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健康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17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學案。
新泰實驗中學11—12學年上學期八年級數(shù)學第1章學案
1.2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學習目標:
1、理解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概念,掌握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
2、能運用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性質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能夠利用直尺和圓規(guī)作已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重難點:
重點:1、掌握線段垂直平分線性質。
2、能運用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性質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難點:1、能夠利用直尺和圓規(guī)作已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2、能運用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性質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習過程:
一、情境思考:
如圖所示,公路AB附近有兩個村莊C,D,要在公路邊建一個車站,為了方便起見,要求這個車站到兩個村莊的距離相等,你能找出這個車站嗎?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知識一
1、學生自主學習課本第8頁:實驗與探究,第9頁交流與發(fā)現(xiàn)
2、成果交流,歸納提升
A:(1)于線段,并且這條線段的直線叫做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線段是圖形,它的一條對稱軸是
B: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
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任意一點到的距離.
3、應用:如圖1:MN是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E是MN上一點,則EA與EB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答:
因為
所以圖1.
4、練習:(1)、如圖2:在直角三角形中∠C=900,DE是斜邊AB的垂直平分線,則DA=________為什么?如果CD=1cm,BD=2cm,則AC=_____cm.
圖2.
(2)如圖3: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l交AB于點N,M為直線l上任一點,若AB=2cm,△MAB的周長為10cm,則MA=_________cm
(二)探究二:能夠利用直尺和圓規(guī)作已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圖3.我們能用折疊的方法作出線段的垂直平分線,還可以用直尺和圓規(guī)作已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怎么做呢?請你自學第9頁例題并嘗試做一做。
已知:線段AB
求作: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
作法:(1)
你能用折疊的方法驗證上面尺規(guī)作圖的正確嗎?
鞏固練習:課本P9練習第1題
課本P10習題A組第1、2題
三、鞏固與拓展
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點A坐標為(0,4),B坐標為(6,0).那么線段OA與OB垂直平分線的交點P的坐標為()
2、已知:線段AB及一點P,PA=PB,則點P在上。
3、已知:如圖,∠BAC=1200,AB=AC,AC的垂直
平分線交BC于D則∠ADC=。
4、△ABC中,∠A=500,AB=AC,AB的垂直平分線
交AC于D則∠DBC的度數(shù)。
5、△ABC中,DE、FG分別是邊AB、AC垂直平分線,則∠B∠BAE,∠C∠GAF,若∠BAC=1260,則∠EAG=。
6、如圖,△ABC中,AB=AC=17,BC=16,DE垂直平分
AB,則△BCD的周長是。
7、如圖所示,已知等腰△ABC,AB邊的垂直平分線交另一腰AC于D,且AB=AC=8,BC=6,求△BDC的周長。
四、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并與同學交流。
五當堂測試
A:夯實基礎:
1、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中垂線):垂直并且一條的直線,稱為這條的垂直平分線,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到這條線段兩個的距離。
2.在△ABC中,AB=AC=6cm,AB的垂直平分線與AC相交于E點,且△BCE的周長為10cm,則BC=______cm.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1)與線段垂直的直線上的任意一點到線段的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2)過線段中點的直線上的任意一點到線段的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3)平面上存在一點P,它到長度為4厘米的線段的兩端點的距離可以同時為2厘米,也可以同時為5厘米。
A、0個B、1個C、2個D、3個
4.若點P是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上任意一點,且PA=3厘米,則PB=厘米,AB6厘米(填“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或等于”)
5、如圖5,點A,B是兩家大型工業(yè)企業(yè),現(xiàn)要建一座水電站,向這兩家企業(yè)輸送電力資源,問:電站建在哪里才能使送電量相同?
B:能力提高
3.如圖6,在△ABC中,AB=AC=16cm,AB的垂直平分線交AC于D,如果,BC=10cm,那么△BCD的周長是cm
五.自我評價
項目等級ABCD
掌握知識的情況
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給自己一句鼓勵的話
精選閱讀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教案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教學內容: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及逆定理,掌握這兩個定理的關系并會用這兩個定理解決有關幾何問題。
2、了解線段垂直平分線的軌跡問題。
3、結合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性質定理及逆定理的引入證明及運用。
教學難點: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性質定理及逆定理的關系。
教學關鍵:
1、垂直平分線上所有的點和線段兩端點的距離相等。
2、到線段兩端點的距離相等的所有點都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教具:投影儀及投影膠片。
教學過程:
一、提問
1、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及逆定理是什么?
2、怎樣做一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二、新課
1、請同學們在課堂練習本上做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EF(請一名同學在黑板上做)。
2、在EF上任取一點P,連結PA、PB量出PA=?,PB=?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值有什么關系?
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得出結果PA=PB,再取一點P試一試仍然有PA=PB,引導學生猜想EF上的所有點和點A、點B的距離都相等,再請同學把這一結論敘述成命題(用幻燈展示)。
定理: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和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這個命題,是我們通過作圖、觀察、猜想得到的,還得在理論上加以證明是真命題才能做為定理。
已知:如圖,直線EF⊥AB,垂足為C,且AC=CB,點P在EF上
求證:PA=PB
如何證明PA=PB學生分析得出只要證RTΔPCA≌RTΔPCB
證明:∵PC⊥AB(已知)
∴∠PCA=∠PCB(垂直的定義)
在ΔPCA和ΔPCB中
∴ΔPCA≌ΔPCB(SAS)
即:PA=PB(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
反過來,如果PA=PB,P1A=P1B,點P,P1在什么線上?
過P,P1做直線EF交AB于C,可證明ΔPAP1≌PBP1(SSS)
∴EF是等腰三角型ΔPAB的頂角平分線
∴EF是AB的垂直平分線(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
∴P,P1在AB的垂直平分線上,于是得出上述定理的逆定理(啟發(fā)學生敘述)(用幻燈展示)。
逆定理:和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根據(jù)上述定理和逆定理可以知道:直線MN可以看作和兩點A、B的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可以看作是和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三、舉例(用幻燈展示)
例:已知,如圖ΔABC中,邊AB,BC的垂直平分線相交于點P,求證:PA=PB=PC。
證明:∵點P在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上
∴PA=PB
同理PB=PC
∴PA=PB=PC
由例題PA=PC知點P在AC的垂直平分線上,所以三角形三邊的垂直平分線交于一點P,這點到三個頂點的距離相等。
四、小結
正確的運用這兩個定理的關鍵是區(qū)別它們的條件與結論,加強證明前的分析,找出證明的途徑。定理的作用是可證明兩條線段相等或點在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五、練習與作業(yè)
練習:第87頁1、2
作業(yè):第95頁2、3、4
《教案設計說明》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及逆定理,都是幾何中的重要定理,也是一條重要軌跡。在幾何證明、計算、作圖中都有重要應用。我講授這節(jié)課是線段垂直平分線的第一節(jié)課,主要完成定理的引出、證明和初步的運用。
在設計教案時,我結合教材內容,對如何導入新課,引出定理以及證明進行了探索。在導入新課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我先讓學生做一條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EF,在EF上取一點P,讓學生量出PA、PB的長度,引導學生觀察、討論每個人量得的這兩個長度之間有什么關系:得到什么結論?學生回答:PA=PB。然后再讓學生取一點試一試,這兩個長度也相等,由此引導學生猜想到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中來,使學生通過作圖、觀察、量一量再得出結論。從而把知識的形成過程轉化為學生親自參與、發(fā)現(xiàn)、探索的過程。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分析性質定理的題設與結論,畫圖寫出已知、求證,通過分析由學生得出證明性質定理的方法,這個過程既是探索過程也是調動學生動腦思考的過程,只有學生動腦思考了,才能真正理解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定理,以及證明方法。在此基礎上再提出如果有兩點到線段的兩端點的距離相等,這樣的點應在什么樣的直線上?由條件得出這樣的點在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從而引出性質定理的逆定理,由上述兩個定理使學生再進一步知道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可以看作是到線段兩端點距離的所有點的集合。這樣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理論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的道理,也能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講解例題時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定理以及逆定理來證,避免用三角形全等來證。最后總結點P是三角形三邊垂直平分線的交點,這個點到三個頂點的距離相等。為了使學生當堂掌握兩個定理的靈活運用,讓學生做87頁的兩個練習,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1)導學案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大家靜下心來寫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沒有好的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線段的垂直平分線(1)導學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3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一)
一、問題引入:
1.什么是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2.你會畫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3.“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你能證明這一結論嗎?
二、基礎訓練:
議一議:寫出“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這一命題的逆命題?它是真命題嗎?如果是,請證明,并與同伴交流.
做一做:閱讀P25做一做,然后用尺規(guī)作出右圖已知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CD,并說明為什么CD是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
AB
反思:如何用尺規(guī)作圖確定已知線段的中點?
三、例題展示:
例:如圖在△ABC中,AD是∠BAC平分線,AD的垂直平分線分別交AB.BC延長線于F.E
求證:(1)∠EAD=∠EDA;
(2)DF∥AC
(3)∠EAC=∠B
四、課堂檢測:
1.已知:線段AB及一點P,PA=PB,則點P在上.
2.已知:如圖,∠BAC=1200,AB=AC,AC的垂直平分線交BC于D則∠ADC=.
3.△ABC中,∠A=500,AB=AC,AB的垂直平分線交AC于D則∠DBC的度數(shù).
4.△ABC中,DE.FG分別是邊AB.AC垂直平分線,則∠B∠BAE,∠C∠GAF,
若∠BAC=1260,則∠EAG=.
5.如圖,△ABC中,AB=AC=17,BC=16,DE垂直平分AB,則△BCD的周長是.
6.有特大城市A及兩個小城市B.C,這三個城市共建一個污水處理廠,使得該廠到B.C兩城市的距離相等,且使A市到廠的管線最短,試確定污水處理廠的位置.
中考真題:已知:如圖,DE是△ABC的AB邊的垂直平分線,分別交AB.BC于D.E,AE平分∠BAC,若∠B=300,求∠C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聽課反思
教案課件是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大家應該在準備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線段的垂直平分線》聽課反思”,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這學期,年級實行了三全同課異構,每周一個學科所有老師備同一節(jié)課,其他學科沒課的老師也要去聽。剛聽到這個消息,高興的同時,心里又有點小抱怨,高興的是,同課異構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我可以多向其他老師學習了,抱怨的是,感覺工作量有點大,我一個數(shù)學老師沒必要去聽文科的課。第一周,便是數(shù)學老師的課,聽了其他老師的課,尤其是賽賽老師的《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收獲頗多,也改變了我對同課異構的看法。
賽賽老師的課很扎實,簡明扼要,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開門見山,類比以前探究幾何圖形(如:等腰、等邊、直角三角形)的三方面,直接引入本節(jié)課也要研究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定義、性質、判定,這樣,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整體框架就有了了解。
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如下:
1.能準確說出線段垂直平分線的定義、性質和判定條件;
2.通過小組交流合作,會用多種方法證明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和逆定理;
3.能利用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和逆定理進行計算或證明.
賽賽老師設計的學習目標,真的寫的比我的好,這是針對學生的學習目標,站在學生的角度,看了之后,就會明白,這節(jié)課我要通過哪些活動,來掌握哪些知識,我掌握了沒?整節(jié)課的設計也是依據(jù)學習目標,每個活動后面都有針對某個目標的診斷練習。再想想我的學習目標,太籠統(tǒng),不夠具體,以后真的多學習。
這節(jié)課老師講的不多,因為讓學生預習了,并寫下了自己的證明方法,上課的時候,便是學生交流,小老師上臺展示講解,不僅展示了學生的不同角度的證明方法,同時也暴露了學生書寫和證明中存在的問題。感覺這樣的課堂,才是素質教育應該有的課堂,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自己來學習掌握知識,有漏洞的時候,老師再來補充,重要的是,老師還能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也就是了解了學情,這樣上課的時候就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還有就是在學生回答完問題的時候,賽賽老師會追問,這個問題考察了哪個或哪些知識點。我感覺這一點做的真的特別好,有時候學生回答對了,可能他并不知道為什么,教師要有刨根問底的精神,學生才能學的扎實。
另外,本節(jié)課還有很多其他的亮點。比如,賽賽老師的板書大氣、清晰、重點突出;整節(jié)課老師都面帶微笑,語言也是抑揚頓挫,一點都不啰嗦;課間和課尾穿插小視頻來點播總結,錦上添花。
一節(jié)課聽先來,感覺自己收獲了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也很多。對于三全同課異構也沒了怨言,本學科的課肯定得聽,并且得多聽。我是一個典型的理科生,平時寫個東西全是大白話,文科老師的課多聽聽,或欣賞,或學習,說不定也能文雅起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