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球的運動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9-251.3地球的運動第1課時地球運動的特點學案(人教版必修1)。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教師就要早早地準備好適合的教案課件。教案可以讓學生們充分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幫助教師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寫好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要怎么做呢?經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1.3地球的運動第1課時地球運動的特點學案(人教版必修1)”,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3地球的運動第1課時地球運動的特點學案(人教版必修1)
[學習目標] 1.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一般特點。2.掌握太陽直射點移動的一般規(guī)律。
3.運用地球運動的特點分析相關的自然現(xiàn)象。
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
1.地球自轉
(1)概念:地球繞其①自轉軸(地軸)的旋轉運動。
(2)方向:②自西向東。
(3)周期
名稱長度參考點
恒星日③23時56分4秒距地球遙遠的同一恒星
太陽日④24小時太陽
(4)速度角速度:除極點外,其余各處均約為⑤15°每小時線速度:因緯度不同而有差異,⑥赤道最大, ⑦極點最小為0
(5)影響地球自轉線速度變化的因素
因素影響關系
緯度緯度相同,線速度相同;
緯度越低,線速度越大負相關
海拔海拔越高,線速度越大正相關
2.地球公轉
(1)概念:地球繞⑧太陽的運動。
(2)方向:自西向東,如圖中所示“→”。
(3)周期名稱:⑨1恒星年含義: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單位長度:⑩365日6時9分10秒
(4)速度
圖中位置時間速度公轉位置
A點1月初較快近日點
B點7月初較慢遠日點
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1.黃赤交角
(1)圖中表示黃赤交角的是字母B。
(2)規(guī)律:地球公轉過程中,地軸的空間指向和黃赤交角的大小可以看作是不變的。
(3)黃赤交角的變化帶來的影響
2.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
(1)軌跡
(2)周期名稱:1回歸年長度:365日5時48分46秒
我的疑惑
1.。
探究點一 地球自轉運動的一般特點
探究材料 教材P13圖1.15地球自轉示意和P14圖1.16地球自轉角速度和線速度。
1.“地球的自轉方向從北極上空看是自西向東,從南極上空看是自東向西”的說法是否正確?在下圖的短線上畫出地球的自轉方向。
2.地球自轉的周期為什么有恒星日和太陽日之分?
3.“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表示在地球哪一位置?其線速度約為多少?
1.地球自轉的方向不論從北極上空看還是從南極上空看都是自西向東,只是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從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方向旋轉。畫圖略。
2.地球自轉的周期是1日,其長度因參考點而不同。
周期參考點地球自轉角度時間長度
恒星日某遙遠恒星360°23時56分4秒
太陽日太陽360°59′24時
3.表示地球的赤道,其線速度約為1670km/h。
讀圖并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問題。
(1)在圖中用箭頭表示出地球自轉方向。
(2)比較說明圖中A、B、N三點的自轉角速度和線速度。
(3)當圖中A點自轉一周又回到出發(fā)點時,所用時間是,叫做一個日。
答案 (1)略。
(2)角速度:A、B點相等,均約為15°/小時,N點為0;線速度:A點最大,B點小于A點,N點為0。
(3)23時56分4秒 恒星
解析 本題以北極點為中心的半球俯視圖作為載體,考查地球自轉運動的特點。從北極上空俯視,地球逆時針自轉;角速度的分布規(guī)律是除兩極點外任何兩點的角速度都相同;線速度的分布規(guī)律是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兩極點既無角速度也無線速度。
探究點二 地球公轉運動的一般特點
探究材料 教材P14圖1.17地球公轉軌道。
1.地球公轉和自轉的繞轉中心是否相同?地球公轉和自轉的方向是否一致?
2.據(jù)下圖分析,地球從圖中A點公轉到B點與從C點公轉到D點所用時間相比有何差異(AB與CD等距)?為什么?
3.地球從A點開始公轉,又回到A點時所用時間是多少?
1.地球繞太陽的運動叫公轉,繞自轉軸的旋轉運動叫自轉。地球公轉和自轉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東。
2.公轉的速度:隨距離太陽的遠近而不同,近日點時,角速度和線速度大,遠日點時,角速度和線速度小。因此上圖中,地球從A點公轉到B點所用時間短。
3.所用時間長度為365日6時9分10秒,為一個恒星年。
關于下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A.此圖為公轉軌道圖,公轉軌道是正圓
B.地球過A點時的運動線速度略大于B點
C.地球運行至A點時大致是1月初
D.地球從A點出發(fā)再返回到A點所需的時間恰好為1恒星年
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查對有關公轉運動規(guī)律知識的掌握情況和運用能力。地球公轉的軌道不是一個正圓,而是一個近似正圓的橢圓軌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點附近,公轉速度較快;7月初,地球公轉至遠日點附近,速度較慢。從A點出發(fā)再返回到A點的時間是1恒星年。
探究點三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探究材料 教材P18圖1.18黃赤交角與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
1.黃赤交角是怎樣形成的?
2.黃赤交角有哪些特點?
3.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是黃赤交角的直接結果,2011年9月10日是第27個教師節(jié),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哪個半球(南/北)?正向哪個方向移動?
1.黃赤交角的形成
地球自轉――→圍繞中心地軸――→與其垂直并經過地心的平面赤道面—地球公轉――→繞轉路線軌道――→所在平面黃道面——黃赤交角
2.黃赤交角的特點
黃赤交角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一軸、兩面、三角度”和“三個基本不變”。其含義如下:
特點含義
一軸兩面三角度一軸地軸(自轉軸,與赤道面垂直)
黃道面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
赤道面地球自轉的平面,與地軸垂直
黃赤交角黃道面與赤道面的夾角為23°26′
地軸與黃道面夾角與黃赤交角互余,為66°34′
地軸與赤
道面夾角90°
三個基本不變指向不變地球在公轉過程中,地軸的空間指向基本不變,北極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大小不變黃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變,保持23°26′
方向不變地球運動的方向不變,總是自西向東
3.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正向南移動。
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指出直射點移動路線上B、C、D三處的節(jié)氣名稱和所在的緯線名稱:B,C,D。
(2)寫出∠α的度數(shù)和表示的含義以及存在的結果。
(3)直射點在C處的運動方向為向(南或北),D處的運動方向為向
(南或北)。
(4)當黃赤交角變大時α的度數(shù)會(變大或變小),溫帶的范圍會(變大或變小)。
答案 (1)夏至,北回歸線 秋分,赤道 冬至,南回歸線 (2)23°26′,黃赤交角,造成太陽直射點在地球南北回歸線之間做往返運動?!?3)南 北 (4)變大 變小
解析 第(1)題,根據(jù)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判斷出B、C、D三處的節(jié)氣名稱和所在緯線名稱。第(2)題,由∠α是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交角判斷出∠α為黃赤交角。第(3)題,由C、D兩處的節(jié)氣判斷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第(4)題,根據(jù)黃赤交角與回歸線及極圈的緯度關系,確定當黃赤交角變化時,地球上五帶的范圍變化情況。
相關推薦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第1課時
示范教案一(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第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讓學生弄清晝半球、夜半球、晨昏線、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地方時、時區(qū)、區(qū)時、北京時間、四季和五帶等基本概念。
2.理解晝夜交替的原因、周期和意義;地方時與經度的關系;時區(qū)的劃分與區(qū)時的簡單計算;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偏移的原因和偏移規(guī)律;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的成因及其緯度變化規(guī)律;五帶如何劃分。
能力目標
1.能運用地球儀、三球儀科學地理解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重點說明晝夜更替與四季的形成。
2.能夠利用已知條件計算地方時和經度,以及區(qū)時的簡單計算。
3.會判斷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方向。
4.能夠準確地畫出和識讀"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地球的示意圖",并能說明地球上不同地帶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晝夜長短及季節(jié)狀況。
地球的運動(第1課時)學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教學期間跟著互動起來,幫助教師掌握上課時的教學節(jié)奏。教案的內容要寫些什么更好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地球的運動(第1課時)學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3地球的運動(第1課時)
班級姓名
一、學習目標
1.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周期、速度。
2.黃赤交角的大小以及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
二、自學預習------導讀單
(一)地球運動的的基本形式
1、地球的運動包括和兩種基本形式。
附:在無限的宇宙空間中,地球只不過是滄海之一粟,它處在永不止息的運動中。地球的運動有多種形式,其中最顯著的是自轉和公轉.
2、地球運動的基本情況
地球運動繞轉中心運動方向周期運動速度
自轉
自向
北極上空:
南極上空: 真正周期:叫1恒星日,
時分秒.
晝夜更替的周期叫1太陽日 時.
注:理解恒星日和太陽的的區(qū)別
線速度:由
向 遞減.
(60度約為赤道一半)
角速度:除南北兩極點外處處,/小時
注:南北兩極角速度和線速度是0
公轉
自向恒星年:日時
分秒
近日點(月初)
公轉速度最
遠日點(月初)
公轉速度最
注:平均角速度約1°∕日,線速度約為30km∕s
3.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地軸和黃道面的夾角為
(2)直射光線:垂直照射地面的光線
判斷依據(jù):光線沿長線過地球的球心,直射光線只有一條.
在圖中找出直射光線?
(3)直射點(直射光線和地面的交點)回歸運動規(guī)律
標出下面兩圖中ABCD四點的時間及節(jié)氣?
地球的運動(第1課時)
1.3地球的運動(第1課時)
班級姓名
一、學習目標
1.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周期、速度。
2.黃赤交角的大小以及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
二、自學預習------導讀單
(一)地球運動的的基本形式
1、地球的運動包括和兩種基本形式。
附:在無限的宇宙空間中,地球只不過是滄海之一粟,它處在永不止息的運動中。地球的運動有多種形式,其中最顯著的是自轉和公轉.
2、地球運動的基本情況
地球運動繞轉中心運動方向周期運動速度
自轉
自向
北極上空:
南極上空: 真正周期:叫1恒星日,
時分秒.
晝夜更替的周期叫1太陽日 時.
注:理解恒星日和太陽的的區(qū)別
線速度:由
向 遞減.
(60度約為赤道一半)
角速度:除南北兩極點外處處,/小時
注:南北兩極角速度和線速度是0
公轉
自向恒星年:日時
分秒
近日點(月初)
公轉速度最
遠日點(月初)
公轉速度最
注:平均角速度約1°∕日,線速度約為30km∕s
3.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地軸和黃道面的夾角為
(2)直射光線:垂直照射地面的光線
判斷依據(jù):光線沿長線過地球的球心,直射光線只有一條.
在圖中找出直射光線?
(3)直射點(直射光線和地面的交點)回歸運動規(guī)律
標出下面兩圖中ABCD四點的時間及節(jié)氣?
1.1.3 地球的運動 第1課時 教案
作為優(yōu)秀的教學工作者,在教學時能夠胸有成竹,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上課時的教學氛圍非?;钴S,幫助高中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我們要如何寫好一份值得稱贊的高中教案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1.1.3 地球的運動 第1課時 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地球的自轉運動
課標要求—— 分析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具體內容:地球自轉的方向、速度、周期;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地球公轉 的方向、軌道、速度和周期;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一、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
(一)地球的自轉方向
側視:自西向東 北極俯視:逆時針 南極俯視:順時針
縮記:北“逆”南“順”
下面兩幅圖的中心,哪個是南極?哪個是北極?為什么?
(二)地球的自轉周期
1.太陽日:兩次看到太陽的時間間隔
2.恒星日:兩次看到同一恒星的時間間隔
太陽日-恒星日=3分56秒
( 三)地球的自轉速度
自轉速度的分布規(guī)律:
?角速度均為150 /小時(除南北極點外)
? 線速度:從赤道向南北遞減。(赤道最快,兩極最?。?/p>
?南北極點:角速度、線速度都為0。
【計算】
為什么極點的角速度為零呢?
地球自轉的線速度:從赤道向兩極減小;赤道最大,約1670千米/小時;南北緯60o 處 ,為赤道的一半;極點為零。
地球表面的線速度大小(海拔為0):計算公式V=1670 ?cosφ Φ表示當?shù)氐牡乩砭暥?/p>
。。。。。。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