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8-13黃鶴樓。
老師在上課時經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整,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黃鶴樓”,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黃鶴樓》是唐代詩人崔顥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被選入《唐詩三百首》。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懷鄉(xiāng)之佳作。前四句寫登臨懷古,后四句寫站在黃鶴樓上的所見所思。詩雖不協律,但音節(jié)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
這首詩在當時就很有名,傳說李白登黃鶴樓,有人請李白題詩,他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羽《滄浪詩話》評: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作品原文: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黃鶴樓:三國吳黃武二年修建。為古代名樓,舊址在湖北武昌黃鶴磯上,俯見大江,面對大江彼岸的龜山。
2.悠悠:飄蕩的樣子。
3.晴川:陽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
4.歷歷:清楚可數。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昌縣西南,根據后漢書記載,漢黃祖擔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故稱鸚鵡洲。
7.鄉(xiāng)關:故鄉(xiāng)家園。
8.煙波:暮靄沉沉的江面。
白話譯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里,千萬年來只有白云飄飄悠悠。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xiāng)?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
作者簡介:
崔顥,唐代詩人。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公元723年(開元十一年)登進士第,官終尚書司勛員外郎。其早期詩作多寫閨情,流于浮艷輕薄。后歷邊塞,詩風大振,忽變常體,風骨凜然,尤其是邊塞詩慷慨豪邁,雄渾奔放。明人輯有《崔顥集》,《全唐詩》存其詩四十二首。
擴展閱讀
黃鶴樓送別
黃鶴樓送別
《黃鶴樓送別》(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時間:2005年12月23日
地點:揚中市實驗小學五(10)班
班級:揚中市實驗小學五(10)班
執(zhí)教:張思益
活動名稱:揚中市中青年骨干教師課堂教學開放周
一、復習舊知,朗讀舊知。
師: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課文《黃鶴樓送別》,打開書一齊讀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生:齊讀。
二、朗讀話別,感悟話別。
師:離愁別緒在心底,而情難啟,而口難開,可有些話總得說出口,聽一聽兩位大詩人是怎樣話別的?
師:教師范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師:聽完他們的話別,你覺得此時李白和孟浩然的心情怎樣?
生:我覺得李白和孟浩然此時都很難過。
生:我覺得一對好朋友就要分開,他們都很舍不得,都不愿意分開。
師:你還能從他們的言語中看出些什么呢?生:我看出李白很崇拜,很敬仰孟浩然。
生:我還能看出孟浩然雖然也很難過,但他比李白年長,所以他試圖安慰李白不要太難過。
生:我也看出孟浩然不愧是李白的兄長和老師,他安慰李白不要太難過。
師:是呀,灑脫、率直的李白將自己滿腔的情感都流溢在句里行間了。拿起筆,讀讀李白的這番道白,邊讀邊思考,哪里看出他對孟浩然的敬仰,對這次分別的不舍?
(學生邊讀邊劃邊感悟與思考。)
師:(指小黑板)我們一起來交流。
生:“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就請您滿飲次杯吧!”我從李白言語中對孟浩然一系列的尊稱中看出他的敬仰之情。李白稱孟浩然為夫子,而我知道,在古代,“夫子”是對那些有才學有人品的人的尊稱;“您的人品,您的詩篇,結識了您,一直把您當作,請您”短短的一段話別,李白竟用了這么多個您,我覺得,他不只是一般的敬仰孟夫子,而是非常的敬仰。
師:老師現在也很敬仰你,因為你不僅讀明白了李白的語言,還將他的內心分析的這樣透徹、準確,我覺得你能做李白的半個知音了。真是不簡單。其余同學還有高見嗎?生:“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蔽抑溃畎着c孟浩然不是一般的普通朋友。在中國自古就說“長兄若父”,還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李白說孟浩然是自己的兄長和老師,可見,孟浩然在李白心中有多高的地位。
師:請給他掌聲,感謝他用豐富的歷史知識解讀了李白,解讀了課文。我們可以用一個成語形容他們的關系,孟浩然真是李白的良師益友呀!
生:“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薄白u”是指好的名聲。李白贊揚孟浩然的才學,詩篇名滿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師:李白多么的敬仰孟夫子呀,讓我們帶著無比敬仰之情,朗讀這兩句話。
(生齊讀第三自然段中李白話別語的前兩句)
師:生活中突然就要失去一個良師,一個益友,一個兄長,一個知音了,李白能不難過,能不傷神嗎?一齊讀:
(生齊讀第三自然段中李白話別語的第三句“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師:還沒分別呢,李白就擔心哪天才能再見,就期盼何日才能重逢。足見對于孟浩然的離開,對于這次分別,他是多么的不舍呀!再讀:
(生齊讀第三自然段中李白話別語的第三句“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師:勸君更盡一杯酒,因為帆船啟航,將不見故人。一起讀出李白的不舍,讀出李白的難過!
(生齊讀第三自然段中李白話別語的第三句“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師:真是蘭舟未發(fā)已盼君回呀,面對友人的道白,面對故人的深情,孟夫子感動極了,人生能得這樣的知己,我還有什么遺憾的呢?他“接過酒杯,一飲而盡。但畢竟他比李白年長,他得一面將自己的眷戀之情隱藏,一面安慰好自己的好兄弟。齊讀。
(生齊讀孟浩然的話別之語“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覀冸m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師:孟浩然引用王勃的這句詩,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嗎?
生:王勃說,世界上有你這樣的知己,就算不在一起,遠在天涯海角,也像鄰居一樣的近。
師:孟浩然引用這句詩,是想向李白表白什么呢?
生:他要李白知道,真正的朋友,人雖然不在一起,但因為友誼,心能靠的很近。
師:是呀,正如他后面講的,我們的分別只是(生:暫時的)雖然分別了,但友誼卻(生:永世不絕)
師:你能領悟孟夫子這番話的深遠含義嗎?他是要告訴李白什么呢?
生:他要告訴李白:別難過,我們不是永遠分開,還會重逢的。
生:他要告訴李白:我們的友誼不會因為遠隔千山萬水而受到絲毫的影響。我們的心永遠在一起。
生:他要李白樂觀起來,因為沒有今天的分別就沒有明天的重逢,今天的分別是為了明天的再見。
師:李白聽了友人的話,心里會想些什么呢?心情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生:他會開心起來,是呀,孟兄所言極是,我們不是永別,用不了多久就能再見了,不要那么傷感。
生:他會想,此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呢?心中牽掛就夠了。
師:帶著你的理解,用如兄長,似老師一般的口吻,安慰安慰李白。
(生齊讀孟浩然的話別語。)
師:兩個大詩人,一對好知己,他們的話別是多么的深情,多么的深刻呀,還想再讀嗎?
生:想!
師:老師讀旁白,一、二組同學讀李白的話,三、四組同學讀孟浩然的話。
(師生共同分角色朗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只有留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
三、心隨船去,想象內心
師: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無奈這樣的良辰美景卻要分別。終于,孟浩然登上了船,他得走了。他們揮手道別。白帆隨著江風漸去漸遠,最后消失在藍天的盡頭。而李白一直就這樣久久地站著,久久地站著,全神貫注地看著帆船駛向天邊,最后只見到一江春水向東流,他仍不肯離開,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誼都托付給江水,好陪著帆船,伴著友人到達目的地。齊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
(生齊讀)
師:同學們,你能猜猜此時佇立岸邊,舉目遠眺的李白心里正想些什么嗎?
生:想當初,我們一起吟詩作賦,把酒言歡,攜手同游,好不快哉。
生:想當初,我們秉燭夜談,同塌共枕,真是形影不離呀。
生:而如今,我們天各一方,遠隔萬水千山。
生:不久后,我們一定還能重逢,孟兄,我還在此地等待您的歸來。
師:多么真誠的朋友,多么真摯的友情呀,一齊滿含眷戀之情地讀:
(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四學習名詩,理解詩意
師: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詩:
(生看黑板齊讀)
師:學完李白創(chuàng)作這首送別詩的背景,再看這首詩,相信你一定能輕松而準確的理解它的意思了吧?老師想檢查一下同學們的學習效果。
師:“之廣陵”的“之”是什么意思?
生:是到,往,去的意思。
師:“故人”指誰?生:指孟浩然。
師:也就是李白的——?
生:朋友、知己。
師:“煙花三月”是怎樣的三月呢?
生:繁花似錦的三月。
生:鳥語花香的三月。
生:百花怒放、景色艷麗的三月。
師:同學們知道嗎?自從李白寫下這句詩后,原本著名的城市揚州更有名了,一直到今天,尤其到了三月,人們紛紛趕往揚州,欣賞那里的美景。而“煙花三月下揚州”被后人稱為“千古麗句”。一起美美地讀這句詩。
師:“孤帆”指?
生:一只帆船。
師:老師有疑問,長江上不僅是沙鷗點點,我覺得一定還白帆片片,而李白的詩中為什么說只有一只帆船呢?
生:因為李白只凝視著孟浩然乘坐的那只帆船,他全神貫注的只看著那一只載著友人的帆船,其他的都似乎沒看到。
師:“盡”指消失的意思?!拔ā?、“天際”呢?
生:是只的意思,天際是天邊。
師:請同學們與同桌一起將詩的意思完整地說一說。
(生說)
師:能背誦這首詩了嗎?
生:能!
師:先自己練一練。
(指名背,一起背)
五、積累拓展,情感遷移
師:《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表達了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自古多情傷離別,多少文人墨客因離情別緒而留下千古名篇。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收集一些送別詩,誰來誦讀一下。
(一生讀)
師:這首詩你制成了幾張書簽?
生:三張。
師:老師給點時間你,將這三張書簽現在就分送給你的三個友人,讓他們分享你的資料,和你一起積累,與你一同成長。
(生離座欣喜地送出書簽,收到書簽的學生驚喜,全班學生目光相隨。)
師:還有誰來誦讀收集的送別詩。
(生讀)
師:你制作了幾張書簽?
生:一張。
師:啊——?
生:因為我的朋友不多。
師:老師支持一下你,因為朋友不在多,而貴于精。但我很想看看,誰那么榮幸,能做你唯一的知己。
(生送出書簽,師笑。)
師:拿到書簽的同學們,你們手中握著的不僅是一張薄薄的書簽,更是一份真誠的心,一份真摯的情呀。我覺得它一定很沉。請妥善珍藏好這張書簽,珍惜這一份可貴的友情。
師:通過這兩節(jié)課的學習,從李白和孟浩然的身上,你一定對朋友,對分別有了新的認識,請選擇其中一個為主題,用簡短的語言在空白書簽的后面寫下你的認識,待會送給你的知己,你的故人或你的兄長、老師。
(生寫)
(生送書簽)
師:此時,我覺得自己很孤獨,很可憐,(攤開兩只手)因為,我到現在還是兩手空空如也!(師故意尷尬地笑)
(聽課老師也會心一笑)
(學生立刻明白意思,有學生送上書簽)
師:謝謝,謝謝你們,雖然這友情來得遲了些,來得勉強了些,但我還是很感動,還是要謝謝你們,謝謝你們對我表達的珍貴的友情。
(后排聽課的老師中,有幾位開心地向我輕揮他們手中的書簽,因為他們也收獲到了友情。)
只有留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
《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2、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媒體:投影片錄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初讀古詩。
1、唐代大詩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誰還記得我們學過他的哪幾首詩?
指名交流
2、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他的一首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幻燈出示該古詩
3、師范讀
4、自由讀,讀準字音。
5、齊讀,指名讀。
6、揭題25黃鶴樓送別
7、學生針對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
1、提出要求:
(1)讀準字音借助拼音讀好生字。
(2)讀順課文
(3)理解課文大概內容,思考上述提出的問題。
2、檢查
(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2)出示詞語
煙霧迷蒙繁花似錦餞行飛檐凌空遠眺
敬仰譽滿天下佇立膾炙人口凝視
a、指名讀,師糾正字音
b、齊讀
(3)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
(4)評價指出優(yōu)缺點后齊讀。
(5)讀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問題。
三、識記、書寫生字
1、投影生字
2、指導識記方法和書寫注意點
“孟”字,上下結構,彎鉤起筆和出鉤處直線對齊。
“餞”字與吃食物有關是“食”字旁。
“酒”字已在生活中認識,書寫時區(qū)別于“灑”
3、根據學生提到的字進行范寫。
4、學生描紅、臨寫字(師巡視糾正寫姿)
四、作業(yè)
1、完成習字冊
2、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點:
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媒體:
收錄機配樂錄音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齊讀課題)25黃鶴樓送別
2、首先我想請同學把時間、人物、和事情放到題目中去,把題目更具體化。
(指名說)
3、在李白為孟浩然送別的過程中誕生了一首千古傳誦的古詩。(出示詩句)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請同學們讀一讀這首詩,看看針對這首古詩你有哪些問題要問?交流
二、精讀課文
過渡: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去聽課文錄音,聽的時候注意力集中,老師相信大家能在課文中尋找到答案。
1、聽課文錄音,思考剛才提出的疑問?
2、同學們剛才我們聽了一遍課文,現在拿起手中的筆,把與這些問題有關的課文內容圈畫出來。(學生動手圈畫)
3、以小組為單位,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小組討論,師巡回指導)
4、針對第一句詩句,你解決了哪幾個問題?
(1)故人“指的是誰?為什么稱為“故人”?
(2)“煙花三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
黃鶴樓送別 教案教學設計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容。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黃鶴樓送別 教案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教學要求:
1.精讀課文,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重點:
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大家都喜歡聽歌,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歌:《送別》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會唱的可以跟著唱。
1、播放歌曲《長亭送別》。
聽了這首歌,你體會到了什么?
是啊,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為離別而憂傷,為離別而落淚,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則用詩來釋懷。老師這還有一首送別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2、出示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A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B請同學們自讀詩,說說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二、講讀課文
你們說的都很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李白,在這繁花似錦的春天,登上那飛檐凌空的黃鶴樓,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詩文對照,自學課文。
(一)學生自學課文。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請用筆劃出來,學習小組討論解決。
(二)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
1、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
A、指名讀
B、提問:
誰能用學過的語句來描繪一下春天的美景?
你除了知道時間在暮春三月,還知道什么?
2、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一會兒遠眺,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A、提問:
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什么?
是啊,這依依惜別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們的心底,讓我們一起朗讀一、二兩節(jié),體會一下這藏在心底的離別之情吧!
B、配樂朗讀
兩人都把這依依惜別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時間慢慢地過去,終于,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萬語涌上了心頭,李白舉起了酒杯說(生接讀)
3、孟夫字,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孟浩然接過酒杯,一飲而盡,說(生接讀)
A、思考: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B、提問: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難舍之情?
C、讓我們用朗讀把這噴涌而出的師生情、手足情、離別情表達出來吧。
D、道不完的離別情,敘不完的朋友誼,讓我們舉起酒杯,再現這感人的話別場面,讓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在班級中找你的好朋友,一個演李白,一個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語言,也可以發(fā)揮想象用上自己的語言,可以站起來。
E、學生上臺表演
4、知己離別是惆悵的、是憂傷的,但不忍別、終要別。
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教師配圖朗誦)
朋友已經遠行,從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見面??!想到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了,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讓我們也一起隨著李白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5、如果李白生活在現代,他一定會用現代的語言來表達此時激動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佇立在江邊,目送著友人漸漸遠去,你能把這首千古傳誦的名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嗎?
學生反復誦讀、同桌討論。
五、布置作業(yè)
老師還收集了一首送別詞,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后請同學們收集離別類的詩詞。
《黃鶴樓送別》 教案教學設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黃鶴樓送別》 教案教學設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教案:《黃鶴樓送別》課堂實錄
--------------------------------------------------------------------------------
第一課時
師:你聽到了什么,你了解我多少情況?
生:了解到你是校長。
師:少了一個字。副
生:你在上海,姓徐。徐副校長,教語文的。教語文的副校長。特級老師。
師:都會聽。我叫什么名字?我告訴你們:善是善良的善,俊是漂亮的俊,喊一下。
生:齊喊徐善俊。
師:有一個沒有做到,哪個字?
生:俊
師:俊不???
生:俊。
師:說俊是對老師的尊敬。代表老師對你們感謝。改名字徐善丑?大街上叫什么?
生:徐老師。
師:揚州的小朋友,這個叫什么?(翹起大拇指)
生:very
good!
師:你覺得老師怎樣?
生:非常和藹。
師:成了朋友。
師:背古詩,非常親切?!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廣陵就是你們~
生:揚州。
師:唐朝的詩歌浩如煙海,著名的詩人多似繁星。孟浩然和李白就是其中杰出的兩位。
生:齊讀
師:詩的韻味還沒有完全讀出來。提問不懂的地方。會問的孩子才是會學習的孩子。
生:提問。
師:有個好辦法。不要我講,用一篇課文,《黃鶴樓送別》。板書課題,書空懂不懂?也要認認真真的寫。
生:書空。
師:邊板書邊指導,鶴要緊湊,捺,走之。徐老師的字寫的不大好,但是態(tài)度認真,現在我每天晚上都在描紅仿影。讀好它,不僅可以理解意思,還可以學到好多好詞好句。這叫一舉,一箭~,一石~
生:兩得,雙雕,二鳥。
師:自己讀課文,一句句的讀,盡量把課文讀正確、流利,難讀的句子可以多讀兩遍,剛才提的問題初步的想一想。
生:自由讀。
師:剛才有同學問我這個字佇立,領讀。
生:跟讀兩邊佇立。
師:出示餞、膾、炙、捺
生:齊讀兩遍。
師:解釋膾炙人口現在指好的文章大家都喜歡讀,捺是按的意思,按捺不住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一換詞就明白了。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了嗎?
生:指名讀。
師:好不好?好得表示一下。
生:掌聲。
師:請你讀第三自然段,這里有個長句子,比較難讀,年輕的李白~沒有標點,不喘氣不行,要停頓一下。
生:齊讀。
師:這里有餞行這個詞,再跟徐老師書空。餞行是什么意思?
生:送行。
師:為什么不用送行呢?看看偏旁,分析分析。
生:是個酒仙,喝了點東西。
師:明白了,這就是餞行。
生:餞行。
師:誰來讀第四自然段。
生:指名讀。
師:都有意不去~再去讀一遍,一點錯誤也沒有。表揚表揚自己。
生:齊讀。
師:讀了一遍,已經能讀正確了。真了不起。這也有幾個詞。你們看黃鶴樓怎么樣?畫下來。這是黃鶴樓,這是長江,誰高?還有一個詞,依依惜別,跟老師書空。
生:書空。
師:老師通過這兩個自然段,我就知道你們已經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了。但是光這樣,對詩句還是體會得不是太深,還是要讀出味,讀出情,讀出神熟讀精思,要讀出感情來,要讀得有韻味。我來讀一讀,你們聽一聽,到底應該怎么讀。眼睛看,耳朵聽。(圖配樂范讀)
生:掌聲
師:謝謝同學們的鼓勵,老師讀的是不是有點味?酸甜苦辣?邊讀邊想,想象畫面,進入角色。就是這樣簡單,不信你試試。邊讀想象,你就是孟浩然~行不行?
生:自讀。
師:靜下心來想一想,默讀,一邊看一邊想,哪些話變一變可以解釋第一句,哪些話變一變又可以解釋第二句詩?邊看邊想,把重要的句子劃出來。剛才朗讀聲音要響亮,現在要靜下心來想。
生:默讀。
師:40分鐘,時間到,累不累?休息5分鐘。
第二課時
師:直接說故人~~的
生:交流。
師:故人就是~~
生:老朋友。
師:西辭就是辭西。連起來說一說。
生:齊說。
師:第二句,什么意思?大膽的說,說錯了也沒關系。
生:指名說。(兩位)
師:她找到了這兩句連起來,意思連起來就能說明什么叫煙花了,基本意思對了,還有沒有補充?
生:補充。
師:孟浩然下揚州是什么時候去的?什么叫煙花?
生:指名找讀。
師:煙霧~繁花~
生:迷朦,似錦。
師:劃下來,讀兩遍。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意思就是~暮春三月,記住這兩個詞。
生:齊讀。
師:是的,直接使用課文中的句子就解決了。唯見長江~是什么意思?
生: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的流向天邊。
師:只要詩句的意思弄明白了,詩的意思就明白了。徐老師還有兩個地方不明白,為什么用下?
生:因為孟浩然順江東下。
師:你從課文中找到了依據。板畫。還有哪個詞用的好?
生:孤帆。
師:是什么意思?
生:一只
師:船很多很多,為什么說是孤帆?第四自然段理有兩個詞弄明白了,你就明白什么叫孤帆了。
生:我覺得是佇立和凝視。
師:跟徐老師寫這兩個詞。書空
生:書空。
師:什么叫佇立?
生:站立。
師:我就是李白,站一下就走了嗎?看看書上,請這位同學來看著圖,站著,懂不懂什么叫佇立。
生:演示
師:誰懂什么叫凝視?不要你下定義,你上來凝視一下,眼睛動也不動一下,看著李白為什么用孤帆?
生:只看到孟浩然的船。他的目光只注視著孟浩然的船。
師:就看著那只船,送他的好朋友,從孤帆這個詞看出李白怎么樣?
生:他們感情非常深厚。
師:說的很好,不要緊張,還有補充嗎?書上有個詞叫~
生:依依惜別的深情。
師:把徐老師都教懂了,這個孤字,充分表達了對孟浩然的敬佩,感情深厚。這正是過盡千帆皆不見,誰來接下一句?
生:唯有一船看得見。
生:唯見孟夫一條船。
師: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懂了嗎?還有什么問題?
生:我覺得,孟浩然一定是去旅游,為什么李白不和他一起去?
師:孟浩然為什么去揚州,徐老師不知道,你們回去上網查一查,可能他不是去旅游,不得不但是他們的友誼不斷。
生:三月揚州是旅游節(jié)。
師:不管是不是旅游,看出李白和孟浩然的感情非常深。
生:對他的人品非常敬仰,而且他的詩篇譽滿天下。板書:
師:徐老師用這首詩簡單的說明孟浩然的人品。
師:出示《贈孟浩然》讀。李白太有才能了,人品好。不愿給皇帝當欺壓老百姓的官,在田園里種菜,不侍奉皇帝。孟浩然的詩寫得也好。
生:背《春曉》
師:這么好的朋友,要離別了,當然是依依惜別,難分難舍。分工讀,一人當李白,一人當孟浩然,可以加些動作。
生:分角色讀。
師:對話的不錯,誰到前面來試試。多像李白呀!也不知道孟浩然當時戴不戴眼睛!
生:(笑)兩人表演。
師:李白這時按捺不住,吟出一首詩來,現在你們準能讀出味來了,第五自然段,自己讀。
生:自讀。指名讀。
師:哎呀,這位李白太激動了,把膾炙人口讀成了膾炙人心了。誰再來?
生:指名讀。
師:好不好?(掌聲)誰能超過他?
生:指名讀。
師:誰能保證自己讀的最好?
生:指名讀。
師:領讀,注意不要讀的太快。
生:跟讀。
師:就要這樣讀出詩的韻味來,進入角色,背出感情來。等會我們比一比。
生:自背。
師:加動作,再試背。
生:加動作自背。
師:比一比,男隊、女隊各選出兩個代表。你們是評委,國家級評委,打分要公正。女士優(yōu)先。男隊先背。
男生、女生各兩位上臺背,配動作。
女生給男隊打分,男生給女隊打分。
師:你將來肯定是國家級評委。誰說女子不如男?總結。并列第一,19。5分,祝賀你們!全班同學包括我在內,一起背,背出感情來,加上動作。
齊背。
板書:
黃鶴樓送別
餞行依依惜別佇
人品詩品
佇立凝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結合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詩的意境。
2、體會末兩句詩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學生:①搜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讀熟詩歌。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學過李白寫的一首詩《贈汪倫》還記住嗎?(學生背)這首詩寫的是誰送誰的呢?(汪倫送李白)
2介紹李白(多媒體)
據說李白常在黃鶴樓上與人飲酒賦詩。有一天,他聽說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隱居在附近的襄陽,便立刻前往拜見。孟浩然聽說李白來了,顧不得整理衣冠,趕忙來到堂前。李白一見孟浩然,搶上一步說: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詩名天下,特來求教??!哪里哪里,賢弟過獎了,過獎了!你才華橫溢,我也久仰了呀!兩人一見如故,從此一起游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好幾個月形影不離。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帶遠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選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行。望著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寫下了這千古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 解題:
①學生讀題,讓學生先自己理解題目。
②引導學生理解: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之的意思是去、往; 廣陵是今天的江蘇揚州;這首送別詩寫的是 什么時候,誰在什么地方送誰到那里。
三、預習檢查:
3、 讓學生讀準下列五個字的讀音、記住字形:孟(mng)、浩(ho)、陵(lng)、辭(c)、 唯(wi)。
四、理解詩意
1、學生自學古詩
2、自學要求: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3、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①學生自愿或學習小組推薦1個學生講解古詩
②教師指點,并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前兩行: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句詩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由黃鶴樓出發(fā),乘船東行到揚州去。
后兩行: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句詩的意思是:我佇立江邊,目送友人的小船愈行愈遠,漸漸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見浩浩蕩蕩的江水流向天際。
詩意:老朋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花紅柳綠的三月去揚州。你乘坐的船兒越行越遠,駛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長江水,還在向天邊奔流。)
五、體會詩境
1、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么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景嗎?為什么?
3、這時長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為什么只見孤帆?
4、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 (結合末兩句體會詩人的感情)
5、借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六、能力訓練: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
1、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設計這分別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發(fā)生的時間、環(huán)境,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生自愿或推薦表演,表演后師生共同評議,選也最佳表演小組。
3、根據表演效果,再看注釋或查字典,理解詩句的意境。
七、作業(yè)練習:
1、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搜集并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容。老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編寫一份教案。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來“國培班”前,正好在學校上了一節(jié)古詩文閱讀教學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前天,聽李作芳老師講了《小學古詩詞教學的目標與策略》,再來反思這節(jié)課的教學,收獲多多。
首先,李老師所說的兩個誤區(qū),我僅走出了一個,在內涵的挖掘上有些過。其次,古詩詞教學的“三項重點”(誦讀、積累、感受),我注意了,但重點不夠突出。沒有達到我預期的古詩文教學的書聲瑯瑯的境況。此外,“四種關系”的處理,“四個環(huán)節(jié)”的落實都還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但若再上這一課,我肯定會演繹的更精彩。把上次的設計發(fā)出來,請大伙指正。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
1.你知道我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是誰嗎?
2.如果說唐代詩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顆,他在文學上的輝煌成就,令后人望塵莫及。當時任工部侍郎的著名詩人賀知章(也就相當于我們今天建設部的副部長吧),讀了他的詩作,興奮地解下衣帶上的金龜叫人拿去換酒與他共飲。李白瑰麗的詩歌和瀟灑的風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對李白說:“你是不是神仙下凡到了人間?”因此,李白又被人稱為——詩仙。(板書:詩仙)
3.除了寫詩厲害,你知道李白還有哪些超人之處嗎?他喝酒也非常厲害。他在《將進酒》里寫道:“會須一飲三百杯”,杜甫也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币虼?,李白又被人稱為——酒仙。(板書:酒仙)
4.喝酒寫詩,無人能比。但李白還有一樣本領,卻只能排名第二,那就是他的劍術,當然是整個唐朝排名第二。(在裴旻之下)年輕時候的李白還是一位路見不平、拔劍相助的俠士,因此,他又是一名俠客。(板書:俠客)
5.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詩仙、酒仙、俠客李白的詩作。
二、循序漸進,讀懂詩題
1.讀準詩題
(1)誰來讀讀詩題?
(2)詩題中有三個生字,誰來讀讀?
鶴:第四聲,發(fā)音要到位。指生讀。
孟、陵:都是后鼻音,注意孟的寫法,第一筆是橫撇。指生讀。
2.個性讀題
(1)這首詩題目很長,共有十個字、五個詞。讀的時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覺得哪個詞重要就著重讀哪個詞,試著讀一讀吧。
(2)生自由練讀后師指名讀,相機點撥:
聽出來了,你想強調“黃鶴樓”,黃鶴樓是送別的地點。知道黃鶴樓嗎?(位于湖北武漢市的長江之濱,是中國三大名樓之一)
他強調的是“送”,為什么呢?(對,這是一首送別詩。)
同學們聽出來了嗎?他強調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是誰?(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
強調“廣陵”,廣陵是要去的目的地,也就是今天的揚州。揚州可是唐朝最繁華的城市,也是當時國際上有名的大都市。李白年輕的時候曾經到揚州游玩過一段時間,他說他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熱鬧的城市。盛夏時節(jié),他和朋友“系馬垂楊下,銜杯大道邊。天邊看綠水,海上見青山”,好不愜意。
“之”是什么意思?(去、到。)
(3)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讀法,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自已再讀一讀題目。
(4)同學們,你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了嗎?
3.感性讀題
(1)古代交通不便,離別之后就很難再相見。于是,寫詩送別就成了一種時尚,當時的送別詩差不多和我們現在的流行歌曲一樣多。像《送友人》《別董大》《山中送別》《易水送別》等等等等,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的這一送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史上被稱為“三名一別”。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論年齡,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歲,然而他們兩人一樣的才華橫溢,一樣的風流瀟灑,他們互相仰慕,情投意合,相間恨晚,無話不談,彼此不再寂寞??鞓废嗵幹蟮碾x別,顯然是那樣難舍難分。
(2)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想再讀一讀詩題嗎?指生讀后齊讀。
(3)對,我們這才算真正的“讀懂詩題”。(板書:讀懂詩題)讀懂詩題是學好古詩的第一步。
三、自主學習,讀通詩句
1.自由讀
學好古詩的第二步是讀通詩句,讀通詩句的要求是“認清字形,讀準字音”,你能做到嗎?來,自由的讀一讀這首詩。(板書:讀通詩句)
2.指名讀
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強調生字的讀音要準。“辭”平舌音,“唯”)
3、讀出詩的節(jié)奏感
古人讀詩講究節(jié)奏感:“故人/西辭/黃鶴樓”—這是二二三節(jié)奏。誰能接著往下讀?
“故人西辭”四個字連起來讀,變成四三節(jié)奏(范讀),想讀的接著讀吧!
4.古詩還講究押韻,這首詩的一、二、四行的最后一個字,讀一讀,你發(fā)現什么?它們的韻母相同或相近,是這首詩的韻腳。我們在朗讀時對韻腳要恰當重讀,非韻腳音讀得輕一點兒,更能讀出古詩的韻律美。誰來試試看?
(詩人頗具匠心地選擇了“樓”“州”“流”三個聲調悠揚的韻腳,吟誦起來余音裊裊。)范讀。
5.齊讀。
四、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1.詩讀通了,詩句的意思你能讀懂嗎?學好古詩的第三步就是理解詩意。(板書:理解詩意)
怎樣讀懂古詩,你有什么好方法嗎?(讀懂古詩有個好助手,就是書上的注釋。借助注釋,我們就可以逐字逐句地讀懂古詩。)
2.請大家借助注釋,自己試著說說每行詩句的意思。
3.四人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
“故人西辭黃鶴樓”:故人?辭?何謂西辭?(簡筆畫:長江、黃鶴樓、揚州)老朋友辭別了西邊的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煙花三月”告訴了我們什么?下?(相當于詩題中的?為什么用“下”比如說咱們去北京說不說下北京?從“西”和“下”看得出來作者用詞特別準確。)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乘船)到揚州去。
“孤帆遠影碧空盡”:盡?什么消失了?孤帆指的是?消失在哪兒了?碧空?
孤零零的小船越走越遠,漸漸消失在碧藍的天空里。
“唯見長江天際流”唯?天際?唯見什么呢?
只看見浩蕩的長江水向天邊流去。
5.指生連起來說詩意。
五、展開想象,體驗詩情
1.學好古詩,咱們不光要理解詩句,還得體驗作者蘊含詩句字里行間的情感。(板書:體驗詩情)讀了這首詩,你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情感呢?
2.惜別
(1)故人。李白年輕時瀟灑倜儻,挎一把寶劍,帶上他最心愛的酒壺,離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過湖北襄陽時,認識了當時譽滿天下的大詩人孟浩然。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飲酒作詩,成為了親密的朋友。李白曾寫詩:“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意思就是說“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這么親密的朋友就要分別了,他們怎么舍得呢?讀出不舍。
(2)孤帆。長江自古就是黃金水道,交通要塞,怎么會只有一只帆船呢?(作者只關注友人的這只船,江帆點點,只見一船。)讀。孤還有什么意思?(孤獨、寂寞。沒有了好朋友的親密相處,人再多,帆再多,心都是孤獨寂寞的。)讀。讀出孤獨。
(3)盡。老朋友走了,李白仍獨立江樓,目送友人。朋友看不見了,他看著逐漸變小的船;船看不見了,他看著船上的帆;帆也看不見了,他仍不肯離去,孤獨的站在那里,只看見浩蕩的長江水滾滾向東邊流去。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目送之中!讀。
3.感悟
多么真摯的情意,多么感人的畫面!李白有多少話想對孟浩然說?。∪绻憔褪抢畎?,你最想說什么呢?
4.升華
(師范讀,生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唯見長江天際流。
女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男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學,我們一起送送孟浩然。
六、小結
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總關情。一樣的送別,不一樣的情懷,我們今天學的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我們下節(jié)課還將學習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還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駱賓王的《易水送別》。大家不妨找來對比著讀一讀,感受感受古人淳樸的情懷,體驗深情厚誼帶給我們的感動和溫暖。
《黃鶴樓送別》(第二課時)
《黃鶴樓送別》(第二課時)
《黃鶴樓送別》(第二課時)
作者陸鳳娟
設計理念:閱讀的過程是將學生置身于課文情境的體驗過程,語文教學理應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想像、體驗、感悟的學習情境,以促進學生與文中人物對話,并催生出學生自己的獨特感悟。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文、詩對照閱讀,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
3、品讀文、詩,深入體會意境和詩人與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教學重難點:
1、詩文對照,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
2、在品讀中深入體會意境和詩人與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教學準備:課件、搜集送別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教師: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25課,了解了課文大意。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這一課,齊讀課題。
2、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二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要根據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二”,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3.結合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
4.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課前準備
學生:
①搜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讀熟詩歌。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小朋友們是否遇到過與親人或與小朋友分別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們當時的感覺是怎樣的?(學生自由的說)下面我們來看看偉大詩人李白送別友人孟浩然時的情形是怎樣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解題:
①學生讀題,讓學生先自己理解題目。
②引導學生理解: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之的意思是去、往;廣陵是今天的江蘇揚州;
題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三、預習檢查:
讓學生讀準下列五個字的讀音、記住字形:孟(mng)、浩(ho)、陵(lng)、辭(c)、唯(wi)。
四、交流搜集的有關資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詩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關系?
3.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五、理解詩意
1.學生自學古詩
自學要求: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2.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①學生自愿或學習小組推薦1個學生講解古詩
②教師指點,并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詩意:老朋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花紅柳綠的三月去揚州。你乘坐的船兒越行越遠,駛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長江水,還在向天邊奔流。)
六、體會詩境
1.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么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景嗎?為什么?
3.這時長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為什么只見孤帆?
4.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結合末兩句體會詩人的感情)
5.借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七、能力訓練: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
1.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設計這分別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發(fā)生的時間、環(huán)境,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生自愿或推薦表演,表演后師生共同評議,選也最佳表演小組。
3.根據表演效果,再看注釋或查字典,理解詩句的意境。
八、作業(yè)練習:
1.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搜集并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五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別》教案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要根據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別》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五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別》教案
一教材簡析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課文。本課屬于“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的確是培養(yǎng)學生聯系語言環(huán)境理解課文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寫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登船遠去,觸景生情,吟詩抒情。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說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并會背誦這首詩。
3、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形象再現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深遠意境。
難點是:理解詩意,用現代語言來講說古詩的意思。
四、教法與學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本課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學習、前后聯系、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從而真正掌握學習此類文章的基本學法。
五、教學設計:
本課可采用兩課時達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學會生字新詞,反復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在細讀課文,品味朗讀的基礎上,學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逐步學會自學古詩的方法。
這里,我著重說一說第二課時的教學思路:
(一)激情導課,直接揭題,自主定位
課始,說說你對李白和孟浩然的了解,背一背他們的詩。
(二)詩文對應,初步感知
1、快讀詩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別孟浩然時情景的詞語。板書(依依惜別)
2、課件出示詩句,配樂范讀,并讓學生說說“你認為學習這首詩可以通過什么方法?”
3、初步理解詩句,分4小步進行:
第一步: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對理解詩句有幫助的句子。
第二步:讀:讀出所找的句子,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詩句和語句。
第三步:說:說說詩句意思,會說哪一句就說哪一句,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突出相關詩句。
第四步:議:互相討論,試著把全詩意思完整地說出來。
4、師生共同小結:讀通順并能說出意思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
(三)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他們依依惜別的句子。
2、感悟課文一、二兩句。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請您滿飲此杯吧!”這一句教學在自由讀的基礎上個別讀,點拔“你已經知道這里體現‘依依惜別’,怎樣才能讀得更好呢?”并引導評讀,激勵再讀,體會“依依惜別”。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王勃說得好……,像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這一句教學讓學生讀中談體會,相機板書友誼永不絕,再次體會“依依惜別”。在學生細讀兩人對話的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練讀,找好朋友對讀,并分角色表演,課件出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楊州”,品讀談體會。
3、感悟三、四兩句,請同學們繼續(xù)找出文中體現“依依惜別”的詩句,并分讀、看、悟、品四步來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一讀,讀文中句子。二看,看課件演示。三悟:領悟兩個問題: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依依惜別’?”“能談談你認為讀得好的經驗嗎?”并配樂朗讀。四品: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點撥學生品讀。
4、師生共同小結:有感情地朗讀是學好古詩的第二步。
(四)升華理解,嘗試背誦。
這一部分教學先以課件出示全詩及送別動畫場景,引導學生相互挑戰(zhàn)朗讀,并根據自愿配上音樂激勵,在稍作準備后讓學生嘗試背誦,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會背誦是學好古詩的第三步。
(五)檢測導結,自我總結,拓展延伸。
1.搜集送別的詩。
2.搜集和朋友有關的名言。
國標五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別》教案
國標五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別》教案
國標五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別》教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學會本課九個生字,一個二會字只識不寫,理解新詞。
3.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文詩對照,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意思。
2.通過朗讀,體會詩人與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教學準備:投影,錄音。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會讀古詩,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學會本課九個生字,理解新詞。
一.激發(fā)興趣,揭題:
1.投影出示古詩:(1)自讀。(2)指讀正音。(3)齊讀。
2.誰能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呢?(指名試說)
說不好沒關系,學了課文之后,你就會明白的。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了解課文寫了誰與誰在哪里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自讀效果:
指名讀_____評議_____再讀
3.檢查課前預習情況:
(1)四人一組交流,你讀懂了哪些詞?還有什么不懂的?
(2)派代表集體匯報交流。
三.再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練讀自己最生疏的段落。
2.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3.同桌以自己最喜歡的方式的,并討論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簡介李白,孟浩然)
這首詩記錄了一件什么事?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一、檢復:
1.齊讀題,引說課文主要內容。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渡:孟浩然和李白如此之深厚的友情都隱含在了文章的字里行間。
二.精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文,你覺得哪些詞句能體現他們依依惜別的深情的,用筆做上記號。2.檢查:
(1)生讀第二段,說說劃出這段的理由。(讀好“一會兒……一會兒……”)
過渡:但是,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于是,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話別”。
3.引讀第三段。
(1)自由輕聲讀李白的話,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
其實,孟夫子的內心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但他卻把無限的眷戀之情深深埋在心底,反而去寬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
(2)指名讀孟浩然的話。
(3)分角色朗讀,讀出這種難分難舍之情。
3.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能體現他們之間的深厚友情的?
(1)指名讀,問:聽后有什么感覺(感人,感動)
(2)你想用什么方式再再現一下這感人場面?
(3)還有什么問題,全班交流。
4.師引讀課文,抒發(fā)自己內心感受。
師:課文學到這里,這首詩你能理解了嗎?到課文中找出詩句相對應的地方,自己先對照著讀讀。
(1)師生對應讀——男女生對應讀。
(2)指名說詩意。
板書設計:
煙霧迷蒙送孟浩然永世不絕
25.黃鶴樓
繁華似錦別李白景仰之情
難舍之意
黃鶴樓送別(第一課時)
黃鶴樓送別(第一課時)
黃鶴樓送別(第一課時)
(此課為2004年鼓樓區(qū)小語年會示范課)
一、導入。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提問解題。
黃鶴樓在哪里?(位于湖北武漢長江江畔,名勝之一。)
誰送別誰?(李白送別孟浩然。)教師
高林生點評《天鵝的故事》《黃鶴樓送別》
高林生點評《天鵝的故事》《黃鶴樓送別》
高林生點評《天鵝的故事》《黃鶴樓送別》
幾年來課改還有幾個問題沒有解決。
閱讀課要教什么?
語文的綜合廣普,語文包羅萬象,八九十年代課文寫什么我們就教什么。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園。
教到什么程度?
水質清則無魚,語文是模糊的講的太清楚了這就不是語文。深度語文,深到什么程度?
拿什么教?
用什么辦法教?
大俗則大雅,趙樹理板話中的大俗語言我到現在還記得。我就圍繞這四個問談自己聽課的感受。
記得以前聽黃繼光的一課,我問學生黃繼光你覺得什么人?黃繼光堵槍眼,不怕犧牲。這些年來,課程標準的目標已經說了很清楚,中年級標準要求中提出要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讀課文,要不斷融入自己的理解體會。我現在做過統計,以前只有6分鐘,,現在我估計能達到8、9分鐘了吧。中年級還有個略讀默讀的問題,第一節(jié)課中提出了這個問題,中年級還有理解和應用的要求。有三點,一要理解體會詞語的意思,體會關機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低年級只要理解就行了,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條,如果不抓詞語,課文就空了,就不是語文課了。二還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中年級現在我覺得現在有所降低,再往下看要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內容。這個現在不掌握將來害了別人。三,要把課內和課外結合,45萬字怎么達到?我覺得是將來提高閱讀教學戰(zhàn)略意義的東西,教是為了不教。
高年級的朗讀能力提出了瀏覽和默讀速度的要求。而且在字數上提出具體的要求。思維的輕度和概括的能力要求高了許多。理解,一是理解在語境中的恰當意思,二是體會此舉的感情色彩,三是推測課文中的詞語的意思,例如最近有個老師教《尋隱者不遇》,三問三答,隱者何人?采藥的人,是什么人?要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應該引起我們老師的足夠重視,按照張自功先生的話要走一個來回,在這個問題上相對是薄弱的。三要研究不同問題的教學,標準提出了三種記事性的有三個要求,說明類的文章,詩歌類的文體,當然還增加了議論文。還增加了劇本,還有一個介乎之間的文體。對于詩歌標準只有三點要求:大概意思了解,體會詩歌的感情,我聽了一些名師的課堂,我覺得講得深刻了,我想問詩歌現在這樣教,到了研究生我們教他們什么。
今天劉志春老師的課給我的感覺很松弛,為什么很松弛,第一他對公開課的觀點比較明確,最有研究價值的是就是最樸素的。第二表現在對課文解讀的深刻性,教什么,拿什么教,很明確。第三這兩節(jié)課都告訴我們教到什么樣
——教學生不會的,有的是教人家會的,沒有什么思考。還教學生學習可能會的,如果教了不會那就暫時不教。兩位老師都有較好的基本功。前緊后松越上越難受。
劉老師和唐老師都注重了字詞的教學??梢苑旁陬A習環(huán)節(jié),我們的預習也比較明白,要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自己學習課文的生字詞。當然在關鍵的詞語理解上都有些薄弱。天鵝的故事是四下的內容,例如應該在表達順序上讓學生了解。為什么有斯杰潘老人的前后介紹?中間就可以是天鵝的故事了。一頭一尾也是震撼我們的地方。劉老師抓住了老天鵝的勇敢和天鵝群的團結,但是應該抓住之間的聯系。對老天鵝劉老師后來注意到了最主要的不是勇敢而是奉獻,敢為人先。
唐老師的文包詩,應該以學習詩歌為主,文只是介紹與鑒賞詩歌的情景。文還是一種鑒賞,我覺得一開頭還可以,但是后面把重點在文章上,比重大,這是不應該的,對詩歌中的許多關鍵詞句應該把握的沒有把握,例如孤字抓住了但是沒有抓透。還可以對文章更可以擴展,送別詩歌的,20分鐘就應該差不多了吧。劉老師的課我覺得也似乎不夠,是不是可以安排一個復述,這個能力對學生的表達寫作很重要。
最后關于朗讀的指導問題,對于三次克魯克里是不是應該對這三次進行一個指導。第一次的勞動號子型的可以調動生活經驗。
給特級老師評課真的很難,講完了,我出了一身子的汗。謝謝大家,也不知道講得對不對。
《黃鶴樓送別》(第二課時)教案
《黃鶴樓送別》(第二課時)教案
《黃鶴樓送別》(第二課時)教案
教學要求:
1.精讀課文,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重點:
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大家都喜歡聽歌,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歌:《送別》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會唱的可以跟著唱。
1、播放歌曲《長亭送別》。
聽了這首歌,你體會到了什么?
是啊,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為離別而憂傷,為離別而落淚,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則用詩來釋懷。老師這還有一首送別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2、出示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A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B請同學們自讀詩,說說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二、講讀課文
你們說的都很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李白,在這繁花似錦的春天,登上那飛檐凌空的黃鶴樓,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詩文對照,自學課文。
?。ㄒ唬W生自學課文。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請用筆劃出來,學習小組討論解決。
?。ǘ┳x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
1、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
A、指名讀
B、提問:
誰能用學過的語句來描繪一下春天的美景?
你除了知道時間在暮春三月,還知道什么?
2、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一會兒遠眺,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A、提問:
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什么?
是啊,這依依惜別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們的心底,讓我們一起朗讀一、二兩節(jié),體會一下這藏在心底的離別之情吧!
B、配樂朗讀
兩人都把這依依惜別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時間慢慢地過去,終于,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萬語涌上了心頭,李白舉起了酒杯說……(生接讀)
3、“孟夫字,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孟浩然接過酒杯,一飲而盡,說……(生接讀)
A、思考: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B、提問: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難舍之情?
C、讓我們用朗讀把這噴涌而出的師生情、手足情、離別情表達出來吧。
D、道不完的離別情,敘不完的朋友誼,讓我們舉起酒杯,再現這感人的話別場面,讓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在班級中找你的好朋友,一個演李白,一個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語言,也可以發(fā)揮想象用上自己的語言,可以站起來。
E、學生上臺表演
4、知己離別是惆悵的、是憂傷的,但不忍別、終要別。
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教師配圖朗誦)
朋友已經遠行,從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見面?。∠氲竭@,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了,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讓我們也一起隨著李白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5、如果李白生活在現代,他一定會用現代的語言來表達此時激動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佇立在江邊,目送著友人漸漸遠去,你能把這首千古傳誦的名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嗎?
學生反復誦讀、同桌討論。
五、布置作業(yè)
老師還收集了一首送別詞,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后請同學們收集離別類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