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光的折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2-1820xx高考物理復習資料:光的本性公式。
20xx高考物理復習資料:光的本性公式
光的本性公式總結1.兩種學說:微粒說(牛頓)、波動說(惠更斯)〔見第三冊P23〕
2.雙縫干涉:中間為亮條紋;亮條紋位置:=nλ;暗條紋位置:=(2n+1)λ/2(n=0,1,2,3,、、、);條紋間距{:路程差(光程差);λ:光的波長;λ/2:光的半波長;d兩條狹縫間的距離;l:擋板與屏間的距離}
3.光的顏色由光的頻率決定,光的頻率由光源決定,與介質無關,光的傳播速度與介質有關,光的顏色按頻率從低到高的排列順序是:紅、橙、黃、綠、藍、靛、紫(助記:紫光的頻率大,波長小)
4.薄膜干涉:增透膜的厚度是綠光在薄膜中波長的1/4,即增透膜厚度d=λ/4〔見第三冊P25〕
5.光的衍射:光在沒有障礙物的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在障礙物的尺寸比光的波長大得多的情況下,光的衍射現象不明顯可認為沿直線傳播,反之,就不能認為光沿直線傳播〔見第三冊P27〕
6.光的偏振:光的偏振現象說明光是橫波〔見第三冊P32〕
7.光的電磁說:光的本質是一種電磁波。電磁波譜(按波長從大到小排列):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倫琴射線、γ射線。紅外線、紫外、線倫琴射線的發(fā)現和特性、產生機理、實際應用〔見第三冊P29〕
8.光子說,一個光子的能量E=hν{h:普朗克常量=6.63×10-34J.s,ν:光的頻率}jab88.Com
9.愛因斯坦光電效應方程:mVm2/2=hν-W{mVm2/2:光電子初動能,hν:光子能量,W:金屬的逸出功}
注:
(1)要會區(qū)分光的干涉和衍射產生原理、條件、圖樣及應用,如雙縫干涉、薄膜干涉、單縫衍射、圓孔衍射、圓屏衍射等;
(2)其它相關內容:光的本性學說發(fā)展史/泊松亮斑/發(fā)射光譜/吸收光譜/光譜分析/原子特征譜線〔見第三冊P50〕/光電效應的規(guī)律光子說〔見第三冊P41〕/光電管及其應用/光的波粒二象性〔見第三冊P45〕/激光〔見第三冊P35〕/物質波〔見第三冊P51〕。
擴展閱讀
20xx高考物理復習資料:交變電流公式
作為優(yōu)秀的教學工作者,在教學時能夠胸有成竹,作為高中教師就要精心準備好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教學期間跟著互動起來,幫助高中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20xx高考物理復習資料:交變電流公式》,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xx高考物理復習資料:交變電流公式
交變電流公式總結
1.電壓瞬時值e=Emsinωt電流瞬時值i=Imsinωt;(ω=2πf)
2.電動勢峰值Em=nBSω=2BLv電流峰值(純電阻電路中)Im=Em/R總
3.正(余)弦式交變電流有效值:E=Em/(2)1/2;U=Um/(2)1/2;I=Im/(2)1/2
4.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中的電壓與電流及功率關系
U1/U2=n1/n2;I1/I2=n2/n2;P入=P出
5.在遠距離輸電中,采用高壓輸送電能可以減少電能在輸電線上的損失損′=(P/U)2R;(P損′:輸電線上損失的功率,P:輸送電能的總功率,U:輸送電壓,R:輸電線電阻)〔見第二冊P198〕;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單位:ω:角頻率(rad/s);t:時間(s);n:線圈匝數;B:磁感強度(T);S:線圈的面積(m2);U輸出)電壓(V);I:電流強度(A);P:功率(W)。
注:
(1)交變電流的變化頻率與發(fā)電機中線圈的轉動的頻率相同即:ω電=ω線,f電=f線;
(2)發(fā)電機中,線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應電動勢為零,過中性面電流方向就改變;
(3)有效值是根據電流熱效應定義的,沒有特別說明的交流數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變壓器的匝數比一定時,輸出電壓由輸入電壓決定,輸入電流由輸出電流決定,輸入功率等于輸出功率,當負載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時輸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決定P入;
(5)其它相關內容:正弦交流電圖象〔見第二冊P190〕電阻、電感和電容對交變電流的作用〔見第二冊P193〕。
20xx高考物理實驗復習資料
20xx高考物理實驗復習資料
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選點跡清楚的一條,舍掉開始比較密集的點跡,從便于測量的地方取一個開始點O,然后(每隔5個間隔點)取一個計數點A、B、C、D…。測出相鄰計數點間的距離s1、s2、s3…利用打下的紙帶可以:⑴求任一計數點對應的即時速度v:如(其中T=5×0.02s=0.1s)⑵利用“逐差法”求a:⑶利用任意相鄰的兩段位移求a:如⑷利用v-t圖象求a:求出A、B、C、D、E、F各點的即時速度,畫出v-t圖線,圖線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注意事項1、每隔5個時間間隔取一個計數點,是為求加速度時便于計算。2、所取的計數點要能保證至少有兩位有效數字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探究性試驗:改變鉤碼個數,測出彈簧總長度和所受拉力(鉤碼總重量)的多組對應值,填入表中。算出對應的彈簧的伸長量。在坐標系中描點,根據點的分布作出彈力F隨伸長量x而變的圖象,從而發(fā)確定F-x間的函數關系。解釋函數表達式中常數的物理意義及其單位。該實驗要注意區(qū)分彈簧總長度和彈簧伸長量。對探索性實驗,要根據描出的點的走向,嘗試判定函數關系。(這一點和驗證性實驗不同。)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目的:實驗研究合力與分力之間的關系,從而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器材:方木板、白紙、圖釘、橡皮條、彈簧秤(2個)、直尺和三角板、細線該實驗是要用互成角度的兩個力和另一個力產生相同的效果,看其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與這一個力是否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相等,如果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相等,就驗證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注意事項:1、使用的彈簧秤是否良好(是否在零刻度),拉動時盡可能不與其它部分接觸產生摩擦,拉力方向應與軸線方向相同。2、實驗時應該保證在同一水平面內3、結點的位置和線方向要準確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O/N-2r)即可。OM+m2OP=m1由于v1、v1/、v2/均為水平方向,且它們的豎直下落高度都相等,所以它們飛行時間相等,若以該時間為時間單位,那么小球的水平射程的數值就等于它們的水平速度。在右圖中分別用OP、OM和O/N表示。因此只需驗證:m1注意事項:⑴必須以質量較大的小球作為入射小球(保證碰撞后兩小球都向前運動)。要知道為什么?⑵入射小球每次應從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下滑(3)小球落地點的平均位置要用圓規(guī)來確定:用盡可能小的圓把所有落點都圈在里面,圓心就是落點的平均位置。(4)所用的儀器有:天平、刻度尺、游標卡尺(測小球直徑)、碰撞實驗器、復寫紙、白紙、重錘、兩個直徑相同質量不同的小球、圓規(guī)。
20xx高考物理公式整理
20xx高考物理公式整理
一、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Δs為連續(xù)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參考系.時間與時刻;速度與速率.瞬時速度。
2)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4.推論Vt2=2gh
注:(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質點的運動(2)----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4.豎直方向位移:y=gt2/2
5.運動時間t=(2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豎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
(2)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h(y)決定與水平拋出速度無關;
(3)θ與β的關系為tgβ=2tgα;
(4)在平拋運動中時間t是解題關鍵;(5)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與頻率:T=1/f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周期(T):秒(s);轉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20xx高考高三物理復習資料大全
20xx高考高三物理復習資料大全
學好物理重在理解(概念、規(guī)律的確切含義,能用不同的形式進行表達,理解其適用條件)(最基礎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題弄清楚(對象、條件、狀態(tài)、過程)是解題關健力的種類:(13個性質力)說明:凡矢量式中用“+”號都為合成符號“受力分析的基礎”重力:G=mg彈力:F=Kx滑動摩擦力:F滑=N靜摩擦力:Of靜fm浮力:F浮=gV排壓力:F=PS=ghs萬有引力:F引=Gm1m2q1q2u電場力:F=qE=q庫侖力:F=K(真空中、點電荷)電dr2r2磁場力:(1)、安培力: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公式:F=BIL(BI)方向:左手定則(2)、洛侖茲力: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公式:f=BqV(BV)方向:左手定則分子力: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都隨距離的增大而減小,隨距離的減小而增大,但斥力變化得快。核力:只有相鄰的核子之間才有核力,是一種短程強力。運動分類:(各種運動產生的力學和運動學條件、及運動規(guī)律)重點難點高考中常出現多種運動形式的組合勻速直線運動F合=0V0≠0靜止勻變速直線運動:初速為零,初速不為零,勻變速直曲線運動(決于F合與V0的方向關系)但F合=恒力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幾種運動:自由落體,豎直下拋,豎直上拋,平拋,斜拋等圓周運動:豎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最低點和最高點);勻速圓周運動(是什么力提供作向心力)簡諧運動;單擺運動;波動及共振;分子熱運動;類平拋運動;帶電粒子在f洛作用下的勻速圓周運動物理解題的依據:力的公式各物理量的定義各種運動規(guī)律的公式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數學幾何關系FF1F22F1F2COSF1-F2F∣F1+F2∣、三力平衡:F3=F1+F2非平行的三個力作用于物體而平衡,則這三個力一定共點,按比例可平移為一個封閉的矢量三角形多個共點力作用于物體而平衡,其中任意幾個力的合力與剩余幾個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勻變速直線運動:基本規(guī)律:Vt=V0+atS=vot+12at幾個重要推論:2(1)推論:Vt2-V02=2as(勻加速直線運動:a為正值勻減速直線運動:a為正值)(2)AB段中間時刻的即時速度:(3)AB段位移中點的即時速度:vovtV0VtsSN1SNVt/2=====VNVs/2=22t2T111(4)S第t秒=St-St-1=(vot+at2)-[vo(t-1)+a(t-1)2]=V0+a(t-)222(5)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①在1s末、2s末、3s末……ns末的速度比為1:2:3……n;②在1s、2s、3s……ns內的位移之比為12:22:32……n2;③在第1s內、第2s內、第3s內……第ns內的位移之比為1:3:5……(2n-1);④從靜止開始通過連續(xù)相等位移所用時間之比為1:(1):)……(⑤通過連續(xù)相等位移末速度比為1::……(6)勻減速直線運動至停可等效認為反方向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7)通過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點(或照像法記錄在底片上)來研究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初速無論是否為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點,在連續(xù)相鄰的相等的時間間隔內的位移之差為一常數;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中時刻的即時速度等于這段的平均速度⑴是判斷物體是否作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方法。s=aT222vvtssn1snsSN1SN=vt/2v平0t2T2t2T⑶求a方法①s=aT2②SN3一SN=3aT2③Sm一Sn=(m-n)aT
T2(m.n)⑵求的方法VN==④畫出圖線根據各計數點的速度,圖線的斜率等于a;識圖方法:一軸、二線、三斜率、四面積、五截距、六交點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右圖為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選點跡清楚的一條,舍掉開始比較密集的點跡,從便于測量的地方取一個開始點O,然后每5個點取一個計數點A、B、C、D…。測出相鄰計數點間的距離s1、第2頁共147頁s2、s3…利用打下的紙帶可以:⑴求任一計數點對應的即時速度v:如vcs2s32T(其中T=5×0.02s=0.1s)⑵利用“逐差法”求a:as4s5s6s1s2s39T2⑶利用上圖中任意相鄰的兩段位移求a:如as3s2T2⑷利用v-t圖象求a:求出A、B、C、D、E、F各點即時速度,畫出v-t圖線,圖線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注意:a紙帶的記錄方式,相鄰記數間的距離還是各距第一個記數點的距離。的點b時間間隔與選計數點的方式有關(50Hz,打點周期0.02s,(常以打點的5個間隔作為一個記時單位)c注意單位,打點計時器打的點和人為選取的計數點的區(qū)別豎直上拋運動:(速度和時間的對稱)上升過程勻減速直線運動,下落過程勻加速直線運動.全過程是初速度為V0加速度為g的勻減速直線運動。VV(1)上升最大高度:H=o(2)上升的時間:t=o(3)從拋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時間:t=2gg2Vog(4)上升、下落經過同一位置時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5)上升、下落經過同一段位移的時間相等。(6)適用全過程S=Vot-號的理解)幾個典型的運動模型:追及和碰撞、平拋、豎直上拋、勻速圓周運動等及類似的運動牛二:F合=ma理解:(1)矢量性(2)瞬時性(3)獨立性(4)同體性(5)同系性(6)同單位制萬有引力及應用:與牛二及運動學公式1思路:衛(wèi)星或天體的運動看成勻速圓周運動,F心=F萬(類似原子模型)212gt;Vt=Vo-gt;Vt2-Vo2=-2gS(S、Vt的正、負242v2Mm2mR=m2Rm42n2R2方法:F引=G2=F心=ma心=mRTrMm地面附近:G2=mgGM=gR2(黃金代換式)Rv2Mm軌道上正常轉:G2=mvRr半徑,GM【討論(v或EK)與r關系,r最小時為地球rv第一宇宙=7.9km/s(最大的運行速度、最小的發(fā)射速度);T最小=84.8min=1.4h】42r34242r3Mm322G2=mr=m2rM=T=gR2TGT2rGT24(M=V球=r3)s球面=4r2s=r2(光的垂直有效面接收,球體推進輻射)s球3冠=2Rh3理解近地衛(wèi)星:來歷、意義萬有引力≈重力=向心力、r最小時為地球半徑、最大的運行速度=v第一宇宙=7.9km/s(最小的發(fā)射速度);T最小=84.8min=1.4h4同步衛(wèi)星幾個一定:三顆可實現全球通訊(南北極有盲區(qū))軌道為赤道平面T=24h=86400s離地高h=3.56x104km(為地球半徑的5.6倍)V=3.08km/s﹤V第一宇宙=7.9km/s=15o/h(地理上時區(qū))a=0.23m/s25運行速度與發(fā)射速度的區(qū)別6衛(wèi)星的能量:r增v減小(EK減小應該熟記常識:地球公轉周期1年,自轉周期1天=24小時=86400s,地球表面半徑6.4x103km表面重力加速度g=9.8m/s2月球公轉周期30天典型物理模型:連接體是指運動中幾個物體或疊放在一起、或并排擠放在一起、或用細繩、細桿聯系在一起的物體組。解決這類問題的基本方法是整體法和隔離法。整體法是指連接體內的物體間無相對運動時,可以把物體組作為整體考慮分受力情況,對整體用牛二定律列方程隔離法是指在需要求連接體內各部分間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間的壓力或相互間的摩擦力等)時,把某物體從連接體中隔離出來進行分析的方法。兩木塊的相互作用力N=討論:①F1≠0;F2=0N=m2F1m1F2m1m2m2F(與運動方向和接觸面是否光滑無關)m1m2保持相對靜止②F1≠0;F2=0N=F=m2F1m1F2m1m2m1(m2g)m2(m1g)m1m2F1F2m1m2N1N5對6=(n-12)mmF(m為第6個以后的質量)第12對13的作用力N12對13=FnmM水流星模型(豎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并且經常出現臨界狀態(tài)。(圓周運動實例)①火車轉彎3飛行員對座位的壓力。④物體在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汽車在水平公路轉彎,水平轉盤上的物體,繩拴著的物體在光滑水平面上繞繩的一端旋轉)和物體在豎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翻滾過山車、水流星、雜技節(jié)目中的飛車走壁等)。⑤萬有引力——衛(wèi)星的運動、庫侖力——電子繞核旋轉、洛侖茲力——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偏轉、重力與彈力的合力——錐擺、(關健要搞清楚向心力怎樣提供的)(1)火車轉彎:設火車彎道處內外軌高度差為h,內外軌間距L,轉彎半徑R。由于外軌略高于內軌,使得火車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F合提供向心力。由F合vhmgtanmgsinmgm0LRRghL2得v0(v0為轉彎時規(guī)定速度)①當火車行駛速率V等于V0時,F合=F向,內外軌道對輪緣都沒有側壓力②當火車行駛V大于V0時,F合③當火車行駛速率V小于V0時,F合F向,內軌道對輪緣有側壓力,F合-N=mv2/R即當火車轉彎時行駛速率不等于V0時,其向心力的變化可由內外軌道對輪緣側壓力自行調節(jié),但調節(jié)程度不宜過大,以免損壞軌道。(2)無支承的小球,在豎直平面內作圓周運動過最高點情況:①臨界條件:由mg+T=mv2/L知,小球速度越小,繩拉力或環(huán)壓力T越小,但T的最小值只能為零,此時小球以重力為向心力,恰能通過最高點。即mg=mv臨2/R結論:繩子和軌道對小球沒有力的作用(可理解為恰好轉過或恰好轉不過的速度),只有重力作向心力,臨界速度V臨=②能過最高點條件:V≥V臨(當V≥V臨時,繩、軌道對球分別產生拉力、壓力)③不能過最高點條件:V最高點狀態(tài):mg+T1=mv高2/L(臨界條件T1=0,臨界速度V臨=,V≥V臨才能通過)最低點狀態(tài):T2-mg=mv低2/L高到低過程機械能守恒:1/2mv低2=1/2mv高2+mghT2-T1=6mg(g可看為等效加速度)半圓:mgR=1/2mv2T-mg=mv2/RT=3mg(3)有支承的小球,在豎直平面作圓周運動過最高點情況:①臨界條件:桿和環(huán)對小球有支持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