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幾何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242017高考數(shù)學(xué)知識點(diǎn):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師要準(zhǔn)備好教案為之后的教學(xué)做準(zhǔn)備。教案可以讓學(xué)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幫助高中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xué)質(zhì)量。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2017高考數(shù)學(xué)知識點(diǎn):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僅供您在工作和學(xué)習(xí)中參考。
2017高考數(shù)學(xué)知識點(diǎn):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1、圓柱體:
表面積:2πRr+2πRh體積:πRh(R為圓柱體上下底圓半徑,h為圓柱體高)
2、圓錐體:
表面積:πR+πR[(h+R)的平方根]體積:πRh/3(r為圓錐體低圓半徑,h為其高,
3、正方體
a-邊長,S=6a,V=a
4、長方體
a-長,b-寬,c-高S=2(ab+ac+bc)V=abc
5、棱柱
S-底面積h-高V=Sh
6、棱錐
S-底面積h-高V=Sh/3
7、棱臺
S1和S2-上、下底面積h-高V=h[S1+S2+(S1S2)^1/2]/3
8、擬柱體
S1-上底面積,S2-下底面積,S0-中截面積
h-高,V=h(S1+S2+4S0)/6
9、圓柱
r-底半徑,h-高,C—底面周長
S底—底面積,S側(cè)—側(cè)面積,S表—表面積C=2πr
S底=πr,S側(cè)=Ch,S表=Ch+2S底,V=S底h=πrh
10、空心圓柱
R-外圓半徑,r-內(nèi)圓半徑h-高V=πh(R^2-r^2)
11、直圓錐
r-底半徑h-高V=πr^2h/3
12、圓臺
r-上底半徑,R-下底半徑,h-高V=πh(R+Rr+r)/3
13、球
r-半徑d-直徑V=4/3πr^3=πd^3/6
14、球缺
h-球缺高,r-球半徑,a-球缺底半徑V=πh(3a+h)/6=πh(3r-h)/3
15、球臺
r1和r2-球臺上、下底半徑h-高V=πh[3(r1+r2)+h]/6
16、圓環(huán)體
R-環(huán)體半徑D-環(huán)體直徑r-環(huán)體截面半徑d-環(huán)體截面直徑
V=2π2Rr=π2Dd/4
17、桶狀體
D-桶腹直徑d-桶底直徑h-桶高
V=πh(2D+d)/12,(母線是圓弧形,圓心是桶的中心)
V=πh(2D+Dd+3d/4)/15(母線是拋物線形)[好工具范文網(wǎng) fAnWEn.HAO86.com]
擴(kuò)展閱讀
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學(xué)案1集合的概念與運(yùn)算
一、課前準(zhǔn)備:
【自主梳理】
1.側(cè)面積公式:,,,,,.
2.體積公式:=,,,.
3.球:,.
4.簡單的組合體:
⑴正方體和球正方體的邊長為,則其外接球的半徑為.
正方體的邊長為,則其內(nèi)切球的半徑為.
⑵正四面體和球正四面的邊長為,則其外接球的半徑為.
【自我檢測】
1.若一個球的體積為,則它的表面積為_______.
2.已知圓錐的母線長為2,高為,則該圓錐的側(cè)面積是.
3.若圓錐的母線長為3cm,側(cè)面展開所得扇形圓心角為,則圓錐的體積為.
4.在中,若,則的外接圓半徑,將此結(jié)論拓展到空間,可得出的正確結(jié)論是:在四面體中,若兩兩垂直,,則四面體的外接球半徑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個長方體共一頂點(diǎn)的三個面的面積分別是,這個長方體它的八個頂點(diǎn)都在同一個球面上,這個球的表面積是.
6.如圖,已知正三棱柱的底面邊長為2,高位5,一質(zhì)點(diǎn)自點(diǎn)出發(fā),沿著三棱柱的側(cè)面繞行兩周到達(dá)點(diǎn)的最短路線的長為.
二、課堂活動:
【例1】填空題:
(1)一個圓臺的母線長為12cm,兩底面面積分別為4πcm和25πcm,則(1)圓臺的高
為(2)截得此圓臺的圓錐的母線長為.
(2)若三棱錐的三個側(cè)棱兩兩垂直,且側(cè)棱長均為,則其外接球的表面積是.
(3)三棱柱的一個側(cè)面面積為,此側(cè)面所對的棱與此面的距離為,則此棱柱的體積為.
(4)已知三棱錐O-ABC中,OA、OB、OC兩兩互相垂直,OC=1,OA=x,OB=y(tǒng),若x+y=4,則已知三棱錐O-ABC體積的最大值是.
【例2】如圖所示,在棱長為2的正方體中,、分別為、的中點(diǎn).
(1)求證://平面;
(2)求證:;
(3)求三棱錐的體積.
【例3】如圖,棱錐P-ABCD的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PA=AD=2,BD=。
(1)求棱錐P-ABCD的體積;
(2)求點(diǎn)C到平面PBD的距離.
課堂小結(jié)
(1)了解柱體、錐體、臺體、球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
(2)了解一些簡單組合體(如正方體和球,正四面體和球);
(3)幾何體表面的最短距離問題------側(cè)面展開.
三、課后作業(yè)
1.一個球的外切正方體的全面積等于,則此球的體積為.
2.等邊圓柱(底面直徑和高相等的圓柱)的底面半徑與球的半徑相等,則等邊圓柱的表面積與球的表面積之比為.
3.三個平面兩兩垂直,三條交線相交于,到三個平面的距離分別為1、2、3,
則=.
4.圓錐的全面積為,側(cè)面展開圖的中心角為60°,則該圓錐的體積為.
5.如圖,三棱柱的所有棱長均等于1,且,則該三棱柱的體積是.
6.如圖,已知三棱錐A—BCD的底面是等邊三角形,三條側(cè)棱長都等于1,且∠BAC=30°,M、N分別在棱AC和AD上,則BM+MN+NB的最小值為.
7.如圖,在多面體中,已知是邊長為1的正方形,且均為正三角形,∥,=2,則該多面體的體積為.
8.已知正四棱錐中,,那么當(dāng)該棱錐的體積最大時,則高為.
9.如圖,已知四棱錐中,底面是直角梯形,,,,,平面,.
(1)求證:平面;
(2)求證:平面;
(3)若是的中點(diǎn),求三棱錐的體積.
10.如圖,矩形中,⊥平面,,為上的一點(diǎn),且⊥平面,,求三棱錐的體積.
四、糾錯分析
錯題卡題號錯題原因分析
一、課前準(zhǔn)備:
【自主梳理】
1.
2.
3.4
4.
【自我檢測】
1.122.23.4.5.6π6.13
二、課堂活動:
【例1】填空題
1.(1)20(2)3(3)(4)
【例2】(Ⅰ)連結(jié),在中,、分別為,的中點(diǎn),則
(Ⅱ)
(Ⅲ),,且,
,.
,
∴,即.=
=.
【例3】解:(1)由知四邊形ABCD為邊長是2的正方形,
,又PA平面ABCD,=.
(2)設(shè)點(diǎn)C到平面PBD的距離為,
PA平面ABCD,=.
由條件,.
由.得.
點(diǎn)C到平面PBD的距離為.
三、課后作業(yè)
1.2.3:23.4.
5.6.7.8.
9.(1)證明:,且平面,∴平面.
(2)證明:在直角梯形中,過作于點(diǎn),則四邊形為矩形.
∴.又,∴.在Rt△中,,
∴,.∴.
則,∴.
又,∴.
,∴平面.
(3)∵是中點(diǎn),∴到面的距離是到面距離的一半.
.
10.解:連結(jié).可證三棱錐中,與底面垂直,所以所求
體積為.
高一數(shù)學(xué)下冊《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知識點(diǎn)人教版
每個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是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需要我們認(rèn)真規(guī)劃教案課件工作計劃,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會寫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高一數(shù)學(xué)下冊《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知識點(diǎn)人教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數(shù)學(xué)下冊《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知識點(diǎn)人教版
空間幾何體表面積體積公式:
1、圓柱體:表面積:2πRr+2πRh體積:πR2h(R為圓柱體上下底圓半徑,h為圓柱體高)
2、圓錐體:表面積:πR2+πR[(h2+R2)的]體積:πR2h/3(r為圓錐體低圓半徑,h為其高,
3、a-邊長,S=6a2,V=a3
4、長方體a-長,b-寬,c-高S=2(ab+ac+bc)V=abc
5、棱柱S-h(huán)-高V=Sh
6、棱錐S-h(huán)-高V=Sh/3
7、S1和S2-上、下h-高V=h[S1+S2+(S1S2)^1/2]/3
8、S1-上底面積,S2-下底面積,S0-中h-高,V=h(S1+S2+4S0)/6
9、圓柱r-底半徑,h-高,C—底面周長S底—底面積,S側(cè)—,S表—表面積C=2πrS底=πr2,S側(cè)=Ch,S表=Ch+2S底,V=S底h=πr2h
10、空心圓柱R-外圓半徑,r-內(nèi)圓半徑h-高V=πh(R^2-r^2)
11、r-底半徑h-高V=πr^2h/3
12、r-上底半徑,R-下底半徑,h-高V=πh(R2+Rr+r2)/313、球r-半徑d-直徑V=4/3πr^3=πd^3/6
14、球缺h-球缺高,r-球半徑,a-球缺底半徑V=πh(3a2+h2)/6=πh2(3r-h)/3
15、球臺r1和r2-球臺上、下底半徑h-高V=πh[3(r12+r22)+h2]/6
16、圓環(huán)體R-環(huán)體半徑D-環(huán)體直徑r-環(huán)體截面半徑d-環(huán)體截面直徑V=2π2Rr2=π2Dd2/4
17、桶狀體D-桶腹直徑d-桶底直徑h-桶高V=πh(2D2+d2)/12,(母線是圓弧形,圓心是桶的中心)V=πh(2D2+Dd+3d2/4)/15(母線是拋物線形)
練習(xí)題:
1.正四棱錐P—ABCD的側(cè)棱長和底面邊長都等于,有兩個正四面體的棱長也都等于.當(dāng)這兩個正四面體各有一個面與正四棱錐的側(cè)面PAD,側(cè)面PBC完全重合時,得到一個新的多面體,該多面體是()
(A)五面體
(B)七面體
(C)九面體
(D)十一面體
2.正四面體的四個頂點(diǎn)都在一個球面上,且正四面體的高為4,則球的表面積為()
(A)9
(B)18
(C)36
(D)64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棱柱的側(cè)面可以是三角形
B.正方體和長方體都是特殊的四棱柱
C.所有的幾何體的表面都能展成平面圖形
D.棱柱的各條棱都相等
高考數(shù)學(xué)(理科)一輪復(fù)習(xí)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學(xué)案含答案
學(xué)案41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導(dǎo)學(xué)目標(biāo):1.了解球、棱柱、棱錐、棱臺的表面積的計算公式.2.了解球、柱、錐、臺的體積的計算公式.3.培養(yǎng)學(xué)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計算能力,會利用所學(xué)公式進(jìn)行必要的計算.4.提高認(rèn)識圖、理解圖、應(yīng)用圖的能力.
自主梳理
1.多面體的表面積
(1)設(shè)直棱柱高為h,底面多邊形的周長為c,則S直棱柱側(cè)=______.
(2)設(shè)正n棱錐底面邊長為a,底面周長為c,斜高為h′,則S正棱錐側(c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設(shè)正n棱臺下底面邊長為a,周長為c,上底面邊長為a′,周長為c′,斜高為h′,則
S正棱臺側(cè)=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設(shè)球的半徑為R,則S球=____________.
2.幾何體的體積公式
(1)柱體的體積V柱體=______(其中S為柱體的底面面積,h為高).
特別地,底面半徑是r,高是h的圓柱體的體積V圓柱=πr2h.
(2)錐體的體積V錐體=________(其中S為錐體的底面面積,h為高).
特別地,底面半徑是r,高是h的圓錐的體積V圓錐=13πr2h.
(3)臺體的體積V臺體=______________(其中S′,S分別是臺體上、下底面的面積,h為高).
特別地,上、下底面的半徑分別是r′、r,高是h的圓臺的體積V圓臺=13πh(r2+rr′+r′2).
(4)球的體積V球=__________(其中R為球的半徑).
自我檢測
1.已知兩平行平面α,β間的距離為3,P∈α,邊長為1的正三角形ABC在平面β內(nèi),則三棱錐P—ABC的體積為()
A.14B.12
C.36D.34
2.(2011唐山月考)
從一個正方體中,如圖那樣截去4個三棱錐后,得到一個正三棱錐A—BCD,則它的表面積與正方體表面積的比為()
A.3∶3B.2∶2
C.3∶6D.6∶6
3.設(shè)三棱柱ABC—A1B1C1的體積為V,P,Q分別是側(cè)棱AA1,CC1上的點(diǎn),且PA=QC1,則四棱錐B—APQC的體積為()
A.16VB.14V
C.13VD.12V
4.(2011平頂山月考)下圖是一個幾何體的三視圖,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可得該幾何體的表面積是()
A.9πB.10π
C.11πD.12π
5.(2011陜西)某幾何體的三視圖如下,則它的體積是()
A.8-2π3B.8-π3
C.8-2πD.2π3
探究點(diǎn)一多面體的表面積及體積
例1三棱柱的底面是邊長為4的正三角形,側(cè)棱長為3,一條側(cè)棱與底面相鄰兩邊都成60°角,求此棱柱的側(cè)面積與體積.
變式遷移1(2011煙臺月考)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側(cè)棱與底面邊長都等于2,A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為BC的中點(diǎn),則三棱柱的側(cè)面面積為________.
探究點(diǎn)二旋轉(zhuǎn)體的表面積及體積
例2
如圖所示,半徑為R的半圓內(nèi)的陰影部分以直徑AB所在直線為軸,旋轉(zhuǎn)一周得到一幾何體,求該幾何體的表面積(其中∠BAC=30°)及其體積.
變式遷移2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各頂點(diǎn)都在同一球面上.若AB=AC=AA1=2,∠BAC=120°,則此球的表面積等于________.
探究點(diǎn)三側(cè)面展開圖中的最值問題
例3如圖所示,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B=a,BC=b,CC1=c,并且abc0.求沿著長方體的表面自A到C1的最短線路的長.
變式遷移3
(2011杭州月考)如圖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為直角三角形,∠ACB=90°,AC=6,BC=CC1=2.P是BC1上一動點(diǎn),則CP+PA1的最小值是________.
1.有關(guān)柱、錐、臺、球的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應(yīng)以公式為基礎(chǔ),充分利用幾何體中的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求有關(guān)的幾何元素.
2.當(dāng)給出的幾何體比較復(fù)雜,有關(guān)的計算公式無法運(yùn)用,或者雖然幾何體并不復(fù)雜,但條件中的已知元素彼此離散時,我們可采用“割”、“補(bǔ)”的技巧,化復(fù)雜幾何體為簡單幾何體(柱、錐、臺),或化離散為集中,給解題提供便利.(1)幾何體的“分割”:幾何體的分割即將已知的幾何體按照結(jié)論的要求,分割成若干個易求體積的幾何體,進(jìn)而求之.(2)幾何體的“補(bǔ)形”:與分割一樣,有時為了計算方便,可將幾何體補(bǔ)成易求體積的幾何體,如長方體、正方體等.另外補(bǔ)臺成錐是常見的解決臺體側(cè)面積與體積的方法,由臺體的定義,我們在有些情況下,可以將臺體補(bǔ)成錐體研究體積.
(滿分:75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1.(2011安徽)一個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如圖所示,則該幾何體的表面積為()
A.48B.32+817
C.48+817D.80
2.已知一個球與一個正三棱柱的三個側(cè)面和兩個底面相切,若這個球的體積是32π3,則這個三棱柱的體積是()
A.963B.163C.243D.483
3.已知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長為a,長為定值的線段EF在棱AB上移動(EFa),若P是A1D1上的定點(diǎn),Q是C1D1上的動點(diǎn),則四面體P—QEF的體積是()
A.有最小值的一個變量
B.有最大值的一個變量
C.沒有最值的一個變量
D.一個不變量
4.(2010全國)設(shè)三棱柱的側(cè)棱垂直于底面,所有棱的長都為a,頂點(diǎn)都在一個球面上,則該球的表面積為()
A.πa2B.73πa2
C.113πa2D.5πa2
5.(2011北京)某四面體的三視圖如圖所示,該四面體四個面的面積中最大的是()
A.8B.62C.10D.82
二、填空題(每小題4分,共12分)
6.(2011馬鞍山月考)如圖,半徑為2的半球內(nèi)有一內(nèi)接正六棱錐P—ABCDEF,則此正六棱錐的側(cè)面積是________.
7.(2011淄博模擬)一塊正方形薄鐵片的邊長為4cm,以它的一個頂點(diǎn)為圓心,一邊長為半徑畫弧,沿弧剪下一個扇形(如圖),用這塊扇形鐵片圍成一個圓錐筒,則這個圓錐筒的容積等于________cm3.
8.(2011四川)如圖,半徑為R的球O中有一內(nèi)接圓柱.當(dāng)圓柱的側(cè)面積最大時,球的表面積與該圓柱的側(cè)面積之差是________.
三、解答題(共38分)
9.(12分)(2011佛山模擬)如圖組合體中,三棱柱ABC—A1B1C1的側(cè)面ABB1A1是圓柱的軸截面,
C是圓柱底面圓周上不與A、B重合的一個點(diǎn).當(dāng)點(diǎn)C是弧AB的中點(diǎn)時,求四棱錐A1—BCC1B1與圓柱的體積比.
10.(12分)
(2011撫順模擬)如圖,四面體ABCD中,△ABC與△DBC都是邊長為4的正三角形.
(1)求證:BC⊥AD;
(2)試問該四面體的體積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這個最大值及此時棱長AD的大?。蝗舨淮嬖?,說明理由.
11.(14分)(2011錦州期末)如圖,多面體ABFEDC的直觀圖及三視圖如圖所示,M,N分別為AF,BC的中點(diǎn).
(1)求證:MN∥平面CDEF;
(2)求多面體A—CDEF的體積.
學(xué)案41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自主梳理
1.(1)ch(2)12nah′12ch′(3)12n(a+a′)h′12(c+c′)h′(4)4πR22.(1)Sh(2)13Sh(3)13h(S+SS′+S′)(4)43πR3
自我檢測
1.D[由題意,S△ABC=34,三棱錐的高h(yuǎn)=3,
∴V三棱錐P—ABC=13Sh=34.]
2.A[設(shè)正方體棱長為a,則正四面體棱長AB=2a,
∴S正四面體表=4×34×(2a)2=23a2.
∵S正方體表=6a2,∴四面體的表面積與正方體表面積的比為3∶3.]
3.C
4.
D[據(jù)三視圖可知該幾何體由球和圓柱體組成,如圖所示,
故該幾何體的表面積為S=S圓柱+S球=2π+6π+4π=12π.]
5.A[由三視圖可知該幾何體是一個邊長為2的正方體內(nèi)部挖去一個底面半徑為1,高為2的圓錐,所以V=23-13×π×2=8-2π3,故選A.]
課堂活動區(qū)
例1解題導(dǎo)引對于斜棱柱表面積及體積的求解必須求各個側(cè)面的面積和棱柱的高.
解決此類斜棱柱側(cè)面積問題的關(guān)鍵:在已知棱柱高的條件下,用線面垂直線線垂直的方法作出各個側(cè)面的高,并在相應(yīng)的直角三角形中求解側(cè)面的高.
解
如圖,過點(diǎn)A1作A1O⊥面ABC于點(diǎn)O,連接AO.
過點(diǎn)A1作A1E⊥AB于點(diǎn)E,過點(diǎn)A1作A1F⊥AC于點(diǎn)F,連接EO,F(xiàn)O,易得OE⊥AB,OF⊥AC,
∵AA1和AB與AC都成60°角,
∴△A1AE≌△A1AF,∴A1E=A1F.
∵A1O⊥面ABC,∴EO=FO.
∴點(diǎn)O在∠BAC的角平分線上,延長AO交BC于點(diǎn)D,
∵△ABC是正三角形,
∴BC⊥AD.∴BC⊥AA1.
∵AA1∥BB1,∴側(cè)面BB1C1C是矩形,
∴三棱柱的側(cè)面積為S=2×3×4×sin60°+3×4=12+123.
∵AA1=3,AA1與AB和AC都成60°角,
∴AE=32.∵∠BAO=30°,
∴AO=3,A1O=6.
∴三棱柱的體積為V=34×16×6=122.
變式遷移127+4
解析
如圖所示,設(shè)D為BC的中點(diǎn),連接A1D,AD.
∵△ABC為等邊三角形,∴AD⊥BC,∴BC⊥平面A1AD,
∴BC⊥A1A,
又∵A1A∥B1B,∴BC⊥B1B,
又∵側(cè)面與底面邊長都等于2,
∴四邊形BB1C1C是正方形,其面積為4.
作DE⊥AB于E,連接A1E,則AB⊥A1E,
又∵AD=22-12=3,DE=ADBDAB=32,
∴AE=AD2-DE2=32,
∴A1E=AA21-AE2=72,
∴S四邊形ABB1A1=7,∴S三棱柱側(cè)=27+4.
例2解題導(dǎo)引解決這類題的關(guān)鍵是弄清楚旋轉(zhuǎn)后所形成的圖形的形狀,再將圖形進(jìn)行合理的分割,然后利用有關(guān)公式進(jìn)行計算.求全面積時不要忘記“內(nèi)表面”.
解如圖所示,過C作CO1⊥AB于O1,
在半圓中可得∠BCA=90°,
∠BAC=30°,
AB=2R,
∴AC=3R,BC=R,CO1=32R,
∴S球=4πR2,
S圓錐AO1側(cè)=π×32R×3R
=32πR2,
S圓錐BO1側(cè)=π×32R×R=32πR2,
∴S幾何體表=S球+S圓錐AO1側(cè)+S圓錐BO1側(cè)
=112πR2+32πR2=11+32πR2,
∴旋轉(zhuǎn)所得到的幾何體的表面積為11+32πR2.
又V球=43πR3,V圓錐AO1=13AO1πCO21
=14πR2AO1,
V圓錐BO1=13BO1πCO21=14πR2BO1,
∴V幾何體=V球-(V圓錐AO1+V圓錐BO1)
=43πR3-12πR3=56πR3.
變式遷移220π
解析在△ABC中,AB=AC=2,∠BAC=120°,可得BC=23,由正弦定理,可得△ABC外接圓的半徑r=2,設(shè)此圓圓心為O′,球心為O,在Rt△OBO′中,易得球半徑R=5,故此球的表面積為4πR2=20π.
例3解題導(dǎo)引本題可將長方體表面展開,利用平面內(nèi)兩點(diǎn)間的線段長是兩點(diǎn)間的最短距離來解答.
解將長方體相鄰兩個面展開有下列三種可能,
如圖所示.
三個圖形甲、乙、丙中AC1的長分別為:
a+b2+c2=a2+b2+c2+2ab,
a2+b+c2=a2+b2+c2+2bc,
a+c2+b2=a2+b2+c2+2ac,
∵abc0,∴abacbc0.
故最短線路的長為a2+b2+c2+2bc.
變式遷移352
解析將△BCC1沿BC1線折到面A1C1B上,如圖所示.
連接A1C即為CP+PA1的最小值,過點(diǎn)C作CD垂直A1C1延長線交于D,△BCC1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CD=1,C1D=1,A1D=A1C1+C1D=7.
∴A1C=A1D2+CD2=49+1=52.
課后練習(xí)區(qū)
1.C[
由三視圖知該幾何體的直觀圖如圖所示,該幾何體的下底面是邊長為4的正方形;上底面是長為4、寬為2的矩形;兩個梯形側(cè)面垂直于底面,上底長為2,下底長為4,高為4;另兩個側(cè)面是矩形,寬為4,長為42+12=17.所以S表=42+2×4+12×(2+4)×4×2+4×17×2=48+817.]
2.D[由43πR3=32π3,∴R=2.∴正三棱柱的高h(yuǎn)=4.設(shè)其底面邊長為a,則1332a=2,∴a=43.
∴V=34×(43)2×4=483.]
3.D4.B
5.C[將三視圖還原成幾何體的直觀圖如圖所示.
它的四個面的面積分別為8,6,10,62,故最大的面積應(yīng)為10.
6.67
解析取底面中心為O,AF中點(diǎn)為M,連接PO、OM、PM、AO,則PO⊥OM,
OM⊥AF,PM⊥AF,
∵OA=OP=2,∴OM=3,
PM=4+3=7.
∴S側(cè)=6×12×2×7=67.
7.153π
解析圍成圓錐筒的母線長為4cm,
設(shè)圓錐的底面半徑為r,則2πr=142π×4,
∴r=1,∴圓錐的高h(yuǎn)=42-12=15.
∴V圓錐=13πr2h=153π(cm3).
8.2πR2
解析方法一設(shè)圓柱的軸與球的半徑的夾角為α,則圓柱高為2Rcosα,圓柱底面半徑為Rsinα,∴S圓柱側(cè)=2πRsinα2Rcosα=2πR2sin2α.當(dāng)sin2α=1時,S圓柱側(cè)最大為2πR2,此時,S球表-S圓柱側(cè)=4πR2-2πR2=2πR2.
方法二設(shè)圓柱底面半徑為r,則其高為2R2-r2.
∴S圓柱側(cè)=2πr2R2-r2,
S′圓柱側(cè)=4πR2-r2-4πr2R2-r2.
令S′圓柱側(cè)=0,得r=22R.
當(dāng)0r22R時,S′0;
當(dāng)22RrR時,S′0.
∴當(dāng)r=22R時,S圓柱側(cè)取得最大值2πR2.
此時S球表-S圓柱側(cè)=4πR2-2πR2=2πR2.
方法三設(shè)圓柱底面半徑為r,則其高為2R2-r2,
∴S圓柱側(cè)=2πr2R2-r2=4πr2R2-r2
≤4πr2+R2-r22=2πR2(當(dāng)且僅當(dāng)r2=R2-r2,即r=22R時取“=”).
∴當(dāng)r=22R時,S圓柱側(cè)最大為2πR2.
此時S球表-S圓柱側(cè)=4πR2-2πR2=2πR2.
9.解設(shè)圓柱的底面半徑為r,母線長為h,
當(dāng)點(diǎn)C是弧的中點(diǎn)時,三角形ABC的面積為r2,三棱柱ABC—A1B1C1的體積為r2h,三棱錐A1—ABC的體積為13r2h,四棱錐A1—BCC1B1的體積為r2h-13r2h=23r2h,圓柱的體積為πr2h,(10分)
故四棱錐A1—BCC1B1與圓柱的體積比為2∶3π.
(12分)
10.(1)證明取BC的中點(diǎn)E,連接AE,DE,EF,
∵△ABC與△DBC都是邊長為4的正三角形,
∴AE⊥BC,DE⊥BC.
又AE∩DE=E,
∴BC⊥平面AED.又AD面AED,
∴BC⊥AD.(6分)
(2)解由已知得,△AED為等腰三角形,且AE=ED=23,設(shè)AD=x,F(xiàn)為棱AD的中點(diǎn),
則EF=12-12x2,
S△AED=12x12-x24=1448x2-x4,(8分)
V=13S△AED(BE+CE)=1348x2-x4(0x43),
當(dāng)x2=24,即x=26時,Vmax=8,
∴該四面體存在最大值,最大值為8,(11分)
此時棱長AD=26.(12分)
11.(1)證明由多面體ABFEDC的三視圖知,三棱柱AED—BFC中,底面DA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A=AE=2,DA⊥平面ABFE,面ABFE,ABCD都是邊長為2的正方形.(3分)
連接EB,則M是EB的中點(diǎn),
在△EBC中,MN∥EC,
且EC平面CDEF,
MN平面CDEF,
∴MN∥平面CDEF.(6分)
(2)解∵DA⊥平面ABFE,
EF平面ABFE,
∴EF⊥AD.又EF⊥AE,AE∩AD=A,∴EF⊥平面ADE.
又DE平面ADE,∴EF⊥DE,(8分)
∴四邊形CDEF是矩形,且平面CDEF⊥平面DAE.
取DE的中點(diǎn)H,連接AH,∵DA⊥AE,DA=AE=2,
∴AH=2,且AH⊥平面CDEF.(12分)
∴多面體A—CDEF的體積V=13SCDEFAH
=13DEEFAH=83.(14分)
高三數(shù)學(xué)知識點(diǎn):空間幾何體
高三數(shù)學(xué)知識點(diǎn):空間幾何體
一、柱、錐、臺、球的結(jié)構(gòu)特征
結(jié)構(gòu)特征
圖例
棱柱
(1)兩底面相互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邊形;
(2)側(cè)棱平行且相等.
圓柱
(1)兩底面相互平行;(2)側(cè)面的母線平行于圓柱的軸;
(3)是以矩形的一邊所在直線為旋轉(zhuǎn)軸,其余三邊旋轉(zhuǎn)形成的曲面所圍成的幾何體.
棱錐
(1)底面是多邊形,各側(cè)面均是三角形;
(2)各側(cè)面有一個公共頂點(diǎn).
圓錐
(1)底面是圓;(2)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所在的直線為旋轉(zhuǎn)軸,其余兩邊旋轉(zhuǎn)形成的曲面所圍成的幾何體.
棱臺
(1)兩底面相互平行;(2)是用一個平行于棱錐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錐,底面和截面之間的部分.
圓臺
(1)兩底面相互平行;
(2)是用一個平行于圓錐底面的平面去截圓錐,底面和截面之間的部分.
球
(1)球心到球面上各點(diǎn)的距離相等;(2)是以半圓的直徑所在直線為旋轉(zhuǎn)軸,半圓面旋轉(zhuǎn)一周形成的幾何體.
二、簡單組合體的結(jié)構(gòu)特征
三、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
定義三視圖:正視圖(光線從幾何體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側(cè)視圖(從左向右)、俯視圖(從上向下)
注:
正視圖反映了物體上下、左右的位置關(guān)系,即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長度;
俯視圖反映了物體左右、前后的位置關(guān)系,即反映了物體的長度和寬度;
側(cè)視圖反映了物體上下、前后的位置關(guān)系,即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寬度。
四、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斜二測畫法
斜二測畫法特點(diǎn):
①原來與x軸平行的線段仍然與x平行且長度不變;
②原來與y軸平行的線段仍然與y平行,長度為原來的一半。
五、柱體、錐體、臺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1)幾何體的表面積為幾何體各個面的面積的和。
(2)特殊幾何體表面積公式(c為底面周長,h為高,h為斜高,l為母線)
(3)柱體、錐體、臺體的體積公式
(4)球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