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
好文分享: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一篇】。
每個老師在上課前需要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大家在細心籌備教案課件中。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好文分享: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一篇】”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教學設計思路
1)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在數(shù)學教學中發(fā)揮網絡環(huán)境下的交互特征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
2)按照網絡教學模式圖和教學流程圖:情景導入→ 自主探索 → 引導探究 → 歸納小結→ 反饋評價→ 升華提高。
3)當學生打開網頁課件時,主頁上顯示與本課有關的知識廬山和題壁詩,然后在老師的引導下,打開“教學資源”網頁中“欣賞廬山”“古詩理解”“古詩新唱” “悟出道理”等數(shù)學課堂環(huán)節(jié)。
媒體設計思路:
1)根據(jù)課程學習的需要,選擇并確定主題小組分工等 2)組織網絡合作學習小組;
3)教師提供與學習主題相關的資源、網址和途徑并指導學生瀏覽相關網 頁;
4)根據(jù)需要組織有關協(xié)作學習內容。
5)形成作品,要求學生以在網上找到的資料為基礎,做一個與主題有關的網頁,并向全體學生展示;
6)教師組織學生通過在網上評價作品,形成觀點意見,達到意義建構的目的。
整堂課步驟設計如下:
一、打開網頁,主頁顯示了與本課有關的知識,學生自行閱讀,借此引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在網絡環(huán)境下,由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打開“教學資源”。
三、學生進行點擊學習。
四、點擊“古詩欣賞”按鈕,然后結合課本進行“理解古詩”。
五、在學習課本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拓展。 六、小組協(xié)商解決“討論探究”。
七、當堂練習,點擊“拓展練習”進行練習。
八、升華提高,學生充分活動之后,基本解決問題。進行討論。 九、通過網頁展示教材分析。是學生更一步理解知識。
十、學生通過不同的知識點進行學習,有利于學生的知識延伸。
教材簡析:
《題西林壁》這是蘇軾游廬山時寫在西林寺墻壁上的一首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雄偉壯觀的景象。作者通過寫觀察廬山的各種不同感受,提示出一個帶有哲理性的問題。尤其是后兩句詩歷來為人們贊賞。
因為作者在人們十分熟悉、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巧妙地說出了一個“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的道理。特別是這個道理一經作者用詩的形象語言說出,就給人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是訓練學生欣賞美,感悟美,以及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觀察能力的好教材。《題西林壁》這首詩重在說理,借物喻理,詩中有理。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方式上有根本性的突破,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變課本為學本,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谝陨险J識,本節(jié)課設計上,我力求突出以下幾點:
1、主體觀。把語文課當作學生學習、發(fā)展語言的實踐活動,強調學生主動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
2、本體觀。堅持以人的發(fā)展為本,強調興趣、需要、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3、開放觀。語文課的形式、內容、過程不拘一格,推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的觀點,強調課內閱讀向課外的延伸。
課前準備:
(1)師生收集有關這首詩的資料。www.lvshijia.net
(2)網頁制作,圖片、音樂、多媒體課件。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會本課生字,理解“識”,“緣”,“真面目”等詞語在詩中的意思。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默寫本詩。
2、.過程方法目標:學習如何讓學生解讀詩歌。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1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以及正確看待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詩句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
學習古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所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感悟品味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教具準備:網頁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中詩歌就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詩這種體裁,語言精煉,所表達的情感卻十分豐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蘇軾的《題西林壁》。
(二)學生介紹蘇軾
1、有關蘇軾的自然情況及寫作風格。
2、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及廬山的有關情況。
[通過交流,達到了學習資源優(yōu)化組合。同時課內外有機結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了學生探索的欲望,體現(xiàn)了大語文觀下的語文教學。]分豐富,讀起來還瑯瑯上口,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
(三)初讀課文,感知美
師:通過匯報資料,相信你們對作者蘇軾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那么他寫的這首《題西林壁》,距今已有920年了,為什么仍被歷代的人們所喜愛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所要研究的。
1、學生自由反復讀古詩。說說詩中的廬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學生讀后談感受,初步感知廬山的美。
[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讀書,讓學生在反復感受語言文字的基礎上走近廬山,感知廬山的美。]
(四)分組自學,理解美
1、根據(jù)我們以前學習古詩的經驗,大家說說我們該怎樣學習這首詩呢?(學生說出學習方法,課件出示:讀詩句—解詩意—悟詩情—入詩境)
2、分組合作,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有學習方式細讀古詩,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
[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既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又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匯報交流,感悟美
(1)交流第一、二行詩句
1、學生匯報對這兩句詩的理解。
2、結合“橫看”和“側看”的不同感受,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并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廬山的“嶺”和“峰”是什么樣子的,抓住“嶺”、“峰”的不同概念體會廬山景象的多變,感悟廬山的美。
3、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廬山的變幻莫測)
板書:橫 嶺 側 峰)
(2)交流第三、四行詩句。
1、學生自由表達對這兩句詩的理解。
2、針對學生理解上遇到的困難,結合辭海中的義項,幫助學生選擇“只”“緣”在詩中的正確意思。
3、指導朗讀,要求讀出作者感慨的語氣。
(根據(jù)學生的感知特點,形象認識能較快幫助他們區(qū)分理解。)
師:為什么同是廬山有時看到的是嶺有時看到的又是峰呢?為何身在廬山,卻不識廬山真面目呢? (生沉默)
師:詩人從橫 側 遠 近 高 低去看廬山
生:詩人站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廬山也不一樣。 師:多么善于思考的孩子。同學們給他鼓鼓掌。
詩人從不同的位置來看廬山,看到了不同的廬山,還可以按什么的不同來看廬山?
生:不同的季節(jié),春、夏、秋、冬。 生:不同的時間,早、中、晚。
生:不同的天氣,晴天、雨天。
生:不同的心情,高興、傷心。
師:從不同的時間、季節(jié)、心情、天氣、心情來看廬山,所看到的廬山都不一樣。所以作者寫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師: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來看結果會怎樣呢? 生:不相同
師:同一事物觀察的角度不同,觀察的結果也不相同真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3)學生根據(jù)詩意繪畫,通過展示內化詩意。
討論探究:那么,怎樣才看得清廬山真面目?集體交流。
說一說:聯(lián)系實際并結合詩中所表達的`哲理,說說在生活中我們該怎樣看人、看事、看問題呢?、朗讀第三、四行詩句。
[這樣理論聯(lián)系實際,既深化了對古詩的理解,又提高了認識水平,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六)個性誦讀,表達美
1、教師語言激勵,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假如你就是蘇軾,看到廬山峰巒奇麗,云霧繚繞,山中溪水潺潺,鳥語花香,宛如仙境一般,你的心情怎樣?怎樣讀才
能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呢?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組內交流體會。
3、引導學生談感受,結合感受進行個性化朗讀。
4、教師示范讀
5、學生再讀,讀出詩的韻味。最后齊聲吟誦。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閱讀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學生入情入境地吟誦,使理解更上一層樓。
(七)聆聽歌曲,欣賞美
師:有的時候古人根據(jù)自己的興致,把詩詞配上曲子唱出來,更能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心境,想聽聽嗎?(課件播放歌曲《題西林壁》)
[古代的詩歌往往被譜成曲子廣為傳唱,現(xiàn)代人也愿意運用古詩填詞作曲這又為我們學習古詩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渠道。學生們陶醉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達到激情引趣的目的。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已經將詩意了然于胸。]
(八)總結全文,升華美
師:(看板書總結)這是一首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前兩句寫作者看到的景色,(板書:看景)
后兩句是作者由景所悟出的道理。(板書:悟理)作者借欣賞廬山的感受,告訴我們無論看人、看事、看問題都要多角度,多側面地去觀察、去體會,這樣才能得出一個比較全面、公正的評價。
[通過總結,使學生由表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九)拓展延伸,積累運用
1、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游覽過廬山、贊美過廬山,除了這首詩之外,你還知道哪些詩人寫過廬山。
生:我知道李白寫過《望廬山瀑布》
2、對比閱讀《登飛來峰》
[在課堂教學中適當補充與課文內容相關聯(lián)的素材,既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也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同時課內向課外延伸,讓每個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
以上就是《好文分享: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一篇】》的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內容,請點擊題西林壁教學設計查看或關注本網站內容更新,感謝您的關注!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相關推薦
更多>- 好文分享: 教學設計方案篇一04-05
- 《題西林壁》教材理解11-11
- 《題西林壁》片斷賞析11-10
- [分享好文]數(shù)學課堂教學設計篇一04-06
- 《題西林壁》知識點12-08
- 《題西林壁》其它雜項11-09
- 【實用】 《題西林壁》教案精選04-04
- 古詩主題教案《題西林壁》素材03-12
范文收藏: 《白鷺》教學設計之三04-05
- 值得參考!《村居》教案之二04-05
- 關于數(shù)學課堂教學設計【一篇】04-05
-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09-15
- 值得參考!《秋游》教案之四04-05
- 教學設計方案之一04-05
- 【分享好文】 山居秋暝教案(篇七)04-05
- 中班科學教案最新模板04-05
- 2022范文:《陋室銘》教案(篇二)04-05
- 讀《題西林壁》有感作文09-23
- 優(yōu)文收藏: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篇一)04-05
- 好文分享: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一篇】04-05
- 【實用】 《題西林壁》教案精選04-04
- 運用推理法巧解選擇題12-25
- 解稍復雜的分數(shù)應用題教學設計11-27
- 正比例應用題教學設計11-26
- 學解應用題工程問題思路指點11-27
- 正比例應用題教學設計11-26
- 歷史科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主觀題九大重點知識11-21
- 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10-29
- 分數(shù)應用題復習10-29
- 【范例參考】 故宮博物院教學設計【一篇】04-05
- 好文分享: 教學設計方案篇一04-05
- 范文收藏: 《慈母情深》教學設計【精選一篇】04-04
- 實用范文:《蟬》教學設計一篇04-04
- 范文收藏: 《慈母情深》教學設計一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