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復(fù)習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28高三化學復(fù)習必背內(nèi)容匯總。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方面無論做什么事都有計劃和準備,作為高中教師就要在上課前做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教學期間跟著互動起來,減輕高中教師們在教學時的教學壓力。寫好一份優(yōu)質(zhì)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三化學復(fù)習必背內(nèi)容匯總”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高三化學復(fù)習必背內(nèi)容匯總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一)物質(zhì)的變化和性質(zhì)
1.物質(zhì)的變化:
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zhì)的變化。化學變化:生成了其他物質(zhì)的變化。
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常常同時發(fā)生。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變化時一定伴隨物理變化;而發(fā)生物理變化,不一定同時發(fā)生化學變化。物質(zhì)的三態(tài)變化(固、液、氣)是物理變化。物質(zhì)發(fā)生物理變化時,只是分子間的間隔發(fā)生變化,而分子本身沒有發(fā)生變化;發(fā)生化學變化時,分子被破壞,分子本身發(fā)生變化。化學變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質(zhì)的變化。
2.物質(zhì)的性質(zhì)(描述性質(zhì)的語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質(zhì):顏色、狀態(tài)、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學性質(zhì):通過化學變化表現(xiàn)出的性質(zhì)。如還原性、氧化性、酸性、堿性、可燃性、熱穩(wěn)定性。
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跟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關(guān)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
(二)物質(zhì)的分類(Ys575.com 述職報告之家)
3.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zhì)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種物質(zhì)組成)例如,空氣,溶液(鹽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礦泉水)礦物(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石灰石),合金(生鐵、鋼)
注意:氧氣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質(zhì)是混合物,紅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純凈物、混合物與組成元素的種類無關(guān)。即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zhì)可能是純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種元素組成的物質(zhì)可能是純凈或混合物。
4.純凈物:由一種物質(zhì)組成的。例如:水、水銀、藍礬(CuSO4?5H2O)都是純凈物,冰與水混合是純凈物。名稱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純凈物,是化合物。
5.單質(zhì):由同種(或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例如:鐵氧氣(液氧)、氫氣、水銀。
6.化合物:由不同種(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名稱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機物(有機化合物):含碳元素外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無機物(無機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8.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酸性氧化物:跟堿反應(yīng)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CO2,SO2,SO3
大部分非金屬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應(yīng)生成同價的含氧酸。
CO2+H2O=H2CO3SO2+H2O=H2SO3SO3+H2O=H2SO4
b.堿性氧化物:跟酸反應(yīng)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CaONa2OMgOFe2O3CuO
大部分金屬氧化物都是堿性氧化物,BaOK2OCaONa2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應(yīng)生成相應(yīng)的堿,其他堿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應(yīng)。
CaO+H2O=Ca(OH)2BaO+H2O=Ca(OH)2Na2O+H2O=2NaOHK2O+H2O=2KOH
c.注意:CO和H2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堿性氧化物,是不成鹽氧化物。
9.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酸溶液的PH小于7
酸的名稱中最后一個字是“酸”,通常化學式的第一種元素是“H”,酸由氫和酸根離子組成
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色,無色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根據(jù)酸的組成,通常有以下兩種分類方法:酸的電離方程式:酸=nH++酸根離子n-
a.根據(jù)酸分子電離所能生成的氫離子的個數(shù)分為:一元酸(HCl、HNO3)、二元酸(H2SO4、H2S、H2CO3)和三元酸(H3PO4)
b.根據(jù)酸分子里有無氧原子分為:含氧酸(H2SO4,HNO3,H2CO3,H3PO4名稱為:某酸,無氧酸(HCl,H2S名稱為:氫某酸)
鑒定酸(鑒定H+)的方法有:①加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的是酸溶液;②加活潑金屬Mg、Fe、Zn等有氫氣放出
10、堿: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堿通常由金屬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構(gòu)成。溶堿有五種:鉀鈣鈉鋇氨(KOH,Ca(OH)2,NaOHBa(OH)2,NH4OH氨水)它們的溶液無色。
有顏色的堿(不溶于水):紅褐色的氫氧化鐵(Fe(OH)3↓)、藍色的氫氧化銅(Cu(OH)2↓)
其他固體堿是白色。堿的名稱通常有“氫氧化某”,化學式的最后面是“OH”
可溶性堿的溶液PH大于7,紫色石蕊試液遇溶堿變藍色,無色酚酞試液遇溶堿變紅色
鑒定可溶性堿溶液(鑒定O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加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是堿.方法二:加鐵鹽溶液有紅褐色沉淀生成;加銅鹽溶液有藍色沉淀的是堿。
(三)氫氣的性質(zhì)和用途
11.氫氣的性質(zhì)
(1)物理性質(zhì):密度最小的氣體,難溶于水
(2)化學性質(zhì):
①可燃性:氫氣在空氣中燃燒2H2+O2點燃2H2O
現(xiàn)象:純凈的氫氣在空氣里安靜地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
不純的氫氣點燃會爆炸,所以點燃氫氣前一定要先檢驗氫氣的純度。
②還原性:氫氣還原氧化銅H2+CuO加熱Cu+H2O
現(xiàn)象:黑色氧化銅逐漸光亮的紅色的銅,管壁有水珠產(chǎn)生
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注意事項:“酒精燈遲到早退”,即開始時要先通入氫氣后加熱(目的是排凈管內(nèi)空氣,防止氫氣與管內(nèi)空氣混合受熱發(fā)生爆炸);實驗結(jié)束時要先停止加熱,繼續(xù)通入氫氣至試管冷卻(防止生成的銅受熱被氧化成CuO)
(3)氫氣的用途:充氣球,冶煉金屬,高能燃料,化工原料
12.生成氫氣的反應(yīng)(實驗室制取H2最常用的試劑是:鋅粒和稀硫酸,也可用②③⑤⑥⑦)
①鋅粒和稀硫酸反應(yīng)Zn+H2SO4=ZnSO4+H2↑
②鐵和稀硫酸反應(yīng)Fe+H2SO4=FeSO4+H2↑
③鎂和稀硫酸反應(yīng)Mg+H2SO4=MgSO4+H2↑
④鋁和稀硫酸反應(yīng)2Al+3H2SO4=Al2(SO4)3+3H2↑
⑤鋅粒和鹽酸反應(yīng)Zn+2HCl=ZnCl2+H2↑
⑥鐵和鹽酸反應(yīng)Fe+2HCl=FeCl2+H2↑
⑦鎂和鹽酸反應(yīng)Mg+2HCl=MgCl2+H2↑
⑧鋁和鹽酸反應(yīng)2Al+6HCl=2AlCl3+3H2↑
(四)鐵的性質(zhì)
13.鐵的物理性質(zhì):有銀白色金屬光澤的固體,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質(zhì)軟,是導(dǎo)體
鐵的化學性質(zhì):
(1)鐵跟氧氣反應(yīng)
鐵在潮濕空氣里(既有H2O又有O2時)易生銹,鐵銹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鐵Fe2O3
防銹方法:在鐵表面涂一層保護膜(如涂漆或油);鍍鋅等金屬或烤藍
鐵在氧氣里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放出熱量
(2)鐵可跟酸和排在鐵后的金屬的鹽溶液發(fā)生置換反應(yīng)(反應(yīng)后溶液呈淺綠色)
①鐵跟硫酸銅溶液反應(yīng)(現(xiàn)代濕法冶金的先驅(qū))化學方程式:
Fe+CuSO4=Cu+FeSO4
現(xiàn)象:鐵絲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的銅,反應(yīng)后溶液呈淺綠色
相關(guān)閱讀
高三化學復(fù)習必背內(nèi)容匯總(第三—第六章)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對每一課堂負責,教師在教學前就要準備好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教案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們打好基礎(chǔ),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教案的內(nèi)容具體要怎樣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三化學復(fù)習必背內(nèi)容匯總(第三—第六章)”,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高三化學復(fù)習必背內(nèi)容匯總(第三—第六章)
第三章復(fù)合材料的增強材料
1、玻璃纖維的分類:無堿玻璃纖維(堿含量小于1%)、中堿玻璃纖維(1.5%~12.5%之間)、有堿玻璃纖維(堿性氧化物含量大于12%)、特種玻璃纖維。
2、玻璃纖維是以玻璃球或廢舊玻璃為原料經(jīng)高溫熔制、拉絲、絡(luò)紗、織布等工藝制成,單絲直徑為幾微米到幾十微米。
3、玻璃纖維的化學組成:二氧化硅、三氧化二硼、氧化鈣、三氧化二鋁等。4、玻璃纖維的物理性能:①外觀和比重:表面光滑,密度2.16~4.30g/cm3;②表面積大③拉伸強度高,④耐磨性和耐折性差,⑤熱性能:導(dǎo)熱系數(shù)小、耐熱性較高,⑥電性能:取決于化學組成、溫度和濕度(無堿纖維的電絕緣性比有堿纖維優(yōu)越,堿金屬離子增加,電絕緣性能變差;溫度升高,電阻率下降;濕度增加電阻率下降),⑦光學性能:玻璃
纖維的透光性比玻璃差,玻璃纖維可用于通信領(lǐng)域以傳送光束或光學物象。
5、影響玻璃纖維化學穩(wěn)定性因素:①玻璃纖維的化學成分,②纖維比表面增大其相應(yīng)的耐腐蝕性降低,③侵蝕介質(zhì)體積和溫度(溫度升高,化學穩(wěn)定性降低;介質(zhì)體積越大,對纖維侵蝕越嚴重)
6、玻璃纖維的制造方法:坩堝法、池窯拉絲法。
7、玻璃纖維制造怎樣避免表面損傷
玻璃纖維制造工藝三個步驟制球、拉絲、紡織??梢栽谠诶z過程中用浸潤劑,它的作用:①原絲中的纖維不散亂而能相互粘附在一起,②防止纖維間磨損,③便于紡織加工。
8、碳纖維是有機纖維經(jīng)固相反應(yīng)轉(zhuǎn)變而成的纖維狀聚合物碳。含碳95%左右的稱為碳纖維,含碳量99%左右的稱為石墨纖維。
9、碳纖維的分類:
根據(jù)力學性能分類:高性能碳纖維、低性能碳纖維
根據(jù)原絲類型分類:聚丙烯腈基纖維、瀝青基碳纖維、纖維基碳纖維、其他基纖維基碳纖維
根據(jù)功能分類:受力用碳纖維、耐焰碳纖維、活性炭纖維、導(dǎo)電用碳纖維、潤滑用碳纖維、耐磨用碳纖維
10、碳纖維的制造方法:先驅(qū)體轉(zhuǎn)化法(有機纖維碳化法)原材料有人造絲(膠黏纖維)、聚丙烯腈纖維、瀝青基碳纖維;工藝過程:5個階段:拉絲、牽引、穩(wěn)定、碳化、石墨化。
11、氧化鋁纖維的基本組成主要分為:氧化鋁,含有少量的SIO2、B203或Zr2O3、MgO等。
12、碳化硅纖維制備的工藝:①化學氣相沉積法(CVD法),②燒結(jié)法(先驅(qū)體轉(zhuǎn)化法)
1)化學氣相沉積法:它的結(jié)構(gòu)可大致分成四層由纖維中心向外依次為芯絲、富碳的碳化硅層、碳化硅層、外表面富硅涂層。制備的步驟:①反應(yīng)氣體向熱芯絲表面遷移擴散,②反應(yīng)氣體被熱芯絲表面吸附,③反應(yīng)氣體在熱芯絲表面上裂解,④反應(yīng)尾氣的分解和向外擴散。
13、芳綸纖維的性能:優(yōu)異的拉伸強度和拉伸模量、優(yōu)良的減震性、耐磨性、耐沖擊性、抗疲勞性、尺寸穩(wěn)定性、耐化學腐蝕、低膨脹、低導(dǎo)熱、不燃不熔、電絕緣、透磁性、密度小。缺點:熱膨脹系數(shù)具有各向異性、耐光性差、耐老化能力差、溶解差、抗壓強度差、吸濕性強。
14、晶須:是以單晶結(jié)構(gòu)生長的直徑極小的短纖維,由于直徑小(<3um),造成晶體中的缺陷少,原子排列高度有序,故其強度接近于相鄰原子間成鍵力的理論值。由于晶須的直徑非常小,所以不適合容納在大晶體中常出現(xiàn)的缺陷,因而強度接近于完整晶體的理論值。
15、晶須的性能:①晶須沒有顯著的疲勞效應(yīng),②具有比纖維增強體更優(yōu)異的高溫性能和蠕變性能,③它的延伸率與玻璃纖維接近,彈性模量與硼纖維相當。
16、顆粒增韌的三種機制:相變增韌和微裂紋增韌、復(fù)合材料中的第二種顆粒使裂紋擴展路徑發(fā)生改變、混合增韌。
17、剛性顆粒增強體:指具有高強度、高模量、耐熱、耐磨、耐高溫的陶瓷和石墨等非金屬顆粒,如碳化硅、氧化鋁、氮化硅、碳化鈦、碳化硼、石墨、細金剛石等。18、延性顆粒增強體:主要為金屬顆粒,一般是加入到陶瓷、玻璃和微晶玻璃等脆性基體中,目的是增加基體材料的韌性。
第四章聚合物基復(fù)合材料
1、環(huán)氧樹脂:是—種分子中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活性環(huán)氧基團的高分子化合物。粘附力強(樹脂中含有極性的醚鍵和羥基酸、堿對固化反應(yīng)起促進作用)、已固化的樹脂有良好的壓縮性能,良好的耐水、耐化學介質(zhì)和耐燒蝕性能,良好的尺寸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2、聚酰亞胺樹脂PI:是一類耐高溫樹脂,它通常有熱固性(不熔性)和熱塑性兩類。3、聚酯樹脂與環(huán)氧、酚醛樹脂相比:①工藝性良好,室溫下固化,常壓下成型,工藝裝置簡單;②聚酯樹脂固化后綜合性能良好,力學性能不如酚醛樹脂或環(huán)氧樹脂;③固化過程中無揮發(fā)物逸出,制品的致密性好;④價格比環(huán)氧樹脂低得多,只比酚醛樹脂略貴一些;⑤不飽和聚酯樹脂的缺點是固化時體積收縮率大、耐熱性差等,主要用于一般民用工業(yè)和生活用
品中。
4、聚合物原材料設(shè)計選擇原則:①比強度、比剛度高原則,②材料與結(jié)構(gòu)的使用環(huán)境相適應(yīng)的原則,③滿足結(jié)構(gòu)特殊性要求的原則,④滿足工藝性要求的原則,⑤成本低、效益高的原則。
5、RTM成型法:是一種樹脂注入成型法。
制造工藝主要分五步:①增強纖維的預(yù)成型片材的制作;②將纖維的預(yù)成型片材鋪設(shè)在模型中;③給模型加壓,使鋪設(shè)的纖維的預(yù)成型片材在模型內(nèi)按產(chǎn)品形狀預(yù)成型;④利用低壓將樹脂注入模型,使樹脂均勻地滲透到纖維的預(yù)成型片材中;⑤在模型內(nèi)加熱固化。
RTM優(yōu)點:成本低,質(zhì)量高,產(chǎn)品尺寸形狀穩(wěn)定,可以適應(yīng)多種固化樹脂和熱塑性樹脂,也可以兩種以上的不同增強纖維的組合復(fù)合材料的成型,還可以適應(yīng)多種二維編織和三維編制的復(fù)合材料制品的成型。
第五章金屬基復(fù)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1、固態(tài)法:是指在金屬基復(fù)合材料中基體處于固態(tài)下制造金屬基復(fù)合材料的方法;包括:
1)粉末冶金法:是用于制備與成型非連續(xù)增強型金屬基復(fù)合材料的一種傳統(tǒng)的固態(tài)工藝法。它既可適用于連續(xù)、長纖維增強.又可用于短纖維、顆?;蚓ы氃鰪姷慕饘倩鶑?fù)合材料。
優(yōu)點:①增強材料與基體金屬粉末以任何比例混合;②對增強材料與基體互相濕潤的要求不高,使顆?;蚓ы毦鶆蚍植荚诮饘倩鶑?fù)合材料的基體中;③采用熱等靜壓工藝時,一般不會產(chǎn)生偏聚等缺陷;④可進行二次加工,得到所需形狀的復(fù)合材料部件的毛坯。缺點:①工藝過程比較復(fù)雜;②制備鋁基復(fù)合材料時,防止鋁粉爆炸。
2)固態(tài)擴散結(jié)合法:是將固態(tài)的纖維與金屬適當?shù)亟M合,在加壓、加熱條件下使它們相互擴散結(jié)合成復(fù)合材料的方法。包括熱壓擴散法、熱等靜壓法、熱軋法、熱拉和熱擠壓。
其中熱壓擴散法三個關(guān)鍵步驟:①纖維的排布;②復(fù)合材料的疊合和真空封裝;③熱壓(最關(guān)鍵)。為了保證性能符合要求,熱壓過程中要控制好熱壓工藝參數(shù)(熱壓溫度、壓力和時間)。
2、液態(tài)法:是指在金屬基復(fù)合材料的制造過程中,金屬基體處于熔融狀態(tài)下與固體增強物復(fù)合的方法。包括鑄造法、熔鑄復(fù)合法、熔融金屬浸滲法、真空壓力、浸漬法、噴射沉積法。與固態(tài)法相比,液態(tài)法的工藝及設(shè)備相對簡便易行;
1)鑄造法包括高壓凝固鑄造法、真空吸鑄法、攪拌鑄造法、壓力鑄造法。
壓力鑄造法:指在壓力的作用下,將液態(tài)或半液態(tài)金屬基復(fù)合材料(或金屬)以一定速度充填壓鑄模型腔或增強材料預(yù)制體的空隙中,在壓力下快速凝固成型而制備金屬基復(fù)合材料,包括澆入、加壓、固化和頂出。
2)噴射沉積法:是一種將金屬熔體與增強顆粒在惰性氣體的推動下,通過快速凝固制備顆粒增強金屬基復(fù)合材料的方法。
第六章陶瓷基復(fù)合材料
1、陶瓷基體的分類(按組成化合物的元素)
氧化物陶瓷基體:氧化鋁陶瓷基體,氧化鋯陶瓷基體,莫來石陶瓷基體
碳化物陶瓷基體:碳化硅陶瓷基體,碳化硼陶瓷基體
氮化物陶瓷基體:氮化硅陶瓷基體,氮化硼陶瓷基體
2、陶瓷基復(fù)合材料存在的界面:①機械結(jié)合,②溶解和潤濕結(jié)合,③反應(yīng)結(jié)合,④混合結(jié)合。
3、陶瓷基復(fù)合材料成型加工技術(shù)
1)熱壓燒結(jié)成型法(常用):松使散的或成型的陶瓷基復(fù)合材料混合物在高溫下,通過外加的壓力縱向(單軸)加壓使其致密化的成型方法。
熱壓燒結(jié)法主要工藝流程:纖維處理→料漿浸滲→纏繞成布→制作預(yù)制片→層疊成型→熱壓燒結(jié)
該方法的優(yōu)點:①與無壓燒結(jié)相比,能降低燒結(jié)溫度,延長保濕時間,得到較細的晶粒;②獲得高致密度,高性能的復(fù)合材料;③材料性能重復(fù)性好,使用可靠,控制熱壓模具的尺寸精度可以減少材料的加工余量;
該方法的缺點:①只能制作形狀簡單的零件;②模具的消耗大,一次只能單件或者少件燒結(jié),成本較高;③由于熱壓力的方向性,材料性能有方向性,垂直于熱壓方向的強度往往比平行于熱壓方向的強度要大一些。
2)直接氧化法:由液態(tài)浸漬法演變而來,,利用熔融金屬直接與氧化反應(yīng)制備陶瓷錦復(fù)合材料的工藝方法,在融化金屬的表面形成所需的反應(yīng)產(chǎn)物。
3)高聚物先驅(qū)體熱解成型法(又稱熱解法):通過對高聚物先驅(qū)體進行熱解,直接獲取塊體陶瓷材料的方法。
4)化學氣相沉積成型法(CVD法):使用化學氣相沉積技術(shù),在顆粒,纖維,晶須及其他具有開口氣孔的增強骨架上沉積所需陶瓷基質(zhì)制備陶瓷基復(fù)合材料。
第七章水泥基復(fù)合材料
1、水泥基復(fù)合材料分類:纖維增強水泥基復(fù)合材料;聚合物混凝土復(fù)合材料(聚合物混凝土、聚合物浸漬混凝土、聚合物改性混凝土);
2、聚合物浸漬混凝土:是一種用單體浸漬混凝土表層的空隙,并經(jīng)處理而成一整體的有機—無機復(fù)合的新型材料;(聚合物功能:黏結(jié)和填充砼中空隙和裂縫;浸漬液功能:①對裂縫的黏結(jié)作用消除裂隙尖端的應(yīng)力集中;②增加砼密實性;③形成一個連續(xù)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
3、聚合物改性混凝土:將聚合物乳液摻入新拌混凝土中,可使混凝土的性能得到明顯的改善的材料。
高考化學復(fù)習必背知識點(三)
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作為高中教師就要在上課前做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們充分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幫助高中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所以你在寫高中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考化學復(fù)習必背知識點(三)”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高考化學復(fù)習必背知識點(三)
金屬部分常見方程式
1、鈉露置在空氣中發(fā)生變化的有關(guān)方程式:
2、鈉在空氣中放置:現(xiàn)象:
3、鈉在空氣中點燃:現(xiàn)象:
4、鈉在氯氣中點燃:現(xiàn)象:
5、鈉與水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6、Na2O2與水反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Na2O2與CO2反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雙線橋標出電子轉(zhuǎn)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
8、蘇打溶液滴入鹽酸中的反應(yīng):
9、鹽酸滴入碳酸鈉溶液中的反應(yīng):
10、蘇打與小蘇打的相互轉(zhuǎn)化:
11、小蘇打溶液中滴入少量Ca(OH)2溶液的離子方程式:
12、鋁箔在純氧中點燃:
13、常溫時濃硝酸使鋁片,加熱時的化學方程式:
14、常溫時濃硫酸使鋁片,加熱時的化學方程式:
15、鋁片與非氧化性酸(鹽酸)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16、鋁片與NaOH溶液的反應(yīng):
17、Al2O3與稀強酸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18、Al2O3與強堿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19、Al(OH)3與鹽酸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20、Al(OH)3與NaOH溶液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21、AlCl3溶液中滴加過量氨水:
22、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過量的現(xiàn)象及相關(guān)方程式:
23、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鹽酸直至過量的現(xiàn)象及相關(guān)方程式:
24、Al(OH)3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25、鐵絲在純氧中點燃的現(xiàn)象及方程式:
26、鐵粉與氯氣加熱反應(yīng):
27、鐵粉與硫粉混合加熱反應(yīng):
28、鐵與水蒸氣在高溫下的反應(yīng):
29、鐵與非氧化性酸(鹽酸)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30、常溫時濃硝酸使鐵片,加熱時的化學方程式(Fe不足):
加熱時的化學方程式(Fe足量):
31、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32、FeCl2溶液中加入氯水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33、FeCl3溶液中加入銅粉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34、FeCl3溶液中加入鐵粉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35、FeO(顏色狀態(tài):)與非氧化性酸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36、Fe2O3(顏色狀態(tài):)與非氧化性酸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37、Fe3O4(顏色狀態(tài):)與非氧化性酸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38、Fe(OH)2置放于空氣中被氧化:
39、Fe(OH)3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40、實驗室檢驗Fe3+的方法:①
(操作、現(xiàn)象及方程式)②
③
41、實驗室檢驗Fe2+的方法:①
②
42、實驗室檢驗NH4+的方法:
非金屬部分常見方程式
1、SiO2與氫氟酸反應(yīng):(用于雕刻玻璃)
2、SiO2與CaO反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何盛裝堿液的試劑瓶不能用玻璃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往水玻璃中通入少量CO2的離子方程式:
(酸性:_______>________)硅酸凝膠經(jīng)干燥脫水后得到硅酸凝膠,稱為“________”,
_________能力強,常用作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硅酸鈉溶液中加入少量HCl的離子方程式:
6、硅與NaOH溶液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7、玻璃窯中的兩個主要反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業(yè)生產(chǎn)玻璃的原料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氫氣與氯氣光照條件下反應(yīng)的現(xiàn)象及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氯氣(________色)與水的反應(yīng):
10、氯氣與Na的反應(yīng)及現(xiàn)象:
11、氯氣分別與Cu、Fe反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實驗室制氯氣(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制漂白粉(或漂白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制漂白液(或氯氣的尾氣處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漂白粉失效的原因:
16、過量CO2通入次氯酸鈣溶液中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17、單質(zhì)硫(俗稱“_______”)在氧氣中點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SO2溶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過量S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現(xiàn)象及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20、以SO2為原料工業(yè)生產(chǎn)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過量氨水吸收SO2:
22、亞硫酸鈉在空氣中變質(zhì)的原因:
23、SO3與CaO反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SO3與NaOH反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銅與濃硫酸反應(yīng):
26、木炭與濃硫酸反應(yīng):
27、雷雨肥莊稼的三個化學過程:
28、工業(yè)制氨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實驗室制取氨氣:
30、氨氣溶于水:
31、NH3·H2O受熱分解:
32、NH3遇HCl氣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_____
33、NH4Cl受熱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NH4HCO3受熱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NH4)2CO3受熱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NH4+與OH-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濃溶液、不加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溶液、加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溶液、不加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硫酸銨稀溶液與氫氧化鋇稀溶液混合的離子方程式:
38、工業(yè)上由N2制HNO3:
39、銅分別與濃硝酸(NO2的制?。?/p>
40、銅與稀硝酸反應(yīng)(NO的制取):
41、實驗室檢驗Cl-的方法:
42、實驗室檢驗SO42-的方法:
《有機化學》反應(yīng)方程式
一、取代反應(yīng)
1.鹵代反應(yīng)
(1)CH4與Cl2在光照下反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苯、液溴在鐵屑催化下反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苯酚溶液中加入過量濃溴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硝化反應(yīng)
(1)由苯制硝基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甲苯制TN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醇與氫鹵酸共熱下反應(yīng)
乙醇與氫溴酸反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醇分子間脫水成醚
由乙醇制乙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鹵代烴的水解
溴乙烷與NaOH溶液共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酯化反應(yīng)
(1)乙酸與乙醇在濃硫酸下共熱制乙酸乙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苯甲酸、甲醇、濃硫酸三者混合后共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酯的水解
(1)乙酸乙酯與稀H2SO4共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酸乙酯與NaOH溶液共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加成反應(yīng)
1.烯烴的加成
(1)C2H4加成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2H4加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2H4通入溴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炔烴的加成
(1)C2H2與足量H2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2H2通入溴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2H2水化法制乙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2H2與HCl制氯乙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芳香烴的加H2
苯加成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醛加成氫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丙酮(CH3COCH3)加成氫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油脂的硬化(或氫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消去反應(yīng)
1.部分鹵代烴的消去反應(yīng)
結(jié)構(gòu)要求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條件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溴乙烷、乙醇、NaOH三者混合共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部分醇的消去反應(yīng)
結(jié)構(gòu)要求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條件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由乙醇制乙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符合分子組成為C7H15OH、不能發(fā)生消去反應(yīng)的物質(zhì)有________種,其結(jié)構(gòu)簡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氧化反應(yīng)
1.有機物的燃燒
(1)烴(CxHy)完全燃燒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天然氣的完全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烯完全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xiàn)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乙炔完全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xiàn)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苯完全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xiàn)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氧衍生物(CxHyOz)完全燃燒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作燃料完全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葡萄糖的生理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氧或失氫方式的氧化反應(yīng)
(1)乙烯氧化法制乙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乙醇制乙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醛發(fā)生銀鏡反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共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醛與氧氣的催化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乙二醇制乙二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由乙二醛制乙二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由苯甲醇制苯甲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還原反應(yīng)
與H2加成
注意:能加氫的幾類結(jié)構(gò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水解反應(yīng)
1.鹵代烴的水解
1,2―二溴乙烷的水解反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酯的水解反應(yīng)
(1)阿斯匹林與NaOH溶液共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硬脂酸甘油酯在NaOH溶液中的水解反應(yī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硬脂酸甘油酯在稀硫酸催化下的水解反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糖、多糖與蛋白質(zhì)的水解反應(yīng)
(1)蔗糖的水解反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淀粉的水解反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纖維素的水解反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酯化反應(yīng)
1.由乙酸與乙二醇制二乙酸乙二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甘油與硝酸制三硝酸甘油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二醇與乙二酸發(fā)生完全酯化反應(yīng)制乙二酸乙二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乳酸(CH3CHOHCOOH)制C6H10O5的酯化反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乳酸(CH3CHOHCOOH)制環(huán)酯(C6H8O4)的酯化反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乳酸(CH3CHOHCOOH)制聚乳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乙二酸與乙二醇酯化生成聚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對苯二甲酸與乙二醇制聚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由纖維素制硝酸纖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加聚與縮聚反應(yīng)
1.由乙烯制聚乙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氯乙烯制聚氯乙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苯酚與甲醛反應(yīng)制酚醛樹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CH3CH(OH)COOH+nHOCH2CH2CO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O
5.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加聚反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甲基―1,3―丁二烯的加聚反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乙炔的加聚反應(yīng)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其它有機反應(yīng)
1.由電石與飽和食鹽水作用制乙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鈉與乙醇的反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苯酚與NaOH溶液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苯酚鈉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酸與氫氧化銅反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酸與碳酸氫鈉溶液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量乙酸滴入碳酸鈉溶液中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學復(fù)習必背知識點(一)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能夠保證教課的順利開展,作為高中教師就要在上課前做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容易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幫助高中教師緩解教學的壓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所以你在寫高中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高考化學復(fù)習必背知識點(一),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高考化學復(fù)習必背知識點(一)
一、常見物質(zhì)的俗名及成分
1.硫酸鹽類
(1)皓礬:ZnSO4·7H2O(2)重晶石(鋇餐):BaSO4(3)綠礬:FeSO4·7H2O(4)芒硝:Na2SO4·10H2O(5)明礬:KAl(SO4)2·12H2O(6)藍礬(膽礬):CuSO4·5H2O(7)熟石膏:2CaSO4·H2O
2.礦石類
(1)電石:CaC2(2)磁鐵礦石:Fe3O4(3)赤鐵礦石:Fe2O3
(4)石英:SiO2(5)剛玉(藍寶石,紅寶石):Al2O3
3.氣體類
(1)高爐煤氣:CO、CO2等混合氣體(2)水煤氣:CO、H2(3)天然氣(沼氣):CH4
4.有機類
(1)福爾馬林:35%~40%的HCHO水溶液(2)蟻酸:HCOOH
(3)尿素:CO(NH2)2(4)氯仿:CHCl3(5)甘油:CH2OH—CHOH—CH2OH(6)硬脂酸:C17H35COOH
(7)軟脂酸:C15H31COOH(8)油酸:C17H33COOH(9)肥皂:C17H35COONa(10)銀氨溶液:Ag(NH3)2OH(11)葡萄糖:C6H12O6(12)蔗糖:C12H22O11(13)淀粉:(C6H10O5)n(14)石炭酸:苯酚
5.其他類
(1)石灰乳:Ca(OH)2(2)銅綠:Cu2(OH)2CO3(3)王水:濃鹽酸、濃HNO3(按體積比3∶1混合)
(4)泡花堿:Na2SiO3(5)小蘇打:NaHCO3(6)純堿、蘇打:Na2CO3(7)大蘇打:Na2S2O3·5H2O
(8)光鹵石:MgCl2·6H2O(9)生理鹽水:0.9%的氯化鈉溶液
(10)漂白液:有效成分NaClO,非有效成分NaCl(11)漂白粉:有效成分Ca(ClO)2,非有效成分CaCl2(12)堿石灰:CaO、NaOH
二、物質(zhì)的狀態(tài)和顏色
1.固體物質(zhì)
淡黃色:S、Na2O2、AgBr、三硝基甲苯黃色:Au、AgI、Ag3PO4、FeS2紫紅色:Cu
紅色:Cu2O紅棕色:紅磷、Fe2O3棕黃色:CuCl2、FeCl3
白色:P4、Fe(OH)2、無水CuSO4、AgCl、BaSO4、Al(OH)3、Mg(OH)2、BaCO3、CaCO3、Na2O、MgO、Al2O3黑色:石墨、CuS、Cu2S、FeS、MnO2、FeO、Fe3O4、CuO、PbS、粉末狀銀和鐵
棕褐色:Ag2O紫黑色:I2
紅褐色:Fe(OH)3藍色:CuSO4·5H2O、Cu(OH)2綠色:FeSO4·7H2O、Cu2(OH)2CO3
銀白色:塊狀鐵、銀、鈉、鉀
2.液體物質(zhì)
藍色:Cu2+、[Cu(H2O)4]2+、,遇I2的淀粉溶液
黃色:Fe3+、碘的水溶液、遇濃HNO3的蛋白質(zhì)溶液、久置的濃硝酸、工業(yè)鹽酸
紫紅色:MnO4-、碘的CCl4溶液紅色:[Fe(SCN)n]3-n(n=1~6)
深紅棕色:液溴淺黃綠色:氯水橙色:溴水橙紅色:溴的CCl4溶液
紅褐色:Fe(OH)3膠體褐色:碘的乙醇溶液
3.氣體物質(zhì)
淡黃綠色:F2紅棕色:NO2、溴蒸氣紫紅色:碘蒸氣黃綠色:Cl2
無色:NH3、NO、N2O4、SO2、H2S、CH4、CH2===CH2等
三、特殊的物理性質(zhì)
1.易液化的物質(zhì)
常壓下SO2(-10℃)、NH3(-33.5℃)、Cl2(-34.6℃)
2.SO3
熔點和沸點都很低,標準狀況下是一種無色晶體。
3.H2SO4
硫酸是一種無色透明、黏稠的油狀液體,常用的濃硫酸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98.3%,密度為1.84g·cm-3(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18.4mol·L-1),屬高沸點、難揮發(fā)性酸。
濃硫酸具有強腐蝕性,若濃硫酸不慎濺到衣服或皮膚上,應(yīng)先用濕布擦去,然后用大量的水沖洗,再用3%~5%的碳酸氫鈉溶液沖洗。
4.單質(zhì)溴易揮發(fā),單質(zhì)碘易升華
5.易潮解的物質(zhì)
NaOH、MgCl2、CaCl2。
6.氣體溶解性歸納
難溶于水:H2、N2、CO、NO、CH4、C2H4;微溶于水:O2、C2H2;較易溶于水:Cl2(1∶2)、H2S(1∶2.6)、CO2(1∶1)、SO2(1∶40);極易溶于水:HF、HCl、HBr、HI、NH3等。
7.物質(zhì)的氣味
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HCl、NH3、Cl2、SO2;
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濃鹽酸、濃硝酸、濃氨水、氯水、溴水。
四、常見物質(zhì)的重要用途
1.O3:①漂白劑②消毒劑
2.Cl2:①殺菌消毒②制鹽酸、漂白劑③制氯仿等有機溶劑和多種農(nóng)藥
3.N2:①焊接金屬的保護氣②填充燈泡③保存糧食作物④冷凍劑
4.Al:①制導(dǎo)線電纜②食品飲料的包裝③制多種合金④做機械零件、門窗等
5.Na:①制Na2O2等②冶煉Ti等金屬③電光源
④Na、K合金作原子反應(yīng)堆導(dǎo)熱劑
6.Al2O3:①冶煉鋁②制作耐火材料
7.NaCl:①化工原料②調(diào)味品③腌漬食品
8.CO2:①滅火劑②人工降雨③溫室肥料
9.NaHCO3:①治療胃酸過多②發(fā)酵粉
10.AgI:①感光材料②人工降雨
11.SO2:①漂白劑②殺菌消毒
12.H2O2:①漂白劑、消毒劑、脫氯劑②火箭燃料
13.CaSO4:①制作各種模型②石膏繃帶③調(diào)節(jié)水泥硬化速度
14.SiO2:①制石英玻璃、石英鐘表②光導(dǎo)纖維
15.NH3:①制硝酸、銨鹽的主要原料②用于有機合成
③制冷劑
16.乙酸乙酯:①有機溶劑②制備飲料和糖果的香料
17.乙烯:①制塑料、合成纖維、有機溶劑等②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果實催熟)
18.甘油:①重要化工原料②護膚
五、常用的除雜方法
1.雜質(zhì)轉(zhuǎn)化法
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氫氧化鈉,使苯酚轉(zhuǎn)化為苯酚鈉,利用苯酚鈉易溶于水,使之與苯分開。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熱的方法。
2.吸收洗滌法
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氫和水,可使混合氣體先通過飽和碳酸氫鈉的溶液后,再通過濃硫酸。
3.沉淀過濾法
欲除去硫酸亞鐵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銅,加入過量鐵粉,待充分反應(yīng)后,過濾除去不溶物,達到目的。
4.加熱升華法
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劑萃取法
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結(jié)晶法(結(jié)晶和重結(jié)晶)
欲除去硝酸鈉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鈉,可利用兩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溫度,使硝酸鈉結(jié)晶析出,得到硝酸鈉純晶。
7.分餾、蒸餾法
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餾的方法;將萃取后的碘單質(zhì)和苯分離可采用蒸餾法。
8.分液法
欲將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分離,可采用此法,如將苯和水分離。
9.滲析法
欲除去膠體中的離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氫氧化鐵膠體中的氯離子。
10.綜合法
欲除去某物質(zhì)中的雜質(zhì),可采用以上各種方法或多種方法綜合運用。
六、常見的環(huán)境污染
1.臭氧層空洞——大氣平流層中的臭氧層被氟里昂等氟氯烴破壞而減少或消失,使地球生物遭受紫外線的傷害。
2.溫室效應(yīng)——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增多,造成地球平均氣溫上升,加速了水的循環(huán),致使自然災(zāi)害頻繁發(fā)生。
3.光化學煙霧——空氣中的污染性氣體氮的氧化物在紫外線照射下,發(fā)生一系列光化學反應(yīng)而生成有毒的光化學煙霧.空氣中氮的氧化物主要來自石油產(chǎn)品和煤燃燒的產(chǎn)物、汽車尾氣以及制硝酸工廠的廢氣等。
4.赤潮——海水富營養(yǎng)化(含N、P、K等污水的任意排放)污染,使海藻大量繁殖,水質(zhì)惡化。
5.水華——淡水富營養(yǎng)化(含N、P、K等污水的任意排放)污染,使水藻大量繁殖,水質(zhì)惡化。
6.酸雨——空氣中硫、氮的氧化物在氧氣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酸霧隨雨水降下,其pH通常小于5.6。空氣中SO2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以及含硫礦石的冶煉和硫酸、磷肥、紙漿生產(chǎn)的工業(yè)廢氣。
7.汽車尾氣——主要是由汽油不完全燃燒產(chǎn)生的CO、氣態(tài)烴以及氣缸中的空氣在放電條件下產(chǎn)生的氮的氧化物等,它是城市大氣污染或造成光化學煙霧的主要原因。
8.室內(nèi)污染——由化工產(chǎn)品如油漆、涂料、板材等釋放出的甲醛(HCHO)氣體;建筑材料產(chǎn)生的放射性同位素氡(Rn);家用電器產(chǎn)生的電磁輻射等。
9.食品污染——指蔬菜、糧食、副食品等在生產(chǎn)、貯存、運輸、加工的過程中,農(nóng)藥、化肥、激素、防腐劑(苯甲酸及其鈉鹽等)、色素、增白劑(“吊白塊”、大蘇打、漂粉精)、調(diào)味劑等,以及轉(zhuǎn)基因技術(shù)的不恰當使用所造成的污染。
七、常見化學反應(yīng)
(一)金屬元素的反應(yīng)
1.堿金屬的反應(yīng)
(1)堿金屬單質(zhì)的化學反應(yīng)
①與水反應(yīng)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2Na+CuSO4+2H2O===Na2SO4+Cu(OH)2↓+H2↑
【題源信息】鈉與鹽溶液反應(yīng),不能置換出鹽中的金屬,而是先與H2O反應(yīng)生成NaOH,然后生成的NaOH溶液再與鹽溶液反應(yīng),鈉與H2O、酸反應(yīng)的實質(zhì)都是與H+反應(yīng),所以鈉與酸溶液反應(yīng)更為劇烈。鈉與熔融的鹽反應(yīng)才可能置換出鹽中的金屬。
②與氧氣反應(yīng)
4Na+O2===2Na2O(空氣中緩慢氧化)
2Na+O2點燃=====Na2O2
2Na2O+O2△=====2Na2O2
4Li+O2點燃=====2Li2O
【題源信息】①無論Na與O2反應(yīng)生成Na2O或Na2O2,只要參與反應(yīng)的Na質(zhì)量相等,則轉(zhuǎn)移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一定相等,但得到Na2O2的質(zhì)量大于Na2O的質(zhì)量。
②注意Na及其化合物發(fā)生焰色反應(yīng)時火焰顏色均為黃色。
③要注意推斷題中的“題眼”——多步氧化關(guān)系:NaO2――→Na2OO2――→Na2O2。
(2)堿金屬化合物的化學反應(yīng)
①Na2O2
2H2O+2Na2O2===4NaOH+O2↑
2CO2+2Na2O2===2Na2CO3+O2
SO2+Na2O2===Na2SO4
【題源信息】1molNa2O2參與反應(yīng)轉(zhuǎn)移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1mol,該結(jié)論常用在考查NA的題目中。Na2O2與CO2和水蒸氣組成的混合氣體反應(yīng)時,應(yīng)先考慮Na2O2與CO2的反應(yīng)。Na2O2具有強氧化性,能將具有還原性的物質(zhì)氧化,注意相關(guān)反應(yīng)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如將Na2O2投入Na2S、Na2SO3、NaI、FeSO4等具有還原性的溶液中)。
②Na2CO3
Na2CO3+2HCl(過量)===2NaCl+CO2↑+H2O
Na2CO3+HCl(不足)===NaCl+NaHCO3
Na2CO3+CO2+H2O===2NaHCO3
Na2CO3+Ca(OH)2===CaCO3↓+2NaOH
【題源信息】向Na2CO3溶液中加入鹽酸時反應(yīng)分兩步進行,首先生成NaHCO3,然后是NaHCO3與鹽酸反應(yīng)生成CO2。兩者滴加的順序不同,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也不同,這就是不用其他試劑就能鑒別出Na2CO3溶液和鹽酸的原理。
③NaHCO3
NaHCO3+HCl===NaCl+CO2↑+H2O
NaHCO3+NaOH===Na2CO3+H2O
2NaHCO3+Ca(OH)2(不足)===Na2CO3+CaCO3↓+2H2O
NaHCO3+Ca(OH)2(過量)===CaCO3↓+NaOH+H2O
【題源信息】a.不能用常壓下蒸發(fā)溶劑的方法制備NaHCO3晶體,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鑒別Na2CO3與NaHCO3。
b.在書寫碳酸氫鹽與澄清石灰水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時要特別注意兩者量的相對多少。
c.吸收CO2氣體中的HCl不能用飽和Na2CO3溶液,需用飽和NaHCO3溶液。
④NaOH
2NaOH+H2SO4===Na2SO4+2H2O
CO2+2NaOH(過量)===Na2CO3+H2O
CO2(過量)+NaOH===NaHCO3
⑤CO2與NaOH溶液反應(yīng)的產(chǎn)物可能是Na2CO3、NaHCO3或兩者的混合物,可根據(jù)Na+和C守恒法確定CO2與NaOH溶液的反應(yīng)產(chǎn)物。
2.Mg的反應(yīng)
(1)在CO2中燃燒
2Mg+CO2點燃=====2MgO+C
(2)在空氣中燃燒
2Mg+O2點燃=====2MgO3Mg+N2點燃=====Mg3N2
2Mg+CO2點燃=====2MgO+C
【題源信息】a.此反應(yīng)在高考中是一個熱點反應(yīng),主要出現(xiàn)在推斷題中,是由金屬單質(zhì)作反應(yīng)物生成非金屬固體單質(zhì)的置換反應(yīng)。
b.鎂著火時不能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
c.常溫下鎂在空氣中與O2反應(yīng)生成一層堅固致密的氧化物保護膜,所以金屬鎂有抗腐蝕性。
3.Al及其化合物的反應(yīng)
(1)鋁片產(chǎn)生氫氣的反應(yīng)
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題源信息】鋁單質(zhì)是中學化學中典型的既能與酸反應(yīng)、又能與堿反應(yīng)的金屬單質(zhì),這常作為高考中物質(zhì)推斷題的“題眼”。
(2)鋁熱反應(yīng)
2Al+Fe2O3高溫=====2Fe+Al2O3
4Al+3MnO2高溫=====3Mn+2Al2O3
【題源信息】a.引發(fā)鋁熱反應(yīng)的操作是高考實驗考查的熱點。主要操作是先鋪一層KClO3,插上鎂條,然后點燃鎂條。
b.注意鋁熱反應(yīng)是中學化學中唯一一個金屬單質(zhì)與金屬氧化物在高溫條件下的置換反應(yīng)。
c.該反應(yīng)形式常在無機框圖中出現(xiàn),注意反應(yīng)條件(高溫)及信息(鋁熱反應(yīng))。
(3)Al2O3的反應(yīng)(兩性)
Al2O3+6HCl===2AlC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
【題源信息】由此可知Al2O3是一種既能與酸反應(yīng),又能與堿反應(yīng)的兩性氧化物。
(4)Al(OH)3的反應(yīng)(兩性)
Al(OH)3+3HCl===AlCl3+3H2O
Al(OH)3+NaOH===NaAlO2+2H2O
【題源信息】由以上反應(yīng)可知,Al(OH)3是一種既溶于酸又溶于堿的白色沉淀,這是高考推斷題的常見“題眼”。
(5)鋁鹽的反應(yīng)
①鋁鹽與氨水反應(yīng)
Al3++3NH3·H2O===Al(OH)3↓+3NH4+
【題源信息】a.不管氨水是否過量,都會發(fā)生此反應(yīng),
Al(OH)3不溶于過量的氨水。
b.此反應(yīng)常用于制備Al(OH)3。
②偏鋁酸鹽的反應(yīng)
向偏鋁酸鹽溶液中滴加鹽酸
NaAlO2+HCl+H2O===Al(OH)3↓+NaCl(少量鹽酸)
NaAlO2+4HCl===AlCl3+NaCl+2H2O(足量鹽酸)
【題源信息】向偏鋁酸鹽中逐滴滴加過量鹽酸的實驗現(xiàn)象是先產(chǎn)生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
向偏鋁酸鹽中通入CO2[Al(OH)3不溶于碳酸]
2AlO2-+CO2+3H2O===2Al(OH)3↓+CO32-(少量CO2)
AlO2-+CO2+2H2O===Al(OH)3↓+HCO3-(足量CO2)
偏鋁酸鹽與鋁鹽反應(yīng)
Al3++3AlO2-+6H2O===4Al(OH)3↓
【題源信息】a.Al3+與AlO2-不能大量共存。
b.此反應(yīng)是一種最節(jié)省原料的制備Al(OH)3的方案。
4.鐵及其化合物的反應(yīng)
(1)鐵單質(zhì)
3Fe+2O2點燃=====Fe3O4
Fe+S△=====FeS
2Fe+3Cl2點燃=====2FeCl3
3Fe+4H2O(g)高溫=====Fe3O4+4H2
Fe+2H+===Fe2++H2↑(酸為非氧化性酸)
Fe+4HNO3(稀)===Fe(NO3)3+NO↑+2H2O(鐵適量)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鐵過量)
Fe+CuSO4===Cu+FeSO4
2FeCl3+Fe===3FeCl2
【題源信息】Fe與O2、H2O(g)反應(yīng)的產(chǎn)物都是Fe3O4而不是Fe2O3,F(xiàn)e與Cl2反應(yīng)時生成FeCl3,與S反應(yīng)時生成FeS,說明Cl2的氧化能力大于S的。常溫下,F(xiàn)e、Al在濃硫酸和濃硝酸中發(fā)生鈍化,但加熱后繼續(xù)反應(yīng)。
(2)鐵的化合物
FeCl2+2NaOH===Fe(OH)2↓+2NaCl
4Fe(OH)2+O2+2H2O===4Fe(OH)3
2FeCl2+Cl2===2FeCl3
Fe3++3SCN-===Fe(SCN)3
FeCl3+3H2O(沸水)△=====Fe(OH)3(膠體)+3HCl(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
Fe2O3·nH2O+3H2O=====鐵發(fā)生吸氧腐蝕生成鐵銹
【題源信息】①FeCl2溶液與NaOH溶液在空氣中反應(yīng)的現(xiàn)象變化,常用于物質(zhì)推斷。向Fe2+溶液
中加入硝酸、KMnO4、氯水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質(zhì)時,溶液會出現(xiàn)淺黃綠色→棕黃色的顏色變化,該現(xiàn)象可用于Fe2+的初步檢驗。
②制備Fe(OH)2的方法很多,原則有兩點,一是溶液中的溶解氧必須提前除去,二是反應(yīng)過程中必須與O2隔絕。
③Fe3+的檢驗方法較多,如觀察溶液顏色法(棕黃色)、NaOH溶液法(生成紅褐色沉淀)、KSCN溶液法(生成紅色溶液),前面兩種方法需溶液中Fe3+濃度較大時才適用,最好也最靈敏的方法是KSCN溶液法。Fe2+的檢驗可采用加入KSCN溶液后再加入氧化劑的方法。
5.銅及其化合物的反應(yīng)
(1)銅單質(zhì)的反應(yīng)
①與非金屬單質(zhì)反應(yīng)
2Cu+O2△=====2CuO
2Cu+S△=====Cu2S
Cu+Cl2點燃=====CuCl2
在潮濕空氣中被銹蝕生成銅綠
2Cu+O2+H2O+CO2===Cu2(OH)2CO3
②與酸反應(yīng)
Cu+2H2SO4(濃)△=====CuSO4+S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2)銅的重要化合物
①黑色氧化銅高溫分解生成紅色氧化亞銅
4CuO高溫=====2Cu2O+O2↑
②藍色硫酸銅晶體受熱分解生成白色無水硫酸銅粉末
CuSO4·5H2O△=====CuSO4+5H2O
【題源信息】銅作為不活潑金屬的代表,高考??疾椋?/p>
a.銅單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b.銅的化合物在反應(yīng)中的顏色變化;c.CuSO4·5H2O在不同溫度條件下分解反應(yīng)的簡單計算。
(2)①4H2+Fe3O4高溫=====3Fe+4H2O(與其他鐵的氧化物反應(yīng)也可)
②2Fe2++HClO+H+===2Fe3++Cl-+H2O
(3)稀硫酸、KMnO4溶液取適量D固體于小燒杯中,再向燒杯中加入適量稀硫酸使固體完全溶解,將所得溶液滴入盛有KMnO4溶液的試管中,KMnO4溶液褪色
【題型解讀】本題考查常見無機物的性質(zhì)及它們之間的轉(zhuǎn)化。此類試題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及元素化合物等知識于一體,具有考查知識面廣、思維容量大、試題區(qū)分度高等特點,考查考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重組、轉(zhuǎn)換、遷移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等,一直是高考命題專家的“寵兒”。解答此類問題的關(guān)鍵是找準“突破口”,可從物質(zhì)的特殊顏色、特征性質(zhì)、特殊反應(yīng)條件、特殊轉(zhuǎn)化關(guān)系(如連續(xù)氧化關(guān)系、三角關(guān)系、置換反應(yīng)等)、特征數(shù)據(jù)、工業(yè)生產(chǎn)信息等方面進行分析,準確找出“突破口”,繼而完成其他物質(zhì)的推斷。
高考化學復(fù)習必背知識點(二)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方面無論做什么事都有計劃和準備,作為教師就要在上課前做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幫助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學復(fù)習必背知識點(二)”,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高考化學復(fù)習必背知識點(二)
(二)非金屬元素的反應(yīng)
1.鹵素單質(zhì)的反應(yīng)
(1)氯氣的制備
實驗室制法工業(yè)制法這兩個反應(yīng)考查較為頻繁,考生需引起重視。
(2)氯氣與亞鐵鹽的反應(yīng)
向氯化亞鐵溶液中通入氯氣
2FeCl2+Cl2===2FeCl3
【題源信息】a.該反應(yīng)的實驗現(xiàn)象:溶液由淺綠色變成棕黃色。b.此反應(yīng)常用于檢驗Fe2+。
由于Fe2+不能直接檢驗,只有將Fe2+與Cl2反應(yīng)生成Fe3+,然后再檢驗。
(3)氯氣溶于水a(chǎn).新制氯水中含有H+、Cl-、ClO-、OH-、Cl2、HClO、H2O。
b.氯氣溶于水,但難溶于飽和食鹽水,故可將含HCl氣體雜質(zhì)的氯氣通入飽和食鹽水中,以除去HCl,這一點在綜合實驗中常會涉及,需注意。
(4)次氯酸見光分解
【題源信息】a.次氯酸可作強氧化劑,殺菌消毒,還可作漂白劑。b.新制氯水要避光保存。
(5)與漂白粉相關(guān)的反應(yīng)
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此反應(yīng)用于工業(yè)制漂白粉)
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光照=====2HCl+O2↑(這些反應(yīng)是漂白粉失效的原理)
(6)Cl2與NaOH溶液的反應(yīng)2NaOH+Cl2===NaClO+NaCl+H2O
此反應(yīng)說明了Cl2作為尾氣時,吸收劑應(yīng)用NaOH溶液,這個會在實驗綜合題中出現(xiàn),需注意。
(7)鹵素單質(zhì)間的置換反應(yīng)
將新制氯水注入盛NaBr或NaI溶液的試管中
Cl2+2NaBr===Br2+2NaClCl2+2NaI===I2+2NaCl反應(yīng)可用于驗證鹵素單質(zhì)的氧化性強弱。
2.氧族元素的反應(yīng)
(1)H2O2的不穩(wěn)定性
a.過氧化氫的化學式為H2O2,其中氧元素為-1價,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并且以氧化性為主,用作漂白劑、消毒劑。
b.此反應(yīng)是實驗室制取O2的一種方法。
(2)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過程
(3)銅與濃硫酸反應(yīng)
Cu+2H2SO4(濃)=====CuSO4+2H2O+SO2↑
【題源信息】此反應(yīng)是高考考查性質(zhì)實驗的熱點,要注意兩點:a.實驗中溶液的顏色變化,由無色到藍色;b.SO2的檢驗:使品紅溶液褪色,加熱時品紅溶液恢復(fù)顏色。隨著反應(yīng)進行,溶液變稀,反應(yīng)無法再進行。但加入酸液,反應(yīng)繼續(xù)進行。注意該考點在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中會考查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會在計算題中計算溶液中離子的濃度等。
(4)碳與濃硫酸的反應(yīng)
C+2H2SO4(濃)=====2H2O+CO2↑+2SO2↑
【題源信息】此反應(yīng)是高考考查性質(zhì)實驗的熱點,要特別注意實驗中檢驗SO2和CO2時它們之間的相互干擾。必須先用品紅溶液檢驗SO2,并確定SO2除盡后,再用澄清石灰水檢驗CO2。
3.氮族元素
(1)氮氣及氧化物
2NO+O2===2NO22NO2==N2O43NO2+H2O===2HNO3+NO
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
【題源信息】氮的氧化物和O2、水反應(yīng)的計算可根據(jù)反應(yīng)物相對量的多少判斷剩余氣體,但無論什么情況,剩余氣體都不是NO2。NO、NO2具有氧化性,能與NH3反應(yīng)生成N2和H2O。
(2)氨與銨鹽
NH3+H2O==NH3·H2O==NH4++OH-NH3+HCl===NH4Cl
4NH3+5O2==4NO+6H2O
NH4HCO3=====NH3↑+H2O↑+CO2↑
【題源信息】銨鹽的分解反應(yīng)常出現(xiàn)在框圖推斷題中,若某種物質(zhì)受熱分解的產(chǎn)物均為氣體,可猜想該物質(zhì)可能是碳酸氫銨或碳酸銨。在綜合探究題中也會與Na2O2結(jié)合考查NH3的催化氧化實驗等。銨鹽與堿反應(yīng)主要用于實驗室制備NH3或檢驗溶液中的NH4+。
(3)硝酸
4HNO3=====4NO2↑+O2↑+2H2OCu+4HNO3(濃)===Cu(NO3)2+2H2O+2NO2↑
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
C+4HNO3(濃)=====CO2↑+4NO2↑+2H2O
【題源信息】濃硝酸的氧化性大于稀硝酸的,銅與濃硝酸和稀硝酸的兩個反應(yīng)中硝酸均沒有全部作氧化劑。銅與濃硝酸反應(yīng)時在試管內(nèi)就能看到紅棕色的NO2,而與稀硝酸反應(yīng)時需在試管口才能看到紅棕色氣體。
4.硅及其化合物
(1)碳在高溫下還原二氧化硅
SiO2+2C=====Si+2CO↑
【題源信息】a.此反應(yīng)用于工業(yè)制單質(zhì)硅。
b.此反應(yīng)是中學化學中唯一的同主族非金屬固體單質(zhì)之間的置換反應(yīng)。
(2)二氧化硅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yīng)
SiO2+2NaOH===Na2SiO3+H2O
【題源信息】由此反應(yīng)可知裝NaOH溶液的試劑瓶不能用玻璃塞。
(3)二氧化硅與氫氟酸反應(yīng)SiO2+4HF===SiF4↑+2H2O
【題源信息】a.雕刻玻璃原理;b.實驗室中氫氟酸的保存。
【樣題2】
從固體混合物A出發(fā),可以發(fā)生如圖所示的轉(zhuǎn)化關(guān)系:
G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溶液H的焰色反應(yīng)呈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片觀察)。請回答下列問題:
(1)混合物A的成分為________(填化學式,下同),氣體C為________。
(2)寫出反應(yīng)③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反應(yīng)④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②的名稱是________,在操作②中所使用的玻璃儀器是________。在得到固體D時,必須進行洗滌、干燥等操作,洗滌固體D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實驗中,要獲得干燥純凈的黃綠色氣體F,可以將它通過圖Ⅰ中的裝置,其中試劑瓶①中盛放的是________(填物質(zhì)名稱,下同),試劑瓶②中盛放的是________。
(6)實驗中必須吸收多余的氣體F,以免污染空氣。圖Ⅱ是實驗室用NaOH溶液吸收氣體F的裝置,為防止倒吸現(xiàn)象,合理的裝置是________(填序號)。
解析根據(jù)框圖中的轉(zhuǎn)化關(guān)系及框圖中的特殊反應(yīng)現(xiàn)象進行推斷。向溶液E中加入AgNO3溶液產(chǎn)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則G為AgCl,溶液H的焰色反應(yīng)呈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片觀察),證明H為KNO3,F(xiàn)為黃綠色氣體,即可推出F為Cl2,然后采用逆向推理得出混合物A為KClO3和MnO2的混合物,C為O2,B為KCl和MnO2的混合物,溶于水后,通過過濾得到固體D(MnO2)和溶液E(KCl)。
分離MnO2固體和KCl溶液,操作②應(yīng)為過濾操作,所使用的玻璃儀器為漏斗、燒杯和玻璃棒。洗滌固體D是為了除去MnO2表面上吸附的K+、Cl-。
制得的Cl2中混有HCl、H2O(g),先用飽和食鹽水除去HCl,再用濃硫酸進行干燥。
用NaOH溶液吸收Cl2時,容易發(fā)生倒吸,不能將導(dǎo)管直接插入NaOH溶液中,可選用裝置②③防止倒吸。
答案(1)KClO3、MnO2O2
(2)KCl+AgNO3===KNO3+AgCl↓
3)MnO2+4H++2Cl-=====Mn2++Cl2↑+2H2O
(4)過濾漏斗、燒杯和玻璃棒除去MnO2表面上吸附的K+、Cl-
(5)飽和食鹽水濃硫酸
(6)②③
【題型解讀】本題綜合考查了氯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zhuǎn)化、氯氣的凈化、尾氣吸收、離子方程式的書寫等知識,體現(xiàn)了《考試大綱》中綜合應(yīng)用層次能力的要求。近幾年高考中對氯及其化合物的考查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以氯及其化合物的轉(zhuǎn)化為主線設(shè)置綜合推斷題,將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融于其中;二是以氯氣的實驗室制法及性質(zhì)為載體,綜合考查氯氣的實驗室制備方法、氯氣的性質(zhì)、Cl-的檢驗方法、氯水的成分及性質(zhì)等。解題時,要注意以下問題:①HClO具有漂白性;②將Cl2通入滴有酚酞試液的NaOH溶液中,溶液的紅色褪去,不是因為HClO的漂白性,而是發(fā)生反應(yīng):2NaOH+Cl2===NaCl+NaClO,使溶液的堿性減弱;③Cl2具有強氧化性,與變價金屬Fe、Cu反應(yīng)時,只能生成高價態(tài)金屬氯化物,如FeCl3、CuCl2等;④ClO-、Cl-在酸性溶液中發(fā)生反應(yīng):ClO-+Cl-+2H+===Cl2↑+H2O,故兩者不能大量共存于酸性溶液中。
八常錯易混
常錯點1.錯誤地認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一定是堿性氧化物。
辨析酸性氧化物與非金屬氧化物是兩種不同的分類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而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如Al2O3是兩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常錯點2.錯誤地認為膠體帶有電荷。
辨析膠體是電中性的,只有膠體粒子即膠粒帶有電荷,而且并不是所有膠體粒子都帶有電荷。如淀粉膠體粒子不帶電荷。
常錯點3.錯誤地認為有化學鍵被破壞的變化過程就是化學變化。
辨析化學變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質(zhì)生成,從微觀角度看就是有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生成。只有化學鍵斷裂或只有化學鍵生成的過程不是化學變化,如氯化鈉固體溶于水時破壞了其中的離子鍵,離子晶體和金屬晶體的熔化或破碎過程破壞了其中的化學鍵,從飽和溶液中析出固體的過程形成了化學鍵,這些均是物理變化。
常錯點4.錯誤地認為同種元素的單質(zhì)間的轉(zhuǎn)化是物理變化。
辨析同種元素的不同單質(zhì)(如O2和O3、金剛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質(zhì),相互之間的轉(zhuǎn)化過程中有新物質(zhì)生成,是化學變化。
常錯點5.錯誤地認為氣體摩爾體積就是22.4L·mol-1。
辨析兩者是不同的,氣體摩爾體積就是1mol氣體在一定條件下占有的體積,在標準狀況下為22.4L,在非標準狀況下可能是22.4L,也可能不是22.4L。
常錯點6.在使用氣體摩爾體積或阿伏加德羅定律時忽視物質(zhì)的狀態(tài)或使用條件。
辨析氣體摩爾體積或阿伏加德羅定律只適用于氣體體系,既可以是純凈氣體,也可以是混合氣體。對于固體或液體不適用。氣體摩爾體積應(yīng)用于氣體計算時,要注意在標準狀況下才能用22.4L·mol-1。
常錯點7.在計算物質(zhì)的量濃度時錯誤地應(yīng)用溶劑的體積。
辨析物質(zhì)的量濃度是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衡量標準是單位體積溶液里所含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計算物質(zhì)的量濃度時應(yīng)用溶液的體積而不是溶劑的體積。
常錯點8.在進行溶液物質(zhì)的量濃度和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的換算時,忽視溶液體積的單位。
辨析溶液物質(zhì)的量濃度和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的換算時,要用到溶液的密度,通常溶液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單位是mol·L-1,溶液密度的單位是g·cm-3,在進行換算時,易忽視體積單位的不一致。
常錯點9.由于SO2、CO2、NH3、Cl2等溶于水時,所得溶液能夠?qū)щ姡虼隋e誤地認為SO2、CO2、NH3、Cl2等屬于電解質(zhì)。
辨析(1)電解質(zhì)和非電解質(zhì)研究的范疇是化合物,單質(zhì)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zhì)也不是非電解質(zhì)。
(2)電解質(zhì)必須是化合物本身電離出陰、陽離子,否則不能用其水溶液的導(dǎo)電性作為判斷其是否是電解質(zhì)的依據(jù)。如SO2、CO2、NH3等溶于水時之所以能夠?qū)щ?,是因為它們與水發(fā)生了反應(yīng)生成了電解質(zhì)的緣故。
常錯點10.錯誤地認為其溶液導(dǎo)電能力強的電解質(zhì)為強電解質(zhì)。
辨析電解質(zhì)的強弱與溶液的導(dǎo)電性強弱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導(dǎo)電性的強弱與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大小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shù)有關(guān);而電解質(zhì)的強弱與其電離程度的大小有關(guān)。
常錯點11.錯誤地認為氧化劑得到的電子數(shù)越多,氧化劑的氧化能力越強;還原劑失去的電子數(shù)越多,還原劑的還原能力越強。
辨析氧化性的強弱是指得電子的難易程度,越容易得電子即氧化性越強,與得電子的數(shù)目無關(guān)。同樣還原劑的還原性強弱與失電子的難易程度有關(guān),與失電子的數(shù)目無關(guān)。
常錯點12.錯誤認為同種元素的相鄰價態(tài)一定不發(fā)生反應(yīng)。
辨析同種元素的相鄰價態(tài)之間不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yīng),但能發(fā)生復(fù)分解反應(yīng),如Na2SO3+H2SO4===Na2SO4+SO2↑+H2O,此反應(yīng)中H2SO4表現(xiàn)強酸性。
常錯點13.錯誤地認為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質(zhì)子、電子和中子構(gòu)成的。
辨析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質(zhì)子和電子,但是不一定含有中子,如11H原子中就不含有中子。
常錯點14.錯誤地認為元素的種類數(shù)與原子的種類數(shù)相等。
辨析(1)同一種元素可能由于質(zhì)量數(shù)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核素(原子),因此原子的種類數(shù)要大于元素的種類數(shù)。
(2)但是也有的元素只有一種核素,如Na、F等。
常錯點15.錯誤地認為最外層電子數(shù)少于2的原子一定是金屬原子。
辨析最外層電子數(shù)少于2的主族元素有H,屬于非金屬元素。
常錯點16.錯誤地認為離子鍵的實質(zhì)是陰陽離子的靜電吸引作用。
辨析離子鍵的實質(zhì)是陰陽離子的靜電作用,包括靜電吸引和靜電排斥兩種作用,離子鍵是這兩種作用綜合的(平衡)結(jié)果。
常錯點17.錯誤地認為含有共價鍵的化合物一定是共價化合物。
辨析(1)只含有共價鍵的化合物才能稱為共價化合物;
(2)離子化合物中也可以含有共價鍵,如Na2O2中含有非極性共價鍵,NaOH中含有極性共價鍵。
常錯點18.錯誤地認為增大壓強一定能增大化學反應(yīng)速率。
辨析(1)對于只有固體或純液體參加的反應(yīng)體系,增大壓強反應(yīng)速率不變。
(2)對于恒溫恒容條件的氣態(tài)物質(zhì)之間的反應(yīng),若向體系中充入惰性氣體,體系的壓強增大,但是由于各物質(zhì)的濃度沒有改變,故反應(yīng)速率不變。
(3)壓強對反應(yīng)速率的影響必須是引起氣態(tài)物質(zhì)的濃度的改變才能影響反應(yīng)速率。
常錯點19.錯誤地認為平衡正向移動,平衡常數(shù)就會增大。
辨析平衡常數(shù)K只與溫度有關(guān),只有改變溫度使平衡正向移動時,平衡常數(shù)才會增大,改變濃度和壓強使平衡正向移動時,平衡常數(shù)不變。
常錯點20.錯誤地認為放熱反應(yīng)或熵增反應(yīng)就一定能自發(fā)進行。
辨析反應(yīng)能否自發(fā)進行的判據(jù)是ΔG=ΔH-TΔS,僅從焓變或熵變判斷反應(yīng)進行的方向是不準確的。
常錯點21.錯誤認為任何情況下,c(H+)和c(OH-)都可以通過KW=1×10-14進行換算。
辨析KW與溫度有關(guān),25℃時KW=1×10-14,但溫度變化時KW變化,c(H+)和c(OH-)不能再通過KW=1×10-14進行換算。
常錯點22.錯誤認為溶液的酸堿性不同時,水電離出的c(OH-)和c(H+)也不相等。
辨析由水的電離方程式H2O??OH-+H+可知,任何水溶液中,水電離出的c(OH-)和c(H+)總是相等的,與溶液的酸堿性無關(guān)。
常錯點23.酸、堿、鹽溶液中,c(OH-)或c(H+)的來源混淆。
辨析(1)酸溶液中,c(OH-)水電離=c(OH-)溶液;
堿溶液中,c(H+)水電離=c(H+)溶液。
(2)鹽溶液中,若為強酸弱堿鹽,c(H+)水電離=c(H+)溶液;
若為強堿弱酸鹽,c(OH-)水電離=c(OH-)溶液。
常錯點24.錯誤認為只要Ksp越大,其溶解度就會越大。
辨析Ksp和溶解度都能用來描述難溶電解質(zhì)的溶解能力。但是只有同種類型的難溶電解質(zhì)才能直接用Ksp的大小來判斷其溶解度的大?。蝗羰遣煌念愋?,需要計算其具體的溶解度才能比較。
常錯點25.錯誤地認為原電池的兩個電極中,相對較活潑的金屬一定作負極。
辨析判斷原電池的電極要根據(jù)電極材料和電解質(zhì)溶液的具體反應(yīng)分析,發(fā)生氧化反應(yīng)的是負極,發(fā)生還原反應(yīng)的是正極。
如在Mg—Al—稀H2SO4組成的原電池中,Mg為負極,而在Mg—Al—NaOH溶液組成的原電池中,Al作負極,因為Al可與NaOH溶液反應(yīng),Mg不與NaOH溶液反應(yīng)。
常錯點26.在電解食鹽水的裝置中,錯誤地認為陽極區(qū)顯堿性。
辨析電解食鹽水時,陰極H+放電生成H2,使水的電離平衡正向移動,OH-濃度增大,陰極區(qū)顯堿性。
常錯點27.錯誤地認為鈉在過量氧氣中燃燒生成Na2O2,在適量或少量氧氣中燃燒生成Na2O。
辨析鈉與氧氣的反應(yīng)產(chǎn)物與反應(yīng)條件有關(guān),將金屬鈉暴露在空氣中生成Na2O,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生成Na2O2。
常錯點28.錯誤地認為鈍化就是不發(fā)生化學變化,鋁、鐵與濃硫酸、濃硝酸不發(fā)生反應(yīng)。
辨析鈍化是在冷的濃硫酸、濃硝酸中鋁、鐵等金屬的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而阻止了反應(yīng)的進一步進行,如果加熱氧化膜會被破壞,反應(yīng)就會劇烈進行。所以鈍化是因發(fā)生化學變化所致;鋁、鐵等金屬只在冷的濃硫酸、濃硝酸中發(fā)生鈍化,加熱時會劇烈反應(yīng)。
常錯點29.錯誤地認為,金屬的還原性與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有關(guān)。
辨析在化學反應(yīng)中,金屬的還原性強弱與金屬失去電子的難易程度有關(guān),與失去電子的數(shù)目無關(guān),即與化合價無關(guān)。
常錯點30.錯誤地認為可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
辨析乙烯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后產(chǎn)生二氧化碳,故不能達到除雜目的,必須再用堿石灰處理。
常錯點31.錯誤地認為苯和溴水不反應(yīng),故兩者混合后無明顯現(xiàn)象。
辨析雖然兩者不反應(yīng),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層顏色變淺或褪去,而苯層變?yōu)槌燃t色。
常錯點32.錯誤地認為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
辨析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難分離。應(yīng)再用氫氧化鈉溶液使苯甲酸轉(zhuǎn)化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鈉,然后分液。
常錯點33.錯誤地認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yīng)。
辨析苯酚的電離能力雖比碳酸弱,但卻比碳酸氫根離子強,所以由復(fù)分解規(guī)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鈉溶液能反應(yīng)生成苯酚鈉和碳酸氫鈉。
常錯點34.錯誤地認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濃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過濾除去。
辨析苯酚與溴水反應(yīng)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雖不溶于水,卻易溶于苯,所以不能達到目的。
常錯點35.錯誤地認為能發(fā)生銀鏡反應(yīng)的有機物一定是醛。
辨析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發(fā)生銀鏡反應(yīng),但它們不是醛。
常錯點36.錯誤地認為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辨析高分子化合物有兩個特點:一是相對分子質(zhì)量很大,一般幾萬到幾百萬;二是高分子化合物的各個分子的n值不同,無固定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而油脂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固定的,一般在幾百范圍內(nèi),油脂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
常錯點37.使用試管、燒瓶加熱液體時,忽視對液體量的要求,所加液體過多。
辨析用試管加熱液體時,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31。用燒瓶加熱液體時,液體不能超過燒瓶容積的21。
常錯點38.使用托盤天平稱量固體藥品時,記錯藥品和砝碼位置,稱量NaOH固體時,誤將藥品放在紙上。
辨析用托盤天平稱量藥品時,應(yīng)是左物右碼。稱量NaOH固體時,應(yīng)將NaOH放在小燒杯內(nèi)或放在稱量瓶內(nèi)。
常錯點39.混淆量筒和滴定管的刻度設(shè)置,仰視或俯視讀數(shù)時,將誤差分析錯誤。
辨析量筒無“0”刻度,且刻度值從下往上增大,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從上往下增大。觀察刻度時相同的失誤,誤差相反。
常錯點40.混淆試紙的使用要求,測pH時誤將pH試紙用蒸餾水潤濕。
辨析使用石蕊試紙、淀粉KI試紙時要先用蒸餾水潤濕,使用pH試紙時,不能將試紙潤濕,否則等于將溶液稀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