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光的折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2-18光現(xiàn)象。
第二章光現(xiàn)象
第一節(jié)光的傳播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兩類.
2.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
4.了解色散現(xiàn)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顏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標
1.觀察光在空氣中和水中傳播的實驗現(xiàn)象,了解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
2.閱讀“科學世界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內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探究色光的混合與顏色的混合,獲得有關的知識,體驗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三、德育目標
1.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為后繼學習打基礎.
3.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樂于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教學重點光的直線傳播.
●教學難點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簡單的光現(xiàn)象.
●教學方法探究法、實驗法、觀察法.
●教學用具
演示用: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燒瓶(煙霧)、小孔成像演示儀
●課時安排1.5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師]你見過午夜太陽嗎?日食和月食呢?他們是怎樣產生的呢?
二、新課教學
(一)光源
①能發(fā)光的物體.
②光源可分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接著教師介紹人造光源的發(fā)展和使用,使學生意識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將更加美好.
(二)[探究]光是如何傳播的?
[演示1]在暗室里,將一束光射到空氣中,觀察光在空氣中的傳播路徑.
(替代實驗:激光小手電,射過有煙霧的燒瓶中)
[演示2]在暗室里,將一束光射到水中,觀察光在水中的傳播路徑.
(替代實驗:激光小手電,射過有顏色的水中)
[師]剛才在演示實驗中,大家看到什么現(xiàn)象?
師生共同活動得出:
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在同種、均勻、透明介質中(板書).
由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在這里可以向學生交待“光線”這個物理學名詞.人們?yōu)榱诵蜗蟮乇硎竟獾闹本€傳播,物理學中引入光線的概念.
光線(板書)(注意講光和光線的區(qū)別)
①表示光的傳播方向的直線叫光線.
②光線是帶箭頭的直線,箭頭表示光傳播的方向,如→.
(應用舉例:激光準直.排直隊要向前看齊.打靶瞄準.)
(三)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簡單的光現(xiàn)象
①影子的形成
②日食、月食的成因
③處理第35頁“想想議議”
I、原理;II、像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四)光速
1、學生自學課本第36頁的圖文,回答黑板上的問題:
[板書]①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m/s.
②光在其他各種介質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
③光在空氣中的速度可認為是3×108m/s.
2、指導學生看閱讀材料“科學世界我們看到古老的光”,然后回答以下問題:
①“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單位?(光年是長度的單位,它等于光在1年內傳播的距離.)
②牛郎星和織女星的距離是多少km?(s=3×108m/s×3600s/天×365天/年×16年
=6.3072×1015m=6.3072×1012km)
③牛郎和織女能每年相會一次嗎?(牛郎和織女不能每年相會一次.)
四、布置作業(yè)
1.閱讀本節(jié)課文.
2.課本P38動手動腦學物理①②③.
3.預習下一節(jié)“光的反射”.
五、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光的反射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光在一些物體表面可以發(fā)生反射.
2.認識光反射的規(guī)律,了解法線、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義.
3.理解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鏡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光的反射現(xiàn)象.
2.體驗和感悟我們是如何看不見不發(fā)光的物體的.
3.經歷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用實驗的方法獲得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跟法線位置的關系,測量反射光線與法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總結探究的結論,獲得比較全面探究活動的體驗.
4.通過觀察,理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異.
三、德育目標
1.在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
2.密切聯(lián)系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
●教學重點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學難點用光的反射解釋一些簡單現(xiàn)象.
●教學方法探究法、實驗法、講練法、歸納法.
●教學用具
演示用:氦氖激光器、光的反射演示裝置圖、平面鏡、玻璃片、白紙、小平面鏡。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舉例說明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說明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2、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多少?(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m/s)
二、新課引入
1、我們?yōu)槭裁茨芸匆娙展鉄?、燭焰?
(日光燈,蠟燭是光源,我們能看見光源是因為光源發(fā)出光射入我們的眼睛.)
2、在漆黑的夜晚,我們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人,怎樣才能看到呢?
(打開燈就能看到屋子里的東西.)
為什么打開燈就能看見屋子里的東西呢?
三、進行新課
(一)光的反射定律
1、[演示實驗1]在桌面上放一鏡子,用激光器照射到鏡面上.(實驗現(xiàn)象:可以看到墻壁上有明亮的光斑.)
師生共同活動得:光射到任何物體表面都能發(fā)生反射(板書)
2、光的反射有什么規(guī)律?在講光的反射規(guī)律時,讓我們先弄清幾個光反射中的名詞.
[演示實驗2]讓氦氖激光器發(fā)出的一束光線射在平面鏡上,引導學生觀察一點、兩角、三線.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反射圖.
3、[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
(二)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為什么有的物體表面看起來很光亮,有的表面灰不溜秋的?(你知道光污染是什么嗎?)
四、知識小結
1.光射到任何物體的表面都能發(fā)生反射現(xiàn)象.
2.光的反射定律.
3.光在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4.物體對光的反射分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5.漫反射使我們能夠在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fā)光的物體.
五、布置作業(yè)
第三節(jié)平面鏡成像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了解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xiàn)象.
4.初步了解凸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
二、能力目標
1.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
2.觀察實驗現(xiàn)象,感知虛像的含意.
3.通過觀察感知球平鏡對光線的作用.
三、德育目標
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xiàn)象的美妙和和諧,獲得“發(fā)現(xiàn)”成功的喜悅.
2.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3.通過對平面鏡、球面鏡的應用的了解,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
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球面鏡的光學性質.
●教學難點
1.虛像的概念.
2.球面鏡的應用.
●教學方法探究法、實驗分析法.
●教學用具
演示用:玻璃板、相同的蠟燭兩支、火柴、夾子兩個、8K白紙一張、平面鏡.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1、光的反射定律是什么?
2、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嗎?
二、引入新課:“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為什么里外不是人呢?
三、新課教學
(一)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實驗探究
2、分析論證
師生共同分析得到平面鏡的成像特點:
①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③像和物體的連線垂直于鏡面.
○4像是虛像
(二)平面鏡成像原理——虛像
1、設疑:我們能看見物體,是因為有光射入眼睛,我們也能看到物體在平面鏡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從哪里來的呢?
2、教師指導學生看課本第43頁圖2.3—2隨即指出:
①S′是S發(fā)出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反射光線延長線的交點.但鏡子后面實際上并沒有這個發(fā)出光線的點,所以S1叫虛像.
②物體上的每個點在鏡子里都有一個像點,所有的像點就組成整個物體的虛像.虛像不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
3、想想議議:岸邊的樹木和房屋等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為什么?
①平靜的水面可看做一個平面鏡,它可以成虛像.②對物體上的每一點來說,它在水中所成的像點都與物點“等距”.③由于樹木和房屋上的各點與水平面距離不同,越接近水平的點,所成的像也距水面越近,所以各點組成的像從水面上看就是倒立的了.
(三)平面鏡的應用
1.平面鏡成像
2.改變光線的傳播方向
(1)講一段故事:公元前215~212年間,羅馬人大舉入侵希臘,派出一支船隊,滿載精兵,準備攻打阿基米德的家鄉(xiāng)——敘拉古城,面臨來勢兇猛的強敵,阿基米德求見國王,獻出破敵妙計,他動員全鄉(xiāng)的婦女和守城的人在海岸邊列隊.每人各執(zhí)一面平面鏡,把太陽光集中向羅馬戰(zhàn)船反射,不一會,羅馬戰(zhàn)船上的士兵被照得頭暈目眩,喪失戰(zhàn)斗力被迫而退.阿基米德利用平面鏡把光反射的原理,擊退了敵人,拯救了他的家鄉(xiāng).
(2)教師畫一個潛望鏡示意圖,課本第46頁第5題
四、知識小結
1.平面鏡的成像特點和成像原理.
2.平面鏡的應用:成像和改變傳播的方向.
五、布置作業(yè)
1.復習本節(jié)課文.
2.P45動手動腦學物理①②③④.
第四節(jié)光的折射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光的折射的現(xiàn)象.
2.了解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的偏折規(guī)律.
3.了解光在發(fā)生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認識折射現(xiàn)象.
2.體驗由折射引起的錯覺.
三、德育目標
初步領略折射現(xiàn)象的美妙,獲得對自然現(xiàn)象的熱愛、親近的情感.
●教學重點知道光的折射規(guī)律.
●教學難點解釋簡單的折射現(xiàn)象.
●教學方法實驗法、歸納法、講練法.
●教學用具
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裝置、水槽.
學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幣、適量的水.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平面鏡成像特點是什么?
二、引入新課
[學生實驗1]在碗中盛滿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從側面斜視水面,會發(fā)現(xiàn)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彎折了.
[學生實驗2]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幣,移動杯子,使眼睛剛剛看不到硬幣,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變,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隨著水面的升高,觀察者看到了硬幣,還會發(fā)現(xiàn)硬幣升高了.
三、新課教學
(一)光的折射現(xiàn)象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fā)生偏折,這種現(xiàn)象叫光的折射
(在黑板上畫出光從空氣折射入水的圖像,并講解: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入射角、折射角、法線)
(二)光的折射規(guī)律
①演示實驗(光學演示箱)
②歸納總結
注意: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在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三)用光的折射規(guī)律解釋一些簡單的現(xiàn)象
1.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變淺了
[分析]如圖所示,從碗底S點發(fā)出的光線,由水進入空
氣時,在水面上會發(fā)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進
入人眼,人眼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去,覺得這些光線好像是
從它們反向延長線交點S′發(fā)出來的.S′就是S的虛像,S′比
S與水面的距離近.所以,人看上去盛水的碗底好像變淺了.
2.放在杯底剛好看不見的小石頭,加上水又會看得見.
四、知識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1.復習本節(jié)課文.
2.P48動手動腦學物理①②③④.
3.預習第五節(jié)“看不見的光”.(工作總結之家 dG15.cOm)
六、板書設計
第四節(jié)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fā)生變化,這種現(xiàn)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規(guī)律
①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②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③折射角隨著入射角的增大(減?。┒龃螅p小).
④當光從空氣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質時,入射角大于折射角;當光從其他透明介質斜射入空氣時,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⑤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⑥在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3.解釋現(xiàn)象
①池水變淺.
②硬幣升高.
第五節(jié)光的色散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光的色散現(xiàn)象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顏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標
1.探究色光的混合與顏色的混合,獲得有關的知識,體驗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三、德育目標
1.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為后繼學習打基礎.
3.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樂于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教學重點物體的顏色.
●教學難點色光的三原色和顏料三原色
●教學方法探究法、實驗法、觀察法.
●教學用具三棱鏡、白紙、太陽光
教學過程:
(一)光的色散
1、演示實驗
2、學生自學第51頁圖文,回答
①白光通過棱鏡后,不但改變了方向,而且在白屏上形成一條彩色的光帶,彩色光帶上的顏色從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是紅、橙、黃、綠、藍、靛、紫。
②光的色散說明了。
③布置學生回去做“想想做做”
(二)色光的混合
1、提出問題,引起學生興趣:彩色電視機里的各種顏色是怎樣產生的呢?
2、自學分析總結得:
(1)紅、綠、藍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2)利用這三種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來.
(三)物體的顏色
1、自學第52頁圖文回答:
①透明物體的顏色由決定;
②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決定。
(四)、探究:色光的混合與顏料的混合
[內容]色光的三原色為紅、綠、藍,而顏料的三原色為品紅、黃、藍.色光的混合與顏料的混合規(guī)律是否相同呢?
[過程](1)色光的混合
①在白色圓形硬紙板的一面上用蠟筆分別涂上紅藍兩種顏色,把它安裝在陀螺上,使陀螺快速旋轉,造成色光的混合,觀察紙板上的顏色.
②改變兩種顏色的深淺程度,當陀螺快速旋轉的時候,觀察紙板上顏色的變化.
③照①②的方法可實現(xiàn)綠藍、紅綠兩種色光的混合.
④填寫下表
色光的混合
(2)顏料的混合
①用兩支毛筆分別蘸上紅色水彩,藍色水彩在白紙上混合時觀察白紙上呈現(xiàn)的顏色.
②二者的比例不同時混合觀察白紙上呈現(xiàn)的顏色.
③用同樣的方法實現(xiàn)綠藍、紅綠兩種水彩在不同比例時混合的情況.
④填寫下表
顏料的混合
[結果]通過探究活動,我們明確了以下兩點:
①顏料的三原色與色光的原色不同
顏料的三原色為品紅、黃、青,而色光的三原色為紅、綠、藍.
②它們混合的原理不同
顏料的混合原理是:兩種顏料混合色是它們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這兩種顏料吸收掉了.色光的混合原理是:兩種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覺到了另一種顏色.
知識小結
作業(yè)布置:1、
2、
第六節(jié)看不見的光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初步了解太陽光譜和看不見的光.
2.初步認識紅外線及其作用.
3.初步認識紫外線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紅外線、紫外線的作用.
2.通過收集、交流關于紅外線、紫外線的資料,獲得處理信息的方法.
三、德育目標
1.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fā)展和自然環(huán)境及人類生活的影響.
2.初步建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有保護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1.紅外線的作用.
2.紫外線的作用.
●教學難點
1.紅外線的作用及應用.
2.紫外線的作用及應用.
●教學方法:閱讀法、查找資料法、問答法.
●教學用具:有關紅外線、紫外線的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師]白色光是單色光還是復色光?
[師]白光通過三棱鏡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條粉帶,自上而下分別是什么顏色的光?
二、引入新課
紅外線的發(fā)現(xiàn)故事
三、新課教學
(一)紅外線
1、讓學生閱讀課文,然后回答以下問題:
1.特性
①紅外線的熱作用很強.
②紅外線穿透云霧的能力很強.
2.應用
①利用紅外線加熱物體.②紅外線遙感.③紅外線遙控.
(二)紫外線
讓同學閱讀課文,然后回答問題:
1.特性
①紫外線的化學作用很強.②紫外線的生理作用很強.③紫外線具有熒光作用.
2.應用:
①醫(yī)用消毒.②防偽措施.③生理作用.
四、知識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1.復習本節(jié)課文.
2.課本P53①②③.
3.復習本章內容.
延伸閱讀
光現(xiàn)象復習教案
第四章復習教案
一、基本概念
二、重點難點及典型例題
1、凸透鏡和凹透鏡的辨別
(1)摸(形狀)(2)看(放大還是縮小)(3)照(對光線的作用)
2、透鏡中的三條特殊光線
例1
作圖訓練指南66頁13題
例2.A下圖中a為點光源S發(fā)出的光線,b為點光源S發(fā)出經透鏡折射后的光線,請完成光路圖并確定S的位置。
B.如圖,A為發(fā)光點,A/是A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橫線是主光軸,利用作圖法找出透鏡的位置和焦點位置。
C如圖所示,已知一入射光線經過某鏡后的光線傳播情況,試通過作圖確定三種不同鏡子的類型及鏡子所處的位置.
例3.如圖所示,A是一只水平放置的長方形暗盒,盒內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B為暗盒右側平面上的一個圓孔,C是一個與暗盒右側平面平行的相間一定距離的光斑。若從外徑與圓孔B相同的厚玻璃板、凹透鏡、凸透鏡這三個光學器件中取一個嵌入圓孔B中,發(fā)現(xiàn)在光斑C處的光屏上呈現(xiàn)一個比圓孔大的圓形光斑,則嵌入圓孔B的那個光學器件()
A.只能是凸透鏡B.只能是平板玻璃
C.只能是凹透鏡或凸透鏡
D.平板玻璃、凹透鏡、凸透鏡都有可能
3、光的折射定律
例1.如圖所示為一上下表面平行且打磨光滑的玻璃板平放在木桌上。一束光線以人射角50°從空氣中入射玻璃板的上表面,已知光線進人玻璃的折射角為30°。請在圖中畫出這束光線在玻璃板的上、下表面發(fā)生的所有反射和折射的光。(注意標明法線)
例2.如圖為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的光路圖,由圖可知中,反射角_______度,折射角_______度.
例3.如圖所示,有一束光線從空氣射入某種透明介質,在分界面處發(fā)生反射和折射。則是反射光線,是折射光線。
例4.如右圖所示,為什么池塘底的石塊看起來比實際的淺?若要用竹竿去擊中它,應瞄準哪一點?若要用一束光線去擊中它,又應瞄準哪一點?
4、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1)實驗探究
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
物距u像距v成像特點應用
u>2f
f<u<2f
u<f
焦點和的分界點,2倍焦距處是和的分界點。
例1.某同學利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數(shù)據(jù)記錄的表格如下,請根據(jù)實驗情況,補充完整。
例2.如圖C-8所示是“研究凸透鏡成像
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圖,放好儀器,點
燃蠟燭,調整和
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
跟燭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這樣
做的目的是
.圖C-8
實驗中發(fā)現(xiàn)蠟燭放在點時,它的像成在2F′點;放在點
時,它的像成在2F′點以外;放在點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例3.在研究凸透鏡城廂規(guī)律實驗中,光屏上得到一個放大、倒立的實像,此時若用一張黑紙擋住透鏡的上半部分,則光屏上能否得到一個完整的像?像與原來比有哪些變化?
例4.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當燭焰發(fā)光時,若無論如何怎樣移動光屏,都得不到燭焰的像,試分析造成此現(xiàn)象的原因有哪些?
(2)規(guī)律應用
例1.把凸透鏡對準太陽光,可在距凸透鏡10cm處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將一物體放在此透鏡的主光軸上距透鏡30cm處,則在透鏡的另一側可得到一個:()
A.倒立放大的實像B.倒立縮小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虛像D.正立縮小的虛像
例2.物體放在凸透鏡前,到凸透鏡的距離是16cm,此時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則所用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A.4cmB.8cmC.10cmD.18cm
例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當燭焰、凸透鏡、光屏處于右圖中所示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利用這種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照相機B.幻燈機C.放大鏡D.潛望鏡
例4.在“觀察凸透鏡所成的像”的實驗中,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先后把燭焰放在.a、b、c、d和e點,如圖所示,同時調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燭焰放在____點,圖上出現(xiàn)的像最??;
(2)把燭焰放在____點,屏上出現(xiàn)的像最大;
(3)把燭焰放在______點,屏上不出現(xiàn)燭焰的像;
(4)如果把燭焰從a點移到d點,像到凸透鏡的距離______,像的大小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例5.春游時,全班準備照張集體照,站隊后,發(fā)現(xiàn)兩側均有人在畫面外,為了使每個人都能入畫面,下列措施符合要求的是()
A.使照相機鏡頭離人遠些,并使鏡頭到底片的距離減小些
B.使照相機鏡頭離人遠些,并使鏡頭到底片的距離增大些
C.使照相機鏡頭離人近些,并使鏡頭到底片的距離增大些
D.使照相機鏡頭離人近些,并使鏡頭到底片的距離減小些
例6.如.圖表示分別從凸透鏡的兩倍焦距和一倍焦距處射向透鏡的光線。請在圖中畫出它們通過透鏡后的光路(P是與透鏡距離等于2倍焦距的位置)。
如圖所示,S是凸透鏡主光軸上一個發(fā)光點,Sa是它發(fā)出的一條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正確的是()
A.abB.ac
C.adD.ae
例7.如圖,在做“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保持蠟燭和透鏡位置不變,點燃蠟燭,并調節(jié)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清晰的燭焰像,則在光屏上觀察到的像是(凸透鏡焦距為10cm)()
5、眼睛的模型
例1.在圖9中,________圖(選填“甲”或“乙”)表示近視眼成像示意圖.矯正近視眼應佩戴眼鏡的鏡片是_________透鏡(選填“凸”或“凹”)
例2.近視眼是青少年?;嫉囊环N疾病。近視眼究竟是怎么回事?某校興趣小組同學進行了以下探究實驗。
如圖甲所示,近視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中間,使光屏上映出清晰的像,標出光屏位置,表示近視眼的視網(wǎng)膜位置。拿開眼鏡,屏上的像變得模糊。向透鏡方向移動光屏,像又變得清晰,再標出光屏位置。觀察眼球結構圖如圖乙并結合以上實驗,回答:
(1)你猜想眼球中晶狀體相當于實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視眼患者不戴眼鏡時,看見的物像落在視網(wǎng)膜的_____________(填“前方”或“后方”)。
(3)矯正近視眼應配戴的眼鏡是凹透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圖中,給凸透鏡“戴”上近視眼鏡,此時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視眼鏡,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燭焰和透鏡位置不變的條件一下應將光屏()
A.靠近透鏡B.遠離透鏡
C.靠近透鏡或遠離透鏡都可以D.保持在原來位置
例4.報紙上放有小明的近視眼鏡、爸爸的老花眼鏡、奶奶度數(shù)更深的老花鏡及媽媽的平光眼睛,如圖所示,則奶奶的眼睛是()
三、拓展訓練
1.把反射面向上的凹面鏡放在容器內,在凹鏡的焦點F處放一點光源S,然后往容器內注水,使水面處于光源S的凹鏡之間,要使光源射到凹鏡的光線仍是平行射到空氣中,光源S的位置()
A.不變B.適當提高
C.適當降低D.若水面高則升高,水面低則降低
2.如圖,S點光源,S/為S的像點,MN為透鏡主軸,用作圖的方法確定透鏡的種類、位置和透鏡的兩個焦點。
3.下列所示的透鏡對光線起什么作用。
4.下列關于顯微鏡和望遠鏡的說法正確的是()
A.天文望遠鏡能看見遙遠的星體,是因為星體上的光線通過望遠鏡后所成的像比星體本身大得多
B.顯微鏡可以將來自物體的光線經過兩次放大后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
C.望遠鏡可以用一組凸透鏡和凹透鏡組合而成
D.顯微鏡可以用一組凸透鏡和一組凹面鏡組合而成
光現(xiàn)象復習學案
為了促進學生掌握上課知識點,老師需要提前準備教案,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認真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夠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標性!你們會寫一段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光現(xiàn)象復習學案》,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光現(xiàn)象復習學案
一、學習目標:
1、知道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在真空中(空氣中)的速度為3×108m/s。
2、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規(guī)律;知道平面鏡成像特點。
3、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光現(xiàn)象。
4、通過對比分析,綜合概括等方法比較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xiàn)象發(fā)生的條件,規(guī)律的異同以及各自特有的光現(xiàn)象。
5、通過復習,知道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6、通過相互復習,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
二、復習重點、難點:
對光的直線傳播,反射及其運用等基礎知識的復習。
三、課前預學
(一)光在均勻介質中沿傳播;光在不同物質中的傳播速度是(“相同”或“不同”);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
(二)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時的規(guī)律
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規(guī)律
1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在()平面上;1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和法線在()平面上;
2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2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
3反射角()入射角;3①光從空氣斜射入其他介質時,入射角較大
②光從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較大
③光垂直界面入射時,光的傳播方向不改變。
4光路是()的。4光路是()的。
(三)平面鏡成像的規(guī)律
1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ǎ?/p>
2平面鏡所成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
3平面鏡所成像的位置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
4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像。
(四)1、太陽光的顏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
2、色光的三原色是__、__、__。顏料的三基色是__、__、__。
3、透明物體的顏色由_______________決定的;
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_______________決定的。
(五)1、在光譜上紅光以外的部分,也有能量輻射,不過人眼看不到,這樣的輻射叫紅外線。紅外線的應用:。
2、在光譜的紫端以外,也有看不見的光,叫紫外線。
紫外線的特點及應用:。
四、精講稿
(一)預習總結,展示問題
(二)精講點撥、重點突破
例1、一束光由空氣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漸增大,則折射角()
A.逐漸減小B.不變
C.逐漸增大,但總小于入射角D.逐漸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例2、在無任何光源的情況下,舞臺追光燈發(fā)出的綠色光照在穿白上衣,紅裙子的演員身上,觀眾看到她:()
A.全身呈綠色;B.上衣呈綠色,裙子呈紅色;
C.上衣呈綠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綠色,裙子呈黑色.
例3、入射光線和平面鏡的夾角為20o,那么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是______
例4、人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3m處,他在鏡中的像距離平面鏡____m,人若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鏡靠近,則像相對于人的速度為_____m/s。
例5、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活動中:
⑴在探究活動中對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選擇蠟燭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在圖a中蠟燭像的位置上放一張白紙板做屏幕,則白紙板上將_________(填寫“有”或“沒有”)蠟燭的像;這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把蠟燭B放到A蠟燭像的位置上,將會看到圖c所示的現(xiàn)象。這說明: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如果將蠟燭向靠近鏡面的方向移動,那么像的大小將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五、鞏固檢測
(一)填空題。
1.排縱隊時,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學擋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隊就排直了,這可以用____來解釋.
2.射到平面鏡上的平行光線反射后_保持平行的.在反射時光路是____.
3.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學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筆字,這是光的____緣故.(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
4.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30°,則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是____度,如果入射光線垂直射到鏡面上,那么反射角是____度.
5.在碗底放一枚硬幣,把碗移到眼睛剛好看不到硬幣的
地方,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變,請一位同學向碗里
加水,將觀察到____,產生這種
現(xiàn)象的原因是___.
6.如圖所示的光路示意圖中,MN是空氣與玻璃的分界面,
PQ為法線,根據(jù)圖示,MN下方的物質是____,
折射角是____,反射角是____.
7.當我們在這里參加中考時,在內蒙古草原上卻呈現(xiàn)出
“白云悠悠,綠草茵茵,牛羊成群”的美景,草原呈現(xiàn)
綠色是因為草_________了綠光(選填“吸收”或“反射”);我們能夠從不同方向看到同一片白云,是因為白云對光產生了__________反射。
8.身高為168cm的同學距平面鏡2m,則他的像距他本人有m,像的高度為cm;當他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鏡,那么2s鐘后,他本人與鏡中的像的距離變?yōu)閙。
二、選擇題。
1.一束光線垂直地射到平面鏡上,經反射后,反射角是
A.90°B.0°C.180°D.45°
2.太陽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則在地面上產生光點的形狀是
A.圓形的B.正方形的C.不規(guī)則的D.成條形的
3.下列關于光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光總是沿直線傳播的B.光的傳播速度是3×108m/s
C.螢火蟲不是光源D.以上說法均不對
4.從平面鏡里看到背后墻上掛鐘的指針位置如圖所示,
此時準確的時間應該是
A.1點20分;B.10點20分;C.10點40分;D.11點20分
5、將電視機遙控器對準墻壁按一下開關,有時也可以將關閉的電視機打開。
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
A.可見光不遵從光的反射定律B.不可見光的折射現(xiàn)象
C.不可見光的反射現(xiàn)象D.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
6、“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說,猴子看到井中有個月亮,以為月亮掉進井水中了,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水中出現(xiàn)月亮屬于光的折射現(xiàn)象
B.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離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離近
C.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D.水中出現(xiàn)月亮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
三、問答題:
為什么我們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桌子、墻壁等本身不發(fā)光的物體?
四、作圖題。
1.根據(jù)甲圖中所示的光線傳播情況,在適當位置上放一平面鏡.
2.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出圖乙物體ABC的像.
3、圖15所示的a、b是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反射光線,畫出對應的入射線
五、探究題。
圖17是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
①此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便于通過玻璃板找到像。如果有4㎜厚和2㎜厚的兩塊玻璃板,為提高實驗效果,應選擇㎜厚的玻璃板做實驗。
②某同學點燃蠟燭后把它放在玻璃板前的某一位置處,再把一支沒有點燃的蠟燭移到跟前面那支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在紙上記下兩支蠟燭的位置,用直線把這兩個位置連起來,用刻度尺測量它們分別到平面鏡的距離。根據(jù)這組數(shù)據(jù),他得出實驗規(guī)律:“平面鏡成像時物距總是與像距相等”。你認為該同學的做法恰當嗎?為什么?
③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時,除了測量物距和像距之外,還必須比較的高度大小。
光現(xiàn)象導學案
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離不開老師辛苦準備的教案,大家開始動筆寫自己的教案課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工作!你們會寫教案課件的范文嗎?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光現(xiàn)象導學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三章光現(xiàn)象
一、光的色彩顏色
【學習目標】
(1)知道光源是自身能發(fā)光的物體。
(2)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組成的。了解光的三原色及顏料的三原色。
(3)知道光具有能量。
【學習重點】通過實驗,初步認識光的色散現(xiàn)象、光的三原色及顏料的三原色。
【學習難點】利用對比分析的方法得出相關結論。
【課前預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光源。
【課堂導學】1、組內助學2、小組展示3、精講點撥
【活動1】什么是光源
〖活動〗例舉生活中發(fā)光的物體:
〖思考〗上面所例舉的物體是不是都是自身在發(fā)光?哪些物體是自身發(fā)光的?
〖分析〗上面例舉的自身發(fā)光的物體我們還可以分為兩類
1.自然界存在并能自行發(fā)光:
2.在人為條件下使其發(fā)光的:
〖總結〗
〖思考〗下面物體哪些是光源?螢火蟲、放映幻燈片的銀幕、放映的電視機熒屏、太陽、月亮、恒星、蠟燭、寶石。并思考哪些是天然光源和人選光源?
【活動2】光的色散
〖思考〗人們認為白色的陽光是最單純的,你認為這是真的嗎?生活中什么現(xiàn)象可以證明你的觀點?
〖活動〗讓一束陽光通過三棱鏡,用光屏來接收經過三棱鏡后的光線。如書中圖所示。
〖總結〗
【活動3】色光的混合光的三原色
〖思考〗既然知道白光是由七種色光組成的,同學們能否將七種色光再復合出白光呢?
〖活動〗再用另外一塊三棱鏡(倒置)放在彩色光帶通過的地方,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將紅、綠、藍三種顏色的光1:1:1混合,變成了色。
將紅、綠兩種顏色的光1:1混合,變成了色。
將紅、藍兩種顏色的光1:1混合,變成了色。
將綠、藍兩種顏色的光1:1混合,變成了色。
〖總結〗
【活動4】物體的顏色
〖活動〗1.透明體:
(1)透過紅色(藍色、綠色)玻璃紙觀察周圍的景物,與平時有什么不同?
(2)當一束白光透過紅色玻璃紙會發(fā)現(xiàn):
(3)當一束白光透過藍色玻璃紙會發(fā)現(xiàn):
(4)當一束紅光透過藍色玻璃紙會發(fā)現(xiàn):
(5)當一束紅光透過無色玻璃紙會發(fā)現(xiàn):
(6)當一束白光透過無色玻璃紙會發(fā)現(xiàn):
2.不透明體:
在暗室中:
(1)用一束白光照射到紅紙上你會看到:
(2)用一束白光照射到藍紙上你會看到:
(3)用一束紅光照射到白紙上你會看到:
(4)用一束藍光照射到白紙上你會看到:
(5)用一束紅光照射到藍紙上你會看到:
〖思考〗帶著紅色墨鏡看作業(yè)本上藍色的字,字是色;看白色的墻壁,墻壁變___色,
看紅色的衣服,衣服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