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21八年級語文上冊《新聞兩則》重要知識點整理。
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著手準備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上冊《新聞兩則》重要知識點整理,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八年級語文上冊《新聞兩則》重要知識點整理
1、生平經歷:
毛澤東(1893~1976),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湖南湘潭人。毛澤東在他漫長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響一曲豪歌。他留給后人的一卷雄偉詩詞,流光溢彩,瑰麗壯美,發(fā)黃鐘大呂之強音,吐山川日月之精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深處激起強烈的共鳴和回響。他的主要詩詞有膾炙人口的《沁園春bull;雪》、《卜算子bull;詠梅》、《水調歌頭bull;游泳》等。
毛澤東不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詩人,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新聞工作者。他寫了數(shù)百篇消息、述評、評論、答記者問、調查報告、廣播講話等新聞作品,都始終貫穿著一種激昂慷慨、氣勢恢宏的崇高基調,讀來能使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在解放戰(zhàn)爭節(jié)節(jié)勝利的大好形勢下,他更是歡欣鼓舞,揮毫潑墨寫出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戰(zhàn)爭報道。隨著歲月的流逝,盡管其作品已失去新聞價值,但其審美價值卻歷久不衰。
2、代表作品
《毛澤東選集》:毛澤東的主要著作集。
《毛澤東文集》: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人民出版社1993年起陸續(xù)出版。
《毛澤東文集》編入《毛澤東選集》以外的毛澤東重要文稿。
《毛澤東詩詞》:毛澤東創(chuàng)作的舊體詩詞作品。
3、寫作背景
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拒絕簽訂國內和平協(xié)定。解放軍堅決執(zhí)行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舉行了規(guī)模空前的全面大進攻。中國人民解放軍于21日凌晨發(fā)起了渡江戰(zhàn)役。毛澤東同志滿懷豪情寫下了這則全面報道前線戰(zhàn)況的新聞稿。
(1)新聞的定義:新聞(消息)是簡明和迅速報道國內、國際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一種體裁?!靶侣劇庇袕V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來說,包括消息、通訊、報告文學等;從狹義來說,就是指消息。
(2)新聞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3)新聞的基本要求:讓事實說話
(4)新聞的三個特點:
A內容真實準確(真實性)
B報道迅速及時(及時性)
C語言簡明扼要。(準確性)
(5)新聞結構五部分:標題、導語、主體、結語、背景。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輔助部分。
A標題,就是新聞的題目。新聞的標題可以是單行標題。也可以用雙行或多行標題。單行標題也叫主標,通常是概括新聞中最主要的內容和含意,要求明確、簡練、突出。正題前可以加上引題(引標),正題后可以加上副題(副標),這樣就形成了雙行或多行標題。
B導語,就是新聞開頭的第1段或第一兩句話,它一般是對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也就是把最主要、最新鮮的事實告訴讀者。
C主體,就是新聞的主要部分,它要對導語所概括的事實作比較具體的敘述,用足夠的、典型的材料來表現(xiàn)主題,是對導語內容的進一步擴展和闡釋。
D背景,就是指新聞發(fā)生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
E結語,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話,是消息的結尾,它依內容的需要,可有可無。
F電頭,用電訊發(fā)出的新聞通常還有個“電頭”。用來交代通訊社的名稱,發(fā)電地點和時間。
(6)新聞的寫法:以記敘為主,有時兼有議論和描寫。
延伸閱讀
八年級語文上冊《新聞兩則》學案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未來工作才會更有干勁!你們會寫一段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嗎?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八年級語文上冊《新聞兩則》學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八年級語文上冊《新聞兩則》學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知識目標〗
1、解并掌握新聞的基本要素。
2、識記課文重點字詞。
〖能力目標〗
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評價新聞。
〖教育目標〗
了解感悟人民解放軍在戰(zhàn)略決戰(zhàn)階段的偉大氣勢,分析評價戰(zhàn)爭的正義性與非正義性。
〖重點難點〗
了解并且掌握新聞的基本結構。
〖教學媒體〗
投影儀、錄音機。
〖教學設計〗
一、導語
同學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們都是通過哪些方式來了解世界的風云變幻、國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眾的街頭巷議呢?
新聞縮短了你、我、他之間的距離。讓我們尋常百姓足不出戶,便可了解國內外時事,獲取各種生活的信息。好的新聞是可以穿越時空,供人們品讀與回味的。今天,并讓我們來共同研讀一篇來自于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新聞佳作,讓我們重溫那段蕩氣回腸、青春激揚的硝煙歲月。
二、識記重點字詞
鄂(湖北)豫(湖南)綏靖阻遏
銳不可當氣勢磅礴回腸蕩氣聿
闈鄉(xiāng)
三、知識介紹
新聞的要素,也是記敘要素,包括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四、整體感知
1、聽錄音,速讀全文,理清新聞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
時間: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時
地點: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華里長江戰(zhàn)線
事件發(fā)生的原因: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xié)定,人民解放軍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而發(fā)起渡江戰(zhàn)役。
經過與結果:人民解放軍兵分三路橫渡長江,23日可全部渡完。
新聞的結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部分: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
2、速讀全文,劃分新聞內容要素:
時間兵力渡過兵力
中路軍
安慶──蕪湖
20日夜~22日夜30萬30萬
西路軍
九江──安慶21日17時~22日22時35萬2/3
東路軍
南京──江陰21日17時~22日22時35萬大部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兩則》教案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兩則》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了解新聞的有關知識。
2.過程和方法目標:
培養(yǎng)閱讀新聞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感受人民解放軍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氣勢和一往無前、壓倒敵人的大無畏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新聞的有關知識;培養(yǎng)閱讀新聞的能力。
難點:感受人民解放軍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氣勢和一往無前、壓倒敵人的大無畏精神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教學方法講授法、探究法、自讀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配樂朗誦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一詩,聲情并茂地導入課文)這首詩是為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而作,表現(xiàn)了人民解放軍的英雄氣概。歷史告訴我們,中國革命的勝利是經過長期革命戰(zhàn)爭戰(zhàn)勝強大敵人取得的,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毛澤東為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親自撰寫的一篇新聞,題目是“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2.教師檢查預習字詞情況,布置思考題:
3.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明的語言說說新聞報道了什么內容。
4.再讀課文,理清記敘的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經過、結果。(指出記敘的六要素也是新聞的要素)
5.精讀課文(可分讀、齊讀),具體說說新聞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報道渡江情況的?按什么順序報道,為什么?
學生讀課文后,分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參與。
(三個思考題分別針對新聞結構的三部分:標題、導語、主體)
教師導學
(討論了以上三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要想迅速了解新聞的主要內容,就要看標題。要比較詳細地了解新聞的內容,就要
看導語。要更為細致地了解新聞的內容,就要看主體。
新聞的要素也是記敘的要素,只要把記敘的六個要素變成六個問題,閱讀的時候注
意這六點,養(yǎng)成留意要素的習慣,再讀其他敘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內容了。
合作探究
教師布置思考題:
閱讀這則新聞后,你以為新聞具有怎樣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
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參與。
討論后明確:
新聞的作用,報道國內外最新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
新聞的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
新聞的寫法,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新聞的特點,觀點鮮明、內容真實、報道及時、語言簡明準確。
三).拓展延伸
教師導學:要求學生快速默讀第二則新聞《中原我軍解放南陽》,了解新聞內容。再
讓學生運用前面所學的新聞知識學習第二則新聞,并提出思考題。
默讀第二則新聞,理清記敘的六要素。
運用所學的新聞知識具體分析第二則新聞,并說說兩則新聞在寫法上有哪些不同之處?
品味兩則新聞語言的特點,完成課后練習三。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學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師
就給予鼓勵。
四)鞏固練習
一判斷題
1.(1)消息用來及時報道最新發(fā)生的事實。()
?。?)消息的特點之一是讓事實說話,但有時根據(jù)需要也可以作一定的虛構和夸張。()
(3)消息的標題由引標、主標、副標三部分組成,其中主標是必須有的,其他的則可有可無。()
(4)“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個標題全面敘述了消息的主要事實,其中“百萬”、“橫渡”兩個詞氣勢雄渾,洋溢著勝利的豪情。()
二.簡答題
1.用橫線畫出文中的議論部分,并說說議論在文中的作用。
2.指出這段消息的五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果:
3.文中“此種情況”指代什么?
4。文中“亦”字照應的是哪一句?
5.“余部23日可渡完”中的“余部”能否換成“剩下的”,為什么?
6.與中路、西路軍不同,課文詳寫了東路軍的戰(zhàn)況,為什么這樣安排。
三。填空。
?、佟澳且惶臁敝傅氖莀_______月________日。
②“東面防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邸巴胀瑫r”指的是________日________時。
四。閱讀后回答問題
本報杭州1月12日專電(記者萬潤龍)①沒有“立正”、“稍息”的口令,只有抑揚頓挫的音律。②杭州采荷中學創(chuàng)造的“音控廣播操”使中學生課間操別開生面。③這種被認為是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的新形式,已在杭州一半以上中學推廣。④昨天,記者親身體驗了這一使中學生感到歡欣鼓舞的“音控廣播操”。上午9時40分,下課鈴響了,廣播喇叭中隨即響起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在這樂曲聲中,學生全都走出教室。3分鐘后,《黃河》樂曲驟停,《騎兵進行曲》響起。已經排列整齊的學生隊伍隨著樂曲的節(jié)奏,起步,慢跑,三個年級六支長隊,分六路進入操場。那情景,宛若大型團體操的入場式。僅一分鐘,學生們已經全部進入操場,《騎兵進行曲》恰到好處地戛然而止,廣播操音樂響起,學生們按照節(jié)拍整齊做操。
操畢,廣播中傳來了鋼琴獨奏曲《秋日的私語》。樂曲聲中,孩子們全部下蹲,解下縛在雙腿上的“健力腕”沙袋,轉而綁在雙手的手腕上。輕松歡快的迪斯科舞曲《浪漫電波》響起,全校學生隨即做起了健力腕操。在最后一個動作結束時,《騎兵進行曲》再次響起,學生們踏著樂曲,慢跑出操場。
記者看表,9時53分。13分鐘時間內,沒有聽到一句口令,沒有聽到一聲哨子。13分鐘內,有的是音樂的轉換和學生們整齊優(yōu)美的操姿。下課鈴響后的老師拖課,學生下課后的喧嘩,體育教師集隊時的呵斥,一概全無。身臨其境,果然不亞于經歷一次藝術享受。
(1)給下列字注音。
載()體戛()然手腕()呵()斥
(2)上文內共使用成語[]
A.4個
B.5個
C.6個
D.7個
(3)這則消息的導語是[]
A.①句
B.①②句
C.①②③句
D.①②③④句
(4)填空。
?、僭?3分鐘內,共播出________種樂曲,其中學生體操的樂曲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②播放《黃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播放《騎兵進行曲》的作用是________。
③播放時間最短的樂曲是________,原因是□□□□□□□□。(不超8個字)
(5)簡答。
?、僮髡哒f,音控廣播操解決了教師拖課、集隊的呵斥和喧嘩。除此以外,你認為還有哪些好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請為這則消息擬個標題。(0.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小練筆
新學年開始了,你身邊一定有許多變化,如課室不再是以前那個課室了,班里來了一位新同學等。請你就其中的一兩樣變化,寫一寫。300字左右。
五).教師小結
《新聞兩則》所報道的渡江戰(zhàn)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戰(zhàn)略進攻階段具
有關鍵意義的勝利。學習這兩則新聞,使我們了解了歷史,看到正義戰(zhàn)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體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六).布置作業(yè)
就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話題談談你的認識,并整理在練習本上。
七)板書設計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人民解放軍)英勇無畏銳不可當
西(較詳)中(略)東(詳)
長_______________橫↓↓↓↓渡______________江
(國民黨反動派)不堪一擊潰不成軍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第一層:導語
第二層:背景我軍主動
第三層:回顧敵軍必敗
第四層:預言
八年級上冊《新聞兩則》核心知識點匯總
八年級上冊《新聞兩則》核心知識點匯總
1.重點精講
怎樣把握這篇新聞的諸種要素?
新聞的要素,也是記敘要素,包括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經過、結果,新聞比較簡短,把握新聞六要素也不難.只要把六個要素化成六個問題,閱讀的時候留意這六點,一點也不含糊,就能清楚地把握住了.
“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qū),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心里懸著六個問題,就會注意:
①人物?中路軍30萬人.
②時間?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時內.
③地點?安慶、蕪湖線.
④原因?要渡江.
⑤經過?突破安慶、蕪湖線.
⑥結果?渡過三十萬人,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qū).
一般新聞作品的各種要素不像這樣集中,但是把握要素的方法是一致的.養(yǎng)成留意要素的習慣,讀別的敘事性作品,也容易把握情節(jié)內容了.
這篇新聞,分述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就要分別把握各種要素.
2.寫法精講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渡江戰(zhàn)役1949年4月20日晚開始,6月2日結束,戰(zhàn)役關鍵是開始后的四天.在渡江戰(zhàn)役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時刻,毛澤東親自撰寫《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及時報道戰(zhàn)況,給全國人民和全軍將士以極大鼓舞,對于瓦解敵軍斗志,鼓舞我軍士氣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
①要迅速了解新聞的主要內容,是看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從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戰(zhàn)役的壯闊.這是人類戰(zhàn)爭史上空前的奇觀.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萬船齊發(fā),冒著炮火,奮勇挺進,直取對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該是多么激動振奮!
②要比較詳細地了解新聞的內容,是看導語.——從導語還可以知道渡江區(qū)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長達一千余華里.從導語還可以知道戰(zhàn)役的全局,敵陣業(yè)已沖破,戰(zhàn)役取得了決定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