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6-16中考語文文言文實詞及虛詞意義知識點歸納。
初中文言文實詞及虛詞意義知識點歸納
一、文言實詞歸納:(基本篇目)
1、基本字詞歸納
(一)文言實詞:文言實詞的基本詞匯和現(xiàn)代漢語詞義相同,但由于歷史的發(fā)展和語言的變化,不少文言實詞在詞義上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甚至有的已經(jīng)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實詞,有助于掃除文言文閱讀上的障礙。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另一個字來使用的現(xiàn)象叫通假。有兩種情況: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個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東,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無其字,有音無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說”通“悅”,高興之意),雙聲通假(“亡”通“無”,沒有之意),和迭韻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現(xiàn)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復(fù)習(xí)時要進(jìn)行系統(tǒng)的匯總,便于掌握。
②古今異義
由于語言的發(fā)展變遷,不少文言詞匯的詞義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現(xiàn)了詞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義有別的雙音詞,在現(xiàn)代為雙音詞而在古代為偏義詞或短語的語言現(xiàn)象。例如:
《桃花源記》中“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的“妻子”古義指妻子和兒女;今義指男子的配偶。“絕境”古義為與外界隔絕之地;今義為沒有出路的境地。
《曹劌論戰(zhàn)》中“可以一戰(zhàn)”中的“可以”古義是兩個詞,可以憑借之意,今義是一個詞,表示許可或可能。
③古今詞義變化
詞義的變化,大致有三個途徑:一是詞義的擴(kuò)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專指“長江”和“黃河”,現(xiàn)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詞義擴(kuò)大了;二是詞義的縮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氣味”的意思,現(xiàn)在專指不好聞的氣味,詞義縮小了;三是詞義的轉(zhuǎn)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淚”,而現(xiàn)在卻指鼻涕了,詞義發(fā)生了轉(zhuǎn)移。
④一詞多義
在古漢語中,同樣一個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讀音,表達(dá)不同意義。例如:
名——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蹲砦掏び洝罚?/p>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堵毅憽罚ǔ雒?,著名)
不能名其一處也?!犊诩肌罚ㄕf出)
⑤詞類活用
在古漢語的實詞中,某個詞屬于哪類詞,通常是比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某些實詞失去了它原來所屬詞類的意義和功能,而臨時充當(dāng)另一類詞,這種現(xiàn)象叫“詞類活用”。
復(fù)習(xí)詞類活用首先要區(qū)別“詞類活用”和“一詞多義”。一詞多義是指一個詞經(jīng)常具有兩類或兩類以上的語法功能,如“指”解釋為“手指”是名詞,解釋為“指點”“指出”是動詞。其次分析詞類活用還要和同音詞區(qū)別開來。有的詞讀音相同,寫法也相同,但如果它們在意義上沒有任何聯(lián)系,就不是詞類活用。如“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中的“足”是指“腳”,是名詞;而“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句中的“足”是“充足”的意思。
(1)故
故雖有名馬?! 恶R說》(所以)
溫故而知新 ——《〈論語〉十則》(學(xué)過的知識)
公問其故 ——《扁鵲見蔡桓公》(原因、緣故)
桓侯故使人問之 ——《扁鵲見蔡桓公》(特意)
彼竭我盈,故克之?! 恫軇フ搼?zhàn)》(因此)
廣故數(shù)言于亡。 ——《陳涉世家》?。ü室猓?/p>
(2)間
遂與外人間隔?!短一ㄔ从洝贰。ǜ糸_)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犊诩肌贰。▕A雜)
又何間焉?——《曹劌論戰(zhàn)》?。▍⑴c)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侗怡o見蔡桓公》?。ㄒ粫海?/p>
駢死于槽櫪之間?! 恶R說》(中間)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暗中)
(3)絕
以為妙絕?!犊诩肌罚O點)
群響畢絕。——《口技》(停止、消失)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短一ㄔ从洝罚ǜ艚^)
(4)觀
予觀夫巴陵勝狀。——《岳陽樓記》(觀賞)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景象、景觀)
但坐觀羅敷——《陌上桑》(看)
(5)病
君之病在肌膚?!侗怡o見蔡桓公》(疾病、大病)
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困苦不堪)
(6)書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妒纠簟罚ㄐ牛?/p>
乃丹書帛曰?!蛾惿媸兰摇罚▽懀?/p>
(7)上
上使外見兵?!蛾惿媸兰摇罚ɑ噬希?/p>
身上衣裳口中食?!顿u炭翁》(身體上的)
(8)見
昨日見軍帖。——《木蘭詩》(看見)
曹劌請見?!恫軇フ搼?zhàn)》(拜見)
才沒不外見?!恶R說》(通“現(xiàn)”,顯露)
(9)比
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裙中?!逗酥塾洝罚拷?/p>
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陳涉世家》(等到)
(10)少
賓客意少舒?!犊诩肌罚ㄉ晕ⅲ?/p>
少時,一狼徑去。——《狼》(一會兒)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蛾惿媸兰摇罚贻p的)
(11)從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独恰罚S從,跟隨)
小惠未偏,民弗從也?!恫軇フ搼?zhàn)》(順從,聽從)
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蛾惿媸兰摇罚槒模?/p>
(12)分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恫軇フ搼?zhàn)》(分給,分配)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長度單位,十分為一寸,這里指八分掛零,說明很?。?/p>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隆下之職分也。——《出師表》(分內(nèi),名分)
(13)文
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文章)
文過飾非。(掩飾)
(14)世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恫渡哒哒f》(父子相繼為一世)
問今是何世。——《桃花源記》(時代,朝代)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恶R說》(世上)
(15)業(yè)
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師表》(事業(yè),功業(yè))
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短一ㄔ从洝罚殬I(yè))
(16)犯
作奸犯科?!冻鰩煴怼罚ㄓ|犯)
(17)達(dá)
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队薰粕健罚ǖ剑_(dá)到)
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冻鰩煴怼罚ㄗ龉?,顯貴)
(18)當(dāng)
募有能捕之者,當(dāng)其租入?!恫渡哒哒f》(抵充,相抵)
木蘭當(dāng)戶織。——《木蘭詩》(對著,面對)
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蛾惿媸兰摇罚☉?yīng)當(dāng))
(19)后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对狸枠怯洝罚ㄔ凇螅?/p>
(20)伐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顿u炭翁》(砍伐)
齊師伐我。——《曹劌論戰(zhàn)》(攻打,討伐)
伐無道,誅暴秦?!蛾惿媸兰摇罚ㄓ懛ィ?/p>
(21)陰
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队薰粕健罚ㄋ哪厦?,南岸)
朝暉夕陰。——《岳陽樓記》(陰暗)
(22)諫
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蛾惿媸兰摇罚ㄓ醚哉Z規(guī)勸)
以塞忠諫之路。——《出師表》(同上)
(23)極
感極而悲者矣。——《岳陽樓記》(極點,極端)
此樂何極。——《岳陽樓記》(盡,窮盡)
南極瀟湘?!对狸枠怯洝罚ǖ剑?/p>
初極狹,才通人?!短一ㄔ从洝罚O其,非常。這是副詞用法)(24)國
夫大國,難測也?!恫軇フ搼?zhàn)》(國家)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对狸枠怯洝罚▏?,京城)
(25)備
前人之述備矣?!对狸枠怯洝罚ㄍ陚洌?/p>
眾妙畢備?!犊诩肌罚ň邆洌R備)
(26)徑
少時,一狼徑去?!独恰罚◤街?,一直)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核舟記》(直徑)
(27)將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赌咎m詩》(扶,持)
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率領(lǐng),統(tǒng)率)
項燕為楚將。——《陳涉世家》(將帥,將領(lǐng))
(28)顧
顧野有麥場?!独恰罚匆姡?/p>
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出師表》(看望、訪問)
(29)勝
楚兵數(shù)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shù)。——《陳涉世家》(盡,全部)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对狸枠怯洝罚▋?yōu)美)
(30)復(fù)
扁鵲復(fù)見?!侗怡o見蔡桓公》(又)
(31)稱
先帝稱之曰能?!冻鰩煴怼罚ǚQ贊,贊許)
袒右,稱大楚?!蛾惿媸兰摇罚ㄌ柗Q)
不以千里稱也?!恶R說》(稱呼)
不能稱前時之能?!秱儆馈罚ǚ希?/p>
(32)乘
比至陳,車六七百乘?!蛾惿媸兰摇罚吭~,輛)
公與之乘?!恫軇フ搼?zhàn)》〔同坐(一輛)戰(zhàn)車〕
(33)章
又用篆章一?!逗酥塾洝罚ㄓ≌拢?/p>
(34)驚
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口技》(受驚)
波瀾不驚?!对狸枠怯洝罚ㄕ衿穑?/p>
(35)屬
忠之屬也?!恫軇フ搼?zhàn)》(一類)
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扁鵲見蔡桓公》(隸屬,管轄)
神情與蘇、黃不屬?!逗酥塾洝罚愃疲?/p>
(36)策
執(zhí)策而臨之。——《馬說》(鞭子)
策勛十二轉(zhuǎn)?!赌咎m詩》(記載)
策之不以其道?!恶R說》(驅(qū)使)
(37)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yuǎn)?!犊诩肌罚ㄆ娈悾?/p>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逗酥塾洝罚銛?shù))
(38)許
高可二黍許?!逗酥塾洝罚ㄉ舷隆⒐饩埃?/p>
雜然相許?!队薰粕健罚ㄙ澩⒋饝?yīng))
(39)舍
便舍船?!短一ㄔ从洝罚▉G下)
屋舍儼然?!短一ㄔ从洝罚ǚ课荩?/p>
(40)志
處處志之?!短一ㄔ从洝罚ㄓ洠?/p>
必先苦其心志?!渡趹n患,死于安樂》(意志)
(41)尋
尋向所志?!短一ㄔ从洝罚ㄕ遥?/p>
尋病終?!短一ㄔ从洝罚ú痪茫?/p>
(42)道
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道路)
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政)
伐無道,誅暴秦。——《陳涉世家》(正道)
(43)固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兜玫蓝嘀У拦阎罚柟蹋?/p>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愚公移山》(固執(zhí))
戍死者固十六七?!蛾惿媸兰摇罚ū緛恚?/p>
(44)亡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渡狡卵蜾P(guān)懷古》(衰亡)
今亡亦死?!蛾惿媸兰摇罚ㄌ优埽?/p>
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队薰粕健罚ㄍo)
(45)舉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陳涉世家》(發(fā)動)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渡趹n患,死于安樂》(被舉用)
是以眾議舉寵為督?!冻鰩煴怼罚ㄍ扑])
死則舉大名矣。——《陳涉世家》(成)
(46)坐
眾賓團(tuán)坐?!犊诩肌罚ㄗ?/p>
但坐觀羅敷?!赌吧仙!罚ㄒ驗椋?/p>
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同座)
(47)食
謹(jǐn)食之。——《捕蛇者說》(喂食)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恫渡哒哒f》(吃)
一食或盡粟一石?!恶R說》(吃)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恶R說》(通“飼”,喂)
二、通假字歸納:
(1)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經(jīng)。)——《陳涉世家》
(2)茍富貴,無相忘。(無通毋:不要。)——《陳涉世家》
(3)為天下唱。(唱通倡:倡導(dǎo),發(fā)起)——《陳涉世家》
(4)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被通披:穿著)——《陳涉世家》
(5)對鏡帖花黃。(帖通貼:粘上)——《木蘭詩》
(6)出門看火伴。(“火”通“伙”:伙伴)——《木蘭詩》
(7)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詘通屈:彎曲).——《核舟記》
(8)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有”通“又”:還有)——《核舟記》
(9)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通“揀”:挑選)——《核舟記》
(10)虞山王毅叔遠(yuǎn)甫。(“甫”通“父”:男子美稱)
(11)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橫”:橫放)——《核舟記》
(12)一厝朔東,一厝雍南。(厝通措:置放)——《愚公移山》
(13)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愚公移山》
(14)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愚公移山》
(15)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聰明)——《愚公移山》
(16)湯熨之之所及也。(“湯”通“燙”:用熱水焐)——《扁鵲見蔡桓公》
(17)扁鵲望桓侯而還走。(還通旋:回轉(zhuǎn)、掉轉(zhuǎn))——《扁鵲見蔡桓公》
(18)火齊之所及也。(齊通劑:藥劑,湯藥)——《扁鵲見蔡桓公》
(19)必能裨補(bǔ)闕漏。(闕通缺:缺陷)——《出師表》
(20)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橫:橫)——《出師表》
(21)才美不外見。(見通現(xiàn):顯露)——《馬說》
(22)食之不能盡其材。(材通才:才干,本領(lǐng))——《馬說》
(23)系向牛頭充炭直。(直通值:價值、價錢)——《賣炭翁》
(24)屬予作文以記之。(屬通囑:囑咐)——《岳陽樓記》
(25)百廢具興。(具通俱:都,全都)——《岳陽樓記》
(26)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抗拒)——《公輸》
(27)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擋)——《公輸》
(28)公輸盤詘。(“詘”通“屈”:折服)——《公輸》
(29)自余為僇人。(“僇”通“戮”:遭到貶謫)——《始得西山宴游記》
(30)而游者皆暴日中。(“暴”通“曝:曬)——《峽江寺飛泉亭記》
(31)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見”通“現(xiàn)”:出現(xiàn))——《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32)親戚畔之。(“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4)衡于慮。(“衡”通“橫”:梗塞,指不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5)入則無法家拂士。(“拂”通“弼”,輔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6)滿坐寂然。(坐通座:座位)——《口技》
(37)持其貲去。(“貲”通“資”:資材)——《越巫》
(38)客問元方:“尊君在不?”(“不”通“否”:嗎)——《陳太丘與友期》
(39)略無闕處。(“闕”通“缺”:中斷)——《三峽》
(40)項為之強(qiáng)。(“強(qiáng)”通“僵”:僵硬)——《閑情記趣》
(41)儐者更道。(“道”通“導(dǎo)”:引導(dǎo))——《晏子故事兩篇》
(42)縛者曷為者也?(“曷”通“何”:什么)——《晏子故事兩篇》
(43)圣人非所熙也。(“熙”通“嬉”:開玩笑)——《晏子故事兩篇》
(44)輯以翡翠。(“輯”通“緝”:連綴)——《寓言四則之買櫝還珠》
(45)宣王說之。(“說”通“悅”:高興)——《寓言四則之濫竽充數(shù)》
(46)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扳”通“攀”:牽、引)——《傷仲永》
(47)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說”通“悅”:愉快)——《〈論語〉十則》
(48)屏棄而不用。(“屏”通“摒”:摒棄)——《為學(xué)》
(三)文言虛詞用法歸納:
(1)相對于實詞而言,文言虛詞沒有一定的實在意義,主要用來組詞成句,在句子中起語法作用。文言虛詞中可以包括代詞、動詞、副詞等類別,而這些詞類按現(xiàn)代漢語的劃分方式,應(yīng)屬實詞。這是因為文言虛詞的概念是沿用古代留存下來的傳統(tǒng)提法,古人的語言觀念不如今人明確,分類自然不夠仔細(xì)。文言虛詞大體可以分為:代詞、介詞、助詞、嘆詞、副詞、連詞等候。一個虛詞在不同的語境中詞性并不相同,如“其”可以作代詞。也可以是助詞或副詞,應(yīng)結(jié)合其在語句中的作用,具體辨析。
(2)確定虛詞的意義,首先要確定詞性。要確定詞性就得掌握每個虛詞的用法規(guī)律,要聯(lián)系上下文作細(xì)致辨析。除此之外,還要弄清虛詞在句中的結(jié)構(gòu)作用。如“之”作主語、謂語賓語則是代詞或動詞,若在主謂之間,則是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可不翻譯。復(fù)習(xí)虛詞時要掌握虛詞的使用方法:一是在語言環(huán)境中辨別詞性和用法。如公與之乘這個之是涉及的對象,是曹劌,之是代詞。二是從語法角度分析它的作用。就是看是否充當(dāng)句子成分,充當(dāng)了什么成分。如果沒有充當(dāng)成分,只起組合作用或表語氣,就是助詞。
(3)在復(fù)習(xí)中,可以從虛詞功能的角度作分類,以便于系統(tǒng)歸納掌握。
A.起指代作用的虛詞。包括
人稱代詞
第一人稱:予觀夫巴陵勝狀(《岳陽樓記》)中“予”是“我”的意思,除此之外還有吾、余等詞。
第二人稱: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中的“若”是“你”的意思,此外還有汝、爾、乃等詞。
第三人稱: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劌論戰(zhàn)》)中的“其”是“他們”的意思,此外還有之、彼、伊等詞。
指示代詞: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積于今六十歲矣(《捕蛇者說》)中的“是”作“這個”講。此外還有此、斯、夫、或等詞。
疑問代詞: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說》)中的“孰”作疑問代詞“誰”講,此外還有何、安、藥等詞也是疑問代詞。
B.起限制或修飾作用的虛詞。包括
程度副詞:
余聞而愈悲(《捕蛇者說》)中的“愈”作“更加”講。
途中兩狼,綴行甚遠(yuǎn)(《狼》)中的“甚”作“很”講。
以為妙絕(《口技》)中的“絕”作“極點”講。
此外還有殊、稍、益等詞均可充當(dāng)表程度的副詞。
范圍副詞: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桃花源記》)中的“咸”作“都”講。
眾妙畢備(《口技》)中的“畢”作“全”講。
陳勝佐之,并殺兩尉(《陳涉世家》)中的“并”作“一共”講。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木蘭詩》)中的“但”作“只”講。
室中更無人,唯有乳下孫(《石壕吏》)中的“唯”作“只”講。
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狼》)中的“止”通“只”,表范圍。
此外還有悉、俱、舉等詞都可以作表范圍的副詞。
時間副詞:
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捕蛇者說》)中的“已”作“已經(jīng)”講,表時間。
既克,公問其故(《曹劌論戰(zhàn)》)中的“既”作“已經(jīng)”講,表時間。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中的“向”作“從前”講,表時間。
囊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元一焉(《捕蛇者說》)中的“囊”作“從前”講,表時間。
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中的“會”作“適逢”講,表時間。
吳廣素愛人(《陳涉世家》)中的“素”作“平素,平常”講,表時間。
忽逢桃花林(《桃花源記》)中的“忽”作“忽然”講,表時間。
情態(tài)副詞: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中的“誠”作“實在”講,表示一種情態(tài)。
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口技》)中的“漸”作“漸漸”講,表示一個變化的過程。
尉果笞廣(《陳涉世家》)中的“果”作“果然”講,表示一種情態(tài)。
廣故數(shù)言欲亡(《陳涉世家》)中“故”作“故意”講,表情態(tài)。
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shù)矣(《捕蛇者說》)中“幾”作“幾乎”講,表情態(tài)。
表謙敬、頻率、重復(fù)的副詞:
徒屬皆曰:敬受命(《陳涉世家》)中的“敬”表謙敬。
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出師表》)中的“猥”和“枉”表降低身份的謙詞。
扁鵲出,桓侯又不悅(《扁鵲見蔡桓公》)中的“又”作“再一次”講,表頻率。
表語氣或否定的副詞:
庶竭弩鈍,攘除奸兇,復(fù)興漢室,還于舊都(《出師表》)中的“庶”表陳述語氣。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中的“寧”表反問語氣。
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dāng)主(《陳涉世家》)中的“不”表否定。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劌論戰(zhàn)》)中的“弗”表否定。
茍富貴,無相忘(《陳涉世家》)表否定。
C.起關(guān)聯(lián)作用或組合結(jié)構(gòu)作用的虛詞。
表時間、處所、對象、方式、原因、被動、比較的介詞:
試用于昔日(《出師表》)中的“于”是一個表時間的介詞,相當(dāng)于“在”。
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積于今六十歲矣(《捕蛇者說》)中的“于”作“到”講,表時間。
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愚公移山》)中的“于”后面跟地點,表處所。
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說》)中的“乎”也是一個表地點的介詞,做“在”講。
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桃花源記》)中的“緣”作“沿著”講,表方式。
當(dāng)窗理云鬢(《木蘭詩》)中的“當(dāng)”作“對著”講,表對象。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中的“于”表對象,作“向”講。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中的“以”作“憑”講,表示對象。
而吾以捕蛇獨存(《捕蛇者說》)中的“以”也是“憑”的意思,但表示方式。
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捕蛇者說》)中的“比”表比較關(guān)系。
表并列、遞進(jìn)、選擇、因果、假設(shè)、條件、轉(zhuǎn)折、關(guān)聯(lián)作用的連詞: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出師表》)中的“及”表并列作用。
下視其轍,登就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曹劌論戰(zhàn)》)中的“遂”表結(jié)果的連詞。
茍富貴,無相忘(《陳涉世家》)中的“茍”是表假設(shè)關(guān)系的連詞。當(dāng)“如果”講。
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陳涉世家》)中的“藉第令”是一個表假設(shè)關(guān)系的連詞。
非死則徙耳,而吾以捕蛇獨存(《捕蛇者說》)中的“而”是一個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連詞,當(dāng)“但”講。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中的“而”表修飾關(guān)系。
D.表結(jié)構(gòu)的虛詞。
結(jié)構(gòu)助詞: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岳陽樓記》)中的“之”相當(dāng)于結(jié)構(gòu)助詞,作“的”講;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陳涉世家〉)中的后一個“之”結(jié)構(gòu)上起湊足音節(jié)的作用;“何陋之有”中的“之”在結(jié)構(gòu)上充當(dāng)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此外還有者、所等詞可以作結(jié)構(gòu)助詞。
語氣助詞:
蓋-歲之犯死者有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捕蛇者說》)中的“蓋”表陳述的語氣。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中的“者”表判斷語氣。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中的“焉”表肯定的語氣。
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愚公移山》)中“乎”表詢問語氣。
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中的“耶”表疑問語氣。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中的“哉”表反問語氣。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矣”表強(qiáng)烈的感嘆語氣。
E.表感嘆的虛詞一一嘆詞。.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中“嗟夫”表示作者的感嘆。
嗟乎!燕雀安知鴻鵲之志哉?(《陳涉世家》)中的“嗟乎”表示陳涉對無人了解自己的感嘆。
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說》)中的“嗚呼”表示作者無可奈何的感嘆。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中的“噫”表示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之人的感嘆。
(四)文言虛詞舉例
①、之
(1)結(jié)構(gòu)助詞
愚以為宮中之事。(《出師表》)——的
悍吏之來吾鄉(xiāng)。(《捕蛇者說》)——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2)語氣助詞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補(bǔ)充音節(jié),無實在意義。
②其
作副詞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難道、還是
○3以
作介詞
“太醫(yī)以王命聚之?!保ā恫渡哒哒f》)——用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保ā兜玫蓝嘀У拦阎罚獞{借
作連詞
“扶蘇以數(shù)諫故”(《陳涉世家》)——因為
“而吾以捕蛇獨存。:(《捕蛇者說》)——由于
“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埃ā恫渡哒哒f》)——來
“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用來
4.而
作連詞分別表順承關(guān)系、判斷關(guān)系和修飾關(guān)系。例如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保ā蛾惿媸兰摇罚眄槼嘘P(guān)系,不譯
5.乃
“乃重修岳陽樓?!保ā对狸枠怯洝罚沓薪雨P(guān)系的連詞,作“于是、就”講
“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保ā蛾惿媸兰摇罚砼袛嚓P(guān)系的動詞,作“是”講
“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表人稱的代詞,作“你的”講
6.于
作介詞用,根據(jù)語言環(huán)境不同,意義各不相同。
“告之于帝?!保ā队薰粕健罚獙?/p>
“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到
“苛政猛于虎?!保ā恫渡哒哒f》)——比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從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給
7.為
作介詞
“為天下唱?!保ā蛾惿媸兰摇罚?、給
“不足為外人道也?!保ā短一ㄔ从洝罚?/p>
“其印為予群從所得。”(《活板》)——被
焉
作助詞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薄砭淠┱Z氣,不譯
⑨所
所與“以”結(jié)合表原因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保ā冻鰩煴怼罚碓?/p>
作介詞結(jié)構(gòu)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脕?/p>
⑩乎
作語氣助詞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嗎
作介詞
“吾嘗疑乎是。”(《捕蛇者說》)——相當(dāng)于“于”,作“對”講
相關(guān)閱讀
2011屆中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歸納
初中1-6冊文言文知識點歸納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知:通“智”,聰明?!?。
3、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愚公移山》)亡:通“無”。
4、對鏡帖花黃?!鸢榻泽@忙。(《木蘭詩》)帖:通“貼”?;穑和ā盎铩?。。
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xiàn)”。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見:通“現(xiàn)”。
5、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通“座”。
6、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7、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8、一厝朔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9、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
10、昂首觀之,項為之強(qiáng)。(《閑情記趣》)強(qiáng):通“僵”,僵硬。
11、縛者曷為者也?(《晏子故事兩篇》)曷:通“何”。
12、圣人非所與熙也。(《晏子故事兩篇》)熙:通“嬉”,開玩笑。
13、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有:通“又”。
14、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衡:通“橫”。
困于心,衡于慮。(《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衡:通“橫”,梗塞,這里指不順。
15、虞山王毅叔遠(yuǎn)甫刻。(《核舟記》)甫:通“父”。
17、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適:通“謫”。
18、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陳涉世家》)唱:通“倡”,倡導(dǎo)。
19、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以:通“已”。
20、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陳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綺繡。(《送東陽馬生序》)被:通“披”。
2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食:通“飼”,喂。
22、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材:通“才”。
23、其真無馬邪?(《馬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嗎”。
24、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25、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曾:通“增”。
26、入則無法家拂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拂:通“弼”,輔佐。
27、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具:通“俱”,全,皆。
28、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屬:通“囑”。
29、故患有所不辟也。(《魚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30、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辯:通“辨”,辨別。
3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與:通“歟”,語氣詞。
32、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鄉(xiāng):通“向”,從前。
33、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劌論戰(zhàn)》)徧:通“遍”,遍及,普及。
34、四支僵硬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支:通“肢”。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語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圖。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蹲砦掏び洝罚?br> 水落石出——《醉翁亭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義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違背正義則必然陷于孤立。(《孟子二章》)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憂愁患害能使人奮斗而獲得生存,安逸快樂使人沉迷于享樂,反而容易導(dǎo)致死亡。(《孟子二章》)
百廢俱興:指任事振作有為,凡有荒廢者,皆整理興舉起來。(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氣象萬千:謂景象宏偉絢麗,非常壯觀。(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心曠神怡:心胸曠達(dá),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初中文言文重要語句翻譯
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2.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老人和小孩都非??鞓罚杂勺栽?。
3.寒暑易節(jié),始一返焉: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呢。
4.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青苔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子中。
5.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
6.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
7.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唉!對于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愛好,人數(shù)當(dāng)然就很多了。
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lǐng)會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9.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怎么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護(hù)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房子)不為風(fēng)雨中所動搖,安穩(wěn)得像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即使)唯獨我的茅屋破漏,自己受凍而死也甘心!
10.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tuán)結(jié)。
1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使百姓定居下來,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威懾天下不能靠武器裝備的強(qiáng)大。
1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13.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zé)任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jīng)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nèi)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14.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在一個國內(nèi)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和外患,便經(jīng)常導(dǎo)致滅亡。
15.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這就可以說明,憂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樂使人萎靡死亡。
16.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已廢弛不辦的事情都興辦起來。
17.銜遠(yuǎn)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它含著遠(yuǎn)處的山,吞長江的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早晨陽光照耀、傍晚陰氣凝結(jié),景象千變?nèi)f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的景象。
18.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這時登上這岳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辱全忘,舉酒臨風(fēng),高興極了的種種感概和神態(tài)了。
19.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跟上面說的兩種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不同,為什么呢?他們不因為環(huán)境好而高興,也不因為自己遭遇壞而悲傷;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擔(dān)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yuǎn)的江湖間就擔(dān)憂他的君王。
20.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人的憂愁之前就憂愁,天下人的快樂之后才快樂。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第六冊
1.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義不能夠同時得到,(只好)犧牲生命來保住正義。
2.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這實在是形勢危急決定存亡的關(guān)鍵時刻啊。
3.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防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宮廷中的官員和丞相府的官員,都是一個整體,獎善罰惡,不應(yīng)該不一樣。如果有邪惡不正、觸犯法令的人和盡忠行善的人,應(yīng)當(dāng)交付主管官評判他們應(yīng)得的懲罰和獎賞,來表明陛下公正明察的治理,不應(yīng)當(dāng)出于私情偏袒一方,使得內(nèi)廷外府法度不一。
4.親賢臣,遠(yuǎn)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yuǎn)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君王接近賢臣,疏遠(yuǎn)小人,這是先漢得以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遠(yuǎn)賢臣,這是后漢落到衰敗的原因。
5.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只希望亂世姑且保命,不要在諸侯里聞名,飛黃騰達(dá)。
6.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先帝并不認(rèn)為我地位低下,孤陋寡聞,卻讓自己降低身份,在駕相顧。
7.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在兵敗的時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難的關(guān)頭我奉行使命。
8.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希望陛下把完成討伐奸賊,復(fù)興漢朝王業(yè)的任務(wù)交給我,如果我做不出成效,那就懲處我的罪過,來上告先帝的英靈。
9.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陛下也應(yīng)當(dāng)自己謀劃,征詢治國的好辦法,明察并采納正確的話,深切追念先帝的遺詔訓(xùn)示。
10.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有人對優(yōu)厚的俸祿卻不區(qū)別是否符合禮義就接受它。那優(yōu)厚的俸祿對于我有什么好處呢?
11.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有權(quán)勢的人目光短淺,缺少見識,不能深謀遠(yuǎn)慮。
12.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輕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詳審,但一定依據(jù)實情處理。
13.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作戰(zhàn)是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振作了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低落,第三次擊鼓勇氣就竭盡了。
14.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河邊蘆葦青蒼蒼,白露已經(jīng)結(jié)成霜,心中懷念這個人,就在河岸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15.《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亻叔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渡?,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6.王維的《使至塞上》:詩中寫塞外奇特美麗風(fēng)光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寫出《紅樓夢》中香菱所評論的《使至塞上》的兩句描寫塞上風(fēng)光的是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17.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本詩中,正面寫詩人的愁緒,表達(dá)對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詩句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18.杜甫的《春望》:言明春望所見的詩句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運(yùn)用對比的手法,表達(dá)詩人憂國思家的詩句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本詩的前四句寫景,所寫內(nèi)容均統(tǒng)在一個恨字中;后四句抒懷,一個搔的動作(細(xì)節(jié))將一位白發(fā)稀疏、孤立于長安城頭的老詩人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19.王安石的《登飛來峰》:寫出登飛來峰中與王之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曾樓”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兩句詩: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登飛來峰》一詩中,蘊(yùn)含站得高,看得遠(yuǎn)的道理的詩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20.清朝趙翼的《論詩》:常用來贊美人才的人才輩出,也用來表示一代新人過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現(xiàn),長江后浪推前浪的詩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這首詩中李杜指的是唐朝的李白和杜甫,風(fēng)騷原來指《詩經(jīng)》里的“國風(fēng)“和屈原的《離騷》。
21.李白的《渡荊門送別》:渡遠(yuǎn)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22.劉禹錫的《秋詞》:贊美秋景勝春光的詩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23.杜牧的《赤壁》:詩中蘊(yùn)含機(jī)遇造人的哲理的詩句: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24.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概括寫出詩人被捕前的全部經(jīng)歷的詩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寫出國家和個人的境遇的詩句是: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概括寫出兩次抗元,遭受失敗后的心情的詩句是: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槐憩F(xiàn)詩人誓死報國,表現(xiàn)詩人崇高的愛國情懷與堅貞的民族氣節(jié)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5.蘇軾的《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其中抒發(fā)感慨,表現(xiàn)作者雖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1陸游的“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張聞天的“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陳勝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斯大林的“只有偉大的目的方能產(chǎn)生偉大的毅力。
3.古詩詞中有許多表現(xiàn)惜時或勸學(xué)內(nèi)容的名句,請寫出其中連續(xù)的兩句。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dāng)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完成工作的方法是愛惜每一分鐘。(達(dá)爾文)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于節(jié)約時間。(培根)
4.請寫出我國古今詩文中關(guān)于讀書的名句。知識就是力量。(培根)書籍是人類進(jìn)步的階梯(高爾基)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高爾基)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5.我國有許多關(guān)于團(tuán)結(jié)的名句,請寫出其中一句.團(tuán)結(jié)就是力量
6.請寫出古詩詞中有表現(xiàn)尊師內(nèi)容的名句。務(wù)學(xué)不如務(wù)求師。師者,人之模范。(楊雄)教育者多么偉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在他的手中。(別林斯基)
7.請寫出古詩詞中有表現(xiàn)奉獻(xiàn)內(nèi)容的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chuàng)造價值。(歌德)人只有獻(xiàn)身于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fēng)險的生命的意義。(愛因斯坦)
8.請寫出古詩詞中有表現(xiàn)愛國內(nèi)容的名句。僵臥孤村不自哀,上思為國戍輪臺。(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顧炎武)中國惟有國魂是最寶貴的。(魯迅)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鄧小平)9.請寫出古詩詞中有表現(xiàn)友誼內(nèi)容的名句。友情在我過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盞明燈,照徹了我的靈魂,使我的生存有一點的光彩。(巴金)真正的朋友應(yīng)該說真話,不管那話多么尖銳……(奧斯特洛夫斯基)
10.請你從古代詩詞中找出兩句寫春雨的句子(含雨字):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
11.請寫出兩句你所喜歡的描寫春天的古代詩詞。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hù)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12.請寫出古代詩詞中有關(guān)山的詩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種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13.請寫出古代詩詞中有關(guān)花的詩句。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14.古代詩歌中寫水的句子不少,請你舉出兩例,課內(nèi)課外不限。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15.請你從積累的古詩文中,寫出贊頌大海的一、二個句子。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曹操:《觀滄?!?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
16.請你寫出一句與長江有關(guān)的語句。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潮平兩岸闊,風(fēng)正一帆懸。(王灣:《次北固山下》)
17.我們學(xué)過的古詩詞中,有不少詩句寫到了月,如明月別枝驚鵲,請你再寫出兩個含月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曹操:《觀滄?!?
18.古代詩詞中,有許多描寫鳥的詩句,請寫出有關(guān)“鳥”的詩句。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盂浩然:《春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19.古詩詞中有許多表現(xiàn)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詩句,請你寫出兩句來。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鄉(xiāng)書何處達(dá),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dāng)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木蘭辭》)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20.古代送別詩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雖只字未提送別,筆端卻飽含悠悠不盡之情思,達(dá)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shù)效果。請寫出中學(xué)學(xué)過的唐詩中這樣的詩句。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2018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文言實詞
2018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文言實詞
文言文令很多中考考生頭疼,有很多中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需要大家掌握,下面為大家?guī)?018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文言實詞】,希望大家能夠認(rèn)真閱讀,從而復(fù)習(xí)好這些知識點。
古漢語實詞主要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他們有實在的意義,能單獨回答問題。
(一)古今異義。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時詞,由于演變的結(jié)果,詞的含義表現(xiàn)出以下幾種差異:
①詞義擴(kuò)大。如“江”和“河”古時專指長江與黃河,現(xiàn)在泛指江河。
②詞義縮小。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兒子,現(xiàn)在專指男子的配偶。
③詞義轉(zhuǎn)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義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見識淺),而現(xiàn)在是品德惡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詞義交叉。如“憐”,古今意義都有憐憫的意思,但“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中的“憐”解釋為愛憐比較適合文意。
古今異義的單音詞集錄
去湯郭尋〔不久)走裙致詞(對一一說話)但〔只是)贊(傳記結(jié)尾處的議論文字)曾(還、尚且)謝〔道歉)借(即使假設(shè)借第令勿斬)比(等到比至陳)間控〔拉開)惡〔怎么)委池入出發(fā)舉征〔征驗)夫或〔有的人某人)進(jìn)退忠(盡力做好本分的事)獄鄙再向〔過去的以前的)師(軍隊取法)
古今異義的雙音詞集錄
絕境交通妻子無論前途〔前面的路程)所以〔一一的方法一一的原因)會計(聚會商議)往往經(jīng)綸(籌劃治理)親戚〔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緣關(guān)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員古意:父母兄弟至親骨肉)南極(從南面到達(dá)某地)排空(沖向天空)卑鄙〔低微而鄙俗)痛恨〔痛心和遺憾)開張感激〔感慨而激動)犧牲于是(介詞于和代詞是的連用)以為(把一一作為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可以明年幾何〔多少)
(二)詞類活用
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某些實詞臨時改變它原來所屬詞類的意義和功能,當(dāng)成另一類詞使用,這種現(xiàn)象叫“詞類活用”。詞類活用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名詞活用為動詞。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
一狼洞(打洞)其中
婦撫兒乳(喂奶)
名(取名)之者誰
公將鼓(擊鼓)之
置人所罾(用網(wǎng)捕)魚腹中
狼不敢前(上前)
愿為市(買)鞍馬
不能名(說出)其一處也
②名詞作狀語。
如“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裝土石),表示運(yùn)輸?shù)墓ぞ摺?/p>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樣)
③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誠良的人。
溫故而知新(舊的知識新的知識)
擇其善(優(yōu)點長處)者而從之
親舊(親戚朋友知其如此)
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堅固的盔甲銳利的武器)
百廢(廢棄的事情)具興
④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如:“親賢臣,遠(yuǎn)小人”中的“親”“遠(yuǎn)”意為親近,疏遠(yuǎn)。
京中有善(擅長善于)口技者
恢弘志士志氣(發(fā)揚(yáng)光大)
⑤動詞活用為名詞。
如:“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中的“出”“入”意為出產(chǎn)的東西,收入的東西。
猛浪若奔(奔跑的馬)
屠(屠戶)懼,投以骨
⑥意動用法。某些名詞、形容詞帶了賓語,語意含有“以……為……”,“認(rèn)為……是……”
A:名詞的意動,主觀上認(rèn)為賓語是什么
例:父利其然也。利:原為名詞,現(xiàn)做意動動詞,可譯為“認(rèn)為這樣是有利的
B:形容詞的意動,主觀上認(rèn)為賓語具有某種特征、特點。
例:不恥下問(認(rèn)為…是恥辱)
一覽眾山小(認(rèn)為…都是渺小的)
固以怪之矣(認(rèn)為這樣很怪異)
⑦使動用法
A:動詞的使動用法。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使…惱怒)
B: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嗥湫闹?,勞其筋骨無案牘之勞形(使…勞累)
(三)一詞多義。古漢語絕大多數(shù)是一字一詞,因此一詞多義實際上主要是一字多義。所謂多義,即既有本義又有引申義,比喻義等。理解一詞多義要了解學(xué)習(xí)它們在古漢語中的多種意義,并要在具體語境中辨別確定其含義。
初中常見文言實詞集錄
安:
形容詞,安定的、安逸的。然后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形容詞,安穩(wěn)的、穩(wěn)定的。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
疑問代詞,怎么。安得廣廈千萬間
動詞,養(yǎng)。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把:
動詞,拿、持。把酒話桑麻把酒臨風(fēng)
形容詞,白色的。
比:
動詞,挨著對著。天涯若比鄰
動詞,比作。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動詞,相比。曹操比于袁紹
兵:
名詞,士兵軍隊??珊勾簏c兵
名詞,兵器武器。兵革非不尖利也
池:
名詞,古代護(hù)城河。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名詞,水池。墨池記
出:
動詞,出現(xiàn)、露出。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動詞,出去、出來。不復(fù)出焉
動詞,拿出。皆出酒食
動詞,產(chǎn)生。江山代有才人出
處:
名詞,地方。幾處早鶯爭暖樹
名詞,時候時間。鄉(xiāng)書何處達(dá)
動詞,處在。處江湖之遠(yuǎn)
次:
名詞,層次。不可計其層次矣
動詞,編次、編排。陳勝、吳廣皆次當(dāng)行
動詞,駐扎、停留。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次北固山下
叢:
動詞,跟從,跟隨。擇其善者而從之
動詞,依從。
形容詞,從前的,以前的。來從楚國游。
形容詞,從容。
道:
動詞,說。不足為外人道也
名詞,道路。古道西風(fēng)瘦馬
名詞,道德。伐無道,誅暴秦
名詞,規(guī)則正確的方法。以諮諏善道
名詞,學(xué)問。即加冠,益幕圣賢之道
名詞,道義。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得:
動詞,得到。既出,得其船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
動詞,達(dá)到。
動詞,能夠,可以。余因得遍觀群書
動詞,通“德”,感激。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發(fā):
名詞,頭發(fā)??蓱z白發(fā)生
動詞,出發(fā)。朝發(fā)白帝,暮至江陵
動詞,發(fā)出。野芳發(fā)而幽香
動詞,征發(fā)、征派。發(fā)閭左謫戍魚陽
負(fù):
動詞,背負(fù)。負(fù)者歌于途
動詞,依靠,依附。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
感:
動詞,感動。帝感其誠
動詞,傷感。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動詞,感慨。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臣不勝受恩感激觀
觀:
名詞,景觀。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動詞,觀看,觀賞。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動詞,閱讀。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2018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文言實詞】是為大家?guī)淼?,這些文言文知識點都是考試經(jīng)??疾斓?,希望大家能夠下功夫去記憶,這樣中考就能取得好的語文成績。
中考語文文言虛詞歸納
第二節(jié)文言虛詞歸納
初中6冊文言文虛詞
之
代詞
問之客曰(代詞,代這件事)//登軾而望之(齊軍)//公與之乘(曹劌)//愿借子殺之(他,指代“北方侮臣者”)
他(們)、她(們)、它(們)
又?jǐn)?shù)刀斃之《狼》//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令辱之(指代吳廣)//殺之以應(yīng)陳涉(指代當(dāng)?shù)亻L吏)//又?jǐn)?shù)刀斃之(狼)
這、這種、這些
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人皆有之(這種思想)//吾既以言之王矣(它,指代這件事)//子墨子聞之(代詞,指代造云梯攻宋這件事)
助詞:的
于廳事之(的)東北角?!犊诩肌?/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水陸草木之花//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忠之屬也(的)//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無義)//行道之人(的)//臣之弟子禽滑厘//為楚造云梯之械(的)//吾知子之所以距我(之所以:……的方法)//于廳事之(的)東北角?!犊诩肌?/p>
動詞:去、往
輟耕之壟上//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送孟浩然之廣陵
不譯、無義(助詞)
期年之后(時間詞后面,不譯)//公將鼓之(語氣助詞,無意義)//悵恨舊之(無義)//何罪之有(無義)//臣以王吏之攻宋(無義)//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孫權(quán)勸學(xué)》//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独恰?/p>
倒裝標(biāo)志
宋何罪之有?《公輸》//何陋之有?
取消句子獨立性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翁亭記》//無絲竹之亂耳。//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晶晶然如鏡之新開《滿井游記》//吾妻之美我者//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不譯)
音節(jié)助詞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孫權(quán)勸學(xué)》//公將鼓之《曹劌論戰(zhàn)》//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為
給、替
為人謀而不忠乎(《論語》)//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公輸盤為我為云梯
向、對
為天下唱《陳涉世家》
為了、為著
向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
因為、由于
項為之強(qiáng)(《童趣》)
被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童趣》)//賢能為之用《隆中對》//僅有“敵船”為火所焚//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賢能為之用(被)//士卒多為用者 //山巒為睛雪所洗
表反問或感嘆的語氣詞,“呢”
夫子何命焉為?(《公輸》)
做動詞:
好為《梁父吟》(唱)//為壇而盟(筑)//釀泉為酒(釀造)//以弱為強(qiáng)者(變成)//為坻,為嶼,為堪,為巖。(成為)//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成為)
是
天下為公//中軒敞者為艙//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謂為信然(是)//俱為一體//……為天下富//此為何若人//為與此同類(是)
心理活動
或異二者之為
雕刻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核舟記》
制造
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公輸》)//吾從北方聞子為梯
作為
以叢草為林(《童趣》)//武陵人以捕魚為業(yè)//全石以為底//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作為)//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作為)
做、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做,接受)//為忠善者
而
1.表并列關(guān)系
呼爾而與之(《魚我所欲也》)//窺鏡而自視//舍生而取義者也//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記》)(表并列)
2.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
學(xué)而不思則罔(《論語》)//由是則生而有所不用也《魚我所欲也》//宋無罪而攻之(表轉(zhuǎn)折)
3.表順接(承接)關(guān)系,譯:而且,接著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童趣》)//擇其善者而從之《論語》//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蹴爾而與之//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表順接)
4.表修飾關(guān)系
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童趣》)
5.表因果關(guān)系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醉翁亭記》)//忌不自信,而復(fù)問其妾曰
其
1.它(他、她),它(他、她)們
父利其然(《傷仲永》)//食之不能盡其材(代詞,代千里馬)//親舊知其如此(代詞,代五柳先生)//或遇其叱咄(代詞,代先達(dá))
2.它(他、她)的、它(他、她)們的
必細(xì)察其紋理,(《童趣》)//其西南諸峰《醉翁亭記》//稍稍賓客其父《口技》//策之不以其道//下視其轍(齊軍的)//公問其故(戰(zhàn)勝的)//卜者知其意(代詞,他們的)
3.那、那里、其中的
神游其中(《童趣》)//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4.大概
其恕乎?(《論語》)//其真不知馬也?!恶R說》
5.表期望、命令或祈使語氣,譯為“可要一定”
安陵君其許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6.這
其詩以養(yǎng)父母//其言茲若人之儔乎(代詞,這)//令辱之,以激怒其眾(代詞,那些)
7.難道
其真無馬邪(《馬說》)
以
因為
此獨以跛之故(《塞翁失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以中有足樂者//以其境過清//扶蘇以數(shù)諫故(因為)//徒以有先生也(介詞,因為)//先帝不以臣卑鄙(因為)//先帝不以臣卑鄙(因為)
憑借
以弱為強(qiáng)者(《隆中對》)//以此夸能//以此自終//何以戰(zhàn)(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依靠)//以天下之所順(憑借)//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詞,憑)
用
徐噴以煙(《童趣》)//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以軍中多務(wù)//以衾擁覆//祭以尉首(用)//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介詞,用)//以牒為械(用)
用來
殺之以應(yīng)陳涉(用來)//將以攻宋(用來)
把
以叢草為林(《童趣》)//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因以為號焉//全石以為底//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必以分人(把)//今誠以吾眾詐自稱(把)//以君為長者(介詞,把)//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把)//故臨崩寄臣以大事(把)
認(rèn)為
自以為大有所益//不以疾也//愚以為宮中之事(認(rèn)為)//臣以王吏之攻宋
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經(jīng))//受命以來(連詞,表時間)
以致
以塞忠諫之路(以致)//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作為)//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拿)
成為
卒之為眾人
而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卷石底以出(而)//俯身傾耳以請
來
家貧,無致書以觀//以光先帝遺德(來,表目的)//以塞忠諫之路也(以致,表結(jié)果)
按照(根據(jù))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策之不以其道
然
這樣(代詞)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雖然,公輸盤為我造云梯?!豆敗?/p>
……的樣子
怡然自得(《童趣》)//雜然相許《愚公移山》
但是(連詞)
然,胡不已乎?(《公輸》)//然則北通巫峽。《岳陽樓》//然,胡不已乎//然臣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作詞尾:表……的樣子
頹然乎其間者//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滿目蕭然
動詞:是,對
吳廣以為然(《陳涉世家》)
于
在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岳陽樓記》//于廳事之東北角《口技》//祗辱于奴隸人之手//能謗譏于市朝//其一犬坐于前//忘身于外者(在)//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在)
到
皆朝于齊//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到)//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到)
從
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受地于先王(從)//起于魯(從)
比
所欲有甚于生者《魚我所欲也》//賢于材人遠(yuǎn)也《傷仲永》
給
欲報之于陛下也《出師表》
對
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對)
比
皆以美于徐公
向
假借于藏書之家//胡不見我于王(向)
因為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被
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出師表》
乃
才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隆中對》
你、你的
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于是、就、這才、卻、反而、才、只是、就是
乃重修岳陽樓。
竟然、竟
乃大驚//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
者
……的人(東西、事情)
肉食者謀之《曹劌論戰(zhàn)》//二者不可得兼(…的東西)。//所識窮乏者得我與(…的人)
……的原因
吾妻之美我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是;是因為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個;樣(用在數(shù)詞后)
二者不可得兼《魚我所欲也》
同”也”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同”也”,強(qiáng)調(diào)語氣)
……的地方
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傷仲永》
夫
成年男子
此庸夫之怒《唐雎不辱使命》
丈夫
其夫囈語《口技》
那;這
予觀夫巴陵勝狀?!对狸枠怯洝?/p>
語氣詞,放在句首,表將發(fā)議論。不譯。
夫戰(zhàn),勇氣也?!恫軇フ搼?zhàn)》夫鹓雛發(fā)于南?!痘葑酉嗔骸?/p>
并
并且
并自為其名《傷仲永》
都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桃花源記》
焉
啊(語氣詞)
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始一反焉又何間焉(呢)
怎么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哪里
且焉置土石
在那里
無隴斷焉//懼有伏焉(在此)
從這里
不復(fù)出焉
從
向
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dá)執(zhí)經(jīng)叩問
跟從
隸而從者
則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那么)//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就)//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卻)
然
然而不勝者(這樣)//然臣子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然而)//吳廣以為然(正確)//然足下卜之鬼乎(但是)
乃
陳勝、吳廣乃謀曰(于是)//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是)//乃入據(jù)陳(才)
安
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養(yǎng)(衣食所安)3.怎么:安得廣廈千萬間4.哪里:安知魚之樂也
夫
1.那(予觀夫巴陵勝狀)2.fú,句首發(fā)語詞(夫環(huán)而攻之/且夫人之學(xué))3.丈夫(夫齁聲起)4.成年男子的通稱,人(荷擔(dān)者三夫)
更
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進(jìn)而(醉則更相枕以臥)3.互相(更相慶)4.再、又(更上一層樓)5.更加(舉杯消愁愁更愁)
可
1.大約(高可二黍許/潭中魚可百許頭)2.可以(珠可歷歷數(shù)也)
類
1.類似(絕類彌勒)2.同類(不與培塿為類/臣以王吏之攻宋為與此同類)
且
1.將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2.況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請
1.請允許,敬辭(請獻(xiàn)十金)2.請求(曹劌請見)3.請教(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少
shǎo1.會兒(少時)2.稍微(意少舒3.不多(飲少輒醉)4.shào,年輕(陳涉少時)
遂
1.完成(已遂述數(shù)行)2.就、于是(遂逐其師)3.因而(恐遂汩沒)
所
1.地方(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軍隊駐扎的地方)2.“所”與“何”組成偏正詞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
所以
1.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2.用這些來(所以動心忍性)3.……原因(此先漢所以興隆也)4.用來之意(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所以動心忍性)
謂
1.說(謂為信然)2.對(謂先主曰)3.是(太守謂誰)4.認(rèn)為(予謂蓮)5.商量(舍人相謂曰)6.叫做(此之謂失其本心)7.命名(太守自謂也)
因
1.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憑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3.根據(jù)、依照(罔不因勢象形)4.因此(因以為號焉)
與
1.通“歟”疑問語氣詞,相當(dāng)于“嗎”(所識窮乏者得我與)2.給(蹴爾而與之)
自
1.自己(并自為其名)2.自、從(自是指物作詩立就)3.從、由(自三峽七百里中)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乎
1.語氣詞(一般用在句末):例,死國可乎?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
2.介詞(一般用在句中): 例,在乎山水之間也// 頹然乎其間者// 然后知天下文章聚乎此也
3.作詞尾(一般用在形容詞后)相當(dāng)于“……的樣子”:怡然自樂//翼然臨于泉上
雖
1.即使。例,雖有千里之能 // 雖不能察 //雖殺臣,不能絕也
2.雖然。例,風(fēng)力雖尚勁 // 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
或
1.有的人:如,今或聞無罪 //或以為死 //或以為亡; 2.有時候。如:一食或盡粟一石// 或王命急宣;3.或許:如,或異二者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