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六年級復(fù)習(xí)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23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古文復(fù)習(xí)。
學(xué)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離不開老師辛苦準(zhǔn)備的教案,是認(rèn)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認(rèn)真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古文復(fù)習(xí)”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黃鶴樓》詳解(復(fù)習(xí)版)《黃鶴樓》詳解(復(fù)習(xí)版)
原文
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圖經(jīng)》云:“費祎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之)名樓?!笔铝小渡裣伞分畟?,跡存《述異》之志。觀其聳構(gòu)巍峨,高標(biāo)巃嵸,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
一、讀準(zhǔn)字音:
西南隅(yu2)費祎(yi1)返憩(qi4)巃嵸(long2zong1)
上倚(yi3)四闥(ta4)坐窺(kui1)
二、解釋加點字
1.州城西南隅:角落
2.有黃鶴樓者:表肯定語氣
3.嘗駕黃鶴返憩于此:曾經(jīng);騎;休息;在
4.遂以(之)名樓:于是;用;命名
5.事列《神仙》之傳:記載
6.跡存《述異》之志:事跡;保存
7.觀其聳構(gòu)巍峨:它;矗立的樓宇;高大雄偉
8.高標(biāo)巃嵸:矗立的樓宇;高聳的樣子
9.上倚河漢:靠著;銀河
10.下臨江流:臨近
11.重檐翼館:兩層;古代建筑的飛檐
12.四闥霞敞:門;高大寬敞
13.坐窺井邑:遠(yuǎn)看;城鄉(xiāng)
14.俯拍云煙:低頭
15.亦荊吳形勝之最也:也;山川勝跡;的;最好的事物
三、翻譯句字。
1.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黃鶴樓。
2.《圖經(jīng)》云:“費祎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之)名樓?!?br>
《圖經(jīng)》上說:“三國時代蜀漢大將費祎成了仙人,曾經(jīng)騎著黃鶴返回到這里休息,于是就用‘黃鶴’命名這座樓。”
3.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
有關(guān)這件事記載在《神仙傳》上,有關(guān)事跡還保存在《述異記》上。
4.觀其聳構(gòu)巍峨,高標(biāo)巃嵸,上倚河漢,下臨江流;
觀看這矗立著的樓宇,高高聳立,十分雄偉。(它)頂端靠著銀河,底部臨近大江;
5.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
它兩層屋檐,飛檐像鳥翼高翹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門高大寬敞,(人)坐在樓上,可以遠(yuǎn)眺城鄉(xiāng)景色,低下頭可以拍擊云氣和煙霧:(這里)也是楚地吳地山川勝跡中的最美的地方。
四、重要問題。
1.人們將修建在湖北武昌的黃鶴樓,與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和湖南岳陽的岳陽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這篇短文,介紹了黃鶴樓雄偉高大的外觀和建筑結(jié)構(gòu)的特點,描述了登臨黃鶴樓的所見所感,突現(xiàn)了黃鶴樓這座名樓的地位和價值,表達(dá)了作者熱愛山川勝跡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2.寫黃鶴樓的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唐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3.給課文分為三層,寫出層意。
第一層:“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苯淮S鶴樓的地理位置。
第二屋:“《圖經(jīng)》云”到“跡存《述異》之志?!秉S鶴樓命名的由來。
第三層:“觀其聳構(gòu)巍峨,”到“亦荊吳形勝之最也”寫黃鶴樓巍峨高大和登樓所見所感。
4.文中概括黃鶴樓外觀特征的句子是聳構(gòu)巍峨,高標(biāo)巃蓯;
為什么說“仙”字貫穿全文?
(1)“費祎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之)名樓?!泵圩 跋伞?;
(2)“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引資料證明命名扣住“仙”;
(3)“上倚河漢”“俯拍云煙”創(chuàng)造“仙”境,扣住“仙”。
5.“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文中對黃鶴樓的命名,作者旁征博引的目的是什么?
證明費祎登仙并以之命名事實不虛,增強(qiáng)命名由來的說服力;增強(qiáng)黃鶴樓的神話色彩;突出樓的不同尋常;扣住“仙”字,為主旨服務(wù),為下文打伏筆。
6.文中有五個對偶句,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補(bǔ)、相襯,它們是:
(1)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分析見上題)
(2)聳構(gòu)巍峨,高標(biāo)巃蓯:刻畫樓的巍峨的整體形象。
(3)上倚河漢,下臨江流:夸張寫樓頂端極高,寫樓底,交代樓的地理位置在江邊。
(4)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對樓的建筑結(jié)構(gòu)的具體描寫。
(5)坐窺井邑,俯拍云煙:生動形象描寫登樓觀賞景物的感觸。
7.“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一句寫什么?“”“坐”“俯拍”有什么表達(dá)作用?
運用對偶,生動形象描寫登樓觀賞景物的感觸:因為黃鶴黃樓高入云天,又下臨大江,所以登樓可以遠(yuǎn)眺周圍城市鄉(xiāng)村,彎下腰可以拍擊縈繞大樓的云氣和煙霧。“坐”說明無意觀景而周園景物盡收眼底;“俯拍”構(gòu)思別致,有形象感覺,“云煙”能“俯拍”,其身在高處可知。
8.本文對黃鶴樓景物的描寫,有上有下,有遠(yuǎn)有近,有內(nèi)有外,也有實在虛,行文變化多端,情趣盎然。
《于園》詳解(復(fù)習(xí)版)
原文
于園在瓜州步五里鋪,富人于五所園也。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攜余往,主人處處款之。
園中無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數(shù)棵,緣坡植牡丹、芍藥,人不得上,以實奇。后廳臨大池,池中奇峰絕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視蓮花反在天上,以空奇。臥房檻外,一壑旋下如螺螄?yán)p,以幽陰深邃奇。||再后一水閣,長如艇子,跨小河,四圍灌木蒙叢,禽鳥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頹然碧窈。||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至于園可無憾矣。
一、讀準(zhǔn)字音
門鑰(yao4)絕壑(he4)啾唧(jiu1ji1)檻外(jian4)深邃(sui4)
碧窈(yao3)無憾(han4)芍藥(shao2)螺螄(luo2si1)
二、解釋詞語。
★1在瓜州步五里鋪:通“埠”,水邊停船之處
★2富人于五所園也:建筑園子
★3非顯者刺:有地位的人;投名帖
4則門鑰不得出:就
★5葆生叔同知瓜洲:任同知
6攜余往:帶
★7主人處處款之:殷勤招待
8園中無他奇:其他;奇特的
★9奇在磊石:堆砌
★10前堂石坡高二丈:用石塊
11上植果子松數(shù)棵:栽種;幾
12后廳臨大池;臨近
13緣坡植牡丹:沿著
14以實奇:因為;沒有空隙滿滿當(dāng)當(dāng)
15池中奇峰絕壑:陡峭的山溝
16以空奇:空曠
17臥房檻外:欄桿
18一壑旋下如螺螄?yán)p:山溝;盤旋
19幽陰深邃奇:幽暗;深遠(yuǎn)
20跨小河:橫跨
21四圍灌木蒙叢:草森茂盛的樣子
22坐其中:代詞,代閣子。
23頹然碧窈:舒坦;碧綠;幽遠(yuǎn)
24瓜洲諸園亭:各,眾
25俱以假山顯:都;憑借
26至于園可無憾矣:到;心感不滿
三、翻譯:
1.于園在瓜洲步五里鋪,富人于五所園也。
于園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鋪,(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園林。
2.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
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這座園子)門上的鑰匙是不會拿出來(打開門鎖開門迎客的。)
3.葆生叔同知瓜洲,攜余往,主人處處款之。
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帶我前往于園,于園主人處處殷勤地招待我們。
4.園中無他奇,奇在磊石。
這座園子里沒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塊堆砌的假山。
5.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數(shù)棵,緣坡植牡丹、芍藥,人不得上,以實奇。
堂屋前面有用石塊壘成的斜坡,(斜坡)高兩丈,上面栽種了幾棵果子松,沿坡栽種了牡丹、芍藥,人不能夠到上面去,(這里)因為沒有空隙滿滿當(dāng)當(dāng)而奇特。
6.后廳臨大池,池中奇峰絕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視蓮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后面的廳堂臨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極陡峭的溝壑,直上直下,人們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頭仰望池塘中的蓮花反而(好像)在天上,(這里)因為空曠而奇特。
7.臥房檻外,一壑旋下如螺螄?yán)p,以幽陰深邃奇。
臥房的欄桿外面,有一條山溝盤旋而下,好像螺螄回旋形貝殼,(這里)因為陰暗深遠(yuǎn)而奇特。
8.再后一水閣,長,如艇子,跨小河,四圍灌木蒙叢,
再向后,有一座水閣,長長的,(形狀)像小船,(這座閣子)橫跨在小河上,閣子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蓋叢生。
9.禽鳥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頹然碧窈。
鳥兒在這里嘰嘰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們)坐在閣子里,(這里的境界給人)舒坦、碧綠、幽深之感。
10.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至于園可無憾矣。
瓜洲的許多園林亭榭,都是憑借假山而有名聲。(這樣的假山石)安置到于園之中就不會使人不滿意了。
四、課文內(nèi)容疏理。
1.《于園》節(jié)選自《陶庵夢憶》,作者張岱,字宗子、石公,號陶庵,明末清初(朝代)文學(xué)家,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
2.清王士禛《瓜洲于園二首》詩:“于家園子俯江濱,巧石回廊結(jié)構(gòu)新。
課文按照從前到后的空間順序來寫,文中體現(xiàn)這一順序的詞語有:前堂——后廳——臥房檻外——再后;著重介紹于園磊石之奇及其建筑的幽遠(yuǎn)意境,抒寫作者游園得自然之趣的感受,贊頌了園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藝術(shù)構(gòu)思。
3.給選文第二節(jié)劃分層次,并概括層意。
(1)第一層:“園中無他奇,奇在磊石?!钡健耙杂年幧铄淦妗睂懹趫@奇在磊石。
(2)第二層:從“再后一水閣”到“頹然碧窈”寫水閣和四周的景色及感受。
(3)第三層:“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至于園可無憾矣?!闭f明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聞名的原因。
4.文章開頭交待園子主人的身份為“富人”,并強(qiáng)調(diào)只有有名聲、有地位的人才能進(jìn)這座園了,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答:從側(cè)面告訴我們建園耗資巨大,強(qiáng)調(diào)園子不尋常,說明這次游園機(jī)會難得。
5.作者依次介紹了于園的哪些景觀?
磊石、大池、壑、水閣、假山
6.“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數(shù)棵,緣坡植牡丹、芍藥,人不得上,以實奇?!睘槭裁凑f前堂的石坡“以實奇”?
答:石坡“果子松數(shù)棵”沿坡“植牡丹、芍藥”,不留空隙,因此“以實奇”。
7.“后廳臨大池,池中奇峰絕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視蓮花反在天上,以空奇?!睘槭裁凑f后廳“以空奇”?
答:后廳旁,一泓池水,池中建假山,池面浮蓮花,由下往上看,藍(lán)天、碧水、紅荷、奇峰,組合一種空靈的意境。
8.“臥房檻外,一壑旋下如螺螄?yán)p,以幽陰深邃奇。再后一水閣,長如艇子,跨小河,四圍灌木蒙叢,禽鳥啾唧,如深山茂林,”身在于園為什么能讓人在置身山林的感覺?
答:于園里有狀如小船的水閣、小河、灌木叢、啼鳴的禽鳥等景物,顯得動靜結(jié)合,有限的空間,卻有著十分幽遠(yuǎn)的意境,給人一種在置身山林的感覺。
9.體會“四圍灌木蒙叢”一句“蒙叢”一詞:寫出灌木叢生覆蓋地面的狀態(tài)。
10.體會“一壑旋下如螺螄?yán)p”一句的生動性:運用通俗的比喻,形象生動地寫磊石而成的溝壑盤旋而下的形狀。
11.于園的“磊石”特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這個特點的?
“奇”,從“實”“空”“幽陰深邃”三個方面說明。
12.課文運用了兩處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其一:“再后一水閣,長如艇子”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水閣的形狀。
13.本文運用的主要表達(dá)方式有說明描寫和和抒情議論。
描寫如:四圍灌木蒙叢,禽鳥啾唧,如深山茂林;說明如: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數(shù)棵,緣坡植牡丹、芍藥,人不得上;議論抒情如: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至于園可無憾矣。
14.表現(xiàn)對于園構(gòu)思精巧,景色優(yōu)美的贊嘆的句子是: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至于園可無憾矣。
15.“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顯”一句的用意是什么?襯托于園,突出其建造得自然、真實、奇特。
16.揚(yáng)州還有哪些有名的園林?舉一個例子,說一說它的特點。
如個園以竹子和太湖石取勝。[優(yōu)美句子網(wǎng) Www.111642.Com]
相關(guān)知識
七年級下冊語文《我的老師》復(fù)習(xí)學(xué)案蘇教版
七年級下冊語文《我的老師》復(fù)習(xí)學(xué)案蘇教版
一、原文
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小學(xué)時候的女教師蔡蕓芝先生。
現(xiàn)在回想起來,她那時有十八九歲。右嘴角邊有榆餞大小一塊黑痣。在我的記憶里,她是一個溫柔、美麗的人。
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在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們是多么善于觀察這一點啊。在課外的時候,她教我們跳舞,我現(xiàn)在還記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們帶到家里和女朋友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園子里,她還讓我們觀察蜜蜂;也是在那時候,我認(rèn)識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愛詩,并且愛用歌唱的音調(diào)教我們讀音。直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她讀詩的音調(diào),還能背誦她教我們的詩:
圓天蓋著大海,
黑水托著孤舟,
遠(yuǎn)看不見山,
那天邊只有云頭,
也看不見樹,
那水上只有海鷗……
今天想來,她對我們的接近文學(xué)和愛好文學(xué),是有著多么有益的影響!像這樣的教師我們怎么會不喜歡她?怎么會不愿意和她親近呢?我們見了她不由得圍上去。即使她寫字的時候,我們也默默地看著她,連她握笑的姿勢都急于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還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來,在那時卻占據(jù)過我的心靈。我父親那時候在軍閥部隊里,好幾年沒有回來,我和母親非常牽掛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親常常站在一張褪了色的神像前面焚起香來,把兩個象征記號的字條卷著埋在香爐里,然后磕了頭,抽出一個來卜問吉兇。我雖不像母親那樣,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對派”們,常常在我的耳邊猛喊:“哎喲喲,你爹回不來了喲,他吃了炮子兒!”那時的我,真好像死了父親似的那么悲傷。這時候蔡老師安慰了我,批評了我的“反對派”們,還寫了一封信鼓勵我,說我是“心清如水的學(xué)生”。一個老師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糾紛,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來,那時候我卻覺得是給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個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師是多么慈愛,多么公平,多么偉大啊。
每逢放假的時候,我們就更不愿意離開她。我還記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邊,看她收拾這樣那樣?xùn)|西的情景。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dāng)時是不是覺察,一個孩子站在那里,對你是那么依戀!至于暑假,對于一個喜歡他的老師的孩子來說,又是多么漫長!記得在一個夏季的夜里,席子鋪在當(dāng)屋,旁邊燃著蚊香,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親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師……”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纯茨菈K席子,我已經(jīng)走出六七尺遠(yuǎn)。母親把我拉回來,勸說了一會,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師啊!至今回想起來,我還覺得這是我記憶中的珍寶之一。一個孩子純真的心,就是那些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的啊!什么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可惜我在原校沒上完初小,就轉(zhuǎn)到縣立五小上學(xué)去了。從此,我就和蔡老師分別了。
二、作者簡介
魏巍(1920.1.16~2008.8.24),原名魏鴻杰,曾用筆名紅楊樹。河南鄭州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當(dāng)代詩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說家,畢業(yè)于延安抗日軍政大學(xué)。
魏巍回國后發(fā)表了一批文藝通訊,其中《誰是最可愛的人》在全國引起了廣泛影響。從此,“最可愛的人”成了志愿軍的代名詞。
1978年,創(chuàng)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題材長篇小說《東方》,于1983年獲首屆茅盾文學(xué)獎。
三、字詞
1.狡猾(jiǎohuá)本意是詭計多端,不可信任。這里是有點淘氣,又非常機(jī)靈。
2.占據(jù)(zhànjù)用強(qiáng)力取得或保持(地域、場所等)。
3.卜問吉兇(bǔwènjíxiōng)用占卜的方法來測定吉祥、兇險。
4.糾紛(jiūfēn)牽連不清的爭執(zhí)。
5.依戀(yīliàn)留戀,舍不得離開。
6.察覺(chájué)觀察感覺。察,全面仔細(xì)地看。
7.模仿(mófǎng)仿效,效法,照樣兒做。
8.勸慰(quànwèi)勸解安慰。
9.漫長(màncháng)這里形容時間長。
10.純真(chúnzhēn)純潔真摯。
11.迷迷糊糊(mímíhuhu)這里是不清醒,失去辨識判斷能力的樣子。
12.模模糊糊(mómhuhu)這里是含糊不清,不分明、不清楚的意思。
四、課后練習(xí)
一個萍水相逢的人,有時竟會使你難忘。
那年,我領(lǐng)了營業(yè)執(zhí)照擺個小攤,它在縣人民醫(yī)院大門口的右側(cè)。賣的是水果,糖果之類探望病人的禮品,生意很不錯,光顧的人不少。真可謂“戶納東西南北財”了。
“麻煩你給我?guī)捉镅├??!币粋€柔和的聲音。
哦,是她。
我著意多看了她一眼。她也正微笑地看著我。她面色略略蒼白,皮膚細(xì)膩,眉清目秀,梳著齊耳的短發(fā),整個人顯得清麗大方,雖然四十多歲了,我仍覺得她好看。
其實,我早就注意她了。她多次光顧我的小攤。特別是醫(yī)院做手術(shù)繁忙時,她便常來買些水果之類的東西。我猜她是某個單位的婦女干部。
她買慰問品很多時候是自己掏腰包,偶爾才要上一張報銷的發(fā)票。
我覺得這類干部難當(dāng)。工資不高,工作辛苦,干公家的事有時還自己陪上錢。
我見過另一類干部,他們也來過我的小攤,高檔煙,高檔酒不問價,挑了就說:“開張發(fā)票!”
這回,她買了較多的東西。我快速的按按計算器,說:“一共12元?!?/p>
她遞給我錢,說:“麻煩開張發(fā)票?!?/p>
聽說她要開發(fā)票,我心里好受了一些。不知為什么,我忽然靈機(jī)一動,把12元金額寫成了28元。
我為自己的機(jī)靈而高興,覺得這樣可以稍稍彌補(bǔ)一下她的辛苦。當(dāng)然也有酬謝她常光顧我店的意思。
她接過發(fā)票,轉(zhuǎn)身之際,發(fā)現(xiàn)了數(shù)字的出入。“錯了?!彼f。臉上帶笑,笑的很中看。
“沒錯,就這樣。很多人都這樣?!蔽乙苍谛?,帶了一點狡黠和得意。她蒼白的臉漲紅了,那么嚴(yán)肅,還帶怒意。
“這是什么意思?你不覺得這樣是在侮辱別人的人格嗎?”
什么?有這么嚴(yán)重嗎?這可是我始料不及的,我懵了,記不得怎樣重新給她開發(fā)票的,朦朧,只記得她臨走時,輕輕的說:“小伙子,記住,很多東西不是金錢可以換取的?!?/p>
什么東西是金錢換取不了的呢?這是一道試題,我苦思冥想了許久。
1.“戶納東西南北財”的意思是()。
2.文中畫線部分的句子起到什么作用?
3.“我”把12元金額寫成28元的原因是:
4.“她蒼白的臉漲紅了,那么嚴(yán)肅,還帶怒意”的原因是什么?
5.本文告訴我們怎樣的一個道理?
6.聯(lián)系全文,說說“什么東西是金錢換取不了的”?
答案:
1.形容地域之廣,表明財源之多
2.用“另一類干部”假公濟(jì)私的行為來反襯她的品格高尚。
3.稍稍彌補(bǔ)一下她的辛苦。酬謝她常光顧我店。
4.她覺得那樣做是對她人格的侮辱。
5.很多東西不是金錢可以換取的。
6.實事求是,廉潔奉公等優(yōu)秀品質(zhì)。
七年級下冊語文《童年的朋友》復(fù)習(xí)學(xué)案蘇教版
七年級下冊語文《童年的朋友》復(fù)習(xí)學(xué)案蘇教版
一、原文
我醒來時,輪船又顫動著噗噗地響了。船艙的窗戶明晃晃的,像一個太陽。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頭,皺著眉頭,老是自言自語地咕噥著。她的頭發(fā)多得出奇,密密地蓋著兩肩、胸脯、兩膝,一直垂到地上,烏黑烏黑的,泛著藍(lán)光。她用一只手從地上把頭發(fā)兜起來提著,挺費勁地把稀疏的木梳齒兒梳進(jìn)厚厚的發(fā)綹里;、她的嘴唇歪扭著,黑眼珠兒閃耀著氣憤的光芒,她的臉在大堆的頭發(fā)里變得又小又可笑。
她今天樣子很兇,但當(dāng)我問起好的頭發(fā)為什么這樣長的時候,她還是用昨天那樣溫暖而柔和的腔調(diào)說:
“看來這是上帝給我的懲罰,上帝說:給你梳這些該死的頭發(fā)去吧!年輕的時候,我夸耀過這一把馬鬃,到老來我可詛咒它了。你睡吧!還早著呢,——太陽睡了一夜剛起來……”
“我不想睡!”
“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馬上表示同意,一面編辮子,一面往沙發(fā)那邊瞧,母親就在沙發(fā)上躺著,臉朝上,身子直得你一根弦。“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點聲說!”
外祖母說話好似在用心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鮮花那樣溫柔、鮮艷和豐潤,一下子就牢牢地打進(jìn)我的記憶里。好微笑的時候,那黑得像黑櫻桃的眼珠兒睜得圓圓的,閃出一種難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堅固的雪白的牙齒,雖然黑黑的,兩頰有許多皺紋,但整個面孔仍然顯得年輕,明朗。但這面孔卻被松軟的鼻子、脹大了的鼻孔和紅鼻尖兒給弄壞了。她從一個鑲銀的黑色鼻煙壺里嗅煙草。她的衣服全是車黑的,但通過好的眼睛,從她內(nèi)心卻射出一種永不熄滅的、快樂的、溫暖的光芒。她腰彎得幾乎成為駝背,并且柔軟得也像這個可愛的動物。
在她沒來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xiàn),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lǐng)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斷的線把我周圍的一切連結(jié)起來,織成五光十色的花邊,她馬上成為我終身的朋友,成為最知心的人,成為我最了解、最珍貴的人,——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強(qiáng)的力量以應(yīng)付困苦的生活的。
二、作者簡介
高爾基,筆名馬克西姆·高爾基(俄語:МаксимГорький),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АлексейМаксимовичПещков)。
前蘇聯(lián)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xué)奠基人,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xué)導(dǎo)師,蘇聯(lián)文學(xué)的創(chuàng)始人。
列寧稱他為“無產(chǎn)階級藝術(shù)最杰出的代表”。
高爾基的主要著名作品與小說有:《母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xué)》;散文:《海燕》。
三、字詞
噗pū脯pú綹liǔ懲chng咒zhòu頰jiá嗅xiù皺zhòu膝xī兜dōu鬃zōng辮biàn鼻bí壺hú
顫動chàndòng:短促而頻繁地振動或抖動。
咕噥gūnong:帶有不滿意的情緒小聲說話。
胸脯xiōngpú:指胸部。
兩liǎng膝xī:兩只膝蓋。
兜dōu:這里指圍繞、環(huán)繞。
發(fā)fà綹liǔ:指頭發(fā)。
懲罰chngfá:非常嚴(yán)厲地處罰。
馬鬃mǎzōng:馬頸上的長毛。本文指頭發(fā)。
四、課后練習(xí)
1、為什么說“外祖母說話”“一下子就牢牢地打進(jìn)我的記憶里”?
2、上文中兩個詞語加點“黑暗”與“光明”,該如何理解其中的含義?
“黑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什么說外祖母在我心中是“終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與最了解、最珍貴的人”?
答案:
1、①外祖母性格開朗,心態(tài)年輕、明朗,生活樂觀。
②由于外祖母的關(guān)愛之切以及留給我一生的影響。
2、黑暗:指幼年時候的懵懂無知。光明:外祖母使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暗示外祖母在我的生活中極為重要和特殊的地位。
3、外祖母給予我的深厚的愛和對我一生影響至深,也抒發(fā)了我對外祖母的熱愛、感激之情。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復(fù)習(xí)資料全套1
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應(yīng)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蘇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復(fù)習(xí)資料全套1”,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言文閱讀
一、《趙普》
普少習(xí)吏事,寡學(xué)術(shù),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fā)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嘗奏薦某人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復(fù)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牘擲地,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他日補(bǔ)綴舊紙,復(fù)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趙普》選自《》,這是一部體宋代史,本文講述的是他擔(dān)任__________(官職)時的兩個小故事:一是;一是文章在刻畫人物時,主要描寫了他的________和_______,集中表現(xiàn)了趙普的性格。
1、解釋加點詞
2、解釋下列文言詞語的古今不同含義。
⑴家人發(fā)篋視之 發(fā):古義: 今義:
⑵普少習(xí)吏事,寡學(xué)術(shù) 學(xué)術(shù):古義: 今義:
⑶普顏色不變 顏色:古義: 今義:
(4)處決如流古義:今義:
(5)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古義:今義:
(6)普明日復(fù)奏其人古義:今義:
3、一詞多義:跪而拾之以歸()
及為相()普又以其人奏()讀之竟日()
為以天下事為己任()以太祖常勸以讀書()之
奏薦某人為某官()以天下事為己任()家人發(fā)篋視之()
4、翻譯全文
5、理解(1)本文主要寫了關(guān)于趙普的兩件事,表現(xiàn)了怎樣的中心?
(2)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趙普讀書非常勤奮?摘錄此句并翻譯。你能說出有關(guān)刻苦讀書的成語嗎?
(3)語段結(jié)尾處所言“太祖乃悟”,設(shè)想一下太祖悟到了什么?
(4)宋太祖勸趙普要多讀書的原因是:
(5)讀書給趙普帶來了什么好處:
(6)寫出《論語》中你感受最深的一則,并說說理由。
(7)閱讀文章后,你認(rèn)為趙普是怎樣的一個人?你喜歡他么?為什么?
(8)你從文中可以看出趙普有什么性格特征?
(9)第二段寫趙普奏薦人才時有哪些細(xì)節(jié)描寫?從第二段中可以看出趙普有什么性格特征?
(10)我們可以從趙普身上學(xué)到什么?
(11)文中有個詞語已成為成語,你能找出來并解釋嗎?
(12)“闔”字有何作用?
(13)趙普奏薦人才結(jié)果怎樣?為什么太祖“卒用其人”?
6、總體把握:
(1)課文寫了、兩件事,圍繞一個中心來構(gòu)思。
(2)假如把趙普放到當(dāng)今社會中,你認(rèn)為他能適應(yīng)社會的發(fā)展嗎?為什么?
(3)人們在評論英雄的功過得失時,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這些英雄的身邊總有賢臣相隨。同學(xué)們能從歷史長廊中舉出一些賢臣的例子嗎?
(4)讀了課文,你認(rèn)為為官者應(yīng)具備怎樣的才能?
(5)趙普相傳有“”的傳說,對此,結(jié)合課文與史實,你認(rèn)為應(yīng)該如何評價趙普其人?
(6)趙普既薨,后人為他立一墓碑,請你寫一段碑文,以頌揚(yáng)其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質(zhì)(不超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趙普讀的是什么書?“讀書”與“臨政”有什么聯(lián)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二段文字的首句與下文是什么樣的關(guān)系,請作簡要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敘述趙普這則故事,主要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突出了他什么樣的特點?試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靜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本文選自《》,作者是我國___________時地方哲學(xué)家____________。說,一種文體,通常。
2、解釋加點詞
3、翻譯全文
4、理解(1)作者把“蓮”喻君子,那么君子是什么樣的人呢?
(2)“陶淵明獨愛菊”,“世人甚愛牡丹”,為什么作者“獨愛蓮”?
(3)要贊頌蓮花,卻先提到菊和牡丹,為什么?(3分)
(4)、用浪線畫出“予獨愛蓮”的原因。
(5)將菊、牡丹、蓮擬人,用高尚品格的“蓮”自況,是委婉批判__
(6)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襯托蓮,各有什么作用?
(7)用原文的語句回答。
(1)文中體現(xiàn)菊花高潔、質(zhì)樸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語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喻君子美名遠(yuǎn)揚(yáng)的語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8)①作者稱蓮是花中君子,賦予蓮象征意義。其中象征君子身處污濁環(huán)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沉浮的品質(zh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象征君子莊重、質(zhì)樸、不嘩眾取寵、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象征君子特立獨行、正直不茍、豁達(dá)大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君子美好資質(zh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自始至終采用襯托寫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襯托_____________,從而表現(xiàn)了作者_(d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運用托物言志,以花喻人的寫法。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請查找資料,把“以花喻人”的句子制成讀書卡片保留下來。
①牡丹,花之富貴者也。②
③④
⑤⑥
6、從文中摘錄原句填空。
A、喻君子儀態(tài)莊重,令人敬重;
B、喻君子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賞;
C、喻君子志潔行廉,德聲遠(yuǎn)播;
D、喻君子通達(dá)事理,行為方正。
7、作者在文中為表達(dá)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 來自比,又用和 來襯托。聯(lián)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寫出你最喜愛的一種花,并用一句話來概括喜愛的原因。
最喜愛的花:
喜愛的原因:
8.文中寫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通過對菊花、牡丹、蓮花三種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寫,以牡丹作反襯,用菊花作陪襯,突出了蓮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過菊花,牡丹與蓮花的對比描述,突出它們各自的德行品格。
C、這兩種花,人們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們的聯(lián)想。
D、這兩種花,一直為前人所鐘愛,由前人所愛說到自己的所愛,有強(qiáng)烈的比較效果。
9、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①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②天下之偉觀也
B.①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②是謂大同
C.①蓮之愛,同予者何人②嘗遺余核舟一
D.①不蔓不枝②青樹翠蔓
10.說說“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的言外之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蓮,花之君子者也?!痹嚫鶕?jù)課文說說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應(yīng)當(dāng)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質(zh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黃鶴樓》
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圖經(jīng)云:“費祎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觀其聳構(gòu)巍峨,高標(biāo)巃嵸,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
《黃鶴樓》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代人,文章選自《_______》。
1、【析疑解惑】《黃鶴樓》一文中有多處對偶,分別有什么作用?
①“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一組對偶,寫黃鶴樓名稱的由來,強(qiáng)調(diào)了以“黃鶴”命名證據(jù)十分充足。
②“聳構(gòu)巍峨,高標(biāo)巃嵸”一組對偶,刻畫樓的整體形象。句中的“聳”和“高”、“巍峨”和“巃嵸”都是高的意思,重疊使用,鋪陳樓的高大。
③“上倚河漢,下臨江流”,一寫樓的頂端,夸張其高;一寫樓的底部,進(jìn)一步交代樓的地理位置,寫出樓在江邊。
④“重檐翼館,四闥霞敞”這一組對偶句是對樓的建筑結(jié)構(gòu)的具體描寫,可見樓的外觀的刻畫,氣勢雄偉。
⑤“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一組對偶句寫登樓的感觸。正因為黃鶴樓高入云天,又下臨大江,所以登樓可以遠(yuǎn)眺周圍城市鄉(xiāng)村,彎下腰可以擊拍縈繞大樓的云氣和煙霧。
2、解釋加點詞:
3、翻譯全文
4、理解
(1)文中概括黃鶴樓外觀特征的句子是。為了說明黃鶴樓這一外觀特征,具體描寫黃鶴樓的位置,外觀以及登樓所見的句子是,,。
(2)對這篇文章解釋與分析,不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br>
A.費祎登仙的傳說,給全文抹上了神秘的浪漫主義色彩。
B.“荊吳形勝之最”這一句,是對黃鶴樓的重要性的扼要概括。
C.“賞觀時物,會集靈仙者”一組對偶,從正面突出了黃鶴樓的價值。
D.這篇文章表達(dá)了作者熱愛山川勝跡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3)在文中,作者認(rèn)為黃鶴樓“亦荊吳形勝之最也”的根據(jù)是什么?
(4)用文中原句填空。在文中,刻畫了黃鶴樓的整體形象;對樓的建筑結(jié)構(gòu)進(jìn)行了具體描寫;寫出了作者的登樓感觸。
(5)請你寫出有關(guān)黃鶴樓的詩句,不少于2句。
(6)在文末有一個冒號,請你根據(jù)文意談?wù)勊淖饔谩?br>
5、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有錯的一項是()
A、西南隅:角落。跡存《述異》之志:記載。
B、上倚河漢:靠著?!【壠轮材档ぃ阂驗?。
C、坐窺井邑:窺,看。主人處處款之:招待、款待。
D、頹然碧窈:幽深。俱以假山顯:顯揚(yáng),有名聲。
6、下列加點詞語沒有活用的一項是()
A、遂以名樓 B、荊吳形勝之最
C、富人于五所園也D、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
7、黃鶴樓,與湖南__________、江西__________齊名,號江南三大名樓,有“天下絕景”之稱。
8、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時寫下千古流傳的名詩《黃鶴樓》,你能默寫下來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這篇文章句式多變,多用對偶。強(qiáng)調(diào)黃鶴樓名稱由來之根據(jù)充足,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組對偶。為了突出黃鶴樓的高大雄偉,又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币唤M對偶。
10、對這篇文章的分析不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br>
A.這篇文章先交代黃鶴樓的地理位置,緊接著交代黃鶴樓命名的由來。
B.文章的重點是寫黃鶴樓的巍峨高大和登樓所見所感。
C.作者對黃鶴樓的形態(tài)以及登樓所見所感已描寫盡致了,所以最后四句可有可無,甚至有畫蛇添足之嫌。
D.這篇文章介紹黃鶴樓因仙而得名,因“上倚河漢”而成仙境,因“會集靈仙”而成名樓,以“仙”字貫穿全文。
11.“文房四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人四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中四君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于園》
于園在瓜洲步五里鋪,富人于五所園也。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攜余往,主人處處款之。
①園中無他奇,奇在磊石。②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數(shù)棵,緣坡植牡丹、芍藥,人不得上,以實奇。③后廳臨大池,池中奇峰絕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視蓮花,反在天上,以空奇。④臥房檻外,一壑旋下如螺螄?yán)p,以幽陰深邃奇。⑤再后一水閣,長如艇子,跨小河,四圍灌木蒙叢,禽鳥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頹然碧窈。⑥瓜州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至于園可無憾矣。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2、翻譯全文
3、理解填空:
(1)這段文字選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__文學(xué)家,文章出自他的《》。他還著有《____________》等。
(2)這段文字可分三層。第一層采用__________的寫法,先__________一筆,指園子的奇特在于“__________”。奇在哪里?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3)第二層寫__________。作者采用__________結(jié)合的寫法,有限的空間,卻意境__________,給人宛若置身山林的感受。
(4)第三層說明__________。作者不僅寫出__________的全過程,而且贊頌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這篇園林小品按照__________順序有層次地寫于園,抓住__________的特征,營造了富有詩意的意境。
4、理解
(1)請用簡明的語言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主要內(nèi)容(不得超過10個字)。、
(2)神游于園中,你有何感受?
(3)于園的特點是什么?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這個特點的?
(4)第②③④⑤句的順序能否改變?為什么?本段的說明順序是什么?
(5)有人說文中第⑥句,不是說的于園,與文章內(nèi)容沒什么聯(lián)系,應(yīng)該刪去。你認(rèn)為第⑥句應(yīng)該刪去嗎?為什么?
(6)細(xì)讀課文,說說本段依次寫了園中的哪些景物?
(7)你認(rèn)為能夠概括園中諸景物特點的一個詞是:
(8)你最欣賞園中景致的哪一處?請試著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出來。
(9)對下面的景物進(jìn)行描寫,注意描寫的順序和角度,寫出事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5.給下列帶點字注音。
(1)檻() (2)窈() (3)邃() (4)壑()
6.下列帶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7.請寫出與“瓜洲”有關(guān)的一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在說明于園的特點時,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舉例說明(至少兩個)。
答:
9.翻譯下列句子,并說說這一句能否刪去。(5分)
瓜州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至于園可無憾矣。
翻譯(3分)
能刪去嗎?為什么(2分)?
10、給第二段劃分層次,用“||”隔開,并概括大意(3分)
五《黔之驢》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⒁娭?,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yuǎn)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xí)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1、填空。
(1)《黔之驢》選自,作者_(dá)_______,字,代文學(xué)家。黔,地名,包括現(xiàn) 、 等省的部分地區(qū)。
(2)古代散文,簡稱古文,是和______相對的文體。唐朝______、_____等人提倡古文運動,在文學(xué)史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
(3)寫出出自這個故事的兩個成語。
A B
2、解釋加點字的意思。
3、翻譯全文。
4、理解
(1)讀了課文,寫出文中表現(xiàn)黔驢之技的詞語。
(2)本文生動形象地描寫了虎的一系列動作,試舉一例,并說說刻畫了虎怎樣的心理?
(3)本文的寓意可從多角度進(jìn)行理解。請你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任選角度(至少從兩個方面)談?wù)勀愕母惺堋?br>
寓意(1)
寓意(2)
(4)老虎對驢的認(rèn)識經(jīng)歷了哪三個過程?你認(rèn)為哪個過程作者描寫得最為精彩,試從老虎的動作、心理來作簡要分析。
(5)你從這則寓言中悟到了怎樣的道理。
(6)文章的標(biāo)題雖是黔之驢,實際上描寫老虎的情節(jié)很多,請你發(fā)揮想象,根據(jù)老虎的一個動作,來寫寫驢當(dāng)時的心理和動作。
(7)解釋。
黔驢技窮:
黔驢之技:
龐然大物:
(8)這則寓言描寫了老虎、、、的全過程,表現(xiàn)了老虎的聰明。
(9)文中哪些文句表現(xiàn)老虎不放棄、反復(fù)試探的精神和做法?
(10)分別找出文中描寫老虎心理活動及動作的詞句,并說說它們對刻畫老虎形象有什么作用?
(11)“黔驢技窮”的技窮是從哪些地方表現(xiàn)出來的?
(12)如果你是驢子,你會想什么辦法避免被老虎吃掉?
5、把第二段分為三層并概括出各層大意。
6、仔細(xì)閱讀課文,注意文中是怎樣表現(xiàn)虎的心理變化的,寫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詞語。
答:
7、果子貍是松鼠一般可愛的小動物。然而,它現(xiàn)在面臨被滅絕的危險。年初,廣東省委、省政府召開緊急會議,研究部署在全省范圍內(nèi)緊急撲殺果子貍。果子貍該不該殺,“搜狐”論壇作了網(wǎng)上調(diào)查。下面是網(wǎng)友的投票情況。請仔細(xì)閱讀,說說從網(wǎng)友的意見中你有哪些發(fā)現(xiàn)?
共有23205人參加了投票
殺無赦!果子貍是傳播非典病毒的源頭8.9%2055票不必滅絕,但禁止人工飼養(yǎng),禁止食用20.7%4792票目前滅殺果子貍有點“矯枉過正”11.3%2619票果子貍可能也是受害者14.6%3382票果子貍定“死罪”沒有充分依據(jù)10.7%2473票對果子貍:應(yīng)該是禁食不是滅殺34%7884票投票起止時間:01月12日-01月29日
8、寫出含“虎”“驢”的成語各一個。并用它們寫一段意思完整的話。(6分)
答:(1)含“虎”的成語(2)含“驢”的成語
(3)寫話:
9、文中有一個成語“龐然大物”,另外從這個小故事中又產(chǎn)生了兩個成語“黔驢技窮、黔驢之技”,請寫出你所掌握的寓言故事里的成語制成讀書卡片。
①寓言故事《》成語:②寓言故事《》成語:
③寓言故事《》成語:④寓言故事《》成語:
⑤寓言故事《》成語:⑥寓言故事《》成語:
六、《沁園春雪》
北國風(fēng)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nèi)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fēng)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
1、分別概括上下闕內(nèi)容。
上闕:。
下闕:。
2、點明全詞中心的句子是:。
3、概括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
寫想象中景色的句子是:;
4、全詞起過渡作用的句子是:。
5、文中加點的“望”字一直領(lǐng)到哪一句?
。
6、作者在具體寫北國雪景時,為何選:“長城”、“大河”?談?wù)勀愕睦斫狻?br>
7、“無數(shù)英雄”除文中提到的外,請你再舉一個類似的英雄,并概述具體事跡。
8、詞的上半闋寫了哪些意象?表達(dá)了一種什么感情?
9、下面對有關(guān)句子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詞的上闋,一個“望”字領(lǐng)起下七句,動靜結(jié)合,遠(yuǎn)近結(jié)合,不僅逼真地寫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闊的景象,而且抒發(fā)了詩人豪邁的感情。
B.“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幾句設(shè)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寫實進(jìn)入想像,開拓一層新的意境,表面寫雪后天晴,實際上預(yù)示著革命成功后祖國河山一定會更加艷麗美好。
C.“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fēng)騷”詩人用“惜”“輸”“遜”等詞對封建統(tǒng)治者進(jìn)行了斷然的否定,指出他們文學(xué)才華太低,無法跟現(xiàn)代人相比。
D.“俱往矣,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是本詞主旨所在,指出真正的“風(fēng)流人物”只能是在無產(chǎn)階級和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下的廣大人民群眾,因為他們正在創(chuàng)造著前無古人的英雄業(yè)績。
10、請對“惟余莽莽、頓失滔滔”兩句詩作賞析。
11、請對詩中提到的歷史歷史人物作出你的評價。
12、請你對歷史上的成吉思汗和電視劇《成吉思汗》中的成吉思汗分別作出評價。
七《兩小兒辯日》
孔子?xùn)|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yuǎn)也?!?br>
一兒以日初遠(yuǎn),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yuǎn)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yuǎn)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文章出自,作者是時。
2、解釋加點的詞語
3、《兩小兒辯日》中兩小兒的焦點是什么?理由各是什么?(用課文原句回答)
4、孔子是當(dāng)時人們所尊崇的學(xué)識淵博的圣人,而兩小兒提出的問題孔子卻“不能決”,這方面體現(xiàn)了孔子怎樣的品質(zhì)?
A、詞義:
⑴、通假字:“知”通“智”,孰為汝多知乎?
⑵、古今異義:
①湯:古義熱水,日中如探湯;今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②汝:古義為代詞“你”,孰為汝多知乎?今為姓氏。
③去:古義為離,我以日始出時出人近。今為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
⑶、一詞多義:
①為:a、動詞,是,此不為遠(yuǎn)者;b、動詞,說,孰為汝多知乎?c、認(rèn)為,孰為汝多知乎?
②其:a、介詞,那,問其故;b、介詞,它,及其日中;
⑷、詞語活用:
①孔子?xùn)|游(東,名詞作狀語,到東方。)孔子到東方游歷。
②而日中時遠(yuǎn)也(遠(yuǎn),形容詞作動詞,離人遠(yuǎn)的。)正午時離人遠(yuǎn)。
B、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倒裝句:孰為汝多知乎?(應(yīng)“孰為汝知多乎”,謂語前置,起強(qiáng)調(diào)作用。)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②省略句:日中如探湯。(應(yīng)“日中如于之探于湯”;省略介詞和賓語;)正午時像(把手)伸(向)熱水。
③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去人)遠(yuǎn)也。(以:認(rèn)為。去:距離。)
譯:我認(rèn)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距離人們要近一些,而到了中午的時候,就要距離人們遠(yuǎn)一些。
④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yuǎn)者涼乎?
譯:太陽剛出來的時候,人們感覺非常的清涼;到了中午,就好像把手伸向熱水一樣燙人;這難道不是因為近一點炎熱而遠(yuǎn)一些清涼嗎?
說明文閱讀
[文體知識鏈接]
說明文以說明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成因、能力等為特征,闡明事理、介紹知識等為主要內(nèi)容,其說明對象往往就是某一事物(事理)或事物(事理)的某一方面。
說明語言:準(zhǔn)確,周密,簡明;平實生動
說明文分類——
根據(jù)說明對象不同來分:
事理說明文--事理說明文旨在講明事因、物因;事物說明文--事物說明文旨在介紹某一事物的形體特征。
根據(jù)表達(dá)方式和寫作目的分:1、實用性說明文--如說明書之類。2、科學(xué)小品文--主要以介紹科學(xué)技術(shù)知識為內(nèi)容。3、平實性說明文--語言平實。3、文藝性說明文--語言生動。
考點、自學(xué)方法點擊
說明文閱讀的復(fù)習(xí),應(yīng)著重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說明文的一般特點:①內(nèi)容的科學(xué)性;②結(jié)構(gòu)的條理性;③語言的正確性。
2.說明文的類型:可以從兩個角度進(jìn)行分類:從說明對象與說明目的的角度可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從語言特色與表達(dá)方式的角度可分為一般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
3.說明對象及特征的分析:
說明對象,就是說明了什么。
說明對象的特征,也即說明中心,是指被說明事物(事理)區(qū)別于其他事物(事理)的獨特之處。
首先,從標(biāo)題入手,有的標(biāo)題直接標(biāo)明對象,有的標(biāo)題不僅標(biāo)明對象而且顯示特征,也有的標(biāo)題使用比喻等修辭手法。其次,從材料入手。再次,注意兩個問題:①對象有全文對象與段落對象之分。②特征有主要特征與次要特征之分。
4.說明方法及順序的辨析與分析
常用的說明方法主要有:列數(shù)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下定義、畫圖表、作詮釋、摹狀貌
下定義:有時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內(nèi)容和主要問題,往往用簡明扼要的話給事物下定義,使讀者對被說明對象有個明確的概念。例如《統(tǒng)籌方法》一文中,作者運用了下定義的說明方法,給統(tǒng)籌方法下定義:“統(tǒng)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jìn)程的數(shù)學(xué)方法。”語言簡明、扼要、準(zhǔn)確。
列數(shù)字(列數(shù)據(jù)):有時為了便于從數(shù)量上說明事物的特征,往往用一些數(shù)字來準(zhǔn)確地、科學(xué)地加以說明。(數(shù)字是從數(shù)量上說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確、最科學(xué)、最又說服力的依據(jù)。)例如《死海不死》一文中說明死海的長、寬、深的文字。
作比較:為了說明某些抽象的或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用具體的或大家比較熟悉的事物進(jìn)行比較,從而喚起讀者的想象,獲得一個深刻的印象,往往能增強(qiáng)說明事物的效果。
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用人們熟知的事物做比喻,可以使人們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變得具體、生動、形象。形象,有助于人們了解被說明事物的特征。
舉例子:就是用列舉事實的方法,把比較復(fù)雜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說得具體明晰、通俗易懂。一般是用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來加以說明。
分類別:要說明事物的特征,往往從單方面不易說清楚,可以根據(jù)形狀、性質(zhì)、成因、功用等屬性的異同,把事物分成若干類,然后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運用分類說明法,要按照一定的標(biāo)準(zhǔn),對事物和事理的不同方面分別加以說明。
引資料:也叫引用說明法。引用一些文獻(xiàn)資料、詩詞、俗語、名人名言,可使說明更具說服力。
畫圖表:有些事物的關(guān)系抽象而復(fù)雜,僅用文字說明還不能使讀者明白,這就需要附上示意圖,或按比例精確繪制圖,如產(chǎn)品設(shè)計圖、軍事行動路線圖等。有時,被說明的事物項目較多,也可制定統(tǒng)計表,將有關(guān)數(shù)字分別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如《統(tǒng)籌方法》一文,畫了三幅箭頭圖,配合文字說明.使統(tǒng)籌方法更加具體可信。
作詮釋:這是對事物進(jìn)行解釋的一種說明方法。如《故宮博物院》一文中對太和殿的功用的介紹時說”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实奂次弧⑸?、婚禮和元旦等都在這里受朝賀用的便是作詮釋的說明方法。
摹狀貌:就是通過具體的描寫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說明的對象說得更具體、生動。如《中國石拱橋》中這些石刻的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tài)萬狀,惟妙惟肖。這樣的說明顯得十分生動、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