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21《徐悲鴻畫馬》復習學案。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怎樣寫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徐悲鴻畫馬》復習學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徐悲鴻畫馬》復習學案
徐悲鴻是一位舉世聞名的畫家。
他為了畫好奔跑的馬,常常跟在馬車后面,仔細觀察馬跑動的樣子。有一次,他只顧觀察,沒有注意腳下的路,結果摔了一跤,滿身塵土,手、腳、臉都擦破了。他爬起來,又繼續(xù)追趕。
徐悲鴻畫馬入了迷,整天沉浸在馬的世界里。他幾乎每天都要畫馬,他小屋的墻上,貼滿了駿馬圖。
功到自然成,徐悲鴻終于獲得了成功。他畫的駿馬圖成了世界公認的藝術珍品。你看《奔馬圖》中,那氣勢雄壯、四蹄生風的駿馬,奔騰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顯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那強勁的鐵蹄,仿佛發(fā)出“嗒嗒”的蹄聲,催人向上。
字詞
徐悲鴻、舉世聞名、觀察、注意、追趕、沉浸、駿馬、藝術珍品、氣勢雄壯、四蹄生風、一望無際、奔騰、原野、鐵蹄、催人向上
句子
徐悲鴻是一位舉世聞名的畫家。
有一次,他只顧觀察,沒有注意腳下的路,結果摔了一跤,滿身塵土,手、腳、臉都擦破了。他爬起來,又繼續(xù)追趕。
他畫的駿馬圖成了世界公認的藝術珍品。你看《奔馬圖》中,那氣勢雄壯、四蹄生風的駿馬,奔騰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顯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那強勁的鐵蹄,仿佛發(fā)出“嗒嗒”的蹄聲,催人向上。
練習題
一、讀拼音,寫詞語。
zhùyìpáqǐshìjiè
yìshùxiǎnshìjùdà
二、好朋友,手拉手(連線成詞)。
摔繼擦獲雄
續(xù)破跤壯得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練習。
1.徐悲鴻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的畫家。(把句子補充完整)
2.功到自然成,徐悲鴻終于獲得了成功。(用帶點的詞語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課文整體梳理。
徐悲鴻為了畫好奔跑的馬,常常跟在馬車后面,仔細觀察______________
的樣子,他畫馬入了迷,整天沉浸在______________里。他畫的___________
成了世界公認的藝術珍品,如《_______________》。
五、想一想,說一說。
讀完課文,徐悲鴻和他畫的那些馬深深地留在我們心中,從徐悲鴻畫馬獲得
成功這件事上,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注意爬起世界藝術顯示巨大
二、摔——跤繼——續(xù)擦——破獲——得雄——壯
三、1.舉世聞名2.示例:經(jīng)過認真地觀察,小張衡終于看清楚北斗七星果然
繞著北極星慢慢地轉動。
四、馬跑動馬的世界駿馬圖《奔馬圖》
五、示例: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刻苦、專心。
精選閱讀
二年級語文上8徐悲鴻畫馬教案作業(yè)題(鄂教版)
8徐悲鴻畫馬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課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會認雙橫線中的生字。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養(yǎng)成認真讀書的習慣。
2.通過讀書體會到徐悲鴻畫馬畫得好,是他勤學苦練的結果。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知道不管學什么都要有勤奮、刻苦的精神,才能學有所成。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徐悲鴻是怎樣細心觀察、刻苦學畫馬的。
教學難點:
欣賞徐悲鴻筆下馬的神韻。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徐悲鴻是怎樣細心觀察、刻苦學畫馬的。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生活入手,談話導入。師:同學們,當你看到駿馬圖,或聽到“駿馬”一詞。你會想到什么?
2.教師簡介:徐悲鴻。(課件出示2)
3.展示徐悲鴻的繪畫作品。(課件出示3、4、5)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徐悲鴻畫馬的故事。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8.徐悲鴻畫馬)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教師要求學生自讀課文,自讀過程中畫出本課的生字新詞。
2.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1)教師出示本課會認字組成的詞語,并引導學生認讀。(課件出示6)
shìjièpáchénɡōnɡshù
世界爬起來沉浸成功藝術
xiónɡzhuànɡshìjùzhù
雄壯顯示巨大注意
(課件出示7)重點指導:“沉”是前鼻音,“功、雄、壯”是后鼻音?!笆?、術、沉、壯、示、注”是翹舌音。
(2)教師出示本課會寫字組成的詞語,并引導學生認讀。(課件出示8)
bēihónɡɡùjiāocā
徐悲鴻只顧一跤擦破
jìxùhuòxiǎnɡǔjī
繼續(xù)獲得顯示一股幾乎
(課件出示9)重點指導:“擦”是平舌音,“顯”是前鼻音,“鴻”是后鼻音。其中“幾”是多音字,還讀“jǐ”,組詞為“幾個”。
(3)出示本課田字格中的本課會寫字,指導學生書寫:
①(課件出示10)“世、注、爬、沉、界、功、術、壯、示、巨”。
②出示生字巧記方法:
(課件出示11)(1)加一加:“氵”加“主”是“注”?!白Α奔印鞍汀笔恰芭馈??!般摺奔印叭摺笔恰俺痢?,“工”加“力”是“功”,“丬”加“士”就是“壯”。
(課件出示12)(2)猜謎語:“一字若廿七,看似也,音是也,卻非也。”就是“世”。“四山環(huán)抱一小亭”就是“界”,“二分塵土”就是“示”,“春水一到渠便成”是“巨”,“無頭案上露疑點”是“術”。
③出示重點生字的書寫方法:
(課件出示13、14)
“世”字先寫“廿”,不能寫成最后一筆是豎折。
“界”字,“田”、“介”單獨寫,“介”的一撇不是從“田”的中間的一豎上延長而來的。
“爬”的第四筆撇要長,托住“巴”字。
“壯”的右邊是“士”,不是“土”。
另外,注意:“注”“沉”“功”都是左窄右寬。
三、理清文脈,了解文意。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2.師生互動,交流課文大意。(課件出示15)(注意把填空題的答案用動畫效果展示在課件中)
本文寫了()為了畫好馬,是如何()、()的。最后,終于畫好世界藝術珍品《》,成為一個()的人。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你能寫出帶有下面偏旁部首的字嗎?看誰寫得多。
寫帶有“匚”的字:()()()
寫帶有“丬”的字:()()()
2.看拼音,寫漢字。
shìjièpáchénɡōnɡshù
()()()起來()浸成()藝()
3.抄詞生字各一行。
參考答案
1.“匚”字頭的字:區(qū)、匹、匡“丬”字底的字:將、妝、狀
2.世界爬沉功術
3.略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養(yǎng)成認真讀書的習慣。
2.通過讀書體會到徐悲鴻畫馬畫得好,是他勤學苦練的結果。
3.知道不管學什么都要有勤奮、刻苦的精神,才能學有所成。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師:在中國,畫家徐悲鴻的名字,幾乎家喻戶曉,所以為人熟悉,是與他善于畫馬有關。徐悲鴻筆下的馬,超凡脫俗、豪邁奔放。今天,我們一起來繼續(xù)學習徐悲鴻畫馬的故事。
二、精讀課文,品讀感悟。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師范讀第1自然段,畫出難懂的詞語。(舉世聞名、擅長)
2.小組合作,理解詞語。
3.全班交流,用詞語造句加深理解。
4.這段告訴了我們什么?(簡單介紹徐悲鴻)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課件出示17)展示《奔馬圖》,師:這就是徐悲鴻的作品。你看他筆下的馬多像真的呀!他是怎樣畫的這么好的呢?自由讀第2自然段。
2.師:徐悲鴻為了畫好奔跑的馬,他是怎么做的呢?(常常跟在馬車后面,仔細觀察馬跑動時的樣子。)
3.(課件出示18:徐悲鴻觀察馬的句子)根據(jù)節(jié)奏的劃分朗讀句子,強調“常?!薄ⅰ安疗啤薄袄^續(xù)追趕”“仔細”,突出徐悲鴻畫馬時表現(xiàn)的刻苦精神。(板書:仔細觀察常?!?、“擦破”“繼續(xù)追趕”)
他/為了/畫好/奔跑的/馬,常常/跟在/馬車/后面,仔細/觀察/馬/跑動的/樣子。
4.(課件出示19:)齊讀“徐悲鴻畫馬摔跤”的故事,交流:此事說明了什么?
5.結合學生實際,體會徐悲鴻勤學苦練的精神。
師:平時,我們?nèi)绻恿耍瑫惺裁礃拥谋憩F(xiàn),再和徐悲鴻比較一下,你想說些什什么?
6.指導閱讀該段,讓學生說說徐悲鴻畫馬是怎樣細心觀察、刻苦學畫的。
(三)學習第3自然段。(課件出示20)
1.自由讀第3自然段,畫出說明徐悲鴻畫馬入迷的句子。(板書:入迷)
2.全班交流所畫的句子。
(課件出示21)出示句子:整天沉浸在馬的世界里。他幾乎每天都在畫馬,他小屋的墻上,貼滿了駿馬圖。
3.指導閱讀該段,重點突出徐悲鴻畫馬入了迷的詞句(“幾乎”、“每天”、“貼滿”、“整天”、“沉浸”)(板書:整天貼滿)
過渡:正式由于徐悲鴻的刻苦年個十時億年,最后終于獲得了成功。我們接著看,看看他取得了怎樣的成績。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齊讀第4自然段,想想徐悲鴻筆下的馬有什么樣子的。
2.指名回答。(課件出示22、23)
你看/《駿馬圖》/中,那/氣勢雄壯、四蹄生風的/駿馬,奔騰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顯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
指導讀好長句,理解“氣勢雄偉”的意思。(板書:奔馬圖)
“那強勁的鐵蹄,仿佛發(fā)出‘嗒嗒’的蹄聲,催人向上。”
觀看圖片結合文字,說一下,這些馬,給你什么感覺?(課件出示24)
預設:催人向上的力量。
預設:很有氣勢,很有力量。
預設:很生動,很逼真,像活的一樣。
3.小老師帶讀描寫《奔馬圖》的語句,圖文結合加深理解。
4.指導閱讀該段,邊讀邊想像《奔馬圖》所描繪的情景。
三、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讀了這篇課文,我們了解了徐悲鴻的畫和人,那么,你認為徐悲鴻為什么會獲得成功?(課件出示25)
討論,交流展示。
(因為徐悲鴻靠自己的勤學苦練,功夫下到了,最后自然就取得了成功。這就是文中所說的“功到自然成”。)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課下把徐悲鴻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我們要向徐悲鴻學習些什么?
3.課下搜集有關徐悲鴻的故事讀一讀。
參考答案
1.略
2.學習徐悲鴻認真觀察、勤學苦練的精神。
3.略
【板書設計】
8徐悲鴻畫馬
仔細觀察入了迷獲得成功
常常擦破整天奔馬圖
繼續(xù)追趕貼滿
【課后反思】
這篇課文先簡單介紹了徐悲鴻,接著講為了畫好奔跑的馬,他是怎樣細心觀察、刻苦學畫的;再講徐悲鴻畫馬終于成功了;最后介紹《奔馬圖》。故事內(nèi)容比較通俗易懂,文中對《奔馬圖》的介紹,語言形象,給人極大地想象空間。在教學這篇課文前,讓學生充分預習,達到課前把本課的生字認熟、能夠去掉拼音會讀,給田字格里的字組詞,借助書本上的拼音把課文讀通順,能力強的學生,要求能把課文讀流利。
教學過程中,在識字這一方面,由于課前做好了預習工作,在課堂上我只對幾個學習較困難的學生,重點檢查落實,看看他們掌握的情況,這些學生掌握了,別的學生應該沒什么問題了。在叫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時,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本課的閱讀教學花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接觸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這節(jié)課采用先感受詞、再感受句子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徐悲鴻的勤學苦練。感悟的方式多種多樣:有讀詞、造句,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有比較句子、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為了幫助學生讀出徐悲鴻勤奮、刻苦的精神,我通過讓學生自讀、小組交流讀、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讀、請朗讀能力強的學生范讀、比賽讀……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讀出自己對文本的獨特體驗和理解。
通過教學我覺得教學過程中有些不足之處: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維能力比較窄,不夠大膽好像不敢說一樣,總是那幾個學生發(fā)言,在朗讀課文時注意力不夠集中,朗讀聲音不夠響亮,而且總是那幾個學生敢舉手起朗讀,在以后的教學中要給每個學生朗讀的機會。
教學資源
【創(chuàng)新教案】
《徐悲鴻畫馬》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本課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以文本為依托,采用自讀、自悟、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突出學生的多元朗讀,個性理解,引導學生快樂閱讀,自由想象,心情表達,深刻感悟。
【教學過程】
一、激趣生情,賞畫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畫畫嗎?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环?,一起來欣賞吧:
2.讓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八匹馬。這是八駿圖.它是我國著名畫家徐悲鴻的代表作之一。你們看,畫上的八匹馬形態(tài)各異,飄逸靈動,宛若真馬一般。那么徐悲鴻為什么能把馬畫得這樣栩栩如生呢?
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到《徐悲鴻畫馬》這篇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主閱讀,整體把握。
1.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可以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出示詞語,生自由讀詞。
3.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研讀課文,品味“成功”。
(一)問題牽引,理清思路。
1.課文中哪兩個自然段是對徐悲鴻的人和他的作品進行評價的呢?是怎樣評價的?(生回答,師出示課件:徐悲鴻是一位舉世聞名的畫家,他擅長畫馬。)
2.什么叫舉世聞名?
3.出示課件結尾一句,體會藝術珍品一詞的意思。
(二)直奔重點,體會“成功”。
(1)他畫的馬,究竟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竟讓全世界都公認為是藝術珍品。
(2)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話最能概括出:徐悲鴻畫馬有什么特點?
(3)生匯報,師出示句子:師生練習讀句子。師指名讀。
(4)《奔馬圖》什么樣?文中怎樣描述的?師指名讀句子,出示句子。
指名讀。師范讀,齊讀。師生交流。
(5)師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這幅圖畫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一次會戰(zhàn)中我軍失利,長沙被日本鬼子占領,此時的徐悲鴻正在馬來西亞舉辦畫展為中國的抗戰(zhàn)募捐經(jīng)費,聽到國難當頭,他心急如焚,連夜畫出這《奔馬圖》以抒發(fā)自己的憂國之情。
(三)回讀“當年”,感悟“刻苦”。
(1)默讀課文2、3段,靜靜地體會他為了畫好馬是怎樣做的?
(2)生讀文后匯報。(師生交流)
(3)師生交流,讀第三段。
(4)師:你覺得他的成功和我們知道的哪些名人故事很相似?
(5)你們知道得真多。在他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靠自己的勤學苦練,功夫下到了,最后自然就取得了成功。這就是文中所說的“功到自然成”。(板書:功到自然成。)
四、拓展延伸,實踐導行。
1.從徐悲鴻畫馬獲得成功這件事上,你受到怎樣的啟發(fā)呢?
2.搜集名人記得刻苦勤奮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精彩片段】
《徐悲鴻畫馬》精彩片段
研讀課文,品味“成功”:
1.問題牽引,理清思路。
(1)師:從剛才的匯報中,老師感覺到你們對課文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了解。徐悲鴻是一個很有名的畫家,人們對他及他的繪畫作品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那么課文中哪兩個自然段是對徐悲鴻的人和他的作品進行評價的呢?是怎樣評價的?誰知道答案?請你來告訴大家。
生回答:師出示課件:【開頭:徐悲鴻是一位舉世聞名的畫家,他擅長畫馬?!?/p>
師:什么叫舉世聞名?
生:就是很有名。
師:那是聞名的意思。舉世呢?怎么理解這個詞?
生:在全世界都很有名。
師:你說得很準確。在全世界都很有名,厲害嗎?真了不起。人們又是怎樣評價他的作品《奔馬圖》的呢?
生:結尾一句。
師:出示課件【結尾一句】
板書:藝術珍品。
師:誰能告訴大家“藝術珍品”是什么意思呀?
生:珍貴的藝術品。
師:像北京的故宮,西安的兵馬俑,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這些都是珍貴的藝術品,徐悲鴻的《奔馬圖》和它們一樣令世人驚嘆。所以它成了-----。
讓我們帶著敬佩自豪的心情齊讀這兩段。
生:齊讀句子
師:像這樣開頭和結尾在內(nèi)容上有著密切關系就叫首尾呼應。
2、直奔重點,體會“成功”。
(1)師:那么他畫的馬,究竟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竟讓全世界都公認為是藝術珍品呢?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話最能概括出:徐悲鴻畫馬有什么特點?
【出示閱讀提示:自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最能概括出:徐悲鴻畫馬有什么特點?動筆畫出來?!?/p>
生:自由讀文。
師;讀完的孩子動筆畫一畫,畫好了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找到的句子一樣嗎?
生匯報,師出示句子:
【課件:①“你看《駿馬圖》中,那氣勢雄壯、四蹄生風的駿馬,奔騰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顯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
師:在這眾多的作品中,被稱為藝術珍品的《奔馬圖》更是別具特色,請大家再看第四自然段,這幅《奔馬圖》什么樣?文中怎樣描述的?誰找到了這句話,站起來讀一讀?
師指名讀句子,出示句子。
師:大家都來讀讀這句話,看看句子中描述的這幅畫讓你有怎樣的感受?
生:我感受到馬好像要跑出來了似的。
生:我感受到這匹馬好像是一匹要去做戰(zhàn)的戰(zhàn)馬。
生:我感覺它奔騰在一望無際的草原是,跑的很高興。
師:是啊,那是多么的暢快?。?/p>
生:我感覺這匹馬跑的特別快。
師: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四蹄生風。
生:我感受到這匹馬畫得很有氣勢
師: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
生:從“氣勢雄壯、四蹄生風、一望無際”這些詞語中體會到了。
師:這樣的一匹馬讓看畫的人產(chǎn)生了什么感覺?仿佛聽到啦什么?---
生:嗒嗒嗒的蹄聲。
師:作者從視覺和聽覺向我們描繪了這幅畫,讓我們感覺到畫的真是太------生:栩栩如生,逼真。
師:畫的這么好,我們更應該讀好,讀出奔馬的氣勢,讀出文字中蘊含的力量。
指名讀。師范讀,分組比賽讀。
師:真是不分高下作為共同的獎勵老師請你們來欣賞這幅藝術珍品。
課件【奔馬圖】:
師: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一匹駿馬奔馳的速度極快。自遠而近呼嘯而來,它昂首揚尾,四蹄騰空,嗒嗒嗒的馬蹄聲讓人精神振奮。這就是:他畫的《奔馬圖》——(生接讀句子)
師:這幅圖畫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一次會戰(zhàn)中我軍失利,長沙被日本鬼子占領,此時的徐悲鴻正在馬來西亞舉辦畫展為中國的抗戰(zhàn)募捐經(jīng)費,聽到國難當頭,他心急如焚,連夜畫出這《奔馬圖》以抒發(fā)自己的憂國之情,來為前方的戰(zhàn)士加油,為抗日鼓勁。這就是:他畫的《奔馬圖》——(生接讀句子)
師:這幅畫不僅表現(xiàn)了馬的神采和特征,還賦予了畫家的個性和理想,更體現(xiàn)了一種勃發(fā)向上的民族精神,一看到它,就會讓人熱血沸騰,充滿力量。這就是:他畫的《奔馬圖》——生接讀句子。
師:這么生動的畫面,這么精美的語句讓它永遠停留在我們的記憶中,好嗎?
學生背誦
3.回讀“當年”,感悟“刻苦”。
(1)師:徐悲鴻在繪畫方面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但他并不是畫馬的天才,在他成功的背后,又付出的怎樣的艱辛與努力呢?請大家默讀課文2段,靜靜地體會他為了畫好馬是怎樣做的?
(2)生讀文后匯報。
1:常常跟在馬車后面,仔細觀察馬跑動的樣子。
問:常常說明什么?
生:他經(jīng)常觀察。
2:有一次,他只顧觀察,沒有注意腳下的路,結果摔了一跤,滿身塵土,手、腳、臉都擦破了。他爬起來,又繼續(xù)追趕。
師:你們想,路上車馬那么多。像他這樣觀察,當他爬起來以后,還可能會發(fā)生什么事呢?
生:可能會被馬踩到,被踢到,跌倒受傷。
師:其實為了畫好馬,徐悲鴻何止遇到這一個困難哪,想象一下他曾經(jīng)還遇到什么樣的困難?當冬天---當夏天----當----。
這么多困難他都一一挺過來了,現(xiàn)在你覺得徐悲鴻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堅強,勇敢,鍥而不舍。
師:讓我們懷著對他的敬佩讀這一自然段。體會他的堅強。(指名讀)
師:這一切都源于他對繪畫的熱愛。對畫馬的入迷。用書上的話是“入了迷”不僅表現(xiàn)在他專心的觀察奔馬上,還表現(xiàn)在哪里?
生讀:幾乎每天都要畫馬,他小屋的墻上,貼滿了駿馬圖。
師:這些駿馬在做什么?
生:奔跑,吃草,散步,站立……
師:徐悲鴻畫馬入了迷,整天沉浸在馬的世界里。他看到的是—想到的是--。口里念叨的是---。手上畫的是----,夢中夢到的是-----,就連吃飯的時候想到的還是-----。真是畫馬入了迷。
師:為了畫馬,徐悲鴻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苦。經(jīng)過多年不斷地努力,徐悲鴻終于取得了驚人的成功。回顧全文,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徐悲鴻?(說完整話)
生:勤奮的徐悲鴻。
生:專心的徐悲鴻。
生:刻苦的徐悲鴻。
生:……
(4)師:你覺得他的成功和我們知道的哪些名人故事很相似?
生:茅以升,達芬奇,安培,牛頓,齊白石,愛迪生……
師:你們知道得真多。在他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靠自己的勤學苦練,功夫下到了,最后自然就取得了成功。這就是文中所說的“功到自然成”。
備課素材
【教材分析】
本課是鄂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三單元的一篇課文,寫的是徐悲鴻刻苦練習畫馬,獲得成功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作者選取最典型的材料來表現(xiàn)文章主題,并通過細節(jié)描寫把徐悲鴻刻苦畫馬的精神和他偉大的藝術成就表現(xiàn)得十分深刻。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堅定刻苦學習的信念,形成頑強不息的意志品格。
【與文章相關的資料介紹】
(一)徐悲鴻簡介
徐悲鴻(1895-1953年),漢族,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市屺亭鎮(zhèn)人。中國現(xiàn)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后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后任教于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后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xiàn)實主義,于傳統(tǒng)尤推崇任伯年,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準確把握,并強調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與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杰”。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于世。被稱為中國現(xiàn)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主張發(fā)展“傳統(tǒng)中國畫”的改良,立足中國現(xiàn)代寫實主義美術,提出了近代國畫之頹廢背景下的《中國畫改良論》。
1953年9月26日,徐悲鴻因腦溢血病逝,享年58歲。按照徐悲鴻的愿望,夫人廖靜文女士將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節(jié)衣縮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1200余件,圖書、畫冊、碑帖等1萬余件,全部捐獻給國家。
(二)關于勤學苦練的名言
1.貴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2.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
3.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4.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5.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6.勤奮的人是時間的主人,懶惰的人是時間的奴隸。
7.勤奮和智慧是雙胞胎,懶惰和愚蠢是親兄弟。
8.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課后作業(yè)
一、讀拼音,寫詞語。
zhùyìpáqǐshìjiè
yìshùxiǎnshìjùdà
二、好朋友,手拉手(連線成詞)。
摔繼擦獲雄
續(xù)破跤壯得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練習。
1.徐悲鴻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的畫家。(把句子補充完整)
2.功到自然成,徐悲鴻終于獲得了成功。(用帶點的詞語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課文整體梳理。
徐悲鴻為了畫好奔跑的馬,常常跟在馬車后面,仔細觀察______________
的樣子,他畫馬入了迷,整天沉浸在______________里。他畫的___________
成了世界公認的藝術珍品,如《_______________》。
五、想一想,說一說。
讀完課文,徐悲鴻和他畫的那些馬深深地留在我們心中,從徐悲鴻畫馬獲得
成功這件事上,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注意爬起世界藝術顯示巨大
二、摔——跤繼——續(xù)擦——破獲——得雄——壯
三、1.舉世聞名2.示例:經(jīng)過認真地觀察,小張衡終于看清楚北斗七星果然
繞著北極星慢慢地轉動。
四、馬跑動馬的世界駿馬圖《奔馬圖》
五、示例: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刻苦、專心。
徐悲鴻勵志學畫
教學目標:
1、學會17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個只識不寫,生字組成的詞語要理解。
2、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3、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學習他為祖國勤學苦練的可貴精神。
教學重點:
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學習他為祖國勤學苦練的可貴精神。
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徐悲鴻學畫的主要過程復述課文。
教法學法:
啟發(fā)引導,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
第 1 課時
一、 揭示課題
1、由圖導入,出示徐悲鴻《奔馬圖》通過提問,簡介徐悲鴻。
2、板書課題,理解。
齊讀,勵志是什么意思?指名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讀題目質疑。
二、 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
認讀生字表中的字,讀準每個生字的音。
在課文中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讀順句子。
2、試讀課文
指名逐段試讀,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最后再自由讀。
正音:提醒學生讀準勵邊音;怒鼻音;租平舌音。
詞語釋義:互相交流,已通過什么方法了解了那些詞義,還有那些詞語不理解?
3、學寫生字
出示生字詞,齊讀再次正因。
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寫字。
學生描紅。
三、在讀課文,理清段落
1、自由讀、思考
徐悲鴻的志向是什么?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討論歸納分為三部分。
2、練習分段
3、指名安分好段落朗讀課文。
四、作業(yè)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復習檢查
1、指讀生字詞。
2、辨析多音字。
二、 細讀課文
1、讀題引入,齊讀課題。徐悲鴻立下了什么志向?小聲讀1-3自然段。
出示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體會徐悲鴻說這句話時的想法及心情,討論為什么這么激動?
2、指讀外國學生的話。
外國學生的話有幾層意思?
那一句話最使我們氣憤?
討論:抓住很不禮貌、沖著、別以為、天堂、也成不了才等,讀除外國學生的傲慢,欺人的語氣,體會此時徐悲鴻的心情。
3、齊讀第3自然段,了解此時徐悲鴻的想法,再指讀已出示的必須用這段話,體會此時徐悲鴻內(nèi)心世界。
4、自由讀第4自然段,學習這一過渡段的寫法。討論
比較句子,出示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fā)努力。與文中冤句比較體會,體會原句的生動。
指導朗讀,強調不知疲倦,日夜奔馳,勇往直前。這幾個詞語。
5、出示文中的句子功夫不負有心人解釋。
討論:徐悲鴻花了多少工夫?默讀5、6自然段,自由勾畫討論。
抓住每逢畫呀、畫呀常常一整天只用、省下等詞句,通過讀、評、議悟出功夫不負有心人的真正含義。
6、三年過去了,結果怎樣了呢?
討論歸納出:a成績優(yōu)異,引起轟動。B外國學生震驚,佩服。
7、重點分析第8自然段。
指讀外國學生說的話,與第一次語言進行比較,有什么不同?從說話的內(nèi)容、神態(tài)、語氣等分析,讀中感悟引起變化的原因。
徐悲鴻此時內(nèi)心的想法呢?再次齊讀必須用事實讓他們中國人這句話。
8、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徐悲鴻
外國學生----有眼不識泰山
《徐悲鴻勵志學畫》
教學目的:
1、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徐悲鴻學畫的主要過程復述課文。
2、過程與方法:初步了解課文的寫作結構,學習給課文分段。
3、情感態(tài)度態(tài)度價觀:
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教學重點:
理清條理,并能按起因經(jīng)過結果的順序歸納全文。
教學難點:
通過本文的學習,感受徐悲鴻的愛國之心,領悟他的堅定志向。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質疑導入。
1、板書課題:徐悲鴻勵志學畫
指導個別字的寫法。
2、看了課題,你腦中有何問題?
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1)出示小黑板,指名讀。
(2)形近字辨析,組詞。
(3)生字描紅。
2、檢查讀書情況。
(
1)、自由讀書,做到正確、流利、初帶感情。(教育學生把書讀熟、讀透)適當講解煮書的古訓。
(2)、同位檢查讀書情況。
3、分段。
按老師給出的提示為文章分段。
第一段(13)勵志學畫的原因。
第二段(46)勵志學畫的經(jīng)過。
第三段(7、8)
勵志學畫的結果。
三、交流預習所得,初步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1、交流收獲。(識記的字詞、自己的理解、收集的資料------)
2、質疑并小組間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質疑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6課,看老師板書課題。(板書課題時故意將勵寫成厲)理解這是嚴厲的厲、厲害的厲,這里應該是鼓勵的勵、激勵的勵。(隨手用彩色粉筆在厲后的空白處加上了一個力)
2、理解勵志
上節(jié)課有同學說勵志就是立志(下邊板書)那么我們把勵志改為立志行不行?這個問題不先回答,等這節(jié)課快結束時再告訴老師好嗎?
二、問題導入。
1、回顧上節(jié)課的問題:為什么勵志、怎么勵志、結果怎樣?
2、同學們的問題提得很好,相比起來,我更相信你們的讀書能力。相信通過你們的認真閱讀,會有所感悟,有所發(fā)現(xiàn)的。請同學們快速瀏覽一下課文,找出相關的內(nèi)容。(提示:瀏覽就是快速的看)
3、黑板出示:徐悲鴻的志向: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齊讀)
4、質疑:為什么徐悲鴻立下這個志向呢?請同學們默讀一下文章的第一大段,邊讀邊做記號,找出有關的話。
三、情景再現(xiàn)。
1、引導學生理解:用因為------所以-------說:因為徐悲鴻刻苦努力,得到老師的看重,所以受到外國學生的嫉妒,受到了侮辱。(讓學生理解徐悲鴻當時刻苦努力)
2、學法指導:
(1)我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在很不禮貌下加了著重號,說說你為什么加?
A、強調:外國人不禮貌除了嫉妒徐悲鴻的才能以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中國極端貧窮落后,中國人在國際上沒有地位,讓人看不起。關于當時的歷史老師讓同學們課下收集了。
B、你能把很不禮貌讀出來嗎?
C、你讀的僅是不禮貌,還不是很不禮貌。同位間討論一下,想想當時
外國學生是怎么想的,什么表情,什么語氣,一會找個同學表演一下。
(2)、引導:那個外國學生僅僅針對的是徐悲鴻一個人說的嗎?
你作為一個中國人,會怎么想?又會怎么做?
四、品味感悟。
1、過渡:這個外國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鴻立下了這個志向。(師指板書)讓我們用堅定的語氣再把這句話朗讀一遍。(生讀)徐悲鴻要讓外國人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直正的中國人是什么樣的人?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們來看一下第二個大段。拿筆畫出重點的詞句來。
2、交流
(1)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fā)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A、怎樣理解更
B、他具體又是如何做的呢?作者寫了幾個方面?
(2)學習:勤奮
A、抓?。好糠?-----就------、一畫就是一整天、很大提高等理解
。
B、是呀,一畫一整天,真像一匹不疲倦的駿馬。每逢節(jié)假日別人玩去了,可他卻畫個不停,你能想象他平時是如何學習的嗎?
(3)生活:清苦
A、理解清苦十分清苦是窮得不能再窮了,苦得不能再苦了。哪些地方能體現(xiàn)出來?
B、抓住:只、小閣樓、經(jīng)常、只用一杯白開水和兩片面包等理解。
C、他這一切都是為了什么?(引導省錢買繪畫用品,也是為了學習)
D、老師查閱了一些資料。1921年,法國國家美術展開幕------(教參115頁)
3、以讀代講。
(1)同學們請端起書,(飽含深情地)徐悲鴻為了讓外國人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更加奮發(fā)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年過去了,讀-----
(2)板書:震驚。怎樣理解它?(體會外國學生的前后態(tài)度)剛才是哪位同學表演的外國學生?現(xiàn)在在請你表演一下,現(xiàn)在應如何讀這位外國學生的話?
(3)同學們,從徐悲鴻的身上你看出真正的中國人是什么樣的人了嗎?
(4)誰能看著板書完整地說一說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經(jīng)過?
(5)自由閱讀,重溫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經(jīng)過。
四、點明中心,升華主題。
1、課題的勵志能改成立志嗎?(因為徐悲鴻到法國留學,拜達仰為師,已經(jīng)立志成為一個畫家了,不是因為受到外國學生的侮辱之后才立志學畫的。勵志的意思比立志更深一層,含有下定決心的意思。徐悲鴻原來就很刻苦;受到外國學生的侮辱后,為了給中國人爭氣,他更加奮發(fā)努力了。)
2、理解勵志(黑板):為了實現(xiàn)某一志向激勵自己刻苦努力。
3、總結:
徐悲鴻的志向是什么呢?當然是成為一名畫家。是什么力量激勵他呢?是因為他受到了外國學生的侮辱,他要為中國人爭氣,讓別人見識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中國人!可見,是愛國的力量驅使著他日夜奔馳,勇往直前。所以,題目中只能用勵志而不應該用立志。
4、同學們,學到這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五、結束新課。
齊讀名言:
1、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鄧小平
2、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時間總是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魯迅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教學內(nèi)容
7.徐悲鴻勵志學畫
共幾課時
共三課時
第一課時
課型
講讀
第幾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理清課文條理,初步感受徐悲鴻的愛國之心。
教學重難點
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理清課文條理。
教學資源
PPT,《奔馬圖》,有關徐悲鴻的資料
預習設計
1.預習課文。
2.通過查字典、詞典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3.完成《練習與測試》17頁一、二、三部分。
4.查找徐悲鴻的相關資料。
學程預設
導學策略
調整與反思
一、走進課文(五分鐘)
1.欣賞《奔馬圖》
學生簡要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徐悲鴻的資料
2.預設:
“勵志”是什么意思?
勵,激勵;志,志向?!皠钪尽钡囊馑际牵簽榱藢崿F(xiàn)某一志向而激勵自己刻苦努力。
3.預設:
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
怎么勵志學畫?
結果呢?
二、預習展示(15分鐘)
預習作業(yè)3
預設:《一課一練》第一部分:繪畫、錯誤、成績、房租、購買、疲倦、震驚、陳列
《一課一練》第三部分:
1.雖然……但是……
2.因為……所以……
朗讀生字詞語詞語。
預習作業(yè)1
朗讀展示。
第三板塊:整體感知(19分鐘)
【學習單一】
(1)默讀課文,看看哪幾個自然段寫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哪幾個自然段寫怎么勵志學畫?哪幾個自然段寫他努力的結果?
(2)四人小組討論分段方法。
(3)自學時間:5分鐘
預設:
1——3自然段:為什么學畫。4——6自然段,怎么學畫。7——8自然段學畫的結果。)
5.預設:這三個自然段主要講了達仰很喜歡徐悲鴻,引起了外國學生的嫉妒,對徐悲鴻不禮貌,徐悲鴻被激怒了,于是勵志學畫。
【學習單二】
1.請同學們用上這些關鍵詞,自己練習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同桌之間互相練說。
時間:五分鐘
預設:徐悲鴻向達仰學畫時,引起一個外國學生的嫉妒,他立志成才,要為中國人爭氣。經(jīng)過三年的勤學苦練,徐悲鴻以優(yōu)異的成績轟動整個畫界,令外國學生感到十分震驚,為中國人長了志氣。
第四版塊:明確任務,完成作業(yè)(1分鐘)
板塊一:名畫導入
1.出示徐悲鴻的《奔馬圖》。
討論:圖上的馬畫得好嗎?你知道這幅畫是誰畫的?徐悲鴻為什么會畫得這么好,你知道嗎?
2.板書課題,解題。
看來同學們對徐悲鴻已經(jīng)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的一個故事。板書課題
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勵志”是什么意思?
3.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板書三大問題
板塊二:預習檢測
預習作業(yè)3
1.選擇有代表性的一名學生展示交流,交流時請其余學生說說不同的答案。
抽讀詞語。
繪畫承認疲倦陳列租房一杯購買錯誤成績勵志達仰嫉妒禮貌臨摹省錢犯錯泰山
“疲倦”的“倦”是本課中最容易寫錯的字,你能給大家提個醒嗎?(師范寫)
還有哪些字,你覺得難寫的?可以提出來?(描紅)
預習作業(yè)1
導學:
1.指導長句中的停頓:
徐悲鴻/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爭論/是無法改變/別人的無知/和偏見的,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三年過去了,徐悲鴻/在巴黎高等美術學校/以優(yōu)異的成績/通過了結業(yè)考試。
要求學生讀長句子時,要注意中間的停頓,不能讀破。
2.檢查長句子的朗讀情況。
邊讀邊相機指導停頓方法,并標出停頓符號。
第三板塊:整體感知
1.任務驅動
完成學習單一
2.觀察學生的自主學習,歸結共性問題,思考導學策略。
3.巡視、參與小組合作探究。
4.導學,大組交流意見。
5.抓關鍵詞概括段意。
師:請孩子們默讀課文1--3自然段,抓關鍵詞用一句話說說這幾個自然段的意思。
(在生的敘述過程中,師相機出示P33頁的詞語:嫉妒、禮貌、激怒、勵志這四個關鍵詞。)
用相同的方法概括出后面兩部分的內(nèi)容。出示:疲倦、陳列、臨摹、優(yōu)異、承認、震驚
6.概括課文內(nèi)容
(1)任務驅動:
(2)導學。
生練說之后再指名說。
(3)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概括主要內(nèi)容并不難,象這種寫人記事的文章,我們只要找到了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并抓住每一部分的關鍵詞,用一句完整的話把它概括出來,再把這些話串起來就是一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第四版塊: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
設計
★抄寫生字詞并默寫。
熟讀課文。
★★完成《補充習題》1-2題。
教學內(nèi)容
7.徐悲鴻勵志學畫
共幾課時
共三課時
第二課時
課型
講讀
第幾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人物情感,積累內(nèi)化文中的語句。
2.學習第二大段的構段方式。
3.通過本文的學習,感受徐悲鴻的愛國之心,領悟他的堅定志向。
教學重難點
讀懂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感悟徐悲鴻勤學苦練的精神。
教學資源
ppt,補充材料
預習設計
熟練朗讀課文,
學程預設
導學策略
調整與反思
板塊一:復習反饋(6分鐘)
1.默寫詞語,集體校對。
2.預設: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怎么勵志學畫?結果呢?
板塊二:品讀課文(23分鐘)學習第一部分
【學習單一】
1.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請同學們細細讀課文的第一大段,邊讀邊做記號,找出有關的話。
2.他立的是什么志呢?誰能找出課文中的話來讀一讀?
3.學習小組交流。
時間:3分鐘
學生自主學習。
交流展示。
預設:
(1)一名外國學生看不起中國人。
(2)靠爭論是無法改變別人的無知和偏見的,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學習第二部分
【學習單二】
1.課文的哪一小節(jié)概括地寫了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
2.課文哪些地方具體寫了徐悲鴻的奮發(fā)努力?默讀課文的5、6小節(jié),邊讀畫出相關詞句。
3.學習小組交流。
學習時間:4分鐘
學生自主學習。
交流展示。
預設:
1.第四小節(jié)
2.每逢節(jié)假日……一整天。
他只租了一間小閣樓……購買繪畫用品。
(1)比較句子
過渡句,比喻句
(2)星期天別人都休息了,而徐悲鴻卻在——,過節(jié)時,其他人都享受節(jié)日的氣氛,而徐悲鴻他卻在——,他上午在畫畫,中午仍然在——,晚上依然在——,徐悲鴻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繪畫中,這就是——“潛心”。
(徐悲鴻的勤學苦練、有志氣)
(3)徐悲鴻的生活十分清苦。
(只、一間、小閣樓、一杯、兩片)
(愛國精神、對藝術的追求)
(4)(襯托)
4.先總后分,先概括后具體
第三板塊:明確任務,完成作業(yè)(1分鐘)
板塊一:復習導入
1.默寫本課詞語。
繪畫承認疲倦陳列租房一杯購買錯誤
成績
2.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徐悲鴻勵志學畫》。(板書課題)上一節(jié)課同學們根據(jù)課題提出了三個問題,誰來說說是哪三個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課文,共同探討這三個問題。
板塊二:品讀課文
(一)探究“為什么勵志學畫”
1.任務驅動
2.觀察學生的自主學習,歸結共性問題,思考導學策略。
3.巡視、參與小組合作探究。
4.導學,大組交流意見。
出示:“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這句話中的“他們”是誰?
“他們”原來是怎么看中國人的?
“天堂”在這里指什么?外國學生的話有幾層意思?從他的話中你看出什么?
5.同學們,1919年徐悲鴻在法國留學的時候,我們中國貧窮落后,國內(nèi)戰(zhàn)爭不斷,經(jīng)常遭到外國列強的侵略,在國際上沒有地位,中國人在外國常遭人看不起……帶著你的感受,一起讀讀這一節(jié)。6.聽了外國學生的話,徐悲鴻是怎樣表現(xiàn)的呢?你認為真正的中國人是什么樣的呢?(有骨氣、有志向)從徐悲鴻的表現(xiàn)中,你感受到什么?(愛國)齊讀第3小節(jié)。
(二)探究“怎樣勵志學畫”
過渡:的確,這個外國人欺人太甚了,徐悲鴻要讓外國人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直正的中國人”是什么樣的人?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們來看第二大段。
1.任務驅動
2.巡視并觀察學生的自主學習,歸結共性問題,思考導學策略。
3.導學
(1)比較句子。出示:
(a)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fā)努力。
(b)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fā)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指名讀兩個句子,說說兩句話有何不同?
再讀讀這段話,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通常用來作比的兩種事物之間都會有相似之處,徐悲鴻和馬之間有什么相似之處呢?
過渡段?!皬拇恕笔菑氖裁磿r候起?作者通過這個詞把課文的前后聯(lián)接了起來,這一段在這兒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我們稱這樣的段落為——過渡段。
(2)第5小節(jié)。哪些詞語突出描寫了徐悲鴻奮發(fā)努力?(每逢、常常、一整天)誰來讀一讀?讀著這些詞,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從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男同學帶著你們的體會,讀好這一節(jié)。
(3)第6小節(jié)。這一小節(jié)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他生活清苦?
他住的是——一間小閣樓。一到夏天,小閣樓是多么炎熱,一到冬天,小閣樓又是多么陰冷,如果讓你住在這樣的小閣樓,你會怎樣?徐悲鴻卻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整整住了三年。
他吃的是——一杯白開水和兩片面包。不是一餐如此,一天如此,而是“經(jīng)常每餐”,如果你每天每餐都吃這些,你會怎么樣?徐悲鴻卻整整吃了三年。
是什么讓徐悲鴻寧愿過著如此清苦的生活呢?
女同學一起讀讀這段話。
(4)課文既然寫徐悲鴻勵志學畫,為什么還要花大量筆墨寫他的生活清苦呢?
是呀,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徐悲鴻依然能夠奮發(fā)努力,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齊讀課文的4-6節(jié),好好體會體會。
4.學習構段
大家默讀第二大段,看看這一大段三小節(jié)這間的關系。課文就是先總寫徐悲鴻更加發(fā)奮努力,后從學習的勤奮和生活的清苦兩方面來具體描述的。
5.同學們,在剛才的學習中,我們感受到了徐悲鴻學習的勤奮,生活的清苦,現(xiàn)在,不妨讓我們再來欣賞徐悲鴻的作品,看看你又有什么感受?
第三板塊: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
設計
★
完成《補充習題》第一、二、三部分。
★★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搜集愛國的名言。
教學內(nèi)容
7.徐悲鴻勵志學畫
共幾課時
共三課時
第三課時
課型
講讀
第幾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七、八自然段,理解“功夫不負有心人”和“有眼不識泰山”。
2.體會外國學生的不同態(tài)度,培養(yǎng)表演能力。
3.要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祖國爭光。
教學重難點
理解“功夫不負有心人”和“有眼不識泰山”。
教學資源
PPT,名言
預設計
閱讀《練習與測試》小書架上的資料。
學程預設
導學策略
調整與反思
板塊一:復習檢查
預設:徐悲鴻向達仰學畫時,引起一個外國學生的嫉妒,他立志成才,要為中國人爭氣。經(jīng)過三年的勤學苦練,徐悲鴻以優(yōu)異的成績轟動整個畫界,令外國學生感到十分震驚,為中國人長了志氣。
板塊二:學習第三部分
【學習單一】
1.默讀第7小節(jié),用筆畫出徐悲鴻所取得的成就。
2.你覺得他是憑什么取得的這些成就?
自主學習,交流展示。
預設:
只要用心去做一件事,就會取得成功。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人若有志,萬事可為。
(4)十分驚訝,非常詫異
A那位外國學生瞪大了雙眼,嘴張得老大。那位外國學生目瞪口呆,還往后退了幾步。那位外國學生嘴里連連說:“不可思議!不可思議!……”
B因為他沒想到徐悲鴻會取得如此優(yōu)異的成績,所以他非常震驚。因為他未曾料到徐悲鴻會有如此驚人的畫技,所以他非常震驚。
(5)
雖有眼睛,卻不認識泰山。比喻見聞太窄,認不出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
徐悲鴻為了祖國勤學苦練用事實讓他們消除了對中國人的偏見,重新認識了真正的中國人。
板塊三:總結全文
預設:
1.徐悲鴻你為了祖國勤學苦練,用事實讓外國人消除了對中國人的偏見,我真佩服你。
……
3.交流名言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鄧小平
縱使世界給我珍寶和榮譽,我也不愿離開我的祖國。因為縱使我的祖國生活在恥辱之中,我還是喜歡、熱愛,囑咐我的祖國。-----裴多菲
板塊四:明確任務,完成作業(yè)(1分鐘)
板塊一:復習導入
1.朗讀課后第三題的詞語。
2.根據(jù)書上提供的詞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板塊二:探究“勵志學畫的結果”
過渡:徐悲鴻這么努力,結果怎樣呢?讀讀課文的7、8小節(jié)。
1.任務驅動
2.導學
(1)什么是“功夫不負有心人”?
(2)除了書上的這句話,你還能用什么名言警句來說明這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
(3)如果你是中國留學生,你會對徐悲鴻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那個外國學生,你會對徐悲鴻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設你就是那個外國學生,你現(xiàn)在會怎樣?“震驚”是什么意思?
A誰能把“震驚”的表情描述出來?
B前后對比外國學生的態(tài)度,想想那位外國學生為什么會“震驚”呢?請用“因為……所以……”這樣的句式來回答。
(5)出示外國學生說的話,指名讀
什么叫“有眼不識泰山”?
外國學生這樣說是為什么呢?一開始他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現(xiàn)在呢?
男同學讀第2小節(jié),女同學讀第8小節(jié),感受一下他態(tài)度的變化。
他的態(tài)度為何會有如此大的轉變呢?
3.小結:年輕的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了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已優(yōu)異的成績?yōu)橹袊藸幜斯?,他代表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永不服輸?shù)木瘢屚鈬嗽僖膊桓倚∫曃覀兠褡?,小視我們中國人。我們再讀課文,記住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
板塊三:總結全文
1.徐悲鴻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終讓外國人重新認識了中國人,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學到這,你想對徐悲鴻說些什么呢?
2.同學們,在人生和學習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偏見和嘲諷,但只要我們奮發(fā)進取,就一定能看到屬于我們的那一縷陽光。
3.很多名人也非常愛國,我們從他們寫的名言中就能讀出來。
板塊四: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
設計
★
完成《練習與測試》四、五兩題。
★★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還能想到那些俗語呢?想一想,說一說,并寫下來。
★★★
搜集一些類似的勵志故事,與同學交流。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設計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設計之三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4、喚醒學生探究意識,對學生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的障礙進行診斷與矯治。
教學過程:
一、從課題入手,進行基礎性診斷
1、扣圖引題
(1)出示徐悲鴻《奔馬圖》。
(2)引導討論。
圖上馬畫得好嗎?你知道是誰畫的?那他為什么能畫得這么好,想知道嗎?
2、揭題、釋題
(1)討論勵志是什么意思?連起來說說課題的意思。
(2)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徐悲鴻為什么立志?立了什么志?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1、自讀課文,注意讀通讀順,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同時劃下你不明白的地方。
2、指名逐段試讀,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3、質疑,你有什么詞不懂?指導學生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4、以四人一組為單位,自由讀課文,思考討論:徐悲鴻志向是什么?為實現(xiàn)志向,他是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三、優(yōu)化新授,理解性診斷與矯治
(一)、誦讀第一、二、三節(jié)
1、指名讀,說說徐悲鴻立下的志向是什么?
幻燈出示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1)、這句話中的他們是誰?他們原來是怎么看中國人?
(2)、指名讀外國學生的話。
天堂在這里指什么?外國學生的話有幾層意思?從他的話中你看出什么?
(3)、指導讀第二節(jié)。(抓住很不禮貌、沖著、別以為成不了等詞,讀出外國學生的傲慢、欺人的語氣)
(4)、師:外國人的話多么令人氣憤,請一位同學來讀讀第三節(jié),先說說該怎樣讀好這一節(jié)?
(5)、指名讀。
(6)、齊讀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思考討論:真正的中國人是怎樣的?
(二)、研讀四、五、六節(jié)。
1、學習第四節(jié)
(1)指名讀第四節(jié),注意理解奮發(fā)。
(2)比較句子。
出示:(a)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fā)學習。
(b)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fā)學習。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指名讀兩個句子,說出兩句話有何不同?意義何在?
(1)指導讀第二句。
(2)過渡:那徐悲鴻是怎樣奮發(fā)努力的?我們一起來看下文。
2、學習第五、六節(jié)。
(1)自由讀第五節(jié),邊讀邊劃出徐悲鴻奮發(fā)努力的詞句。
(2)讀后交流。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五節(jié)。
(4)過渡:徐悲鴻如此刻苦,是在什么樣的條件下學習的呢?
(5)出示:徐悲鴻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他只租了_________________,經(jīng)常每餐只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為的是省下錢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自讀課文后,練習填空。指名說說所填的詞表現(xiàn)了什么?
(7)練讀第六節(jié)。
(三)、精讀第七、八節(jié)
A指名讀七、八節(jié)。說說徐悲鴻取得了什么成績?(相機理解轟動等詞)
B重點理解震驚,思考:那個外國學生為什么震驚?從哪看出外國學生態(tài)度改變了?指導朗讀。
四、升華情感,發(fā)展性診斷與矯治
1、師: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學完了課文,有什么想說的嗎?可以是對自己,對同學,對徐悲鴻
2、練說。
3、匯報交流,師生評價。
五、共同總結。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反思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nèi)容。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課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講述了年輕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以優(yōu)異成績?yōu)橹袊藸幑獾墓适?,是一篇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在教學中,我運用了以下方法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內(nèi)涵,感覺效果較好。
一、由課題直奔主題:
課題“勵志”一詞是課文的靈魂,全文圍繞“為什么勵志”、“怎樣勵志”、“勵志結果”展開故事情節(jié)。“勵志”與“立志”相近,課題為何不是“立志”?我引導學生進行理解詞語的意思從而明白:勵志即激勵徐悲鴻學畫?
二、學習“勵志學畫”,以感悟為主:
這段的學習以傳統(tǒng)的邊讀邊悟為主,抓住“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短語和“潛心臨摹”這個關鍵詞語感悟課文中人物的內(nèi)在品質。并結合文中的比喻句讓學生理解徐悲鴻身上的奔馬精神。
三、品悟“有眼不識泰山”的含義:
我引領學生從外國學生前后態(tài)度的對比:從前外國人的眼中是怎樣的人?如今呢?從而讓學生明白這里泰山的含義,第一層:徐悲鴻;第二層:中國人。
在講解感悟中,學生真正感悟到了,徐悲鴻勵志學畫,終于改變了中國人在外國心中的印象,贏得了尊嚴,從而再次深入理解了“功夫不負有心人”!
四、選用兩句名言,編寫現(xiàn)實故事。
理解了“功夫不負有心人”和“有眼不識泰山”之后,我布置學生選用這兩句名言,結合自己經(jīng)歷的事情,編寫一個小故事。很多學生的練筆作業(yè)都完成得比較好。通過這樣的練筆,學生不僅鍛煉了文筆,更加深了對這兩句名言的理解。
別餓壞了那匹馬-復習要點指導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關于別餓壞了那匹馬-復習要點指導,歡迎您來閱讀并提出寶貴意見!
別餓壞了那匹馬-復習要點指導
1詞語
(1)流連忘返身無分文溜之大吉羞愧不已瘦削忐忑不安
刻骨銘心酷刑十指連心淚流不止拭淚瞥見尷尬
一瞬間怒目圓睜不由分說囁嚅攥緊泰然
(2)刻骨銘心:銘,把字刻在石頭或金屬器物上。形容記憶深刻,永遠不忘。
攥:握
一如既往:跟過去完全一樣
尷尬: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不由分說:不容爭辯
(3)近義詞
寬厚忠厚忐忑不安心神不定
阻止阻擋茫然悵然
(4)反義詞
寬厚狡猾阻止推動茫然明白
2句子
(1)我回頭去看楞在輪椅上的他和他手里的那本書,書頁中分明多了幾張毛票。
理解:父親知道,青年是看靠擺書攤養(yǎng)家糊口的,生活也不容易。所以他不光忍痛打我,讓我認識到:做人不能只為自己著想,也要為別人著想,同時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明對青年的關心。
(2)可是遲了!我已經(jīng)走進他家的后院,看見了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這些日子我賣給他的所有的馬草!那匹馬呢?那匹香甜地吃著我的馬草的馬呢?
理解:這段話寫出了事情的結果,我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通過兩個感嘆句,兩個問句寫出了我見到馬草后的震驚與感激。文章中的破折號起到注釋說明的作用,強調了我賣給青年的馬草全部都在。
3課文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我的馬草,讓我繼續(xù)看書的事。贊揚了殘疾青年不計自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內(nèi)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別餓壞了那匹馬,別餓壞了那匹馬-復習要點指導,希望對你有幫助!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反思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讀懂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感悟徐悲鴻勤學苦練的精神,是學習本文的重點,在教學中,為了突出重點,真正感悟徐悲鴻的為國勵志學畫的可貴精神,我采用以下兩個板塊來教學:
1.以“勵志”為主線
《徐悲鴻勵志學畫》是一篇寫人的文章,教學中我以“勵志”為主線,圍繞課文的關鍵語句“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來研讀課文。學生從課文中尋找徐悲鴻刻苦勤奮的詞句。從“每逢節(jié)假日”、“他畫呀畫呀”、“常常”、“一整天”等詞語中體會徐悲鴻為了學畫,抓緊一切時間學習,從第六自然段中“小閣樓”、“一杯白開水”、“兩片面包”等詞中體會徐悲鴻為了學畫,寧愿過著清苦的生活,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與討論,自讀自悟、潛心會文,領悟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
2.以“外國學生的態(tài)度”為輔線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外國留學生兩次對徐悲鴻的不同態(tài)度,進行比較閱讀,并分組進行朗讀,讓同學說說自己的感受,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徐悲鴻為國爭光的志向。
不足之處:
對“功夫不負有心人”和“有眼不識泰山”典故的理解,學生在表述時還是有點機械。
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案
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課題
8*別餓壞了那匹馬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設計
1、認識13個生字,能借助詞典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對我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3、領會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描寫,表現(xiàn)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
方法
設計
1、自我感悟法2、合作交流法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一、談話導入,解釋課題。
針對課題提出問題。
二、檢查前置性學習收獲,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詞,重點“瞥見、尷尬”的讀音。
2、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整體感知主要內(nèi)容。
3、交流讀書收獲,提出問題。
三、抓住重點句,感悟人物品質。
(一)課文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么?
(二)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殘疾青年美好的心靈?
1、讀一讀,把你最喜歡的語句讀給小伙伴聽。交流你感受深的地方。
2、品讀,引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對我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難點:領會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描寫,表現(xiàn)人物品質的寫法
【生字全解】
識字:吉忐忑銘錐拭瞥尷尬竭囁嚅扯
重點指導:“瞥見、尷尬”的讀音“拭”:辨字:拭()試()
【辨多音字】
qiáng(強制)xuē(剝削)
強削
jiàng(倔強)xiāo(削皮)
【詞語全解】
理解瞥見:一眼看見。
刻骨銘心:形容記憶深刻,永遠不忘。
一如既往:跟過去完全一樣。
運用一如既往:今天,我一如既往地背起書包,向學校走去。
【近反義詞】
近義詞:叮囑——囑咐強制——強迫反義詞:偶然——經(jīng)常尷尬——自然
【四字詞語】刻骨銘心一如既往忐忑不安身無分文流連忘返
【句段解析】
1、“他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碧云,你出來一下!”
“愣”字表明青年突然明白馬草不好賣?!把劬σ涣痢北砻魉氤隽思饶軒椭拔摇庇植灰鬃尅拔摇卑l(fā)覺的主意。
2、“別別別……等碧云來提!”。
這段話寫出了青年的著急。突出表現(xiàn)了青年對我的關心。
一、課前前置性學習
自讀課文,完成前置性學習要求。二、交流前置性學習情況
1、認讀生字詞。2、小組檢查課文朗讀情況,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不懂的問題。三、小組合作學習。
1、課文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么?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①他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碧云,你出來一下!”
②“碧云,老爸不是有一匹馬嗎?……快把馬草提進去!”
③“別別別……等碧云來提!”。
3有感情地朗讀。
4、討論:為什么會有這個欺騙故事?這場欺騙的動機是什么?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四、拓展延伸,品讀積累。
1、從這件事情當中,你體會到什么?現(xiàn)實生活中你遇到過或聽到過類似讓你感動的事情嗎?
2、小組交流。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你還讀過哪些關于“”善意的謊言“的故事?課后介紹給大家讀一讀。
3、可是遲了!我已經(jīng)……那匹香甜地吃著我的馬草的馬呢?
這段話寫出了事情的結果,我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通過兩個感嘆號、兩個文句寫出了“我”見到馬草后的震驚與感激。
【篇章指導】
通過對重點詞句的辨析與理解,感受藏在善意的謊言背后的真情,懂得“每一點善意的付出,都會給這世界增添一份美好和歡樂”的道理,培養(yǎng)樂于助人的真誠情懷。
【中心思想】
本課旨在贊揚書攤主人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寫作特點】
1、主線清楚,脈絡分明。
2、通過人物的言行、神態(tài)和心理描寫表現(xiàn)人物的品質。
課堂練習:
1、給下列生字、詞語加拼音。
忐忑尷尬囁嚅瞥竭銘拭囑
2、補充成語,并選其中一詞造句。
()()分文流()()返
一()既()刻骨()()
造句:(
3、選詞填空。
分辨分辯
(1)多年的經(jīng)驗使他一下子就()
出這件玉器是假的。
(2)他寧愿自己受委屈,也從不()
板書設計
8別餓壞了那匹馬
殘疾青年我
熱心、善良愛讀書、誠實、有志氣
課后反思
文章除主線清楚,脈絡分明。圍繞“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個善意的謊言被揭穿的過程,展現(xiàn)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靈外還具有語言簡樸的特點,主要通過人物的言行、神態(tài)和心理描寫表現(xiàn)人物的品德。我在教學中力求讓學生通過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普通百姓美好的心靈,體會“我”對青年的感激之情。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首先根據(jù)閱讀提示的要求,讓學生認真默讀課文,按照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這個中心問題,初步了解課文的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建議讓學生選擇從“我”的角度說,也可以從殘疾青年的角度說。為了進一步理解課文,我讓學生了解課文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么。因為“別餓壞了那匹馬”既是課文的題目,也是推動故事發(fā)生的關鍵句。文章用“別餓壞了那匹馬”貫穿全文,起到了層層推進的作用。最后,課文中有不少人物的語言、行動和心理描寫的語句,集中表現(xiàn)了人物的美好品質。教學時,我通過讓學生找一找、畫一畫這些句子,然后用心讀一讀,想想自己為什么感動,或者是說說自己從中體會到人物什么樣的品質。
《鞏乃斯的馬》導學案3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在上課前要仔細認真的編寫一份全面的教案。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鞏乃斯的馬》導學案3”,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鞏乃斯的馬》導學案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的基本情況和其獨特的寫作風格。
2、理解作者在馬的形象中所傾注的強烈的情感底蘊和對不受羈絆的充滿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特定情景,把握詞句的深刻含義和語言的感情色彩教學步驟
一、課前預習導入
1、作者簡介:
2、詞語:
◎生詞:
丑陋()畸()形齜()牙大鳴滑稽()馱()著唿()哨顛簸()()歉疚()鬃毛()牝()馬馬駒()兒穹()廬氈()房倏()忽悲愴()后裔()兵馬俑()
◎詞解:
安貧知命:
尤物:
當之無愧:
無與倫比:
淋漓盡致:
我行我素:
馬踏飛燕:。
◎關于馬的名句:
二、課堂探究導學
(一)總體把握:
1、熟讀課文,有表情地朗讀描寫馬奔的兩個場面。
2、結合課文,說說你對馬的見解。
(二)內(nèi)容探討:
1、課文是怎樣揭示鞏乃斯的馬的性格的?
2、理清作者思路,按此思路把課文分成三部分,并說出各部分的大意。
3、第一部分中,作者用了哪些動物與馬對比,這些動物各自的和共同的缺點是什么?既然寫馬,為什么要借其它動物和馬對比?
4、把第二部分劃成三個層次,并寫出大意。
5、結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并朗讀。
①馬能給人勇氣,給人以幻想,這也不是笨拙的動物所能有的。在鞏乃斯后來的那些日子里,觀察馬漸漸成了我的一種藝術享受。
②哦,鞏乃斯的馬,給了我一個多么完整的世界!凡是那時被取消的,你都重新又給予了我!弄得我直到今天聽到馬蹄踏過大地的有力聲響時,還會在屋子里坐臥不寧,總想出去看看,是一匹什么樣兒的馬走過去了。
6、學習了這篇文章后你的感受體會。
三、當堂檢測
見練習冊
四、課后教學
馬詩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馬詩”,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祖籍隴西,自稱隴西長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稱他為李昌谷。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李昌谷、李奉禮,與李白、李商隱三人并稱唐代三李。自稱隴西長吉、龐眉書客、唐諸王孫、李長吉。李賀祖籍隴西,生于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此稱李昌谷。體貌細瘦、巨鼻、通眉、長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寫詩上。外出時背一破囊,得句即寫投囊中,暮歸足成詩篇。他的母親 李賀畫像 見他作詩辛苦,責怪說: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雖家道沒落,但李賀志向遠大,勤奮苦學,博覽群書,順利通過河南府試,獲得了鄉(xiāng)貢進士的資格。但李賀的競爭者毀謗他,說他父名晉肅,當避父諱,不得舉進士。韓愈曾為此作《諱辯》,駁斥無恥奧步,鼓勵李賀應試。但無奈闔扇未開逢猰犬,那知堅都相草草,禮部官員昏庸草率,李賀雖應舉赴京、卻未能應試,遭饞落第。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27歲卒。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nèi)心苦悶,抒發(fā)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歡在神話故事、鬼魅世界里馳騁,以其大膽、詭異的想象力,構造出波譎云詭、迷離惝恍的藝術境界,抒發(fā)好景不長、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他因此被后人稱為詩鬼。
李賀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沒落。他細瘦通眉,長指爪,童年即能詞章,15、16歲時,已以工樂府詩與先輩李益齊名。李賀父名晉肅,晉、進同音,與李賀爭名的人,就說他應避父諱不舉進士,韓愈作《諱辨》鼓勵李賀應試,但賀終不得登第。后來做了三年奉禮郎,郁郁不平。在京時,居崇義里,與王參元、楊敬之、權璩、崔植等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騎驢相隨,背一破錦囊。李賀得有詩句,即寫投囊中,歸家后足成完篇。母鄭夫人常說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后辭官歸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長治)依張徹一個時期。一生體弱多病,27歲去[2] 世。李賀曾自編其集。
《鞏乃斯的馬》教學案例設計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鞏乃斯的馬》教學案例設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學習寫動物的取材謀篇方法;學習抓典型場面描寫突出主體的方法。
2、品讀、感悟重點部分,感受馬群酣暢淋漓、自由奔放的壯美場面,體味作者表達的勇敢、自由、進取的精神和對不受任何羈絆的生命力的向往與渴求。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品味第二自然段描寫馬群奔騰的場面,體味作者對不受任何羈絆的生命力的向往與渴求。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一定見過馬吧,馬給你們留下了什么印象呢?(指名說)
2.今天我們要學習作家周濤的一篇文章,題目叫《鞏乃斯的馬》。鞏乃斯你們了解嗎?誰昨天查閱資料了?(指名說)
是的,作家周濤懷著對西部特殊而深厚的感情,用飽蘸深情的筆墨寫下了他看到的新疆鞏乃斯草原的景象。
二、初讀文本,整體感悟
1.那么,在作者的筆下,鞏乃斯草原的馬會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請同學們通過大聲讀課文來感受。讀時若有不認識的字要自己查字典解決。(根據(jù)學生認字情況,可重點指導“挾”“罕”的讀音,“乃”“纏”“魂”的寫法。)
2.鞏乃斯草原的馬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誰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指名說,說完后讓學生將重點詞語寫在黑板上。如:奔跑激昂驚心動魄等。)
三、走進文本,自主感悟
1、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說一說課文圍繞鞏乃斯的馬講了哪些內(nèi)容?(夏日暴雨、群馬奔跑)
2、我相信在座的許多同學從電視、書本或多或少的見過群馬奔跑的景象。但在暴雨之下群馬奔跑的景象卻極為罕見。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鞏乃斯大草原去領略暴雨迅猛之下群馬奔騰的壯闊景象。
(一)、學習第一部分
1、指讀,其他生思考,你讀懂了什么?(草原上的雨來勢兇猛,我見到了最壯闊的群馬奔跑的場面。)
2、用“——”畫出描寫暴雨的句子。
3、匯報,思考從哪看出暴雨來勢兇猛?(孤鷹擊落,草原煙塵滾滾,真是一場來勢兇猛的暴雨。)
4、誰能把暴雨兇猛的樣子讀出來?自由讀,個別讀、齊讀
5、指導朗讀時,注意讀出擊落、瞬間的感覺。
(二)、學習第二部分
1、自由朗讀第二、三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眼前這幅群馬奔騰的壯闊景象。
2、文中哪些具體的詞句讓我們感受到了鞏乃斯馬群恢宏壯闊的氣勢呢?請大家再讀課文畫出有關詞句,并說說理由。
3、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及時點撥、啟發(fā),指導朗讀。例如:
(1)、“馬,這不肯安分的生靈,從無數(shù)谷口、山坡涌出來,山洪奔瀉似的在這原野上匯集了,小群匯成大群,大群在運動中擴展,成為一片喧叫、紛亂、快速移動的集團沖鋒!”
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山洪奔瀉似的”在原野上匯集、擴展、沖鋒,感受馬群氣勢磅礴的美,并指導學生讀出這種氣勢。
(2)、“爭先恐后,前呼后應,披頭散發(fā),淋漓盡致!”
主要結合句子理解“爭先恐后”“前后呼應”“淋漓盡致”的含義,邊讀邊想象馬群你追我趕、無所顧忌、奮力向前的情景。
(3)、“有的瘋狂地向前奔馳,像一隊尖兵,要去踏住那閃電;有的來回奔跑,儼然像臨危不懼、收拾殘局的大將……”
再次引導學生抓住“像一隊尖兵”,“像臨危不懼、收拾殘局的大將”感受馬奔跑時那種不受羈絆、灑脫自由的壯美場面;通過范讀、引讀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讀出馬群所展現(xiàn)的那種生命的崇高與壯烈。
4、這酣暢淋漓的場面真是叫人驚心動魄,想象這形形色色奔跑著的馬還有什么樣子?現(xiàn)在老師這兒有幾張關于馬的圖片,你們仔細觀察,選自己喜歡的一張,用比喻句,描寫出馬奔跑時的情景。(交流拓寫)
5、感情朗讀
過渡:如果說這些都是對馬群奔跑時樣子的描寫,那么作者還寫了馬奔跑時的什么?(聲音)
6、誰愿意讀描寫雄渾的馬蹄聲和悲愴蒼勁的嘶鳴聲一段。(可通過評價引導學生朗讀)
7、作者從不同的方面,給我們描繪出了馬群奔跑的樣子和它發(fā)出的聲音,一幅群馬奔騰的壯麗畫卷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讓我們再來朗讀這一段,感受這驚心動魄、氣勢恢宏的場面。
8、欣賞課件。請大家看一部馬群奔跑的短片,直觀感受偉大的場景。
9、欣賞了恢宏壯闊的群馬奔騰場面,聽到了雄渾的馬蹄聲和悲愴蒼勁的嘶鳴聲。誰愿意讀出這種驚心動魄的情景?
10、一起再讀:“好家伙,被暴雨的長鞭抽打著……”當你們讀到“這不肯安分的生靈,從無數(shù)谷口、山坡涌出來”時,特別是讀到這個“涌”字,你又聯(lián)想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請聯(lián)系上下文談談。(生各抒己見)
是呀,這是生命的洪流,是生命涌動的力量,是不受羈絆的生命的昭示,是對不可阻擋的、酣暢淋漓的生命的贊歌。讓我們帶著對生命的崇高與壯烈的贊美再次朗讀這段課文。
(三)、學習第三部分
1、過渡:雄渾的馬蹄聲在大地奏出鼓點,悲愴蒼勁地嘶鳴、叫喊在擁擠的空間碰撞、飛濺,畫出一條條不規(guī)則的曲線,扭住、纏住漫天雨網(wǎng),和雷聲雨聲交織成驚心動魄的大舞臺。當我們看到這壯闊的景象時,我的心情是怎樣的?(隨著馬群的奔跑、起伏、跳躍和喘息,我們的心情變得開朗、舒展、壓抑消失,豪興頓起…)
2、作者真的是發(fā)愣、發(fā)癡、發(fā)呆嗎?(不是,被震撼住了,被吸引住了)
3、我見到了,我見過了,引讀,學生讀后面部分:這……長卷。作者見到了什么?(古戰(zhàn)場、交響樂,這讓你想到了什么?)
小結:這群馬在暴風雨中縱橫馳騁,自由奔放的場面生深深的吸引了作者,震撼了作者的心靈。
4、“把這幾分鐘見到的記在腦子里,相信,它給予我的將使我中深受用不盡”現(xiàn)在能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了嗎?(“終生受用不盡”是什么意思?讓作者受到什么啟發(fā)?)
在人生的瞬間作者難得地面對了生命界真正的崇高壯烈。
四、聯(lián)系資料,升華情感
1.同學們,讀到這里,你們想沒想過,作者僅僅是在這里寫馬嗎?他還在表現(xiàn)什么?(可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資料談)
2.是的,1970年作者周濤在新疆的一個牧場接受再教育,其間精神受到了極大的壓抑。當他看到群馬在雨中毫無顧忌、縱橫馳騁的情景時,他會怎么想呢?(指名回答)
是的,作者對那種不受任何羈絆的生命力充滿了向往與渴求。所以他在文章最后這樣寫到:(學生讀)“我久久地站在那里……”
3.剛才,我們通過學習,感受到了一種不受任何羈絆和無法阻擋的生命力,感受到了作者對這種生命力的向往與渴求。
五、總結全文。
通過描繪馬奔的典型場面,表現(xiàn)出馬的生命活力及人對自由境界的向往。展開聯(lián)想,表達對馬的品性和精神的贊美與喜愛。作者從馬身上看到了一種進取不息的精神,體現(xiàn)了人們對淋漓盡致、酣暢痛快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玲玲的畫》復習學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那有什么樣的教案適合新手教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玲玲的畫》復習學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玲玲的畫》復習學案
【原文】
玲玲得意的端詳著自己畫的《我家的一角》。著幅畫明天就要參加評獎了。
“玲玲,時間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畫筆收拾以下就去睡。”
就在這時候,水彩筆吧的一下掉到了地上,把畫弄臟了,玲玲哇地哭了起來。
“怎么了,孩子?”爸爸防下報紙問。
“我的畫臟了,另畫一張也來不及了?!?/p>
爸爸仔細地看了看,說:“別哭,孩子。在這兒畫點什么,不是很好嗎?”
玲玲想了想,拿起筆,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玲玲滿意地笑了。
爸爸看了,高興地說:“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好事?!?/p>
在第二天的評獎會上,玲玲的畫得了一等獎。
【字詞學習】
字:睡、掉、哇、臟、畫
詞:端詳、參加、評獎、報紙、仔細
【重點句子】
1.玲玲得意的端詳著自己畫的《我家的一角》。著幅畫明天就要參加評獎了。
2.就在這時候,水彩筆吧的一下掉到了地上,把畫弄臟了,玲玲哇地哭了起來。
3.爸爸仔細地看了看,說:“別哭,孩子。在這兒畫點什么,不是很好嗎?”
4.玲玲想了想,拿起筆,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玲玲滿意地笑了。
5.爸爸看了,高興地說:“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好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