系?
與《山中訪友》一樣都是寫景的文章,都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二、加強記憶,知識鞏固,解決問題,提升能力
1、讀拼音,寫詞語。
yōuyǎtízhuànyúyùnníngjù
(優(yōu)雅)(啼囀)(余韻)(凝聚)
2、填寫下列破折號或省略號的作用。
①先是聽見它的聲音,從很遠的山林里傳來,從很高的山坡上傳來——(引起下文)
②沙啦啦,沙啦啦……(表示重復語句的省略)
③丁——冬——丁——冬(表示聲音的延長)
3、“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作者將山雨比作“無字的歌謠”,描寫了雨來時聲音由遠及近、由小及大的動態(tài)過程。
4、雨聲里,山中的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shù)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yōu)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
作者將“巖石、樹葉、綠草”聯(lián)想成“琴鍵”,將“飄飄灑灑的雨絲”想象成“輕捷柔軟的手指”,將此時的雨聲聯(lián)想成“小曲”,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山雨的音韻美。
5、談談你對“這清新的綠色仿佛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钡睦斫?。
“流動”一詞形象地寫出“綠”在山雨中富有動感,極具生命力的特點,體現(xiàn)了山雨帶給山林的色彩變化。兩個“流進”層層遞進,說明這雨不僅悅目,更悅心,突出雨中的綠是一種令人難以忘卻的美,體現(xiàn)了作者對這種“綠”的喜愛。
6、你還知道哪些描寫雨的詩句?寫兩首。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早春呈水部十八員外》
唐王維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三、思想提升(學用結(jié)合,讓文本與學習者自身的學習、記憶、鞏固、再現(xiàn)、應用緊密聯(lián)系,站在學的角度,思考文本對自己有什么作用,達到培養(yǎng)學習者學科思想的目的.
1、讀完這篇文章,談談你有哪些感受或收獲?
⑴在寫文章時可以恰當?shù)剡\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⑵在寫景時要有一定的寫作順序。
⑶大自然如此美麗,我們應該保護大自然,保護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⑷美無處不在,需要我們有一顆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
2、你是否有過類似賞雨的經(jīng)歷,你眼中的雨是怎樣的?
有。
例:窗外小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把空氣也洗干凈了,然后交給風兒帶進敞開的窗子,來到我的寫字臺前。我使勁的吸了一下,腦袋剛才還因為寫題而發(fā)熱,卻被這雨中清新的空氣迅速冷卻。
在我的眼中,雨似乎可以洗凈一切。本來馬路的幾毫米的土衣,一場雨就把馬路脫了下去,一切的灰塵被雨一下子洗凈了。我渴望那神奇的力量,杜甫不禁也感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嗎?
在我的眼中,雨似乎可以滋潤一切。本來干燥的土地被雨滋潤后,就變的富含水分,讓土地中口渴的種子喝個夠,之后種子也像是為了報答雨,破土而出,莖在上面露,根在下面繼續(xù)汲取雨給予的最后的水分。
《山雨》練習題2:一、照樣子寫詞語
水淋淋:(紅彤彤)(亮晶晶)(綠油油)
白發(fā)蒼蒼:(神采奕奕)(細雨綿綿)(逃之夭夭)
依依不舍:(格格不入)(空空如也)(斤斤計較)
二、在括號中填入恰當?shù)脑~
一陣陣(微風)一縷縷(青煙)一首首(小詩)一叢叢(灌木)
一(首)歌謠一(塊)巖石一(片)樹葉一(串)音符
一(首)又一(首)(優(yōu)雅的)小曲
一(條)又一(條)(僻靜的)小路一(個)又一(個)(甜甜的)西瓜
一(座)又一(座)(高聳的)高山一(艘)又一(艘)(龐大的)(輪船)
三、給多音字注音并組詞
傳:chuan(傳達)彈:tan(彈跳)屏:ping(屏幕)
zhuan(自傳)dan(子彈)bing(屏氣)
四、讀比喻句,找出打比方的部分,體會它們的好處
1、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作者將雨聲比作“無字的歌謠”,描寫了雨來時聲音由遠及近、由遠及近的動態(tài)過程。
2、雨聲里,山中的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shù)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yōu)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
作者將“巖石、樹葉、綠草”聯(lián)想成“人”,將“飄飄灑灑的雨絲”想象成“手指”,將此時的雨聲聯(lián)想成“小曲”,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山雨的幽靜的美。
五、熟讀課文后填空
《山雨》這篇散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順序來寫的,作者通過合理而新奇的比喻和擬人,并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描繪出山雨帶來的聲美和美,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熱愛之情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圓的面積練習》數(shù)學教案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圓的面積練習》數(shù)學教案
教學內(nèi)容:教材73-74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圓的面積計算方法。
2、在數(shù)學活動中,使學生能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教學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感知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逐步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審視生活問題。
教學重、難點:理解并掌握圓的面積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回顧再現(xiàn)
1、小明家新置了一個圓桌,媽媽讓他去配一個與桌面相同大小的玻璃桌面。這把小明難住了,這圓桌面有多大呢?我要配的玻璃桌面又該多大呢?(課件出示)
師:同學們,你們能幫助小明解決他的問題嗎?
2、學生討論,得出結(jié)論:
a.要求圓桌面的大小就是要求桌面的面積,也就是求圓的面積。
b.所要配的玻璃面的面積也就是求圓的面積。
c.要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一定的條件:如半徑、直徑、或圓的周長等。
3、師:如果這些條件媽媽都沒有告訴小明,小明能完成媽媽交給的任務嗎?你們能幫助他嗎?
學生討論,統(tǒng)一認識:可以用測量的方法計算出這個圓形桌面的面積。
4、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對前面學習的圓的面積進行相關的練習。(板書課題:圓的面積練習課)
二、 分層練習,強化提高
1、基本練習。
計算下面各圓的面積。(單位:厘米)
2.綜合練習
練習十五第10題:
想一想:這個組合圖形周長是哪里?怎樣求?面積怎樣求?
練習十五第12題
(1) 認真審題,理解題意。
(2) 明確房屋的占地面積相當于一個圓環(huán)面積。
3.提高性練習
練習十五第16題
(1) 猜一猜:圍成什么圖形面積最大?
(2) 驗證:算出這些圖形的面積
(3) 結(jié)論:周長一定,圍成圓的面積最大
三、自主檢測、評價完善
(一)判斷
1.圓的半徑越長,圓的面積越大。( )
2.周長相等的兩個圓,面積也一定相等。( )
3.圓的半徑擴大3倍,面積也擴大3倍。( )
4.半徑是2厘米的圓,它的周長和面積相等。( )
5.將一個圓形鐵絲圈拉成長方形,長方形的周長與原來圓的周長相等。( )
(二)解決問題:
獨立完成練習十五第11、13、14、15題
四、歸納小結(jié),課外延伸
1、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2、為什么蒙古包的底面和絕大多數(shù)的根莖的橫截面都是圓形的?從數(shù)學的角度解釋一下。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同步練習 4頂碗少年
六年級語文下冊4、《頂碗少年》練習
一、在帶點字正確的讀音下面畫橫線。
附和(hh)結(jié)實(jiēji)沉著(zhezhu)喝彩(hhē)
二、改正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
目不轉(zhuǎn)精()不知所錯()驚心動破()坐無虛席()
三、把句子換成另一種說法,句意不變。
他把手中的碗交給少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少年頭兩次表演失敗后表現(xiàn)如何?請找出有關的語句,抄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在以后的歲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
這是課文最后一句話,說說你從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hjiēzhuh
二、精(睛)錯(措)破(魄)坐(座)
三、(1)手中的碗被他交給少年。(2)他交給少年手中的碗。
四、略。小學資源網(wǎng)
五、略。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練習六教案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40頁練習六;《作業(yè)本》第18頁。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提高對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的理解,鞏固折線統(tǒng)計圖的制作過程和方法,提高制圖技能。
2、進一步理解折線統(tǒng)計圖的應用價值,增減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數(shù)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折線統(tǒng)計圖的格式和作用,并能在教師幫助下繪制折線統(tǒng)計圖。
教學難點:看圖計算
教具準備:投影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回憶
1、折線統(tǒng)計圖是用什么來表達數(shù)量的多少的?
2、折線統(tǒng)計圖在表達數(shù)量時的最大優(yōu)點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過折線統(tǒng)計圖嗎?
3、折線統(tǒng)計圖如何繪制?應注意什么?
二、練習六教學。
1、談話:某廠業(yè)務部要做以下兩項統(tǒng)計,一是去年各車間的產(chǎn)值統(tǒng)計,二是近5年來全廠產(chǎn)值的發(fā)展變化情況。
你認為每種統(tǒng)計選擇哪種統(tǒng)計圖比較合理?說說理由。
2、教學第1題。
(1)討論:統(tǒng)計圖的標題應補充什么?你從圖中能夠想到什么?
(2)反饋交流。
(3)根據(jù)統(tǒng)計表畫好折線統(tǒng)計圖。
3、學生嘗試完成第2、3題。(投影反饋)
4、思考題:(略)
5、補充題:
小明家去年一年的電話費(含上網(wǎng)費)統(tǒng)計如下,請把它改制成折線統(tǒng)計圖,并根據(jù)統(tǒng)計圖說一說小明家去年電話費的變化情況,猜測一下變化的原因。
147
188
196
130
147
208
185
254
190
248
134
169
284
188
196
130
147
208
185
254
190
248
134
169
284
188
196
130
147
208
三、課堂小結(jié)。
四、《作業(yè)本》第18頁。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十六年前的回憶課后練習題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chǎn)出一份最優(yōu)質(zhì)的教案。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十六年前的回憶課后練習題”,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大部分同學在學過新知識之后,都覺得自己對這部分知識沒有問題了,但是一做題就遇到很多問題,為了避免這種現(xiàn)象,編輯老師整理了這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十六年前的回憶課后練習題,希望大家練習!
一、看拼音寫詞語
jūnfáyúlèpiānpìjiǎoxíngkǒngbù
()()()()()
xiànbīnghánhúshūjíyìyōngérrù
()()()()
二、劃去不正確的讀音
勉強(qiáng、qiǎng)待會兒(dài、dāi)書籍(jí、jì)
含糊(hú、hu)擁入(rōng、yōng)夾襖(jiá、jiā)
三、比一比,組詞語
閥()娛()僻()刑()
伐()誤()避()型()
峻()詳()絞()
竣()祥()咬()
小編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練習哦!希望這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十六年前的回憶課后練習題能夠幫助你鞏固學過的相關知識。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和田的維吾爾》教案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zhì)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和田的維吾爾》教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學習目標:
1.學習并積累"酷熱、鋪天蓋地、美不勝收"等詞語和生動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維吾爾"的特點,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維吾爾鄉(xiāng)村風情及他們雖苦猶樂的精神風貌。
教學重難點:
通過獨立閱讀和交流探討,感受和田的地域風情和維吾爾人的以苦為樂的民族風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
1.導入:這幾天,我們都在通過課文了解中國各地的民俗世情,讓我們領略到廣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熱鬧的春節(jié),古樸的藏戲,別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們耳目一新。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和田走一圈,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風土人情吧!
2.媒體展示關于新疆和田及維吾爾族的課件內(nèi)容,看后說說維吾爾族人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剛才我們通過媒體,對維吾爾風情有了一個直觀的印象。下面讓我們走進課文,通過文字更多地了解和田的維吾爾鄉(xiāng)村、維吾爾人。
二、整體感知,合作交流。
1.自由讀文,做到正確、流利,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同桌聽。
3.速讀課文,分別用一個小標題概括2-3.4.5-6小節(jié)的內(nèi)容。
2-3小節(jié):熱愛土地;4小節(jié):愛花的民族、愛美的天性;5-6小節(jié):能歌善舞。
4.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土、花、歌"具體介紹了新疆和田維吾爾人的哪些風俗習慣,這些習慣表現(xiàn)了維吾爾人的哪些特點?可以從文章的字里行間理解、體會。(學生自讀課文,圈劃詞句,四人小組討論。)
5.學生交流,教師歸納:
土:表現(xiàn)了維吾爾人熱愛沙漠、崇拜土地、眷戀泥土、質(zhì)樸的特點;
花:表現(xiàn)了維吾爾人愛花、愛美、有花一樣的容貌、花一樣的名字,自信的特點;
歌:表現(xiàn)了維吾爾人豁達、樂觀、特別愛好唱歌、跳舞的特點。
三、重點探究,品味賞析。
1.出示課文的結(jié)尾:"生活在豁達樂觀、載歌載舞之中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
2.再讀課文,請你結(jié)合課文中的具體描寫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生交流、師歸納。課文中具體的描寫有:
①第1小節(jié):當沙塵暴鋪天蓋地襲來時,一個漢子迎風引吭,熱烈激昂的歌唱,表現(xiàn)和田維吾爾人的豪情和樂觀。
②第2.3小節(jié)寫到了"和田維吾爾人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驚嘆。"烤肉、馕、"庫乃其"的烤制都離不開沙土。他們還把衣服直接攤鋪在沙漠上晾曬,吸收大地的精華,給寂靜而單調(diào)的沙漠平添了幾分韻味。
③第4小節(jié)"和田地處大漠邊緣,那惡劣的環(huán)境并沒有扼殺維吾爾人愛美的天性。他們天生愛花?;▋翰粌H盛開在南疆的沙土里,還盛開在維吾爾的門框邊、房梁上、墻壁的掛毯上。"
④第5小節(jié)中"沒有歌舞,維吾爾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們?nèi)粘I钪胁豢扇鄙俚闹匾獌?nèi)容"等等。
3.師小結(jié):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維吾爾人,物質(zhì)條件雖然很差,但是他們有豁達、樂觀、善良、友好的品性;能歌善舞的特點使他們熱愛生活,善于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享受美。所以無論生活有多苦,他們?nèi)愿杏X是甜的。
四、感情練讀,積累摘抄。
1.選擇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有感情的練習朗讀。
2.把自己喜歡的語句摘抄下來。
附:和田簡介
和田古稱"于闐",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最南端,曾是古絲綢之路的重鎮(zhèn)。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烏壘(今輪臺縣)設置西域都護府,和田正式納入我國版圖,其間,佛教傳入,和田成為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直到公元11世紀,伊斯蘭教以鐵騎、利劍東進,將和田納入其統(tǒng)治之下。清初,"于闐"改名為"和闐",1959年,"和闐"又改為現(xiàn)名。
和田的古代文明十分輝煌,尼雅遺址、阿克斯皮力古城、買力克阿瓦提古城、喀拉墩古城、安迪爾古城、約特干遺址、熱瓦克佛塔、庫克瑪日木石窟等世界知名的古遺址及眾多出土文物,如古木版畫、絲綢地毯殘片、金飾佛像、干尸、最古老的錢幣、各種服飾用具等像一部部光彩照人的史詩,令無數(shù)中外游客嘆為觀止。此外,和田神奇多樣的地貌──巍峨的雪山、瑰麗的冰川、幽深的巖洞、神秘的荒漠叢林、遼闊的草原、美麗的綠洲、多姿的湖沼……也吸引著眾多的探險勇士。
和田盛產(chǎn)瓜果和玉石,其中的羊脂玉和墨玉更是久負盛名,游客除了可以在大大小小的玉石店挑選到稱心如意的美玉外,還可以到赫赫有名的玉石巴扎里逛一逛,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奇珍異寶全都匯聚于此,頗值得一游。
六年級下冊語文《藏戲》練習題
六年級下冊語文《藏戲》練習題
一、填空題
1、藏戲的開山鼻祖是()
2、藏戲的表現(xiàn)形式是()
3、藏戲表演的內(nèi)容是()、()、(勸人修善)
4、藏戲用()、()樂器伴奏
二、選擇題
1、藏戲靠()形式推動劇情發(fā)展
A、說唱形式;B、唱的形式;C、解說和說唱的形式
2、藏戲表演的程序是()
A、開場+正戲;B、開場+正戲+結(jié)尾;C、正戲
3、使戲劇中的人物形象更突出、性格更鮮明的形式()
A、動作;B、面具;C、說唱
三、判斷題
1、藏戲,又稱阿吉拉姆。()
2、藏戲中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面具形狀相同,顏色不同。()
3、唐東杰布是為了修路而組成藏戲班子。()
4、國王的面具是紅色的,紅色代表威嚴。()
5、村民老人的面具用白布或黃布縫制,以示樸實敦厚。()
6、藏戲藝人站立而唱,觀眾席地而聽。()
7、藏戲藝人動作豐富多彩,唱腔一樣。()
8、藏戲演出,時間不定,隨心所欲。()
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三單元《圓柱的認識》教案(六)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diào)整,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三單元《圓柱的認識》教案(六)”,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三單元《圓柱的認識》教案(六)
教學內(nèi)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級下冊P17《圓柱的認識》
教材分析
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級下冊P17《圓柱的認識》。本單元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的最后部分,它對構(gòu)建小學幾何知識的整體結(jié)構(gòu),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起著重要的作用。圓柱的認識是本單元的起始教材,圓柱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圖形,在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對它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有圓、長正方體作基礎)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來認識的。學生認識圓柱,了解圓柱各部分名稱,掌握圓柱的特征是以后學習圓柱的表面積、體積以及圓錐和球的認識的基礎;教學這部分內(nèi)容,更有利于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梢?,圓柱的認識教學在后繼的幾何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引導學生切實學好。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觀察實物模型,操作學具等活動,經(jīng)歷從實物抽象幾何圖形的過程,認識圓柱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稱。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探索,經(jīng)歷從圖形到概念的抽象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判斷和空間想象能力,理解事物間的相互聯(lián)系,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幾何的直覺及立體觀念。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感
經(jīng)歷探究過程,體驗學習的樂趣,進一步構(gòu)建立體圖形的認知結(jié)構(gòu)。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圓柱的特征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認識圓柱的側(cè)面的特征。多角度探究了解圓柱。
教學具準備:
微課視頻、多媒體、圓柱學具。
教學過程:
一、微課預習
學生回家看微課視頻,預習自學圓柱的認識,完成微課作業(yè),尋找生活中的圓柱,制作圓柱,思考提出問題。
二、課堂回顧,驗收微課成果。
展示自己的圓柱,指一指底面、高、側(cè)面。會讀圓柱的相關數(shù)據(jù)。
三、課堂探究。將學生的問題按從易到難整理展示。
探究一:長方形旋轉(zhuǎn)得到圓柱。
1.長方形沿著一條邊旋轉(zhuǎn)得到什么圖形。
2.不同的旋轉(zhuǎn)方法得到不同圓柱。
探究二:圓柱的展開圖
動手操作
師:請同學拿出自己制作的圓柱,剪開,展示。
討論圓柱的展開圖的可能性。
探究三:圓柱的側(cè)面展開后相關數(shù)據(jù)
圓柱的側(cè)面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什么有關。
三個不同的側(cè)面展開圖比較,得出符合側(cè)面展開的條件。
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
思維提升:如果下圖材料正好做成一個圓柱,長方形的長和寬與什么有關?
探究四:圓柱的側(cè)面展開可能是那些圖形
小組討論: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那些可能是圓柱的側(cè)面展開圖。
探究五:拿一張長方形的紙圍成圓柱。有幾種可能。認識相關數(shù)據(jù)。
四、練習鞏固
1、指出下面圖形中哪些是圓柱?
2、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1)圓柱體的高只有一條。( )
(2)圓柱體底面周長和高相等時,
沿著它的一條高側(cè)面展開是個正方形。( )
3、為這個罐頭盒設計一個包裝。需要一張長寬各是多少的包裝紙?
五、課堂總結(jié)
圓柱體的特點:
1、底面:兩底面平行,是兩個大小相同的圓。
2、側(cè)面:是個曲面,沿高展開是個長方形,長相當于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相當于圓柱的高。當側(cè)面展開是正方形時,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相等。當沿著斜線展開是平行四邊形。
3、高:兩底面之間的距離是圓柱的高,圓柱有無數(shù)條高。
六.展示學生作品
七.課后思考
下面的長方形材料正好可以做一個高是10cm的圓柱, 你能算出長方形的面積嗎?
八.板書設計:
圓柱的認識
兩個底面 圓形 大小相等
圓柱
側(cè)面 沿高展開 長方形 底面周長不等于高
正方形 底面周長等于高
斜線展開 平行四邊形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
提醒: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公眾號
六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教案精選
教案課件是我們老師的部分工作,因此每天老師都會按質(zhì)按時去寫好教案課件。?詳盡的教學教案能夠讓教師更好地講述課程內(nèi)容,怎么樣的教案才算是好教案課件?以下是我們?yōu)槟淼年P于“六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教案”的實用知識,此文觀看后您的人生經(jīng)驗可能會更加豐富!
六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自主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認識地球的美麗和唯一,增強愛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3.體會解說詞的準確、嚴謹。根據(jù)批讀要求,邊讀邊批。
一、引入課文
說起地球,我們的心中就會涌起無限溫暖的感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美麗的地球。
二、檢查預習
三、粗讀課文,提出疑問
1. 讀1、2段,說說為什么人類對地球既熟悉又陌生?
2. 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鄉(xiāng),但是人類對這顆行星又了解多少呢?讓我們來認識這美麗的地球。
四、細讀課文,了解地球
1. 課文從多方面介紹了地球。選自己喜歡的方面讀一讀。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學生閱讀、批寫)集體交流。
2. 教師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層次,知道課文分別從“地球的顏色、地球的年齡、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地球的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等來寫的。
3. 課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舉例說明。(如,列數(shù)字:地球的年齡從數(shù)字上便于說明特征,就運用數(shù)字“46億年”來說明地球年齡大;作比較:把地球表面水的面積與地球表面陸地的面積進行比較,說明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舉例子:將復雜的、抽象的地球自轉(zhuǎn)現(xiàn)象,用具體、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來說明,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理解;打比方:利用地球和陀螺這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地球繞著地軸不停自西向東地旋轉(zhuǎn)的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五、精讀課文,理清關系
文章最后一段和第一段有什么關系?
六、總結(jié)全文
正是由于得天獨厚的地球是唯一的,所以我們的地球無可替代。
六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5個生字,正確讀寫“饑餓、孤零零”等多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
3、揣摩課文的表達方法,體會敘述寫信和回憶的內(nèi)容穿插來寫,苦樂對比的表達效果,體會課文結(jié)尾“夢”的含義。
4、激發(fā)學生閱讀外國作品的興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關注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體會他極度痛苦的心情。
作者將寫信的內(nèi)容和凡卡的生活交叉在一起,同時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復雜的穿插和變化人稱的寫法是難點。
學情分析:課文篇幅較長,內(nèi)容和形式對于剛剛接觸比較復雜的外國作品的六年級學生是有難度的,要提高教學效率,就要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準備寫信--寫信--寄信”這一線索,讓學生在課文中把信的內(nèi)容和寫信過程中的回憶分別做上不同的記號,以便交流理解。課文中生字較多,應注意檢測其自學過程中的正確率,課文的學習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信之外的回憶鄉(xiāng)村生活的段落與信內(nèi)的對比,鄉(xiāng)村雖然貧苦,但在凡卡心中仍是最美好的。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2、學習生字、新詞。
1、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來命題的。
2、介紹本文的作家。
契訶夫:俄國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yī)學科求學。做過店員也當過醫(yī)生。他生活在19世紀末期,正是沙皇統(tǒng)治俄國最黑暗的年代。社會動蕩不安。他的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tǒng)治下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苦悶》《變色龍》《套中人》《醋栗》等,中篇小說《草原》《跳來跳去的女人》《掛在脖子上的安娜》《六號病房》《一個女人的天地》等,戲劇《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姐妹》《櫻桃園》等。作品語言精練、準確,善于透過生活的表層進行探索,將任務隱蔽的動機揭露得淋漓盡致。
3、《凡卡》的寫作背景。
《凡卡》寫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時,無數(shù)破產(chǎn)了的農(nóng)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幸免。契訶夫家的小雜貨店里有兩個小學徒,就常受他父親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學徒生活,也同情小學徒的不幸命運,所以《凡卡》這篇小說寫得真實感人,也使我們從中看到舊俄時代窮苦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
二、出示學習要求,課內(nèi)自學。
1、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及主要表達方式。
2、理清思路,找準寫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內(nèi)容與聯(lián)想;在找準寫信的段落的基礎上給課文分段。
3、借助課后思考題,逐段細讀,嘗試讀懂課文。
三、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生字詞的學習及課文中提到的人名和人物關系的掌握。)
四、聽課文朗讀,疏通文章的內(nèi)容。
2、理清文章的脈絡。
以信為線索,課文講了哪幾部分內(nèi)容?你能試著給課文分段嗎?
3、學生匯報分段情況。
(分為三部分:寫信前1-2自然段);寫信中(3-15自然段);寫信后(6-21自然段)
第一段:圣誕節(jié)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禮拜的機會,偷偷地準備寫信。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最令你感動的地方多讀幾遍。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了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領悟文章將作者敘述、信的內(nèi)容和回憶插敘結(jié)合在一起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探尋寫作思路,整體感知。
1、回憶:《凡卡》一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樣的順序?qū)懙模?/p>
(課文主要寫凡卡寫信的事。是按準備寫信--寫信--寫信后的順序?qū)?/p>
①凡卡寫信的內(nèi)容是什么?
②凡卡怎么給爺爺寫信的?
③凡卡為什么給爺爺寫信?希望爺爺帶他回村子?
④凡卡寫的這封信,爺爺能收得到嗎?為什么?
3、默讀課文,找找哪兒是作者的敘述?哪兒是凡卡寫信的內(nèi)容?哪兒是寫
凡卡在寫信中所想到的?
二、從信中了解凡卡的生活,體會情感。
1、默讀凡卡寫信的內(nèi)容,想想凡卡在信中寫了什么?
提示:可根據(jù)“他寫道”、“接著寫下去”、“他繼續(xù)寫道”、“凡卡接著寫道”
把信的內(nèi)容分層來理解。
2、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不住了;第四層:凡卡再次哀求爺爺帶他回鄉(xiāng)下及他對村里人的問候。
3、解凡卡的悲慘生活。
(1)默讀“凡卡在鞋鋪受盡折磨”一層,你有什么問題?
①凡卡在鞋鋪里受到了怎樣的折磨?
②凡卡為什么會受到折磨?
(2)自由讀有關的內(nèi)容,你對哪個問題感興趣?就研究哪個問題。邊讀邊
作標記。
(3)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作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寫凡卡學徒生活的艱辛①挨打:被老板揪著頭發(fā),拖到院子里,拿皮帶打;老板娘用魚嘴戳他的臉,就因為凡卡收拾魚“從尾巴上弄起”;②挨餓:吃的“簡直沒有”,③挨凍,而且睡不好。從這些地方可以體會到凡卡學徒生活的艱辛,命運的悲慘,當時社會的黑暗。
(4)朗讀指導。
一個九歲的孩子擔負這么重的勞動,遭受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該怎么讀呢?
三、從凡卡的心情中了解凡卡的生活,體會感情。
四、感情朗讀,深化理解。
老師引讀,凡卡向爺爺訴苦,請求爺爺帶他回村請一位同學讀,
從……
他的讀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五、從凡卡的聯(lián)想中了解凡卡的生活,體會情感。
1、指名讀凡卡的聯(lián)想,圍繞凡卡的聯(lián)想,提幾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2、自由讀,在書中尋找答案。
(第一次聯(lián)想到了爺爺守夜的情形和鄉(xiāng)村冬夜的景色。第二次聯(lián)想到與爺爺
砍圣誕樹的情景。聯(lián)想到爺爺,突出了凡卡對爺爺?shù)乃寄?;?lián)想冬夜的景色,說
明冬夜充滿了快活、歡樂的氣氛,這與凡卡的學徒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說明
凡卡思念爺爺,思念家鄉(xiāng)的一切;聯(lián)想到爺爺砍圣誕樹可以看出爺爺在農(nóng)村的生
活很貧苦,但在凡卡的回憶里是那樣的美好、快樂、有趣,說明凡卡在莫斯科生
六、研討本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1、學生討論。
2、交流匯報。
(1)兩段回憶是本文的插敘。這兩段聯(lián)想對凡卡的學徒生活起了對比、反
襯作用。
(2)文章細節(jié)描寫很突出。在文中找找細節(jié)描寫的句子,讀出自己的體會。
(凡卡傾訴自己怎樣挨打、挨餓、挨凍、怎樣受折磨、三頓飯吃什么都一一
寫到了。在回憶爺爺守夜時,爺爺是什么樣的,怎樣守夜、兩條狗怎樣跟著,砍
圣誕樹的山林、樅樹什么樣等細節(jié)描寫,使人讀了仿佛看見了當時的情景,這給
(3)文章還有哪些特點?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說說為什么喜歡。
七、讀寫。
凡卡睡醒后會發(fā)生什么事?凡卡寫的信爺爺能收到?
傾訴?????受盡折磨?????城市生活難熬????????命運悲慘
凡卡???寫信時(傷心)??????????????沒有指望?????????????????????????社會黑暗
[《凡卡》教學設計(人教版六年級下冊)]
六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將詞語分類并積累。
2.了解認識我國的名人,并向名人學習,樹立遠大的志向。
3.積累詩句。
4.開一個“好習慣交流會”,讓學生自覺養(yǎng)成好習慣。
重點:積累詞語、詩,自己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難點:開交流會。
教學準備
1.詞語卡片。
2.名人卡片。
3.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主教案
教學步驟
一課時
一、回顧導入
我們學過很多的詞語,可以按不同的標準把它們分成不同的類型,請你說說有哪些標準,可分哪些類別。今天的“萬花筒”將告訴我們一個分類的標準。
二、萬花筒
1、“我會分”。
(1)出示“我會分”詞語卡片。
學生讀詞語,讀要求。
(2)可按感情色彩分為褒義詞,如:聚精會神……
還可分為貶義詞,如:落荒而逃……
(3)補充兩類詞語。
2、“我知道”。
(1)出示名人填卡片,明確要求。
(2)學生填空,交流
(3)選擇其中一位,說說你對他的了解。
三、百寶箱
1.出示詩句卡片。
2.學生讀詩句。
3.討論交流:對詩句的理解、感悟。
4、學生背誦詩句。
四、大舞臺
1.學生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2.分組交流、講述。
3.小組代表交流。
4.將學生的好習慣進行歸納,與同學們共享。
五、課堂
學生對本次語文活動從多方面進行、回顧,積累經(jīng)驗。
六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理解文章內(nèi)容,認識中國的青花瓷藝,體會作者對文中所寫青花瓷藝人的追求完美、不斷創(chuàng)新精神的熱烈贊頌之情。
2.引導學生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理解一些重點句子的含義及表達的情感。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4.幫助學生認識本課生字新詞,會寫“鬢、訪”等7個生字;理解“兩鬢斑白、鍥而不舍、瑕疵、紛至沓來、迷惘、鄭重其事、如饑似渴、茅塞頓開”等詞語。
教學重點:
了解“我”是怎樣尋找制作青花的祖?zhèn)髋浞降摹?/p>
教學難點:
理解“修復和復制,都不是青花的歸宿?!边@句話。了解“我”的努力,讀懂父親的表情。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關于青花瓷的多媒體電腦課件和文字材料、圖片、歌曲等。
學生準備
課前搜集關于青花瓷的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歌曲《青花瓷》片段,配合課件出示青花瓷器的圖片,讓學生通過視聽兩方面欣賞青花之美。
2.師:這些漂亮的瓷器有個美麗的名字,叫“青花”。(板書課題)
3.學生自讀課后的“學習鏈接”,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青花瓷的資料,認識青花。
4.教師小結(jié):2007年11月6日在英國倫敦舉行的中國藝術(shù)品專場拍賣會上,一個明代永樂年間燒制的青花扁壺以100萬英鎊的高價成交。(課件出示圖片)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頒獎禮儀小姐的禮服,設計靈感也來自于這完美的青花瓷。
青花為什么有如此高的價值,為什么能成為“人間瑰寶”呢?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一個關于青花的動人故事,相信一定能帶給你很多啟示。
(圍繞“青花”,從欣賞圖片到朗讀文字,感受青花之美,調(diào)動學生的審美體驗,激發(fā)閱讀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自學生字,理解新詞。
3.學生獨立自學,教師巡視,了解學情。
3.自學反饋,全班交流。
(1)分段指名朗讀課文,集體評議。
(2)結(jié)合評議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全班交流。
重點引導理解并識記文中的生字新詞。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再讀全文,選擇自己讀得最滿意的段落加強練習。
2.采用學生互相推薦的方法,讀通全文。
3.思考這篇課文的寫作順序和主要內(nèi)容。
(是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敘述了“我”尋找那片殘缺的青花以求得制作青花的祖?zhèn)髋浞降那耙蚝蠊?
四、布置作業(yè)
1.書寫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課件展示,激趣導入
1.課件出示
“人間瑰寶”——青花瓷
其瓷,胎骨細膩,晶瑩柔潤;
其花,清新明麗,幽靜雅致;
其釉,光亮潔凈,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文字背景為青花瓷圖片)
(指名朗讀,教師引讀)
2.能做出這樣完美的“人間瑰寶”,究竟是怎樣的人?父親要給“我”制作青花的祖?zhèn)髋浞降降资鞘裁茨?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走進課文尋求答案。
二、學習課文,體會父親的心理
1.學生快速默讀課文1——4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寫父親神情和語言的語句,體會父親的心理。
2.反饋交流,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父親回答道:“因為你還沒有長大,還不懂得什么是完美。”
①在父親眼中,什么樣的青花才是完美呢?
②帶著父親對制作青花事業(yè)的熱愛齊讀。
(2)兩鬢斑白的他望著我,眼神中充滿了企盼,似乎想說些什么,但最終還是沉默。
①父親期盼什么?想說什么?為什么最終還是沉默呢?
②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把感受送進這句話再讀。
③帶著對“我”的企盼齊讀。
(3)可是,父親一臉肅穆。半晌,父親才說:“你應該去尋找那片殘缺的青花,找到了也就得到我的配方了?!?/p>
①父親為什么一臉肅穆,這時候他心里會怎么想?(學生想象補白,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
②帶著父親對我的良苦用心齊讀。
3.小結(jié):父親是那樣熱愛青花,為了讓青花的制作工藝得以傳承與發(fā)展,他對“我”滿懷企盼,他知道言語的表達對于年幼的“我”來說,還不能理解,就想方設法引導“我”從實踐上去領悟。
三、深入學習,尋找“我”的心路歷程
1.父親要教我制作青花的祖?zhèn)髋浞降降资鞘裁茨?
(聯(lián)系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理解:父親要給“我”的祖?zhèn)髋浞骄褪亲尅拔摇泵靼祝盒迯秃蛷椭贫疾皇乔嗷ǖ臍w宿,完美的青花,應該在超越中得到傳承。)
2.學生快速默讀課文5——16自然段,思考:為了得到制作青花的祖?zhèn)髋浞剑沂窃鯓訉ふ夷瞧瑲埲钡那嗷ǖ?主要經(jīng)歷了哪幾個階段?
3.指名反饋,全班交流。(師隨機板書:尋找、復制、創(chuàng)作)
4.再自由讀5——16自然段,思考:這一路尋找,我都經(jīng)歷了哪些迷惘和艱辛?是什么引領著“我”苦苦尋覓,苦苦求索,最后走出迷惘,靈光閃現(xiàn),茅塞頓開?
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畫出描寫我心理活動和父親神態(tài)變化的語句。
(2)讀讀這些語句,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人物心理的變化。
(3)有問題同桌可以交換意見。
5.指名反饋,體會父親的引領以及“我”的執(zhí)著,并隨機指導朗讀。(師隨機板書:不滿意、冷眼、笑容)
我的心理活動
①什么樣的瓷片才配得上這樣的青花?什么樣的青花才是完美的?
②我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中:我已經(jīng)找到了瓷片,不是嗎?我已經(jīng)修復了青花,不是嗎?我的技藝不夠精湛嗎?我的青花不夠完美嗎?
③父親要告訴我什么?那缺失的青花到底在哪里呢?
父親神態(tài)的變化
①然而,修復的青花并不能讓父親滿意。
②復制的青花,沒有絲毫瑕疵的青花,卻仍然遭到父親的白眼。
③那天,父親看到我自己創(chuàng)作的青花,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6.用下面的句式,結(jié)合我的行動、心理活動和父親的神態(tài)變化,說一說我尋找的經(jīng)歷。
課件出示
當我……時,父親……,我……
當我……時,父親卻……,我……
當我……時,父親終于……,我也終于……
理解“修復和復制,都不是青花的歸宿?!边@句話的含義。
7.練習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四、總結(jié)升華,拓展延伸
1.學完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能做出這樣完美的“人間瑰寶”的,是執(zhí)著追求,不斷創(chuàng)新的青花瓷藝人,他們用勤勞和智慧創(chuàng)造出了這么完美的青花瓷。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象他們一樣的人,都在默默地為我們創(chuàng)造著美好的事物,你還能舉出例子來嗎?(師生共同舉例,如:戲曲演員、書法家、畫家等等)
2.你想對這些人說些什么,請寫下來,跟大家交流。
六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教案【篇5】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雜技表演嗎?談談你的感受。
是的,雜技是一項很復雜的表演,有時一個節(jié)目經(jīng)過幾年的訓練,可以說是臺上3分鐘,臺下十年功。但是你想過沒有,當一個雜技演員在表演時兩次出現(xiàn)了失誤,他還有信心表演下去嗎?今天我們就來讀讀頂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許你會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來。(板:頂碗少年)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聽讀,糾正字音后練習讀熟。
3.默讀課文分段,看看課文是分幾部分寫的,每部分寫了什么內(nèi)容。
(第一部分:1──7自然段寫頂碗少年不怕兩次失敗,第三次終于穩(wěn)住了頭頂?shù)哪且化B瓷碗,贏得了所有觀眾的熱烈掌聲。第二部分:8自然段寫那位頂碗少年給“我”的啟迪。)
三、自學感悟,理解課文
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小組自學討論
1.默讀課文,找一找畫一畫:“一摞金邊紅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每一次的出現(xiàn)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讀課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達的含義。
四、匯報交流,朗讀體會
1.指名交流討論結(jié)果。
2.結(jié)合匯報讓學生朗讀相應的部分,朗讀第一部分讓學生充分地在讀中去體會少年的心理變化及觀眾的心情。
3.白發(fā)老者會對少年說些什么呢?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
4.反復讀,反復品味“在以后的歲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從文中的省略號你讀出了什么?
5.有感情朗讀全文
五、暢談感受,明確哲理
學習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總結(jié):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會遇到失敗的考驗,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勝利者。在山窮水盡和絕境里,如果我們再搏一下,也許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再搏一下,可能會迎來溫暖的春風;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會到達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頂?shù)纳侥_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會登上世界最高峰……課文學完了,但是讓我們永遠記住那位頂碗少年給我的啟迪。
六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石猴敢做敢為的特點。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yōu)秀斐。斐。課。件。園):
一、揭示課題
1.你們誰看過《西游記》,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個人物?(孫悟空)
2.談談你對孫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新課文,了解孫悟空變成美猴王的經(jīng)過。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掃清文字障礙
1.大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邊讀邊想,這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自學情況
1.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四、自由讀課文
你喜歡哪些句子,畫下來,說說你喜歡的理由,并把它們有感情的讀出來。
五、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說說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讀這些段落。
交流時教師相機點撥,讓學生領悟古典名著的語言特色。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鼓勵學生自己查找資料,自學課文,讀通讀懂句子,培養(yǎng)閱讀古典小說的語感。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并靠自己弄懂課文的內(nèi)容。小組合作,有重點地討論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通過朗讀,加深對古典文學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