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彈力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03高二化學下冊《鹽類的水解》知識點整理。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準備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使教師有一個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學下冊《鹽類的水解》知識點整理,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高二化學下冊《鹽類的水解》知識點整理
(一)鹽類水解口訣: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雙弱雙水解,誰強顯誰性.
(1)有弱才水解
要求鹽要有弱酸根離子或者弱堿金屬離子(包括銨離子).
如:NaCl中的Na+對應的堿是強堿NaOH,則Na+是強堿金屬離子,不會水解.NaCl中的Cl-對應的酸是強酸HCl,則Cl-是強酸根離子,也不會水解.
所以,NaCl在水溶液中不會發(fā)生水解.
又如:CH3COONa中的CH3COO-對應的是弱酸CH3COOH,則CH3COO-是弱酸根離子,會水解.消耗H2O電離出的H+,結合成CH3OOH分子.使得水中OH-多出.
所以,CH3COONa的水溶液顯堿性.
(2)越弱越水解
鹽中的離子對應的酸或堿的酸性越弱或堿性越弱,水解的程度越大.
如:Na2CO3和Na2SO3
CO3^2-對應的酸是H2CO3;SO3^2-對應的酸是H2SO3
由于H2CO3的酸性弱于H2SO3
則,CO3^2-的水解程度比SO3^2-的水解程度更大,結合的H+更多.
所以,Na2CO3的堿性比NaSO3的堿性強.
(3)雙弱雙水解
當鹽中的陽離子對應的堿是弱堿并且鹽中的陰離子對應的是弱酸時,則鹽的這兩種離子都會發(fā)生水解.陽離子水解結合水電離出的OH-;陰離子水解結合水電離出的H+,所以雙水解發(fā)生的程度往往較大.
如:CH3COONH4中的NH4+對應的堿是弱堿NH3*H2O;CH3COO-對應的酸是弱酸CH3COOH
則NH4+和CH3COO-都會發(fā)生水解,NH4+結合OH-形成NH3*H2O;CH3COO-結合H+形成CH3COOH,相互促進,水解程度較大.
(4)誰強顯誰性
主要是針對雙水解的鹽,即弱酸弱堿鹽,由于鹽中的陰離子水解結合H+,陽離子水解結合OH-
要判斷鹽溶液的酸堿性,則要比較陰離子的水解成度和陽離子的水解程度的大小.
如:(NH4)CO3,由于NH3的堿性比H2CO3的酸性強(實際上比較的是兩者的電離度,中學不做要求,只需記憶),則NH4+的水解程度比CO3^2-的水解程度弱,使得水溶液中消耗的H+更多,有OH-多出.
所以,(NH4)2CO3溶液顯堿性.
又如:CH3COONH4,由于NH3的堿性和CH3COOH的酸性相當,則NH4+的水解度和CH3COO-的程度差不多,使得水溶液中的H+和OH-也差不多.
所以CH3COONH4溶液顯中性.
再如:(NH4)2SO3,由于NH3的堿性比H2SO3的酸性弱,則NH4+的水解度比SO3^2-的水解度大,使得水溶液中消耗的OH-更多,有H+多出.
所以,(NH4)2SO3溶液顯酸性.
(二)根據(jù)鹽類的不同,可分為:強酸強堿鹽(不水解);強酸弱堿鹽;強奸弱酸鹽;弱酸弱堿鹽
(1)強酸弱堿鹽
如:NH4Cl的水解離子方程式:
NH4++H2O=可逆=NH3*H2O+H+
強酸弱堿鹽的水溶液一定顯酸性.
(2)強堿弱酸鹽
如:CH3COONa的水解離子方程式:
CH3COO-+H2O=可逆=CH3COOH+OH-
強奸弱酸鹽的水溶液一定顯堿性.
(3)弱酸弱堿鹽
如:CH3COONH4的水
CH3COO-+NH4++H2O=可逆=CH3COOH+NH3*H2O
CH3COONH4水溶液顯中性
如:NH4F的水
NH4++F-+H2O=可逆=NH3*H2O+HF
NH4F的水溶液顯酸性.
如:NH4ClO的水解離子方程式;
NH4+ClO-+H2O=可逆=NH3*H2O+HClO
NH4ClO的水溶液顯堿性.
弱酸弱堿鹽的酸堿性和陰離子與陽離子有關.
(三)多元弱酸或多元弱堿形成的鹽的水解
多元弱酸或多元弱堿形成的鹽的水解是分步進行的,一般第一步進行的程度最大,第二步甚至更多步的水解程度就很弱了.
如:Na2CO3的水
第一步程度很大:CO3^2-+H2O=可逆=HCO3-+OH-
第二步程度很小:HCO3-+H2O=可逆=H2CO3+OH-
【注意】:
大部分的鹽的水解都不能進行徹底,所以一般鹽的水解都要是可逆符號.
水解度較大的鹽有Al2S3可認為幾乎雙水解徹底.
【以上都是一種鹽中的離子水解.】
【第二種情況】:
另外,還有2種鹽中,分別有弱酸根離子和弱堿根離子,也會互相促進,發(fā)生雙水解.
如:NaHCO3和AlCI3兩種鹽,如果把它們的溶液相混合,則會發(fā)生雙水解,水解離子方程式如下:
3HCO3-+Al^3+==Al(OH)3↓+3CO2↑
注意:Al^3+和HCO3-雙水解較徹底,可以用“==”而不用“可逆符號”
另外,所有的水解過程中一定有水參加,但是由于該水解反應,生成物中有水,可以和反應物中的水剛好相互抵消,但方程式中沒有水出現(xiàn)并不表明沒有水參加.
(1)常見的弱酸根離子:SO3^2-;HSO3-;CO3^2-;HCO3-;PO4^3-;HPO4^2-;ClO-;S^2-;HS-;CH3COO-;SCN-;F-;AlO2-;C6H5O(苯酚根);NO2-(亞硝酸根)
常見弱酸的酸性排序:
H2SO3H3PO4HFHCOOHC6H5-COOHCH3COOHH2CO3H2S
亞硫酸磷酸氫氟酸甲酸苯甲酸醋酸碳酸氫硫酸
HClOC6H5-OHHAlO2
次氯酸苯酚偏鋁酸
(2)常見的弱堿離子:NH4+;Cu^2+;Fe^2+;Fe^3+;Al^3+
其中堿性排序:Fe(OH)2Fe(OH)3Cu(OH)2NH3*H2OAl(OH)3【wwW.jK251.COM 教師范文大全】
延伸閱讀
高二化學下冊《化學平衡》知識點整理
一名合格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習的趣味性,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教學期間跟著互動起來,幫助教師掌握上課時的教學節(jié)奏。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寫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高二化學下冊《化學平衡》知識點整理”,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高二化學下冊《化學平衡》知識點整理
1、定義:
化學平衡狀態(tài):一定條件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時,更組成成分濃度不再改變,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這就是這個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即化學平衡狀態(tài)。
2、化學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應)
等(同一物質的正逆反應速率相等)
動(動態(tài)平衡)
定(各物質的濃度與質量分數(shù)恒定)
變(條件改變,平衡發(fā)生變化)
3、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3-1、濃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1)影響規(guī)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反應物的濃度或減少生成物的濃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動;增大生成物的濃度或減小反應物的濃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動
(2)增加固體或純液體的量,由于濃度不變,所以平衡不移動
(3)在溶液中進行的反應,如果稀釋溶液,反應物濃度減小,生成物濃度也減小,V正減小,V逆也減小,但是減小的程度不同,總的結果是化學平衡向反應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shù)之和大的方向移動。
3-2、溫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影響規(guī)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溫度升高會使化學平衡向著吸熱反應方向移動,溫度降低會使化學平衡向著放熱反應方向移動。
3-3、壓強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影響規(guī)律: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壓強,會使平衡向著體積縮小方向移動;減小壓強,會使平衡向著體積增大方向移動。
注意:
(1)改變壓強不能使無氣態(tài)物質存在的化學平衡發(fā)生移動
(2)氣體減壓或增壓與溶液稀釋或濃縮的化學平衡移動規(guī)律相似
3-4、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由于使用催化劑對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影響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動。但是使用催化劑可以影響可逆反應達到平衡所需的_時間_。
3-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動原理):
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條件之一(如溫度,壓強,濃度),平衡向著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4、化學平衡常數(shù)
4-1、定義:
在一定溫度下,當一個反應達到化學平衡時,生成物濃度冪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冪之積的比值是一個常數(shù)比值。符號:K
4-2、使用化學平衡常數(shù)K應注意的問題:
1、表達式中各物質的濃度是變化的濃度,不是起始濃度也不是物質的量。
2、K只與溫度(T)關,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濃度無關。
3、反應物或生產物中有固體或純液體存在時,由于其濃度是固定不變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進行的反應,如有水參加,水的濃度不必寫在平衡關系式中。
4-3、化學平衡常數(shù)K的應用:
1、化學平衡常數(shù)值的大小是可逆反應進行程度的標志。K值越大,說明平衡時生成物的濃度越大,它的正向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大,即該反應進行得越完全,反應物轉化率越高。反之,則相反。
2、可以利用K值做標準,判斷正在進行的可逆反應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時向何方進行建立平衡。(Q:濃度積)Q〈K: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Q=K: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Q〉K: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
3、利用K值可判斷反應的熱效應
若溫度升高,K值增大,則正反應為吸熱反應若溫度升高,K值減小,則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最后,希望xx整理的高二年級化學下冊第二單元化學平衡知識點對您有所幫助,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高二化學下冊《原電池》知識點整理
高二化學下冊《原電池》知識點整理
、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有:
(1)電極材料。兩種金屬活動性不同的金屬或金屬和其它導電性(非金屬或某些氧化物等);(2)兩電極必須浸沒在電解質溶液中;
(3)兩電極之間要用導線連接,形成閉合回路。說明:
①一般來說,能與電解質溶液中的某種成分發(fā)生氧化反應的是原電池的負極。②很活潑的金屬單質一般不作做原電池的負極,如K、Na、Ca等。
二、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
(1)由組成原電池的兩極材料判斷:一般來說,較活潑的或能和電解質溶液反應的金屬為負極,較不活潑的金屬或能導電的非金屬為正極。但具體情況還要看電解質溶液,如鎂、鋁電極在稀硫酸在中構成原電池,鎂為負極,鋁為正極;但鎂、鋁電極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形成原電池時,由于是鋁和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生反應,失去電子,因此鋁為負極,鎂為正極。
(2)根據(jù)外電路電流的方向或電子的流向判斷:在原電池的外電路,電流由正極流向負極,電子由負極流向正極。
(3)根據(jù)內電路離子的移動方向判斷:在原電池電解質溶液中,陽離子移向正極,陰離子移向負極。
(4)根據(jù)原電池兩極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判斷:原電池中,負極總是發(fā)生氧化反應,正極總是發(fā)生還原反應。因此可以根據(jù)總化學方程式中化合價的升降來判斷。
(5)根據(jù)電極質量的變化判斷:原電池工作后,若某一極質量增加,說明溶液中的陽離子在該電極得電子,該電極為正極,活潑性較弱;如果某一電極質量減輕,說明該電極溶解,電極為負極,活潑性較強。
(6)根據(jù)電極上產生的氣體判斷:原電池工作后,如果一電極上產生氣體,通常是因為該電極發(fā)生了析出氫的反應,說明該電極為正極,活動性較弱。
(7)根據(jù)某電極附近pH的變化判斷析氫或吸氧的電極反應發(fā)生后,均能使該電極附近電解質溶液的pH增大,因而原電池工作后,該電極附近的pH增大了,說明該電極為正極,金屬活動性較弱。
三、電極反應式的書寫
(1)準確判斷原電池的正負極是書寫電極反應的關鍵
(2)如果原電池的正負極判斷失誤,電極反應式的書寫一定錯誤。上述判斷正負極的方法是一般方法,但不是絕對的,例如銅片和鋁片同時插入濃硝酸溶液中,
(3)要考慮電子的轉移數(shù)目
在同一個原電池中,負極失去電子數(shù)必然等于正極得到的電子數(shù),所以在書寫電極反應時,一定要考慮電荷守恒。防止由總反應方程式改寫成電極反應式時所帶來的失誤,同時也可避免在有關計算中產生誤差。
(4)要利用總的反應方程式
從理論上講,任何一個自發(fā)的氧化還原反應均可設計成原電池,而兩個電極反應相加即得總反應方程式。所以只要知道總反應方程式和其中一個電極反應,便可以寫出另一個電極反應方程式。
四、原電池原理的應用
原電池原理在工農業(yè)生產、日常生活、科學研究中具有廣泛的應用。
化學電源:人們利用原電池原理,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制作了多種電池。如干電池、蓄電池、充電電池以及高能燃料電池,以滿足不同的需要。在現(xiàn)代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以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中,電池發(fā)揮的作用不可代替,大到宇宙火箭、人造衛(wèi)星、飛機、輪船,小到電腦、電話、手機以及心臟起搏器等,都離不開各種各樣的電池。
加快反應速率:如實驗室用鋅和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用純鋅生成氫氣的速率較慢,而用粗鋅可大大加快化學反應速率,這是因為在粗鋅中含有雜質,雜質和鋅形成了無數(shù)個微小的原電池,加快了反應速率。
比較金屬的活動性強弱:一般來說,負極比正極活潑。
防止金屬的腐蝕:金屬的腐蝕指的是金屬或合金與周圍接觸到的氣體或液體發(fā)生化學反應,使金屬失去電子變?yōu)殛栯x子而消耗的過程。在金屬腐蝕中,我們把不純的金屬與電解質溶液接觸時形成的原電池反應而引起的腐蝕稱為電化學腐蝕,電化學腐蝕又分為吸氧腐蝕和析氫腐蝕:在潮濕的空氣中,鋼鐵表面吸附一層薄薄的水膜,里面溶解了少量的氧氣、二氧化碳,含有少量的H+和OH-形成電解質溶液,它跟鋼鐵里的鐵和少量的碳形成了無數(shù)個微小的原電池,鐵作負極,碳作正極,發(fā)生吸氧腐蝕:
電化學腐蝕是造成鋼鐵腐蝕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用更活潑的金屬與被保護的金屬相連接,或者讓金屬與電源的負極相連接均可防止金屬的腐蝕。
高二化學下冊期末復習知識點整理
高二化學下冊期末復習知識點整理
1檢驗酒精中是否含水無水CuSO4,變藍
2能使溴水褪色的烯、炔(苯、烷不能)
3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烯、炔(苯、烷不能)
4能發(fā)生加聚反應的含C=C雙鍵的(如烯)
5能發(fā)生消去反應的是乙醇(濃硫酸,170℃)
6能發(fā)生酯化反應的是醇和酸
7燃燒產生大量黑煙的是C2H2、C6H6
8屬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纖維素、蛋白質、天然橡膠(油脂、麥芽糖、蔗糖不是)
9屬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
高二下學期化學知識點(二)
1.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反應速率是用來衡量化學反應進行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在容積不變的反應器中,通常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少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來表示。
2.影響因素
1)內因:參加反應的物質的結構和性質。
2)外因:主要是指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另外還有光、超聲波、激光、攪拌、固體表面積、形成原電池等。
高二下學期化學知識點(三)
1常用來制葡萄糖的是淀粉
2能發(fā)生皂化反應的是油脂
3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質
4水解的最終產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纖維素、麥芽糖
5能與Na2CO3或NaHCO3溶液反應的是乙酸
6有毒的物質是甲醇(含在工業(yè)酒精中);NaNO2(亞硝酸鈉,工業(yè)用鹽)
7能與Na反應產生H2的是含羥基的物質(如乙醇、苯酚)
8能發(fā)生水解的是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質
9能還原成醇的是醛
10能作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水果催熟劑的是乙烯
高二化學鹽類水解反應的利用學案
3.3鹽類的水解第2課時鹽類水解反應的利用學案(人教版選修4)
[學習目標] 1.掌握鹽類水解反應的應用。2.能熟練判斷和比較與鹽類水解有關的離子濃度的大小。
[重點難點] 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
1.生產、生活中常通過改變溶液中相關物質的濃度或溶液溫度來調節(jié)鹽的水解程度。例如:
(1)用純堿溶液清洗油污時,________可以增強其去污能力。
(2)配制FeCl3溶液時,可加入少量________抑制水解。
思考:實驗室配制FeCl2溶液時,通常將FeCl2固體先溶解在鹽酸中,再加水稀釋至所需濃度,同時還加入少量鐵屑,為什么?
2.鹽在水解時生成難溶于水的氫氧化物時:
(1)若氫氧化物呈膠體狀態(tài)且無毒,可作凈水劑,如鋁鹽、________,寫出明礬凈水的離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溶液濃度較低時,可制納米材料(氫氧化物可變?yōu)檠趸?。
(3)若水解程度很大時,可以制無機化合物。
如制取TiO2:
TiCl4+(x+2)H2O(過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iO2xH2O=====△TiO2+xH2O。
3.泡沫滅火器原理
泡沫滅火器中的Al2(SO4)3和NaHCO3發(fā)生水解相互促進的反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事實不屬于鹽類水解應用的是()
A.明礬、氯化鐵晶體常用于凈水或消毒
B.實驗室通常使用熱的純堿溶液去除油污
C.實驗室配制FeCl3溶液時加入少量稀鹽酸
D.實驗室制氫氣時加入CuSO4可加快反應速率
5.在25℃時,將pH=11的NaOH溶液與pH=3的CH3CO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下列關系式中正確的是()
A.c(Na+)=c(CH3COO-)+c(CH3COOH)
B.c(H+)=c(CH3COO-)+c(OH-)
C.c(Na+)>c(CH3COO-)>c(OH-)>c(H+)
D.c(CH3COO-)>c(Na+)>c(H+)>c(OH-)
一、鹽類水解的綜合應用
1.判斷鹽溶液的酸堿性或pH
例如: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下列溶液:NaCl、KHSO4、Na3PO4、Na2HPO4、CH3COOH,pH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較鹽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
例如:NaHCO3溶液中各離子濃度大小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熱蒸發(fā)鹽溶液析出固體
1不水解不分解的鹽NaCl水解生成不揮發(fā)性酸的鹽[Al2SO43]――→溶液蒸干__
(2)水解生成揮發(fā)性酸的鹽(AlCl3)――→溶液蒸干______――→灼燒______
(3)較低溫度下受熱分解的鹽[Ca(HCO3)2]――→溶液蒸干鹽的分解產物
4.鹽溶液的配制
(1)配制FeCl3溶液時,為防止水解,應加入什么物質?
(2)配制Na2S溶液時,為防止水解,應加入什么物質?
規(guī)律總結:①配制強酸弱堿鹽溶液,應滴加相應強酸,抑制弱堿陽離子的水解。
②配制強堿弱酸鹽溶液,應滴加相應強堿,抑制弱酸根的水解。
5.試劑保存
Na2CO3溶液通常保存在什么樣的試劑瓶中?為什么?還有哪些溶液的保存也應注意同樣的問題?
6.判斷離子能否大量共存
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進的離子:
(1)若相互促進程度較小,則可以大量共存,如NH+4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若相互促進程度較大,很徹底,則不能大量共存,如Al3+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F(xiàn)e3+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某化肥的施用
草木灰為什么不能與銨態(tài)氮肥混用?
8.利用鹽的水解去除雜質
如兩種鹽的水解程度不一樣,可利用水解反應將一種鹽轉化為氫氧化物沉淀而除去。
例如:MgCl2溶液中混有少量FeCl3雜質,因Fe3++3H2OFe(OH)3+3H+,F(xiàn)e3+的水解程度比Mg2+的水解程度大,可加入MgO或Mg(OH)2等,使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動,生成Fe(OH)3沉淀而除去Fe3+。
9.選擇制備物質的途徑
(1)如何制備Fe(OH)3膠體?
(2)能否在水溶液中制備Al2S3?為什么?
典例1 已知H2O2、KMnO4、NaClO、K2Cr2O7均具有強氧化性。將溶液中的Cu2+、Fe2+、Fe3+沉淀為氫氧化物,需溶液的pH分別為6.4、9.6、3.7?,F(xiàn)有含F(xiàn)eCl2雜質的氯化銅晶體(CuCl22H2O),為制取純凈的CuCl22H2O,首先將其制成水溶液,然后按圖示步驟進行提純:
含雜質的水溶液Ⅰ――→加入氧化劑X溶液Ⅱ――→加入物質Y―→沉淀―→溶液Ⅲ――→一定條件純凈的CuCl22H2O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本實驗最適合的氧化劑X是________(填序號)。
A.K2Cr2O7B.NaClOC.H2O2D.KMnO4
(2)物質Y是________。
(3)本實驗用加堿沉淀法能不能達到目的?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去Fe3+的有關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氧化劑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能不能直接蒸發(fā)結晶得到CuCl22H2O晶體?________,應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聽課記錄:
變式訓練1 (1)普通泡沫滅火器內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鋁溶液,鐵筒中盛碳酸氫鈉溶液,其化學反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把硫酸鋁溶液盛在鐵筒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用溶解度較大的碳酸鈉代替碳酸氫鈉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欲使Na2S(aq)中N(Na+):N(S2-)接近2∶1,應加入適量________。
②配制FeSO4(aq)時,常加少量Fe粉,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加入少量H2SO4,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規(guī)律
1.多元弱酸溶液
根據(jù)多步電離分析。例如:在H2CO3的溶液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元弱酸的正鹽溶液
根據(jù)弱酸根的分步水解分析,例如:Na2CO3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c(OH-)________。
3.多元弱酸的酸式鹽溶液
要考慮酸根離子的電離程度與水解程度的相對大小,如HCO-3以水解為主,NaHCO3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HSO-3以電離為主,NaHSO3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同溶液中同一離子濃度的比較
要看溶液中其他離子對其影響的程度。例如:在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下列溶液中:a.NH4Clb.CH3COONH4 c.NH4HSO4,c(NH+4)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
5.混合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的大小比較
根據(jù)電離程度、水解程度的相對大小分析。
(1)分子的電離程度大于相應離子的水解程度
例如等物質的量濃度的NH4Cl與NH3H2O混合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的電離程度小于相應離子的水解程度
例如:在0.1molL-1的NaCN和0.1molL-1的HCN溶液的混合液中,各離子濃度的大小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利用守恒規(guī)律
典例2 下列溶液中有關物質的量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A.pH=2的HA溶液與pH=12的MOH溶液以任意比混合:c(H+)+c(M+)c(OH-)+c(A-)
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種溶液:c(NaOH)c(CH3COONa)c(Na2CO3)
C.物質的量濃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體積混合:c(CH3COO-)+2c(OH-)=2c(H+)+c(CH3COOH)
D.0.1molL-1的NaHA溶液,其pH=4:c(HA-)c(H+)c(H2A)c(A2-)
聽課記錄:
變式訓練2 把0.02molL-1CH3COOH溶液和0.01molL-1NaOH溶液以等體積混合,混合溶液中粒子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A.c(CH3COO-)c(Na+)
B.c(CH3COOH)c(CH3COO-)
C.2c(H+)=c(CH3COO-)-c(CH3COOH)
D.c(CH3COOH)+c(CH3COO-)=0.02molL-1
參考答案
課前準備區(qū)
1.(1)加熱 (2)鹽酸
思考:溶解在鹽酸中的目的是為了抑制Fe2+的水解,而加入鐵屑的作用是為了防止Fe2+被氧化。
2.(1)鐵鹽 Al3++3H2OAl(OH)3(膠體)+3H+ (3)TiO2xH2O↓+4HCl
3.Al3++3HCO-3===Al(OH)3↓+3CO2↑
4.D [A項,Al3+、Fe3+均能發(fā)生水解;B項,熱堿液堿性強,容易使油脂水解;C項,加入HCl可抑制FeCl3的水解;D項,Zn與置換出來的Cu在電解質溶液中構成原電池。]
5.D
課堂活動區(qū)
一、
1.Na3PO4Na2HPO4NaClCH3COOHKHSO4
2.c(Na+)c(HCO-3)c(OH-)c(H+)c(CO2-3)
3.(1)鹽 (2)氫氧化物 氧化物
4.(1)配制FeCl3溶液時,為防止Fe3+的水解,通常將FeCl3溶于稀鹽酸中。
(2)配制Na2S溶液時,為防止S2-水解,應先滴入幾滴NaOH溶液。
5.Na2CO3溶液通常保存在帶橡膠塞的試劑瓶中。由于Na2CO3溶液水解顯堿性,OH-與玻璃的主要成分SiO2反應生成硅酸鹽,使試劑瓶與瓶塞粘結,因而不能用帶磨口玻璃塞的試劑瓶貯存,而用帶橡膠塞的試劑瓶保存。其他水解顯堿性的溶液如NaHCO3、Na2SiO3、Na2S、CH3COONa等溶液也應保存在帶橡膠塞的試劑瓶中。
6.(1)CH3COO- CO2-3 (2)CO2-3 HCO-3 AlO-2 S2- HS- CO2-3 HCO-3 AlO-2
7.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為K2CO3,溶于水時CO2-3+H2OHCO-3+OH-,生成的OH-與NH+4發(fā)生反應:NH+4+OH-NH3↑+H2O,使氮肥肥效損失,因而二者不能混用。
9.(1)將FeCl3飽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在加熱條件下,促進Fe3+的水解而生成Fe(OH)3膠體。
(2)不能。因為Al3+與S2-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進,故不能在水溶液中制取Al2S3,只能在固態(tài)無水條件下制取。
典例1 (1)C
(2)CuO或Cu(OH)2或CuCO3或Cu2(OH)2CO3
(3)不能 因加堿的同時也會使Cu2+生成Cu(OH)2沉淀
(4)Fe3++3H2OFe(OH)3+3H+,CuO+2H+===Cu2++H2O[或Cu(OH)2+2H+===Cu2++2H2O等]
(5)將Fe2+氧化為Fe3+,便于生成沉淀而與Cu2+分離
(6)不能 應在HCl的氣流中加熱蒸發(fā)
解析 (1)能把Fe2+氧化為Fe3+,同時又不能引入新的雜質,符合要求的只有H2O2。(2)當CuCl2溶液中混有Fe3+時,可以利用Fe3+的水解:Fe3++3H2OFe(OH)3+3H+,加入CuO、Cu(OH)2、CuCO3或Cu2(OH)2CO3與溶液中的H+作用,從而使水解平衡右移,使Fe3+轉化為Fe(OH)3沉淀而除去。(3)若用加堿法使Fe3+沉淀,同時也必將使Cu2+沉淀。(6)為了抑制CuCl2水解,應在HCl氣流中加熱蒸發(fā)。
變式訓練1 (1)Al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
Al3+發(fā)生水解:Al3++3H2OAl(OH)3+3H+,溶液呈酸性會腐蝕鐵筒 與等物質的量的Al2(SO4)3反應,Na2CO3產生的CO2較少且生成CO2速率較慢
(2)①KOH(s)[或濃KOH溶液]
②使氧化生成的Fe3+轉化為Fe2+
抑制Fe2+的水解
二、
1.c(H+) c(HCO-3) c(CO2-3)
2.c(Na+) c(CO2-3) c(HCO-3)
3.c(Na+) c(HCO-3) c(OH-)
c(H+) c(Na+) c(HSO-3) c(H+)
c(OH-)
4.cab
5.(1)c(NH+4) c(Cl-) c(OH-)
c(H+) (2)c(Na+) c(CN-)
c(OH-) c(H+)
6.c(HCO-3)+c(CO2-3)+c(H2CO3)
c(HCO-3)+c(OH-)+2c(CO2-3)
c(H+)+c(HS-)+2c(H2S)
典例2 C [因為任何溶液都是電中性的,即電荷守恒,故A項不正確;因酸性CH3COOHH2CO3,所以等物質的量的Na2CO3、CH3COONa溶液其堿性應是Na2CO3CH3COONa,但pH相同的兩溶液,其物質的量濃度應是CH3COONaNa2CO3,故B不正確;由電荷守恒得c(CH3COO-)+c(OH-)=c(H+)+c(Na+),由物料守恒得等物質的量濃度的兩溶液混合后2c(Na+)=c(CH3COO-)+c(CH3COOH),二者聯(lián)立,即得C項正確;NaHA溶液pH=4說明HA-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或HA-只電離,則其離子濃度大小關系為c(HA-)c(H+)c(A2-)c(H2A),故D不正確。]
變式訓練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