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數(shù)學(xué)復(fù)習(xí)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3-01初三上冊數(shù)學(xué)圓復(fù)習(xí)。
老師職責(zé)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課件,到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我們要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有多少經(jīng)典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初三上冊數(shù)學(xué)圓復(fù)習(xí)”,但愿對您的學(xué)習(xí)工作帶來幫助。
初三數(shù)學(xué)圓復(fù)習(xí)(安排3課時)
本次我們一起來復(fù)習(xí)幾何的最后一章——圓.該章是中考中考查知識點最多的一章之一.本章包含的知識的變化、所含定義、定理是其它章節(jié)中所不能比的.本章分為四大節(jié):1.圓的有關(guān)性質(zhì);2.直線和圓的位置關(guān)系;3.圓和圓的位置關(guān)系;4.正多邊形和圓.
一、基本知識和需說明的問題:
(一)圓的有關(guān)性質(zhì),本節(jié)中最重要的定理有4個.
1.垂徑定理:本定理和它的三個推論說明:在(1)垂直于弦(不是直徑的弦);(2)平分弦;(3)平分弦所對的弧;(4)過圓心(是半徑或是直徑)這四個語句中,滿足兩個就可得到其它兩個的結(jié)論.如垂直于弦(不是直徑的弦)的直徑,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條件是垂直于弦(不是直徑的弦)的直徑,結(jié)論是平分弦、平分弧。再如弦的垂直平分線,經(jīng)過圓心且平分弦所對的弧。條件是垂直弦,、分弦,結(jié)論是過圓心、平分弦.
應(yīng)用:在圓中,弦的一半、半徑、弦心距組成一個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可計算弦長、半徑、弦心距和弓形的高.
2.圓心角、弧、弦、弦心距四者之間的關(guān)系定理:在同圓和等圓中,圓心角、弧、弦、弦心距這四組量中有一組量相等,則其它各組量均相等.這個定理證弧相等、弦相等、圓心角相等、弦心距相等是經(jīng)常用的.
3.圓周角定理:此定理在證題中不大用,但它的推論,即弧相等所對的圓周角相等;在同圓或等圓中,圓周角相等,弧相等.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90°的圓周角所對的弦是直徑,都是很重要的.條件中若有直徑,通常添加輔助線形成直角.
4.圓內(nèi)接四邊形的性質(zhì):略.
(二)直線和圓的位置關(guān)系
1.性質(zhì):圓的切線垂直于經(jīng)過切點的半徑.(有了切線,將切點與圓心連結(jié),則半徑與切線垂直,所以連結(jié)圓心和切點,這條輔助線是常用的.)
2.切線的判定有兩種方法.
①若直線與圓有公共點,連圓心和公共點成半徑,證明半徑與直線垂直即可.
②若直線和圓公共點不確定,過圓心做直線的垂線,證明它是半徑(利用定義證)。根據(jù)不同的條件,選擇不同的添加輔助線的方法是極重要的.
3.三角形的內(nèi)切圓:內(nèi)心是內(nèi)切圓圓心,具有的性質(zhì)是:到三角形的三邊距離相等,還要注意說某點是三角形的內(nèi)心.
連結(jié)三角形的頂點和內(nèi)心,即是角平分線.
4.切線長定理:自圓外一點引圓的切線,則切線和半徑、圓心到該點的連線組成直角三角形,還要注意,
B
(三)圓和圓的位置關(guān)系
1.記住5種位置關(guān)系的圓心距d與兩圓半徑之間的相等或不等關(guān)系.會利用d與R,r之間的關(guān)系確定兩圓的位置關(guān)系,會利用d,R,r之間的關(guān)系確定兩圓的位置關(guān)系.
2.相交兩圓,添加公共弦,通過公共弦將兩圓連結(jié)起來.
(四)正多邊形和圓
1、弧長公式
2、扇形面積公式
3、圓錐側(cè)面積計算公式
S=2π=π
二、達標(biāo)測試
(一)判斷題
1.直徑是弦.()
2.半圓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圓.()
3.到點O的距離等于2cm的點的集合是以O(shè)為圓心,2cm為半徑的圓.()
4.過三點可以做且只可以做一個圓.()
5.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邊的距離相等.()
6.經(jīng)過弦的中點的直徑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7.經(jīng)過圓O內(nèi)一點的所有弦中,以與OP垂直的弦最短.()
8.弦的垂直平分線經(jīng)過圓心.()
9.⊙O的半徑是5,弦AB∥CD,AB=6,CD=8,則兩弦間的距離是1.()
10.在半徑是4的圓中,垂直平分半徑的弦長是.()
11.任意一個三角形一定有一個外接圓且只有一個外接圓.()
(二)填空題:
1.已知OC是半徑,AB是弦,AB⊥OC于E,CE=1,AB=10,則OC=______.
2.AB是弦,OA=20cm,∠AOB=120°,則S△AOB=______.
3.在⊙O中,弦AB,CD互相垂直于E,AE=2,EB=6,ED=3,EC=4,則⊙O的直徑是______.
4.在⊙O中弦AB,CD互相平行,AB=24cm,CD=10cm,且AB與CD之間的距離是17cm,則⊙O的半徑是______cm.
5.圓的半徑是6cm,弦AB=6cm,則劣弧AB的中點到弦AB的中點的距離是______cm.
6.在⊙O中,半徑長為5cm,AB∥CD,AB=6,CD=8,則AB,CD之間的距離是______cm.
7.圓內(nèi)接四邊形ABCD中,∠A:∠B:∠C=2:3:6,則四邊形的最大角是______度.
8.在直徑為12cm的圓中,兩條直徑AB,CD互相垂直,弦CE交AB于F,若CF=8cm,則AF的長是______cm.
9.兩圓半徑長是方程的兩根,圓心距是2,則兩圓的位置關(guān)系是______.
10.正三角形的邊長是6㎝,則內(nèi)切圓與外接圓組成的環(huán)形面積是______C㎡.
11.已知扇形的圓心角是120°,扇形弧長是20,則扇形=______.
12.已知正六邊形的半徑是6,則該正六邊形的面積是______.
13.若圓的半徑是2cm,一條弦長是,則圓心到該弦的距離是______.
14.在⊙O中,弦AB為24,圓心到弦的距離為5,則⊙O的半徑是______cm.
15.若AB是⊙O的直徑,弦CD⊥AB于E,AE=9cm,BE=16cm,則CD=______cm.
16.若⊙O的半徑是13cm,弦AB=24cm,弦CD=10cm,AB∥CD,則弦AB與CD之間的距離是______cm.
17.⊙O的半徑是6,弦AB的長是6,則弧AB的中點到AB的中點的距離是______
18.已知⊙O中,AB是弦,CD是直徑,且CD⊥AB于M.⊙O的半徑是15cm,OM:OC=3:5,則AB=______.
19.已知O到直線l的距離OD是cm,l上一點P,PD=cm.⊙O的直徑是20,則P在⊙O______.
(二)解答題
1.已知AB是⊙O的直徑,AC是弦,直線CE切⊙O于C,AD⊥CE,垂足是D,求證:AC平分∠BAD.
ECD
1、已知AB是⊙O的直徑,P是⊙O外一點,PC⊥AB于C,交⊙O于D,PA交⊙O于E,PC交⊙O于D,交BE于F。求證:CD2=CFCP
3.如圖:⊙O的直徑AB⊥CD于P,AP=CD=4cm,求op的長度。
相關(guān)閱讀
教案范文: 初三上冊數(shù)學(xué)教學(xué)反思怎么寫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zhǔn)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大家靜下心來寫教案課件了。需要我們認真規(guī)劃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對工作更加有幫助!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教案范文: 初三上冊數(shù)學(xué)教學(xué)反思怎么寫”,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xué)工作,現(xiàn)對上期教學(xué)工作進行反思,工作中的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給學(xué)生一個空間,讓其自己去發(fā)現(xiàn)。
在教學(xué)中,多數(shù)情況下,我經(jīng)常采用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來激發(fā)學(xué)生思考,但問題提出后沒給學(xué)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甚至不留思維空間,往往習(xí)慣于追問學(xué)生,急于讓其說出結(jié)果。顯然,學(xué)生對題目只是片面的理解,不能引發(fā)學(xué)生的深思,當(dāng)然也就不能給學(xué)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造成很多學(xué)生對于做過的題一點印象也沒有。對于學(xué)過的數(shù)學(xué)定理或公式不能深刻理解,當(dāng)然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因此在教學(xué)中我發(fā)現(xiàn):給學(xué)生創(chuàng)設(shè)一個合適的情境,通過教師的引,讓學(xué)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總結(jié),去歸納,效果更好。
例如:在學(xué)習(xí)四邊形時,我設(shè)置了這樣一個情境:由一個特殊四邊形怎樣逐步過渡到另一個特殊四邊形?看誰想得既全面又符合邏輯。于是大家都積極參與,認真看書總結(jié)。教師把一個一個的題目寫成小紙條,以抽簽的形式搞一次競賽,教師列出題目分別是“已知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怎樣一步過渡到菱形?”“已知四邊形是菱形,怎樣過渡到正方形?”“已知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怎樣過渡到矩形?”于是同學(xué)們勇于抽簽搶答。教師一條一條小結(jié)在黑板上,作為結(jié)論性的東西讓同學(xué)記住:“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對角線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于是教師給同學(xué)們總結(jié)出了一個結(jié)論:在判定四邊形性質(zhì)時,應(yīng)在已知圖形的基礎(chǔ)上,看是否符合“加邊”這個已知條件。比如平行四邊形開拓轉(zhuǎn)化成矩形,就不符合。此時就應(yīng)看其是否符合“加角”這個已知條件,例如“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這樣學(xué)生學(xué)習(xí)特殊的四邊形的性質(zhì)就不難了。顯然,這種上課方法的取得的教學(xué)效果遠比機械的師講生背效果好得多。
二、給自己一個空間,靈活大膽的去實踐。
我在備課的時候?qū)栴}已備選了一個或幾個解決方案,課堂上以“定勢思維”組織教學(xué),但教學(xué)中的不確定因素很多,當(dāng)學(xué)生的思路與我的思路相左或?qū)W生的想法不切實際時,不愿打亂即定的教學(xué)程序,干脆采取回避、壓制措施,使學(xué)生的求異思維、批判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被束縛。后來我就靈活調(diào)節(jié)上課的方法,結(jié)合實際情況,變換教學(xué)方法,讓學(xué)生始終樂于學(xué)習(xí)。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與比較,我發(fā)現(xiàn)靈活的教學(xué)方法更能調(diào)動學(xué)生的積極性,學(xué)生更能學(xué)好數(shù)學(xué)。
三、給思維一個空間,讓其循序漸進。
問題的坡度設(shè)置也是十分關(guān)鍵的。坡度過小,不值得優(yōu)等生去思考,學(xué)生的思維活躍不起來;坡度過大,導(dǎo)致思維卡殼,學(xué)生的思維活動不能深入進行而流于形式。因此,學(xué)生的思維是循序漸進的,要設(shè)置何時的坡度,既讓優(yōu)等生吃的飽,還得讓差生吃得了。經(jīng)過反復(fù)的比較與實踐,同時精心設(shè)置問題的坡度,使學(xué)生步步深入,并探究出規(guī)律。課堂上注意上課節(jié)奏,盡量讓差生跟上老師的步伐,多給學(xué)生自己練習(xí)的時間,這樣學(xué)生的思維逐漸活躍,成績逐步提高。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數(shù)學(xué),數(shù)學(xué)知識來源于生活。最讓我頭痛的是學(xué)生抄作業(yè)現(xiàn)象,我也和其他教師探討過這個問題,但他們的意見都一樣,學(xué)生你不讓抄作業(yè),他們怎么來交作業(yè)呢?我爭取多下班級少坐辦公室,鼓勵學(xué)生勤學(xué)好問,多表揚少批評。堅持到底。
初三上冊數(shù)學(xué)第一章圖形與證明(二)復(fù)習(xí)教學(xué)案
作為老師的任務(wù)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各行各業(yè)都在開始準(zhǔn)備新的教案課件工作計劃了,我們的工作會變得更加順利!你們知道哪些教案課件的范文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luò)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初三上冊數(shù)學(xué)第一章圖形與證明(二)復(fù)習(xí)教學(xué)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章圖形與證明(二)復(fù)習(xí)教學(xué)案
一、知識回顧:
[1]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和判定(1)
1、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定理。
定理:__________________,(簡稱:______)
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簡稱:______)
2、寫出上面兩個定理的符號語言(請完成下表)
文學(xué)語言圖形符號語言
等邊對等角在∵________;
∴________。
三線合一((1)∵AB=AC,∠BAD=∠CAD
_∴___,_____。
(2)∵___,_____
∴____,_____。
((3)∵___,____
∴∴_____,____。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角形中位線:
圖形:幾何語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中位線性質(zh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
1、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簡寫()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簡寫()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簡寫()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簡寫()
2、角平分線性質(zhì):________角平分線判定: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質(zhì)與判定
1、平行四邊形的三條性質(zh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形:幾何語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行四邊形的判定:
圖形:幾何語言:(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矩形的性質(zh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形:幾何語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矩形的判定:
圖形:幾何語言:(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菱形的性質(zh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形:幾何語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菱形的判定:
圖形:幾何語言:(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菱形的對角線把菱形分成________三角形或是___________三角形
菱形的面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正方形的性質(zh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形:幾何語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正方形的判定:
圖形:幾何語言:(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等腰梯形
1.一組對邊________,另一組對邊________的四邊形叫梯形.
2.兩種特殊的梯形
直角梯形:有一個角是__________的梯形叫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___________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3、根據(jù)等腰梯形的定義,一個圖形要成為等腰梯形,首先它必須是_____,還要具備_____相等;
4、等腰梯形的性質(zh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形:幾何語言:∵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等腰梯形的判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形:幾何語言:(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梯形中位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形:幾何語言:∵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梯形中位線性質(zh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達標(biāo)測試】
1.在△ABC中,D、E分別是邊AB、AC的中點,若BC=5,則DE的長是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個內(nèi)角為,則這個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為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兩條邊長分別是7和3,則下列四個數(shù)中,第三條邊的長是()
A.8B.7C.4D.3
4.已知四邊形ABCD是菱形,O是兩條對角線的交點,AC=8cm,DB=6cm,菱形的邊長是________cm.
5.如圖,在菱形ABCD中,CE⊥AB,E為垂足,BC=2,BE=1,求菱形的周長和面積.
6.如圖,在△ABC中,AB=AC=8,AD是底邊上的高,E為AC中點,則DE=.
7.把一張矩形紙片(矩形ABCD)按如圖方式折疊,使頂點B和點D重合,折痕為EF.若AB=3cm,BC=5cm,則重疊部分△DEF的面積是cm2.
8、如圖,點D、E、F分別是三邊上的中點.若的面積為12,則的面積為.
9.已知:如圖,在正方形ABCD中,點E、F分別在BC和CD上,AE=AF.
(1)求證:BE=DF;
(2)連接AC交EF于點O,延長OC至點M,使OM=OA,連接EM、FM.判斷四邊形AEMF是什么特殊四邊形?并證明你的結(jié)論.
10.如圖,已知:口ABCD中,∠BCD的平分線交邊于,的平分線交于,交于.求證:.
11.如圖,AD∥FE,點B、C在AD上,∠1=∠2,BF=BC
⑴求證:四邊形BCEF是菱形;
⑵若AB=BC=CD,求證:△ACF≌△BDE.
12、已知:如圖,在△ABC中,∠ABC=90°,AD是角平分線,點E、F分別在AC、AD上,且AE=AB,EF∥BC。
求證:四邊形CDEF是菱形。
初三數(shù)學(xué)圓的有關(guān)計算總復(fù)習(xí)
第26講圓的有關(guān)計算
[鎖定目標(biāo)考試]
考標(biāo)要求考查角度
1.會計算圓的弧長和扇形的面積.
2.會計算圓柱和圓錐的側(cè)面積和全面積.
3.了解正多邊形的概念及正多邊形與圓的關(guān)系.能運用弧長公式、扇形面積公式進行相關(guān)的計算,會借助分割與轉(zhuǎn)化的方法探求陰影部分的面積是中考考查的熱點,利用圓的面積公式、周長公式、弧長公式、扇形的面積公式求圓錐的側(cè)面積和全面積是考查的重點,常以選擇題、填空題的形式出現(xiàn).
[導(dǎo)學(xué)必備知識]
知識梳理
一、弧長、扇形面積的計算
1.如果弧長為l,圓心角的度數(shù)為n°,圓的半徑為r,那么弧長的計算公式為l=__________.
2.由組成圓心角的兩條半徑和圓心角所對弧圍成的圖形叫做扇形.若扇形的圓心角為n°,所在圓半徑為r,弧長為l,面積為S,則S=__________或S=12lr;扇形的周長=2r+l.
二、圓柱和圓錐
1.圓柱的側(cè)面展開圖是__________,這個矩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圓的__________,寬等于圓柱的__________.如果圓柱的底面半徑是r,則S側(cè)=2πrh,S全=2πr2+2πrh.
2.圓錐的軸截面為由母線、底面直徑組成的等腰三角形.圓錐的側(cè)面展開圖是一個__________,扇形的弧長等于圓錐的底面圓的__________,扇形的半徑等于圓錐的__________.因此圓錐的側(cè)面積:S側(cè)=12l2πr=πrl(l為母線長,r為底面圓半徑);圓錐的全面積:S全=S側(cè)+S底=πrl+πr2.
三、正多邊形和圓
1.正多邊形:各邊__________、各角__________的多邊形叫做正多邊形.
2.多邊形的外接圓:經(jīng)過多邊形__________的圓叫做多邊形的外接圓,這個多邊形叫做圓的內(nèi)接多邊形.
3.正多邊形的__________的圓心叫做正多邊形的中心,__________的半徑叫做正多邊形的半徑.
4.中心到正多邊形的一邊的__________叫做正多邊形的邊心距.
5.正多邊形每一邊所對的__________的圓心角叫做正多邊形的中心角,正n邊形的每個中心角都等于__________.
溫馨提示(1)正多邊形的各邊、各角都相等.
(2)正多邊形都是軸對稱圖形,一個正n邊形共有n條對稱軸,每條對稱軸都通過正n邊形的中心.
(3)邊數(shù)為偶數(shù)的正多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它的中心是對稱中心.
(4)邊數(shù)相同的正多邊形相似.它們周長的比,邊心距的比,半徑的比都等于相似比,面積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四、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計算
求與圓有關(guān)的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時,最基本的思想就是轉(zhuǎn)化思想,即把所求的不規(guī)則的圖形的面積轉(zhuǎn)化為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常用的方法有:
1.直接用公式求解.
2.將所求面積分割后,利用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相互加減求解.
3.將陰影中某些圖形等積變形后移位,重組成規(guī)則圖形求解.
4.將所求面積分割后,利用旋轉(zhuǎn)將部分陰影圖形移位后,組成規(guī)則圖形求解.
5.將陰影圖形看成是一些基本圖形覆蓋而成的重疊部分,用整體和差法求解.
自主測試
1.已知圓柱的底面半徑為2cm,高為5cm,則圓柱的側(cè)面積是()
A.20cm2B.20πcm2C.10πcm2D.5πcm2
2.(2012浙江舟山)已知一個圓錐的底面半徑為3cm,母線長為10cm,則這個圓錐的側(cè)面積為()
A.15πcm2B.30πcm2C.60πcm2D.391cm2
3.(2012四川南充)一個圓錐的側(cè)面積是底面積的2倍,則圓錐側(cè)面展開圖的扇形的圓心角是()
A.120°B.180°C.240°D.300°
4.已知扇形的圓心角為150°,它所對應(yīng)的弧長為20πcm,則此扇形的半徑是__________cm,面積是__________cm2.(結(jié)果保留π)
5.如圖,已知AB是⊙O的直徑,CD⊥AB,垂足為E,∠AOC=60°,OC=2.
(1)求OE和CD的長;
(2)求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探究重難方法]
考點一、弧長、扇形的面積
【例1】如圖,在△ABC中,∠B=90°,∠A=30°,AC=4cm,將△ABC繞頂點C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至△A′B′C′的位置,且A,C,B′三點在同一條直線上,則點A所經(jīng)過的最短路線的長為()
A.43cmB.8cmC.163πcmD.83πcm
解析:點A所經(jīng)過的最短路線是以點C為圓心、CA為半徑的一段弧線,運用弧長公式計算求解.求解過程如下:
∵∠B=90°,∠A=30°,A,C,B′三點在同一條直線上,
∴∠ACA′=120°.
又AC=4,
∴的長l=120×π×4180=83π(cm).故選D.
答案:D
方法總結(jié)當(dāng)已知半徑r和圓心角的度數(shù)求扇形面積時,應(yīng)選用S扇=nπr2360,當(dāng)已知半徑r和弧長求扇形的面積時,應(yīng)選用公式S扇=12lr,當(dāng)已知半徑r和圓心角的度數(shù)求弧長時,應(yīng)選用公式l=nπr180.
觸類旁通1如圖,一扇形紙扇完全打開后,外側(cè)兩根竹條AB和AC的夾角為120°,AB長為9,貼紙部分的寬BD為6,則貼紙部分面積(貼紙部分為兩面)是()
A.24πB.36πC.48πD.72π
考點二、圓柱和圓錐
【例2】一圓錐的側(cè)面展開圖是半徑為2的半圓,則該圓錐的全面積是()
A.5πB.4πC.3πD.2π
解析:側(cè)面積是:12×π×22=2π.底面的周長是2π.則底面圓半徑是1,面積是π.則該圓錐的全面積是:2π+π=3π.故選C.
答案:C
方法總結(jié)圓錐的側(cè)面展開圖是扇形,半圓的面積就是圓錐的側(cè)面積,根據(jù)半圓的弧長等于圓錐底面圓的周長,即可求得圓錐底面圓的半徑,進而求得面積和全面積,正確理解圓錐的底面的周長等于展開圖中扇形的弧長是解題的關(guān)鍵.
觸類旁通2如圖,把一個半徑為12cm的圓形硬紙片等分成三個扇形,用其中一個扇形制作成一個圓錐形紙筒的側(cè)面(銜接處無縫隙且不重疊),則圓錐底面半徑是______cm.
考點三、陰影面積的計算
【例3】如圖,AB是⊙O的直徑,弦DE垂直平分半徑OA,C為垂足,弦DF與半徑OB相交于點P,連接EF,EO,若DE=23,∠DPA=45°.
(1)求⊙O的半徑;
(2)求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解:(1)∵直徑AB⊥DE,∴CE=12DE=3.
∵DE平分AO,∴CO=12AO=12OE.
又∵∠OCE=90°,∴∠CEO=30°.
在Rt△COE中,OE=CEcos30°=332=2.
∴⊙O的半徑為2.
(2)連接OF,如圖所示.
在Rt△DCP中,∵∠DPC=45°,
∴∠D=90°-45°=45°.
∴∠EOF=2∠D=90°.
∵S扇形OEF=90360×π×22=π,S△OEF=12×OE×OF=12×2×2=2.
∴S陰影=S扇形OEF-S△OEF=π-2.
方法總結(jié)陰影面積的計算方法很多,靈活性強,常采用轉(zhuǎn)化的數(shù)學(xué)思想:
(1)將所求面積分割后,利用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相互加減求解.
(2)將陰影中某些圖形等積變形后移位,重組成規(guī)則圖形求解.
(3)將所求面積分割后,利用旋轉(zhuǎn)將部分陰影圖形移位后,組成規(guī)則圖形求解.
(4)將陰影圖形看成是一些基本圖形覆蓋而成的重疊部分,用整體和差法求解.
[品鑒經(jīng)典考題]
1.(2012湖南婁底)如圖,正方形MNEF的四個頂點在直徑為4的大圓上,小圓與正方形各邊都相切,AB與CD是大圓的直徑,AB⊥CD,CD⊥MN,則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
A.4πB.3πC.2πD.π
2.(2012湖南長沙)在半徑為1cm的圓中,圓心角為120°的扇形的弧長是__________cm.
3.(2012湖南張家界)已知圓錐的底面直徑和母線長都是10cm,則圓錐的側(cè)面積為__________.
4.(2012湖南郴州)圓錐底面圓的半徑為3cm,母線長為9cm,則這個圓錐的側(cè)面積為__________cm2.(結(jié)果保留π)
5.(2012湖南衡陽)如圖,已知⊙O的半徑為6cm,直線AB是⊙O的切線,切點為B,弦BC∥AO,若∠A=30°,是劣弧的長為__________cm.
6.(2012湖南岳陽)如圖所示,在⊙O中,,弦AB與弦AC交于點A,弦CD與弦AB交于點F,連接BC.
(1)求證:AC2=ABAF;
(2)若⊙O的半徑為2cm,∠B=60°,求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研習(xí)預(yù)測試題]
1.如圖,⊙O半徑是1,A,B,C是圓周上的三點,∠BAC=36°,則劣弧的長為()
A.π5B.2π5C.3π5D.4π5
2.已知圓錐底面圓的半徑為6cm,高為8cm,則圓錐的側(cè)面積為()
A.48cm2B.48πcm2C.120πcm2D.60πcm2
3.如圖,圓柱的底面周長為6cm,AC是底面圓的直徑,高BC=6cm,點P是母線BC上一點且PC=23BC.一只螞蟻從A點出發(fā)沿著圓柱體的表面爬行到點P的最短距離是()
A.4+6πcmB.5cmC.35cmD.7cm
4.如圖,如果從半徑為9cm的圓形紙片剪去13圓周的一個扇形,將留下的扇形圍成一個圓錐(接縫處不重疊),那么這個圓錐的高為()
A.6cmB.35cmC.8cmD.53cm
5.如圖,在Rt△ABC中,∠C=90°,CA=CB=4,分別以A,B,C為圓心,以12AC為半徑畫弧,三條弧與邊AB所圍成的陰影部分的面積是__________.
6.如圖,⊙A,⊙B,⊙C兩兩不相交,且半徑都是2cm,則圖中三個扇形(即陰影部分)面積之和是__________cm2.
7.如圖,AB為半圓O的直徑,C,D,E,F(xiàn)是AB的五等分點,P是AB上的任意一點.若AB=4,則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為__________.
8.如圖,AB是⊙O的直徑,弦BC=5,∠BOC=50°,OE⊥AC,垂足為E.
(1)求OE的長;
(2)求劣弧AC的長(結(jié)果精確到0.1).
參考答案
【知識梳理】
一、1.nπr1802.nπr2360
二、1.矩形周長高h
2.扇形周長母線長
三、1.相等也相等
2.各個頂點
3.外接圓外接圓
4.距離
5.外接圓360°n
導(dǎo)學(xué)必備知識
自主測試
1.B
2.B因為底面半徑為3cm,則周長為6πcm,
所以圓錐的側(cè)面積為6π×10÷2=30π(cm2).
3.B設(shè)圓錐的底面半徑為r,母線為R,圓錐側(cè)面展開圖的扇形的圓心角為n,則扇形的面積為12×2πr×R=πrR.由題意得πrR=2πr2,nπR2÷360=πrR,則R=2r,
所以n=180°.
4.24240π
5.解:(1)在△OCE中,
∵∠CEO=90°,∠EOC=60°,OC=2,
∴OE=12OC=1,∴CE=32OC=3,
∵OA⊥CD,∴CE=DE,∴CD=23.
(2)∵S△ABC=12ABCE=12×4×3=23,
∴S陰影=12π×22-23=2π-23.
探究考點方法
觸類旁通1.CS=120π(92-32)360×2=72π3×2=48π.
觸類旁通2.4因為扇形的弧長為13×2×12π=8π,即底面周長為8π,則底面半徑為8π2π=4(cm).
品鑒經(jīng)典考題
1.D由題意知,陰影部分的面積正好是圓面積的14,即14π422=π.
2.23πl(wèi)=nπr180=120π1180=23π.
3.50πS側(cè)=πrl=π×5×10=50π.
4.27πS側(cè)=πrl=π×3×9=27π.
5.2π連接AO,∵AB是⊙O的切線,∴AB⊥BO.
∵∠A=30°,∴∠AOB=60°.
∵BC∥AO,∴∠OBC=∠AOB=60°.∴∠BOC=180°-2×60°=60°,∴弧BC的長為60π×6180=2πcm.
6.解:(1)證明:∵,∴∠ACF=∠ABC.
∵∠A=∠A,∴△ACF∽△ABC.∴ACAB=AFAC.
∴AC2=ABAF.
(2)連接OA,OC,作OE⊥AC,垂足為點E,
∵∠B=60°,∴∠AOC=120°.
∴∠OAE=∠OCE=30°.
在Rt△AOE中,∠OAE=30°,OA=2,
∴OE=1,AE=3.
∴AC=2AE=23.
∴S陰影=S扇形OAC-S△AOC=120×π×22360-12×23×1=43π-3.
研習(xí)預(yù)測試題
1.B2.D3.B
4.B留下的扇形的弧長為1-13×2×π×9=12π,
所以圍成一個圓錐的底面圓的周長為12π.
則底面圓的半徑為12π=2πr,所以r=6.
而圓錐的母線長為9,
所以由勾股定理,得到圓錐的高為92-62=35(cm).
5.8-2π6.2π7.25π
8.解:(1)∵OE⊥AC,垂足為E,∴AE=EC.
∵AO=BO,∴OE=12BC=2.5.
(2)∠A=12∠BOC=25°,
在Rt△AOE中,sinA=OEOA,∴OA=2.5sin25°.
∵∠AOC=180°-50°=130°,
∴劣弧AC的長=130×2.5π180sin2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