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角形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1-25九年級數(shù)學下1.3解直角三角形(新浙教版)。
1.3解直角三角形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個元素的關系,會運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及銳角三角函數(shù)解直角三角形.
2、通過綜合運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及銳角三角函數(shù)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數(shù)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難點:三角函數(shù)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已知平頂屋面的寬度L和坡頂?shù)脑O計高度h(如圖)。你能求出斜面鋼條的長度和傾角a嗎?
變:已知平頂屋面的寬度L和坡頂?shù)脑O計傾角α(如圖)。
你能求出斜面鋼條的長度和設計高度h嗎?
2、如圖所示,一棵大樹在一次強烈的地震中于離地面10米處折斷倒下,樹頂落在離樹根24米處.大樹在折斷之前高多少?
在例題中,我們還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邊角之間的關系求出另外兩個銳角.
二、新課
1、像這樣,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的一些邊、角,求出另一些邊、角的過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問:在三角形中共有幾個元素?
問: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c、∠A、∠B這五個元素間有哪些等量關系呢?(1)三邊之間關系:a2+b2=c2(勾股定理)
(2)銳角之間關系∠A+∠B=90°.
(3)邊角之間關系
2、例1:如圖1—16,在Rt△ABC中,∠C=90°,∠A=50°,AB=3。求∠B和a,b(邊長保留2個有效數(shù)字)
3、練習1:P161、2
4、例2:(引入題中)已知平頂屋面的寬度L為10m,坡頂?shù)脑O計高度h為3.5m,(或設計傾角a)(如圖)。你能求出斜面鋼條的長度和傾角a。(長度精確到0.1米,角度精確到1度)
5、練:如圖東西兩炮臺A、B相距2000米,同時發(fā)現(xiàn)入侵敵艦C,炮臺A測得敵艦C在它的南偏東40゜的方向,炮臺B測得敵艦C在它的正南方,試求敵艦與兩炮臺的距離.(精確到1米)
說明:本題是已知一邊,一銳角.
6、溫馨提示:
▲在解直角三角形的過程中,常會遇到近似計算,
本書除特別說明外,邊長保留四個有效數(shù)字,角度精確到1′.
▲解直角三角形,只有下面兩種情況:
(1)已知兩條邊;(2)已知一條邊和一個銳角
(兩個已知元素中至少有一條邊)
7、你會求嗎?
課本P17作業(yè)題
三、小結: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還有五個元素,知道兩個元素(至少有一個是邊),就可以求出另三個元素.
四、布置作業(yè):課課通
延伸閱讀
解直角三角形導學案(新湘教版)
湘教版九年級上冊數(shù)學導學案
4.3解直角三角形
【學習目標】
1.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會運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和銳角三角函數(shù)解直角三角形.
2.知道直角三角形中五個元素的關系.
3.通過解直角三角形,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形結合分析能力,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用銳角三角函數(shù)的知識解直角三角形.
難點:根據(jù)已知元素和所要求的末知元素,選擇恰當?shù)姆椒ㄇ蠼?
【預習導學】
自主預習教材P121—122完成下列問題:
1、如圖,在Rt△ABC中,∠C=90°,∠A、∠B、∠C的對邊分別記作a、b、c。
(1)直角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是:。
(2)直角三角形兩個銳角的關系是:。
(3)直角三角形邊和銳角的關系有:
、
2、如上圖,在Rt△ABC中,∠C=90°,∠A、∠B、∠C的對邊分別記作a、b、c。
(1)若∠A=40°,b=3cm,則∠B=,a=,c=;
(2)若∠A=40°,a=3cm,則∠B=,b=,c=;
(3)若∠A=40°,c=3cm,則∠B=,a=,b=;
(4)若a=3cm,c=4cm,則b=,∠A==,∠B=;
【探究展示】
(一)合作探究
1.議一議:在一個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有5個元素(3條邊、2個銳角),只要知道其中的幾個元素就可以求出其余的元素?
(1)給你一條邊你能把剩余的元素都求出來嗎?為什么?
(2)給你一個銳角你能把剩余的元素都求出來嗎?為什么?
(3)給你兩個角你能把剩余的元素都求出來嗎?為什么?
(4)給你兩條邊你能把剩余的元素都求出來嗎?怎樣求?請畫出圖形分類說明.
(5)給你一條邊和一個銳角你能把剩余的元素都求出來嗎?怎樣求?請畫出圖形分類說明,關鍵在哪里?
通過上面的分析總結得出: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以外的5個元素(條邊和個銳角),只要知道其中的2個元素(至少有一個是),利用上述關系式,就可以求出其余的3個未知元素.
2.如圖,在Rt△ABC中,∠C=90°,∠A=30°,a=5,求∠B,b,c.
(1)題目中已知哪些條件?還要求那些元素?
(2)學生獨立思考,自己解決.
(3)小組討論一下各自的解題思路.
解:∠B=90°-=90°-=
又∵tanB=∴b===
∵sinA=∴c===
總結:像這樣,把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已知元素求其余未知元素的過程叫作.
(二)展示提升
1.在Rt△ABC中,∠C=90°,a=6cm,c=10cm,求b,∠A,∠B.
2.如圖,在Rt△ABC中,∠C=90°,cosA=,BC=5,試求AB的長.
【知識梳理】
1.什么叫解直角三角形?它的依據(jù)是什么?
2.解直角三角形有哪幾種種情況?
【當堂檢測】
1.在Rt△ABC中,∠C=90°,∠B=45°,b=3cm,求a,c的長度.
2.如圖,在菱形ABCD中,DE⊥AB,cosA=,BE=2,求tan∠DBE的值.
3.如圖,在△ABC中,已知∠C=90°,sinA=,D為AC上一點,∠BDC=45°,DC=6,求AB的長.
4.如圖,在△ABC中,∠ACB=90,∠A=60,斜邊上的高CD=,求∠B、AC、AB、BC。
【學后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
1.你學到了什么?
2.你還有什么樣的困惑?
3.你對自己本節(jié)課的表現(xiàn)滿意的地方在哪兒?哪些地方還需改進?
中考數(shù)學解直角三角形復習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寫好了之后,這樣接下來工作才會更上一層樓!有沒有好的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中考數(shù)學解直角三角形復習”,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初三第一輪復習第34課時:解直角三角形
【知識梳理】
1.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據(jù)(1)角的關系:兩個銳角互余;(2)邊的關系:勾股定理;(3)邊角關系:銳角三角函數(shù)
2.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類型及解法:(1)已知斜邊和一個銳角解直角三角形;(2)已知一條直角邊和一個銳角解直角三角形;(3)已知兩邊解直角三角形.
3.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關鍵是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來解決
【課前預習】
1、在Rt△ABC中,∠C=90°,根據(jù)已知量,填出下列表中的未知量:
abc∠A∠B
630°
1045°
2、如圖所示,在△ABC中,∠A=30°,,AC=,則AB=.
變式:若已知AB,如何求AC?
3、在離大樓15m的地面上看大樓頂部仰角65°,則大樓高約m.
(精確到1m,)
4、如圖,鐵路路基橫斷面為一個等腰梯形,若腰的坡度為1:,頂寬為3米,路基高為4米,
則坡角=°,腰AD=,路基的下底CD=.
5、如圖所示,王英同學從A地沿北偏西60°方向走100m到B地,再從B地向正南方向走200m到C地,此時王英同學離A地m.
【解題指導】
例1如圖所示,在Rt△ABC中,∠C=90°,AD=2AC=2BD,且DE⊥AB.
(1)求tanB;(2)若DE=1,求CE的長.
例2如圖34-4所示,某居民小區(qū)有一朝向為正南方向的居民樓,該居民樓的一樓是高6m的小區(qū)超市,超市以上是居民住房,在該樓的前面15m處要蓋一棟高20m的新樓.當冬季正午的陽光與水平線的夾角為32°時.
(1)問超市以上的居民住房采光是否有影響,為什么?
(2)若新樓的影子剛好部落在居民樓上,則兩樓應相距多少米?
(結果保留整數(shù),參考數(shù)據(jù):)
例3某校初三課外活動小組,在測量樹高的一次活動中,如圖34-6所示,測得樹底部中心A到斜坡底C的水平距離為8.8m.在陽光下某一時刻測得1m的標桿影長為0.8m,樹影落在斜坡上的部分CD=3.2m.已知斜坡CD的坡比,求樹高AB.(結果保留整數(shù),參考數(shù)據(jù))
例4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圖放置,點C在FD的延長線上,AB∥CF,∠F=∠ACB=90°,∠E=45°,∠A=60°,AC=10,試求CD的長.
【鞏固練習】
1、某坡面的坡度為1:,則坡角是_______度.
2、已知一斜坡的坡度為1:4,水平距離為20m,則該斜坡的垂直高度為.
3、河堤的橫斷面如圖1所示,堤高BC是5m,迎水斜坡AB長13m,那么斜坡AB的坡度等于.
4、菱形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位置如圖2所示,,則點的坐標為.
5、如圖3,先鋒村準備在坡角為的山坡上栽樹,要求相鄰兩樹之間的水平距離為5米,那么這兩樹在坡面上的距離AB為.
6、如圖,一巡邏艇航行至海面處時,得知其正北方向上處一漁船發(fā)生故障.已知港口處在處的北偏西方向上,距處20海里;處在A處的北偏東方向上,求之間的距離(結果精確到0.1海里)
【課后作業(yè)】班級姓名
一、必做題:
1、如圖4,已知△ABC中,AB=5cm,BC=12cm,AC=13cm,那么AC邊上的中線BD的長為cm.
2、某人沿著有一定坡度的坡面前進了10米,此時他與水平地面的垂直距離為米,則這個坡面的坡度為__________.
3、已知如圖5,在△ABC中,∠A=30°,tanB=,BC=,則AB的長為_____.
4、如圖6,將以A為直角頂點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沿直線BC平移得到△,使點與C重合,連結,則的值為.
5、如圖7所示,在一次夏令營活動中,小亮從位于A點的營地出發(fā),沿北偏東60°方向走了5km到達B地,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若干千米到達C地,測得A地在C地南偏西30°方向,則A、C兩地的距離為()
(A)(B)(C)(D)
6、如圖8,小明要測量河內島B到河邊公路l的距離,在A測得,在C測得,米,則島B到公路l的距離為()米.
(A)25(B)(C)(D)
7、如圖9所示,一艘輪船由海平面上A地出發(fā)向南偏西40°的方向行駛40海里到達B地,再由B地向北偏西10°的方向行駛40海里到達C地,則A、C兩地相距().
(A)30海里(B)40海里(C)50海里(D)60海里
8、如圖10,是一水庫大壩橫斷面的一部分,壩高h=6m,迎水斜坡AB=10m,斜坡的坡角為α,則tanα的值為()
(A)(B)(C)(D)
9、如圖11,A,B是公路l(l為東西走向)兩旁的兩個村莊,A村到公路l的距離AC=1km,B村到公路l的距離BD=2km,B村在A村的南偏東45°方向上.
(1)求出A,B兩村之間的距離;
(2)為方便村民出行,計劃在公路邊新建一個公共汽車站P,要求該站到兩村的距離相等,請用尺規(guī)在圖中作出點P的位置(保留清晰的作圖痕跡,并簡要寫明作法).
10、如圖是一個半圓形橋洞截面示意圖,圓心為O,直徑AB是河底線,弦CD是水位線,CD∥AB,且CD=24m,OE⊥CD于點E.已測得sin∠DOE=.(1)求半徑OD;(2)根據(jù)需要,水面要以每小時0.5m的速度下降,則經過多長時間才能將水排干?
11、如圖所示,A、B兩城市相距100km.現(xiàn)計劃在這兩座城市間修筑一條高速公路(即線段AB),經測量,森林保護中心P在A城市的北偏東30°和B城市的北偏西45°的方向上.已知森林保護區(qū)的范圍在以P點為圓心,50km為半徑的圓形區(qū)域內.請問:計劃修筑的這條高速公路會不會穿越保護區(qū)?為什么?(參考數(shù)據(jù):,)
12、如圖,斜坡AC的坡度(坡比)為1:,AC=10米.坡頂有一旗桿BC,旗桿頂端B點與A點有一條彩帶AB相連,AB=14米.試求旗桿BC的高度.
二、選做題:
13、如圖,某貨船以每小時20海里的速度將一批重要物資由A處運往正西方向的B處,經過16小時的航行到達.此時,接到氣象部門的通知,一臺風中心正以40海里每小時的速度由A向北偏西60o方向移動,距臺風中心200海里的圓形區(qū)域(包括邊界)均會受到影響.⑴B處是否會受到臺風的影響?請說明理由.⑵為避免受到臺風的影響,該船應在到達后多少小時內卸完貨物?
14、如圖所示,在Rt△ABC中,∠ACB=90°,半徑為1的圓A與邊AB相交于點D,與邊AC相交于點E,連接DE并延長,與線段BC的延長線交于點P.
(1)當∠B=30°時,連接AP,若△AEP與△BDP相似,求CE的長;
(2)若CE=2,BD=BC,求∠BPD的正切值;
(3)若tan∠BPD=,設CE=x,△ABC的周長為y,求y關于x的函數(shù)關系式.
九年級數(shù)學競賽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每個老師為了上好課需要寫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我們要寫好教案課件計劃,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九年級數(shù)學競賽解直角三角形教案”,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例題求解】
【例1】如圖,已知電線桿AB直立于地面上,它的影子恰好照在土坡的坡面CD和地面BC上,如果CD與地面成45°,∠A=60°,CD=4m,BC=()m,則電線桿AB的長為.
思路點撥延長AD交BC于E,作DF⊥BC于F,為解直角三角形創(chuàng)造條件.
【例2】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B=,BC-1,CD=,∠B=135°,∠C=90°,則∠D等于()
A.60°B.67.5°C.75°D.無法確定
思路點撥通過對內分割或向外補形,構造直角三角形.
注:因直角三角形元素之間有很多關系,故用已知元素與未知元素的途徑常不惟一,選擇怎樣的途徑最有效、最合理呢?請記?。河行庇孟?,無斜用切,寧乘勿除.
在沒有直角的條件下,常通過作垂線構造直角三角形;在解由多個直角三角形組合而成的問題時,往往先解已具備條件的直角三角形,使得求解的直角三角形最終可解.
【例3】如圖,在△ABC中,∠=90°,∠BAC=30°,BC=l,D為BC邊上一點,tan∠ADC是方程的一個較大的根?求CD的長.
思路點撥解方程求出tan∠ADC的值,解Rt△ABC求出AC值,為解Rt△ADC創(chuàng)造條件.
【例4】如圖,自卸車車廂的一個側面是矩形ABCD,AB=3米,BC=0.5米,車廂底部距離地面1.2米,卸貨時,車廂傾斜的角度θ=60°.問此時車廂的最高點A距離地面多少米?(精確到1米)
思路點撥作輔助線將問題轉化為解直角三角形,怎樣作輔助線構造基本圖形,展開空間想象,就能得到不同的解題尋路
【例5】如圖,甲樓樓高16米,乙樓坐落在甲樓的正北面,已知當?shù)囟林形?2時太陽光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此時,求:
(1)如果兩樓相距20米,那么甲樓的影子落在乙樓上有多高?
(2)如果甲樓的影子剛好不落在乙樓上,那么兩樓的距離應當是多少米?
思路點撥(1)設甲樓最高處A點的影子落在乙樓的C處,則圖中CD的長度就是甲樓的影子在乙樓上的高;(2)設點A的影子落在地面上某一點C,求BC即可.
注:在解決一個數(shù)學問題后,不能只滿足求出問題的答案,同時還應對解題過程進行多方面分析和考察,思考一下有沒有多種解題途徑,每種途徑各有什么優(yōu)點與缺陷,哪一條途徑更合理、更簡捷,從中又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迪等.若能養(yǎng)成這種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習慣,則可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我們分析探索能力.
學歷訓練
1.如圖,在△ABC中,∠A=30°,tanB=,BC=,則AB的長為.
2.如圖,在矩形ABCD中.E、F、G、H分別為AB、BC、CD、DA的中點,若tan∠AEH
=,四邊形EFGH的周長為40cm,則矩形ABCD的面積為.
3.如圖,旗桿AB,在C處測得旗桿頂A的仰角為30°,向旗桿前北進10m,達到D,在D處測得A的仰角為45°,則旗桿的高為.
4.上午9時,一條船從A處出發(fā),以每小時40海里的速度向正東方向航行,9時30分到達B處,從A、B兩處分別測得小島M在北偏東45°和北偏東15°方向,那么B處船與小島M的距離為()
A.20海里B.20海里C.海里D.
5.已知a、b、c分別為△ABC中∠A、∠B、∠C的對邊,若關于的方程
有兩個相等的實根,且sinBcosA—cosBsinA=0,則△ABC的形狀為()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邊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
6.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135°,∠B=∠D=90°,BC=,AD=2,則四邊形ABCD的面積是()
A.B.C.4D.6
7.如圖,在△ABC中,∠ACB=90°,CD⊥AB于D,CD=1,已知AD、BD的長是關于的方程的兩根,且tanA—tanB=2,求、的值.
8.如圖,某電信部門計劃修建一條連結B、C兩地的電纜,測量人員在山腳A點測得B、C兩地的仰角分別為30°、45°,在B地測得C地的仰角為60°.已知C地比A地高200米,則電纜BC至少長多少米?(精確到0.1米)
9.如圖,在等腰Rt△ABC中,∠C=90°,∠CBD=30,則=.
10.如圖,正方形ABCD中,N是DC的中點.M是AD上異于D的點,且∠NMB=∠MBC,則tan∠ABM=.
11.在△ABC中,AB=,BC=2,△ABC的面積為l,若∠B是銳角,則∠C的度數(shù)是.
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三邊長為a、b、c,且,若關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兩根之差為,則等腰三角形的一個底角是()
A.15°B.30°C.45°D.60°
13.如圖,△ABC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AD=AC,CE=BC,則∠1和∠2的大小關系是()
A.∠1∠2B.∠1∠2C.∠1=∠2D.無法確定
14.如圖,在正方形ABCD中,F(xiàn)是CD上一點,AE⊥AF,點E在CB的延長線上,EF交AB于點G.
(1)求證:DF×FC=BG×EC;
(2)當tan∠DAF=時,△AEF的面積為10,問當tan∠DAF=時,△AEF的面積是多少?
15.在一個三角形中,有一邊邊長為16,這條邊上的中線和高線長度分別為10和9,求三角形中此邊所對的角的正切值.
16.臺風是一種自然災害,它以臺風中心為圓心在周圍數(shù)十千米范圍內形成氣旋風暴,有極強的破壞力.據(jù)氣象觀測,距沿海某城市A的正南方向220千米B處有一臺風中心,其中心最大風力為12級,每遠離臺風中心20千米,風力就會減弱一級,該臺風中心現(xiàn)正在以15千米/時的速度沿北偏東30°方向往C處移動,且臺風中心風力不變,若城市所受風力達到或超過四級,則稱為受臺風影響.
(1)該城市是否會受到這次臺風的影響?請說明理由.
(2)若會受到臺風影響,那么臺風影響該城市的持續(xù)時間有多長?
(3)該城市受到臺風影響的最大風力為幾級?
17.如圖,山上有一座鐵塔,山腳下有一矩形建筑物ABCD,且建筑物周圍沒有開闊平整地帶.該建筑物頂端寬度AD和高度DC都可直接測得,從A、D、C三點可看到塔頂端H.可供使用的測量工具有皮尺、測角器.
(1)請你根據(jù)現(xiàn)有條件,充分利用矩形建筑物,設計一個測量塔頂端到地面高度HG的方案.具體要求如下:
①測量數(shù)據(jù)盡可能少;
②在所給圖形上,畫出你設計的測量平面圖,并將應測數(shù)據(jù)標記在圖形上(如果測A、D間距離,用m表示;如果測D、C間距離,用n表示;如果測角,用α、β、γ等表示.測角器高度不計).
(2)根據(jù)你測量的數(shù)據(jù),計算塔頂端到地面的高度HG(用字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