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球的運動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8-06地球的運動精品導學案1(人教版)。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未來的工作就會做得更好!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地球的運動精品導學案1(人教版)”,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球的運動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演示地球的自轉與公轉。
2、知道地球的自轉造成晝夜更替和時間差異,能舉出實例說明時差的存在。
3、知道地球公轉造成的季節(jié)變化,兩分兩至日的時間、太陽直射點的位置。
預測重點:
1、地球自轉、公轉的基本規(guī)律和產生的地理現(xiàn)象。
預測難點:
1、兩分兩至日太陽直射點的變化。
學習資源:
1、教材;2、手邊參考資料;3、身邊同學和老師
學習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為什么中國人要熬夜看世界杯直播?
2、毛澤東有一句詩: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怎么理解?
3、澳大利亞過圣誕節(jié)是在炎炎夏日中度過,為什么?
二、感受新知
(一)自轉
1、閱讀教材P9第一、二段。
2、用身邊的物體或自己的身體演示地球的自轉。
3、用箭頭在下面地球示意圖中標出地球的自轉方向并完成表格。
地球運動繞什么轉運動方向運動周期地理現(xiàn)象
面對赤道面對北極面對南極
自轉
4、解釋教材P10活動3的問題,并舉出其它不同地區(qū)存在時間差異的例子。
(二)公轉
1、閱讀教材P11第一、二段以及圖1.19。
2、實驗:第一、五小組做實驗,第二到四組觀察第一組,第六到九組觀察第五組做實驗。實驗如下:
將寫有地球公轉軌道的硬紙板放在實現(xiàn)調好高度的書本上,春分日的箭頭指向黑板,按照書P11圖1.19,將地球儀放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對應的位置上(注意地軸的空間指向適中保持不變),觀察太陽直射點的變化。
3、根據(jù)實驗,以及書本P11圖1.19,完成下題。
①在右圖中標出地球公轉方向、北半球夏至日、冬至日、春分日與秋分日。
②完成以下兩個表格:
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
日期
太陽直射點位置
北半球晝夜長短
地球運動繞什么轉運動方向運動周期地理現(xiàn)象
公轉
三、導學練習
1、通常,人們以一天為起居和作息的時間單位,是因為()
A.一年是365天B.晝夜更替的周期為一天
C.地球自東向西自轉D.地球自西向東圍繞太陽轉
2、公轉和自轉是地球運動的兩種形式,下列關于兩種運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兩者轉動中心相同
B.自轉產生晝夜長短變化,公轉產生晝夜交替的變化
C.運動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東
D.運動周期相同
3、天安門都是在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升國旗,下面哪個節(jié)日升國旗的最早()
A.“三八”婦女節(jié)
B.“五一”勞動節(jié)
C.“六一”兒童節(jié)
D.“十一”國慶節(jié)
相關閱讀
地球的運動;1
●○教學目標
①用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并解釋其基本的運動規(guī)律。
②用簡單的工具正確演示晝夜的形成,并用實例解釋時差現(xiàn)象,說明在現(xiàn)實生活中需要具備時差的知識。
③用圖或親身體驗,比較分析二分二至日時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說明四季的變化,并用圖說明五帶的界限和各自的特點。
④使學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斷運動的,地球上許多地理現(xiàn)象都同地球的運動有關,從而形成對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地球自轉、公轉運動的基本特點及所產生的地理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用地球自轉的基本知識解釋一些自然地理現(xiàn)象;四季的形成。
●○教學準備
大地球儀1個,小地球儀10個,晝夜形成演示儀,手電筒11個,《地球自轉歌訣》投影片,地球公轉運行儀,皮球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導入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自然現(xiàn)象,可能沒有引起大家太多的注意,如:為什么會有日出日落?為什么日出自東,日落向西?
(因為地球的自轉運動)
從身邊的自然現(xiàn)象入手,讓學生感覺學習地理有用,同時又教育學生要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
教學新課
板書一、地球的運動
大家知道這些現(xiàn)象是地球的自轉運動引起的,那么地球是怎樣進行自轉運動的?自轉運動又是怎樣產生白天、黑夜的?我們這兒準備有手電筒和地球儀,你能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轉運動嗎?你能通過演示來解釋這些現(xiàn)象嗎?
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容易激起學生們的探究欲望。問題一出,學生立即會躍躍欲試。
學生四人一組,合作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有人拿手電筒,有人轉動地球儀,有人觀察并做好記錄,教師巡視指導,注意學生旋轉地球儀時的方向,演示完畢后,小組討論下面這幾個問題:
讓學生自己動手,既能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①地球上為什么會有日出回落現(xiàn)象?(因為地球的自轉)
②為什么日出自東、日落向西?(自轉方向和日出日落相反是自西向東)
③日出日落產生了什么現(xiàn)象?(白天黑夜)學生回答完畢后,請學生進一步思考下列問題:
④晝夜的產生只是因為地球在自轉嗎?
若問題4學生回答不出來,教師用一較大的玻璃地球儀進行演示,讓學生觀察、思考后回答。(還因為地球是不透明的球體)。
通過設置這幾個問題,在探究自轉運動的過程中,由現(xiàn)象到本質,將難懂的、抽象的知識變的簡單、具體。
搭建一知識臺階,幫助學生理解。低臺階、高密度。
教師作進一步的解釋:由于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在任何時刻,太陽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是白晝,我們叫它晝半球;未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們叫它夜半球(如教材圖1.15晝與夜示意圖)。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各地晝夜也就不斷更替,而且總是自東方迎來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黃昏的落日。
再請學生自己動手用手電筒和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如教材圖1.17晝夜交替演示圖所示,思考下列問題:
①指出晝半球、夜半球的范圍。當中國是白天時,還有哪些國家是白天,有哪些國家是黑夜?(處在白天的有日本、朝鮮、蒙古等國家;處在黑夜的有美國、加拿大、巴西等國家。)
②將地球儀轉動180°,中國和美國分別處在白天,還是黑夜?(中國處在黑夜,美國處在白天。)
③地球上某地經歷一次白天和黑夜大約多長時間?(24個小時左右,即一天。)
④從南極和北極上空俯視地球自轉運動的方向有什么不同?(從北極俯視為逆時針,南極俯視為順時針。)
⑤教材圖1.18討論思考,在同一時刻,中國北京的暢暢同美國的姨媽互相問候有差異,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么?(因為地球不停地從西向東自轉,東邊的地點比西邊的地點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說東邊的地點的時刻比西邊地點的時刻早。)
這幾個問題的設置,將知識拓寬、加深。
教師小結:(邊小結過板書)地球圍繞地軸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xiàn)象,還使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區(qū)產生了時刻的差異。
教師出示《地球自轉歌訣》,學生朗讀:
地球向東繞軸轉,旋轉一周為一天,
背著太陽為黑夜,朝著太陽為白天,
地球上面看日出,每天東邊要早見。
歌訣幫助學生記憶。
承轉:大家都知道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繞太陽公轉,你能想像出同時進行的這兩種運動嗎?
板書二、地球的公轉運動
現(xiàn)在我給大家演示這兩種運動,請大家邊觀察邊思??枷铝袉栴}:
①地球公轉圍繞的中心是什么?
②運動的方向怎么樣?
③公轉一周的時間有多長?
(學生總結)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繞太陽不停地公轉,公轉的方向與自轉的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課堂小結
由學生填寫下表進行總結:
地球自轉地球公轉
繞轉軸心
方向
周期
產生現(xiàn)象
表中的?是下節(jié)課要學的內容,給學生留有懸念。
板書設計
構架式的板書,給學生一個重點突出的知識結構,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本節(jié)知識。
課外實踐
動動手,測量竿影的長度和方向。
①首先,在學??諘缙教沟目盏厣洗怪辈辶⒁桓妥?然后,在晴朗的日子,分別在早晨、中午和下午,觀察和測量這根竿子的影子,并且填寫下表:
次數(shù)觀察時間竿影長度竿影方向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②根據(jù)記錄表,完成下面的填空題。
早上,竿影在_邊,中午,竿影在_邊,下午,竿影在_邊。_時,竿影最短。
③請你想一想,這個觀察實驗,能說明什么問題。
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
1.1《地球和地球儀》精品學案1
地球和地球儀
一、預習內容與指導:明確學習任務,自主預習教材。(15分鐘)
學習目標:
1、知道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大致過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過課前的自主學習、學生的質疑、習題中的創(chuàng)新題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3、習題設計涉及知識面廣、深、有梯度,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分三個層次?!锩嫦蛉w;★★面向中等以上學生;★★★面向優(yōu)等生。
二、預習檢測:以小考的形式進行。(12分鐘)
★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xiàn)了人類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航行,證實了地球是一個體。
★2、關于地球大小的數(shù)據(jù):地球表面積平方千米,地球最大
周長千米,平均半徑千米。
★3、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
★4、撥動地球儀,可以看到它是繞著一根軸轉動的。這根軸代表。
★5、地軸與地球表面相交的兩點,叫。其中對著北極星方向的點叫,它是地球上的最點。與北極對應的點叫,是地球上的最點。
三、概括提升: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進行科學歸納,形成知識體系。(8分鐘)
四、鞏固練習:先獨立完成,后合作交流。(10分鐘)
★1、請你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狀。
★2、描述地球大小的數(shù)據(jù)有哪些?
★3、讀下圖,完成文字框中填空。
★4、讀下列兩幅圖完成各題。
★★★如果一架飛機以每小時800千米的速度飛行,那么飛機環(huán)繞地球轉一周大約需要多少個小時?
地球的運動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情況,四季的劃分
2.地球的自轉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轉的方向和周期;南北回歸線的度數(shù);五帶的名稱和范圍
3.晝夜交替的現(xiàn)象,晝夜長短的變化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地球自轉時地球上出現(xiàn)晝夜更替現(xiàn)象和地球公轉時地球上不同緯度出現(xiàn)晝夜長短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德育目標
1.通過地球運動的學習,了解地球上的許多自然現(xiàn)象都與地球的運動有關,而不是神的力量,從而對學生進行唯物論和無神論的教育。
2.通過對地球運動規(guī)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事物的運動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唯物主義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的基本特點以及它們產生的地理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四季的形成和變化
教學方法
地球儀教學用圖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處在一刻不停的運動和變化中的。
地球,作為一個星球也不例外。一方面,地球內部的組成物質在不斷地變化運動著,例如火山噴發(fā)就是地球內部組成物質變化達到一定程度的結果;另一方面,地球作為一個整體,也在進行著有規(guī)律的運動。大家在前面已經知道了,地球一方面自身在自西而東的在進行著自轉運動,另一方面,它還繞著太陽進行著自西而東的公轉運動。
今天,我們首先來學習地球的自轉運動。
二.地球的自轉和晝夜交替
(看書P9~P10)
(板書)
第二節(jié)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的自轉
1.定義:繞地軸轉動
2.方向:自西而東
3.周期:一天(24小時)
4.晝夜更替現(xiàn)象
二.地球的公轉
1.定義:繞太陽運動
2.方向:自西而東
3.周期:一年
4.軌道:橢圓軌道
5.特征:地軸總是傾斜的,與公轉軌道平面成66.5°的夾角。
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地軸的指向不變)
6.季節(jié)的變化
(師):
地球一直處在不停的有規(guī)律的運動之中。對于這一點,過去的人卻不是這么認為的,他們看見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認為地球是靜止的,只是這些日月星辰在運動,并且有人認為這些自然現(xiàn)象是神、是上帝在主宰著的。直到后來,人們才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對地球的認識越來越全面、深入,才確定地球本身運動的結果。
更確切的講,是地球自轉運動的結果。
(提問):
什么是地球的自轉運動?
(回答):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P9)
(提問):
哪么地球自轉的方向是如何的呢?(回答):
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而東
(師):
同學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我們坐在行駛的列車上時,觀察到車外的樹木等景觀,感覺它們都是在向后移動,而自己卻是靜止的。而實際上的情況是車外的樹木等景觀是靜止的,我們卻是在向前移動。
這樣的情況不是和我們剛剛學習的地球自轉運動的觀察情況相似嘛。我們
看見太陽的東升西落,認為地球是靜止的,而實際上卻是地球的自身在進行著自西而東的自轉運動。(參照物的選擇的不同)
(演示地球儀):
(師):
請同學們按自西向東的轉動地球儀,使地球儀的北極對著自己,觀察地球作什么樣的轉動?(逆時針)
使地球儀的南極對著自己,觀察地球作什么樣的轉動?(順時針)
(師):
因為地球不是透明的球體,所以光線是不能透過它的,例如,當?shù)厍騼x上的亞洲、非洲和歐洲面對著同學們的時候,大家是看不到南、北美洲的。
這樣的話,地球自轉,就會產生地球上的晝夜更替現(xiàn)象
(看書P10圖1.14或是圖冊P3)
(師):
可以看出,地球朝向太陽的一半,就形成了白晝,我們稱它為晝半球;背向太陽的一半,形成了黑夜,我們稱它為夜半球。
(提問):當北京是正午的時候,華盛頓是白天還是黑夜?
(師):
大家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都知道,我們經歷一次完整的晝夜交替大約需要多少時間(24小時),這就是地球自轉的周期。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不是一天,而是一年時間;
三.地球的公轉和季節(jié)變化
(過渡):
地球在不停的自轉同時,還在繞著太陽進行著公轉運動。
(讀書p10):
(畫圖):
略
(師):
從剛剛同學閱讀的這段,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的結論:首先地球的公轉方向和它的自轉一樣,都是自西而東的運動;地球繞太陽運行的公轉軌道不是圓形,而是一個近似圓形的橢圓形軌道(看圖冊P3),所以它有近日點和遠日點之分。
(看圖P11圖1.16和1.17)(師):
除此之外,還有兩點非常重要的特征。
我們知道,地球一面自轉,一面公轉。有自轉,地球就有赤道和赤道平面。有公轉,地球也就有公轉軌道平面,即黃道平面。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的關系,有時是用地軸和公轉軌道平面的關系來表示的。地軸同赤道平面相垂直,而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地球自轉面和地球公轉平面)的夾角是23.5°,那么地軸和公轉軌道平面的夾角就應該是90°-23.5°=66.5°。
所以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66.5°的夾角,是地球公轉的第一個特征。
大家在看圖1.17的時候,可以看出,地球的地軸總是指向一個方向的,那個方向就是北極星附近,它不會因為地球在公轉平面上的位置改變而發(fā)生改變,這就是地球公轉的第二個特征,地球的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
(師):
地球的自轉,是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xiàn)象,而地球的公轉將會產生什么樣的現(xiàn)象呢?請同學們看圖1.17
我們剛剛已經學習了地球的公轉周期是一年,圖1.17在一年中選取了比較特殊的四天,現(xiàn)在大家觀察一下,在這四個特殊的位置上,太陽的直射點的位置有什么變化?
(畫圖):
略
(師):
春分3月20日或21日--赤道
夏至6月21日或22日--23.5°N
秋分9月22日或23日--赤道
冬至12月22日或23日--23.5°S
(師):
可以看出,太陽的直射點始終是在23.5°S--23.5°N之間移動的,它移動的規(guī)律就如上表。
(提問):
誰能告訴我在一年中,地球上哪些地方能被太陽直射兩次,哪些地方能被太陽直射一次,哪些地方一次也不能被太陽直射?
(回答):南、北回歸線之間;南、北回歸線;南回歸線以南和北回歸線以北(師):
可以看出南北回歸線是兩條比較特殊的緯線。
四:總結
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演示自轉公轉)
上堂課我們學習了地球的自轉和地球的公轉,知道了地球一方面在繞著地軸進行著自西向東的旋轉,這叫做地球的自轉,地球的自轉的時候,面向太陽光的一面處于白天,我們稱它為晝半球,而背向太陽光的一面,處于黑夜,所以我們稱它為夜半球。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轉中,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xiàn)象,并且它的周期是一天。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在以太陽為中心,繞著太陽自西向東地進行著公轉運動。在學習中我們知道,地球與太陽的距離不是恒定的,在一月初離太陽比較近,我們稱它為近日點,在七月初離太陽比較遠,我們稱為遠日點。這樣的話,地球的軌道就不是圓形,而是一個近似圓形的橢圓軌道。這個橢圓軌道就在這個地球公轉軌道平面上,地球就沿著這個橢圓軌道,繞著太陽公轉,不會時高時低。
地球的公轉有兩個特征:一是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也就是說地軸的指向是不變的。二是,地軸總是于地球的公轉軌道平面成66.5°。(記住圖1.16)
我們接下來看看地球的公轉會引起那些變化?
二.地球的公轉
(看書P11-13)
(板書):
二.地球的公轉引起的變化(北半球)
2.四季的更替
北寒帶
北溫帶
四.地球上的五帶熱帶
南溫帶
南寒帶
(畫圖1):
(補全)
(師):
地球上的每一個地點都有它的平面,它的平面總是與地球這一點的球面相切。
看圖1,在6月21日或22日(夏至日)的時候,我在北回歸線上做出它的平面,可以看出,太陽光與切面成90°的角,也就是說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
在12月22日或23日(冬至日),我們發(fā)現(xiàn)太陽光與北回歸線的平面不成90°的夾角了,卻是與南回歸線的平面成90°,也就是說這時太陽光是直射于南回歸線。
在3月20日或21日(春分日),以及在9月22日或23日(秋分日),我們可以看出太陽光卻都是直射赤道了,它與赤道的平面相垂直。
可以看出,太陽的直射點始終是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的。
(師):
那么太陽光的直射與斜射有什么不同呢?
(讀書P12陽光的直射與斜射)
(畫圖2)
(師):
我們可以看出,陽光直射和斜射單位面積上獲得的太陽光熱是不同的。直射地區(qū),光線集中,單位面積上得到的太陽光熱多,地面溫度較高;斜射地區(qū),光線分散,單位面積上得到的太陽光熱少,地面溫度較低。
(過渡):
我們看圖1.18,發(fā)現(xiàn)太陽在直射的時候,對地面的仰角是90°,而在斜射的時候,卻是小于90°的。我們把太陽對于地平面的仰角叫做太陽的高度。
(師):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發(fā)現(xiàn),每天太陽總是從地平面上升起,到了中午達到最高點,到了傍晚又漸漸在地平面上落下消失。這是一個地點一天中的太陽高度的變化。
但是,同一地點每日中午的太陽高度都一樣嗎?
(畫圖3)
略
(師):
我們來看圖1.19北緯40°地區(qū)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40°N地區(qū)在冬至日的時候,正午太陽高度最低,只有26.5°;在夏至日的時候,正午太陽高度最高,達到73.5°;春、秋分日則介于二者之間,50°。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計算一下40°N地區(qū)的二分二至日的晝夜長短有什么不同。
在冬至日,太陽7點半從地平面上升起,到十六點半又落下,整個白天只有9個小時;在夏至日,太陽4點半就從地平面上升起,直到十七點半才落下,整個白晝有15小時;而春分、秋分日,它的白晝時間則是介于二至日之間,12個小時。
(演示圖1)
(師):這樣我們可以得出:冬至日北半球太陽高度最小,白晝最短,因而地面獲得熱量最少;夏至日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大,白晝最長,地面獲得熱量最多;春分、秋分日的晝夜等長,太陽高度介于兩者之間。
(提問):
請同學講述一下家鄉(xiāng)的晝夜長短與四季的更替情況。
(師):
北半球一般是把包括夏至日的6、7、8月劃為夏季;把包括冬至日的12、1、2月劃為冬季;把包括春分日的3、4、5月劃為春季;包括秋分日的9、10、11月劃為秋季。
南半球的季節(jié)與北半球相反。
(師):
在中緯度地區(qū),冬季,太陽高度低,白晝時間短,地面獲得熱量最少;夏季,太陽高度高,白晝時間長,地面獲得熱量多;春秋兩季的太陽高度和白晝時間介于二者之間,地面獲得熱量比冬季多,比夏季少。我國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處于中緯度地區(qū),可以明顯感覺到四季的變化。
(想一想):P11
(回答):
略
三.五帶的劃分
(師):
地球是一個很大的球體,在同一時間里,緯度不同的地方,受陽光照射的情況不同,冷熱就有很大的差別,人們根據(jù)太陽熱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狀況,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帶: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南溫帶、南寒帶。
(提問):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范圍是多少?
(回答):
南、北回歸線之間。
(師):
熱帶就是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qū),或者說是太陽能夠直射的地區(qū)是熱帶,它獲得的太陽光最多,終年氣候炎熱,氣溫高。
(演示圖1):
在地球公轉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出在兩極地區(qū)有的地方在某個時期內,太陽光總是在地平線上照射(這種現(xiàn)象叫做極晝),而相反的另一極地區(qū)卻在這一時期太陽總是升不出地平線(這種現(xiàn)象叫做極夜)。
通過計算,我們可以看出能發(fā)生極晝、極夜的最低緯度是66.5°,因此,把66.5°的緯線稱為極圈。66.5°N叫北極圈,66.5°S叫南極圈。
寒帶就是能發(fā)生極晝、極夜的地方,它受太陽斜射厲害,故終年氣候寒冷,溫度低。我們把北極圈以北叫北寒帶,南極圈以南叫南寒帶。
(讀書P13溫帶)
(師):
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一年內既沒有陽光直射的機會,也沒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地面上得到的太陽光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北回歸線到北極圈之間,叫做北溫帶;南回歸線到南極圈之間的,叫做南溫帶。
(看圖冊P4)
四、總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