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25高二物理《分子熱運動》教學設計。
高二物理《分子熱運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簡單說明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
2、通過實驗知道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3、能夠識別擴散現(xiàn)象,并能用分子熱運動的觀點進行解釋。
4、知道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宏觀現(xiàn)象推理微觀機制,初步了解此研究方法,從而認識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了解探索微觀世界奧秘的方法,經歷從宏觀熱現(xiàn)象里面分析出其微觀機制,再利用微觀模型解釋更多宏觀熱現(xiàn)象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知道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
【教學難點】
知道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透明玻璃管、酒精、水、二氧化氮氣體、廣口瓶(2個)、玻璃板、裝有硫酸銅和水的量筒(放置20天和10天)、紅墨水、水(溫度不同)、膠頭滴管、鉛柱(兩個)、美工刀、鉤碼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前在自己身上噴香水,在教室內走一圈,你們能聞到味道嗎?
我們是如何聞到各種味道的?
展示長喙天蛾吸食花蜜、煮食物畫面,思考天蛾是如何發(fā)現(xiàn)花蜜的?你能聞到食物的香味嗎?
(學生觀看圖片,聞老師身上的香水味,了解長喙天蛾是根據四溢的花香來尋找花蜜的,體會分子運動在實際生活中的現(xiàn)象。)jab88.CoM
二、進行新課
1、物質的構成
用蠟筆在白紙上畫一筆,再用放大鏡或低倍的顯微鏡對筆跡進行仔細觀察,會看到些什么?
(學生:用肉眼看蠟筆畫的是一個連續(xù)的線條,如果靠近看或利用放大鏡看,會看到十分細小的炭的顆粒)
看上去連續(xù)的線條,實際是由一些細小的顆粒構成的,試想一下,看到細小顆粒也可能是由更小的顆粒構成的。
展示顯微鏡看到的小顆粒是由更小的顆粒構成的。你對物質的構成有什么想法?展示玻璃管,如果在玻璃管內裝入半管水,再加半管酒精,混合后總體積應該是多少?
(學生:猜想,對物質的構成形成一個初步的模型,物質是由微小顆粒構成的,顆粒間可能存在空隙。)
演示實驗:在一個玻璃管內裝入半管水,再在管內裝入酒精,直至裝滿。堵住管口,把試管倒置幾次,觀察現(xiàn)象。你能解釋此現(xiàn)象嗎?
(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試管內出現(xiàn)了空隙,即水和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分子間可能存在空隙??梢岳蒙匙拥谷氪蠖怪羞M行類比)
小結:現(xiàn)代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常見的物質是由極其微小的粒子構成的,這些粒子就是分子、原子。并且這些粒子間存在空隙。
展示一些物質分子結構圖,這些圖是利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提到的,人的肉眼和普通顯微鏡無法直接觀察到。分子的直徑只有百億分之幾米,約為10-10m數(shù)量級。
例:現(xiàn)代大型計算機每秒可以計算100億(1010)次,如果人們計數(shù)的速度也這么快,一個人要把1cm3空氣中的分子數(shù)完,猜一猜,需要多長時間?
(學生:進行猜想,對比猜想數(shù)據與實際數(shù)據,可以體會到分子的大小。)
提出問題: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我們是如何聞到物體的味道的呢?
2、分子熱運動
實驗1:在講臺上打開一個花露水瓶蓋,前排同學有沒有聞到味道?
(前排同學說出現(xiàn)象。花露水分子運動到空氣中被同學們聞到了。)
實驗2:在裝著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上面,倒扣一個空瓶子,使兩個瓶口相對,之間用一塊玻璃板隔開。抽掉玻璃板,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實驗中不能把二氧化氮氣體放在上面。)
你能說說其中的原因嗎?
(兩瓶氣體顏色逐漸變得均勻,空氣和二氧化氮氣體彼此進入對方,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小結:像這樣,不同的物質在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xiàn)象,叫做擴散。
擴散只能發(fā)生在氣體間嗎?能舉一些實例嗎?
(學生舉例:如墨水滴入到水中;腌菜會使菜變咸等。)
實驗3:在一個量筒內裝一半清水,用細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銅溶液,硫酸銅溶液密度大于水,可以看到無色的清水與藍色硫酸銅溶液間明顯的界面。
展示:10天前、20天前、30天前的溶液。對比實驗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觀察實驗,通過對比幾個實驗,可以發(fā)現(xiàn),時間越長,清水和硫酸銅溶液間的界面就越模糊。這是由于水和硫酸銅溶液間發(fā)生的擴散現(xiàn)象,說明液體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視頻動畫:煤炭堆放在地面一段時間后,把地里面一小層都弄黑了;長期堆放石灰的墻角,有一層墻壁染上了白色;金片和鉛片緊壓在一起,過幾年后,可以看到它們互相滲入等。
(學生觀察視頻,了解固體的擴散現(xiàn)象。)
學生討論:對固體、液體和氣體分子運動進行總結。
小結:通過前面的實驗和視頻,可以知道固體、液體和氣體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實驗4:兩個相同的燒杯,一個裝入半杯熱水,一個裝入等質量的半杯涼水。用滴管在兩個燒杯中分別滴入一滴紅墨水,觀察哪個燒杯中墨水擴散得快。
(學生觀察實驗,熱水中顏色變化較快,說明熱水分子運動更劇烈。即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小結:由于分子的運動跟溫度有關,所以這種無規(guī)則運動叫做分子的熱運動。
思考: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個月后菜才會變咸,而炒菜時加鹽一會兒菜就咸了,這是什么原因?(學生討論回答)
3、分子間的作用力
既然分子在不停地運動,那么固體和液體中的分子為什么不會飛散開,而總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體積呢?
實驗:在一個注射器內裝入一些水,用手堵住注射口,用力壓活塞,發(fā)現(xiàn)水的體積并沒有明顯的變化。
(學生觀察實驗,壓縮注射器活塞,對實驗現(xiàn)象提出猜想,分子間可能存在排斥力。)
提出問題:既然分子間有間隙,為什么水的體積沒有輕易被壓縮呢?
請同學用力拉鉛筆的兩頭,鉛筆伸長了嗎?
(學生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鉛筆沒有被明顯拉長,分子間可能存在引力。)
實驗:用美工刀把鉛柱的底面刮干凈、削平,然后緊緊地壓在一起,兩個鉛柱就會結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個重物都不能把它們拉開。此實驗說明了什么?
(鉛塊分子間存在引力)
物體的分子間存在空隙,并且還有引力,那么為什么壓縮固體和液體很困難呢?
(學生討論:分子間還存在斥力。)
小結: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時存在的。當固體被壓縮時,分子間距離變小,作用力表現(xiàn)為斥力;當固體被拉伸時,分子間的距離變大,作用力表現(xiàn)為引力。
借助于彈簧連接的兩個小球來說明分子間的作用力,但當彈簧處于原長時,相當于分子間的引力與斥力相等,對外沒有體現(xiàn)引力和斥力。彈簧間的作用力相當于引力和斥力的對外表現(xiàn)。
(學生觀察實驗,利用類比的方法認識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
4、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的基本特征
閱讀課本中有關內容,總結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的基本特征,并從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解釋這些特征。
(學生閱讀課本內容,討論不同物質狀態(tài)的特征,交流討論結果。)
小結:
(1)固態(tài):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固體分子間的距離小,不容易被壓縮和拉伸。
(2)液態(tài):有固定的體積,但沒有確定的形狀。液體分子間的距離比氣體的小,比固體的大;液體分子之間的作用力比固體的小,分子沒有固定的位置,運動比較自由。液體較難被壓縮,沒有確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
(3)氣態(tài):沒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氣體分子相距很遠,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氣體分子間的距離很遠,彼此間幾乎沒有作用力。
討論:“破鏡重圓”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這是為什么?
(因為玻璃分子間距離太子,分子作用力太小。)
三、課堂小結:(學生梳理本節(jié)課知識內容)
1.本節(jié)主要學習了物質的構成、分子熱運動和分子間的作用力。
2.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分子直徑大約在10-10m數(shù)量級,肉眼無法直接看到,并且分子間存在空隙。
3.固體、液體和氣體分子均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如人聞到各種味道等各種擴散現(xiàn)象均說明了分子在不停地無規(guī)則運動。因為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所以分子的這種無規(guī)則運動也叫熱運動。
4.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當分子間距離發(fā)生改變時,分子對外表現(xiàn)出引力或斥力。
四、課堂檢測:1、動手動腦學物理1-5;
2、完成《同步導練》課堂檢測。
5、作業(yè)布置:完成《同步導練》達標測評。
精選閱讀
分子的熱運動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每次教學前有自己的事先計劃,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的任務之一。教案可以讓講的知識能夠輕松被學生吸收,幫助教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容。優(yōu)秀有創(chuàng)意的教案要怎樣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分子的熱運動”,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選修3——37.2《分子的熱運動》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分子的熱運動》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3《熱學》第七章《分子動理論》的第二節(jié)的教學內容,分子動理論是物質的微觀結構學說,是宏觀與微觀本質間聯(lián)系的紐帶,是熱學的基礎?!胺肿拥臒徇\動”是構成分子動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本節(jié)課在本章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也是高中階段物理教學中非重點知識中的重點。布朗運動是分子熱運動的實驗基礎,對分子熱運動的認識,是建立在對布朗運動正確理解的基礎上的,因此,知道布朗運動產生的原因,知道布朗運動的無規(guī)則性反映了液體分子的無規(guī)則性,是學好本節(jié)課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布朗運動,觀察其特點,分析其產生原因。
(2)學習用統(tǒng)計的觀點分析問題,知道布朗運動是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反映,對宏觀現(xiàn)象作微觀解釋。
(3)知道大量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激烈程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越激烈。
2.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說明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使學生知道,物體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培養(yǎng)學生通過物理現(xiàn)象歸納規(guī)律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微觀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
(2)用實驗和多媒體教學素材激發(fā)學生對大千世界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可以通過直接感知的現(xiàn)象,認識無法直接感知的事實。
(3)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分子熱運動。
難點:從宏觀出發(fā)通過直接感知的現(xiàn)象,推測無法感知的事實;
用分子熱運動觀點解釋有關現(xiàn)象。
四、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了日常生活中的常識,在初中已學過擴散現(xiàn)象等,對分子運動有初步認識,又具備了高一力學的基礎知識、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些方法及分析推理問題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再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物理學科的特點,使學生通過擴散現(xiàn)象、感興趣的布朗運動實驗加深認識,引起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科學分析的方法,最終能很好地分析布朗運動產生原因,并理解布朗運動的無規(guī)則性反映了液體分子的無規(guī)則性。
五、教學方法
1.實驗法:多媒體展示演示實驗。
2.學案導學:見后面的學案。
3.設計理念:按照探究性學習方式所闡述的“有規(guī)律性更有藝術性”為目的,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及實驗演示,使學生置身于探索問題的情境之中,通過動眼看、動口議、動手做、動筆寫、動耳聽等,激活學生內在的潛力
4.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實驗探究→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學案與課本中的圖片。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實驗器材的準備。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觀察實驗整體感知
1.(課件投影)觀察演示實驗(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與另一個玻璃瓶豎直方向對口相接觸,看到二氧化氮氣體從下面的瓶內逐漸擴展到上面瓶內。)這是什么物理現(xiàn)象?這現(xiàn)象說明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用實驗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將學生注意力集中起來。)
2.(課件投影)請觀察課件演示的擴散過程。
(設計意圖:用計算機演示擴散過程,可以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使學生理解起來更容易說明分子做無規(guī)則熱運動)
3.(課件投影)請完成實驗(在兩個燒杯中分別裝有冷水和熱水,滴入1-2滴紅墨水后,紅墨水在水中逐漸擴展開來。),然后回答:擴散現(xiàn)象的劇烈程度與溫度有關嗎?舉例說明。
(設計意圖:在學生親自實驗基礎上,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同學間可以合作討論,彼此交流,自己得出結論加深理解,鞏固記憶,并培養(yǎng)科學探索精神。)
4.(課件投影)請觀察布朗運動。
(設計意圖:布朗運動是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實驗基礎,對分子熱運動的認識,是建立在對布朗運動的正確理解的基礎上。介紹并演示實驗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能使學生知道什么是布朗運動,還能使學生發(fā)現(xiàn)布朗運動的特點,為布朗運動產生原因的分析奠定了實驗基礎。)
(簡要實錄:在載物玻璃上的凹槽內用滴管滴入幾滴有小炭粒的水滴,將蓋玻片蓋上,放在顯微鏡載物臺上,然后通過顯微鏡觀察,在視場中看到大大小小的許多顆粒,仔細觀察其中某一個很小的顆粒,會發(fā)現(xiàn)在不停地活動,很像是水中的小魚蟲的運動。將一臺顯微鏡放在講臺上,用顯微攝像頭拍攝布朗運動,經過電腦在大屏幕上顯示投影成像,讓全體學生觀察,然后教師指著一個顆粒在屏幕上的位置,以此點為參考點,讓學生觀察這顆微粒在以后的一段時間內相對參考點的運動情況,并用計算機課件(動畫)演示小炭粒運動情況。實驗進行的很順利,學生十分注意觀察,許多學生看出小炭粒運動的無規(guī)則性,從而師生一起總結出布朗運動的概念。)
(二)分析原因認識本質
(課件投影)閱讀課本中有關布朗運動的敘述,了解布朗運動的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加深理解布朗運動。)
(投影):
1、固體微粒的運動是極不規(guī)則的。如圖畫的幾個布朗顆粒運動的路線,這不是布朗微粒運動的軌跡,它只是每隔30秒觀察到的該顆粒位置的一些連線,實際上在這短短的30秒內微粒運動也極不規(guī)則,絕不是直線運動。
2、布朗運動是永不停息的。因為連續(xù)觀察布朗運動,發(fā)現(xiàn)在多天甚至幾個月時間內,只要液體不干涸,這種運動就永不停息。
3、任何固體微粒懸浮在液體中,在任何溫度下都會做布朗運動。若懸浮的顆粒越小,布朗運動越明顯;顆粒越大,布朗運動越不明顯,甚至觀察不到。布朗運動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愈加激烈。)
(課件投影)懸浮顆粒無規(guī)則運動的原因是什么?是由外界因素影響產生的,還是液體內部原因?
(設計意圖:此問題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學生只有認識到不是外界因素的影響,才能推理到內部分子作用的結果。)
(課件投影)請觀察演示課件演示的動畫:懸浮在液體中的微小顆粒,當它足夠小時,受到來自各個方向的液體分子的撞擊作用是不平衡的。在某一瞬間,在某個方向受到撞擊作用強,它就沿著這個方向運動。在下一瞬間,微小顆粒在另一方向受到的撞擊作用強,它又向著另一個方向運動。
(設計意圖:課件的展示使抽象的事物變成可以感知的事物,起到降低臺階、化抽象為具體、變難為易的作用。同時從對懸浮顆粒無規(guī)則運動的原因分析,使學生初步接觸到用概率統(tǒng)計的觀點分析大量偶然事件的必然結果。)
(三)課堂小結
(四)及時反饋鞏固提高
1、布朗運動是說明分子運動的重要事實,則布朗運動是指()
A、液體分子的運動
B、懸浮在液體中的固體分子的運動
C、固體微粒的運動
D、液體分子與固體分子的共同運動
2、關于布朗運動劇烈程度,下面說法不正確的是()
A、固體微粒越小,布朗運動越顯著
B、液體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顯著
C、與固體微粒碰撞的液體分子數(shù)目越多,布朗運動越顯著
D、與固體微粒碰撞的液體分子數(shù)目越少,布朗運動越顯著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溫度越高,物體的運動越劇烈
B、溫度越高,物體內大量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越劇烈
C、溫度升高,物體內每個分子的運動速度都增大
D、溫度降低,對于物體內的某個分子而言,其運動速度可能增大
(四)發(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九、板書設計
分子熱運動
1、擴散現(xiàn)象:不同的物質接觸時,互相進入對方的現(xiàn)象。
2、擴散現(xiàn)象說明: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3、由于分子的運動跟溫度有關,所以這種無規(guī)則運動叫分子的熱運動。溫度越高,熱運動越劇烈。
十、教學反思
子運動比較抽象,本節(jié)課通過實驗的引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并通過類比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分子運動的特點、掌握分子動理論的內容。由于本節(jié)課通過大量的實驗和例題,使學生對分子運動有了很深刻的認識,為后面研究物體內能及其有關知識做好鋪墊。整個教學活動重點突出學生為主體,同時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物理學中研究問題的方法。
選修3——37.2【導學案】
第七章第2節(jié)—分子的熱運動
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1.知道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2.能識別擴散現(xiàn)象,并能用分子熱運動的觀點進行解釋。
3.知道分子熱運動的快慢與溫度的關系。
二、預習內容:
(預習要求:請同學們根據“預習目標”,仔細閱讀課本的相關內容,簡要回答以下幾個問題,請將你的答案寫在題目下面的空白處,要保證自獨立完成。)
1、試舉出兩個有關擴散現(xiàn)象的事例。
2、物體內部的分子做什么樣的運動?我們把這種運動叫做什么?
3、分子之間是否存在作用力?
三、在你預習的過程中,你還有哪些自己不能解決的疑問,請記錄下來。(每人至少要提出一個問題)
課內探究導學案
一、明確學習目標:
(請四人一組交流“預習導學案”中的問題,將在預習過程中自己解決不了的疑問在小組內匯總起來,寫到黑板上)
二、合作探究,精講拓展
1:分子運動。
問題:為什么打開一瓶香水瓶,很快就會聞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去了?
你的回答:是一些帶有香味的,從香水瓶中揮發(fā)出來,進入空氣中,向各個方向開來,當它們到達你的鼻子里,你就會聞到香味,我們把這種現(xiàn)象叫做。
2:氣體的擴散現(xiàn)象。
教師實驗:在裝有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上面,倒扣一個空瓶子,使瓶口相對,把玻璃板抽掉。請認真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
這說明了氣體的現(xiàn)象。
3:液體的擴散現(xiàn)象及固體的擴散現(xiàn)象。
請你閱讀課本124頁—125頁有關擴散現(xiàn)象的材料。
我們從中可知:氣體、固體和液體都存在現(xiàn)象。
通過整合2:和3:可以知道: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
4:影響擴散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探究實驗:向涼水和熱水中分別滴墨水。
學生完成實驗后,小組討論。
你們組得出的結論是: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越。
三、課堂小結,反思整合:
(請同學們整理、反思剛才的學習內容,用簡短的語言完成下列知識網絡,然后小組內交流完善。并提出對于本節(jié)課的學習還有什么疑惑?)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知道物質是由大量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就越。我們又稱這種現(xiàn)象為。
2.對于本節(jié)的學習,你還存在哪些疑惑?
四、達標測試,反饋提升:
(請先獨立完成以下題目,然后小組內交流,并提出存在疑問的題目)
1.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越快B.溫度越高,擴散現(xiàn)象越明顯
C.擴散現(xiàn)象在高溫條件下和低溫條件下都能進行
D.擴散的快慢與溫度無關
2.關于布朗運動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布朗運動就是液體分子的熱運動
B.布朗運動是懸浮在液體中的固體顆粒內的分子的無規(guī)則熱運動
C.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激烈
D.懸浮顆粒越小,布朗運動越激烈
3.如圖是觀察記錄做布朗運動的一個微粒的運動路線。從微粒在A點開始記錄,每隔30s記錄下微粒的一個位置,得到B、C、D、E、F、G等點,則微粒在75s末時的位置
A.一定在CD連線的中點
B.一定不在CD連線的中點
C.可能在CD連線上,但不一定在CD連線的中點
D.可能在CD連線以外的某點
課后練習與提高
1.下列現(xiàn)象中,能用擴散現(xiàn)象解釋的是()
A.春天,柳絮飛揚B.夏天,雷雨陣陣
C.秋天,丹桂飄香D.冬天,雪花漫天
2.通常把蘿卜腌制成咸菜需要較長時間,而把蘿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僅需幾分鐘,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
A.鹽分子減少了,很容易進入蘿卜里B.鹽分子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蘿卜分子間有空隙,易擴散D.炒菜時溫度高,分子熱運動加快
3.試用分子熱運動的觀點解釋:在長期堆放煤球的墻角,若用小刀從墻上刮去一薄層,可看到里面呈現(xiàn)黑色。
高三物理上冊《分子的熱運動》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高三物理上冊《分子的熱運動》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知識點一
擴散
1、定義
不同分子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xiàn)象叫擴散。其實質是分子(原子)的互相滲透。
2、擴散現(xiàn)象表明
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無規(guī)則運動,也說明物質的分子間存在間隙。
3、影響因素
溫度越高,擴散越快
4、理解擴散現(xiàn)象
擴散現(xiàn)象只能發(fā)生在不同的物質之間。
不同物質只有相互接觸時才能發(fā)生擴散現(xiàn)象。
擴散現(xiàn)象是兩種物質的分子彼此進入對方。
不同狀態(tài)的物體之間也可以發(fā)生擴散現(xiàn)象。
知識點二
分子熱運動
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由于分子的運動與溫度有關,所以這種無規(guī)則的運動叫做分子的熱運動。溫度越高,熱運動越劇烈。
知識點三
分子動理論
1、分子動理論內容
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間的作用力
分子間同時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當分子距離很小時,引力小于斥力,表現(xiàn)為斥力;
當分子間距離稍大時,引力大于斥力,表現(xiàn)為引力;
當分子間距離很大時,分子間作用力變得十分微小,可以忽略。
3、分子間作用力與物質狀態(tài)的關系
①固體中的分子距離非常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動,所以既有一定的體積,又有一定的形狀。
②液體中分子距離較小,相互作用力較大,以分子群的形態(tài)存在,分子可以在某個位置附近振動,分子群可以互相滑過,所以液體有一定的體積,但有流動性,形狀隨容器而變。
③氣體分子間的距離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個分子幾乎都可以自由運動,所以氣體既沒有固定的體積,也沒有固定的形狀,可以充滿它能夠達到的整個空間。
④固體物質很難被拉伸,是因為分子間存在引力的緣故;液體物質很難被壓縮,是因為分子間存在斥力的原因;液體物質能保持一定的體積是因為分子間存在引力的原因。
高考物理第一輪單元知識點專題復習:分子的熱運動
第2課時分子的熱運動分子的作用力內能
【知識梳理】
1.分子的熱運動
物體里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這種運動叫做熱運動。擴散現(xiàn)象和布朗運動都可以很好地證明分子的熱運動。
布朗運動是指懸浮在液體中的固體微粒的無規(guī)則運動。
①形成條件是:微粒足夠小。(微粒越小,布朗運動越明顯)
②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激烈。
③觀察到的是固體微粒(不是液體,不是固體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反映的是液體分子運動的無規(guī)則性。
④實驗中描繪出的是某固體微粒每隔30秒的位置的連線,不是該微粒的運動軌跡。
2.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
(1)特點:①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②引力和斥力都隨著距離的增大而減?。虎鄢饬Ρ纫ψ兓每?;④實際表現(xiàn)出來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其變化規(guī)律如圖所示。
(2)隨分子間距離而變的規(guī)律是:①rr0時表現(xiàn)為斥力;②r=r0時分子力為零;③rr0時表現(xiàn)為引力;④r10r0以后,可以忽略不計。
(3)從本質上來說,分子力是電場力的表現(xiàn)。因為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內有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分子間的作用力就是由這些帶電粒子間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3.物體的內能
(1)做熱運動的分子具有的動能叫分子動能。溫度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的標志。(2)由分子間相對位置決定的勢能叫分子勢能。分子力做正功時分子勢能減?。环肿恿ψ髫摴r分子勢能增大。當r=r0即分子處于平衡位置時分子勢能最小。不論r從r0增大還是減小,分子勢能都將增大。如果以分子間距離為無窮遠時分子勢能為零,則分子勢能隨分子間距離而變的圖象如右。
(3)物體中所有分子做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物體的內能跟物體的溫度和體積及物質的量都有關系:
(4)內能與機械能:運動形式不同:內能對應分子的熱運動,機械能對于物體的機械運動。物體的內能和機械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方法提示】
1.布朗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但研究布朗運動可以說明分子的永不停息的無規(guī)則運動.這是科學研究的常用方法:邏輯推理。
2.可以把“分子—分子”系統(tǒng)與“球—彈簧—球”系統(tǒng)作類比,它們的受力圖景、運動圖景、能量圖景是一致的.
【典型例題】
例1.下列關于布朗運動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布朗運動就是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
B.布朗運動證明,組成固體小顆粒的分子在做無規(guī)則運動
C.一鍋水中撒一點胡椒粉,加熱時發(fā)現(xiàn)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滾.這說明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激烈.
D.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煤油中小?;覊m的布朗運動,這說明煤油分子在做無規(guī)則運動
D
例2.下列關于分子間作用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當兩個分子相互吸引時,分子間沒有斥力
B.當兩個分子間距離大于分子直徑的10倍以上時,分子間相互作用力就小到可以忽略
C.分子間距離越小,引力越大,斥力越小
D.兩個分子從相距很遠處逐漸靠近,過程中分子力逐漸變大
例2.B
例3.下列現(xiàn)象中,能說明分子間存在斥力的是()
A.水和酒精混合后體積變小
B.滴進水中的紅墨水迅速散開
C.鐵棒很難彎曲
D.給自行車打氣時,氣筒壓到后來覺得很費勁
例3.C
例4.當氫氣和氧氣溫度相同時,下述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兩種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相等
B.氫氣分子的平均速率等于氧氣分子的平均速率
C.兩種氣體分子熱運動的總動能相等
D.兩種氣體中每個分子熱運動的速率相等
例4.A
例5.關于分子勢能,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設兩分子相距無窮遠時分子勢能為0)()
A.體積增大,分子勢能增大,體積縮小,分子勢能減小
B.當分子間距離r=r0時,分子間合力為0,所以分子勢能為0
C.當分子間作用力為引力時,體積越大,分子勢能越大
D.當分子間作用力為斥力時,體積越大,分子勢能越大
例5.C
例6.(2005北京海淀高三質量檢測)如下圖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標原點O,乙分子位于r軸上距原點為r3的位置.虛線分別表示分子間斥力f斥和引力f引的變化情況,實線表示分子間的斥力與引力的合力f的變化情況.若把乙分子由靜止釋放,則乙分子()
A.從r3到r1做加速運動,從r1向O做減速運動
B.從r3到r2做加速運動,從r2到r1做減速運動
C.從r3到r1,分子勢能先減少后增加
D.從r3到r1,分子勢能先增加后減少
例6.A
解析:由題圖可知分子在r3—r1之間分子力表現(xiàn)為引力,乙分子做加速運動,在r1—O之間分子表現(xiàn)為斥力,乙分子做減速運動,所以分子勢能先減少后增加,故A選項正確.
例7.關于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溫度高的物體具有內能,溫度低的物體沒有內能
B、溫度高的物體具有的內能一定比溫度低的物體具有的內能多
C、的物體內能為零
D、同一個物體的溫度降低時,其內能減小
例7.D。任何一個物體都具有內能,包括和以下的物體。物體內能的大小與物體的溫度、狀態(tài)、質量和物質的種類等因素有關,而不是僅僅取決于物體的溫度,但作為同一個物體當溫度降低時,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變得緩慢,內能減小。
例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平均速度大的物體的溫度高
B、20℃的水的分子和20℃的銅的分子的平均動能相同
C、體積變大,內能變大
D、溫度升高,所有的分子的平均動能都變大
例8.B
例9.下列說法都是錯誤的,試分析錯在哪里.
(1)大風天里,風沙彌漫,塵土飛揚,這就是布朗運動.
(2)布朗運動是由于液體分子對固體小微粒撞擊引起的,固體小微粒體積越大,受到撞擊就越多,布朗運動就越顯著.
(3)在較暗的房間里,從射進來的一束陽光中,可以看到似乎有灰塵在飛舞,這就是布朗運動.
例9.需要注意的是第3種說法,這里看到的現(xiàn)象原因有兩種.一是屋內確實有肉眼可見的灰塵,在氣流和重力的作用下飛舞(氣流是氣體分子的定向移動,而不是無規(guī)則運動);二是屋內并沒有肉眼可見的灰塵,是發(fā)生了散射現(xiàn)象.光線通過不均勻介質(煙、塵、霧、乳濁液、懸濁液等),當雜質微粒線度小于光波波長時,光線被明顯散射,使從側向也就看到光,我們的眼睛被散射光“欺騙”了,并不是真的有大顆粒灰塵在翻舞.所以這不是布朗運動.
例10.如圖所示,把一塊潔凈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觸水面;如果你想使玻璃板離開水面,必須用比玻璃板重力的拉力向上拉橡皮筋,原因是水分子和玻璃的分子間存在作用。
【解析】通過受力分析可知,拉起玻璃板時必須滿足,由此可得出正確答案。
【答案】大;引力
【同步訓練】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打氣筒打氣很費勁,這是氣體分子間存在斥力的宏觀表現(xiàn)
B.水的體積很難被壓縮,這是水分子間存在斥力的宏觀表現(xiàn)
C.氣缸中的氣體膨脹推動活塞,這是分子間的斥力對外做功的宏觀表現(xiàn)
D.夏天輪胎容易爆裂,說明溫度越高,氣體分子間的斥力越大
1.B
2.(廣東高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水的體積很難被壓縮,這是分子間斥力的宏觀表現(xiàn)
B.氣體總是很容易充滿容器,這是分子間存在斥力的宏觀表現(xiàn)
C.兩個相同的半球殼吻合接觸,中間抽成真空(馬德堡半球),用力很難拉開,這是分子間存在吸引力的宏觀表現(xiàn)
D.用力拉鐵棒的兩端,鐵棒沒有斷,這是分子間存在吸引力的宏觀表現(xiàn)
2.AD
3.(上海市一模)分子之間既有引力也有斥力,它們與分子間距離(設合力為零時分子間的距離為r0)的關系有以下說法,其中正確的是()
A.隨著分子間距離的減小,分子間的引力減小,分子間的斥力增加,合力表現(xiàn)為斥力
B.隨著分子間距離的增大,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都減小,合力有時表現(xiàn)為斥力,有時表現(xiàn)為引力
C.分子間的距離小于r0時,距離越大,分子之間的勢能越大
D.分子間的距離大于r0時,距離越小,分子之間的勢能越大
3.B
4.關于布朗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布朗運動是指懸浮在液體中的小顆粒的無規(guī)則運動
B.布朗運動的無規(guī)則性反映了液體分子運動的無規(guī)則性
C.液體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激烈
D.懸浮顆粒越小,在某一瞬間撞擊它的液體分子數(shù)越少,作用力小,因此,布朗運動越不明顯
4.ABC
5.分子動理論較好地解釋了物質的宏觀熱力學性質。據此可判斷下列說法中錯誤的()
A.顯微鏡下觀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無規(guī)則運動,這反映了液體分子運動的無規(guī)則性
B.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隨著分子間距離的增大,一定先減小后增大
C.分子勢能隨著分子間距離的增大,可能先減小后增大
D.在真空、高溫條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擴散向半導體材料摻入其它元素
5.B
6.下列關于布朗運動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布朗運動就是分子的運動
B.布朗運動是組成固體顆粒的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反映
C.布朗運動是液體或氣體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反映
D.陽光從縫隙中射入房間,從陽光中看到的塵埃的運動就是布朗運動
6.C
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表面光滑的鉛塊壓緊后能連成一塊,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
B.一般固體、液體很難壓縮,說明分子間存在斥力
C.打氣時覺得費力,說明分子間存在斥力
D.拉斷一根繩子需要一定大小的力,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
7.ABD
8.以下關于分子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分子間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
B.液體難于被壓縮表明液體中分子力總是引力
C.氣體分子之間總沒有分子力的作用
D.擴散現(xiàn)象表明分子間不存在引力
8.A
9.下列關于分子力和分子勢能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當分子力表現(xiàn)為引力時,分子力和分子勢能總是隨分子間距離的增大而增大
(B)當分子力表現(xiàn)為引力時,分子力和分子勢能總是隨分子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
(C)當分子力表現(xiàn)為斥力時,分子力和分子勢能總是隨分子間距離的減小而增大
(D)當分子力表現(xiàn)為斥力時,分子力和分子勢能總是隨分子間距離的減小而減小
9.C
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只有液體和氣體會發(fā)生擴散,固體不會發(fā)生擴散
B.布朗運動是由于固體小顆粒內部分子做無規(guī)則熱運動造成的
C.固體受熱膨脹的微觀原因是,受熱后,分子振動加劇,振幅增大
D.以上說法都不對
10.C
11.關于熱力學溫度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熱力學溫度與攝氏溫度的每一度的大小是相同的?
B.熱力學溫度的零度等于-273.15℃
C.熱力學溫度的零度是不可能達到的
D.氣體溫度趨近于絕對零度時,其體積趨近于零
11.ABC
12.如圖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標原點O,乙分子沿x軸運動,兩分子間的分子勢能EP與兩分子間距離的關系如圖中曲線所示,圖中分子勢能的最小值為-E0。若兩分子所具有的總能量為0,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乙分子在p點(x=x2)時,速度最大
B.乙分子在p點(x=x2)時,其動能為E0
C.乙分子在Q點(x=x1)時,速度為零
D.乙分子的運動范圍為x≥x1
12.BCD
13.關于溫度的概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某物體的溫度為0℃,則其中每個分子的溫度都為0℃
B.溫度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平均速率的標志
C.溫度是物體分子熱運動平均動能的標志
D.溫度可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達到熱平衡時,兩物體溫度相等
13.C
14.往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紅墨水,一段時間后整杯水都變成了紅色,這一現(xiàn)象在物理學中稱為現(xiàn)象,是由于分子的而產生的,這一過程是沿著分子熱運動的無序性的方向進行的。
14.擴散;無規(guī)則運動;增大
高二物理《內能》教學設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對每一課堂負責,作為高中教師就需要提前準備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找到學習的樂趣,幫助高中教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容。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高中教案呢?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物理《內能》教學設計,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高二物理《內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內能的概念,知道任何一個物體都具有內能。
2、知道熱量的概念及單位。
3、結合實例分析,知道熱傳遞是改變物體內能的一種方式,是內能的轉移過程。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體內能增加或減少的一些事例。
(二)過程與方法
會根據分子動理論用類比的方法建立內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溫度和內能的關系。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了解用熱傳遞和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會應用相關知識解釋一些現(xiàn)象。
【教學重點】
內能、熱量概念的建立,知道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途徑。
【教學難點】:
用類比的方法建立內能的概念。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空氣壓縮引火儀、燒瓶、打氣筒、自行車車胎、橡皮管、玻璃管、水、暖水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演示:給一個回力玩具汽車上緊發(fā)條,使其在水平桌面上運動。
小汽車的動能是怎么來的?
(學生觀察小車運動,得出小車的動能是由彈簧的彈性勢能轉化而來的。)
演示:從一個裝滿開水的暖水瓶中倒出一部分水,用軟水塞塞緊,注意觀察瓶塞。
思考:推動瓶塞的能量來自哪里?
(學生觀察實驗,思考問題。提出猜想,可能是來自于熱水或熱的水蒸氣)
水蒸氣具有能量,這就是我們要研究的內能。
二、進行新課
1、內能
展示具有動能的物體的圖片和視頻。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量是動能。分子具有動能嗎?
(分子也具有動能,根據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展示具有勢能的物體的圖片和視頻。彈簧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具有彈力,還具有彈性勢能。分子間有分子勢能嗎?
(結合勢能的特點,知識遷移得出:分子具有分子勢能,因為分子間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小結:我們把動能和勢能統(tǒng)稱為機械能,構成物體的所有分子,其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之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思考:內能和機械能是同種能量嗎?你能說出它們的異同點嗎?
(機械能是與物體整個機械運動情況有關的能量。而內能是與物體內部分子的熱運動和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情況有關,內能是不同于機械能的另一種形式的能。內能和機械能的單位都是焦耳(J)。)
(學生進行討論補充)
小結:內能是與機械能不同的一種能量。物體可以沒有機械能,但一定有內能。因為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所以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
2、內能的大小
猜想:內能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請說說你的猜想依據。
(學生討論,進行猜想,同學之間相互補充:
1.內能可能與溫度有關,因為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分子動能越大,內能越大。
2.內能可能與質量有關,因為質量越大,物體所含分子數(shù)量越多。)
小結:
1.內能的大小與物體的溫度有關。同一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大;溫度降低,內能減小。
2.內能還與物體的質量、狀態(tài)等有關。
3.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
判斷下列物體內能的變化。(學生根據影響內能大小的因素判斷內能的變化)
1.太陽下的一瓶水,溫度升高。
2.一杯水喝掉一半。
3.水結成冰。
3、物體內能的改變
(1)熱傳遞
如何判斷一個物體內能大小的變化?
(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大;溫度降低,內能減小。可以根據溫度的變化來判斷物體內能的變化。)
把剛煮熟的雞蛋從開水中拿出放入冷水中,判斷雞蛋和水的內能的變化。并說出理由。
(雞蛋的內能減小,水的內能增大。因為雞蛋的溫度降低,水的溫度升高。)
小結:熱會從高溫物體傳遞給低溫物體;高溫物體的溫度會降低內能減少,低溫物體的溫度會升高,內能增加。
在雞蛋和水的例子中,熱傳遞的方向?
(熱傳遞從高溫的雞蛋向水傳遞。)
小結:熱量:
1.定義:在熱傳遞中,傳遞能量的多少。
2.單位:焦耳(J)。
3.物體吸收熱量時內能增加,放出熱量時內能減少。
4.內能反映的是熱傳遞過程中內能的變化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描述,不能用“具有”、“含有”等詞描述。
5.熱傳遞中轉移的是熱量,不是溫度。
你能舉出一些利用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的例子嗎?
(學生討論,舉例:1、冬天利用熱水袋取暖、發(fā)燒時用冷毛巾給頭部降溫、夏天把食物放入冰箱冷藏等。2、雞蛋和水的內能發(fā)生了改變,它們之間發(fā)生了熱傳遞,通過熱傳遞改變了雞蛋和水的內能。)
結合問題,討論溫度、內能和熱量的不同點。
一個物體的溫度升高,它的內能增加。物體內能增加,溫度是否一定升高?舉例說明。
(學生討論,進行交流:物體內能增加,溫度不一定升高。如晶體在熔化時,溫度不變,內能是增加的;液態(tài)晶體在凝固時,溫度不變,但要放熱,內能減少。)
小結:內能是能量的一種形式,也是某一時刻的狀態(tài)量,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熱量是一個過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來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來表述。
(2)做功
除了熱傳遞外,還有什么途徑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投影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圖片和視頻,這些圖片說明了什么?
(學生觀察圖片和視頻,這些圖片說明了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分組實驗:怎樣使一段鐵絲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大?
器材:一段較粗的軟鐵絲、一個打火機、一張砂紙、熱水袋、小毛巾等
學生討論實驗方法,并嘗試完成實驗。
(學生進行實驗,可能會出現(xiàn)下列方法:
1.用打火機去燒鐵絲,使鐵絲的溫度升高。
2.把鐵絲放在熱水袋上,用熱水袋焐鐵絲。
3.把鐵絲反復彎折,使鐵絲溫度升高。
4.用砂紙反復摩擦鐵絲,使鐵絲溫度升高。
……)
分析論證:你能給這些方法進行分類嗎?
(方法1和2屬于一類,采用了熱傳遞的方法使鐵絲溫度升高、內能增加。另外兩種方法采用做功的方法改變了鐵絲的內能。)
你還能舉出一些利用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一些實例嗎?
(結合實際生活,學生舉例,如摩擦生熱、鉆木取火等。)
小結::改變物體內能有兩種方式:熱傳遞和做功。
演示實驗:
1、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團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壓下去,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1)實驗中硝化棉的作用?
(2)實驗中誰對誰做功?
(實驗中利用硝化棉的燃燒反映了筒內空氣內能增加,溫度升高,采用了轉化的方法??諝鈨饶茉黾邮且驗榛钊麎嚎s筒內空氣做功,把活塞的機械能轉化為空氣的內能。)
小結: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會增加,把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利用打氣筒給自行車車胎打氣,請一同學用手感覺氣筒外壁上下部分的溫度,形成此現(xiàn)象的原因?
(打氣筒外壁下面溫度比上面的溫度高,主要的原因是壓縮空氣做功增加了內能)
由此可見,壓縮空氣做功使空氣內能增大是氣筒外壁溫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摩擦在這里是次要的。
2.在燒瓶內盛少量水。利用打氣筒給瓶內打氣,當瓶塞跳出時,觀察瓶內的變化。
(1)描述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此現(xiàn)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瓶內放水的作用是什么?
(3)實驗中誰對誰做功?
(學生觀察實驗,在瓶塞跳出時,可以看見瓶內出現(xiàn)水霧。它是由瓶內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利用打氣筒給瓶內打氣時,壓縮瓶內空氣做功,空氣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瓶內的水汽化形成大量無色的水蒸氣;當瓶內氣體沖開瓶塞時,空氣推動瓶塞做功,內能減少,溫度降低,使水蒸氣液化形成小水滴。)
本實驗中通過水蒸氣液化形成水霧來反映氣體對外做功時內能減少、溫度降低的,也是利用了轉化的物理方法。
通過實驗可以知道,物體對外做功,內能會減少,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你能再舉出一些物體對外做功內能減少的例子嗎?
(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舉例:如打開可樂瓶蓋時,會在瓶口出現(xiàn)“霧”;把車胎內的氣放掉時,在氣門芯處出現(xiàn)小水珠等)。
討論:
1、利用熱傳遞和做功都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你能說說這兩種方法的異同嗎?
2、物體吸熱,內能一定增加、溫度升高嗎?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一定增加嗎?
(結合本節(jié)所學內能,學生討論這兩個問題,也可以作為課后的思考題。)
三、課堂小結(學生梳理本節(jié)課知識內容)
1.本節(jié)主要內容是內能和內能的兩種改變方法。
2.內能是構成物質的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內能的大小與溫度、質量等因素有關,同一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加。
3.熱量是熱傳遞過程中轉移能量的多少,是能量的變化量。物體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大。可以通過物體溫度變化反映物體內能的變化。
4.物體內能的改變可以利用熱傳遞和做功的方法,這兩種方法在改變物體的內能上是等效的。
四、課堂檢測:
1、動手動腦學物理1-4;
2、完成《同步導練》課堂檢測
5、作業(yè)布置:完成《同步導練》達標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