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1-11八年級上冊《陋室銘》學案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陋室銘》學案人教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文言詞匯,了解“銘”的特點。
2、技能目標: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3、情感目標:理解作者高潔傲岸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4、能力目標:背誦、仿寫。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老師首先送給同學們一句話(板書:勤能補拙,永不放棄?。┲肋@句話的意思嗎?告訴你們這是老師的座右銘(板書:座右銘),知道什么是座右銘嗎?生:就是用來激勵自己的話。
師:對。同學們,你們的座右銘又是什么呢?來,把你的座右銘寫下來,讓大家共同分享。
師:還有的同學沒有寫,希望大家學了這一課后都能擁有自己人生的座右銘。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被尊為銘辭中的長者的銘文——(板書:陋室銘、劉禹錫)。誰來告訴大家什么是“銘”呢?1,簡介“銘”:
生: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書上有注釋嘛。
師:你很會學習,你注意到了書上的注釋
常見的銘有:座右銘、寫出來放在座位旁邊激勵自己的格言。墓志銘。在墓碑上記載死者生平事跡的文字。
2、走近作者:韓愈說:“文章合為時而作,歌詩合為事而作?!边@篇文章也不例外,請一同學結合自己手中的資料書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詩人。曾中進士,官至監(jiān)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官降職多次。這篇《陋室銘》是他被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多媒體顯示)劉禹錫的《陋室銘》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戶曉的“名文”,但其實這篇名文卻是被“氣”出來的。據說當時劉禹錫被貶至安徽和州當刺史。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橫加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沒有埋怨,反而還撰寫了一幅對聯(lián)貼于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這個舉動可氣壞了知縣,于是他將劉禹錫的住所由城南調到城北,并把房屋從三間縮小到一間半。新宅臨河,楊柳依依,劉禹錫觸景生情,又寫了一幅對聯(lián):“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敝h見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調到城中,而且只給他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想想這縣官實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憤然提筆寫下了《陋室銘》。流傳千古,陋室也因之而名聞天下。今天老師帶領同學我們一起走進劉禹錫的陋室去參觀參觀。
二、賞讀課文。
1、欣賞課文錄音。打開課文《陋室銘》,注意生字和韻腳。
2、我們一起來朗讀課文,要求:聲音洪亮、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并讀出感情。
三、品讀課文。
1、對照注釋,理解文意,提醒學生要注意關鍵詞、句字的解釋。
2、翻譯全文。
1、作者要寫的是陋室,為什么開頭卻先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話的作用是什么?
以有仙之山、有龍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對陋室的吟詠。
這種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的方法叫“起興”。
2、直接表明作者對陋室態(tài)度的是哪個句子?
這個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以上四句作者從哪三方面來描寫陋室?
1、陋室的環(huán)境——清幽;
2、陋室主人的交往——高雅;
3、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
3、作者列舉諸葛廬,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
這種寫法叫什么?
作者意在用古代的賢士來自比,說明自己也具有他們的志趣和品德。
這種寫法叫類比
4、文章結尾引用孔子的話,作用是什么
以反問句點題,與“惟吾德馨”相照應,強調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簡陋。
5、本文借“陋室”,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
本文通過對陋室的描寫,分析了陋室不陋的原因,表達了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
6、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托、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的這種寫法叫什么?(托物言志)(多媒體展示)
小結:作者先運用比興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龍”引出“德馨”,點出文章中心;再運用類比,將自己的陋室和諸葛廬、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諸葛亮、楊雄相提并論,從而來揭示中心其意不言自明。
四、悟讀課文。
1、你還知道歷史上哪些人具有這種品質?現(xiàn)在還有這樣的人嗎?
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有所準備。例如:孟子的“貧賤不能移”;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杜甫的“貧賤至極,筆耕不輟”;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還有拋棄都市生活自愿選擇到汶川支教的年輕教師。
五、寫作訓練
1、教師展示課文仿寫。讓學生借鑒文中的寫作手法自己寫一篇仿作。如“教室銘”,“寢室銘”等
《南水銘》
校不在大,齊備就行。
史不在長,幾年就名。
斯是陋校?惟吾德馨。
水泥運動場,白褐又分明。
嚴師出高徒,苦學是捷徑。
可以怡性情、閱古今。
有勤奮之學子,無偏頗之愛心。
香爐山下,平橋河畔,
人皆云:“南水真行
2、、背誦課文。
六、總結:
師:短短的一節(jié)課,我們只能說是初步了解了作者的一些思想,這并不奇怪,因為至今老師也不敢說已經讀懂了它,已經完全領會劉禹錫的精神境界并把這種精神帶入我們的生活中。但我會解讀它。
同學們,一年以后,你還會再讀《陋室銘》嗎?十年以后呢?若干年以后呢?
生:會。
師:(引導)是的,美文,是要我們的一生去解讀的,,每當我們精進了一步,我們的學識、做人的涵養(yǎng)也就提高了一大步,因為精神的影響是可以超越時空的
◆板書設計:
以山水類比引出陋室
環(huán)境清幽
陋室特點交往高雅
生活情趣
以古代名賢自比總結全文點明陋室不陋jAb88.Com
相關知識
八年級語文上冊《陋室銘》復習學案
八年級語文上冊《陋室銘》復習學案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文言詞匯,了解“銘”的特點。
2、技能目標: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3、情感目標:理解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jié)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
4、能力目標:背誦、仿寫。
【學習重點】
通過品味富有韻律的語言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
理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
【資料鏈接】
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唐順宗時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勢力,失敗后被貶為朗州司馬,后又連任刺史等官職,《陋室銘》就是他被貶后任和州刺史時所寫。他和柳宗元交誼很深。
銘原來是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本文“陋室銘”,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學習過程】
一、自學檢測:(教師寄語:細心是成功的必要條件,相信自己一定行?。?br>
1.給下列漢字注音
陋() 馨() 儒()牘() 案() 苔()
2.文章一開頭以山、水類比,引出陋室,接著描寫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的特點,最后引用孔子的話,畫龍點睛,總結全文,作者借寫陋室表達了安貧樂道的情趣,這種寫法叫什么?
3.獨立思考,解決下列問題:
1、作者“德馨”表現(xiàn)在何處?怎樣表現(xiàn)的?(用文中的話回答)
2、到這里來的人多嗎?,從哪里可以看出?
3、到陋室來的都是些什么人?
4、作者寫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5、朋友走了之后他干些什么呢?
二、合作釋疑:(教師寄語:兩種思想相碰撞,就會閃現(xiàn)智慧的火花?。?br>
1.作者開頭說自己的屋子是陋室,為什么到最后又說何陋之有呢?這不是矛盾的嗎?請大家一起來討論,到底是否矛盾?
2.身居陋室,卻不以為陋是因為室主人有著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達他的什么愿望呢?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生活情趣?
三.質疑交流
本文通過對陋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不慕榮華、安貧樂道的情趣,處在今天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這種生活態(tài)度?
四.遷移延伸
有學生學了劉禹錫的《陋室銘》后仿寫了一篇《學生銘》,你覺得它反映的是何種學習態(tài)度?你對這樣的學生是如何看待的?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學不在深,作弊則靈。
斯是教室,唯我閑情。
小說傳得快,雜志翻得勤。
琢磨打籃球,尋思游戲廳。
可以打瞌睡,觀窗景。
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勞心。
自習說閑話,講課聽不進。
心里說,混張文憑。
學生交流談談看法,并將你的觀點寫出來。
五.同步達標
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
1.本文選自《》。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這則銘文是作者為自己的居室所作,表現(xiàn)了作者高潔偉岸的。
2.本文寫陋室環(huán)境清幽的句子是,寫主人人際交往的是,寫陋室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3.本文以陋室德馨起筆,以景幽、友高、事雅描繪陋室,以陋室不陋收束全文,文中能統(tǒng)領全篇的詞語是。
二、學習了這篇《陋室銘》,了解了劉禹錫借陋室以言志,表達自己不貪戀富貴榮華,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你能否借鑒他們的寫法寫一篇仿作?
提出要求
1、為自己要仿寫的內容選定標題,如“電腦銘”,“考試銘”,“旅游銘”等等;
2、仿寫練筆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韻;
3、主題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答案
同步達標
一、1、《全唐文》文體節(jié)操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3、唯吾德馨、
二、略
八年級語文陋室銘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大家靜下心來寫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沒有好的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陋室銘”,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陋室銘》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古人高潔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詞語。
3.理解“銘”的主要特征。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疏通文言語句,分析文章內容。
難點: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朗讀課文,查字典,看課文注釋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2.關于“銘”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三、正課
1.朗讀課文??刹扇《喾N方法朗讀,如老師范讀、聽課文錄音,學生個別讀、集體讀等。
2.請學生逐句翻譯課文。掌握重點詞語。
3.提問:“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边\用什么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問:“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边@兩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義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陋室”二字扣題?!暗萝啊倍纸y(tǒng)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采。
5.提問:“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陋室幽雅的恬靜的自然環(huán)境。
6.提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樣的高雅。
7.提問:“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幾句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室中事??梢娭魅烁哐琶撍椎那橹?,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問:“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兩句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9.提問:“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四、小結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格調高雅,構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而勝炙人口,久為傳誦。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八年級語文上冊《陋室銘》教案
每個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是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需要我們認真規(guī)劃教案課件工作計劃,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會寫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上冊《陋室銘》教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語文上冊《陋室銘》教案在教師資格的考試中常常會涉及到一些文言小品作品的考查,旨在考查考生對文言文語言文字等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以及對寫作手法的理解。我今天選取的《陋室銘》這篇課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銘文,作者用簡練的筆法通過對自己房間的描寫暗示了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為你們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教學設計以供參考。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生可結合注釋簡單敘述文章大意,并可簡述出通過描寫“陋室”恬靜、雅致的環(huán)境,如何體現(xiàn)了作者高雅的風度和兩袖清風的情懷。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多次閱讀和品味關鍵字等方法,結合自主合作交流這一過程,了解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提高鑒賞古文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學習本文,可提高對文言文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學生可結合注釋簡單敘述文章大意,并可簡述出通過描寫“陋室”恬靜、雅致的環(huán)境,如何體現(xiàn)了作者高雅的風度和兩袖清風的情懷。
三、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首先,老師會用多媒體出示一些圖片,圖片的內容是經過個性化訂制裝修的房間,面積雖小,可利用空間卻很大,并且氣氛上能體現(xiàn)出主人性格上明顯的特點。然后提問同學“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偏愛個性化訂制的裝修?如果你想重新布置你的房間,你是想布置成學校寢室那樣千篇一律的,還是想要那種帶有你自己特點的樣子?”
經過師生互動,得出結論:個性化訂制就是讓房間的布置體現(xiàn)出自己的個性。然后老師繼續(xù)發(fā)問:“那1000多年前人們的房子是不是也體現(xiàn)了個性呢?”并由此導入新課文。
2.介紹“銘”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刻于金屬器具和碑文上,用以敘述生平事跡的,贊頌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頌德與昭申鑒戒,后來逐漸發(fā)展演變?yōu)橐环N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簡約、寓意深刻等特點。
明確:“銘”是一種應用文。
(二)結合注釋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注釋,互相討論含義。然后每小組出一位代表簡述文章大意。
2.收集每小組在理解上的難點,并集中解釋。
(三)抓住關鍵字,逐一理解,再通篇分層理解
1.在上課過程中維持上一環(huán)節(jié)中的分組,在思考老師問題的過程中,每個組員都要分享看法和結果,對于不同之處要彼此討論,這樣才能夠在文言文的學習中打開思路,立體地了解作者的思維。
2.老師提問:“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边@兩句從意義上有何作用?從寫作手法上看有何特點?
經過學生分組討論發(fā)言,老師總結出:
(1)從意義上講,此兩句有開題作用,通過對山和水的說明展示了一個觀點:事物的外部形態(tài)并不是以程度深取勝,而是在看有沒有讓事物與眾不同的特點。從而引出“文眼”:“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房間面積是否大或者裝飾是否華麗,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房間的主人有高尚的品德,“陋室”也體現(xiàn)了主人性情的特點。
(2)從寫作手法上看,此兩句采用“對偶”,“山”對“水”,均是將地貌類型;“高”對“深”,都是在講程度高;“仙”對“龍”,均是具有神力的虛幻存在,“名”對“靈”,均是名詞動用形容狀態(tài),同時押韻。
3.老師提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經過學生分組討論發(fā)言,老師總結出:
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承接開題句的意蘊,點出全文中心;同時引起下文,作者通過描寫不同的方面,體現(xiàn)了作者性格的特點。
4.老師提問:本文描寫了“陋室”的哪些方面?體現(xiàn)了主人性格上的哪些特點?
經過學生分組討論發(fā)言,老師總結出: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環(huán)境——內斂、沉靜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訪客——高雅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消閑方式——愛好廣泛,學識淵博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感覺——好靜,好自由
5.老師提問:本文的寫作結構是怎樣的?
經過學生分組討論發(fā)言,老師總結出:
總——分——總:先總述房間面積是否大或者裝飾是否華麗,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房間的主人有高尚的品德。然后分別說明了房間的不同方面的特點,以及體現(xiàn)了作者何種性情,最后通過例證得出結論:房間的主人追求高雅,情懷淡泊,在看起來不大的地方可怡然自得,那房間就沒有簡陋之處。
(四)拓展延伸,小結作業(yè)
1.依照第一個問題中老師對于“對偶”的介紹,以小組為單位,找出文中其它對偶之處。
2.對比閱讀《項脊軒志》,獨立思考此文中的“項脊軒”的特點,以及是否體現(xiàn)出作者的性情或人格?結合本文寫作思路,整理歸納,并在課后寫一篇《項脊軒志》讀后感。要求有理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