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25一年級數學下冊《一百以內數的認識》第四課時教案分析。
一年級數學下冊《一百以內數的認識》第四課時教案分析
第四課時數的順序和比較大小
教學目標
1、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思維能力。
教具準備
100以內數目表一張、例8放大圖兩幅、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出下列各數。
3576899096100
2.老師報數,學生在本子上寫數。
六十九九十三八十三十一百
3.口答。
(1)一個兩位數,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這個數寫作()。
(2)一個數,百位上是l,十位、個位都是0,這個數寫作()。
二、新授。
1.教學例7。
(1)按照數的順序.學生逐行獨立完成。教師出示放大的100以內數目表,指定學生填寫。
師生共同訂正。
(2)讓學生回答例4提出的兩個問題。
①給十位是3的數涂上綠色,個位是3的數涂上黃色,個位和十位數字相同的數涂上粉色,引導學生逐項完成。
②你從表里發(fā)現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從橫行看、豎行看等來發(fā)現。
從橫行看:第一行是填單數,第二行是填雙數.每一橫行的個位都是1、2、3、4、5、6、7、8、9、0。
從豎行看:每一豎行的個位數都一樣,十位上的數是0、1、2、3、4、5、6、7、8、9排列(0沒寫出來)。
教師提問:第4行第8個數是多少?第5行第8個數是多少?55前面一個數是多少?
2.教學例5。
(1)出示小棒圖。
教師問:左邊有多少根小棒?右邊有多少根小棒?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237
教師追問:“左右兩邊的小棒,哪邊的多?(左邊多)42和37兩個數比較。哪個數大?”
學生回答,老師再做說明,42和37相比較,42大,37小,我們用“”來表示它們的關系。
(2)出示計數器圖。
讓學生觀察后問:
“左邊的計數器表示多少?右邊的計數器表示多少?”學生回答后,老師板書:2325.又問:“23和25這兩個數相比較,哪個數大,哪個數小,應該怎樣表示?”老師在○里填上“”大家齊讀式子兩遍。
另一幅圖提問個別學生誰大于誰?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一聽。
3.做課本第42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巡視指導,對有困難學生可對照數目表,做完后集體訂正。
三、練習。
1、把下列卡片按數的大小順序,先從小到大排,再從大到小重新排列。
3560719019100
教師先指定一個學生按從小到大排,排完后,齊讀各數。然后打亂次序,再指定一個學生把這些卡片按數的大小,從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或口填適當的數。
47○3788○90□95□66
35○3661○59□75□□
3、游戲題:找朋友
四、板書設計:
數的順序
相同的數7799
左邊7表示7個十,右邊7表示7個一想鄰的數表示什么?什么樣的數是想鄰的數?
小編推薦
一年級數學下冊《一百以內數的認識》第五課時教案分析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容。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數學下冊《一百以內數的認識》第五課時教案分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數學下冊《一百以內數的認識》第五課時教案分析
第五課時多些,少些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初步學習對數量的估計,逐步建立數感。
2.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能力。
教具準備
例6的投影片、小小養(yǎng)殖場和鞏固練習l以及游戲題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按順序寫敷.
2、62后面連續(xù)的五個數是()。
62后面的第五個數是()。
3、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把下列各數排列起來。
35877062156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教師:紅球有幾個?(58個)藍球有幾個?(15個)黃球有幾個?(10個)
大家一起從15數到58,數的過程體會到15到58要經過好多的數。
教師告訴學生,58比15多得多,象剛才的題目我們就可以說,紅球比藍球多得多。
請一個同學從10數到15,從中感受到l0到15比較接近,我們就可以說15比10多一些,象剛才的題目,我們就可以說黃球比藍球少一些.
2.投影出示小小養(yǎng)殖場。
小組討論:小小養(yǎng)殖場,誰比誰多一些,誰比誰多的多,誰比誰少一些.
學生分小組討論得出結論:鵝比鴨少一些,鵝比雞少得多,雞比鴨多的多等等.
三、鞏固練習。
1.小娟有37張郵票.(投影片出示)
本題可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幾張郵票?(2)小紅可能有幾張郵票?
2、第43頁“做一做”
第1題:4人小組根據題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說一句話。
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提問個別學生,集體訂正.
第3題:看誰最聰明:你能想出幾種答案?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3.下面各數中,誰比誰多一些,誰比誰多得多,誰比誰少一些?
151745
四、板書設計:
多些,少些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一年級上冊《明明上學》第四課時教案分析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上冊《明明上學》第四課時教案分析,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一年級上冊《明明上學》第四課時教案分析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完成課后習題
教學目的:完成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教學過程:
一、復舊
指名背誦課文。
二、綜合練習。
1、習題四
(1)出示習題:
明明站起來。
明明拍了拍身上的土。
明明和小文一同往學校跑去。
(2)讀句子,想想每個句子是什么意思。
(3)按要求改寫句子。
(4)師生評議。
(5)集體讀句子,講講句子的意思。
2、習題五
(1)出示習題:
讀下面的句子,再用帶點的詞語練習說話。
①明明輕輕地走過去,看到了一只蛐蛐。
②明明聽見草叢里有蛐蛐的叫聲。
(2)講清題目的要求。
(3)讀句子,找出帶點的詞語。
(4)指導學生用帶點的詞語說、寫句子。
(5)講講所寫句子的意思。
三、作業(yè):習題三、四、五
課后分析:課文內容貼近生活,學會很快就理解了課文內容,大部分學生都能獨立完成練習。
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第四課時導學案
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第四課時導學案
教學內容: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P61例1和練習十一1~4T)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加的口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口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教學難點: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捆扎好的練習本,磁性教具。
教學過程:
一、舊知復習,引入新知。
1、30+65+2060+49+40
30+6050+2060+4050+50
2、65是有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29是有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
二、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學校新到了一批書,老師打算發(fā)給同學們,我們班有()個同學,我們先算算有多少本書,看夠不夠發(fā)給同學們。
1、觀察,課件出示主題圖
要求: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數一數,你知道它們有多少嗎?一捆有多少本?
數學書有多少本?語文書有多少本?
2、小組討論:
看圖提出問題,誰能提出不同的問題?怎么能算出來?3、合作探究: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數學書,你能怎樣算?
想一想,你是怎樣列式的?用小棒擺一擺,你是怎么算的?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們班領了多少本書,你能算出來嗎?請看圖,我們領了多少本?一包語文書和一包數學書有多少本?
4、全班反饋:A動手操作,理解口算辦法。
B總結算法,計算時要注意計算的單位,個位上的數要加在個位上。整十數要加在十位上。
5、比較算法,加深理解
讓學生認真觀察兩個算式,
這2個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怎樣計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組說,后指名全班交流)
一、鞏固練習,促進理解
1、P61的做一做。
先在書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題,請同學講一講上下兩題有什么關系,并舉幾個例子口頭考考其他同學。
2、P63的練習十一的第一題和第二題
(1)獨立計算后集體訂正。
(2)指名說53+4和20+67是怎么計算的?
(3)你是怎么算的?
(4)小組互相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P63:3圖
(1)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說出來嗎?
(2)你根據這些信息列出算式嗎?
(3)說出結果,你是怎么算的?
二、全課總結
三、作業(yè)設計
P63的4題
反思:
這節(jié)課我主要運用知識遷移的方法,因而學生學得比較輕松愉快。普遍掌握得比較好。但是劉啟靜和黃蘇淇同學課后還得補課,他們理解有困難。
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教案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要根據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教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四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
單元教學內容:
第四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
單元教學重難點、關鍵:
1、重點: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2、難點:數100以內數,特別是數到幾十九、下一個整十數應該數幾十比較困難。
3、關鍵:初步建立數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別注意講清數位的意義,使學生在理解數位的意義的基礎上掌握讀法和寫法。了解數位的意義包括知道數位的名稱、數位的順序、每個數位上的計數單位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
2、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能夠熟練地一個一個地和一十一十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懂得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3、了解和掌握個位、十位的數位的概念。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夠正確地、熟練地讀、寫100以內的數。
4、能夠熟練地口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單元課時安排:約6課時
課題數數,數的組成設計
教學目標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能夠熟練地一個一個地或一十一十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
2、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弄清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理解計數單位
課前準備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課時
一、教學過程復習。
1、看投影片回答問題:
1個十和2個一組成()20是()個十組成的
5個一和1個十組成()()個十和()個一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頁圖。
提出問題:
(1)面上有幾個小朋友?(4個)
(2)他們在干什么?(數一共有幾只羊)
(3)他們都說了些什么?(有的說大概有100只,有的說比20只多得多……)
教師:他們回答對嗎?這些羊大概有幾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數、數的組成。
二、新授課。
1、教學例1。
(1)教師:同學們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數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學生動手操作)。10個一是多少?(10個一是一十)(板書)是幾捆?(一捆)繼續(xù)數出10根捆一捆。
教師:你們如果再接著數出9根,現在一共是幾根?(29根)
教師:大家數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潢10根又要捆一捆,現在一共有幾捆?(3捆)
(2)排木塊,全班同學數一數有幾塊?(10塊)拿3排木塊是多少塊?(30塊)再加2塊呢?(32塊)接著再加3塊現在一共是幾塊?(35塊)
(3)教師:剛才我們已數出30根小棒是幾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現在一共是幾捆?(10捆)10捆是幾根小棒呢?(100根)10個一是一百。(板書)
在教學中要注意每數到接近整十時,再數一個是幾十要停頓強調。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時每數完整十數就問同學們怎么辦?(捆成一捆)
教師:數物體的個數可以1個1個地數,還可以10個10個地數,10個十是多少?(10個十是100)
2、教學例2。
(1)數小棒從三十五數到四十二。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35根小棒,看誰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數一直數到四十二。(強調數到三十九再數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幾捆又幾根?
(2)離開實物直接數數,從八十八數到一百。
教師:誰知道八十九數完數是多少?九十九數完數是多少?學生回答后,讓全體同學一起數,再指名個別數。
(3)做課本第33頁例3上面的“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做,先從五十六根小棒數到六十三根,再接著數到七十二根,有些學生可能對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數是什么有困難,老師要給予輔導。
3、教學例3。
教師出示3捆又5根小棒問學生現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
引導學生認真觀察,35根小棒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3個十和5個一組成多少呢?(3個十和5個一組成35)
三、鞏固練習。
1、做課本第33頁例3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形,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獨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的同學。
2、(首尾呼應)再投影出示第31頁圖。
提問個別學生:畫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這些羊有幾只?
3、兩人一組,互相說一說自己的學號,再說出它的組成。
甲:我是15號。十五是由1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
乙:我是50號。五十是由5個十組成的。
丙:我是32號。三十二是由3個十和2個一組成的。
在教學中,我發(fā)現數數、理解數的組成、比較數的大小以及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學生掌握比較好,尤其是數數,大部分學生不僅會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還會三個三個地數,順著數倒著數基本沒問題。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生數到幾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該數幾十,三個三個的倒著數基本不會。在比較大小方面,學生不僅會比較,更重要的的他們能說出比較的方法,而且這些方法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歸納總結出來的。關于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達到了要求,而且不僅能會算,還能與老師、同學和家長交流算法。
課題讀數、寫數。設計
教學目標1、讓學生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2、能正確地讀、寫出100以內的各數。
教學重點讀數與寫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能正確地讀、寫出100以內的各數
課前準備計數器1個、小棒100根、鉛筆24枝、投影片。
課時
教學過程一、復習。
1、數數。
(1)一個一個地數,從27數到50,從85數到100
(2)十個十個地數,從30數到60,從20數到100
2、看題口答。
(1)()個一是一十,十里面有()個一。
(2)()個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個十。
(3)個十和2個一組成()
(4)十和5個一組成()
(5)75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3、教師報數,學生擺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教學例4。
(1)出示計數器。
十
位
個
位
教師:計數器從右邊起,第一位叫個位,第二位
叫十位,并在計數器分別貼上
(2)教師出示2捆鉛筆和4枝鉛筆。
這里共有幾枝鉛筆?(有24枝),有幾個十枝和幾個一枝。(2個十枝和4個一枝)
學生回答后,教師分別把2捆鉛筆和4枝鉛筆分別掛在十位和個位上,接著問:“計數器上應該怎樣表示呢?”啟發(fā)學生說出2捆鉛筆表示2個十,在十位上撥2顆珠子,4枝鉛筆表示4個一,在個位上撥4個珠子表示。
寫數時,要先寫十位,再寫個位。十位上是幾,就寫幾;個位是幾,就寫幾,這個數寫作“24”。
讀數時,先讀十位數,再讀個位數。十位上是幾,就讀幾十;個位是幾,就讀幾,這個數讀作二十四,學生跟讀兩遍。
2、教學例5。
(1)第一行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讀給同桌同學聽,教師巡視指導。
(2)第二行第1題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十位上有4個珠子,個位上一個也沒有,試問:這個數該怎么寫?學生回答后,教師強調,“這個數十位上是4,就寫4,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寫0”。因此寫作:“40”讀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題讓學生嘗試,說給同桌的同學聽。教師提問個別同學,集體訂正。
教師強調,寫數的時候,有幾個十,就在十位上寫幾,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寫“0”占位,如30、40、50……個位都寫“0”。若這些數個位上不寫“0”行嗎?為什么?
3、教學例6。
(1)出示10捆小棒與計數器。
提問:這里一共有幾捆小棒?幾個10?10個十是多少?
教師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掛在百位上邊。
問一百該怎么寫呢?
引導學生說出:先在百位上寫“1”,十位與個位上都寫“0”這個數寫作“100”讀作“一百”。
(2)教師告訴學生計數器上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4、小結。
寫數、讀數都要從高位起,按數位順序寫,個位或十位上一個也沒有寫數時要寫“0”占位。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提問個別同學:該如何寫數,你是怎么想的?集體訂正。
2、游戲:接通電話(投影出現)。
課題數的順序和比較大小。設計
教學目標1、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及數的順序
教學難點正確熟練地進行比較
課前準備100以內數目表一張、例8放大圖兩幅、投影片。
課時
教學過程一、復習。
1、讀出下列各數。
35、76、89、90、96、100
2、老師報數,學生在本子上寫數。
六十九、九十三、八十、三十、一百
3、口答。
(1)一個兩位數,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這個數寫作()。
(2)一個數,百位上是1,十位、個位上都是0,這個數寫作()。
二、新授。
1、教學例7。
(1)按照數的順序,學生逐行獨立完成。教師出示放大的100以內數目表(已有的數字用彩色筆寫)指定學生填寫。師生共同訂正。
(2)讓學生回答例7提出的兩個問題。
A、給十位是3的數涂上綠色,個位是3的數涂上黃色,個位和十位數字相同的數涂上粉色,引導學生逐項完成。
B、你從表里發(fā)現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從橫行看、豎行看等來發(fā)現。
從橫行看:第一行是填單數,第二行是填雙數。每一橫行的個位都是1、2、3、4、5、6、7、8、9、0。
從豎行看:第一豎行的個位數都一樣,十位上的數是0、1、2、3、4、5、6、7、8、9排列(0沒寫出來)。
教師提問:第4行第8個數是多少?55前面一個數是多少?
2、教學例8。
(1)出示雞蛋圖。
教師問:左邊有多少個雞蛋?右邊有多少個雞蛋?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2826
教師追問:“左右兩邊的雞蛋,哪邊的多?(左邊多)28和26兩個數比較,哪個數大?”
學生回答,老師再做說明,28和26相比較,28大,26小,我們用“>”來表示它們的關系。(在28和26的中間板書“>”學生讀式子兩遍)
(2)出示計數器圖。
讓學生觀察后問:
“左邊的計數器表示多少?右邊的計數器表示多少?學生回答后,老師板書:39○45,又問:“39和45這兩個數相比較,哪個數大,哪個數小,應該怎樣表示?”老師在○里填上“<”大家齊讀式子兩遍。
另一幅圖提問個別學生誰大于誰?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一聽。
3、做課本第39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巡視指導,對有困難學生可對照數目表,做完后集體訂正。
三、練習。
1、把下列卡片按數的大小順序,先從小到大排,再從大到小重新排列。
3560719019100
教師說明:要把幾個數從小到大排列,先要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數,把最小的數排在最左邊,最大的數排在最右邊,再把其他各數按順序排。反過來,如果要把這幾個數從大到小排,就先找出最大的排在最左邊,最小的排在最右邊,再把其他各數按順序排。
教師先指定一個學生按從小到大排,排完后,齊讀各數。然后打亂次序,再指定一個學生把這些卡片按數的大小,從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或()填適當的數。
47○3788○90()<95()>66
35○3661○59()<75()>()
3、游戲題:找朋友(投影片出示)。
小兔的朋友有:28、34、49
小狗的朋友有:97、85、72
游戲題中,有多余信息,防止學生的思維定勢。
課題多些,少些。設計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初步學習對數量的估計,逐步建立數感,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對性,并能夠用準確地語言進行表述。
2、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與交流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對性,并能夠用準確地語言進行表述。
教學難點相對性的理解并能進行正確地表述
課前準備例9的投影片、小小養(yǎng)殖場和鞏固練習1以及游戲題的投影片。
課時
教學過程一、復習。
1、按順序寫數。
1826
6970
2、62后面連續(xù)的五個數是()
62后面的第五個數是()
3、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把下列各數排列起來。
35877062156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9。
教師:先估計一下:紅金魚、花金魚、黑金魚大約有多少條?然后再數一數。
紅金魚有幾條?(48條)花金魚有幾條?(15條)黑金魚有幾條?(10條)
大家一起從15數到48,數的過程體會到15到48要經過好多的數。
教師告訴學生,48比15多得多,象剛才的題目我們就可以說,紅金魚比花金魚多得多。
請一個同學從10數到15,從中感受到10到15比較接近,我們就可以說15比10多一些,象剛才的題目,我們就可以說黑金魚比花金魚少一些。
2、投影出示小小養(yǎng)殖場。
小組討論:小小養(yǎng)殖場,誰比誰多一些,誰比誰多的多,誰比誰少一些。
學生分小組討論得出結論:鵝比鴨少一些,鵝比雞少得多,雞比鴨多得多等等只要結論合理,均視為正確。
三、鞏固練習。
1、小娟有37張郵票。(投影片出示)
本題可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1)小明可能有幾張郵票?(2)小紅可能有幾張郵票?
(畫√)(畫○)
38張45張90張
32張15張56張
2、第40頁“做一做”。
第1題:4人小組根據題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說一句話。
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提問個別學生,集體訂正。
第3題:看誰最聰明:你能想出幾種答案?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學生的估測意識和估測能力與標準還有一段距離,另外,在具體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系也讓一部分學生感到很困難。
課題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設計
教學目標1、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2、使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熟練地口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的口算方法,并能夠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學會能夠用各種不同的方法進行口算。
課前準備例10的課件、游戲題的投影片。
課時
教學過程一、復習??诖鹣旅娓黝}。
1、36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2、5個十和7個一是()。
3、65里由()個十和()個一組成的。
4、2個十和5個一合起來是()。
二、新授。
1、教學例10。
(1)課件演示,媽媽買了3排的樂百氏飲料,每排10瓶,小明買了2瓶樂百氏飲料,他們一共買了幾瓶樂百氏飲料?怎樣列算式?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30+2=32
追問:30+2表示幾個十與幾個一,合起來是多少?
引導學生說出:3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32。
(2)從32瓶中拿走2瓶(課件演示)。
提問:還剩多少瓶?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32—2=30
(3)2個一加3個十一共是多少?怎樣列算式?
學生回答,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2+30=32
(4)練習:第41頁“做一做”。
第1題第1小題
先讓學生擺小棒,再對著擺的小棒寫算式。
學生寫完后,指定一個學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計算,并集體訂正。
第1題第2小題
讓學生擺給同桌的同學看,然后列式計算。
教師巡視,個別學生如果有困難,給予適當的指導,最后集體訂正。
第2題
以做游戲的形式出現,看看誰的頭腦最靈活。
三、鞏固練習。
1、口算下面各題。
(1)50+630+760+920+8
6+507+309+608+20
(2)90+820+350+970+6
98—823—359—976—6
說明:卡片正面寫50+6,背面寫6+50,口算時先讓一名學生看正面的題目并口算得數,再讓另一名學生說出背面的題目并口算,如果學生有困難,再翻到背面讓學生看一看口算。
2、做練習八的第5題。
教師把題目抄在卡片上,指名口算得數,再全班學生一齊看卡片口算得數,然后讓學生把得數填在教科書上。
做游戲:誰最先回家。
組織好練習,進一步培養(yǎng)計算能力。本單元的口算,學生應做到能正確進行計算,絕大多數學生應達到每分鐘做5~6題。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還需要組織好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課題擺一擺、想一想。設計
教學目標1、通過動手擺小圓片,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觀察、猜想等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
3、培養(yǎng)學生間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通過擺一擺進一步理解數位、100以內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熟練地掌握所學的知識點。
課前準備兩位數的數位表,4個小圓片,投影片。
課時
教學過程一、復習。
教師:在數位表中,右邊起第一位叫什么?(個位)第二位叫什么?(十位)
教師拿出一個數字卡片“1”放在個位表示多少?(一個一)
若數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個十)
教師強調:“1”放在不同的數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個一,一個十,一個百……
二、新課。
1、出示兩上小圓片,(學生拿出相應學具)現在大家四人一小組進行分工協作,三個人擺不同的數,一個人負責記錄,然后每組派代表匯報。
十位個位
○○○
○表示的數是:2
表示的數是:11
十位個位
○○
表示的數是:20
2、為什么兩上圓片放入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數不同?
因為放在不同數位表示的數不同,個位上的兩上小圓片表示2個一,十位上兩個小圓片表示2個十。如果一個小圓片放在個位、一個放在十位表示1個十和1個一組成的數是11。
3、出示三個小圓片,(學生拿出相應的學具)分小組學生動手操作,擺出的數各表示什么?
十位個位
○
○○
○○○○○○
○○
○表示的數是:3
表示的數是:12
表示的數是:21
表示的數是:30
4、若4個小圓片呢?擺出的數各表示什么?
十位個位
○
○○
○○○
○○○○○○○○
○○○
○○
○表示的數是:4
表示的數是:13
表示的數是:22
表示的數是:31
表示的數是:40
5、小結:
教師提問:
(1)兩個小圓片可擺出幾個數?(3個數)
(2)三個小圓片可擺出幾個數?(4個數)
(3)四個小圓片可擺出幾個數?(5個數)
(4)誰能說一說五個小圓片可擺出不同幾個數?(6個數)
教師:圓片的個數和所擺出的數的個數有什么聯系呢?
圓片的個數+1=擺出的數的個數
提問:用8個小圓片,可以擺出幾個不同的數?(9個數)
如果用9個小圓片可擺出幾個不同的數?(9+1=10)
這個規(guī)律可以讓學生在動手擺的過程中,通過表格找出。(投影片)
圓片數表示幾個數
23
34
45
56
67
…………
三、鞏固練習。
教師:每個同學拿出6個小圓片,自己單獨擺一擺,可擺出多少個不同的數?
一年級數學上冊《小小運動會》第四課時教案
老師在上課時經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數學上冊《小小運動會》第四課時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一年級數學上冊《小小運動會》第四課時教案
第四課時
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的綜合練習
教學內容:
教科書78頁的自主練習。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20以內的進位的加法。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估算意識。
教學過程:
一、口算比賽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了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現在,我們先來比賽,好嗎?
教師出示口算卡片,看誰算得快。
二、自主練習
1、自主練習第4題。
投影學生課間活動的游戲圖。給學生幾秒鐘的時間,看一看畫面。然后,拿走投影圖,讓學生說一說,圖上大約有幾個小朋友?再數一數,看看誰估計的最準確。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你打算怎樣解決?可完全放手,訓練學生從情境中提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2、自主練習第5題
兩隊少先隊員進行交流活動的情境圖。練習時,組織學生看圖講故事,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圖中的信息獨立解答。然后進行交流補充,互相學習。
三、課堂小結
四、教學隨筆:
一年級數學(下冊)《100以內數的認識》單元分析
一年級數學(下冊)《100以內數的認識》單元分析
一、本單元的地位和作用:
數概念是整座數學大廈的基礎,是最基礎、最重要的數學概念。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生認識了20以內的各數,這是認數教學的第一階段;本學期認數范圍由20以內擴展到100以內,這是認數教學的第二個階段。在這一階段,將拓展學生對“計數單位”的認識,并進一步感知、理解“十進制”“位值制”兩個基本概念,這兩個概念是學習數概念的根本。本單元不僅是學習100以內數的計算的基礎,也是認識更大的自然數的基礎,同時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必須使學生切實學好。
二、本單元教學內容包括:數的認識、解決問題和整十數加一位和相應的減法三部分內容。
三、本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使學生知道個位和十位的意義,感知計算單位“個”、“十”、“百”,能夠正確、熟練地讀、寫100以內數。
3、結合數的認識,使學生會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4、結合具體事物,使學生感受100以內數的意義,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100以內數的讀寫,而其中數的組成、數位意義的理解等概念又是讀寫的重點。
本單元的教學難點是:
1、數數過程中,當數到接近整十數時,下一個整十數應是多少(就是教師們常說的“拐彎數”)。
2、數位的意義。
3、探索例4的百數表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學策略及實施:
1、主題圖:
通過“百羊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體會它比以前學過的20多得多。讓學生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數,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1)教學時,可以課件出示“百羊圖”,讓學生先估計一下,有多少只羊?引導學生得出比20只多得多。
(2)再在圖上圈出10只羊,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標準,學生再估起來就會好一些了,學生初步認識了100,同時也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感。
2、例1教學“數數”:
與20以內數的認識相比,100以內數數的難度增加了。雖然大部分學生都有口頭數數的經驗,但這種數數大多屬于唱數水平,學生要準確地數出物體的個數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數或跳數,因此這里要指導學生手口一致地準確數數,使學生初步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同時了解計數單位“十”“百”。在教學中,可以課前讓學生準備好小棒,課上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數:先一根一根的數,每數十根捆成一捆,數到100;再十根十根的數,數到100,將10捆捆成一大捆。在數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引導學生歸納: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
在數數過程中,當數到接近整十數時,下一個整十數應是多少,也就是教師們常說的“拐彎數”是本課及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難點。孩子們往往數到幾十九時,后面一個數是多少,究竟是幾十就會錯誤百出。為了突破“拐彎數”這一難點,在教學中可以結合例1后面的做一做,讓學生用小棒從五十七數到六十三,當數到五十九時,提問:“下一個數是多少?”如還有學生不清楚下一個數是六十時,引導他們看小棒,有5捆小棒和9根小棒,再添上1根,即9根+1根=10根,10根就又可以捆成1捆了,5捆+1捆=6捆,也就是60。接著繼續(xù)數到七十二,讓學生邊動手數邊說一說六十九后面是多少,為什么呢?……一直數到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
還可以利用計數器引導學生加深理解,如從計數器上撥出五十九,十位上是5,個位上是9,提問:“個位上再添上一個珠子是多少呢?”邊撥珠子邊引導學生認識個位上9顆珠子再添上1顆珠子就是10顆珠子,要滿十進一,即向十位進一,十位上5顆珠子再添上1顆就是6顆珠子,表示6個十是60。無論是數小棒的方法,還是借助計數器撥珠子的方法都是引導學生直觀認識并理解當數到幾十九時,再接著數就要滿十向前面的一位進一。
在直觀數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脫離小棒,抽象數數,從八十八數到一百。教學形式可多樣,如讓學生對著數、互相傾聽、啟發(fā)、評判。兩人活動時,還可隨便從一個數開始,接著往下數。又如,采用師生對口令的形式。生:“八十八”。師:“八十九”。生:“九十”。師:“九十一”……
(與實驗版教材相比,修訂版教材在此只安排了例1,不再單獨編排例題教學拐彎數,而是重視在數數的過程中突破數數的難點。同時,在教學10個十是一百的同時,強調了99添1是100,使學生從多角度感受100。這樣做,既可以使實際教學的過程更為順暢,也更能讓學生在直觀的支持下充分體會“滿十進一的位值制思想”,理解數的本質。)
3、例2教學“數的組成”
例2教學數的組成,分為兩個層次:整十數的組成;一般數的組成。
(與實驗教材相比,修訂教材增加了整十數組成的內容,更加突出了計數單位“十”,加強了學生的認識。)
教學例2的關鍵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計數單位“十”的意義。一定要充分利用小棒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個十,而70根小棒可以捆成7捆就是7個十,即7個十是70。4捆小棒就是4個十,而剩余的6根小棒不夠10根所以就不能捆成一捆,表示6個一。學生通過動手數一數、捆一捆、擺一擺等實踐活動,既加深對數的認識,又加深學生對計數單位的理解。
4、例3教學“100以內數的讀寫法”
例3教學100以內數的讀寫。教材從記錄數“三種顏色的紐扣的數量分別有多少、一共有多少”等問題引入,突出了讀數、寫數的意義和必要性。
100以內數的讀、寫法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其中對數位的理解更是本單元教學的難點。在教學中,先讓學生數出紐扣的數量,再引導學生用小棒擺一擺紐扣的數量(要幾個十,幾個一的擺),接下來引導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40、27、33(邊撥珠邊敘述:2個十在十位上撥2,7個一在個位上撥7,使學生在表達中深化對數位的理解)。這樣通過數、擺、撥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從直觀上進一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既有利于突破難點又為讀數與寫數做好了鋪墊。
接下來把小棒圖與計數器珠子圖都貼在黑板上,借助數形結合的方法教學讀數與寫數。先讓學生說一說每個數位上的珠子的數量及表示的意義,再在對應的數位下寫出來。(如十位上有2顆珠子表示2個十,就在十位上寫2;個位上有7顆珠子表示7個一,就在個位上寫2)。在寫40時,要特別向學生說明當個位上一個珠子都沒有時,就要在個位上寫0。這樣通過把計數器上的珠子圖與相應數位寫出的數結合起來(即把數與形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掌握讀數、寫數的方法,并深入理解數位上數的含義。
教學100的讀、寫時,要充分利用計數器深化學生的理解??梢詭ьI學生在計數器的個位上一個一個的撥,撥9顆珠子后提問:“再撥丄一顆是幾顆?”“10個一是多少?在計數器上怎樣撥珠子?”接著再在十位上一個一個的撥,撥出9顆后提問:“這9顆珠子表示多少?再撥一顆表示幾個十?10個十是多少?怎樣撥呢?怎樣讀寫呢?”
還要注意教學數位順序時要強調從右邊起,而讀數寫數時是從高位起,即從左邊起。
5、例4教學“數的順序”
例4通過填寫百數表,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為后面學習比較數的大小做好準備。能根據數位的意義及發(fā)現的規(guī)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探究百數表中隱含的諸多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樂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在教學中,利用課件的演示,帶領學生逐步探索例題中的有關規(guī)律,(如第一橫行的5個數都是雙數,而第二橫行的5個數都是單數;從左上到右下這一斜行中的數個位、十位數字都相同;從右上到左下一行數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數從1開始,逐漸增大到9,而個位上的數則相反,從9開始逐漸減小到1等)。再結合例題中的要求給指定的數涂色,學生會非常有興趣,并進一步探尋規(guī)律。并能夠運用規(guī)律找到相應數字的位置,也就是能夠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在以往的教學中,感覺學生對百數表的探究非常有興趣,但是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學生的程度不同,往往有些學生意猶未盡。老師們也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細細琢磨,互相討論、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規(guī)律寫出來,再到課上來交流。這樣做,一方面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同時也為突破教學難點做好了準備。
(由于在第七單元才正式教學找規(guī)律的內容,這里并沒有用“規(guī)律”這一名詞。教學時需要注意一下。這也是修訂教材編排的特點,在正式教學找規(guī)律之前或之后,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滲透或增加了許多找規(guī)律的內容,讓學生有所發(fā)現,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6、例5教學“數的大小比較”
例5教學數的大小比較,分兩個層次:
1、借助小棒利用數的組成比較“十位不同的兩個兩位數”的大小。
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小棒圖,可以直觀的看出42與37的大小關系,4個十比3個十要多出1個十,也就是多1捆小棒,所以不用看另外的2根與7根就能夠得出結果。
2、借助計數器按數位比較“十位相同、個位不同”的兩個兩位數的大小。
讓學生小組合作,用計數器撥出42和37,然后想一想:怎樣比,就能很快知道哪個數大?哪個數小?再同樣方法完成比較23和25的大小的教學。
3、展示學生比的方法后,引導學生歸納比較兩位數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的數大,這個數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再比較個位上的數,個位上的數大,則這個兩位數就大。
7、例6教學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例6是基于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根據《課標》精神安排的例題,它對于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建立數感很有幫助。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學生通過例5的學習已經能夠準確比較兩個數的大小了,而本例題則要使學生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來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系。怎樣是多一些、怎樣又是多得多,少一些與少得多又有什么關系呢?沒有具體的比較標準,是相對而言的,學生理解起來不太容易。關鍵就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觀察、數數、比較等方法,直觀感知多一些與多得多、少一些與少得多的關系。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加強對比,不斷地體會、理解,增強學生的數感。還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多一些”就是多的不太多,多一點點;而“多得多”就是多的很多,不是一點了?;蜃寣W生舉例子比較說一說:如23比19多一些;而63就比19多得多。在學生直觀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進行敘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如15個藍球比10個黃球多一些,而58個紅球則比10個黃球多得多。
最后通過小精靈的問題“紅球和黃球比呢?”讓學生進行思考和判斷。(學生可以直接借助直觀判斷,也可以借助之前的比較直接推理。)給學生留出自由比較的空間。
8、例7解決問題
(例7是修訂版教材新增加的解決問題的內容。在修訂教材中,大大豐富了問題解決的內容,涉及到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各個領域。這是在認數部分安排的解決問題。)
在教學時,可以發(fā)給學生每人一張例7的珠子圖,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討論交流,互相說一說自己的解決方法。學生們的方法可能多種多樣,有的學生通過畫一畫、圈一圈的方法來直觀解決,在匯報交流中教師要加以肯定。再提問“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借助我們學過的知識解決嗎?”鼓勵學生用數的組成的方法解決問題,58里面有5個十和8個一,所以能穿5串還剩8個。引導學生把圈一圈、畫一畫的直觀方法與數的組成的方法進行對比,對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適當的優(yōu)化。
9、例8“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本小節(jié)內容是為鞏固數的組成、為學習100以內的口算作準備的。認識到這一點對把握教學要求非常重要。
(例8與實驗教材相比,有一些細節(jié)上的變化:原來是一圖一加一減兩個算式,現在用更實際的情境,借助一圖四式呈現了4個有聯系的算式,既與前面數的認識中的加減法的編排相統一(6~10的加減法、11~20各數認識中的加減法、20以內退位減法),更好的體現了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又加深了學生對100以內數的認識。)
教學中,出示情境圖后,鼓勵學生發(fā)現、提出一些數學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思考。在探究計算方法時,可以嘗試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充分的表達和交流,對于學生的各種想法應給予肯定,在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明確各種方法的優(yōu)勢。并適時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概括“幾十加幾就是幾十加上幾個一,結果是幾十幾”。
在練習中,有些學生可能會出現2+30=50,32-2=12情況,可以從數位的意義和數的組成入手,使學生理解2在個位上表示2個一,3在十位上表示3個十,所以3個十和2個一組成32。計算32-2也是如此。
牛津一年級上冊英語unit4第四課時教案
教學內容:Revision Exercise
教學目標:
1.復習運用日常交際用語This is a 和 Is this a ?并能在相應的情景中運用。
2.能夠運用本單元所學的日常交際用語互相介紹文具用品或者詢問物品。
3.能正確地誦讀本單元的歌謠。
教學重點:
1.復習運用日常交際用語This is a 和 Is this a ?并能在相應的情景中運用。
2.能夠運用本單元所學的日常交際用語互相介紹文具用品或者詢問物品。
教學難點:
能夠按照英語的要求完成書面練習。
教學用具:
錄音機 、投影、實物
教學過程: 一次備課 二次備課 Step1 Warming up
1.Free talk
T: Class begins.
Ss: Stand up.
T: Hello, boys and girls.
Ss: Hello, Miss .
T: Sit down, please.
T: Hello, Im
S: Hello, Im
2. This is my .(用自己的文具)
Step2 Workbook
活動手冊
Part A: Listen and circle
1.教師先帶領學生認讀圖片中的物品。
2.聽錄音,讓學生根據錄音內容圈出正確的圖片。
3.校對答案
Part B: Point and say
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看圖, 理解圖意, 然后根據句型提示, 完成口頭表達任務。
Part C: Look and answer
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看圖, 理解圖意, 然后根據問句, 給出相應的回答。
Step3 Practice
補充習題
1.Listen and judge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認出物品。
(2)聽錄音,重復句子。
(3)請學生根據圖片作出相應的判斷,畫笑臉或者哭臉。
(4)給出評價。
2.Listenand circle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認出物品。
(2)告訴學生圖上1,2,3,4表示題號,a, b 表示每小題要選擇的物品。
(3)觀察物品特征,說出它們的名稱。
(5)聽錄音,圈出聽到的物品。提醒學生注意保持書的整潔。
(6)再聽一遍錄音,校對答案,說出理由。
(7)同桌交換書互相檢查。
3.Ak and answer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試著認出物品。
(2)教師提問,學生回答。
4.Look and circle
(1) 教師解釋本題做題注意事項,要結合圖片找出對應的單詞,把單詞用圓圈畫出來。
(2)教師讀英語句子,學生按要求做。
(3)教師投影展示,學生核對。
(4)同桌互相檢查答案。
Step4 Assign homework
1.熟讀Unit 4 課文中的英語句子并認讀。
2.課后用本單元所學的日常交際用語互相介紹文具用品。
板書設計:
Unit4 Is this a teddy?
This is a .
Is this a ? Yes. \No.
廣州版一年級上冊《I have a new bag》第四課時教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編寫一份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廣州版一年級上冊《I have a new bag》第四課時教案”,僅供參考,但愿對您的工作帶來幫助。
教學目標:
(一)語言知識目標
1.學習英文歌謠,并能聽說I have ____
2.鞏固學習句型 I have ____ and _____
3.會說I have ____ \____\_____ and ______
(二) 語言技能目標
能盡可能多會說文具名
(三) 情感態(tài)度目標
1.樂于模仿,敢于開口,積極參與交流。
2.能通過英文歌謠學會。
教學重點:
1.文具單詞的學習,pencil-case rubber pencil, ruler.
2. I have ____
I have ____ and _____
I have ____ \____\_____ and ______
3.會認讀文具英文,并能唱出第11頁英語歌謠。
教學難點:
會認讀文具英文,并能說出第13頁英語歌謠。
教學過程:
一、復習熱身
1.全班唱歌曲《I have a pencil》
通過唱歌復習文具英文名。
2.學習唱英文歌,讓學生拿出自己的鉛筆pencil唱。
二、呈現與操作
1.老師拿出一支新的鉛筆
I have a ...
I have ____ and _____
引出單詞pencil,pencil-case rubber pencil, ruler
2.引導學生拿出自己的文具。OK Say after me .
把單詞套在句子中,造句I have a ...
I have ____ and _____
I have ____ \____\_____ and ______
3.然后從包里放的文具拿出,盡可能多說
pencil,pencil-case ruler, rubber bag...
4. 學生分組說I have a ...
pencil Ruler Rubber pencil-case ruler, rubber bag...
5.當學生回答后,老師用good,super,ok,great,等作為評語送給學生,
6.觀看英語第13頁英文課件
5.跟讀英語歌謠,一句一句的學唱。
6.再一起學I have a ...
pencil Ruler Rubber pencil-case ruler, rubber bag...
7.分組比賽說英語I have a ...
三、布置作業(yè)
看英語光盤唱第13頁英文歌謠給家人
板書設計:
I have a ...
I have ____ and _____
I have ____ \____\_____ and ______
pencil, ruler, rubber, book bag ruler
新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第四課時《"倍"的意義》教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第四課時《"倍"的意義》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新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第四課時《"倍"的意義》教案
第4課時
目的要求:使學生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意義,掌握這種問題的數量關系,懂得除法計算的道理,會解答這類問題。
教學重點: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問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會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15里有幾個3? 14是7的幾倍?
15是3的幾倍? 14里面有幾個7?
2、有12個蘋果,每盤放4個,可以放幾盤?
學生列式解答后,請學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出示主題圖,圖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板書:有35人唱歌,7人跳舞,唱歌的是跳舞的幾倍?
2、讀題,分析,題目告訴我們哪些條件,問題問什么?誰和誰比?要解答這個問題一定要找出哪兩個條件才能計算?
3、說明:我們把35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開,把幾人當作一份呢?也就是說,是把什么數作為標準呢?唱歌的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數是跳舞的幾倍,這是把什么數作為標準?列式時,7人作什么數?
板書:35÷7=5
(二)完成"做一做"
1、讀題,先讓學生把題意理解清楚,給世紀末條件?求什么問題?
2、引導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數是跑步的幾倍"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
3、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4、討論,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三、鞏固練習: 練習十二
四、總結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要用除法來計算。
板書設計
例3 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數是跳舞的幾倍?
35÷=5
編輯推薦: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廣州版一年級上冊《Here’s my scooter》第四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
一、語言知識目標
1.復習三會 plane,car puzzle ,doll, train ,scooter,
skip rope, cap , watch
2.復習本單元表示交通工具和玩具的單詞及句型。
二、語言技能目標
復習句型:Do you have ...?
Yes, I do/ No , I dont
Heres my ...
I have a..,
Its... and ..,
Its new,
I Like my ...
三、情感態(tài)度目標
讓學生在生活中說出自己家里有什么玩具? 交通工具?
并且與其他人分享。
教學重點:
1. 要求本課表示交通工具的單詞。 plane,car puzzle ,doll,
train ,scooter,skip rope, cap , watch
2.能靈活運用句型
Do you have ...?
Yes, I do/ No , I dont
Heres my ...
I have a..,
Its... and ..,
Its new,
I Like my ...
教學難點:
能靈活運用句型: Its... and .., Its new,
教學過程:
一、Leading-in:
復習歌曲Do you have a plane/a car?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二、Presentation:
1. 復習歌謠
Heres my puzzle,
Heres my plane,
Heres my doll.
Heres my train
Heres my scooter
In the rain
2. 復習show and tell
I have a..,
Its... and ..,
Its new,
I Like my ..
3.I have a train ,
Its red and green .
Its new,
I like my train
4.I have a skip rope.
Its red. Its new
I like my skip rope.
5.Stroy time
三、作業(yè)布置
給家長唱英文歌《Merry Christmas》
板書設計:
Do you have ...?
Yes, I do/ No , I dont
Unit7Wouldyoulikeapie第四課時
備課筆記(母案)
(三)年級(英語)備課組
教學內容
3AUnit7Wouldyoulikeapie?
課型
新授課
執(zhí)教者
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xù)鞏固單詞acake,apie,ahotdog,ahamburger,anegg,asweet,anicecream。
2.能熟練地會運用句型:Wouldyoulike…?/Whatabout…?以及應答語Yes,please.和No,thankyou.
3.能熟練地運用句型What’sthis?并能用It’s…來回答。
4.能聽、說、讀、寫字母UuVvWw
5.完成補充習題和同步探究的部分練習
教學重點
1.繼續(xù)鞏固單詞acake,apie,ahotdog,ahamburger,anegg,asweet,anicecream。
2.能熟練地會運用句型:Wouldyoulike…?/Whatabout…?以及應答語Yes,please.和No,thankyou.
3.能熟練地運用句型What’sthis?并能用It’s…來回答。
4.能聽、說、讀、寫字母UuVvWw
5.完成補充習題和同步探究的部分練習
教學難點
完成補充習題和同步探究的部分練習
教學疑點
同步探究64第九大題,如何能讓學生保證正確率,掌握答題技巧?
教學準備
卡片,PPT,單詞圖片
教學過程
三備
Step1Greeting
1.Greeting
2.Sayarhyme----Foryouandme
Step2Warmup
1.Magiceyes逐漸加難度
(1)出示圖片說本單元的單詞
T:What’sthis?
S:It’sa…
(2)出示單詞,大聲拼讀
(3)出示句型
2.句型復習
A:Wouldyoulike…?/Whatabout…?
B:Yes,please./No,thankyou.
3.Checkouttime----Lookandsay
4.跟錄音讀課文
5.跟錄音讀Cartoontime
Step3Letters
1.復習字母
a.聽寫字母
b.寫出所聽字母的左鄰右舍
c.四線三格寫字母
學生在課堂作業(yè)本上認真寫??梢苑旁谕队皟x下表揚。
Step4Consolidation
1.補充習題
AListenandtick
聽錄音,根據所聽內容選擇相應的食物圖片,并在對應的方框內打鉤。教師可以先輔導學生復習每幅圖對應的英文。
答案:babb
BLookandsay
教師應該先要求學生仔細看圖,在學生充分理解每幅圖圖意的基礎上,進入活動程序。
(1)Nicetomeetyou./Hello,Helen./Hi,Helen.
(2)No,thankyou.
(3)Yes,please.
(4)It’snice./It’sgreat.
CReadandchoose
參考答案:1c2fd3b4e5a
DThinkandwrite
FMatchandwrite
2.同步探究
完成P63-64六七八九十
3.TickingtimeP49
Step4Homework
1.Finishtheexercises.
作業(yè):
1.Finishtheexercises.
板書設計
Unit7Wouldyoulikeapie?
A:Wouldyoulike…?/Whatabout…?What’sthis?
B:Yes,please./No,thankyou.It’sa…
第四課時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蘇教一年級下冊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第四課時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蘇教一年級下冊”,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第四課時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教學內容:
教材第53~54頁例題及試一試、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使學生學會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能夠正確進行口算。
教學重點:學會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算理,能夠正確進行口算
教具準備:
實物多媒體,師生共同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復習。
(一)口算:
1.14—6=10一8=13一5=
15—7=12—7=14—5=
2.40+7=23+2=35+2=
20+2=20+8=46+3=
3.50+(16—9)=23+(10—6)=
30+(11—4)=75+(10—7)=
做第3項復習題時,要求學生先說一說運算順序,再計算。
(二)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今天我們將學習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
1、板書課題: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2、明確目標。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圖仔細觀察提問:三個小朋友各有多少張畫片?(30張、33張、8張)
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哪些用減法計算的問題?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生答師板書:藍衣男孩比小女孩多多少張?30一8=
黃衣男孩比小女孩多多少張?33一8=
黃衣男孩比藍衣男孩多多少張33一30=)
在這三個問題中你會算哪一個?怎樣算?(33一30=3)
(2)計算30一8。
①30一8算的是什么?30一8怎樣算呢?我們還是請小棒來幫忙吧?請小朋友們拿出3捆小棒來算一算。
學生操作,老師巡視,了解學生操作情況,輔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
②集體交流操作方法,提問:你是怎樣分的?為什么把3捆小棒分成了3捆和10根?
③想一想“把3捆小棒分成2捆和10根”也就是把“30分成幾和幾”?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誰能說說30一8我們是怎樣算的?
生答師板書:30一8=22
2010
2
④同桌同學互相說一說30一8你是怎樣算的?再指名說一說。
(3)計算33一8。
①33一8算的是什么?33一8怎樣算呢,也請大家先擺一擺小棒算一算。
學生操作,老師巡視,了解學生的不同擺法。
②在小組里說一說你想怎樣計算。
③集體交流,各小組匯報你們是怎樣計算的?
(一)33一8=25(二)33一8=25
23102013
25
(4)同桌同學互相說一說33一8你是怎樣算的?再指名說一說。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5)老師小結。
計算33一8的方法不止一種,同學們在計算時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2.教學“試一試”。
(1)出示試一試50一6=46一9=
(2)學生獨立計算這兩題,老師巡視,對個別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
(3)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3.小結。
剛才我們學習了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計算時個位不夠減,計算時方法不止一種,同學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1。
(1)學生獨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2)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2.完成“想想做做”2。
(1)獨立計算。
(2)集體交流,比一比每組的四小題,你能發(fā)現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小題。弄清題意。提問:這道題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告訴我們“媽媽過生日,小男孩要折34個千紙鶴送給她,已經折了7個”,求“還要折幾個”?)
(1)學生獨立解答,集體交流時提問:求還要折幾個用什么方法算?”為什么?你是怎樣算的?
(3)集體口答,并教育學生要向圖中的小朋友一樣尊敬長輩。
1.完成“想想做做”4。
(1)出示第4題圖,說說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爺爺今年66歲,小明今年7歲,爺爺比小明大幾歲?)
(2)學生獨立計算,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怎樣算的?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了什么?兩位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怎樣算?
五、質疑。
第四課時作業(yè)設計。
一、填一填,算一算。34-8=□50-6=□□□□□□□二、口算。
78-9=58-9=41-2=27-9=82-6=63-7=
39-9=86-9=60-3=25-8=70-6=55-7=
三、列式計算。
1、一個加數是32,另一個加數是9,和是多少?
2、被減數是53,減數是7,差是多少?
六、教學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第四課時教案
小壁虎借尾巴參考教案一
第四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說一說你最喜歡的一種小動物的樣子,能夠說幾句語句通順,意思完整的話。
(二)然后把你說的話寫下來。
二、教學重點
(一)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只有認真觀察,才能按觀察的順序說一說你喜歡的動物的樣子。
(二)練習寫話。
三、教學難點
按順序、有條理地說一說某種動物的樣子。
四、教學過程
(一)讀題目,明確這次說話、寫話的要求。
1.點出你最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2.說它的樣子。
3.把它的樣子寫下來,不會寫的字用音節(jié)代替。
(二)可以把你最喜歡的一種動物玩具拿出來,先仔細觀察(按一定的順序),再說一說它的樣子。
1.自己觀察,練習說一說。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觀察、練習說話。)
2.小組內互相說一說自己最喜愛的小動物的樣子(注意抓特點)。
3.小組選派代表,向全體同學說一說。
(老師帶領同學們講評每人說的情況,表揚好的,并且說明好在哪兒。)
(三)引導學生寫話。
把剛才說的一段話寫在本子上。
不會寫的字用音節(jié)代替。
舉例:
我最喜歡小白兔了。你看它那一雙長長的耳朵總是豎著。一雙紅紅的眼睛,簡直像一對紅寶石。它一身潔白的毛,短短的尾巴毛茸茸的,真是可愛極了。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