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之思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28碳的化學性質(zhì)之一。
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幫助教師能夠井然有序的進行教學。寫好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碳的化學性質(zhì)之一”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碳的化學性質(zhì)之二
教學目標
1.認識金剛石、石墨及無定形碳由于組成元素相同,具有相同的化學性質(zhì)。
2.從碳原子的結構認識并掌握碳的化學性質(zhì)。
3.了解熱化學概念。
教學重點、難點
碳的化學性質(zhì)
教學用品
木炭粉、氧化銅粉末、澄清石灰水、鐵架臺、試管、導管(帶膠塞)、酒精燈
[引言] 請同學在黑板上寫出碳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從碳的原子結構可以看出,最外層只有4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既不容易得電子,也不容易失電子。所以在通常狀況下,碳的化學性質(zhì)很穩(wěn)定。利用這個性質(zhì),可以用墨汁或碳素墨水書寫或繪制字畫,年深日久都不會褪色。但隨著溫度的升高,碳的化學活動性大大增強。
[板書] 一、碳的可燃性
[講解] 煤的主要成份是碳,爐火著得旺時,正是碳在氧氣里燃燒,產(chǎn)生大量熱和二氧化碳的過程。
[討論] 煤的燃燒過程是怎樣的?火焰旺時是什么顏色?添加新煤后,又變成什么顏色?爐溫有什么變化?
[投影] 煤爐中的化學反應
[講解] 在鼓風處碳和氧氣充分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在中間層里,二氧化碳和熾熱的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產(chǎn)生的藍色火焰是一氧化碳燃燒產(chǎn)生的。火焰旺時火焰呈紅色,碳和氧氣反應后直接生成二氧化碳。加新煤后,爐溫降低,火焰呈藍色,碳和氧氣反應生成一氧化碳。也就是說,碳和氧氣反應有兩種情況。
[講解] 煤氣中毒實際上是因為碳和氧氣反應時碳的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所致,故在燒煤時一定要注意通風。
碳在高溫時可奪取某些金屬氧化物的氧元素,生成金屬單質(zhì)和二氧化碳,即碳具有還原性。
[板書] 二、碳的還原性
[演示] 碳和氧化銅的反應。(邊實驗邊引導學生思考實驗步驟及裝置中的注意事項)
[現(xiàn)象] 加熱片刻,看到試管內(nèi)的黑色粉末逐漸變紅,右邊試管內(nèi)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結論] 白色渾濁物質(zhì)是碳酸鈣(CaCO3),紅色粉末是單質(zhì)銅。
[小結] 碳能從氧化銅中將氧奪過來,說明碳具有還原性,其中碳是還原劑,氧化銅是氧化劑。同樣,碳還可和別的氧化物反應,生成單質(zhì)和二氧化碳。練習:
在本節(jié)課一開始,曾提到過爐中中間層的碳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的反應,這也表現(xiàn)了碳的還原性,它將二氧化碳中的部分氧奪取了。這個反應需要吸收熱量,使得爐溫降低。
[板書]
[講解] 這個反應生成的一氧化碳再繼續(xù)燃燒,產(chǎn)生藍色火焰,放出大量熱。
[板書]
[講解] 由上述各反應可以看出,有的反應過程中放出熱量,有的反應卻要吸收熱量,說明化學反應總是伴隨著熱量的變化。
[板書] 放熱反應用“+Q”表示
吸熱反應用“-Q”表示
[小結] 碳的原子結構決定碳在常溫下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隨著溫度的升高,化學活動性大大增強,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重點掌握碳的還原性及有關實驗裝置。
[作業(yè)] 略。
相關知識
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
俗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教師在教學前就要準備好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找到學習的樂趣,減輕教師們在教學時的教學壓力。教案的內(nèi)容具體要怎樣寫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高一化學必修1學案設計
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jié)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掌握金屬單質(zhì)的共性(物理性質(zhì));
2.掌握鈉、鋁與氧氣的反應,了解其他金屬與氧氣的反應;掌握鈉及其他較活潑金屬與水的反應。
知識梳理:
一、金屬的通性
1.物理性質(zhì)
金屬有許多共同的物理性質(zhì),像,有、、、等。
2.化學性質(zhì)
金屬可以與非金屬、酸、鹽發(fā)生反應,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⑴Mg與O2反應:;
⑵Zn與鹽酸反應:;
⑶Al與CuSO4溶液反應:;
⑷Cu與AgNO3溶液反應:;
3.分析金屬原子的結構特點:
最外層電子,容易。金屬的這一特點,使得單質(zhì)往往表現(xiàn)出,因此遇到有氧化性的物質(zhì),如氯氣、硫時,能發(fā)生氧化反應。
二、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注意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1.鈉與氧氣的反應
2.鋁與氧氣的反應
三、金屬與酸或水的反應
1.金屬與酸的反應
2.金屬與水的反應
(1)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結論或解釋
(2)鐵與水蒸氣反應的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結論或解釋
課下作業(yè):
1.通過觀察和推理,判斷下列實驗室中對于少量Na的保存方法正確的是()
A.保存在水中
B.密封,保存在廣口瓶中
C.用鋁箔包裹,密封在廣口瓶中
D.密封,保存在煤油中
2.從生活常識角度考慮,試推斷鈉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A.NaB.NaCl
C.NaOHD.Na2O
3.下列物質(zhì)中,有一種物質(zhì)的顏色與其它三種物質(zhì)的顏色不同,這種物質(zhì)是()
A.NaOHB.Na2O
C.Na2O2D.Na2CO3
4.鋁在空氣中能穩(wěn)定存在的原因是(?。?br>
A.鋁的活潑性差
B.鋁的還原性差
C.鋁與氧氣不反應
D.鋁表面有氧化膜
5.下列關于金屬鋁的敘述中,說法不正確的是()
A.Al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Al是比較活潑的金屬,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表現(xiàn)還原性
C.鋁箔在空氣中受熱可以熔化,且發(fā)生劇烈燃燒
D.鋁箔在空氣中受熱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鋁并不滴落
6.金屬鈉在水中浮在水面上,在煤油中沉在油層下,煤油的密度是0.8gcm-3,推測鈉的密度(gcm-3)是()
A.大于1.0 B.小于0.8
C.介于0.8~1.0之間 D.不能確定
7.取一小塊金屬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燃燒匙中加熱,下列實驗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①鈉先熔化②在空氣中燃燒,有黃色火星四射③燃燒后得到白色固體④燃燒時火焰為黃色
⑤燃燒后生成淡黃色固體⑥不能燃燒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④⑤D.④⑤
8.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是()
A.CuOB.Al2O3
C.Fe2O3D.SiO2
9.農(nóng)藥波爾多液可用于水果滅蟲,是由石灰水和硫酸銅溶液混合而成的懸濁液。它不能用鐵制容器盛放,是因為鐵與該農(nóng)藥中的硫酸銅反應。在該反應中,對鐵的敘述錯誤的是()
A.鐵發(fā)生還原反應
B.鐵發(fā)生氧化反應
C.鐵是還原劑
D.1mol鐵參與反應轉移2mol電子
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銅的化學性質(zhì)活潑,不宜用銅制器皿盛放食品
B.銅的導電能力不如鋁
C.鋁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D.鐵比鋁更易銹蝕,是因為鐵比鋁更活潑
11.將鈉加入到下列溶液中,既產(chǎn)生氣體又產(chǎn)生沉淀的是()
A.KClB.Na2SO4
C.MgCl2D.KNO3
12.一小塊金屬鈉露置于空氣中,可能有如下現(xiàn)象發(fā)生:①生成白色粉末②光亮的銀白色表面變暗
③生成白色塊狀固體④發(fā)生潮解變成液體這些現(xiàn)象的先后順序為:,按照順序?qū)懗鱿鄳幕瘜W方程式:
⑴;
⑵;
⑶;
⑷;
⑸;
13.如圖在玻璃管中放入還原鐵粉和石棉絨的混合物,加熱并通入水蒸氣,用試管收集產(chǎn)生經(jīng)過干燥的氣體,并靠近火焰點燃。
⑴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⑵干燥管內(nèi)可裝入的試劑是,其作用是。干燥管還可以用(裝置)代替。
⑶玻璃管中石棉絨的作用是。
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導學案
俗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作為高中教師就要在上課前做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們打好基礎,幫助授課經(jīng)驗少的高中教師教學。優(yōu)秀有創(chuàng)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樣寫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導學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班級姓名月日
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jié)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鈉、鋁分別跟O2反應的有關性質(zhì)
2、了解鋁的還原性,掌握鋁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
過程與方法:
1、用實驗的方法探索和認識鈉的性質(zhì)(跟氧氣、水等反應)
2、通過實驗了解活潑金屬鈉、鋁與氧氣的反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習慣用化學的視角去觀察身邊的物質(zhì)。
教學重點
1、鈉與氧氣、水的反應
2、鋁與氧氣、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
預習綱要
【閱讀分析】課本P46圖3-2有關金屬化學性質(zhì)的一些實驗:分別寫出四幅圖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鋁絲與硫酸銅反應形成銅樹、
2.鎂條燃燒、
3.銅絲與硝酸銀溶液反應形成銀樹、
4.鎂條與鹽酸反應。
【思考與討論】歸納:金屬共同的化學性質(zhì)是:通常能與
等發(fā)生反應。
課堂導學
一、鈉的化學性質(zhì)
(一)鈉與氧氣的反應
【實驗-1】用鑷子夾取一小塊金屬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小刀切割綠豆大小一塊金屬鈉,切開金屬鈉前先觀察鈉的表面,以便與切后進行比較。切割金屬鈉在玻璃片上進行。
【實驗—2】把綠豆大小的金屬鈉放在石棉網(wǎng)上,并加熱。
記錄觀察的現(xiàn)象:1、剛開始切割面有,迅速變,
生成白色的(化學式為)
解釋: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加熱時鈉首先接著,產(chǎn)生火焰,
生成色的(化學式為)。
該反應化學方程式:
(二)鈉與水的反應
【實驗—3】在燒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塊綠豆大的鈉放入水中。觀察現(xiàn)象
實驗操作現(xiàn)象原因
用鑷子取一塊黃豆大小的金屬鈉,用濾紙吸取其表面的煤油,投入到滴有幾滴酚酞的冷水燒杯中
1、鈉在水面
上
2、鈉成光亮的小球
3、小球在水面上
4、發(fā)出的響聲,最后小球消失
5、水溶液變色9、鈉的密度
10、鈉的熔點
11、反應劇烈產(chǎn)生的
推動小球移動
12、反應劇烈并放出大量的熱,,產(chǎn)生氣體
13、有物質(zhì)生成
實驗結論常溫下,鈉與水劇烈反應,生成和
反應方程式
離子方程式
【問】實驗室如何保存鈉?保存的目的?
二、鋁的化學性質(zhì)
(一)鋁與氧氣的反應
【實驗—4】1、用坩堝夾住一小塊鋁箔(箔厚約0.1mm),在酒精燈上加熱至熔化,輕輕晃動。仔細觀察。
記錄觀察現(xiàn)象:
2、取一塊鋁箔,用砂紙仔細打磨(或在酸中處理后,用水洗凈),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再用坩堝夾住加熱至熔化。又有什么現(xiàn)象呢?
記錄觀察現(xiàn)象:
解釋:
【問】這兩個實驗在操作上的不同點:
鋁與氧氣反應方程式:
【結論】鋁與氧氣反應表面生成的致密氧化膜就可以保護內(nèi)層金屬不被繼續(xù)氧化(如鋁、鎂等)這也正是性質(zhì)活潑的鋁在空氣中能穩(wěn)定存在的原因。
(二)鋁和強堿溶液(NaOH)反應:(看視頻)
化學方程式:
離子方程式:
基礎過關
一、選擇題
1.下列實驗室中對于少量Na的保存方法正確的是()
A.保存在水中
B.密封,保存在廣口瓶中
C.用鋁箔包裹,密封在廣口瓶中
D.密封,保存在煤油中
2.下列實驗描述符合事實的是()
A.鈉暴露在空氣中,表面變暗,生成白色固體氧化鈉
B.用坩堝鉗夾住打磨過的鎂帶,在酒精燈上點燃,發(fā)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產(chǎn)生白色固體
C.用坩堝鉗夾住鋁箔在酒精燈上點燃,發(fā)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
D.用坩堝鉗夾住鐵絲在酒精燈上加熱紅熱,迅速伸進氧氣瓶中,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紅棕色的固體
3.取一小塊金屬鈉,放在坩堝中加熱,下列實驗現(xiàn)象正確的描述是()
①金屬鈉先熔化;②在空氣中燃燒,放出黃色火花;③燃燒后得白色固體;④燃燒時火焰為黃色;⑤燃燒后生成淺黃色固體物質(zhì)
A.①②B.①②③C.①④⑤D.④⑤
4.金屬鈉露置在空氣中,在其表面不可能生成的物質(zhì)是:()
A.Na2OB.NaOHC.Na2CO3D.NaCl
5.從生活常識角度考慮,試推斷鈉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A.NaB.NaClC.NaOHD.Na2O
6.下列物質(zhì)中,有一種物質(zhì)的顏色與其它三種的顏色不同,這種物質(zhì)是:()
A.NaOHB.Na2OC.Na2O2D.NaHCO3
7.鋁在空氣中能夠穩(wěn)定存在的原因是:()
A.鋁的活潑性差B.鋁的還原性差
C.鋁與氧氣不反應D.鋁表面有氧化膜
8.下列關于金屬鋁的敘述中,說法不正確的是:()
A.Al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Al是比較活潑的金屬,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表現(xiàn)還原性
C.Al箔在空氣中受熱可以熔化,且發(fā)生劇烈燃燒
D.Al箔在空氣中受熱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Al并不滴落
9、將綠豆大小的鈉放入CuSO4溶液中,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瘜W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后作業(yè):見練習冊
《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教學設計
《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本課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八單元課題2的內(nèi)容,本課題是初中化學的重點,主要有常見金屬的三點化學性質(zhì)及置換反應的定義。本課題是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對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進行較為深入、系統(tǒng)地學習,以實驗探究為突破口,引導學生采用分類研究,對比分析的方法認識置換反應,歸納總結金屬的有關反應規(guī)律,并通過對規(guī)律的應用,達到落實知識、形成能力的目的。它側重于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獲得提高,而且學好本課題為以后學習酸、堿、鹽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2)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酸、稀硫酸的置換反應,以及與某些金屬化合物溶液的置換反應,能用置換反應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3)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qū)τ嘘P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地判斷,并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教師組織、引導和點拔,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和討論交流,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及其活動性順序。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并能用圖表和化學語言表達有關的信息。
(3)初步學會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和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實踐、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2)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的密切關系,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有趣的實驗與老師的點撥中輕松掌握化學知識,體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酸、金屬與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反應。
難點:培養(yǎng)學生歸納思維能力、實驗探究能力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在前一階段的學習中已經(jīng)做過鎂條、鐵絲等在氧氣中反應的實驗,基于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采用實驗事實→歸納的方法,歸納出大多數(shù)金屬都能與氧氣反應,但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不同。
2.由生活常識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語過渡更具“挑逗性”,學生也覺得“學習化學真有用”。體現(xiàn)出其應有的實際應用價值,達到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映生輝的效果,在實踐中促進學生發(fā)展,課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師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等作用。
3.在第五單元學習質(zhì)量守恒定律學習過鐵可以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可引導學生推測金屬能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然后設計實驗驗證。
三、教法分析:
“問題引入→實驗探究→分析總結→應用規(guī)律”的教學模式。
根據(jù)教育理念,結合教材內(nèi)容特點及學生認知情況,本節(jié)課采用自主學習→引導→實驗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金屬與氧氣反應采用回顧→自主學習教學方法。金屬與稀鹽酸、稀硫酸的反應;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采用實驗探究的教學方法。
四、學法指導:
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篩選、對比、歸納、分析、進行信息處理,獲取科學結論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過程流程圖:
六、教學過程:
活動
內(nèi)容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由資料卡片引入課題:拿破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為學生設立疑問,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作鋪墊。
學生活動
溫故知新:引導學生描述曾經(jīng)學過的金屬與氧氣反應的現(xiàn)象,設疑:其它金屬是否都可以與氧氣反應呢?
利用學過的知識,將學過的知識和生活中的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
師生互動
刨根問底:黃金能和氧氣反應嗎?
為什么真金不怕火煉?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通過分析,學生初步認識到金屬活動性不同。
師生互動
問題一:通過鎂、鐵、金等金屬與氧氣作用的情況,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讓學生學會歸納和總結,知識得到提升。
師生互動
問題二:
鋁在常溫下就能與氧氣反應,為什么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呢?
體會到化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師生互動
幫幫忙:小明家有一個變黑了的鋁鍋,他媽媽覺得顏色很難看,經(jīng)常拿鋼刷來擦洗這個鋁鍋,她這種做法對嗎?為什么?
聯(lián)系生活實踐,學以致用。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師生互動
歸納:金屬與氧氣反應
通過小結,使學生對金屬與氧氣反應的認識系統(tǒng)化。
教師活動
在第七單元已簡單介紹實驗室里是如何制取氫氣的,你知道選擇的是什么藥品嗎?
既對前面知識的復習,又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
學生活動
活動與探究一:金屬與鹽酸、稀硫酸的反應
進行分組實驗,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到結論,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能力。
教師活動
卡通圖形象表示金屬與酸的反應
充分利用課本資源,該圖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了金屬與酸反應的劇烈程度不同
教師活動
問題三:通過剛才的實驗,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通過總結,使學生對金屬與酸的反應有更深的認識。
學生活動
書寫金屬與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教給學生書寫的規(guī)律,為學習置換反應做鋪墊。
師生互動
這些反應有何特征?
通過觀察分析,認識到置換反應的特點,掌握置換反應這個基本的反應類型。
學生活動
練一練
通過練習,強化了對置換反應概念的進一步理解。
教師活動
知識回憶:在第五單元學習質(zhì)量守恒定律時做過鐵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
引導學生推測金屬能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
學生活動
總結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金屬與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反應
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和總結能力。
教師活動
歸納出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表
要求學生對金屬活動性順序表能牢固記憶。
教師活動
活動與探究二:利用提供的藥品,設計實驗:探究鋁、銅、銀三種金屬活動性的強弱
?
學生活動
學生分組實驗:你能根據(jù)桌上提供的藥品設計實驗方案嗎?
通過設計實驗方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加深了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理解。
學生活動
練一練
使學生對如何判斷金屬的活動性有更深的認識,并總結判斷的方法。
師生互動
小結與反思:你能將自己在本節(jié)課的收獲和同學們分享嗎?
使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啟發(fā),相互激勵,發(fā)展和完善自我,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把本節(jié)課的知識系統(tǒng)的展示在學生面前,從而使學生頭腦中形成完備的知識體系。
師生互動
走進生活:
視頻:真假黃金案
你能用化學方法鑒別真假黃金嗎?
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師生互動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拿破侖為什么要這樣做?你解開其中謎團了嗎?
使學生所學知識進一步升華,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踐問題,學以致用。
師生互動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還有什么疑難的問題需要解決嗎?
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zhì)疑,敢于交流的能力。
七、板書設計
課題2: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
一、金屬與氧氣反應
活動性:MgFeAu
二、金屬與酸的反應
活動性:MgZnFeCu
置換反應:由一種單質(zhì)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zhì)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置換反應。
三、金屬與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反應
金屬活動性順序表
八、教學反思:
在整個教學組織過程中,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作用非常重要,應側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思路的綜合評價。教師尤其要注意在實驗的基礎上組織好討論,這是有關金屬活動性順序探究活動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證。由于學生還沒有鹽的概念,因此教材中只能說金屬化合物,此外,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具體的例子來進行教學。同時,要注意的是,鎂、鋅、鐵等與稀鹽酸的反應比稀硫酸的反應快,但兩者反應的趨勢是一致的,基于學生的基礎知識,應注意引導學生討論問題的主要方面即反應的趨勢。
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團結協(xié)作中獲得成功,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通過反思,總結自身獲得的經(jīng)驗和不足,增強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促進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自己的內(nèi)在智慧,啟發(fā)學生反思有助于學生的自我反饋、自我調(diào)整、自我完善,使學生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通過學生的反饋、反思,聯(lián)系實際教學過程,有利于教師總結、反思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的經(jīng)驗和不足以及發(fā)現(xiàn)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以及補救措施。這樣有利于激發(fā)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教師不斷深入地鉆研、體會教學理論,從而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素質(zhì)和能力。
高一化學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32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方面無論做什么事都有計劃和準備,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教學期間跟著互動起來,幫助教師緩解教學的壓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怎么才能讓教案寫的更加全面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高一化學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32”,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
教材分析:元素化合物知識是中學化學的基礎知識,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本章的知識內(nèi)容可分為單質(zhì)、化合物和金屬材料三大塊。為了使學生對金屬及其化合物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在內(nèi)容的編排上對鈉、鋁、鐵、銅的知識采用橫向?qū)Ρ鹊姆椒ǎ怀隽藗€別物質(zhì)的特性反應,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如實驗法、觀察法、科學探究法等。
第一節(jié)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以活潑金屬鈉,較活潑金屬鋁、鐵,不活潑金屬銅為代表,了解金屬的主要性質(zhì),并學會藥品的取用、加熱等基礎實驗操作方法。
2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初步學會實驗觀察的方法。
3.通過對鈉跟氧氣的反應、鈉跟水的反應、鋁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等實驗的探究,體驗實驗方法在化學研究中的作用,并認識到實驗過程中控制實驗條件的重要性。
4.在歸納金屬鈉、鋁的性質(zhì)的過程中,體驗分類、比較等研究方法在學習和研究物質(zhì)性質(zhì)過程中的應用。
5.通過對金屬鈉、鋁性質(zhì)的科學探究,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樂于探究物質(zhì)變化的奧秘。
重點、難點:鈉的氧化和鈉與水的反應,鋁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
教學過程:
〖引言〗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幾乎每天都要接觸到許許多多的金屬制品,如:飛機、船舶、汽車、鋁合金門窗、家用炊具、硬幣等等。為什么在現(xiàn)代科技、工業(yè)生產(chǎn)、日常生活中要用到這些金屬和合金?金屬為什么都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通過本章的學習,大家可以解決上述問題。
〖過渡〗鈉具有哪些性質(zhì)?
〖發(fā)放學案〗(包括課堂活動記錄及報告)
〖引言〗觀察實驗桌上的金屬鈉----首先觀察金屬鈉的存放,然后打開瓶蓋聞一聞瓶內(nèi)物質(zhì)的氣味
〖問題提出〗金屬鈉為什么要放在煤油中?這與金屬的哪些性質(zhì)有關?并主要通過這個問題的科學探究來學習研究物質(zhì)性質(zhì)的方法和程序。
〖板書〗第一節(jié)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
〖投影〗思考并填寫活動表
交流研討:
1.在初中化學的學習中,你認識了哪些物質(zhì)?你是通過什么方法來研究它們的性質(zhì)的?(可借助圖3-2)
2.你認為研究一種物質(zhì)的性質(zhì),應該按照什么程序來進行?你能通過實例說明嗎?
〖小組討論〗
〖表達與交流〗(各小組代表發(fā)言交流)
〖評價與概括〗
1.在初中化學的學習中,你認識了哪些物質(zhì)?你是通過什么方法來研究它們的性質(zhì)的?
〖媒體展示實例〗
物質(zhì)研究它們的性質(zhì)的主要方法
氧氣觀察和實驗法
氫氣觀察和實驗法
鋅和鐵觀察和實驗法
鹽酸觀察和實驗法
非金屬的通性分類、比較法
金屬的通性分類、比較法
酸的通性分類、比較法
2.你認為研究一種物質(zhì)的性質(zhì),應該按照什么程序來進行?你能通過實例說明嗎?(可例舉氧氣、鐵、鹽酸或二氧化碳)
觀察物理性質(zhì)預測化學性質(zhì)驗證或探究預測的性質(zhì)
分析現(xiàn)象并解釋分類、比較、歸納、概括同類物質(zhì)的性質(zhì)
〖過渡〗通過同學們思考與交流,我們知道,研究物質(zhì)的性質(zhì)就應該首先把握研究的方法和程序。我們先探討研究物質(zhì)性質(zhì)的基本方法。
〖板書〗研究物質(zhì)性質(zhì)的基本方法
〖過渡〗通過同學們交流與探討,研究物質(zhì)的性質(zhì)常常運用觀察、實驗、分類、比較等方法。
〖板書〗觀察法
(1)含義: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對象的方法
(2)內(nèi)容:可以直接用肉眼觀察物質(zhì)的顏色、狀態(tài),用鼻子聞物質(zhì)的氣味,也可以借助一些儀器來進行觀察,提高觀察的靈敏度。人們既在觀察過程中,不僅要用感官去搜集信息,還要積極地進行思考,及時儲存和處理所搜集的信息。觀察要有明確而具體的目的,要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和綜合。
(3)實例:
〖投影〗閱讀、觀察、記錄并填寫活動表
觀察金屬鈉的物理性質(zhì)及鈉與水反應的現(xiàn)象
〖實驗目的〗
1、學會觀察實驗現(xiàn)象,掌握觀察的方法;
2、學會通過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揭示物質(zhì)的性質(zhì);
3、通過實驗觀察,認識金屬鈉的狀態(tài)、顏色、硬度和密度的相對大小、熔點的相對高低等物理性質(zhì)。
4、通過觀察金屬鈉與水反應的現(xiàn)象,分析金屬鈉的化學性質(zhì);
〖試劑和儀器〗略
〖實驗內(nèi)容〗
1.觀察盛放在試劑瓶中的金屬鈉。用鑷子將金屬鈉從試劑瓶中取出,用濾紙將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塊鈉(黃豆粒大?。?,觀察鈉塊的切面。用小刀或玻璃片擠壓豆粒狀的鈉(注意:金屬鈉有強烈的腐蝕性,千萬不要用手直接接觸它。)
2.向培養(yǎng)皿中加適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將切好的鈉投入到水中,觀察現(xiàn)象。
〖實驗記錄〗
金屬鈉的物理性質(zhì)
狀態(tài)顏色硬度和密度的相對大小延展性強弱
金屬鈉與水的反應
現(xiàn)象分析(或結論)
(1)
(2)
(3)
(4)
(5)
〖概括〗
通過上述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得到:金屬鈉是一種銀白色的金屬;熔點低、密度小、硬度小、展性好。查表或看書可知金屬鈉熔點為97.81。C,沸點為882.9。C;密度為0.97gcm—3。
〖現(xiàn)象分析〗亮、浮、熔、游、嘶、紅現(xiàn)象的分析
〖概括〗與現(xiàn)象有關的金屬鈉的性質(zhì)
〖板書〗
一、金屬與水的反應
2Na+2H2O====2NaOH+H2
〖科學探究〗
如何改進實驗裝置以驗證收集到的氣體為氫氣?
〖歸納與總結〗鈉的化學性質(zhì)
〖問題的升華〗金屬鈉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問題的解決
〖拓展延伸〗
1.預測金屬鈉與鹽酸的反應的現(xiàn)象。
2.做一做:金屬鈉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觀察的現(xiàn)象并分析實驗的結果。
〖分析和結論〗略
〖過渡〗人們常用金屬器皿來盛水,也常用鐵、鋁或銅制的水壺來燒水,是否它們都不與水反應呢?實際上如果將鐵塊燒紅插入水中即發(fā)生反應,可否設計實驗證明并檢驗其產(chǎn)物?
〖板書〗3Fe+4H2O====Fe3O4+4H2
〖科學探究〗
〖介紹〗原教材中鐵粉與水蒸氣反應的實驗裝置:水蒸氣發(fā)生、水蒸氣與鐵粉反應、產(chǎn)生氣體的檢驗等幾部分
〖分析〗圖3-9裝置。
〖設計〗如果提供給你三支試管、水槽、蒸發(fā)皿、膠塞、導管、酒精噴燈及其他必要的儀器和物品,畫出你設計的裝置簡圖。
〖小組討論〗
〖表達與交流〗
〖課件展示、分析和結論〗
〖比較與概括〗由以上內(nèi)容可知,鈉比鐵活潑。
〖投影〗布置學生閱讀填寫活動表:
.運用所學知識,比較金屬鈉與金屬鐵的性質(zhì)。
性質(zhì)相同點不同點
物理性質(zhì)
化學性質(zhì)
〖拓展延伸〗
1.根據(jù)所學的知識和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預測金屬可能具有哪些共同的性質(zhì)?
2.鐵粉為何看不見銀白色光澤?鐵有銀白色光澤,為何鐵又稱為黑色金屬?
3.哪些金屬在自然界中以游離態(tài)存在?實驗室有單質(zhì)金屬鈉,可以說鈉在自然界以游離態(tài)存在嗎?
〖過渡〗在此,我們使用了分類法和比較法。
〖板書〗分類法:
在研究物質(zhì)性質(zhì)時,運用分類的方法,分門別類地對物質(zhì)及其變化進行研究,可以總結出各類物質(zhì)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質(zhì)的類別,我們就可推知該物質(zhì)的一般性質(zhì)。
〖板書〗比較法:
運用比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質(zhì)性質(zhì)間的異同,認識物質(zhì)性質(zhì)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對物質(zhì)的性質(zhì)進行歸納和概括。
補充習題:
1.寫出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標出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情況,并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
2.為什么不能用手直接拿金屬鈉?
3.能否把鈉保存在汽油里或四氯化碳(CCl4)中?說明理由。
(提示:汽油易揮發(fā)、易燃;CCl4的密度比鈉的大。)
4.對下列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在盛水的燒杯中滴入幾滴酚酞試液,再投入一小塊金屬鈉。
5.有人說“鈉是一種還原性很強的金屬,能把銅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來”。這種說法是否正確?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