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衛(wèi)生與健康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17《羅密歐與朱麗葉》學案。
《羅密歐與朱麗葉》學案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莎士比亞及其代表作品;了解《羅密歐與朱麗葉》中蘊含著的人文主義思想2、過程與方法:把握劇情,理解劇本的主題思想;分析人物形象,欣賞人物語言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通過對羅朱愛情悲劇的了解,體會作者對中世紀腐朽而野蠻的倫理觀念的批判,對現(xiàn)實的封建勢力的抨擊
【走近作者】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大戲劇家、詩人莎士比亞的戲劇創(chuàng)作可分三個時期早期(15901600),是他學習、繼承并取得初步成就時期,一般稱為歷史劇、喜劇時期主要作品有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歷史劇《亨利五世》等,悲劇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中期(16011607),是他創(chuàng)作的鼎盛時期,一般稱為悲劇時期這時正值英國社會從表面繁榮進入社會動亂的轉(zhuǎn)折時期,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使作者悲觀失望,因此作品的基調(diào)悲憤、陰郁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劇”,即《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后期(16081612),可稱為傳奇劇時期這一時期莎士比亞蟄居鄉(xiāng)間,從事傳奇劇的寫作在這些作品里,對現(xiàn)實的黑暗還有所揭露,但不再是抗議、批判的態(tài)度,而是和解、寬容的態(tài)度主要作品有《暴風雨》,被稱為“詩的遺囑”莎士比亞四大喜劇《威尼斯商人》、《無事生非》、《皆大歡喜》、《第十二夜》
【問題探討】
1、請同學們梳理劇情,概括劇本的思路
2、戲劇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舞臺藝術,要求有尖銳、集中的戲劇沖突,主要表現(xiàn)為劇中人物的性格沖突請根據(jù)文中人物形象分析劇本矛盾沖突
3、欣賞人物語言,體會人物感情
(1)羅密歐在朱麗葉墓中的大段獨白,體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理活動?
(2)文中三處寫朱麗葉對白的地方,體現(xiàn)了她怎樣的情感?
【比較討論】
比較閱讀《羅密歐與朱麗葉》與《孔雀東南飛》
兩部作品雖然時隔千年,地阻萬里,但卻存在著諸多相同之處
一、內(nèi)容性質(zhì)相同,都是愛情悲劇《羅》劇敘述了一對青年戀人羅密歐和朱麗葉在舞會上一見鐘情,私自完婚,然而卻因兩家是世仇而無法結(jié)合,最終為追求自由愛情而雙雙殉情《孔》詩敘述了漢廬江府小吏焦仲卿與其妻劉蘭芝恩愛相處,卻被焦母活活拆散,最后在劉兄的逼迫下一同走上了絕路因此,它們都是愛情悲劇的代表作
二、故事結(jié)局相同,都以青年戀人雙雙殉情為代價換來兩家的悔悟與和好《羅》劇中面對悲慘的場面,兩家世仇在親王的訓導下雙雙悔悟,羅密歐的父親蒙太古說:“我要用純金替她鑄一座像,只要維洛那一天不改變它的名稱,任何一尊都不會比忠貞的朱麗葉那一座更為卓越”朱麗葉的父親凱普萊特也說:“羅密歐也要有一座同樣富麗的金像臥在他情人的身旁,這兩個在我們的仇恨下慘遭犧牲的可憐的人兒”痛悔之心,溢于言表《孔》詩雖然沒有《羅》劇這樣明確,但末段“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旁”中的“求”字,也暗示出焦劉兩家的后悔與和解
三、表現(xiàn)手法相同,都運用了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jié)合的手法《羅》劇所創(chuàng)設的背景和環(huán)境具有典型的時代特點,但主人公的愛情故事卻充滿了鮮明的理想色彩;盡管主人公的結(jié)局是悲劇,但封建貴族之間的世仇卻從此消除,愛情的理想也仍然得勝《孔》詩主體上以濃烈的現(xiàn)實主義敘述了封建家長制對主人公的迫害,但最后一段寫兩家合葬,墓上桐柏交蔭,鴛鴦雙飛,象征兩人的愛情永久不渝,也反映了人們爭取愛情婚姻自由的必勝信念因此,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在兩作中都渾然融為一體
四、主題思想相同,都通過青年愛人的死來抨擊封建家長的專制和封建婚姻包辦制度,抒發(fā)了人們對自由愛情婚姻的熱烈追求,表達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愿望
當然,兩作品的不同點也是較為明顯的
一、作品樣式不同《羅》劇是一出五幕話劇,是莎士比亞問世的第一部偉大的戲劇,它自十九世紀以來開始在世界流行,這段凄艷動人的故事現(xiàn)在已家喻戶曉《孔》詩是一首五言樂府民歌,我國古代最長最杰出的敘事詩,與《木蘭辭》合稱為“樂府雙璧”
二、悲劇過程不同兩部作品中的主人公雖然都雙雙殉情而死,但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死是因誤會而產(chǎn)生的,因此其命運是偶然的而不是悲劇性的;而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死則是必然的,在強大的封建勢力壓迫下,他們的自由愛情沒有存在的可能性,因此,《孔》詩更具有悲劇性
三、塑造的人物性格不同羅密歐與朱麗葉是新思想的代表,處處充滿了青春和活力,為了追求自由愛情,他們敢于不顧家族的世仇,敢于大膽違抗父命私自結(jié)合,雖然因偶然的失誤而走向死亡,但他們身上始終洋溢著新時代熱烈的理想氣息劉蘭芝和焦仲卿身上雖然也有反抗精神,但這種反抗是消極的,帶給讀者的除了渺茫的希望外,更多是悲憤和痛惜
四、反映的社會背景不同《羅》劇的故事發(fā)生在歐洲文藝復興前夕的維洛那,那時,新興資產(chǎn)階級已經(jīng)崛起,《孔》封建勢力仍然固守著統(tǒng)治地位
【鑒賞方略】
莎士比亞戲劇的情節(jié)和人物
莎士比亞戲劇的情節(jié)是生動而豐富的,首先表現(xiàn)在運用雙重或多重情節(jié)反映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他的劇作往往由相互交織的幾條線索組成《哈姆雷特》中有三條為父復仇的線索《李爾王》中也有兩條相似的情節(jié)當然,莎士比亞戲劇并非都是多線索的,也有單線索的這類劇作則以情節(jié)的生動曲折取勝,同樣也體現(xiàn)了生動豐富的特點《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戲劇沖突就是始終沿著羅朱愛情悲劇這條線索展開,一氣呵成,中間沒有橫生枝蔓整個劇情波浪起伏,高潮迭起,曲折多變
莎士比亞戲劇的生動性和豐富性還體現(xiàn)在打破了悲劇與喜劇之間的嚴格界限依據(jù)生活的本來面貌,把悲劇成分和喜劇因素結(jié)合于同一劇中,創(chuàng)造了悲喜混雜劇,像《羅密歐與朱麗葉》,這出著名的愛情悲劇也含有喜劇的成分,劇本的結(jié)尾則是如此這一悲喜雜糅的特點,為18世紀正劇的出現(xiàn)作了充分準備
在人物塑造上,莎士比亞善于將人物置于尖銳激烈、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中來揭示性格特征羅密歐對愛情的忠貞,就是通過和封建家族那腐朽陳舊的封建意識和封建倫理觀念的斗爭中展現(xiàn)的
莎士比亞還擅長在發(fā)展中刻畫人物莎士比亞戲劇中的許多人物性格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矛盾斗爭中不斷發(fā)展的朱麗葉剛出場時,只是個受封建禮教熏陶的、隨順母親的弱女子后來,在追求自由、愛情的斗爭過程中竟然掙脫一切束縛,成長為一位反封建的堅強女性
由于重視人物的個性描寫,在莎士比亞的人物畫廊中,同一類人物也各具特色,如他筆下的一系列新型女性,均出身高貴,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新思想的影響,不滿封建婚姻,爭取愛情自由,但她們的性格沒有一個是相同的朱麗葉在反封建、爭自由的斗爭中,表現(xiàn)出的主要特征是勇敢和堅強;而苔絲狄蒙娜(《奧賽羅》)在反封建斗爭中同朱麗葉一樣的勇敢堅強,但在反對新的社會罪惡極端利己主義勢力時,就顯得軟弱無力,至死不悟;而奧菲利婭(《哈姆雷特》)則顯得天真、柔順、缺乏自主性、缺乏反抗斗爭精神,她不能像朱麗葉、苔絲狄蒙娜那樣自作主張,掙脫家庭的束縛,而是被利用,在痛苦中發(fā)瘋落水而死去
總之,莎士比亞戲劇中的人物性格豐富,個性鮮明,又有發(fā)展變化為世界文學人物畫廊增添了許多不朽的形象,而這些思想深刻、豐富復雜的人物性格,又是在生動豐富的情節(jié)中一一展現(xiàn)的
附【問題探討】答案:
1、課文節(jié)選的內(nèi)容是全劇的最后一場本劇取材于意大利民間故事出身于蒙太古家族的貴族青年羅密歐與出身于凱普萊特家族的貴族少女朱麗葉一見鐘情,互相愛慕,但因兩個家族是封建世仇,不得相愛結(jié)合于是二人在修道院長老勞倫斯的幫助下秘密舉行婚禮后朱麗葉的家族強迫她嫁給帕里斯,她拒不聽命,在勞倫斯長老的幫助下,飲下藥酒,以假死對抗羅密歐誤以為愛人已死,便自殺殉情朱麗葉醒來后,見羅密歐已死,也自殺而死,表示對愛情的忠貞不貳兩個家族的家長,痛悔不已而終于和解
2、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揭示了劇本怎樣的矛盾沖突?學生思考,教師點撥
明確:羅密歐與朱麗葉本是一對有情人,但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響,最終卻不能成為眷屬而雙雙殉情,成為悲劇他們的悲劇,強烈地控訴了封建倫理觀念的罪惡,批判了陳舊腐朽的封建意識,表現(xiàn)了當時英國社會封建和反封建兩種社會力量的矛盾斗爭
從節(jié)選部分來看,羅密歐一會兒粗暴,一會兒溫柔,如何理解這個人物形象?
學生相互討論,教師點撥、指導
明確:羅密歐本是一個有教養(yǎng)、性情溫和的貴族青年,他的忽而粗暴、野蠻,忽而平和、友好,是因為他聽到心上人朱麗葉的死訊后,悲痛欲絕的表現(xiàn)他對仆人用了一連串命令,用粗暴甚至威嚇的語言指使仆人,如“把火把給我”“聽好我的吩咐”“要是動一動,我就要你的命”“我現(xiàn)在的心境非??褚?,比惡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兇猛無情”而當仆人順從他之后,他的語言馬上平和起來,“這才像個朋友,這些錢你拿去,愿你一生幸福”而對于所謂的“情敵”,他的語言也是忽野蠻,忽友好通過這些語言,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內(nèi)心十分激動的、幾乎要失去理智的羅密歐
3、欣賞人物語言,體會人物感情
(1)提問:羅密歐在朱麗葉墓中的大段獨白,體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理活動?
明確:①“我要把你葬在一個勝利的墳墓里”可看出朱麗葉的死使他悲痛欲絕,加上帕里斯追隨朱麗葉而死,更堅定了他殉情的決心,他認為能沖破一切樊籬與朱麗葉永遠在一起是一種勝利
②“這是一個燈塔,因為朱麗葉睡在這里,她的美貌使這個墓窟變成一座充滿光明的歡宴的華堂”他把墳墓喻為“燈塔”,因為“燈塔”能指引“航向”,把帕里斯與他指引到這里,并且與朱麗葉同死同時也說明朱麗葉在羅密歐心目中的地位太高了墳墓說成是“華堂”是因為朱麗葉太美了,為她而死是愉快的,墓窟也因她而生輝
③“難道那虛無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一個多情的種子,所以把你藏匿在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婦嗎?”朱麗葉生前美麗,“死”后依然,在這里羅密歐嫉妒妖魔,實際上是用這種“嫉妒”性的語言反襯朱麗葉的美,表現(xiàn)出他內(nèi)心極度的悲痛和對朱麗葉深深的愛
④“嘴唇,??!你呼吸的門戶,用一個合法的吻,跟網(wǎng)羅一切的死亡訂立一個永久的契約吧!”在此,他所說的“合法的吻”是因為他們已經(jīng)結(jié)婚,而且在墓穴里不會因家仇而被干預,可以“光明正大”地吻自己合法的妻子“訂立一個永久的契約”,朱麗葉的死給羅密歐帶來了巨大的痛苦,以至于對生活絕望,這句話實際是表示他殉情的決心
⑤“啊!親愛的朱麗葉,你為什么依然這樣美麗?難道那虛無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個多情的種子,所以把你藏匿在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婦嗎?”
這是羅密歐假想死神娶朱麗葉為妻的臺詞羅密歐不敢相信朱麗葉的死亡,甚至想象是死神、妖魔要娶她為妻,表現(xiàn)了他極度的痛苦和深深的思念
⑥“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擁抱吧!嘴唇,??!你呼吸的門戶,用一個合法的吻,跟網(wǎng)羅一切的死亡訂立一個永久的契約吧!”
這是一段排比句表明羅密歐對朱麗葉深深的眷戀和追隨她而死的決心
⑦“來,苦味的向?qū)?,絕望的領港人,現(xiàn)在趕快把你的厭倦于風濤的船舶向那巉巖上沖撞過去吧!”
這段臺詞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表明了羅密歐的痛苦和絕望
(2)文中三處寫朱麗葉對白的地方,到底體現(xiàn)了她怎樣的情感呢?請大家都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一遍這三段臺詞,具體揣摩一下其中內(nèi)蘊的情感,然后談談你的理解
明確:第一處:“啊,善心的神父!我的夫君呢?……我的羅密歐呢?”我認為這些話體現(xiàn)了朱麗葉對羅密歐深情的愛,她心里面裝滿了羅密歐的形象是啊,剛剛醒來的朱麗葉,第一句話便問夫君,尋找羅密歐,反映了她渴望與愛人重逢,充滿了對愛情的幸福的向往
第二處寫朱麗葉拒絕了勞倫斯的勸說,決定留下來陪伴羅密歐,我認為這體現(xiàn)了朱麗葉對愛的忠貞不錯,得知羅密歐已死,朱麗葉毅然決然地選擇留下陪伴羅密歐,選擇了殉情,這充分表明了她對愛的無比忠貞
第三處寫朱麗葉的自殺,也就是殉情,這也是表現(xiàn)她對愛情忠貞的是啊,當聽到有人來了時,朱麗葉果斷地尋求速死,進一步表現(xiàn)了她對愛情生死不渝的忠貞
JAB88.CoM
相關閱讀
《羅密歐與朱麗葉》導學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能夠保證教課的順利開展,作為教師就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制定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講的知識能夠輕松被學生吸收,幫助教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nèi)容。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導學案》,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羅密歐與朱麗葉》導學案
學習目標
1.了解莎士比亞及其作品。理解劇本的主題。
2.分析人物形象,欣賞人物語言。
3.通過對《羅密歐與朱麗葉》與《孔雀東南飛》的比較學習,探究造成各自悲劇命運的社會原因。
學習重點
主題和語言。
學習難點
語言特色
學習課時:1課時
學習過程
一、作者介紹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大戲劇家、詩人。他幼年時就對戲劇產(chǎn)生了興趣,他曾進過文法學校,接觸到古代羅馬的詩歌和戲劇。21歲時到倫敦劇院工作,曾在劇院里打雜,為看戲的紳士們看管馬匹,后來才登臺演戲。莎士比亞的戲劇創(chuàng)作可分三個時期。早期(1590~1600),是他學習、繼承并取得初步成就時期,一般稱為歷史劇、喜劇時期。主要作品有喜劇《仲夏之夢》《威尼斯商人》,歷史劇《亨利五世》等,悲劇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中期(1601~1607),是他創(chuàng)作的鼎盛時期,一般稱為悲劇時期。這時正值英國社會從表面繁榮進入社會動亂的轉(zhuǎn)折時期,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使作者悲觀失望,因此作品的基調(diào)悲憤、陰郁。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劇”。即《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后期(1608~1612),可稱為傳奇劇時期。這一時期莎士比亞蟄居鄉(xiāng)間,從事傳奇劇的寫作。在這些作品里,對現(xiàn)實的黑暗還有所揭露,但不再是抗議、批判的態(tài)度,而是和解、寬容的態(tài)度。主要作品有《暴風雨》,被稱為“詩的遺囑”。
二、劇本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的早期作品,它是根據(jù)意大利民間故事寫成的一部悲劇。當時正是先在意大利產(chǎn)生,然后在歐洲其他許多國家相繼發(fā)展起來的一次中世紀后期的思想文化運動,即文藝復興運動。這個時期是歐洲封建社會逐漸解體,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在封建社會母體內(nèi)孕育的時期,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資產(chǎn)階級反封建斗爭的思想武器,也是這一時期資產(chǎn)階級進步文學的中心思想。其主要內(nèi)容:第一用人性反對神權;第二用個性解放反對禁欲主義;第三用理性反對蒙昧主義。其中個性解放是針對封建社會宣揚的禁欲主義,要求勞動人民克制欲望、放棄斗爭、放棄現(xiàn)實的幸福而提出的,它肯定現(xiàn)世生活,認為現(xiàn)世幸福高于一切,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個人自由和個人幸福。莎士比亞的早期作品主要是宣揚這種人文主義思想,《羅密歐與朱麗葉》就是這一背景下產(chǎn)生的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識的愛情悲劇。
三、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揭示了劇本怎樣的矛盾沖突?
2、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所蘊含的人文主義思想
3、從節(jié)選部分來看,羅密歐一會兒粗暴,一會兒溫柔,我們應如何理解這個人物形象呢?
4、如何理解劇本的主題思想?
5、作者為什么在結(jié)尾安排了結(jié)怨多年的蒙太古和凱普萊特兩個家族和好呢?
四、比較探究
《羅密歐與朱麗葉》與《孔雀東南飛》同是愛情悲劇題材,試比較鑒賞兩篇課文的異同。
思考題答案
三
1、羅密歐與朱麗葉本是一對有情人,但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響,最終卻不能成為眷屬而雙雙殉情,成為悲劇。他們的悲劇,強烈地控訴了封建倫理觀念的罪惡,批判了陳舊腐朽的封建意識,表現(xiàn)了當時英國社會封建和反封建兩種社會力量的矛盾斗爭。
2、人文主義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chǎn)階級在反封建、反教會斗爭中形成的一種思想體系。人文主義反對一切以神為本的舊觀念,宣傳人是宇宙的主宰,用“人權”與“神權”相對抗;反對封建思想,提倡個性解放,頌揚塵世的歡樂和幸福,贊美愛情是人類最崇高的感情,羅密歐與朱麗葉沖破世仇恩怨,追求真正的愛情;反抗封建制家族觀,秘密舉行婚禮,為愛而雙雙殉情;兩個結(jié)怨很深的家族的握手言和等都是人文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
3、羅密歐本是一個有教養(yǎng)、性情溫和的貴族青年,他的忽而粗暴、野蠻,忽而平和、友好,是他聽到心上人朱麗葉的死訊后,悲痛欲絕的表現(xiàn)。他對仆人用了一連串命令,用粗暴甚至威嚇的語言指使仆人,如“把火把給我”“聽好我的吩咐”“要是動一動,我就要你的命”“我現(xiàn)在心境非??褚?,比餓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兇猛無情。”而當仆人順從他之后,他的語言馬上平和起來,“這才像個朋友。這些錢你拿去,愿你一生幸福。”而對于所謂的“情敵”,他的語言也是忽野蠻,忽友好。通過這些語言,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內(nèi)心十分激動的、幾乎要失去理智的羅密歐。
4、劇本通過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深刻地體現(xiàn)了它的社會意義,即鮮明的反封建傾向。莎士比亞把羅密歐與朱麗葉這兩個人文主義思想的封建貴族青年的愛情故事寫成悲劇,而且明確地把悲劇的根源歸咎于陳舊的封建意識,巧妙地把愛情題材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矛盾聯(lián)系起來,把批判的鋒芒指向中世紀衰朽而野蠻的倫理觀念,指向現(xiàn)實的封建勢力。
5、《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早期創(chuàng)作中的一部悲劇,但無論主題思想還是藝術風格,都和這一時期的喜劇接近。這是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識的愛情悲劇,由于雙方家族是世仇,兩個青年無法結(jié)合,終于殉情。兩個原本武斗不斷的家庭,在各自失去了心愛的兒女,得到了復仇的最慘痛的結(jié)果后,兩個家族卻沒有再像過去那樣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械斗,而是顯得非常冷靜。親王適時地勸導后,凱普萊特說:“啊,蒙太古大哥!把你的手給我。這就是你給我女兒的一份聘禮”看來凱普萊特是深切地體會到了這血的代價。蒙太古也說道:“但是我可以給你更多的。我要用純金替她鑄一座像,只要維洛那一天不改變它的名稱,任何塑像都不會比忠貞的朱麗葉那一座更為卓越?!眱杉业奈帐盅院驼f明,第一,年輕的一代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舉動已沖破了封建勢力的束縛且取得了勝利;第二,這一結(jié)果象征了人文主義理想與封建思想的較量中取得了勝利。
四
參考提示:
相同:這兩篇文章都是歌頌青年男女對純真的愛情、美好的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對封建社會的反抗精神。
不同:《羅密歐與朱麗葉》一劇中,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一對有情人,但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響,最終卻不能成為眷屬而雙雙殉情,成為悲劇。他們的悲劇,強烈地控訴了封建倫理觀的罪惡,批判了陳舊腐朽的封建意識。而悲劇的結(jié)尾,兩個世仇之家面對兒女的尸體幡然醒悟,握手言和,這象征著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沒落和年輕一代追求愛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勝利,象征著人文主義的勝利。
《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焦仲卿本是一對恩愛夫妻,但卻雙雙自殺殉情,他們的愛情悲劇說明在封建禮數(shù)的束縛下,人們不可能獲得自由幸福的婚姻。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首敘事詩的寫作意圖:一方面是揭露封建倫理道德和封建家長制的罪惡,指出它是婚姻悲劇的根源;另一方面是歌頌焦仲卿、劉蘭芝忠于愛情的崇高品質(zhì)以及以死抗爭的反抗精神。
羅密歐與朱麗葉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找到學習的樂趣,幫助教師能夠井然有序的進行教學。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羅密歐與朱麗葉
莎士比亞
教學目標:
1.積累莎士比亞及與之有關的文學常識。
2.欣賞莎士比亞詩化的戲劇語言;領悟戲劇旁白、對白所表現(xiàn)的人物情感和對愛情的追求。
3.體會東西方文化表情達意的差異。
教學重難點:
欣賞戲劇語言,領悟戲劇旁白、對白所表現(xiàn)的人物情感和對愛情的追求。
教學課時:課時
教學方法:自讀自賞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愛情是文學作品永恒的主題。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為之傾倒,用摯熱的感情唱出一曲曲愛的贊歌。盡管我們都衷心祝愿有情人終成眷屬,文學史上還是留下了許多凄惻哀婉的愛情故事。這樣的愛情悲劇我們接觸過許多,誰能來舉例?
劉蘭芝與焦仲卿、梁山伯與祝英臺、賈寶玉與林黛玉……今天我們再來研讀一篇愛情悲劇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二、作家作品
1、莎士比亞(1564一1616),英國著名戲劇家,他的戲劇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最高成就,也是歐洲以至世界文學的高峰之一。從1590年起至1612年止的二十多年中,莎士比亞一共完成敘事長詩兩部、十四行詩一共一百五十四首、戲劇三十七部。主要作品有:歷史劇《亨利四世》,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劇《漢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以及悲喜劇《羅密歐與朱麗葉》。馬克思贊譽他是“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2、《羅密歐與朱麗葉》劇情
意大利維洛那城的凱普萊特和蒙太古兩個家族有世仇,他們之間常常發(fā)生流血事件。一天,凱普萊特家舉行盛大的化裝舞會,蒙太古的兒子羅密歐在朋友慫恿下,戴上假面具去參加。舞會上,他與凱普萊特的女兒朱麗葉一見鐘情。舞會結(jié)束后,羅密歐偷偷跳進凱普萊特家的花園,想再看看朱麗葉。朱麗葉此時正好站在陽臺上,喃喃自語,表達自己的愛戀之情。羅密歐十分激動,也向他傾吐衷腸。直到天亮,倆人才依依惜別。(課文節(jié)選的就是這部分)
經(jīng)勞倫斯神甫幫助,兩人秘密舉行婚禮。后羅密歐刺死朱麗葉的表哥被放逐,朱麗葉也面臨被逼婚的窘境。神甫給朱麗葉吃安眠藥讓她裝死,不明真相的羅密歐趕到朱麗葉身邊后自殺殉情。朱麗葉蘇醒后,發(fā)現(xiàn)愛人已死,于是用匕首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兩人靈柩前,不共戴天的兩個家族最終和解。
三、閱讀全文,理清思路
1、學生朗讀課文,思考:
節(jié)選部分是全劇的第二幕第二場,說說這場戲主要講了什么。
是講兩人花園相會的,簡稱“陽臺會”。它描寫的是羅密歐在凱普萊特家花園里與朱麗葉幽會的情景。表白熱烈而真摯,體現(xiàn)了他們追求幸福,向往美好未來的人文主義思想。
2、理清課文脈絡情節(jié)。請同學劃分文章層次結(jié)構
明確:一兩人獨白,表達相思
二兩人對白,說愛盟誓
三兩人定情,不忍離別
四、問題探究,理解下列句子。
1、沒有受過傷的人才會譏笑別人身上的創(chuàng)痕。
明確:“受過傷”指的是感情的創(chuàng)傷,這句話表達了羅密歐陷入了對朱麗葉的深深思念之中而不能自拔,顯示了他內(nèi)心的慌亂與焦灼。
2、朱麗葉就是太陽!起來吧,美麗的太陽!
明確:把朱麗葉比作“太陽”,表達了朱麗葉在羅密歐心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太陽”在西方文學文化中象征著圣潔與美麗。正如《詩經(jīng)》、《楚辭》里常用香草、鮮花比喻美人、賢臣等等。
3、因為我在這夜色之中仰視著你,就像一個塵世的凡人,張大了出神的眼睛,瞻望著一個生著翅膀的天使,駕著白云緩緩地馳過了天空一樣。
明確:這是羅密歐的獨白。“凡人”是庸俗的,而“天使”是圣潔的,用這些字眼來表達羅密歐對朱麗葉的仰慕之情。
4、我沒法告訴你我叫什么名字。敬愛的神明,我痛恨我自己的名字,因為它是你的仇敵;要是把它寫在紙上,我一定把這幾個字撕成粉碎。
明確:這句話寫出了羅密歐對封建世俗的仇恨,“撕成粉碎”是表現(xiàn)他向封建倫理發(fā)起的強有力的挑戰(zhàn)。
5、“不用起誓吧;或者要是你愿意的話,就憑著你優(yōu)美的自身起誓,那是我所崇拜的偶像,我一定會相信你的?!?br>
明確:在朱麗葉眼中,上帝是不存在的,自然界的萬物(包括月亮)也是不可靠的,唯一值得信賴的就是情人自身。
五、領悟鑒賞:
1、領悟重點
⑴該劇主要刻畫了怎樣的人物形象?
提示:《羅密歐與朱麗葉》描寫一對青年男女因家族間的世仇而不能聯(lián)姻,結(jié)果自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殘酷無情,同時歌頌了青年男女純潔堅貞的愛情,表達了作者早期的人文主義思想。
劇中的女主人公朱麗葉是一位名門閨秀。她熱愛生活,天真純潔,在同羅密歐相愛之前是一個循規(guī)蹈矩、惟命是從的賢淑少女,她愛上羅密歐后,愛情灼熱的火焰在她身上立刻變成一股不可遏止的力量。她變得大膽起來了,再也不是俯首帖耳,唯父母之命是聽的閨秀了。月夜中,她自言自語,道出了對羅密歐的愛慕與思念,當心上人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的時候,她拋棄了少女的矜持,勇敢地沖破封建束縛,徹底拋棄了封建家族觀念,大膽地表白了自己的愛情,顯示了她是一個堅定果斷的體現(xiàn)了時代精神的資產(chǎn)階級新女性。
羅密歐也是一個具有人文主義生活理想的新時代的青年,為了追求個人幸福生活。他敢于掙脫封建倫理觀念的束縛。他出生于名門貴族,熱愛生活,有理想,為了純潔的愛情。他敢于反抗封建制度,視死如歸,雖赴湯蹈火在所不惜,顯示了人文主義者為追求幸福生活,實現(xiàn)生活理想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⑵如何理解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表白?
提示:羅密歐與朱麗葉都是出自名門貴族,他們的身上不可避免地帶有封建思想的烙印。但當他們相愛后,立刻有了一股無窮的力量,敢于冒著極大的危險而偷偷相會,這次相會是偶然的。但從感情發(fā)展的趨勢看,又是必然的。
當這對相愛的人見面之后,羅密歐與朱麗葉再也顧不上封建勢力和封建倫理觀念,他們大膽追求愛情,向?qū)Ψ交ピV衷情。他們的表白是熱烈而真摯的,是純真而果敢的。這正體現(xiàn)了他們追求幸福,向往美好未來的人文主義思想。
⑶在該劇的結(jié)尾處,羅密歐說愿意做朱麗葉用絲線牽拉的鳥兒。該怎樣理解?
提示:羅密歐敢于冒著極大的危險去見朱麗葉,足見他對朱麗葉的愛慕之切和思念之深,在羅密歐的心目中,朱麗葉的美麗是無與倫比的。處于情感高峰上的戀人都心甘情愿地失去自我,把自己完全地融進對方的身體和靈魂里去。這種融會不是自由的喪失,而且獲得最大的自由。
2、剖析難點
怎樣理解該劇所蘊含的人文主義思想?
提示:人文主義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chǎn)階級在反封建、反教會斗爭中形成的一種思想體系。它反對一切以神為本的舊觀念,宣傳人是宇宙的主宰;反對封建思想,贊美愛情是人類最崇高的感情。
羅密歐與朱麗葉本是一見鐘情,互生愛慕,但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響,卻難成眷屬。面對倫理觀念的重重阻隔,他們秘密相會,互訴衷情,勇敢地追求著自己的愛情,追求著自己的幸福生活,成為封建秩序的叛逆者。特別是該劇的結(jié)尾,兩個世仇之家面對著兒女的尸體幡然醒悟,言歸于好,則象征著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沒落和年輕一代追求愛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勝利,象征著作者所宣傳的人文主義思想的勝利。
3、鑒賞藝術
⑴如何理解該劇的語言特點?
提示:《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一部詩劇。節(jié)選部分較好地體現(xiàn)了莎士比亞戲劇詩化、散文化的語言特點。
劇中的人物對話,語言簡明、形象、生動,音韻和諧,是詩的語言,表現(xiàn)出人物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如文中多處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用“太陽”“大?!薄磅r花”等比喻朱麗葉,這對于塑造人物形象來說,既顯得生動,又富有意蘊。再如文中朱麗葉與羅密歐的愛情表白,熱情洋溢,音韻和諧,猶如一篇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而羅密歐在臨別時對朱麗葉的祝福簡直就是一首抒情詩了。
⑵主題呈現(xiàn)技巧剖析
①節(jié)選這場戲十分注重氣氛的渲染和營造,莎士比亞一方面充分利用環(huán)境來烘托氣氛,如神秘的夜色、靜謐的花園、皎潔的月亮、溫暖的晨曦;另一方面運用西方詩歌中適合于描寫愛情的詩體,如十四行詩等,讓兩個戀人在詩情畫意中唱出一首首美麗的抒情詩。如“美麗的太陽”一段抒情獨白(“那邊窗子里亮起來的是什么光”——“好讓我親一親她臉上的香澤”)中。
②莎士比亞綜合運用比喻、擬人、象征、對比、夸張等多種修辭手法,使一句句獨白充滿詩意。他不僅把朱麗葉比喻為美麗的太陽,表達對她的贊美之情,還將月亮擬人化,比作有嫉妒心的人,它因不如朱麗葉美麗,“已經(jīng)氣得面色慘白”。太陽象征著純潔的愛情,而“妒忌的月亮”則象征著家族冤仇與世俗禮教,“美麗的太陽”、“趕走那妒忌的月亮”,深層次地象征了堅貞純潔的愛情,必將戰(zhàn)勝家族冤仇與世俗禮教的美好愿望。
“既然她這樣妒忌著你,你不要忠于她吧;脫下她給你的這一身慘綠色的貞女的道服,它是只配給愚人穿的?!薄皯K綠色的貞女的道服”象征封建包辦婚姻,說“它是只配給愚人穿的”,表達了主人公對它的憎惡和反叛,也反映了主人公對自由婚姻的憧憬。
六、遷移拓展:
《西廂記》中張生高中狀元,最終與鶯鶯成為眷屬?!读_密歐與朱麗葉》中兩人相愛,雙雙以死告白天下,一個以美滿收場,一個卻以悲愴結(jié)局。在反封建的題材上,《西廂記》與《羅密歐與朱麗葉》異曲同工,可結(jié)局卻迥然不同,你怎樣理解這種現(xiàn)象?
思維提示:中西戲劇的比較
中西戲劇的比較
1、關于愛情劇。中西都有大量的愛情劇?!霸柑煜掠星槿私K成眷屬”是中西民族的共同心理。作家同情、歌頌為追求自由戀愛而獻身的男女,憎恨、譴責、控訴破壞愛情的惡勢力,是中西愛情劇的共性。
2、西方更多的是從悲劇的角度去表現(xiàn)“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觀念。中國戲曲更多的是從喜劇的角度去表現(xiàn)同樣的觀念。所以,大多表現(xiàn)為“悲——歡——離——合(大團圓)”的公式。西方的則為“悲——歡——離——亡”。
3、西方的愛情劇多側(cè)重于兩個人的愛情心理。中國的愛情劇大多與國家、社會相聯(lián)系,從更大的社會背景去描寫愛情。
總結(jié):中西文化背景的差異,文化傳統(tǒng)的差異,是使兩部劇作結(jié)尾迥異的主要因素。中國人自《詩經(jīng)》、神話以來,都在追求一種愛情婚姻的美滿和社會生活的和諧。儒學中“大同”、“中庸”、“仁愛”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因而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愛情故事往往是飽經(jīng)挫折與坎坷之后終成眷屬。但是西方人自希臘神話產(chǎn)生以來,文學作品中悲劇的色彩尤為濃重。這就與西方漸次出現(xiàn)的人文主義思想分不開。但是悲喜劇在中西方都有存在,因而作家個人的構思亦有不同。倘使張生與鶯鶯有羅密歐與朱麗葉一樣的結(jié)局,也未為不可,只是中國老百姓不一定買帳。同樣羅密歐與朱麗葉也終成眷屬,主題中的反封建意識也就受到削弱。因而兩劇結(jié)尾的不同正反映一種現(xiàn)象:社會背景不同,群眾欣賞口味不同,作品構思不同,結(jié)尾亦有不同表現(xiàn)。
規(guī)律點撥:文藝來自生活,學會站在生活的高度來欣賞文學作品,并且要多角度地思考問題。
羅密歐與朱麗葉 (蘇教版)
【教學目標】
1、了解莎士比亞生平及其戲劇創(chuàng)作;
2、體會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
3、認識羅密歐朱麗葉愛情悲劇的時代意義、社會意義。
【教學重點】
1、體會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特別是羅密歐聽到朱麗葉死后的痛苦心情;
2、體會莎劇語言充滿濃厚詩情的特點。
【教學難點】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的悲劇性以及體現(xiàn)出的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研究性學習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
【總體設計】精心設計預習內(nèi)容,把介紹文學常識、熟悉劇本情節(jié)放在預習環(huán)節(jié)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課堂教學的組織過程中,采用情境教學、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融戲劇常識、人物分析、情感體會于學生積極參與的各種語文活動之中,課堂調(diào)控要靈活,要讓學生既能“入乎其內(nèi)”,又能“出乎其外”;改變傳統(tǒng)的練習鞏固模式,課后設置更為開放的學習空間,充分體現(xiàn)學習的廣延性和可持續(xù)性特點。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步驟】
一、預習設計(內(nèi)容見前)
授課前3-4天發(fā)下預習設計內(nèi)容,并提示學習要求及方法。
二、課堂導入:
由一塊石頭(此石頭表面含有兩個人物外形,投影顯示)的命名入手,談談文學作品所表現(xiàn)的永恒主題:愛情。教師可以朗誦一首簡短的愛情詩(或根據(jù)學過的文學作品編寫)引出《羅密歐與朱麗葉》。
教師模仿莎劇人物出場念《開場詩》,投影顯示:
故事發(fā)生在維洛那名城,
有兩家門第相當?shù)木拮澹?/p>
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爭,
鮮血把市民的白手污瀆。
是命運注定這兩家仇敵,
生下了一雙不幸的戀人,
他們的悲慘凄涼的殞滅,
和解了他們交惡的尊親。
這一段生生死死的戀愛,
還有那兩家父母的嫌隙,
把一對多情的兒女殺害,
演成了今天這一本戲劇。
交代過這幾句挈領提綱,
請諸位耐著心細聽端詳。
三、熟悉情節(jié):
戲劇是一種在舞臺上表演且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形式,它主要是通過劇中人物臺詞來體現(xiàn)和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借助于臺詞來把握戲劇情節(jié)是我們常用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人物對話比較多,讀完后情節(jié)并不能很清晰的呈現(xiàn)在讀者的大腦中。而分析人物間的關系則可以幫助我們迅速的熟悉劇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運走向。
一、、熟悉情節(jié):
1、第五幕第三場主要出現(xiàn)了哪幾個人物?他們是什么身份?關系是怎樣的?
2、用簡要的語言概述課文節(jié)選部分內(nèi)容。?帕里斯被羅密歐所殺;羅密歐為朱麗葉殉情;勞倫斯交待故事原委;親王裁決兩家終和解。
二、問題設計
1、當心愛的朱麗葉已長眠在冰冷的墓穴中。此時的羅密歐是怎樣一番心情呢?
(歸納)暴躁、狂怒。
如羅密歐一上場,就對他的仆人用了一連串的命令語言,甚至夾有恐嚇。“把那鋤頭和鐵鉗給我?!薄耙莿右粍?,我就要你的命?!?/p>
他還無理地咒罵墳墓。如:“你無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愛的人。”泥土本來是無辜的,但是它卻使朱麗葉與羅密歐陰陽阻隔,再難相聚,所以在羅密歐心中,它變得面目可憎。
還表現(xiàn)在他與帕里斯的決斗上。(最好涉及到“騎士”“俠客”“武士道”精神)
2、問:一個人在面對巨大的愛情變故時,往往有哪幾種變化?
痛不欲生,立志殉情——-羅密歐無能為力、殉情——焦仲卿茍且偷生——李甲?
(歸納)。如:他對著“死”去的朱麗葉反復傾訴“我要永遠陪伴著你,再不離開這漫漫長夜的幽宮”“我要在這兒永久安息下來”“跟網(wǎng)羅一切的死亡訂立一個永久的契約”等。愛人已死,他不愿獨活世上。
3、殉情的方式可不可???或如何看待殉情這種方式?
明確:時代不同了,社會背景不同了,在今天,這種殉情的方式已不可取,但男女主人公堅韌、執(zhí)著的精神卻永遠鼓舞著人們?nèi)プ非笮腋?、自由,?chuàng)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來!????傾心相愛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雖然未成眷屬,但他們誓死捍衛(wèi)愛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信念讓人欽佩。
當然也要允許學生“天涯何處無芳草”等另類的說法,不在于對錯,重要的是引導。
4、“苦味的向?qū)В^望的領港人,現(xiàn)在趕快把你的厭倦于風濤的船舶向那巖上沖撞過去吧!”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苦味的向?qū)?,絕望的領港人”指的是什么呢?
(歸納)這句話用比喻的修辭表現(xiàn)了羅密歐的痛苦和絕望。對于“苦味的向?qū)?,絕望的領港人”的理解,可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
小結(jié):通過品味語言,我們了解到此時的羅密歐心情十分復雜。愛人的死使他失去了理智,一反昔日的溫和有禮,變得暴躁,狂怒。他悲痛欲絕,立志殉情,所以痛苦之中又感到一絲欣慰。就這樣,忠誠的羅密歐帶著對愛的向往,悲壯地倒下了。命運似乎在故意作弄人,就在他倒下的瞬間,朱麗葉卻滿懷與羅密歐相聚的希望從假死中醒來。當她看到眼前凄慘的一幕時,不顧勞倫斯長老的勸阻,毅然決然地舉起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臟。
三、分析劇作的矛盾沖突,理解作品的主題?
1、問: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懂得欣賞悲劇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來!”。結(jié)合這一論述,體會羅、朱愛情的悲劇性以及作品閃耀的人文主義思想光輝。?一對生死相戀的情人,一朵綻苞初放的愛情之花,就這樣凋零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場悲劇呢?(與焦仲卿、李甲比較)
(歸納)封建世仇和封建家長制??山Y(jié)合劇情分析,如:兩個家族的械斗,朱麗葉的父親逼迫女兒嫁給帕里斯等。兩家的家長,都在自覺不自覺地頑固維護著本家族的榮譽和勢力,他們實際代表的是一種狹隘保守的舊道德、舊觀念。
主人公的不幸結(jié)局都是由自身的某些弱點造成的,所謂的悲劇實際是性格悲劇。如:哈姆雷特的優(yōu)柔寡斷,奧賽羅的盲目輕信。估計一些學生在此基礎上會想到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固然與封建世仇和家長制分不開,但與羅密歐的急躁也不無關系。我們從劇本中可以得到一些社會教訓。
2、帕里斯形象分析
一個貴族子弟,作者通過他與侍童的談話及他在墳前為朱麗葉獻花,向朱麗葉表達自己的悲傷來表現(xiàn)對朱麗葉的愛,特別是當羅密歐想打開墓穴時,他毅然以生命捍衛(wèi)自己心愛的人的尊嚴,可見他是一個心底善良,而又不失尊嚴的愛情專一的血性男兒。第三者、愛上一個不愛他的人,怎么辦?他應該說是全劇本中最富有悲劇意義的人物,或許是為了心愛人,或許是為了自己的尊嚴,或許是……,對這個人物應該容許學生發(fā)表意見。我個人認為,分析帕里斯更有現(xiàn)實意義,往往這個人物被我們廣大老師忽略了。?四、莎士比亞的悲劇特點它必須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結(jié)束。人文主義者認為,悲劇之所以為悲劇,必須以主人公的災難性結(jié)局而結(jié)束,而死亡是一個人最大的災難。近代和現(xiàn)代悲劇就不是這樣,重要的不僅在于悲劇主人公個人的遭遇,而在于悲劇表現(xiàn)的矛盾的深度,解釋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度。莎翁悲劇的主人公雖然死了,令人痛心,但他為之奮斗的理想?yún)s勝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劇主人公之死給人以悲壯感,而不是單純的悲哀,當然更不是悲觀。悲劇的主人公必須是貴族。這是階級偏見和時代局限。悲劇人物的行動必須出自他們本人的意志和內(nèi)心,即悲劇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不能歸咎于客觀原因,而應由自己負責。
四、觀看電影片段:
選取羅密歐在朱麗葉墓前自訴和朱麗葉醒來一段。
五、賞讀品味
莎士比亞是語言大師。莎士比亞的劇作創(chuàng)造了語言的奇跡,讓每一位讀者感受到了語言的巨大魅力。他的語言就是上帝,在塑造著人物性格,也在改變著人物命運;他的語言充滿詩一樣澎湃的激情,屢屢掀起讀者情感的波濤。細細品讀這篇文章的語言以及蘊含的情感應該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1、請兩位男生上臺,對著投影“躺在墓中的朱麗葉”分別朗讀帕里斯、羅密歐的臺詞。配音樂。
2、簡評兩學生的朗讀。在分析時要扣住人物的性格。
3、讓男生模仿羅密歐的口吻,想象一個情境(比如聽到一只鳥叫,看到火把),再多說幾句,書面表達出來;女生可想象朱麗葉在看到羅密歐已死去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并描寫出來。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習作。
4、再請兩位男生朗讀帕里斯與羅密歐交鋒的一段,并作簡評。體會當時羅密歐、帕里斯不同的心理,特別是情感表現(xiàn)的程度。
六、探尋主旨
帕里斯死了。(死也就死了)可是,羅密歐死了,朱麗葉也死了,他們死在愛神的懷抱里。那么,怎么能說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死是一部愛情的悲劇呢?什么是悲???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懂得欣賞悲劇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來!”。結(jié)合這一論述,體會羅、朱愛情的悲劇性以及作品閃耀的人文主義思想光輝。
七、結(jié)束授課學生齊讀劇尾維羅那親王的臺詞,最后兩句教師參與朗讀。
八、創(chuàng)意表演:(如時間充足,可以放在課堂;否則作為課外表演練習)
讓學生自薦出任導演,由導演選擇演員,并安排劇情。教師隨機采訪其他同學對劇情及人物性格的認識、理解。
九、擴展閱讀
1、課外閱讀《羅密歐與朱麗葉》全劇。
2、搜羅古今中外文學作品中的愛情悲劇,作比較閱讀,研究其共性及差異性。
《羅密歐與朱麗葉》備課
《羅密歐與朱麗葉》
備課資料
一、課文補注
人文主義:十四至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的一種資產(chǎn)階級思潮。①人道主義的另一譯名。②以人道主義、人性論、人文主義為中心的資產(chǎn)階級的文化思想。
(摘自《語文知識詞典》)
二、課文析讀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劇美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的早期作品,它詩意盎然,熱情充沛,被人們稱為抒情悲劇。
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了給人看?!读_密歐與珠麗葉》就充分體現(xiàn)了悲劇的藝術魅力。主人公羅密歐與朱麗葉之死仿佛有一種蕩人心魄的力量,讓人們咀嚼著這幕劇的深邃內(nèi)涵和藝術魅力。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劇美首先體現(xiàn)在情節(jié)的曲折性。從課文節(jié)選部分來看,當人們正在為帕里斯和羅密歐這兩個熱血青年相繼死去而痛惜時,作者卻偏偏讓朱麗葉醒來,讓人們不由得惋惜羅密歐為什么那么快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如果他再遲來一會兒或許悲劇就不會發(fā)生,這可以說是濃墨重彩的悲劇。勞倫斯長老的敘述更是讓人感到在傷痛的心靈上撒鹽的感覺。不管主人公會有多少活的可能,他們都沒有逃脫一死的命運。面對強大的封建觀念和世俗觀念,他們只有以死來捍衛(wèi)愛情,以死來向封建倫理道德宣戰(zhàn)。痛定思痛,人們不能不為那個扼殺人性的時代而憤怒。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劇美還體現(xiàn)在主人公面對死亡昂揚無畏的態(tài)度上。朱麗葉是那般美貌,雖然已失去了呼吸,躺在墳墓中,她的手臂、她的眼睛、她的嘴唇還是那么迷人。她是一點“嬌紅”,她的墓是一座“芳墳”。帕里斯和羅密歐為朱麗葉天使般的美艷而折服,他們?yōu)橹禧惾~去死像是一種挑戰(zhàn)和享受。尤其是羅密歐的大段獨白充分表達了他對朱麗葉忠貞不渝的愛戀。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以喜劇的大團圓結(jié)局而告終。悲劇主人公一個個相繼死去,最終換來了蒙太古和凱普萊特兩個家族的牽手言和,這多少有些諷刺的意味。但幾千年的封建觀念對擁有封建觀念的人做出了懲罰,他們的和解讓我們看到了人文主義勝利的一絲曙光。
正如羅密歐所說,他們的墳墓將是一座燈塔,為后人指明方向。
(選自“杭十四中”網(wǎng),作者向陽,有改動)
三、類文薦讀
哈姆雷特(節(jié)選)
(哈姆雷特上)
哈姆雷特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通過斗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死了;睡著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這一種睡眠之中,我們心頭的創(chuàng)痛,以及其他無數(shù)血肉之軀所不能避免的打擊,都可以從此消失,那正是我們求之不得的結(jié)局。死了;睡著了;睡著了也許還會做夢;嗯,阻礙就在這兒:因為當我們擺脫了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將要做些什么夢,那不能不使我們躊躇顧慮。人們甘心久困于患難之中,也就是為了這個緣故;誰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撻和譏嘲、壓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輕蔑的愛情的慘痛、法律的遷延、官吏的橫暴和費盡辛勤所換來的小人的鄙視,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
誰愿意負著這樣的重擔,在煩勞的生命的壓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為懼怕不可知的死后,懼怕那從來不曾有一個旅人回來過的神秘之國,是它迷惑了我們的意志,使我們寧愿忍受目前的折磨,不敢向我們不知道的痛苦飛去?這樣,重重的顧慮使我們?nèi)兂闪伺撤?,決心的赤熱的光彩,被審慎的思維蓋上了一層灰色,偉大的事業(yè)在這一種考慮之下,也會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動的意義。
且慢!美麗的奧菲利婭!——女神,在你的祈禱之中,不要忘記替我懺悔我的罪孽。
奧菲利婭我的好殿下,您這許多天來貴體安好嗎?
哈姆雷特謝謝你,很好,很好,很好。
奧菲利婭殿下,我有幾件您送給我的紀念品,我早就想把它們還給您,請您現(xiàn)在收回去吧。
哈姆雷特不,我不要,我從來沒有給你什么東西。
奧菲利婭殿下,我記得很清楚您把它們送給了我,那時候您還向我說了許多甜言蜜語,使這些東西格外顯得貴重;現(xiàn)在它們的芳香已經(jīng)消散;請您拿回去吧,因為在有骨氣的人看來,送禮的人要是變了心,禮物雖貴,也會失去了價值。拿去吧,殿下。
哈姆雷特哈哈!你貞潔嗎?
奧菲利婭殿下!
哈姆雷特你美麗嗎?
奧菲利婭殿下是什么意思?
哈姆雷特要是你既貞潔又美麗,那么你的貞潔應該斷絕跟你的美麗來往。
奧菲利婭殿下,難道美麗除了貞潔以外,還有什么更好的伴侶嗎?
哈姆雷特嗯,是的;因為美麗可以使貞潔變成淫蕩,貞潔卻未必能使美麗受它自己的感化;這句話從前像是怪誕之談,可是現(xiàn)在時間已經(jīng)把它證實了。我的確曾經(jīng)愛過你。
(節(jié)選自《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場)
閱讀提示:哈姆雷特本來是丹麥的一個快樂王子,為了報殺父之仇(其父被叔父毒死)而歷經(jīng)周折。誤殺了情人的父親,失去了情人,中計與情人哥哥決斗。臨死前,哈姆雷特奮力刺死了叔父,為父親報了仇。在這出悲劇中,哈姆雷特是那些具有先進思想的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人物。他熱愛生活,反抗邪惡,但卻思想多于行動,過于優(yōu)柔寡斷;叔父代表的是封建反動勢力,他荒淫無恥,奸險毒辣,詭計多端。哈姆雷特的復仇行動,表達了文藝復興時期,先進的人文主義者要求沖破封建勢力束縛的強烈愿望,哈姆雷特的悲劇反映了包括莎士比亞在內(nèi),整整一代人文主義者的悲劇。
四、鑒賞方略
戲劇的閱讀與鑒賞之三:莎士比亞戲劇的情節(jié)和人物
莎士比亞戲劇的情節(jié)是生動而豐富的,首先表現(xiàn)在運用雙重或多重情節(jié)反映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他的劇作往往由相互交織的幾條線索組成?!豆防滋亍分杏腥龡l為父復仇的線索。《李爾王》中也有兩條相似的情節(jié)。當然,莎士比亞戲劇并非都是多線索的,也有單線索的。這類劇作則以情節(jié)的生動曲折取勝,同樣也體現(xiàn)了生動豐富的特點?!读_密歐與朱麗葉》的戲劇沖突就是始終沿著羅朱愛情悲劇這條線索展開,一氣呵成,中間沒有橫生枝蔓。整個劇情波瀾起伏,高潮迭起,曲折多變。
莎士比亞戲劇的生動性和豐富性還體現(xiàn)在打破了悲劇與喜劇之間的嚴格界限。依據(jù)生活的本來面貌,把悲劇成分和喜劇因素結(jié)合于同一劇中,創(chuàng)造了悲喜混雜劇,像《羅密歐與朱麗葉》,這出著名的愛情悲劇也含有喜劇的成分,劇本的結(jié)尾則是如此。這一悲喜雜糅的特點,為18世紀正劇的出現(xiàn)作了充分準備。
在人物塑造上,莎士比亞善于將人物置于尖銳激烈、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中來揭示性格特征。羅密歐對愛情的忠貞,就是通過和封建家族那腐朽陳舊的封建意識和封建倫理觀念的斗爭中展現(xiàn)的。
莎士比亞還擅長在發(fā)展中刻畫人物。莎士比亞戲劇中的許多人物性格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矛盾斗爭中不斷發(fā)展的。朱麗葉剛出場時,只是個受封建禮教熏陶的、隨順母親的弱女子。后來,在追求自由、愛情的斗爭過程中竟然掙脫一切束縛,成長為一位反封建的堅強女性。
由于重視人物的個性描寫,在莎士比亞的人物畫廊中,同一類人物也各具特色,如他筆下的一系列新型女性,均出身高貴,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新思想的影響,不滿封建婚姻,爭取愛情自由,但她們的性格沒有一個是相同的。朱麗葉在反封建、爭自由的斗爭中,表現(xiàn)出的主要特征是勇敢和堅強;而苔絲狄蒙娜(《奧賽羅》)在反封建斗爭中同朱麗葉一樣的勇敢堅強,但在反對新的社會罪惡極端利己主義勢力時,就顯得軟弱無力,至死不悟;而奧菲利婭(《哈姆雷特》)則顯得天真、柔順、缺乏自主性、缺乏反抗斗爭精神,她不能像朱麗葉、苔絲狄蒙娜那樣自作主張,掙脫家庭的束縛,而是被利用,在痛苦中發(fā)瘋落水而死去。
總之,莎士比亞戲劇中的人物性格豐富,個性鮮明,又有發(fā)展變化。為世界文學人物畫廊增添了許多不朽的形象,而這些思想深刻、豐富復雜的人物性格,又是在生動豐富的情節(jié)中一一展現(xià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