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復習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25八年級上冊物理《透鏡及其應用》復習提綱。
八年級上冊物理《透鏡及其應用》復習提綱
一、透鏡
1、名詞
薄透鏡:透鏡的厚度遠小于球面的半徑。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
光心:(O)即薄透鏡的中心。性質: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焦點(F):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焦點。
焦距(f):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
區(qū)別:凸透鏡:中間厚,兩邊??;凹透鏡:中間薄,兩邊厚
2、典型光路
F
F
F
F
3、填表:
名稱
又名
眼鏡
實物形狀
光學符號
性質
凸透鏡
會聚透鏡
老化鏡
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凹透鏡
發(fā)散透鏡
近視鏡
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
二、生活中的透鏡
照相機
投影儀
放大鏡
原理
凸透鏡成像
u>2f
f<u<2f
u<f
像的性質
倒立、縮小的實像
倒立、放大的實像
正立、放大的虛像
光路圖
透鏡不動時的調整
像偏?。何矬w靠近相機,暗箱拉長
像偏大:物體遠離相機,暗箱縮短
像偏小:物體靠近鏡頭,投影儀遠離屏幕
像偏大:物體遠離鏡頭,投影儀靠近屏幕
像偏?。何矬w稍微遠離透鏡,適當調整眼睛位置
像偏大:物體稍微靠近透鏡,適當調整眼睛位置
物體不動時的調整
像偏?。合鄼C靠近物體,暗箱拉長
像偏大:相機遠離物體,暗箱縮短
像偏?。虹R頭靠近物體(位置降低),投影儀遠離屏幕
像偏大:鏡頭遠離物體(位置提高),投影儀靠近屏幕
像偏?。和哥R稍遠離物體,適當調整眼睛位置
像偏大:透鏡稍靠近物體,適當調整眼睛位置
其他內容
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內容越多。
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投影片要上下左右顛倒放置。
平面鏡的作用:改變光的傳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夠在屏幕上成像。
實像和虛像(見下圖):照相機和投影儀所成的像,是光通過凸透鏡射出后會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膠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記錄下所成的像。這種像叫做實像。物體和實像分別位于凸透鏡的兩側。
凸透鏡成實像情景:光屏能承接到所形成的像,物和實像在凸透鏡兩側。
凸透鏡成虛像情景:光屏不能承接所形成的像,物和虛像在凸透鏡同側。
三、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1、實驗:實驗時點燃蠟燭,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實驗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蠟燭在焦點以內;②燭焰在焦點上③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遠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無法移到該位置。
2、實驗結論:(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F分虛實,2f大小,實倒虛正,具體見下表:
物距
像的性質
像距
應用
倒、正
放、縮
虛、實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f
照相機
f
倒立
放大
實像
v2f
幻燈機
u
正立
放大
虛象
|v|u
放大鏡
3、對規(guī)律的進一步認識:
(1)u=f是成實像和虛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側和異側的分界點。
(2)u=2f是像放大和縮小的分界點
(3)當像距大于物距時成放大的實像(或虛像),當像距小于物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物距減小
(增大)
像距增大
(減小)
像變大
(變?。?br>
(4)成實像時:
物距減小
(增大)
像距減小
(增大)
像變小
(變大)
(5)成虛像時:
當物體從遠處向焦點靠近時,像逐漸變大,遠離凸透鏡
①當u>2f,物體比像移動得快
②當f<u<2f,物體比像移動得慢
四、眼睛和眼鏡
1、成像原理:從物體發(fā)出的光線經過晶狀體等一個綜合的凸透鏡在視網膜上行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分布在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這個信號傳輸給大腦,人就可以看到這個物體了。
2、近視原因:晶體太厚,折光能力強,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長(用凹透鏡矯正)
遠視原因:晶體太薄,折光能力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用凸透鏡矯正)
明視距離:25cm近點:10cm
五、顯微鏡和望遠鏡
1、顯微鏡: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都相當于一個凸透鏡,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來自被觀察物體的光經過物鏡后成一個放大的實像,道理就像投影儀的鏡頭成像一樣;目鏡的作用則像一個普通的放大鏡,把這個像再放大一次。經過這兩次放大作用,我們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見的小物體了。
2、望遠鏡:有一種望遠鏡也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的??拷劬Φ耐雇哥R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我們能不能看清一個物體,它對我們的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遠鏡的物鏡所成的像雖然比原來的物體小,但它離我們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鏡的放大作用,視角就可以變得很大。
精選閱讀
八年級物理透鏡及其應用22
八年級物理《透鏡及其應用》教案
科目
物理
課題
透鏡
課時安排
1
課型
執(zhí)教者
班級
八(1、6)
教
學
目
標
知識
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了解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了解透鏡的焦點、焦距。
2、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3、觀察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
4、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xiàn)象的美好與和諧。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焦點、焦距的定義。
2、透鏡對光的折射作用。
教學用具
透鏡
教學方法
演示實驗法、實驗探究法、討論法、講授法等
教
學
過
程
組織教學:(略)
復習舊課:完成下列光路圖:2f表示
注意事項:蠟燭、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調節(jié)光屏找出最清晰的像。
結果:距離不同成的像不同
像與距離有什么關系?
2、學生試驗:試驗過程如課本示
(1)要找出放大、縮小的區(qū)域
(2)要找出倒立、正立的區(qū)域
(3)要找出不成像的區(qū)域。
(4)試驗結果填入課本表格,并進行總結
3、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虛實。
4、凸透鏡成像的原理:
討論: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
本課小結:(1)注意幾個概念的講解……物距、焦距、2倍焦距等
(2)如何確定像的位置……最清晰的位置?
(3)如何確定虛像、實像?
作業(yè)布置:
八年級物理《透鏡及其應用》教案
科目
物理
課題
眼睛和眼鏡
課時安排
1
課型
執(zhí)教者
班級
八(1、6)
教
學
目
標
知識
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了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2、了解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3、使學生具有眼保健意識。
4、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眼鏡怎樣矯正視力
教學用具
近視眼鏡、遠視眼鏡
教學方法
演示實驗法、實驗探究法、討論法、講授法等
教
學
過
程
組織教學:(略)
復習舊課:
完成光路圖:空氣玻璃
FF
水空氣新課教學:課題:眼睛和眼鏡
引入課題:眼睛是如何看見物體的?為什么有的人會近視?
1、眼睛:
(1)、眼睛的結構:
各部分的作用晶狀體:
睫狀體:
視網膜:
(2)、眼睛如何看到物體:
總結:眼睛實際上是一個可以改變透鏡焦距(厚度)的高檔照相機
2、近視眼與遠視眼的產生原因:
(1)、近視眼:
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強
眼球前后方向太長光線會聚在視網膜的前面
(2)、遠視眼:
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差
眼球前后方向太短光線會聚在視網膜的后面
探究:如何調整?
3、眼鏡:
(1)、近視眼鏡:讓光線發(fā)散……凹透鏡
(2)、遠視眼鏡:讓光線會聚……凸透鏡
4、眼鏡的度數:
度數越大,折光能力越強。
遠視眼鏡(凸透鏡)……正數
近視眼鏡(凹透鏡)……負數本課小結:……作業(yè)布置:
八年級物理《透鏡及其應用》教案
科目
物理
課題
顯微鏡和望遠鏡
課時安排
1
課型
執(zhí)教者
班級
八(1、6)
教
學
目
標
知識
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了解顯微鏡、望遠鏡的基本結構。
2、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guī)律解釋具體問題,獲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fā)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與難點
顯微鏡、望遠鏡結構原理
教學用具
顯微鏡
教學方法
演示實驗法、實驗探究法、討論法、講授法等
教
學
過
程
組織教學:(略)
復習舊課:某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當:
物體與透鏡的距離為25cm時,成
物體與透鏡的距離為15cm時,成
物體與透鏡的距離為5cm時,成
新課教學:課題:顯微鏡和望遠鏡
引入課題:為什么要利用顯微鏡和望遠鏡
1、顯微鏡:
(1)、顯微鏡的結構:
各部分的作用目鏡:
物鏡:
反光鏡:
(2)、顯微鏡如何放大物體:(作光路圖說明)
小結:顯微鏡實際上是二各凸透鏡的組合,一個做投影儀,另一個做放大鏡。
2、望遠鏡:(1)各部分的作用目鏡:
物鏡:
反光鏡:
(2)、望遠鏡如何看清遠處的物體:(作光路圖說明)
小結:望遠鏡實際上是二各凸透鏡的組合,一個做照相機,另一個做放大鏡。
3、介紹新型的顯微鏡、望遠鏡。
本課小結:
作業(yè)布置:
八年級物理上冊《透鏡及其應用》學案
八年級物理上冊《透鏡及其應用》學案
一、透鏡
1、知識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了解透鏡的焦點、焦距。?
●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2、過程和方法?
●觀察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xiàn)象的美好與和諧。
二、生活中的透鏡
1、知識和技能?
●了解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過程和方法?
●經歷制作模型照相機的過程,了解照相機的成像原理。?
●能簡單描述凸透鏡成實像和虛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模擬相機的制作和使用,獲得成功的愉悅。?
●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初步建立將科學技術應用于實際的意識。
三、探究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1、知識和技能?
●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
2、過程和方法?
●能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方法。?
●學習從物理現(xiàn)象中歸納科學規(guī)律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學原理。?
●樂于參與觀察、試驗、制作等科學實踐。?
四、眼睛和眼鏡
1、知識和技能
●了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了解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具有眼保健意識?
●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識。
五、顯微鏡和望遠鏡
1、知識與技能?
●了解顯微鏡、望遠鏡的基本結構。?
2、過程與方法
●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guī)律解釋具體問題,獲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于社會發(fā)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八年級上冊物理復習提綱
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課件,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對教案課件的工作進行一個詳細的計劃,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順利!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上冊物理復習提綱”,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測量某個物理量時用來進行比較的標準量叫做單位。為方便交流,國際計量組織制定了一套國際統(tǒng)一的單位,叫國際單位制(簡稱SI)。
2、長度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其他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測量長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標尺的零刻度線、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測量時刻度尺的刻度線要緊貼被測物體,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線應對準所測物體的一端;③讀數時視線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對正觀測點,不能仰視或者俯視。
3、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時間的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1h=60min 1min=60s。
4、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我們不能消滅誤差,但應盡量減小誤差。誤差的產生與測量儀器、測量方法、測量的人有關。減少誤差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誤差與錯誤區(qū)別:誤差不是錯誤,錯誤不該發(fā)生能夠避免,誤差永遠存在不能避免。
二、運動的描述
1、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參照物的選擇: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應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參照物(不能選被研究的物體作參照物)。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通常選地面為參照物。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三、運動的快慢
1、物體運動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時間內,物體經過的路程越長,它的速度就越快;物體經過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快。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在物理學中,為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采用“相同時間比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將物體運動的路程除以所用時間。這樣,在比較不同運動物體的快慢時,可以保證時間相同。
計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時間--秒(s);v--速度--米/秒(m/s)
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符號為m/s或m·s-1,交通運輸中常用千米每小時做速度的單位,符號為km/h或km·h-1,1m/s=3.6km/h。v=st ,變形可得:s=vt,t=sv 。
2、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變速運動的快慢用平均速度來表示,粗略研究時,也可用速度的公式來計算,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
點擊此處免費下載本資源全文 ()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網站,本站所有資源免費下載,歡迎您下次再來。
也許您也喜歡下面的內容:沒有相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