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案小學五年級
發(fā)表時間:2021-04-21小學五年級下冊《自相矛盾》寓言故事教學設計。
小學五年級下冊《自相矛盾》寓言故事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1個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4、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教育。教學流程:
一、故設矛盾,導入新課
1、同學們,前面我們學完了《金蟬脫殼》這篇課文,知道課題“金蟬脫殼”就是一個成語。今天,我們來個成語大比拼,看看誰掌握的成語最多?
(1)以“自”字開頭的成語:
自給自足自覺自愿自力更生自告奮勇自強不息www.lvshijia.net
自食其力自愧不如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我陶醉
自相殘殺自高自大自作聰明自吹自擂自不量力
自暴自棄自鳴得意自以為是自欺欺人自相矛盾……
(2)成語接龍:
成千上萬——萬馬奔騰——騰云駕霧——霧里看花——花言巧語——語重心長——長年累月
一馬當先——先見之明——明知故問——問心無愧——愧不敢當——當機立斷——斷章取義——義無反顧——顧慮重重——重見天日——日新月異——異想天開——開門見山——山窮水盡——盡心竭力——力爭上游——游山玩水——水深火熱——熱火朝天——天災人禍——禍不單行——行若無事——事出有因——因小失大——大快人心——心想事成——成人之美——美麗動人——人山人?!i熖炜铡涨敖^后——后來居上——上躥下跳——跳梁小丑——丑態(tài)百出
2、什么樣的成語稱為成語?(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語,如“敲門磚”“莫須有”“想當然”之類,多于四個字的如“桃李滿天下”“真金不怕火煉”“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之類,但這些在成語中都占絕對少數(shù)。)
3、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在查作業(yè)時,我們班級有位同學告訴老師,他說:“我的家庭作業(yè)全做完了,只剩下兩道數(shù)學題沒有做?!?/p>
(生疑惑)
師:怎么啦?
生:“全部”和“大部分”兩個詞矛盾。
師:(看看外面)今天天氣真好,是個布滿陰云的晴天。
(生笑)
師:又出問題啦?
生:晴天是有太陽的,布滿陰云的天氣怎么可以說是晴天?
師:一個年輕人對大發(fā)明家愛迪生說: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發(fā)明一種萬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p>
師:這里也有矛盾,是嗎?
生:是。
師:(板書“矛”和“盾”并進行書寫指導)“矛”是什么東西?
生:是古代的一種兵器。
師:“矛”是長柄尖刀,古代一種用來進攻刺殺的武器?!岸堋庇质鞘裁茨??生: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種防護身體,擋住敵人刀箭的牌。
師:(指著“矛”和“盾”)把“矛”和“盾”合到一起,就不再是兩件東西了,它產(chǎn)生了新的意思,那意思就是老師剛才說的那種句子。其實,自相矛盾的事例還有很多,課前老師讓大家收集了這方面的例子,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生:有個廣告說:“今年過節(jié)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這就是前后矛盾,既然不收禮了,為什么還收腦白金呢?
生:“葉公好龍”也是自相矛盾。葉公嘴上說喜歡龍,但是當龍來見他時,它嚇得躲了起來。生:有個人看到墻上有人亂涂亂畫,他寫在墻上寫了一行字——“不準亂涂亂畫”。可一看,心想,我寫的這些字該算什么呢?
……
師:自相矛盾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自相矛盾”的“老祖宗”是誰呢?“自相矛盾”出自《韓非子·難一》,今天我們就來“尋根”——學習《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故事。
[評點:對于“自相矛盾”是怎么回事,學生其實并不陌生,以前做過不少“前后矛盾”的病句修改練習,生活中也常常能聽到,或者碰到“自相矛盾”的情況,從他們課前收集到的大量“自相矛盾”的例子中可以看出這一點。教學中,把交流“自相矛盾”的事例放在課伊始,而把課文的學習當作“尋根”來處理,符合“教學基于學生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的發(fā)展性課堂教學的基本教學要求。教師以“自相矛盾”的話來引出教學內(nèi)容,引起學生思考,把學生的學習情緒激發(fā)出來,教學因此便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這是走向成功的關鍵一步。]
二、提出要求、自讀課文
1、請學生自己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
2、同桌同學互讀課文,在互幫互助中,把故事讀通順。
3、指名讀文,進行反饋。
4、學習生字詞。
讀詞:矛、盾、銳利、堅固、拿、賣、啞口無言
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記憶生字,讓學生感到學漢字非常有趣,并指導書寫這個字。
②讓學生把“矛、盾”兩個字和“銳利、堅固”連起來說說,進行詞語搭配的訓練,鼓勵學生求異表達。
③用上“矛、盾、銳利、堅固、拿、賣”這些生字詞,圍繞課文內(nèi)容說一、兩句話,進行連詞成句的句子訓練。
古代一個賣矛與盾的,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樣?那人啞口無言。)
三、住夸口,理解內(nèi)容
師:(
小編推薦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自相矛盾》教案
成語故事《自相矛盾》教案設計
教學
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詞,理解“夸口”、“張口結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通過說、問、演等活動,使學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礎上受到教育。
教學
重難點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
資源
《自相矛盾》的原文
預習
設計
1.讀成語故事,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查字典理解“夸口”、“張口結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想一想第一則成語講了一件什么事,給你什么啟發(fā)?
學程預設
導學策略
調整與反思
第一板塊:導入課題,激發(fā)興趣。(3分鐘)
1.自相矛盾濫竽充數(shù)
畫龍點睛。
2.“寓言”就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3.齊讀課題。
第二板塊: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10分鐘)
1.學習理解生字。
(1)學生讀準詞語。
(2)多種形式理解詞語意思。
▲戳:用手指或長條物的頂端捅。
學生做“戳”的動作。
▲說大話。
學生讀句子。
▲張口結舌:張著嘴巴說不出話來。
啞口無言。
2.學生自讀故事。
第三板塊:讀懂故事內(nèi)容,明白故事寓意。(16分鐘)
學程單:1.學生讀課文,思考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學生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最能表現(xiàn)這個人驕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1)學生讀自己找到的句子,談感受。
(2)學生用“夸口”的語氣讀讀這兩句話。
生練習讀這兩句話。
指名讀,評價。
試著加上表情和動作再讀。
指名反饋表演讀。
3.嘲笑諷刺。
4.因為別人問,用他的矛戳他的盾結果會怎么樣,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5.學生各抒己見。
6.學生聯(lián)系實際交流。
7.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前后一致,講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過其實。
第四板塊:初識古文。(10分鐘)
學程單:1.學生讀《一課一練》收藏夾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讀。
3.學生結合剛才讀懂的課文對照著學,理解這篇古文意思。
4.齊讀古文。
第五板塊:明確任務,完成作業(yè)。(1分鐘)
第一板塊:導入課題,激發(fā)興趣。
1.在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中,成語是其中的瑰寶。它概括性強、內(nèi)涵豐富。如果在作文或說話中,恰當?shù)剡\用一些成語,就可以獲得形象生動、言簡意賅、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這些成語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名家名言等。今天我們要學的第8課——《成語故事》(讀題),它里面就出現(xiàn)了三個經(jīng)典的成語。你知道是哪三個成語嗎?其實這里面的三個成語故事就是三則寓言。(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成語故事《自相矛盾》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成語故事《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
教學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詞,理解“夸口”、“張口結舌”等詞的含義。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表演課本劇,加強對寓意的理解。
4、感受中華民族豐富的成語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寓意,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小黑板、導學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師:(左手拿鋼筆,右手拿消字筆)孩子們,請大家看我手里的這支鋼筆,寫字特別的清晰,任憑什么樣的消字筆都消不干凈;我這只手里有一支消字筆,功能特別好,任憑什么筆寫的字都能消得干干凈凈。
生:(七嘴八舌地議論)
2、師:聰明的同學馬上就發(fā)現(xiàn)了我剛才那番話的毛病——自相矛盾,什么是“自相矛盾”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吧。(板書課題)
生:(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師: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到我以前的一個學生馬小虎胸前掛了一個大大的牌子,上面寫著三個大字——小馬虎,他一邊哭一邊說:“張老師,我又粗心大意了,同學們都笑話我……”大家愿不愿意幫助馬小虎同學?
生:愿意!
2、師:請大家拿出《導學案》,看到第一題。哪位同學能又快又好的治好馬小虎的???
生1:“戳”是翹舌音。
生2:文中“矛盾”的“矛”沒有草字頭。
生3:文中“銳利”的“利”應該是“鋒利”的“利”。
師:看來大家的醫(yī)術都很高明,我替馬小虎同學謝謝大家。
3、誰能給大家解釋解釋一下第二題的三個詞語?
生1:“夸口”是說大話的意思。
生2:“張口結舌”的意思是張著嘴說不出話來。
生3:“自相矛盾”比喻一個人的言語或行為前后抵觸。
三、研習文本:
(一)、聽錄音,練習朗讀
師:請同學們在預習的基礎上聽一下錄音,比較一下錄音讀的和你讀的有沒有不同,并且思考《導學案》第三題的幾個問題。
生:(用心聆聽錄音后自由練讀)
(二)、分角色朗讀師:錄音讀得怎么樣?有沒有勇氣和錄音賽一賽?
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引導學生做出評價,以表揚和鼓勵為主)
(三)、分析課文內(nèi)容
1、師:哪位同學能概括一下課文內(nèi)容?
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2、師:(引導學生處理《導學案》中的第三題)請同學們分組思考一下《導學案》第三題中的題目。
生:(分組討論問題,派出代表將小組討論結果告訴大家)
(四)提升認識:
師:看來大家對課文已經(jīng)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對“自相矛盾”這個成語也有了很深刻的認識,那我們在說話或做事時有沒有自相矛盾的現(xiàn)象?
生:(列舉自己或同學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現(xiàn)象)
師:學習了這篇文章后,你還會讓自己再自相矛盾嗎?
生:(發(fā)表看法,表示說話、做事要前后一致)
四、表演課本劇:
師:我知道咱班的同學不僅讀書很棒,表演也很出色,聽說有的同學還精心準備了道具,愿不愿意上臺來表演一下?
生:(分角色表演課本?。?/p>
師:(引導學生做出評價)
五、知識積累:
師:成語是我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瑰寶,它用簡短的文字告訴了我們非常豐富
的內(nèi)涵,想要學好成語,需要平時用心積累。我這里準備了一些以“自”開頭的成語,請同學們看一看有沒有你沒見過的,你還能找出哪些以“自”開頭的四字成語?(小黑板出示20個以“自”開頭的四字成語)
生:(齊讀后討論成語的含義)
六、小結、作業(yè):
師: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了《自相矛盾》這則成語,同學們表現(xiàn)的都很出色,希望把這種學習的精神延續(xù)到課下,有沒有信心?《導學案》第四題是自相矛盾的原文和作者韓非子的簡介,請大家課下認真閱讀,并試著用自己的話翻譯一下。另外,把你學習本文的收獲寫在《導學案》上。
教后記:
《自相矛盾》是一篇短小的成語故事,內(nèi)容淺顯,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成語的含義,因此我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分角色朗讀和課本劇表演上,學生都很積極地參與,學習熱情很高。說實話,我沒有想到自己的學生表演才能那么高,真的可以做小演員了!后來我引導學生積累成語,目的是讓他們產(chǎn)生對成語的學習興趣,在課余時間主動學習。在《導學案》最后我又準備了韓非子的《難一》,目的是讓五年級的學生初步接觸一下文言文,為今后的文言文學習打下一點基礎。總體來說,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設計的有一點多,有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得有點倉促,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調整一下時間安排。
附一:板書設計
自相矛盾
矛銳利戳穿?
盾堅固戳不穿
附二:《自相矛盾》導學案
一、爭當“小神醫(yī)”:
1、戳(cuō)
2、茅盾楚國銳力買賣
二、解釋詞語的含義:
1、夸口:
2、張口結舌:
3、自相矛盾:
三、品讀思考:
1、誰能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
2、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么大話?
3、如果你是圍觀的人,你會怎樣想?怎樣說?
4、在大家的追問中,那個楚國人只能——“張口結舌”,為什么他會這樣?這里的“張口結舌”還能換成別的詞語嗎?
5、那個人說話前后矛盾會造成什么后果?
四、拓展閱讀:《韓非子〃難一》
1、韓非子簡介:
韓非,先秦時期韓國公子,是我國先秦時期著名政治理論家,卓越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子:古代對有學識男子尊稱。
2、原文:
楚人有鬻(yù,賣)盾與矛者,譽(稱贊)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戳進)也?!庇肿u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ú,不)能應也。
五、小小收獲: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我的收獲:
五年級下冊小學課文《自相矛盾》教案
五年級下冊小學課文《自相矛盾》教案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1個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4、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成語,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1、同學們,通過以前的學習和課外閱讀,我們已經(jīng)積累了不少成語。下面,我們先來進行一場“成語大比拼”活動。請看大屏幕。
師:的確,中華民族有燦爛悠久的文化,成語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們要多多學習成語,積累成語。今天我們就再學一個成語故事:自相矛盾。
2、板書課題,觀察課文插圖,理解“矛”和“盾”。(出示多媒體)
二、精講課文。
1、想知道這個故事的內(nèi)容嗎?請自由朗讀故事。
2、那誰愿意來讀讀課文?
3、這個故事講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1)教給學生概括故事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先說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經(jīng)過、事情的結果。)
(2)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戳”(教師板書字形,動作演示“戳穿”)在這個故事中,是什么“戳”什么?
(4)他是怎么賣他的矛和盾的?(邊叫邊夸)順勢幫助學生區(qū)分“買”和“賣”。
(5)文中用了一個什么詞?(夸口)(板書)
3、“夸口”是什么意思?(說大話。)他是怎么說的?他先夸自己的(盾---堅固得很-----什么矛----都不能戳穿)他接著又夸自己的
(矛----銳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
(1)誰來讀讀這位楚國人的話。
(2)誰再來學學這位楚國人夸夸自己的“矛”和“盾”.
(3)聽了這位楚國人的話,有人買嗎?為什么?
對,他們沒買,因為他們聽出了這位楚國人話中有問題。有什么問題?(他說話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觸)
4、如果你是其中圍觀的人,你會怎樣想?怎樣說?
指導讀好問話。(設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讓學生品味語氣。)(1)你是一位孩子,叔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是一位中年人,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是一位老人,年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圍觀者的反問中,那個楚國人有什么反應?
(1)只能——“張口結舌”是什么意思?(張著嘴巴說不出話來。)
(2)“張口結舌”還可以換成哪些詞?
在圍觀者的反問中,那個楚國人____,回答不出來了。(啞口無言,目瞪口呆,理屈詞窮,無話可說……)
(4)他為什么張口結舌?他敢試給大家看嗎?為什么?
(5)拓展思維練習:如果試的話,會有什么的結果?
如果矛戳穿了盾,說明盾不______,這跟他說的哪一句話相矛盾?如果矛盾不能戳穿盾,說明矛不________,這跟他說的哪句話相抵觸,這兩種結果,最終都使他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
四、課本劇小表演。
五、聯(lián)系生活,明道理。
1、通過學習課文和剛才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說話、做事不要相互抵觸,要前后一致,實事求是。
2、那個楚國人說話前后矛盾對他會有什么后果?東西賣不出去,失去信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過自相矛盾的現(xiàn)象嗎?如果有,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后果?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自相矛盾》精品教案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自相矛盾》教案設計
一、教學內(nèi)容
二、教學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詞,理解“夸口”、“啞口無言”的含義。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國古代寓言的特點,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4、通過說、問、演等活動,使學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礎上受到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猜畫謎,激發(fā)學生學寓言的興趣。
2、引導學生通過發(fā)現(xiàn),了解什么叫“寓言”,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二)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
1、請學生自己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
2、同桌同學互讀課文,在互幫互助中,把故事讀通順。
3、指名讀文,進行反饋。
4、學習生字詞。
(1)讀詞:矛、盾、銳利、堅固、拿、賣、啞口無言
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記憶生字,讓學生感到學漢字非常有趣,并指導書寫這個字。
②讓學生把“矛、盾”兩個字和“銳利、堅固”連起來說說,進行詞語搭配的訓練,鼓勵學生求異表達。
③用上“矛、盾、銳利、堅固、拿、賣”這些生字詞,圍繞課文內(nèi)容說一、兩句話,進行連詞成句的句子訓練。
④通過選擇,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啞口無言”的含義。
(三)再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懂故事的內(nèi)容。
1、請一個人讀故事,其他同學說說他是用什么語氣來讀那個人叫賣的兩句話的。
2、有層次的指導學生用夸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并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3、分角色讀故事,然后說說自己對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讀課文,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看這個人。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圖示幫助學生理解、分析,通過文本對話,揭示寓意。
一個人拿矛和盾的圖
自相矛盾
我的矛我的盾
銳利堅固
什么盾什么矛
戳得穿戳不穿
(五)通過表演,深化對寓意的理解。
1、創(chuàng)設情景,指導學生分角色全員參與表演。
2、有層次的幫助學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讓學生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受到教育。
(六)延伸練習。
1、鼓勵學生根據(jù)本課內(nèi)容提出問題,用“寓言百寶箱”激發(fā)學生學習中國古代寓言的興趣。
2、根據(jù)學生的興趣,老師做重點知識的講解。同時,把知識卡送給學生鼓勵學生課后自學。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自相矛盾》優(yōu)秀教案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自相矛盾》教案設計
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是一篇精讀課文,它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現(xiàn),一方面希望學生能讀懂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感悟寓言的寓意,同時希望能為以后的古文學習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對于文言文學生雖不是第一次接觸,但學習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2.學生認知發(fā)展分析:我希望通過注釋、字典及故事和表演讓學生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3.學生認知障礙點:因為文言文在生活及教學中都較少出現(xiàn),學生認知起來較為困難,如何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懂、讀出其中的寓意是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學會4個會認字和5個會寫字。
2、正確朗讀《自相矛盾》,借助注釋及字典讀懂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朗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重點詞句,讀懂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簡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請學生嘗試自己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同時注意斷句。
2.指名讀生字、詞語。
3.教師范讀課文。
4.同桌同學互讀課文,在互幫互助中,把故事讀通順。
(三)細讀課文,深入體會。
1.指名讀文章,講一講故事大意。
2.讀第一句話。提問:
從“楚人有鬻盾與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
3.他是如何叫賣的?你知道了什么?
①分別請學生讀那個人叫賣的兩句話的。學生解釋句子大意。
②學生帶著理解讀一讀這兩句話,并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③指導學生朗讀句子。
4.人群中,有這樣一個人,他不僅在聽,更在想,于是他問了一個有趣的問
題:“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指名讀,談理解。楚國人的反映怎樣?能用一個詞語表達嗎?
5.那個楚國人為什么“弗能應也”?
6.說一說你對“自相矛盾”這個成語的理解?
他為什么要這樣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會想什么?叫賣時的語氣、神態(tài)、動作是怎樣的?周圍的人聽會又會有哪些表現(xiàn)呢?
(四)生活中有沒有“自相矛盾”的時候呢?或者你覺得這個成語用在什么情況下合適呢?想一想、交流。
(五)課堂小結
(六)拓展練習:讓學生演一演,情景再現(xiàn),加強理解。
(七)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嘗試背誦。用現(xiàn)代漢語講一講這個故事給身邊的朋友或父母聽。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寓言二則《自相矛盾》精品教案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寓言二則《自相矛盾》精品教案
一、教學內(nèi)容
寓言二則《自相矛盾》
二、教學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詞,理解“夸口”、“啞口無言”的含義。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國古代寓言的特點,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4、通過說、問、演等活動,使學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礎上受到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猜畫謎,激發(fā)學生學寓言的興趣。
2、引導學生通過發(fā)現(xiàn),了解什么叫“寓言”,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二)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
1、請學生自己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
2、同桌同學互讀課文,在互幫互助中,把故事讀通順。
3、指名讀文,進行反饋。
4、學習生字詞。
(1)讀詞:矛、盾、銳利、堅固、拿、賣、啞口無言
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記憶生字,讓學生感到學漢字非常有趣,并指導書寫這個字。
②讓學生把“矛、盾”兩個字和“銳利、堅固”連起來說說,進行詞語搭配的訓練,鼓勵學生求異表達。
③用上“矛、盾、銳利、堅固、拿、賣”這些生字詞,圍繞課文內(nèi)容說一、兩句話,進行連詞成句的句子訓練。
④通過選擇,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啞口無言”的含義。
(三)再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懂故事的內(nèi)容。
1、請一個人讀故事,其他同學說說他是用什么語氣來讀那個人叫賣的兩句話的。
2、有層次的指導學生用夸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
并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3、分角色讀故事,然后說說自己對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讀課文,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看這個人。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圖示幫助學生理解、分析,通過文本對話,揭示寓意。
一個人拿矛和盾的圖
自相矛盾
我的矛我的盾
銳利堅固
什么盾什么矛
戳得穿戳不穿
(五)通過表演,深化對寓意的理解。
1、創(chuàng)設情景,指導學生分角色全員參與表演。
2、有層次的幫助學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讓學生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受到教育。
(六)延伸練習。
1、鼓勵學生根據(jù)本課內(nèi)容提出問題,用“寓言百寶箱”激發(fā)學生學習中國古代寓言的興趣。
2、根據(jù)學生的興趣,老師做重點知識的講解。同時,把知識卡送給學生鼓勵學生課后自學。
課后評析:
在崇文區(qū)教研室老師的支持幫助下,這節(jié)課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著實動了一番腦筋,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們在課上收獲頗豐,課堂上,許多教學環(huán)節(jié)都體現(xiàn)了新的教學理念:
(一)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在教與學方式的轉變上有所嘗試。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正確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是每個老師都在研究探討的問題。在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中的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得很充分:
在這套教材中,“寓言”是第一次出現(xiàn)在課題中。什么是“寓言”,老師沒有生硬的灌輸給學生,而是借助電腦的幫助,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寓”里藏著道理,“言”是用言語講述的故事。
在朗讀指導中,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感悟,鼓勵孩子進行個性化朗讀。不管他突出強調哪一個詞語來體現(xiàn)夸口,老師都給予肯定。同時,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的評價,在評價中加深對句子內(nèi)容的理解,在評價中增加孩子的自信。
為了幫助學生深化對寓意的理解,教師設計了表演這一環(huán)節(jié)。表演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自選角色。而老師呢,與學生是平等的,也參與到學生的表演當中順勢而導,導在點子上,導在關鍵處,使表演不是對課
文內(nèi)容的機械重復,而是有延伸、有升華。
(二)充分開發(fā)、利用教材,注重語文三維目標的訓練。
語文課就要上出語文課的味道來。訓練的味道要弄,育人的意識要強,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也要體現(xiàn)。
例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老師不光是告訴學生什么是寓言,還交待了學習寓言的方法,并把這一方法滲透在整節(jié)課的教學之中。
在生字學習中,盡可能的擴大學生學習的信息量?!岸堋弊值难葑冞^程,展示了漢字造字的魅力,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趣味性。“把詞語連起來說一說,連詞成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這些設計既體現(xiàn)了語文基本能力訓練,又滲透了學習方法的指導。
為了突破難點,老師將這個人夸口叫賣的兩句話以結構圖的方式出現(xiàn),引導孩子抓住這兩句話中的質問點進行文本對話。師生合作的學習方式降低了學生表達的難度,有效的幫助學生將零散的思維進行梳理,為寓意的理解搭設了橋梁。
寓言百寶箱,更是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將課內(nèi)外知識有機結合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勤學好問的品質,讓學生感受祖國文化的源遠流長。
(三)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多種功能,為教與學服務。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多種功能都得到了體現(xiàn)。猜謎導入、課文動畫、“盾”字的演變過程,都大大激發(fā)了
學生的學習興趣。文本對話和寓言百寶箱兩個環(huán)節(jié),媒體的交互功能又為學生的學習搭設了平臺。
在理解“啞口無言”的含義和“寓言百寶箱”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老師充分利用學易這套設備的反饋功能,使學生能夠全員參與教學。同時,它的統(tǒng)計功能又可以使教師掌握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總之,上述教學設計體現(xiàn)了教育新理念,較好的達到了教學目標,使課堂真正成為了孩子自主學習的天地。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自相矛盾》教案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自相矛盾》教案
一、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是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里面的一則寓言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賣矛和盾的人夸贊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話前后互相抵觸,不能自圓其說。告誡人們說話、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互相抵觸,自相矛盾,言過其實。由于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對于初學者,特別是我們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學好它不是一件易事,老師要在學習方法上多給以恰當?shù)刂笇В⒊醪脚囵B(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二、學情分析
他們以前已學過一些寓言故事,對寓言故事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積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我發(fā)現(xiàn)他們對寓言故事相當感興趣。每次只要我一談到故事,特別是寓言故事時,他們都相當激動,在下面議論紛紛、滔滔不絕,好像有說不完的話。針對我班學生的這一實際情況,我覺得要給學生上好《自相矛盾》這一課,重點是讓學生懂得怎樣去學。難點是怎樣才能讓理解能力這么差的學生更好地去理解這則寓言故事的寓意并從中受到相應的啟發(fā)和教育。如果上課時能把這兩個問題處理好,那么其它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學習成語,積累成語的興趣。初步按觸文言文,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教育。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讓學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并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五、教學時間: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導入課題,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喜歡猜字謎嗎?好,那你能猜出這些圖代表哪些成語嗎?
(課件出示),指名學生回答(表揚學生知道的成語可真多?。?/p>
師:1、在中華民族燦爛悠久的文化中,成語是其中的瑰寶,它概括性強,內(nèi)涵豐富,如果在作文或說話中,恰當?shù)剡\用一些成語,就可以獲得形像生動,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前面我們圖中這些成語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今天我們要學的第《成語故事》(讀題)——自相矛盾,其實就是一個寓言故事。(
成語故事《自相矛盾》教案
教學內(nèi)容
8.成語故事《自相矛盾》
共幾課時
2
課型
新授
第幾課時
1
教學
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詞,理解“夸口”、“張口結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通過說、問、演等活動,使學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礎上受到教育。
教學
重難點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
資源
《自相矛盾》的原文
預習
設計
1.讀成語故事,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查字典理解“夸口”、“張口結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想一想第一則成語講了一件什么事,給你什么啟發(fā)?
學程預設
導學策略
調整與反思
第一板塊:導入課題,激發(fā)興趣。(3分鐘)
1.自相矛盾濫竽充數(shù)
畫龍點睛。
2.“寓言”就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3.齊讀課題。
第二板塊: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10分鐘)
1.學習理解生字。
(1)學生讀準詞語。
(2)多種形式理解詞語意思。
▲戳:用手指或長條物的頂端捅。
學生做“戳”的動作。
▲說大話。
學生讀句子。
▲張口結舌:張著嘴巴說不出話來。
啞口無言。
2.學生自讀故事。
第三板塊:讀懂故事內(nèi)容,明白故事寓意。(16分鐘)
學程單:1.學生讀課文,思考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學生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最能表現(xiàn)這個人驕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1)學生讀自己找到的句子,談感受。
(2)學生用“夸口”的語氣讀讀這兩句話。
生練習讀這兩句話。
指名讀,評價。
試著加上表情和動作再讀。
指名反饋表演讀。
3.嘲笑諷刺。
4.因為別人問,用他的矛戳他的盾結果會怎么樣,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5.學生各抒己見。
6.學生聯(lián)系實際交流。
7.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前后一致,講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過其實。
第四板塊:初識古文。(10分鐘)
學程單:1.學生讀《一課一練》收藏夾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讀。
3.學生結合剛才讀懂的課文對照著學,理解這篇古文意思。
4.齊讀古文。
第五板塊:明確任務,完成作業(yè)。(1分鐘)
第一板塊:導入課題,激發(fā)興趣。
1.在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中,成語是其中的瑰寶。它概括性強、內(nèi)涵豐富。如果在作文或說話中,恰當?shù)剡\用一些成語,就可以獲得形象生動、言簡意賅、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這些成語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名家名言等。今天我們要學的第8課——《成語故事》(讀題),它里面就出現(xiàn)了三個經(jīng)典的成語。你知道是哪三個成語嗎?其實這里面的三個成語故事就是三則寓言。(板書:寓言)
2.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嗎?
(板書:故事、道理)
3.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個成語故事《自相矛盾》。(板書:自相矛盾)(讀題)
第二板塊: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
1.出示詞語,理解詞語意思。
自相矛盾張口結舌楚國買賣
銳利戳穿夸口
(1)指名讀詞語。
(2)理解詞語意思。
▲知道“戳”的意思嗎?字典上怎么說啊?
伸出手指頭,做做“戳”的動作。
那文中寫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
▲“夸口”什么意思?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么大話呢?(指名讀句子)
▲“張口結舌”是什么意思呢?能給它換個詞代替嗎?
2.自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同桌再互相讀一讀,糾正評價。
第三板塊:讀懂故事內(nèi)容,明白故事寓意。
1.再讀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請你快速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最能表現(xiàn)這個人驕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出示句子:
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1)指名學生讀自己找到的句子,說說你為什么覺得他可笑、愚蠢?相機理解“自相矛盾”。
(2)指導學生用夸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
3.這楚國人,說話夸大其詞,簡直比黃婆賣瓜還厲害。這時,有個圍觀的人是怎么問他的?應用怎樣的語氣來問?
4.那個楚國人為什么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了呢?
5.是呀,那個楚國人已經(jīng)被大家質問得“張口結舌”,已是窘態(tài)畢現(xiàn)、狼狽不堪了。
6.現(xiàn)在如果你是賣矛和盾的人,你會怎樣推銷自己的矛和盾?怎樣才能不自相矛盾了?
7.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和事。
8.讀了這則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書:說話、做事要前后一致。
8.是啊!做人要實事求是,不然沒人相信你的,到時就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第四板塊:初識古文。
1.讀《一課一練》收藏夾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讀。
3.結合我們剛才讀懂的課文對照著學,理解這篇古文意思。
4.齊讀古文。
第五板塊:布置作業(yè)
1.抄寫文中生字詞。
2.讀熟課文,并將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3.《一課一練》中《自相矛盾》的題目。
二、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
任務驅動
【學習單一】
(1)讀準,讀通故事。
(2)理解生字詞:戳、茅、盾、銳利、堅固、夸口、張口結舌
1.觀察學生的自主學習,歸結共性問題,思考導學策略。
2.指名學生展示,通過答案的比較進行指導。
3.教師相機補充
理解生字詞的意思可以通過找近義詞,做動作,用詞說話等多種方式。
三、再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懂故事的內(nèi)容。
1.那他為什么會沒話說了呢?誰再來把課文讀一讀啊?
(把那人叫賣的兩句話變紅)
2.有層次的指導學生用夸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并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1)他是用怎樣的語氣來說的呢?
板書:夸口
a.我聽出來了,他特別強調了他的盾很堅固,矛很銳利。誰的讀法跟他不同?
b.你強調的是什么?“隨你”是什么意思?
大家看,他跟第一個同學體會的不一樣,讀的就不一樣。誰還能讀出不同來?
c.你們聽出他想表達什么意思啊?“特別得好”這個意思,你們從哪個詞聽出來的?“很”
d.挺有意思的!為什么這么讀?生:因為我要強調讓大家來買“我的”的矛和盾啊!
哦,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很好。
(2)指導表演讀。
(3)(手指一個學生)我看你特投入,來,到前面表演表演。
呵呵!這楚國人,說話夸大其詞,簡直比黃婆賣瓜還厲害。
3.這個人為什么給大家留下這樣的壞印象呢?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任務驅動
【學習單二】
(1)他的話有問題嗎?
(2)“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同學們,猜猜會有怎樣的結果?
(3)故事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1.好極了,那我們來仔細看看他說的這兩句話,有問題嗎?
2.評價:
你好厲害!一下就切中了他話中的要害。
問的真漂亮!
對啊!圍觀的人也是這樣問的。讀,“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會怎樣呢?”
3.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同學們,猜猜會有怎樣的結果?
4.(相互抵觸、不一致。)
你們理解的很準確,看來大家已經(jīng)讀懂了這個故事。
5.那個楚國人已經(jīng)被大家質問得“張口結舌”,已是窘態(tài)畢現(xiàn)、狼狽不堪了。
板書:張口結舌
(是啊!要實事求是,不然沒人相信你的,到時就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6.說話如此,其實做事也是這個道理。
7.對啊!我們以后說話、做事也要實事求是,講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過其實,否則,也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生讀道理。
板書:說話、做事要前后一致。
五、初識古文,激發(fā)興趣。
1.這個故事有意思嗎?(有)
這么有意思的一個故事,它出自古代思想家韓非子寫的一則寓言,如今它已經(jīng)成為人們熟知的一個成語——自相矛盾(讀)。
任務驅動
讀一讀原文,嘗試理解
1.出示原文:
2.都是古文,你有什么辦法讀懂它嗎?老師告訴你們一個辦法,可以結合我們剛才讀懂的課文對照著學,這樣很快你就能自己讀懂它了。
3.用現(xiàn)代語言表達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靈活些,不必強求說法一致,意思不錯即可。
作業(yè)
設計
★(1)抄寫文中生字詞。
(2)《一課一練》中《自相矛盾》的題目。
★★讀熟課文,并將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教學內(nèi)容
8.成語故事
《濫竽充數(shù)》《畫龍點睛》
共幾課時
2
課型
新授
第幾課時
2
教學
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畫龍點睛》。
2.讀準并理解本課生字詞,會用“總是”“不要……而要……”造句。
3.學習《濫竽充數(shù)》和《畫龍點睛》,讀懂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學
重難點
讀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學
資源
原文、課件
預習
設計
1.讀成語故事,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查字典理解“腮幫、俸祿、濫竽充數(shù)、畫龍點睛”的意思。
2.讀讀成語故事《濫竽充數(shù)》和《畫龍點睛》,了解故事內(nèi)容,想一想它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學程預設
導學策略
調整與反思
第一板塊:復習引入,揭示課題(3分鐘)
1.學生交流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戰(zhàn)國時,齊宣王喜歡聽許多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會吹,也混在中間充數(shù)。后來齊湣王繼位,喜歡一個一個地吹給他聽,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張僧繇應游客的一再要求,為龍點上眼睛,結果龍騰空飛去,游客們驚嘆不已。)
第二板塊:預習展示(6分鐘)
●預習作業(yè)1
1.學生讀詞語。
2.交流詞語意思。
▲學生指指自己的腮幫,再鼓鼓腮幫。
▲俸祿:封建時代官吏的薪水。
▲濫:不好、不合格;
竽:古代的一種樂器;
充:冒充;
數(shù):數(shù)目。
濫竽充數(shù):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數(shù),或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數(shù)。
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
▲畫龍點睛:比喻作文或說話時在關鍵地方加上精辟語句,使內(nèi)容更加生動傳神。
第三板塊:精讀《濫竽充數(shù)》。(15分鐘)
1.一是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二是每當演奏時,南郭先生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
▲裝腔作勢。
▲學生練習說話。
2.理解南郭先生裝不下去的原因。
▲學生齊讀句子。
▲學生練習說話。
3.學生讀課文。
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交流。
4.寓意:那些弄虛作假的人雖能蒙混一時,但是無法蒙混一世,他們經(jīng)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jīng)受得住一切考驗。人如果沒有真才實學,卻混在大家里面充數(shù),一定是要敗露的。
5.真才實學
第四板塊:精讀《畫龍點睛》(15分鐘)
1.自由讀故事。
2.龍:張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韻
人們:覺得奇怪、可惜、惋惜
預設:這四條龍,您雖然畫得栩栩如生,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了眼睛,如果你給它們加上眼睛的話,那真是錦上添花了。
3.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
應游客的一再要求。
4.點睛后天氣突變,龍騰空飛去。
人們:驚嘆不已
學生自由交流。
5.要讀出人們由奇怪到懷疑最后驚嘆的語氣。
6.啟發(fā)想象,領悟寓意。
第五板塊:明確任務,完成作業(yè)。
(1分鐘)
第一板塊:復習引入,揭示課題
1.課前,老師請大家預習了第二、三個成語故事,請你用簡單的話來說說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第二板塊:預習導學
●預習作業(yè)1
出示詞語:
腮幫俸祿齊湣王張僧繇唬人
墻壁逼真神韻騰空張牙舞爪
濫竽充數(shù)畫龍點睛驚嘆不已
1.指名讀詞語,相機正音。齊讀。
2.交流詞語意思。
▲讓學生指指自己的腮幫,再鼓鼓腮幫。
▲“俸祿”是什么意思?
▲說說“濫”、“竽”、“充”、“數(shù)”這4個字分別是什么意思?
詞語意思呢?
課文中也有句子能解釋這個成語,你能找到嗎?
▲“畫龍點睛”什么意思?
第三板塊:精讀《濫竽充數(shù)》。
1.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為什么也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傣祿?
▲南郭先生的樣子,讓你想到了一個什么成語?
▲誰能用“總是”說一句話?
2.后來他怎么又裝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
可是他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3.朗讀課文,說說生活中有沒有見過像“南郭先生”這樣的人?
4.讀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5.你能用一個四字的成語將啟示概括出來嗎?
板書:真才實學
第四板塊:精讀《畫龍點睛》
1.自由讀故事。
2.點睛前的龍是什么樣子的?所以人們覺得怎樣?
如果你在現(xiàn)場,你看到?jīng)]有畫上眼睛的龍,你會對張僧繇說什么?
3.張僧繇為什么不給龍點睛?后來為什么又給龍畫上眼睛?
4.“點睛”的結果怎樣?此刻人們的態(tài)度又怎樣?
游客們看到畫上眼睛的龍真的騰空飛去,會說些什么呢?讓學生自由討論。
5.讀這則故事時要讀出什么語氣?
6.啟發(fā)想象,領悟寓意。
第五板塊:布置作業(yè)
1.背出《畫龍點睛》。
2.為南郭先生續(xù)編故事。
3.完成《一課一練》《補充習題》中相關題目。
《濫竽充數(shù)》
閱讀填表,理解寓意
任務驅動
【學習單一】
(1)讀課文,完成表格
聽竽者
喜歡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結果
(2)說說故事的寓意。
1.觀察學生的自主學習,歸結共性問題,思考導學策略。
2.指名學生展示,通過答案的比較進行指導。
3.展示交流:
我先請一個小組先來匯報一下你們的研究成果,請你先用自己的話說說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夠濫竽充數(shù)的原因,再讀讀文中有關的句子說明理由。
板書:愛講排場
A:讀讀這兩個句子,用句中的話說說什么叫講排場。
B:其他組還有補充嗎?
板書:裝腔作勢
(課件出示句子):
每次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充數(shù)。
他混過了一次又一次,沒有出過毛病。
C:(點擊:一次又一次)
D:讓我們將這兩個表示原因的句子連起來讀一讀。
4.板書:結果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5.用一個四字的成語將啟示概括出來。
板書:真才實學
嚴格把關
四、聯(lián)系實際,深化寓意。
1.只要同學們留心觀察,你不難發(fā)現(xiàn)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濫竽充數(shù)”之類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樣的人。你找到過嗎?
——說說我們身邊的南郭先生
《畫龍點睛》
(1)讀課文,分別畫出“畫上了眼睛的龍”和“沒有畫上眼睛的龍”的樣子
(2)如果你在現(xiàn)場,你看到?jīng)]有畫上眼睛的龍,你會對張僧繇說什么?
(3)說說成語的含義。
作業(yè)
設計
★(1)背出《畫龍點睛》。
(2)完成《一課一練》《補充習題》中相關題目。
★★為南郭先生續(xù)編故事。
教科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自相矛盾》教案設計
教科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自相矛盾》教案設計
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是教科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里面的一則寓言故事。這一單元的課文主要是童話故事和寓言故事,學習這一單元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從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童話、寓言作品中感受童話、寓言這兩種文學體裁的無窮魅力,并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學習《自相矛盾》是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拔难晕摹?,對于初學者,特別是我們農(nóng)村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學好它不是一件易事。老師要在學習方法上多給以恰當?shù)刂笇?,并初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為今后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情分析
現(xiàn)在我新接任的班級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學生語文基礎比較差,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都比較欠缺,知識面也不廣,但他們卻有一顆求知欲很強的心,上課比較積極主動、愛思考、勤舉手回答問題,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他們以前已學過一些寓言故事(但不是文言文,都是白話文),對寓言故事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積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我發(fā)現(xiàn)他們對寓言故事相當感興趣。每次只要我一談到故事,特別是寓言故事時,他們都相當激動,在下面議論紛紛、滔滔不絕,好像有說不完的話。針對我班學生的這一實際情況,我覺得要給學生上好《自相矛盾》這一課,重點是要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讓學生懂得怎樣去學。難點是怎樣才能讓理解能力這么差的學生更好地去理解這則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的寓意并從中受到相應的啟發(fā)和教育。如果上課時能把這兩個問題處理好,那么其它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教學目標
1、學會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了解中國古代寓言的特點,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3、理解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
4、通過說、問、演、練等活動,使學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礎上受到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讓學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并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教學過程:
一、復習成語,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1、出示成語中的一些寓言故事成語,讓生觀察它們的特點。(它們都來源于寓言故事)。
師:寓言故事有什么特點呢?(故事短小,寓意深刻)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書,板書課題、出示課件(圖)讓生認識“矛”和“盾”。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出示《自相矛盾》原文課件(帶注解),學生看大屏幕自由讀文。
2、教給學生學習寓言的方法并引導學生結合注釋和文中插圖說說寓言的大意。
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寓意。
1、自由讀文并思考: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師指名學生總結)
2、“其人弗能應也”是什么意思?課文中的場面可以用了一個什么詞來描繪?(啞口無言),這個詞又是什么意思?
3、那個人為什么會那樣?請在課文中找出答案,并用原文回答。
生回答,師相機
自相矛盾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整,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自相矛盾”,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讀童話故事,培養(yǎng)讀書習慣。
2、積累與童話故事有關的成語,提高語文素養(yǎng)。
3、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
喜歡讀童話故事,積累成語。
教學過程:
一、故設矛盾,導入新課
1、用自相矛盾的導入語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的思考。
師:同學們,今天我校的語文老師全部大部分來聽課了。(生笑) 生:全部和大部分兩個詞矛盾。
師:噢!說錯了。我重新說一句,(看看外面)今天天氣真好,是個布滿陰云的晴天。(生笑) 師:又出問題了? 生:晴天是有太陽的,布滿陰云的天氣怎么可以說是晴天? 師:(板書矛和盾并進行書寫指導)矛是什么東西? 生:是古代的一種兵器。
師:盾是什么呢? 生:是防身用的盾牌。
2、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
師:(指著矛和盾)把矛和盾合在一起,就不再是兩件東西了,它產(chǎn)生了新的意思,那意思就是老師剛才說的那種句子。
3、讓學生交流課前準備自相矛盾的例子。
師:其實,自相矛盾的事例還有很多,課前老師讓大家收集了這方面的例子,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生:有個廣告說:今年過節(jié)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
這就是前后矛盾。既然不收禮了,為什么還收腦白金呢? 生:有個人看到墻上有人亂涂亂畫,他就在墻上寫了一行字不準亂涂
亂畫??梢豢?,心想,我寫的這些字該算什么呢? 4.自相矛盾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自相矛盾的老祖宗是誰呢?自相矛盾出自《韓非子難一》,今天我們就來尋根學習《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故事。
二、扣住夸口,理解內(nèi)容
1、拆分夸字,引出楚國人說的大話。
師:夸口是什么意思? 生:夸獎自己。
師:夸字上面是什么字? 生:是大字。
師:夸口就是說大話。楚國人到底說了什么大話呢? 生:他說: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還說了一句: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2、理解楚國人說的第一句大話。
(出示句1: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師讀句子,讀出大的語氣。) (自讀,指名讀,齊讀) 師:現(xiàn)在我們來把句子變一變,加上一組關聯(lián)詞說一說。
生:我的盾堅固得很,無論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師:現(xiàn)在我們再來變句子,改用第三人稱轉述來說句子。
生:他說,他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師:能不能再變一下,用我們自己的話來說出句子的意思。
生:我的盾非常堅固,隨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生:我的盾太堅固了,隨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3、理解楚國人說的第二句大話。
(出示句2: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師:剛才學習句1時,我們是按怎樣的步驟學習的? (先歸納學法:①讀出大的語氣;②一變句子,加上關聯(lián)詞;③二變句子,改成第三人稱轉述;④三變句子,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然后,按四個步驟同
桌互相讀一讀,說一說,在同桌交流的基礎上,指名說。)
三、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
1、再次拆字,思考楚國人吃的虧。
師:說大話好不好? 生:不好。
師:(遮住夸字上半部分)夸的下面是什么字? 生:虧字。
師:虧字可組什么詞? 生:吃虧。
生:虧損。
師:說大話要吃虧,現(xiàn)在楚國人說了兩句大話,就要吃大虧了。細讀課文,想想楚國人吃了什么虧? 生:當人們問他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會怎么樣時,他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了。
2、深入理解課文,思考:楚國人為什么會吃虧。
師:(板書張口結舌,先讓學生做張口結舌的動作,再讓學生說張口結舌的意思)那個楚國人剛才會說得不得了,現(xiàn)在一下子沒話說了。我們把圍觀的人的問題畫出來,并試著回答他的問題。
生:因為用他的矛來戳他的盾,可能矛還是好好的,盾卻壞了。
生:可能盾好好的,可矛戳壞了。
3、體會文章的寫法。
師:楚國人夸口說的兩句話不可能同時成立,要么前一句話不對,要么后一句話不對。我們已經(jīng)回答了圍觀的人提出的問題,那課文為什么不把問題的答案寫出來呢? 生: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不需要寫出來。
師:而且從行文的角度看,不寫出來內(nèi)容更加緊湊。
四、代寫反思,提升認識
1.代寫反思:那楚國人回到家后,想到今天發(fā)生的事,覺得很丟臉,決定寫一篇反思日記。他會怎樣寫呢?我們來幫他寫一寫。(給學生十分鐘時間寫反
思,然后起來交流。) 生:看來我不應該說大話,讓人笑話了。如果今天只說了一句大話,還可以,說了兩句大話,就出問題了。
生:我應該謙虛一點才對呀,世界上怎么可能有最的事呢? 師:是的,我們不應該說大話,說大話會吃虧。但從深層次上看,楚國人的根本性錯誤不在于說了大話,而在于他說的兩句話前后抵觸,前后矛盾,
前后兩句話打起架來了,請同學們繼續(xù)寫反思。
生:今天我真是太丟臉了,我怎么可以這樣說大話呢?說了一句還好,第二句再說,就自相矛盾了。有了最鋒利的矛,就不該有最堅固的盾了。
生:我以后說話可得小心點,先想好了再說,不能說滿口話,要注意前后語句不能矛盾,不然會鬧出笑話的。
生:早知如此,我就不該這樣說話了,本想夸耀一下,讓自己的生意做得好一點,沒想到反而露餡了,沒人來買了。這都是自相矛盾惹的禍啊!
2.我們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出示:讀了這個故事,我們知道了,說話和做事不能要。
生: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我們說話做事不能前后抵觸,要前后一致。
師:生活中怎樣避免自相矛盾,能否舉些例子? 生:答應借書給人家,就要借給人家,不然說的話和做的事就前后矛盾了。
五、積累與童話故事有關的成語,拓展知識面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后抵觸。
張口結舌:形容理屈詞窮,或因緊張害怕而發(fā)愣。
六、小結
學生通過讀童話故事,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積累成語量。
教科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自相矛盾》優(yōu)秀教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科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自相矛盾》優(yōu)秀教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教科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自相矛盾》優(yōu)秀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詞,理解“夸口”“啞口無言”的含義。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國古代寓言的特點,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4.通過說、問、演等活動,使學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礎上受到教育
教學重、難點: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猜畫謎,激發(fā)學生學寓言的興趣。
2.引導學生通過發(fā)現(xiàn),了解什么叫“寓言”,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二、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
1.請學生自己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
2.同桌同學互讀課文,在互幫互助中,把故事讀通順。
3.指名讀文,進行反饋。
4.學習生字詞。
(1)讀詞:矛、盾、銳利、堅固、拿、賣、啞口無言
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記憶生字,讓學生感到學漢字非常有趣,并指導書寫這個字。
②讓學生把“矛、盾”兩個字和“銳利、堅固”連起來說說,進行詞語搭配的訓練,鼓勵學生求異表達。
③用上“矛、盾、銳利、堅固、拿、賣”這些生字詞,圍繞課文內(nèi)容說一、兩句話,進行連詞成句的句子訓練。
④通過選擇,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啞口無言”的含義。
三、再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懂故事的內(nèi)容。
1.請一個人讀故事,其他同學說說他是用什么語氣來讀那個人叫賣的兩句話的。
2.有層次的指導學生用夸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并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3.分角色讀故事,然后說說自己對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讀課文,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看這個人。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1.圖示幫助學生理解、分析,通過文本對話,揭示寓意。
一個人拿矛和盾的圖
自相矛盾
我的矛我的盾
銳利堅固
什么盾什么矛
戳得穿戳不穿
五、通過表演,深化對寓意的理解。
1.創(chuàng)設情景,指導學生分角色全員參與表演。
2.有層次的幫助學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讓學生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受到教育。
六、延伸練習。
1.鼓勵學生根據(jù)本課內(nèi)容提出問題,用“寓言百寶箱”激發(fā)學生學習中國古代寓言的興趣。
2.根據(jù)學生的興趣,老師做重點知識的講解。同時,把知識卡送給學生鼓勵學生課后自學。
教科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自相矛盾》精品教案
教科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自相矛盾》精品教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學習成語,積累成語的興趣。初步按觸文言文,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教育。
4、培養(yǎng)學生學習成語故事的興趣,發(fā)展學生想象思維能力及模仿寫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體會成語故事的寓意
教學準備:
課件:自相矛盾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積累成語,揭示課題。
同學們,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簡單的幾個字就濃縮了深刻的道理。其中還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們來個成語大比拼好不好?你能說幾個以自開頭的成語嗎?(幻燈片)
1、同學們,大家說了這么多“自”字開頭的成語,老師今天也給大家?guī)砹嗽S多這樣的成語。
(幻燈片展示:有關“自”的成語20個。)自給自足自覺自愿自力更生自告奮勇自強不息自食其力自愧不如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不量力自欺欺人自暴自棄自鳴得意自以為是自我陶醉自相殘殺自高自大自作聰明自吹自擂自相矛盾
2、齊讀成語。
3、成語接龍。
★成千上萬—萬馬奔騰—騰云駕霧—霧里看花—花言巧語—語重心長—長年累月
★一馬當先—先見之明—明知故問—問心無愧—愧不敢當—當機立斷—斷章取義—義無反顧—顧慮重重—重見天日—日新月異—異想天開—開門見山—山窮水盡—盡心竭力—力爭上游—游山玩水??
4、簡介成語: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語,如“敲門磚”、“莫須有”、“想當然”之類,多于四個字的如“桃李滿天下”、“真金不怕火煉”、“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之類,但這些在成語中都占絕對少數(shù)。
5、同學們,今天老師在檢查作業(yè)的時候,我們班有個同學告訴我說:“老師,我的作業(yè)全做完了,只剩下兩道數(shù)學題沒有做。”(生疑惑)
師:怎么啦?
(師看看外面),今天的天氣真好,是個布滿陰云的晴天。(生笑)
師:又出問題啦?這也是矛盾的?板書“矛”“盾”“矛”是什么東西?(長柄尖刀,古代一種用來進攻刺殺的武器)?!岸埽河质鞘裁礀|西?(古代打仗時防護身體,擋住敵人刀箭等的牌)。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就不是兩種東西了,它就產(chǎn)生了新的意思,那就是老師剛才說的那些句子,實際上,現(xiàn)實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還很多。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收集了一些有關這方面的例子,誰來說一說?(學生交流)
師:自相矛盾的事例還很多,知道這“自相矛盾”的老祖宗是誰嗎?
簡介韓非子“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故事出自《韓非子?難一》,今天,我們就來尋根——學習“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板書課題:自相矛盾
二、初讀《自相矛盾》,了解課文內(nèi)容。自讀要求;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讀后同桌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
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楚國賣矛盾戳穿夸口銳利堅固張口結舌
2、誰能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古代一個賣矛與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會怎么樣?那人啞口無言。)
三、抓住“夸口”理解課文內(nèi)容
師:在文中,用了“夸口”這個詞,來說那個賣矛又買盾的人,“夸口”是什么意思?請同學們看看,夸字的上面是個什么字?(大)??淇诰褪钦f大話。夸口就是說大話,文中的楚國人,說了什么大話呢?出示: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讀句子,要讀出“大”的感覺。)(自讀、指名讀、齊讀)
現(xiàn)在,我們把句子變一變,加上一組關聯(lián)詞說一說。(我的盾堅固得很,無論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現(xiàn)在我們再來把句子變一變,改用第三人稱轉述來說一說。
(他說,他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師:能不能再變一下,用我們自己的話來說出句子的意思?
出示: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也用上面的方式變一變,說一說。
四、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
1、說大話好不好?
2、(遮住夸上面的大)看看下面是個什么字?虧可以組成什么詞?(吃虧、虧損、盈虧)
3、說了大話就要吃虧,楚國人說了大話,他就要吃虧了,他吃了什么虧?(當有個人問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會怎樣時,他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
教科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自相矛盾》名師教案
教科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自相矛盾》名師教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基于課文素材,引導學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從中受到啟發(fā);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成語故事的興趣,發(fā)展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新思考能力,引導學生模仿寫作,表達、講述、表演故事,與同學分享故事。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學習成語的興趣,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成語故事的寓意,引導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
【教學難點】
理解成語故事的寓意,引導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流程】
一、成語分享,課堂導入
1.趣味游戲,激活妙趣課堂
師: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璀璨的文化,簡單的幾個字就涵蓋了深刻的哲理和思想。還濃縮了一些有趣的故事。相信大家已經(jīng)知道了一些成語,我們現(xiàn)在來玩?zhèn)€游戲。
游戲:“成語大比拼”——“自”字開頭的成語。
規(guī)則:分小組說關于“自”字開頭的成語,說的越多越快的勝利。教師記錄并統(tǒng)計分數(shù),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引導。
自食其力、自由自在、自強不息、自以為是、自相矛盾、自吹自擂……
游戲:“成語接龍”——教師給出一個成語,學生按最后一個字接成語。
一馬當先——先聲奪人——人各有志……
日新月異——異想天開——開門見山……
2.成語概述,學習成語知識
師:什么是成語呢?成語就是長期以來運用的,簡潔精辟的固定詞組或短語,一般是4個字,有出處,也有三個字的成語,或多于4字的成語。
課件PPT展示:
想當然、敲門磚、真金不怕火煉、心有余而力不足……
師:成語是我國特有的文化精粹,積累了人們的生活智慧。
3.聯(lián)系生活,認識自相矛盾
師:之前檢查作業(yè)的時候,有同學告訴我,作業(yè)我全都做完了,只有2道題沒有完成了。這句話有沒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呢?(學生思考并討論。)
老師再看了看外面的天空。
師:今天天氣真好,烏云密布的,是個晴天。
師:矛和盾是古代用來進攻和防守的武器,矛是長柄尖刀,盾是防護身體,擋住敵人箭的牌。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又有了新的含義。老師剛才說的兩個生活中的例子,其實就是自相矛盾的事例。
師:大家知道自相矛盾的成語出自哪里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設計理念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與興趣愛好,他們都喜歡做游戲,且成語故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對成語的興趣,繼而設計了“成語競賽”、“成語接龍”的游戲,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并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基于生活經(jīng)驗,認識了“自相矛盾”的含義,奠定了高效教學的基礎。
二、初讀課文,字詞教學
1、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鼓勵學生找出其中的生字、生詞及不懂的漢字的意思。
要求:學生朗讀課文,在生字、生詞及不懂的漢字上畫圓圈,教師巡查并記錄。
組織學生理解生字,學會讀并了解它們的意思。(重點包括這幾個字。)
2、課件PPT展示:
矛(máo)盾(dùn)賣(mài)夸(ku?。┐粒╟huō)穿銳利(ruìlì)
夸口:說大話,自吹。
張口結舌:形容理屈詞窮、無言答對,或緊張害怕得說不出話來。
3、寫字教學:
矛、賣、夸(課件出示)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矛”、“賣”、“夸”漢字,學生發(fā)現(xiàn)它們都是上下結構,且上部分要小。教師教給寫字技巧“上下結構,上為下避讓,上邊小,下邊大”
上下結構,上為下避讓,上邊小,下邊大(課件出示)
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后,在田字格中練習寫字。
[設計理念三年級階段,識字寫字教學較重要,需要先讓學生認識漢字,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生字、生詞,并糾正學生的讀音,再進行理解學習。
三、精讀課文,了解故事
1、學生自由讀課文,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2、檢查學生的自讀情況,點名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邀請學生將這個故事簡單講出來,以講故事的形式,可以搭配一些動作。
3、點名學生說一說這個故事講了什么,是什么意思。
[設計理念給予學生自主閱讀、預習、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踐行了以生為本的理念。學生在閱讀中,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針對性地進行字詞的基礎教學,提升了學習效率。
四、抓住“夸口”,理解文本
1、學生齊讀課文《自相矛盾》。
2、師:文章中用了“夸口”這個詞,來形容賣矛又賣盾的人。結合上下文,大家想一想,“夸口”是什么意思呢?
3、點名學生回答問題,提示與指導學生“夸口”就是夸張,說大話。
師:文章中的楚國人,說了什么夸大的大話呢?
4、教師借助多媒體展示文本中的兩句話,引導對比朗讀和分析。
課件PPT展示:
“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p>
5、教師引導學生對比朗讀、分析,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
6、再點名學生朗讀,讀出“夸口”的感覺。在朗讀中,學生理解這兩句話的對立、矛盾之處。學生理解了其中的矛盾含義。
師:現(xiàn)在我們?yōu)檫@兩句話加上關聯(lián)詞。
7、學生加上關聯(lián)詞,重說句子?!拔业亩軋怨痰煤?,不管(無論)是什么樣的矛,都戳不穿它。”
師:我們換成第三人稱,來轉述這句話,大家誰來說一說?
8、引導學生用第三人稱來轉述這兩句話。
他說,他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設計理念抓住了“夸口”這個突破口,讓學生找到了文本中的重點句子,把握住了故事的脈絡,繼而設計了“加關聯(lián)詞”,“轉變?yōu)榈谌朔Q”的訓練,豐富了語文課堂,也提升了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優(yōu)化了學習質量。
五、提問引導,啟迪思考
1.把握重點,理清脈絡
師:這個楚國人說了大話,他夸口了。大家看一看這個“夸”字。大字下面有個“虧”,也就是說,說大話會吃虧的。他吃了什么虧呢?
2、學生閱讀原文,繼續(xù)讀故事。教師點名學生回答問題。
生:有了問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會怎么樣時,他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
3、組織學生分小組朗讀課文的后半部分,要帶有感情地朗讀。
師:張口結舌是什么意思?
學生自告奮勇回答問題,并表演“張口結舌”,教師總結。
師:張口結舌,指的是因為理屈、緊張或者是害怕,而說不出話來。
4、課件展示:
張口結舌:因為理屈、緊張或者是害怕,而說不出話來。
教師表演張口結舌,緊張、激動但是又不知道說什么,惹得學生哈哈大笑。
5、師:他為什么會說不出來話?為什么會沒話說呢?(學生自由討論并回答。)
師:因為他“夸口”了,夸口說自己的盾很堅固,沒有矛能戳穿,矛很鋒利,什么盾都能戳穿。我們來分析這兩句話,仔細理解為什么是“夸口”。
6、學生表演,用矛去戳穿盾,(鉛筆戳穿了紙),盾破了,說明能被戳穿,但是他之前又說任何矛都不能戳穿。所以是矛盾的。
師:因為他理屈,知道自己說的話前后矛盾、沖突,兩句話是不能同時成立的,所以,他理屈的情況下,就說不出來什么話了。
2.理解成語,了解含義
師: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呢?(學生交流并回答。)
生:一個人說話或做事前后抵觸,前后不一致。
課件PPT展示:
一個人說話或做事前后抵觸,前后不一致。
師:是呀,矛和盾,原本一個是攻擊的兵器,一個是防御的兵器,有了攻擊就會有防御,現(xiàn)在這兩種兵器都說自己天下第一,他前后言行相抵觸,不能同時成立,所以就是自相矛盾的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自相矛盾指的是一個人說話前后抵觸,前后不一致。
3、理解故事,感悟哲理
師:通過學習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
學生自由討論,分享交流。分組討論中,得到了啟示,有了心得。
教師啟迪學生分小組展示討論成果,教師激勵與總結。
4、課件PPT展示:
說話、做事不能前后不一致,要實事求是,前后一致。
師:這個故事讓我們捧腹大笑的同時,也啟發(fā)了我們做人的道理。
[設計理念這部分屬于寓言故事教學的核心部分,通過引導學生理清脈絡,把握住故事發(fā)生的過程,再引導學生結合故事理解成語,理解故事內(nèi)涵,感悟哲理,透過故事引導,巧妙提問,讓學生理解了成語,也感悟了成語故事的內(nèi)涵,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
六、寫作思考,提升認識
師:閱讀了這個寓言故事之后,你們有什么思考和認識呢?寫出來吧!
給學生10分鐘時間,寫作讀后感、小故事或反思日記,后分組交流。
[設計理念通過組織多樣化的寫作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隨堂練筆”,發(fā)展了學生良好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契合了素質教育目標,提升了語文教學質量。
成語故事《自相矛盾》作業(yè)與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成語故事:自相矛盾
夸口:說大話。
自相矛盾:一個人說話或做事前后抵觸,前后不一致。
【作業(yè)設計】
一、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自相矛盾的故事,編一個故事,題目為《新編自相矛盾》。
二、寫句子的意思。
1、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2、吾矛之利,于物吾不陷也。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4、其人弗能應也。
三、填空。
“自相矛盾”的意思是(),它的反義詞是(),這則寓言選自(),我從中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