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球的運動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03水分子的運動學案。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未來的工作就會做得更好!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水分子的運動學案”,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泰實驗中學2011—2012學年第一學期初三化學第二單元學案
第二單元水和溶液
第一節(jié)水分子的運動(第一課時)
教師寄語:從微觀看宏觀,從身邊看世界
學習目標:
1、會分析水分子的運動與水的三態(tài)變化之間的關系。
2、認識分子的基本特征。
3、了解水天然循環(huán)的過程,學會用分子運動的觀點解釋水的天然循環(huán)現(xiàn)象。
學習重點:分子的性質
【課前熱身】:
一、水的三態(tài)變化
1、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原因
水是由大量的構成的,每個水分子都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用H2O表示水。水受熱時,水分子能量,分子的運動速率____________,分子間的間隔___________,水由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水蒸氣遇冷,水分子能量,分子的運動速率_____________,分子間的間隔______________,水又由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
2、分子
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許多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的特征主要有三點: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水的天然循環(huán)
1、水的天然循環(huán)是通過水的變化完成的,在此過程中,為水提供了能量。通過水的天然循環(huán),實現(xiàn)了水的,完成了水資源的。
【課堂展示】:
知識點1、水的三態(tài)變化
探究一、怎樣從粒子的角度解釋水的三態(tài)變化?
例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受熱變成水蒸汽后,水分子本身改變了。
B氣態(tài)水分子不斷運動,液態(tài)和固態(tài)水分子不運動。
C水的三態(tài)變化只是水分子之間的距離和分子的排列方式的變化,是物理變化。
D水由水分子構成,冰由冰分子構成,水蒸氣有水蒸氣分子構成。
知識點2分子的性質
探究二分子有哪些基本性質?
例2下列操作或現(xiàn)象與分子對應的特性不一致的是()
A給籃球充氣,分子之間有間隔。
B夏天濕衣服干的快,溫度升高,分子運動加快。
C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體積小于200ml,分子是有質量的。
D在花園中可聞到花的香味,分子是運動的。
知識點3、水的天然循環(huán)
探究三水的天然循環(huán)過程
例1:下列是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環(huán)簡圖,試回答下列問題。
水蒸汽→云→雨、雪→流入大?!羝?/p>
(1)水通過(填“物理”或“化學”)變化,實現(xiàn)自身循環(huán)。
(2)驅動水循環(huán)過程的能量來自于()
A、地球B、太陽C、風D、海洋
(3)試從分子的角度解釋循環(huán)圖中①②這兩個轉化過程:
①,②。
【當堂達標】:
1、物質在不同條件下的三態(tài)變化,主要是因為()
A分子的大小發(fā)生了改變
B分子的數(shù)目發(fā)生了改變
C分子之間的間隔和排列方式的改變
D分子總是不斷的運動
2、軍犬能聞到犯罪嫌疑人的氣味的原因是()
A分子的質量小C分子間有間隔
B分子不斷運動D分子的體積小
3、把密閉在針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態(tài)水會變成水蒸氣,在這個過程中分子發(fā)生的變化是()
A水分子的體積變大了
B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了
C水分子的數(shù)目增加了
D水分子的排列方式改變了
4、用分子的觀點對下列現(xiàn)象的解釋,錯誤的是()
A熱脹冷縮——分子的大小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的運動
C食物腐敗——分子發(fā)生變化
D酒精揮發(fā)——分子間隔變大
5、下列關于水的天然循環(huán)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水在天然循環(huán)過程中實現(xiàn)了水的自身凈化②水的天然循環(huán)是通過水的三態(tài)變化實現(xiàn)的③太陽為水的天然循環(huán)提供了能量④水的天然循環(huán)完成了水資源的重新分配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
6、有兩瓶氣體,上面盛的是空氣,下面盛的是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當抽去中間的玻璃片后,會觀察到紅棕色氣體逐漸擴散到上瓶,同時下瓶顏色逐漸_________,最后,上下兩瓶顏色______________,此現(xiàn)象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當兩瓶氣體混勻后分子_________(填繼續(xù)或停止)運動。
第一節(jié)水分子的運動(第二課時)
教師寄語:堅持做事的人總會成功,不斷前行的人總會到達目的地
學習目標:1、通過水的凈化,掌握分離混合物的方法。
2、學會判斷混合物和純凈物
3、體會化學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學習重點:1、分離混合物的方法——過濾法、蒸餾法。
2、區(qū)別混合物、純凈物
【課前熱身】:
1、地球上水的儲量很大,發(fā)布范圍也很廣,但是以上的水集中在海洋里。淡水只占地球總水量的,可供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占全球總儲水量的。
2、由稱為混合物,在混合物中,各種物質都。如:。
由稱為純凈物,如:。
3、常用的分離和提純物質的方法有、、等。其中過濾法用來分離與;而把溶解在液體中的固體分離出來用的方法;液體和液體的分離則用法。
【課堂展示】:
知識點1、水的人工凈化
探究一:凈化黃泥水需要哪幾步?進行過濾操作需要哪些儀器?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1、沉降:
2、過濾:(1)主要儀器。
(2)注意事項:一貼二低三靠。
(3)玻璃棒的用途:。
3、消毒:___________________
5、蒸餾:_______________
例1:分離混合物常用的方法有A、過濾B、蒸發(fā)C、蒸餾。選擇合理的方法分離下列混合物(填序號)
(1)食鹽和泥沙(2)酒精和水
(3)海水中獲取食鹽。
知識點2、純凈物與混合物
探究二:如何區(qū)分純凈物與混合物
例2、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A、銅B、空氣C、礦泉水D、大理石
【當堂達標】
1、過濾所依據(jù)的原理是()
A、利用的溫度不同B、利用的附著力的不同
C、利用沸點的不同D、利用顆粒大小不同
2、在過濾操作中,不必使用的儀器是()
A、漏斗B、燒杯C、酒精燈D、玻璃棒
3、關于過濾操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濾紙的邊緣要低于漏斗口B、液面要始終不低于濾紙邊緣
C、玻璃棒要斜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緊靠燒杯內壁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含有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是硬水
B、軟水中一定不含鈣、鎂化合物
C、礦泉水是純水
D、軟水可做鍋爐用水
5、關于實驗室制取蒸餾水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是物理性質B、是化學性質
C、水分子本身沒有改變D、水分子的間隔發(fā)生了改變
6、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經過自來水廠凈化處理過的,其過程可表示為取水→過濾→吸附→消毒→配水。下列過程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取水B、過濾C、吸附D、消毒
7、(1)海水、河水、湖水都是天然水,天然水是物(填“純凈”或“混合”);
(2)進入海淀區(qū)西部的京密引水渠是向北京市供水的重要通道。為保護好城市用水,下列做法中,不正確的是(填序號)
①在此引水渠岸邊堆放垃圾②向引水渠中排放工業(yè)廢水
③在引水渠兩岸植樹④向引水渠中傾倒生活污水
8、下列混合物可用過濾法分離的是(填序號)
①含泥沙的粗鹽②渾濁的河水③含有沙子的大米④食鹽和白糖
9、某生活污水有一股臭味,主要含有碎菜葉、碎塑料袋薄膜、泥沙、氯化鈉和碳酸鈉等物質?,F(xiàn)將其去渣、除臭后用于清洗廁所。問:
(1)采用何種操作可除去其中的固體物質?
(2)用什么物質可除去污水的臭味?
(3)把生活污水進行處理再利用的目的是什么?
擴展閱讀
《運動的水分子》復習學案
《運動的水分子》復習學案
第二單元《探秘水世界》活動導學案
第一節(jié)運動的水分子(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水的組成;(重點)
2.通過分析水分子的運動與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關系,認識分子的特征;(重點)
3.學會用分子運動的觀點解釋水的天然循環(huán)現(xiàn)象。
【學習過程】
一、導學自習:
想一想: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那么什么是分子呢?
補充: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質的微粒。
解釋:(1)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而不是性質。
(2)“最小”是指保持物質性質方面的不可分。
想一想:哪些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
學生活動1:(1)閱讀課本P22第一段,回答一滴水有多少個水分子?
(2)實驗:將少許高錳酸鉀放入盛水的燒杯中,觀察現(xiàn)象。
(3)實驗:將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均勻后,觀察現(xiàn)象。
(4)由以上實驗總結得出分子有哪些性質?
2.分子的性質:
學生活動2:揭示以下生活景象的原因:
(1)初晴的夏日,路邊的斑斑水漬,一會兒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2)水燒開后,揭開鍋蓋,立即就會有許多小水滴滴下。
(3)媽媽在廚房炒菜,你在臥室里就能聞到香味。
(4)蔗糖在熱水中消失了。
學生活動3:閱讀課本P22的圖片及文字,思考:把封閉在針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態(tài)水會變成水蒸氣,體積明顯增大,在這個過程中水分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學生活動4:閱讀課本P23“活動天地”,思考:不同狀態(tài)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有什么不同?
二、研習展評
【任務1】水的三態(tài)變化
學生活動5:閱讀課本P29,完成下列問題:
1.水的三態(tài)變化是指:..之間的變化。
2.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實質:
(1)水分子的導致了水的變化。
(2)水分子能量時,運動加快,分子間的間隔,水由變成了。
水分子能量時,運動減慢,分子間的間隔,水由又變回。
3.微觀分析水的三態(tài)變化是變化。
學生活動6:閱讀課本P30“活動天地”,并進行交流共享。
猜一猜: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樣循環(huán)的,是否想過今天喝下的一口水,一個月后這些水分子跑到哪去了,一年后呢,是否有可能到了珠峰上去了?
學生活動6:閱讀課本P31頁,認識水的天然循環(huán),討論:(1)什么為水的循環(huán)提供了能量?
(2)在水循環(huán)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上水分子是怎樣運動的?(3)是什么實現(xiàn)了水的天然循環(huán)?
【任務2】水的天然循環(huán)
1.水的天然循環(huán)過程
2.水的天然循環(huán)的理解
【課堂練習】
1.課本P29“挑戰(zhàn)自我”1.2題
2.活學活用:
(1)夏天教室地面灑點水后為什么會感覺涼爽?
(2)發(fā)燒時用酒精擦身有什么作用?為什么?
【拓展閱讀】香水的妙用
分子是一種肉眼看不見的粒子,想不到
九年級化學《運動的水分子》學案
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寫教案課件,大家在仔細設想教案課件了。寫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我們的工作會變得更加順利!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化學《運動的水分子》學案”,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九年級化學《運動的水分子》學案
課型新授授課時間年月日
執(zhí)筆人審稿人總第課時
學習內容學習隨記
學習目標:
1.認識與技能:認識到水的凈化的重要性,了解沉降、過濾、殺菌消毒等凈化水的常用方法。
2.過程與方法:在凈化黃泥水的活動探究中,能對獲取的信息進行有效加工,并主動與他人交流,講座,表達自己的觀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逐步樹立愛護水資源,科學地利用水資源,培養(yǎng)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一、自主學習:
(一)知識回顧:
1、水是萬物之源,生命之本。哪么水有哪些特征,究竟是怎樣一種物質,為什么有三態(tài)變化?水分子有什么特征?程序
2、分子具有的性質是:分子,相互之間存在,總在不停的,同種分子化學性質,不同種分子化學性質。
3、天然水中往往摻雜許多雜質。你如何把水中的泥沙、樹葉等除去呢?請你結合生活經驗設計實驗(所需的實驗儀器、藥品可自己搜集或從實驗室借取)
(二)自學指導:(老師提醒你,要看仔細哦)
水的凈化
1、閱讀課本P32頁水的人工凈化。地球上的淡水資源非常緊缺。水的天然循環(huán)給我們帶來淡水,但其中往往有很多的雜質,如何使天然水凈化呢?
2、閱讀課本P32頁活動天地:凈化黃泥水。
給你一瓶渾濁的黃泥水,你怎樣把它凈化,使之可以飲用?
如何除掉天然水中的不溶物,可溶物和微生物?并完成課本實驗現(xiàn)象的填空。
3、閱讀課本P33頁了解過濾操作的要求和注意事項。
學習內容學習隨記
嘗試練習:(相信你一定能行!)
1、處理黃泥水的步驟:、、、。明礬是一種凈水劑,具有一定的作用。
2、進行過濾操作時用到的儀器有、、、、
。起引流作用的是。
3、過濾操作的要求
一貼:。
二低:、。
三靠:。
4、某同學過濾黃泥水時,過濾兩次后還渾濁,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化學物質的多樣性物質的分類:純凈物與混合物
閱讀課本P34頁第一自然段完成下表
嘗試練習:(相信你一定能行?。?br>
你認為下列說法對嗎?
1、有人說:冰水是混合物;市場上賣的“娃哈哈純凈水”是純凈物。
2、利用分子的知識解釋混合物與純凈物:
.分離和提純物質的方法
閱讀課本34頁第二、三自然段完成習題
1、分離和提純物質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等。
把不溶性固體與液體分離可用,如;把溶解在液體中的固體分離出來可用的方法,如;液體和液體分離可用。
2、若不小心將實驗室中的酒精和水混在一起,應以哪種方法分離較為恰當()
A.沉淀B.加明礬C.蒸餾D過濾
《運動的水分子》教案魯教版
《運動的水分子》教案魯教版
深入思考、理解水分子間存在一定的間隔。
實驗探究:
50ml酒精與50ml水混合后總體積等于100ml嗎?
解惑:
水與酒精是不發(fā)生化學反應的,但混合后體積卻變小了,這說明分子之間是有間隔的,酒精分子進入到了水分子間的空隙中,水分子也同樣進入到酒精分子間的空隙中,因此總體積減小了。猜測假設:
等于或不等于。
觀察發(fā)現(xiàn):
總體積小于100ml,理解背后的實質原因。
思考提問:
再比如,你放學回家,還沒進門就知道到媽媽做的什么飯了,這說明什么呢?學以致用:
思考、討論、使學生加深對微觀的理解。
問題引導:
為什么固態(tài)和液態(tài)水中的水分子排列較緊密,而氣態(tài)水中的水分子則比較雜亂地分布?
講解:
這是因為水分子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作用力,這種力在固態(tài)和液態(tài)時要大一些,在氣態(tài)時則小很多,水分子存在相互作用是水分子的第四個特性。深刻理解:
聽講、思考、理解。
過渡設疑:
在分析完水的固、液、氣三態(tài)之后,我們再來看一下水發(fā)生三態(tài)變化的實質。
問題引導:
水怎樣才能變成冰,水怎樣才能變成水蒸汽?
大家都燒過水,當水開了之后,如果我們揭開壺蓋,就會看到有大量水蒸汽冒出,同時壺蓋上有許多水滴滴下,這是為什么?
展示自我:
思考、回答。
點撥講解:
我們學習了一些微粒的性質,就應練習著從微觀本質上去解釋這些宏觀現(xiàn)象。水的三態(tài)變化常涉及能量的吸收與釋放,燒水時,水分子就獲得了能量,于是運動加快,分子間間隔增大,最終掙脫了分子間的束縛,離開液體表面,變?yōu)樗羝右莸娇罩辛?,這在宏觀上就是水的蒸發(fā)。當水分子碰到溫度較低的壺蓋時,壺蓋就吸收水分子的能量,導致水分子能量降低,運動減慢,分子間間隔減小,分子間作用力變大,又重新聚集在一起,宏觀上就表現(xiàn)為凝結成水滴。
指出:
其實不只是熱能能使水分子運動加快,象風能等其它能量都能使水分子運動加快。比如,濕衣服晾在空氣流通的地方更容易干,就是風能使分子運動加快的緣故。深刻體會:聽講、思考、理解,充分調動剛學過的知識,并進一步鞏固、發(fā)展,再次領會宏觀與微觀不可分割的密切聯(lián)系。
小組討論:
水結冰和冰融化的過程中,水分子的能量、運動速率、相互間隔是怎樣變化的?合作交流: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歸納總結:
水分子是不斷運動的,獲得或失去能量能改變水分子的運動速率和彼此的間隔,水的三態(tài)變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運動速率、分子間間隔和排列方式改變而引起的,這就是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實質。領略本質:
從微觀角度理解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實質。
教師評語:
同學們我們的探究之旅馬上就要結束了,在探究過程中同學們收獲不少。主要體現(xiàn)在:(對學生達成目標情況進行總結)同學們表現(xiàn)的確實很棒!努力吧!未來的小科學家們,只要你們無愧于化學,化學就會幫你到達勝利的彼岸!暢所欲言:
生活中有很多的物品就是很好的“實驗儀器”和“藥品”,當我們真正的把他們利用起來時,你就會感覺到,實驗無處不在,無時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