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11-19高二歷史教案:梭倫改革。
與古代的埃及、印度和中國文明相比,古希臘文明產生的地理環(huán)境有什么不同?這種環(huán)境造成了什么結果?
古希臘文明產生的地理環(huán)境與埃及、印度和中國背靠大陸,腹地開闊,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勢具有極為顯著的不同。希臘全境滿是千形萬態(tài)的海灣。這地方普遍的特質便是劃分為許多小的區(qū)域,同時各區(qū)域間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這里并沒有大江巨川,沒有開闊的平原流域;這里山嶺縱橫、河流交錯,幾乎沒有一個大面積的整塊。
地理環(huán)境的復雜使他們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樣性。近海地區(qū)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魚、制鹽和經商謀生。山地的居民,主要從事游牧業(yè)。只有占據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從事農業(yè)。這種多樣化的適應方式和狹小的地理空間,從遠古起,就使希臘人的商業(yè)航海貿易發(fā)達起來。這種地理環(huán)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權的專制政治的出現。如果說在大平原地區(qū),極易通過軍事征服實現統(tǒng)一,建立一個專制主義的大帝國,如古代埃及、中國,以及印度,從而將每一個人都納入某種高度集中統(tǒng)一的政治體制之下,那么希臘這種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塊的山地半島,就不便于做到這一點。這就是造成希臘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jaB88.cOM
點擊下載://files.eduu.com/down.php?id=271913
延伸閱讀
高二歷史選修改革專題一 梭倫改革學案
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不打無準備之仗,會提前做好準備,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高中教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容易聽懂所講的內容,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么怎么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高二歷史選修改革專題一 梭倫改革學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高二歷史選修改革專題一 梭倫改革
第一節(jié)雅典往何處去
課程標準
1.了解梭倫改革前雅典的社會狀況,認識梭倫改革的必要性。
2.簡述梭倫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點。
3.分析梭倫改革對雅典民主政治建設的影響。
知識與能力
了解梭倫改革前雅典的社會狀況雅典貴族政治的主要表現;雅典工商業(yè)的發(fā)展概況;首席執(zhí)政官梭倫。:
過程與方法
探究梭倫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臺并建功立業(yè)的主觀、客觀條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人政治家沖破阻力、振興城邦的襟懷和理想。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梭倫改革的社會歷史背景、主要措施。
教學難點分析梭倫改革對雅典民主政治建設的影響。
教學方法
提問法、閱讀法、討論法等。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學習
情境創(chuàng)設:雅典國家的形成---梭倫改革前雅典的社會形勢
一、貴族與平民、工商業(yè)奴隸主的對立
(一)雅典國家的形成
1、王政時代:提修斯改革
1)確立:改革,建立。
2)內容:⑴以為前提,動員貴族放棄權。
⑵以為中心,建立起和各種行政組織。
3)影響:奠定了希臘國家的雛形。
2、貴族共和國:公元前7世紀初
1)確立:公元前。
2)機構:⑴元老院——是國家機關,擁有權(元老院由組成)。
⑵執(zhí)政官——有名(從中選出,任期年)。
(二)貴族與平民、工商業(yè)奴隸主的矛盾
改革根本原因:貴族與平民和工商業(yè)矛盾的激化
1、雅典城邦平民與貴族之間尖銳矛盾
⑴政治上:①平民雖享有,但因而無法參與國家政權。
②貴族把持,包攬官職,壓迫平民。
⑵經濟上:①貴族占有大量財富,剝削平民。
②平民因欠債而淪為、或買到海外抵債,“”是典型代表。
2、雅典城邦工商業(yè)奴隸主階層與貴族之間尖銳矛盾
⑴工商業(yè)奴隸主形成:公元前,隨著雅典工商業(yè)發(fā)展,部分人發(fā)家致富,成為。
⑵工商業(yè)奴隸主地位:經濟上富裕,但沒有地位,仍受到貴族歧視,他們逐漸與站在一起。
3、雅典社會主要矛盾和影響
⑴主要矛盾:與平民矛盾,與矛盾是雅典社會主要矛盾,其中前者更加尖銳。
⑵影響:公元前,階級矛盾異常尖銳,政局動蕩不安,雅典社會面臨嚴重的危機。
思考:1、梭倫改革前各階層處境如何?
2、何為“六一漢”?
知識遷移:
閱讀下列材料
許多被出賣的人們,
我已使他們回到這神所建立的雅典,
其中有的無辜被除數售,有的因故賣身,
有的為可怕的貧窮所迫,逃亡異地,不復說家鄉(xiāng)的亞狄加語言,遠方漂泊,
也有的慘遭奴隸的卑賤境遇,
即使就有家鄉(xiāng),也在主人的怒氣之下發(fā)抖,
我都使他們獲得解放!——梭倫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怎樣的經濟狀況?對雅典階級關系的變化產生了什么影響?
(2)材料二反映了雅典哪一階層的什么狀況?
(3)綜合公元前8世紀后雅典階級關系變化的狀況,分析其對雅典政局的影響。
二、解決危機的嘗試
改革的內因:基倫暴動和德拉古法:矛盾激化的表現(解決危機的嘗試)
1、徹底推翻原有體制的嘗試——基倫暴動
⑴背景:①動蕩的政治形勢;②基倫的經歷和準備。
⑵結果:基倫暴動失敗。
⑶敗因:雅典是貴族共和國,雅典公民形成了反專制觀念,平民和貴族聯合抵制叛亂。
⑷教訓:基倫暴動失敗表明當時雅典人徹底改變舊制,建立政治并不認同。
2、對原有體制進行改革的嘗試——《德拉古法典》
⑴背景:①基倫暴動被鎮(zhèn)壓后,雅典社會矛盾繼續(xù)激化,人們試圖在原先的體制內實行改革。
②由于貴族掌握國家權力,肆意歪曲法律,實行法制改革,制定成文法成為改革的方向之一。
⑵特點:①雅典第一部;
②:把不能還債的人及家屬罰沒為奴或賣為奴。對盜竊蔬菜的人和犯懶惰罪的處死.(內容)
③維護的利益。
⑶評價:①法典對抑制和雅典政治有重要意義。
②法典站在貴族立場上,用嚴厲的法律維護貴族利益,不能平息公民的不滿,也不能化解雅典社會矛盾。
⑷敗因:①法典回避雅典社會尖銳的社會矛盾,并沒有改善平民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不利地位。
②法典維護奴隸主貴族的統(tǒng)治,采取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的社會矛盾。
③由于審判權完全掌握在貴族手中,法典變成了平民受壓迫地位的象征,所以它必然失敗。
3、兩次事件的影響:沒能解決雅典的社會矛盾,年平民開始醞釀暴動,社會危機更加嚴重。
思考:1、基倫暴動失敗原因和教訓是什么?
2、德拉古法典代表什么人的利益?為什么?如何評價?失敗根源是什么?
改革外因和導火線:薩拉米危機(解決危機嘗試的影響)
⑴原因:①雅典嚴重社會危機之時,麥加拉奪取,對雅典經濟造成沉重打擊。
②雅典貴族擔心奪取港口使平民力量乘機壯大,禁止討論奪取之事。
⑵影響:暴露雅典社會內部尖銳復雜的社會矛盾,雅典處在歷史發(fā)展的十字路口。
⑶影響:沉重打擊了雅典的,空前嚴重。
小結:梭倫改革的歷史背景:
1、改革根本原因:貴族與平民和工商業(yè)矛盾的對立;
2、改革的內因:基倫暴動和德拉古法:矛盾激化的表現(解決危機的嘗試);
3、改革外因和導火線:薩拉米危機(解決危機嘗試的影響)
試簡要分析早期雅典城邦貴族與平民的矛盾。
政治上,貴族占據首席執(zhí)政官等重要職位,把持作為最高決策機關、檢查機關和審判機關的長老會議,架空做為最高權力機關的公民大會。
經濟上,貴族通過高利貸、土地兼并等方式盤剝平民,以致平民無力還債成為“六一漢”,甚至全家淪為債務奴隸。貴族在政治上的專橫和經濟上的壓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導致雅典政局動蕩不安。
閱讀下列材料:
(公元前621年,司法執(zhí)政官德拉古受命編訂成文法。)
公民權授予所有有財力準備武裝、從軍打仗的人。
執(zhí)政官從擁有不少于10明那自有財產的人中選出。其他低級官員從有能力從軍的人員中選出。高級軍隊官職從擁有不少于100明那的財產,締結了合法婚姻,子女超過10歲的人中選出。
公民大會由401人組成,從全體年滿30歲的公民中通過抽簽產生。在所有的人輪過之后重新開始第二輪抽簽,在此之前,任何人不得連任兩次。如果有人拒絕任職,富人罰款3德拉克瑪,中等階層罰款2德拉克瑪,下層罰款1德拉克瑪。
最高法庭議事會由貴族組成,監(jiān)督司法活動和各類官員。遭受不公正對待的人可以向其提出申訴。
請回答:
(1)材料援引自哪一部文獻?代表了什么人的利益?摘引材料加以說明。(2)這部文獻有哪些進步的政治意義?
高二歷史選修改革專題一 梭倫改革
第二節(jié)奠定雅典民主基石的政治改革
課程標準
1.了解梭倫改革前雅典的社會狀況,認識梭倫改革的必要性。
2.簡述梭倫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點。
3.分析梭倫改革對雅典民主政治建設的影響。
知識與能力
梭倫改革的主要措施
過程與方法
探究“解負令”對雅典社會結構帶來的影響;正確評價財產等級制度;分析梭倫改革對雅典民主政治建設的影響;探究;梭倫改革對雅典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影響。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梭倫應對貴族反對的策略的現實性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梭倫改革的社會歷史背景、主要措施。
教學難點分析梭倫改革對雅典民主政治建設的影響。
教學方法
提問法、閱讀法、討論法等。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學習
情境創(chuàng)設:梭倫改革頒布“解負令”的場景。
一、詩人政治家
改革原因:梭倫當選為首席執(zhí)政官:立志改革,振興城邦(詩人政治家)
1、梭倫當選為首席執(zhí)政官:年,全權負責立法,改革運動政治制度的積弊。
2、原因:①雅典與矛盾再度激化,一觸即發(fā)。(這是客觀原因,以下為主觀原因)
②從事過活動,受過良好教育,知識豐富,是希臘“”之一。
③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收復,聲望大增。
④中庸政策獲得和的支持。(中庸政策:對貴族……,對平民……)。
二、改革目的:
1、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穩(wěn)定雅典的社會秩序。
2、根本目的:振興城邦,維護奴隸主統(tǒng)治。
三、改革內容:
1、頒布解負令
⑴內容:廢除一切和;禁止以和做抵押;限制兼并.(土地和債務)
⑵影響:取消,保護平民的基本權益。經濟上的獨立,為平民享有政治權利提供了物質保障。
2、發(fā)展工商業(yè)
⑴內容:①手工業(yè):父母必須幫助子女學會一門手藝;鼓勵移居雅典并賦予公民權。
②農業(yè):鼓勵谷物和限制谷物,鼓勵出口、橄欖油。
⑵影響:①從短期看:穩(wěn)定,保障。
②從長期看:經濟上:促進雅典工商業(yè)發(fā)展和社會;
政治上:工商業(yè)者隊伍壯大,工商業(yè)奴隸主力量增強,格局進一步穩(wěn)固。
3、提高平民地位
⑴按土地收入多寡分成四個等級,并確定了相應的政治權利。
①目的:打破貴族的世襲特權。
②內容:四個等級:級、級、級和級。
政治權利:第一、二等級擔任官職,第三等級擔任官職,第四等級不能擔任官職,保護貴族特別是的利益。
③實質:富豪政治代替政治。
④意義:打破貴族的,維護了利益,為雅典開辟道路。
⑤評價:局限性:沒帶來真正的平等。
進步性:擴大了民主權利的基礎。
⑵創(chuàng)立四百人會議作為公民大會常設機構
①組成:四個部落各選人組成,但第等級沒有資格。
②職能:為預審提案,準備日程。
③作用:使第等級公民獲得參政議政的機會;提高地位;打破貴族對壟斷。
⑶組建民眾法庭和創(chuàng)立陪審法庭,分割貴族法庭權力
①措施:將貴族法庭大多數職權轉歸,貴族法庭負責和審理。
實行(不分等級,抽簽產生)制度,陪審員負責案件、和。
②作用:法庭的設立打破貴族對法律的壟斷;陪審法庭使平民獲得參加國家政權的權利。
課堂思考: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吉祥物以古希臘陶土雕塑玩偶“達伊達拉”為原型,是兩個被命名為雅典娜和費沃斯的娃娃。他們長著大腳丫,有長長的脖子和小小的腦袋,一個穿著深黃色衣服,一個穿著深藍色衣服,頭和腳為金黃色,十分可愛。
根據希臘神話故事記載,雅典娜和費沃斯是兄妹倆。雅典娜是智慧女神,希臘首都雅典的名字由此而來。費沃斯則是光明與音樂之神。
“達伊達拉”制作于公元前7世紀,據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鐘狀陶制玩具娃娃,腿與身軀之間有繩索相連,使腿可以擺動。在古希臘鼎盛時期制作的這種玩具娃娃的原作現保存在希臘考古博物館中。
材料二 梭倫推崇“中庸”,企圖用妥協(xié)的辦法來求得斗爭雙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經濟狀況,一方面保護貴族的政治特權,他形容自己“拿著一只大盾,保護兩方”。
請回答:
(1)讀材料一,你可以獲得哪些歷史信息?
(2)讀材料二,梭倫改革中,為“改善平民的經濟狀況”采取了什么措施?為“保護貴族的政治特權”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四、改革評價(梭倫的遺產)
1、積極意義:
⑴打擊勢力,完善雅典,促進形成,最大意義是奠定雅典民主政治乃至政治基礎
⑵消滅制,穩(wěn)定,確保雅典公民經濟上的獨立,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物質基礎
⑶按劃分社會等級,擴大享有的范圍,使越來越多的人享有政治權力權力范圍
⑷促進崛起,鞏固,,三足鼎立多元格局,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會基礎
⑸完善了雅典的,為參與國家政治和民主政治的建立提供制度保障
2、局限性:
⑴中庸政策決定改革的不徹底性:改善平民的,但又沒有很好滿足人民的要求;
保護特權,但貴族利益受損而心生怨恨。致使梭倫兩面不討好。
⑵按財產劃分等級限制了平民參與高級管理的機會。
⑶不能完全滿足平民階級的政治經濟需求。貴族與平民的矛盾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五、性質:性質的改革。
六、特點:
1、從目的上看,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社會矛盾,穩(wěn)定社會秩序;
2、從措施上看,很多措施都帶有“折中”色彩;
3、從立場上看,對貴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不倚”的政策.但自身卻站在工商業(yè)奴隸主的立場上;
4、從結果上看,既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又帶有不可避免的歷史局限性。
小結:1、如何認識解負令?財產制度能否帶來真正的平等?
2、梭倫是如何改革國家機構的?
3、梭倫改革有什么特點?其最大影響是什么?如果你是雅典最高統(tǒng)治者,你將采取什么方法來克服雅典所面臨的社會危機?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當梭倫成為政事的領導者的時候,他就禁止以人身為擔保的借貸,一舉而永遠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債務,其法案曾以“解負令”聞名,意即人民卸下他們的重擔。有些人想用這些事情來毀謗梭倫,事實是這樣的,當梭倫要制定解負令時,他曾預先告訴一些貴族,后來,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說的那樣,他被他的朋友以謀勝算了,但打算毀謗他的人就說他自己也取得一份。因為這些人借了錢,買來許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實行取消債務時,他們都成了富翁;據說后來以祖?zhèn)髫敻宦劽哪切┘彝ゾ褪瞧鹪从诖?。然而,同情平民者的估計是較為可靠的……所以我們必須認為攻訐梭倫之說是錯誤的。
——亞里士多德關于梭倫改革的論述
材料二:你們這些財物山積、豐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應當抑制你們貪婪的心情,壓制它,使它平靜?!髠惖脑姼?p>請回答:
(1)概括梭倫改革“解負令”的主要內容。
(2)材料一中毀謗梭倫改革的是哪些人?其理由是什么?
(3)結合兩則材料和所學知識,駁斥誹謗梭倫改革的觀點。
梭倫改革
第一單元古代歷史上的改革
第1講梭倫改革和商鞅變法
大題預測
1.公元前6世紀初,雅典城郊有個叫克里埃尼圖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貧困,不具備擔任官職的財產資格。后來,克里埃尼圖斯開辦手工作坊,生產葡萄酒并銷往市場。5年后,他的年總收入達到了280麥斗,躋身于第三等級。
(1)按梭倫立法,躋身第三等級的克里埃尼圖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權利?如果生活在秦國,依據商鞅之法,他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提高自己的社會政治地位??
(2)梭倫改革和商鞅變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剝奪了貴族特權,在此過程中,兩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答案(1)擔任低級官職(或除執(zhí)政官外的各級職官的選舉和任職資格)。立軍功;努力耕織。?
(2)梭倫:崇尚中庸(調和),手段溫和。商鞅:不畏權貴,嚴刑峻法。?
2.閱讀下列材料:?
梭倫制定的四個財產等級及其權利的分配?
500麥斗級擁有年產500麥斗(1麥斗約合52公升多)農產品的地產(這個產量足夠提供15個家庭一年所
需的基本口糧)的公民。享有選舉、充任包括執(zhí)政官在內的各級國家官職的資格
騎士級有能力提供馬匹和武器裝備,并擔任騎兵的公民。躋身該等級年收入必須達300~500麥斗。享有除司庫以外的各級官職的選舉和任職資格
牛軛級擁有兩頭耕牛,其財產可達到自備盔甲、擔任重武器裝備步兵的公民,大約需要年收入200~300麥斗農產品。享有除執(zhí)政官以外的各級官職的選舉和任職資格
日傭級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們年收入不到200麥斗。不能擔任任何公職,但可參加公民大會和作為陪審員參與司法活動
請回答:?
(1)雅典公民被劃分為四個等級的依據是什么?與憑血緣建立的等級制度相比,有何進步性?對雅典的哪一個階層最有利?
(2)財產等級制度能給雅典公民帶來真正的平等嗎?為什么?
答案(1)財產的多少。打破了貴族靠血緣門第的世襲特權壟斷政權的局面,為非貴族出身的工商業(yè)奴隸主開辟了參政議政的道路,也使下層平民獲得了一定的公民權利,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和發(fā)展。對工商業(yè)奴隸主階層最有利。?
(2)不能。因為按財產多少劃分公民的等級,財產越多,等級越高,享有的權利越多,這是一種有條件的平等,
而不是公民的普遍平等。?
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強調“輕罪重罰”,主張“以刑去刑”,對此韓非子評論道:“公孫鞅之法也重輕罪。重罪者,人之所難犯也,而小過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無離其所難,此治之道。夫小過不生,大罪不至,是人無罪而亂不生也。”——《韓非子》
材料二“連坐”也稱相坐、隨坐、緣坐,是一種存在已久的株連政策。商鞅變法使該政策更加確定化,并將其與什伍制度相結合,以后代代相傳。秦始皇時,百姓不堪統(tǒng)治的殘暴,在隕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將在隕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誅殺,這也是一種“連坐”。
請回答:?
(1)韓非子對商鞅“輕罪重罰”持何種態(tài)度??
(2)材料二說明商鞅實行“連坐”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3)如何正確認識商鞅變法的“嚴刑酷法”??
答案(1)贊揚態(tài)度。?
(2)強化對基層民眾的管理與統(tǒng)治。?
(3)利用嚴刑酷法打擊了守舊勢力,樹立了變法的權威但又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痛苦,造成階級矛盾激化,也給守舊勢力以反對變法的借口。?
4.梭倫改革和商鞅變法是古代西方和東方比較典型的改革。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財產的數量來劃分公民的等級?!煌燃壍娜藙t待遇有所不同?!翊髸x舉或罷免一切公職人員,決定宣戰(zhàn)、媾和、制定法律等一切國家大事。獎勵外國技工遷居雅典,對攜眷移民給予公民權;雅典公民必須讓兒子學會一門手藝,否則兒子可拒絕贍養(yǎng)其父;鼓勵橄欖油出口。?
材料二設立20個等級的軍功爵制度……沒有軍功的國君親屬不再擁有世襲的爵位。立有軍功的平民,按其功勞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國劃為31縣,所有的縣級官吏通由國君任免,領取國家的俸祿,可以隨時任免調職。?
……凡從事“本業(yè)”而使糧食布帛增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利”者,以及雖從事“本業(yè)”而因懶惰破產者,全家沒入官府為奴。
請回答:?
(1)依據材料,概括兩次改革內容所涉及的共同之處。分別說明實行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兩次改革分別對本國經濟和政治體制造成什么影響??
答案(1)共同之處:等級的劃分;官吏的任免;對工商業(yè)的態(tài)度等。目的:梭倫改革,緩和平民與貴族之間的矛盾,挽救貴族政治面臨的嚴重危機;商鞅變法,順應社會大變革形勢,實現富國強兵。?
(2)梭倫改革:促進了工商業(yè)的發(fā)展,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會基礎;商鞅變法: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fā)展,有利于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第2講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變法
大題預測
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日之行,誠知不易,但國家興自北土,徙居平城,雖富有四海,文軌未一,此間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風易俗,信為甚難。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茲大舉,光宅中原,……”——《魏書》
材料二孝文慨慕華風,力變夷俗,始遷洛邑,根本既虛,隨而崩潰,……。——《魏書》
材料三孝文帝此舉為深化改革創(chuàng)造了條件,有利于中原地區(qū)經濟的恢復和政治統(tǒng)治秩序的穩(wěn)定,為民族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北魏政權進一步封建化的有力保障。
請回答:?
(1)材料一體現了孝文帝在政治上將要進行哪一重大舉措?他為何要這樣做??
(2)材料二、三反映了人們對孝文帝上述重大舉措的不同態(tài)度或觀點。你對孝文帝這一舉措持什么態(tài)度或觀點?請說明理由。?
答案(1)舉措:遷都洛陽。原因:平城是鮮卑貴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勢力強大;經濟落后,糧食供給經常發(fā)生困難;軍事上,時常受柔然族騷擾,很不安全;地理位置上,平城偏北,不利于控制中原地區(qū)。洛陽是中原地區(qū)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利于改革的深入進行,有利于加強對中原地區(qū)的統(tǒng)治。
(2)答案一:同意材料二的觀點或對孝文帝遷都洛陽持否定態(tài)度。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全面否定了本民族的文化和歷史,使鮮卑族走向衰亡。?
答案二:同意材料三的觀點或對孝文帝遷都洛陽持肯定態(tài)度。孝文帝遷都洛陽,贏得了漢族地主階級的擁護和支持,改革取得了成功,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答案三:以上兩種觀點都有片面性或對孝文帝遷都洛陽持辯證態(tài)度。第一種觀點否定了孝文帝遷都的歷史作用;第二種觀點忽視了遷都對鮮卑族在保留民族特色方面的消極作用。
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史書記載,自北魏建國至魏孝文帝執(zhí)政前近一百年間,北魏境內各族人民起義多達八十余次,這些起義沉重地打擊了北魏統(tǒng)治。據記載,北魏統(tǒng)治者對外戰(zhàn)爭時,把擄掠來的無數人口和財物分賞給參戰(zhàn)的人員,把大量的“生口”變成了奴隸,進一步擴大了奴隸制。
材料二孝文帝“雅好《詩》《書》,手不釋卷?!段褰洝分x,覽之便講。學不師受,探其精奧。史傳百家,無不該涉。善談《莊》《老》,尤精釋義。才藻高瞻,好文為章。詩、賦、銘、頌,有興而作。有大文筆,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魏書高祖記》
材料三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飾、飲食情景?
請回答:?
上述材料反映了有關孝文帝改革的狀況。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有關孝文帝改革的信息。(不得直譯或摘抄原文)
答案(1)孝文帝改革前,社會矛盾尖銳,奴隸制盛行;孝文帝受儒家文化影響較大,對儒家文化的學習有很深的造詣;孝文帝改革后,少數民族和漢人的服飾和飲食情況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2)對漢文化的熱愛,使孝文帝在改革中推行漢化政策,由此加快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促進了胡漢民族的融合。
3.(2008北京文綜,37)某班學生舉辦“學習歷史話說改革展望未來”的主題演講會。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主題發(fā)言一:王安石變法與民生?
發(fā)言引用了《宋史王安石傳》:安石曰:“變風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鄙弦詾槿弧!瓝屹D高下,各令出錢雇人充役……以東、西、南、北各千步,當四十一頃六十六畝一百六十步為一方,歲以九月,令、佐分地計量,驗地土肥瘠,定其色號,分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稅數。?
(1)上引材料涉及王安石變法的法令是、。?
(2)從關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這些措施的目的。?
答案(1)募役法方田均稅法?
(2)實行募役法是為了減輕農民勞役負擔,不誤農時。實行方田均稅法是為了減輕無地、少地農民的負擔。
4.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臨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學識淵博,儒家經書、佛經、諸子百家、醫(yī)書、小說無所不讀。早年隨父輾轉南北,到過很多地方,了解了社會現狀,很早就立下了“矯世變俗”的雄心壯志。?
他擔任地方官多年,每到一地,來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當地農業(yè)生產情況,并著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他調到中央任職以后,以“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曾先后兩次被罷免相位,但從未動搖過變法的決心,人稱“拗相公”。
材料二王安石變法的內容?
類別目的措施
理財富國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均輸法、市易法
整軍強兵保甲法、保馬法、將兵法、設軍器監(jiān)
取士選才改革科舉制、改革官制、整頓太學
材料三介甫文章節(jié)義,過人處甚多,但性不曉事而喜進遂,致忠直疏遠,讒佞輻輳,敗壞法度,以至于此。
——司馬光《司馬溫公集》
請回答:?
(1)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王安石為什么能夠成為“中國11世紀的改革家”??
(2)王安石變法的許多措施既有成功之處,又埋伏著失敗的禍患。從材料二中選擇兩項符合上述結論的措施,并說明理由。
(3)如果通過歷史隧道與王安石對話,請你結合對材料三的理解,提出合理化建議,助其變法成功。?
答案(1)北宋中期社會問題日益嚴重,時代需要改革家。王安石勤奮好學,立有大志;注重調查,了解下情;為人剛正、意志堅強。具備了改革家的素質。?
(2)青苗法:限制高利貸盤剝,增加政府收入。免役法: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保證了生產時間。農民負擔仍很沉重,觸動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
(3)平衡各階層的利益,減小變法的阻力。加大宣傳力度,統(tǒng)一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認識,解決內部紛爭。?
高二歷史復習資料:除舊布新的梭倫改革
經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作為教師準備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容易聽懂所講的內容,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寫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高二歷史復習資料:除舊布新的梭倫改革”,相信您能找到對自己有用的內容。
高二歷史復習資料:除舊布新的梭倫改革
梭倫改革的內容
(一)頒布“解負令”等法令:
1、措施:
(1)頒布“解負令”:
含義:“負”指的就是債務,“解負令”就是廢除債務的法令。
雅典債的來源:分兩種,即因契約而產生的債和因損害而產生的債,亞里士多德在《尼柯馬赫倫理學》中稱前者為自由之債,后者為不自由之債。梭倫改革前,雅典農民的境況極其艱苦,借了財主的債若還不起,財主就在借債者的土地上豎起債務碑石,借債者就會淪為“六一漢”,他們?yōu)樨斨髯龉?,收成的六分之五給財主,自己只留六分之一。如果收成不夠繳納利息,財主便有權在一年后把欠債的農民及其妻、子變賣為奴。
措施:廢除所有債務;釋放和贖回債務奴隸;廢除“六一漢”制度;
(2)頒布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額法:
目的:防止產生新的債務奴隸;
內容:規(guī)定個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額。
(3)制定“遺囑法”:
目的:杜絕貴族任意侵占平民財產;
內容:規(guī)定無子女者有權按照自己的意愿,將遺產交給指定的繼承人。
(4)安撫貴族:
目的:減輕貴族的強烈反抗,穩(wěn)定社會秩序;
措施:允許貴族保留祖?zhèn)鞯牡禺a,使貴族得以繼續(xù)保持優(yōu)越的經濟地位。
特點:調整改革措施,有效地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體現了改革的策略性和政策的靈活性。
2結果和意義:
(1)有效地防止了貴族兼并土地,解除了債務奴隸制對平民的威脅;
(2)促使社會結構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擴大了公民的基礎:原來的債務奴隸、平民、貴族都成為享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權利的雅典公民;
(3)但并未廢除奴隸制,并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隸的道路。
(二)確立財產等級制度:
1、目的:打破貴族的世襲特權;
2、原則:財產的多少;
3、方法:公民每年的總收入折合成農產品計算財產,按財產的多少劃分四個等級。
高二歷史知識點-除舊布新的梭倫改革
4、評價:
局限性:未實現公民間真正的平等。
由于確定財產等級的標準是財產的多少,財產越多,等級越高,享受的權力就越大,因此,這一制度并未實現公民之間的真正平等,像第四等級的農民、手工業(yè)者在沒有薪金補貼的情況下不可能經常參與政權。
進步性:打破了貴族依據世襲特權壟斷官職的局面,為非貴族出身的奴隸主開辟了參與政治權利的途徑,是一個歷史的進步。
(三)改革權力機構,建立“四百人會議”
1、目的:進一步打破貴族的專權
2、措施:
(1)恢復公民大會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公民大會是古希臘城邦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主要職權有有權決定戰(zhàn)爭、媾和等國家大事,并有權利選舉國家公職人員。梭倫改革的最大進步之處就在于將參加公民大會的成員擴大到了包含第四等級在內的所有公民,這就打破了公民大會做為貴族政治的附屬品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廣大公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削弱了貴族長老會議的權力,是雅典政治民主的一大進步。
(2)組成“四百人會議”作為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四百人會議”的設置,即是雅典政治的進步表現,又是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集中體現。首先,參加“四百人會議”的成員只有雅典最初的四個部落;其次,第四等級公民和其他人如奴隸、外來人無權參加“四百人會議”;再次,“四百人會議”實際執(zhí)掌最高統(tǒng)治權。所以,“四百人會議”的設置,在雅典政治民主化的進程中所起的作用只是打破了世襲貴族壟斷政治的局面,使新興的工商業(yè)奴隸主有權參與到政治管理中來。
(3)設立公民陪審法庭作為最高司法機關:梭倫改革首創(chuàng)陪審法庭制度,這是司法民主化的重要措施,是公民“參與審判”權利的表現,是雅典民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陪審法庭有審查任何訴訟案件、起訴已判決案件的權利。陪審員從各個等級的公民中抽簽產生。這就打破了貴族對司法審判權的長期壟斷。梭倫還廢除了許多嚴刑峻法,制訂了一些新的法律。在梭倫改革前,雅典行使的德拉古法以嚴酷著稱,對偷竊水果、懶惰等過失都要判處死刑。人民指責它不是用墨水所寫,而是用血寫的。梭倫改革了這一酷刑,規(guī)定除殺人罪外其他罪犯都不得處以死刑。任何公民皆有權提出控告。這是古代雅典尊重人權的一個表現。
3、影響:
(1)打破了貴族壟斷政治的局面,使工商業(yè)奴隸主有權參與國家政權,中下層平民也取得一些民主權利;(2)有限的津貼使農民手工業(yè)者無法經常參政,實質是奴隸主階級內部的民主。
(四)鼓勵發(fā)展工商業(yè):
1、目的:鼓勵發(fā)展農工商業(yè),擴大平民就業(yè)機會,壯大雅典城邦實力;2、措施:(1)農業(yè):禁止糧食出口,抑制糧價;改進水渠灌溉系統(tǒng),提倡種植經濟作物;鼓勵自給有余的橄欖油等經濟作物出口。(2)手工業(yè):規(guī)定凡雅典公民必須讓兒子學一門手藝,吸引鼓勵有技術的外國人遷居雅典。(3)商業(yè)及其他:改革幣制和度量衡;確定私有財產繼承自由的原則;倡導節(jié)儉,抑制奢侈浪費;懲罰游手好閑之徒。
3、影響:推動了雅典社會的發(fā)展。
除舊布新的梭倫改革
2.除舊布新的梭倫改革
一、教學目標
目標
內容
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識記
理解
運用
頒布“解負令”
“解負令”的內容;土地最高限額法令;遺囑法
梭倫應對貴族反對的策略的現實性
探究“解負令”對雅典社會結構帶來的影響
情景再現
問題探究
順應潮流,實事求是,改革就能成功
確立財產
等級制度
確立財產等級制度的方法、標準及權利義務
財產等級制度改革不能帶來真正的平等
正確評價財產等級制度
比較分析
建立“四百人會議”
公民大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四百人會議”是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公民陪審法庭是最高司法機關
公民權力提高的進步意義和局限性
分析梭倫改革對雅典民主政治建設的影響
比較推理
鼓勵發(fā)展
農工商業(yè)
梭倫改革在發(fā)展農工商業(yè)方面的措施
探究梭倫改革對雅典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影響
分析插圖
二、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1.知識結構
2.教材分析與建議
重點
梭倫改革的內容。
難點
梭倫改革對雅典社會進步的影響。
教材內容分析與建議
本課主要從四個方面介紹了梭倫改革:頒布“解負令”、確立財產等級制度、建立“四百人會議”和鼓勵發(fā)展農工商業(yè)。梭倫改革是雅典城邦歷史發(fā)展的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礎,有助于工商業(yè)的發(fā)展,調整了公民集體內不同階層之間的利益關系,使自身從事勞動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經濟、政治和社會上的地位得以保證。由于本課著重介紹的是梭倫改革的內容,相關資料比較欠缺,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緊緊抓住梭倫改革的有關內容,聯系第1課相關知識,圍繞“梭倫改革為雅典城邦帶來了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這一主題,分析梭倫改革對雅典社會進步所產生的影響。
本課引言主要由文字材料、探究的主要問題和重要概念三部分組成。文字材料部分主要介紹了梭倫改革的原因、改革的特點、主要內容和影響。建議教師將其設計成問題,結合三個“探究的主要問題”和兩個“重要概念”,通過置疑的方式,導入本課學習。
第一目“頒布‘解負令’”
教材以“解負令”為核心內容,主要介紹了“解負令”、占有土地最高限額法和遺囑法,之后又介紹了梭倫為應對貴族反對而采取的兩項措施,最后教材重點介紹了“解負令”實施的結果和意義。
(1)“解負令”
由于“解負令”是一個關鍵概念,建議教師在本目教學時首先要對“負”作出一個簡明扼要的解釋,即“負”指的就是債務,“解負令”就是廢除債務的法令。
雅典債的來源分兩種:因契約而產生的債和因損害而產生的債,亞里士多德在《尼柯馬赫倫理學》中稱前者為自由之債,后者為不自由之債。梭倫改革前,雅典農民的境況極其艱苦,借了財主的債若還不起,財主就在借債者的土地上豎起債務碑石,借債者就會淪為“六一漢”,他們?yōu)樨斨髯龉?,收成的六分之五給財主,自己只留六分之一。如果收成不夠繳納利息,財主便有權在一年后把欠債的農民及其妻、子變賣為奴。
公元前594年的一個清晨,古城雅典的中心廣場上聚集了成千上萬的農民、手工業(yè)者和新興的工商業(yè)奴隸主,興致勃勃的人們正急切地等待一個重要時刻的到來:新上任的首席執(zhí)政官梭倫將在此宣布一項重要法律。當梭倫高聲宣讀這項旨在打擊沒落氏族貴族,促進奴隸制經濟發(fā)展的法律“解負令”,并莊嚴聲明“此法律的有效期為一百年”時,掌聲雷動,歡聲四起,整個雅典城被一片異常熱烈的氣氛所籠罩。
(2)規(guī)定個人所能占有土地的最大限額和遺囑法
為了防止貴族任意兼并土地,防止獲得自由的雅典人重新淪為奴隸,梭倫頒布法令,規(guī)定個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額。同時,為杜絕貴族任意侵占平民財產,梭倫還制定了“遺囑法”,規(guī)定無子女者有權按照自己的意愿,將遺產交給指定的繼承人。這樣就防止了新的債務奴隸的產生。
(3)梭倫應對貴族反對的措施
“解負令”無疑是對債權人的一種“侵犯”,因此必然會遭到貴族的激烈反對,他們四處活動,煽動鬧事,圍攻梭倫。正如恩格斯所說:“在梭倫所進行的革命中,應當是損害債權人的財產以保護債務人的財產?!彼蔚袅素Q在被抵押的土地上的債權碑,自然受到了廣大平民的愛戴。因此,梭倫一方面依靠平民的支持,堅持推行改革;另一方面,為了減輕貴族的強烈反對,穩(wěn)定社會秩序,也對改革措施進行了一些調整。這兩項措施,有效地保障了改革的成功進行。
(4)結果和意義
“解負令”的頒布,一方面有效地防止了貴族兼并土地,解除了債務奴隸制對平民的威脅;另一方面,雅典的社會結構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原來的債務奴隸、平民、貴族都成為享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權利的雅典公民。但雅典并未廢除奴隸制,來源于奴隸市場、海外掠奪或戰(zhàn)爭俘獲的非債務奴隸仍然大量存在。
教學建議,可以將本目內容設計成若干問題,采用問題法,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完成問題。例如:問題一:雅典的奴隸制是如何廢除的?問題二:“解負令”為什么會遭到貴族的反對?平民為什么支持?問題三:“解負令”實施的結果如何?
第二目“確立財產等級制度”
本目主要從目的、標準、權利義務和評價等方面介紹了梭倫改革的財產等級制度。雅典的私有制相當發(fā)達,私有財產受到嚴格保護。進入公元前六世紀,依靠工商業(yè)強大起來的新興階級開始興起,他們對無法參與政治強烈不滿。梭倫根據人口調查的結果,制定了個人權利大小與其所擁有財產成比例的政策,這種政策就是財產等級制。這種財產等級制相對于貴族制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1)確立財產等級制度的目的、原則和方法
梭倫確立財產等級制的目的是為了打破貴族的世襲特權;原則是財產的多少;方法是公民每年的總收入折合成農產品計算財產,按財產的多少劃分四個等級。
(2)各等級的權力不同
第一等級可以擔任一切官職;第二等級可以擔任除庫司(財政官)以外的所有高級官職;第三等級可以出任低級官職;第四等級有選舉權而無被選舉權,無權擔任公職。另外,雅典的各級官職都是無津貼制或很少津貼,這種制度也限制了無財產或財產少的人出任公職。
(3)各等級的義務不同
第一、二等級提供騎兵兵役,自備軍備、軍裝、馬匹;第三等級提供重裝步兵,自備軍械與軍裝(盾、盔、甲、劍),不需提供馬匹。由于當時軍隊的主力是重裝步兵,所以第三等級人數最多;第四等級有義務提供輕裝步兵(自帶棍棒)或一般水手(不用自備軍備)。城邦所有的公用開支分攤,并隨等級的高低增減。
(4)對財產等級制度的評價
對財產等級制度的評價,需要從局限性和進步性兩個方面進行公正客觀的評價,但應以肯定進步性為主。由于確定財產等級的標準是財產的多少,財產越多,等級越高,享受的權力就越大,因此,這一制度并未實現公民之間的真正平等,但它意味著身為貴族,如果財產少,也享受不到過去那么多政治權利了,而新興的工商業(yè)奴隸主可以憑借自己的私有財產,躋身于城邦政權。這就打破了貴族依據世襲特權壟斷官職的局面,為非貴族出身的奴隸主開辟了參與政治權利的途徑。
第三目“建立‘四百人會議’”
本目主要從三個方面介紹了梭倫推行國家權力機構改革,即恢復公民大會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組成“四百人會議”作為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設立公民陪審法庭作為最高司法機關。
(1)恢復公民大會作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公民大會是古希臘城邦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主要職權有有權決定戰(zhàn)爭、媾和等國家大事,并有權利選舉國家公職人員。梭倫改革的最大進步之處就在于將參加公民大會的成員擴大到了包含第四等級在內的所有公民,這就打破了公民大會做為貴族政治的附屬品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廣大公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削弱了貴族長老會議的權力,是雅典政治民主的一大進步。
(2)組成“四百人會議”作為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八陌偃藭h”的設置,即是雅典政治的進步表現,又是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集中體現。首先,參加“四百人會議”的成員只有雅典最初的四個部落;其次,第四等級公民和其他人如奴隸、外來人無權參加“四百人會議”;再次,“四百人會議”實際執(zhí)掌最高統(tǒng)治權。所以,“四百人會議”的設置,在雅典政治民主化的進程中所起的作用只是打破了世襲貴族壟斷政治的局面,使新興的工商業(yè)奴隸主有權參與到政治管理中來。
(3)設立公民陪審法庭作為最高司法機關。梭倫改革首創(chuàng)陪審法庭制度,這是司法民主化的重要措施,是公民“參與審判”權利的表現,是雅典民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陪審法庭有審查任何訴訟案件、起訴已判決案件的權利。陪審員從各個等級的公民中抽簽產生。這就打破了貴族對司法審判權的長期壟斷。梭倫還廢除了許多嚴刑峻法,制訂了一些新的法律。在梭倫改革前,雅典行使的德拉古法以嚴酷著稱,對偷竊水果、懶惰等過失都要判處死刑。人民指責它不是用墨水所寫,而是用血寫的。梭倫改革了這一酷刑,規(guī)定除殺人罪外其他罪犯都不得處以死刑。任何公民皆有權提出控告。這是古代雅典尊重人權的一個表現。
第四目“鼓勵發(fā)展農工商業(yè)”
該目從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及生活等方面介紹了梭倫改革在鼓勵發(fā)展農工商業(yè)方面的措施。這些措施,大大推動了雅典奴隸制經濟的發(fā)展。建議教師在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歸納:
(1)目的:擴大下層平民的就業(yè)機會,壯大雅典城邦的實力。
(2)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的措施:禁止糧食出口,抑制糧價;改進水渠灌溉系統(tǒng),提倡種植經濟作物;鼓勵自給有余的橄欖油等經濟作物出口。
(3)發(fā)展手工業(yè)的措施:規(guī)定凡雅典公民必須讓兒子學一門手藝,吸引鼓勵有技術的外國人遷居雅典。
(4)發(fā)展商業(yè)的措施及其他:改革幣制和度量衡;確定私有財產繼承自由的原則;倡導節(jié)儉,抑制奢侈浪費;懲罰游手好閑之徒。
梭倫改革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條文均刻在木板或石板上,鑲在可以轉動的長方框子里,公諸于眾。雅典人民不負歷史的厚愛,在梭倫之后的二百年間,不斷完善著公正的觀念,創(chuàng)造了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繁榮的希臘文明。
三、教學設計與案例
1.教學設計
關于頒布“解負令”一目,教師可采用問題教學法,參考本目的“歷史縱橫”和插圖《古代希臘的奴隸市場》,引導學生認識到:第一,雅典的奴隸來源非常廣泛;第二,雅典的奴隸制比較完善;第三,雅典的奴隸境況十分悲慘。以此來了解梭倫改革在廢除債務、解放奴隸上的艱巨性和重要意義。
“確定財產等級制度”一目,教師要抓住確定財產等級制度的標準及各等級之間的權力差別,引導學生認識到財產等級制度的不公正性,同時,還要結合“學思之窗”以及不同等級之間的義務,補充“雅典的公職人員無津貼或有限的津貼,并不能使農民、手工業(yè)者經常參政”這一史實,使學生認識到財產等級制度取代憑血緣建立的等級制度的進步性及現實性原則。
關于建立“四百人會議”一目,教師應對雅典的民主政治做出比較完整的總結,使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梭倫改革。如:
雅典政治民主性的表現:第一,形式上承認公民的平等權利;第二,公民大會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享有廣泛職權;第三,國家公職人員由選舉產生。
局限性的主要表現:第一,雖然雅典公民形式上享有平等權利,但享有公民權的人在其人口中只占十分之一。所以,它的民主政治實質上只是奴隸主階級內部的民主;第二,有限的津貼不能使農民、手工業(yè)者經常參政。
“鼓勵發(fā)展農工商業(yè)”一目,教師可以利用課本插圖《現代仿制的雅典戰(zhàn)船》《雅典的商業(yè)》《雅典的制陶工場》《雅典的金幣》,說明雅典奴隸制經濟的高度繁榮。
由于本課需要記憶的知識比較多,最后課堂小結可以將本課內容從“原因目的”、“主要措施”、“結果影響”三個方面設計成表格,由學生回顧完成,從而使學生對本課內容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2.教學案例
案例一在講授頒布“解負令”時,教師將課本插圖《古代希臘的奴隸市場》制成投影片。在奴隸市場上,一名年老體弱的奴隸正要被奴隸主賣出,他的脖子上被像牲畜一樣拴著韁繩,韁繩的另一端攥在奴隸主的手里,他屈蹲著身體,驚恐的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奴隸主手中的木棒,不知何時這根無情的木棒就會沉重地落在他的身上。有誰能夠解救他?梭倫──偉大的改革家梭倫。
案例二將梭倫演講的一幕自制成投影片。公元前594年的一個清晨,梭倫在眾人的注視和期待下大步登上講壇,他徑直走到一個大木框前,將木框中的木板翻轉過來,刻在木板上的新法律條文呈現在人們面前──“由于欠債而賣身為奴的公民,一律釋放;所有債務全部廢除?!边@就是“解負令”。
案例三在學習確立財產等級制度一目時,將課本插圖《雅典的重裝士兵》《現代仿制的雅典戰(zhàn)船》制成投影片,并自制一幅騎兵圖,將這三幅圖組合在一幅畫面中,并設計這樣的問題:請按四個等級所負擔的義務,指出圖片中不同的兵種分別由哪個等級來擔任?其裝備由誰負擔?使學生對不同等級所盡的義務有一個形象具體的認識。
四、問題解答
這種財產等級制度與憑血緣建立的等級相比有什么不同?請對此做出評價。
解題關鍵:確立等級制度的標準是什么,憑血緣建立的等級制度代表的是世襲貴族的特權等級。
思路引領:對貴族世襲特權的影響,對新興工商業(yè)奴隸主的影響,對普通公民的影響。
答案提示:打破了貴族依據血緣門第的世襲特權壟斷政權的局面,為非貴族出身的工商業(yè)奴隸主開辟了參政的途徑,是一個歷史的進步。但財產等級制度沒有帶來真正的平等,廣大第四等級的農民、手工業(yè)者不僅無權擔任官職,而受經濟條件的制約也不可能經常參政。
(一)本課測評
1.梭倫改革中債務奴隸制的廢除和財產等級制度的確立有什么意義?
解題關鍵:原來的債務奴隸變成公民,就有了一定的政治權利。
思路引領:提高了生產積極性;調整了公民集體內不同階層之間的利益關系。
答案提示:因欠債為奴的平民重新獲得了土地與人身自由,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礎,有利于雅典奴隸制經濟的發(fā)展。重新調整了公民集體內不同階層之間的利益關系,使自身從事勞動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經濟、政治和社會上的地位得以保證。
2.梭倫采取了哪些發(fā)展經濟的措施?
解題關鍵:發(fā)展經濟的措施。
思路引領:包括發(fā)展農工商業(yè)的諸項措施。
答案提示:
(1)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的措施:禁止糧食出口,抑制糧價;改進水渠灌溉系統(tǒng),提倡種植經濟作物;鼓勵自給有余的橄欖油等經濟作物出口。
(2)發(fā)展手工業(yè)的措施:規(guī)定凡雅典公民必須讓兒子學一門手藝;吸引鼓勵有技術的外國人遷居雅典。
(3)發(fā)展商業(yè)的措施及其他:改革幣制和度量衡;確定私有財產繼承自由的原則;倡導節(jié)儉,抑制奢侈浪費;懲罰游手好閑之徒。
(二)學習延伸
1.探究活動
寫一篇歷史隨想,想一想,如果你是生活在梭倫改革時代雅典的平民或貴族,梭倫的改革對你有些什么影響?
解題關鍵:隨想不是遐想,要符合當時的客觀實際。
思路引領:如果是平民,是改革的受益者;如果是貴族(非工商業(yè)奴隸主)是改革的受害者。
2.閱讀與思考
請你分析上述材料,談談梭倫改革有哪些法制特征。
解題關鍵:閱讀、分析材料,提煉特征信息。
思路引領:參照現代法律的普及性、平等性和根本大法的穩(wěn)定性。
答案提示:法律的普遍性,法律寫在牌子上,立在柱廊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人都要發(fā)誓遵守,執(zhí)政官宣誓;法律的穩(wěn)定性,百年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