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安全第一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17第一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和掌握有關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歷史基礎知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獨立思考和進行比較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根據(jù)新課程理念,把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本課內容進行整合,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為主,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和促進,通過師生共研,生生合作,由淺入深達到教學所預期的目標。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中國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類遺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培養(yǎng)珍視人類文化遺產(chǎn)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北京人、山頂洞人
難點:本課的難點是所講內容距今久遠,只有依據(jù)考古發(fā)掘成果進行科學推斷并結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課的基本內容。
教學方法
識圖分析法、討論歸納法、聯(lián)系對比法、閱讀講解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JAB88.cOm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人類是萬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又了人類,才有人類的歷史。那么人類又是怎樣產(chǎn)生的?古今中外都有很多的傳說,請看大屏幕,這是兩個比較熟悉的傳說。(多媒體展示“女媧造人”、“亞當、夏娃”圖片)
師:哪位同學為大家講一講這兩個傳說
生:略
師:這些傳說都反映了人類對自身由來的困惑。隨著科學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終于認識到人類是生物進化的結果。那么人類是由什么進化而來的呢?
(多媒體展示“類人猿”圖片)
生齊答:類人猿
師:類人猿是一種近似于人的古猿,它們經(jīng)過漫長歲月的勞動、演變、進化、發(fā)展成現(xiàn)代人。那么在遠古時期,我國境內又有哪些居民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第一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板書)
講授新課: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多媒體展示“人類遺址分布圖”)
師問:1、在我國境內有哪些主要的遠古人類遺址?
2、其中已知最早的是哪一人類遺址?
生:元謀人
(板書)一、元謀人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從這里你能獲取關于元謀人的哪些信息?
生:
(多媒體展示)
師:同學們找的非常好。我們是從書本上獲取的關于元謀人的信息,而科學家們是通過什么渠道來獲取的這些信息呢?
生:依據(jù)考古發(fā)掘成果進行科學推斷。例如:元謀人的牙齒化石(多媒體展示)
師:遠古人類在緩慢的發(fā)展進化,在進化的過程中,勞動起來重要的作用??梢哉f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類本身。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再來看看我國比較進化的另一個遠古人類──北京人。
(板書)二、北京人
(多媒體播放北京人遺址發(fā)現(xiàn)的紀錄片)
師:看過片子,哪位同學結合教材講述一下北京人遺址是怎樣被發(fā)現(xiàn)的?
生:略
師: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與多地方發(fā)現(xiàn)了遠古人類遺址,其中以北京人遺址最為著名。1987年,它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接著,我們就來一同了解一下北京人。
生:
(多媒體展示)
師:北京人的模樣和我們又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們做個小游戲。
小游戲:照鏡子
拿出你們手中的鏡子,看看鏡子中你的頭像與北
京人頭部復原像有什么不同?
生:
師:會不會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了解了北京人的模樣,接著我們來一同走進他們的生活。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
──《韓非子》
(多媒體展示)
師:從上面引言中我們能夠知道北京人的生活環(huán)境是什么樣的?
生:惡劣
(多媒體播放反映北京人生活狀況的動畫片)
生:工具:石塊、木棒
住:山洞、群居
食物:獵取、采集(多媒體展示)
火的使用:天然火
(多媒體播放北京人用火的動畫片)
師問:北京人是怎樣得到火的?
生:大自然雷電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然摩擦生火。
師:同學們都動腦筋了,回答得非常好。那么接著我們想一想,如果你是北京人,你的一天該如何渡過?同學們以四人為一組,完成下面的活動。
浮想聯(lián)翩:
請你根據(jù)自己的想象,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繪畫、編故事、演短劇等形式不限)
(多媒體展示)
生:組一:學生展示簡筆畫
組二:小品:女人在樹上采集果實,一部分男人在河邊捕魚,另一部分則追趕野獸。采集漁獵完畢后,回到山洞平分食物。
組三:講故事
師:同學們的表演非常精彩,老師很佩服你們豐富的想象力。北京人為了生存,不斷地同艱難險惡的自然環(huán)境作斗爭,制造簡單粗糙的工具去獲取食物,這個過程就是勞動。勞動促進了人類的發(fā)展。如果類人猿不需要勞動就能獲得食物,人類就不會出現(xiàn)了,所以說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北京人生活的地域,又生活著一群遠古人類,他們是山頂洞人
(板書)三、山頂洞人
(多媒體展示)
師:雖然山頂洞人同北京人生活在同一地域,但經(jīng)過漫長的進化,山頂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進步呢?
生:體質進步:模樣和現(xiàn)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制作技術:掌握磨制和鉆孔技術,人工取火,會捕魚
生活進步:用骨針縫制衣服,制作裝飾品,懂得愛美。生活的集體──氏族
(多媒體展示山頂洞人生活圖片)
師:無論是元謀人、北京人還是山頂洞人,它們的生活中都離不開勞動。正像恩格斯說的:“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下面我們就來感受勞動的快樂。
鞏固升華:
動動手:
每組選一名同學到前面來釘紐扣,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速度最慢的同學要在你所代表的組內另選一名同學,和你分別談談學完這節(jié)課有什么感受或收獲。
生:談感受,略。
師: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我國境內三個比較有代表性的遠古居民的生產(chǎn)生活情況。我們的祖先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克服重重困難,緩慢的進化著。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相信同學們一定會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戰(zhàn)勝它們,愿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勇往直前,一帆風順!
擴展閱讀
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解
與元謀人相關的基本知識
掌握
有關北京人、山頂洞人的歷史基礎知識
能力訓練
過程方法
觀察比較
古猿、北京人和山頂洞人(或現(xiàn)代人)的頭部有什么區(qū)別
想象描述
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
思考比較
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那些進步
情感態(tài)度
價值觀
愛國情感
中國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值得熱愛
思想意識
周口店古人類遺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應該珍惜它教學重點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教學難點歷史年代距今久遠,需要科學推斷和合理想象這些較高層次的思維活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結合“導入框”內容放映有關傳說的錄像,激發(fā)學生興趣。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我國最早的人類
教師根據(jù)幻燈片簡介1965年在云南元謀盆地的發(fā)現(xiàn),強調指出:
1、“距今約170萬年”這個數(shù)據(jù)經(jīng)科學測定出來,是我國考古學界一致公認的研究成果。但是近來不斷有新的考古發(fā)現(xiàn),其中有兩處可能比元謀人更早。一個是重慶巫山龍骨坡的“巫山人”,另一個是山西芮(ruì)城縣的西侯度文化。因此,究竟誰是我國境內最早的居民,學術界未有一致的定論。說不定在座的同學中,將來有人會探究出新的成果,為我國歷史科學的殿堂添磚加瓦,使它更加燦爛輝煌。
2、遺存中的牙齒是人類的,而且有幾件打制的石器,說明元謀人已會制造和使用工具,炭屑和燒骨則證明他們已知道用火了。
北京人
教師簡介1929年以來,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發(fā)現(xiàn),強調指出:
1、裴文中發(fā)現(xiàn)北京人第一塊頭蓋骨。
2、迄今已出土的北京人化石,包括6件頭蓋骨、15件下頜骨、157枚牙齒以及大量骨骼碎塊,代表40多個北京人個體。
3、洞內還發(fā)現(xiàn)近10萬件石器。由此可見,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生活痕跡最豐富的遺址。
結合教材內容放映有關“北京人”的錄像,設置歷史情境,引導學生體驗和探究。
1、頭部特征:放映三幅人物頭像幻燈片以及相關表格,讓學生對比古猿、北京人、現(xiàn)代人的頭部區(qū)別,得出結論——北京人的頭部特征與古猿區(qū)別不大,與現(xiàn)代人區(qū)別卻很大。
項目
前額
眉脊骨
顴骨
吻部
下頜
古猿
低平
粗壯
高突
前伸
很不明顯
北京人
低平
粗壯
高突
前伸
很不明顯
現(xiàn)代人
高聳
細柔
低突
后斂
明顯2、打制石器:指導閱讀課本第6頁的“自由閱讀卡”,學生討論:“打制石器與天然石塊有什么不同?”接著指導閱讀同頁的“活動與探究”2,組織學生討論(題目如書)。
3、用天然火:指導閱讀課本第4頁的“動腦筋”(介紹北京人遺址的灰燼堆),學生討論:“北京人遺址里為什么會留下這么多的灰燼堆?”(他們只能使用天然火,需要保留火種。)
4、群居生活:指導閱讀課本第3頁的“《韓非子》語句”,觀察彩色插圖《北京人生活時期的部分動物》以及《北京人用火追逐野獸》,學生想象并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
山頂洞人
結合課文放映有關“山頂洞人”的錄像,設置歷史情境,引導學生探究、比較、辯論。
1、頭部特征:放映北京人、山頂洞人、現(xiàn)代人的頭部區(qū)別,得出結論:山頂洞人的模樣和現(xiàn)代人基本相同。
2、生產(chǎn)生活水平:指導閱讀4—5頁有關山頂洞人的“正文”和“閱讀文字”,組織學生活動。
A.問:“山頂洞人的遺址里還有沒有大量的灰燼堆?這是為什么?”(已能人工取火,不必刻意保存火種了。)
B.放映《山頂洞人的裝飾品》幻燈片,學生“動腦筋”并辯論(見教材第5頁)。
C.放映第6頁“活動與探究”1的幻燈片,學生先思考:“應從哪些方面比較?”接著放映《北京人與山頂洞人的比較表》幻燈片標題行,然后隨著學生的回答出現(xiàn)各項答案。
代表文化
距今時間
體質形態(tài)
工具制造
用火水平
生產(chǎn)
觀念
社會組織
北京人
約70~20萬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用天然火
采集、
狩獵原始人群
山頂洞人
約18000年
和現(xiàn)代人基本相同
開始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
人工取火
采集、
漁獵
懂得
愛美
氏族公社D.教師通俗地解釋“氏族公社”里血緣紐帶、財產(chǎn)公有、平等相處等情況。
如時間許可,鞏固小結(運用幻燈片提問并對照答案)
1、《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講到了三種代表。其中,元謀人被稱為“我國最早的人類”,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生活痕跡最豐富的遺址,山頂洞人的模樣已經(jīng)同現(xiàn)代人沒有什么區(qū)別了。
2、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距今年代分別是約170萬年、約70萬到20萬年、約18000萬年。
3、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分組填《北京人與山頂洞人的比較表》)
4、對各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提醒預習第2課《原始的農(nóng)耕生活》。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總第課時 .?。?br>
:知道祖國境內的三個遠古居民代表、了解遠古居民的生活狀況
:北京人、山頂洞人
:對本課基本內容的理解需要科學合理的推斷和想象
:認真閱讀第一課課文,完成下面的填空,請認真書寫。
一、元謀人
1.發(fā)現(xiàn)地點;省縣
2.距今年代:生活在距今約年,是我國境內已知的人類。
3.生產(chǎn)生活:會制造和知道
二、北京人
1.發(fā)現(xiàn)地點;北京西南 的山洞里 2.距今年代:距今約年至年
3.體質特征:保留了 的某些特征, 分工明顯
4.生產(chǎn)生活:
(1)工具:能夠和工具,(2)用火:會使用,會
5.社會關系:共同勞動,過著生活,形成了早期的。
三、山頂洞人
1.發(fā)現(xiàn)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 的洞穴內 2.距今年代:距今約年
3.體質特征:模樣和基本相同
4.生產(chǎn):(1)工具:仍用,已掌握和技術,
(2)用火:會,(3)靠、 為生,還會
5.生活:
(1)原始人群之間出現(xiàn)的交換(2)用縫制衣服,懂得
項目北京人山頂洞人
生活時期
體質特征
勞動工具
取火方式
生產(chǎn)活動
社會組織
思想觀念
(3)山頂洞人死后要
6.社會關系:?。ǎ保┙M織:按關系結合成
(2)特點:使用公有 ,勞動,共同分配 ,沒有 的差別。
:請試著用表格總結本課知識點
圖說“人類起源與發(fā)展”
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學案
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學案
1.知道祖國境內的三個遠古居民代表、人與動物的根本區(qū)別、了解遠古居民的生活狀況。
2.通過觀察古猿、北京人、山頂洞人的頭部復原像,說一說他們的區(qū)別,理解人類的進化。
3.認識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對本課基本內容的理解需要科學合理的推斷和想象。
一、自主學習(用15分鐘時間閱讀課文,找出下列問題并記憶。)
(一)我國最早的人類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距今時間:;地點:。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
(二)北京人
1、距今時間:;地點。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北京人使用工具:;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遺跡最豐富的遺址:;世界上發(fā)現(xiàn)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三)山頂洞人
1、距今時間:;地點。
2、山頂洞人的生活與北京人相比,其進步之處:體質特征;制造工具的技術:;火的使用:
二、合作探究
1、你同意教材中“會不會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這一看法嗎?
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塊有何區(qū)別?
3、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
三、精講點撥
1、“遠古社會”指的是原始社會;“傳說時代”大體上是指人類進入氏族公社時期以來的原始社會時期。遠古社會也可以稱為遠古時代,與傳說時代沒有明顯的界限,兩者都屬于模糊的時間概念,泛指原始社會。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都屬于“遠古社會”。
2、氏族公社的特點:有血緣關系(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結成的群體);財產(chǎn)共有(沒有私有財產(chǎn));地位平等(共同勞動,共同消費食物)。
3、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進步之處:
類別北京人山頂洞人
體質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模樣和現(xiàn)代人基本相同
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
火的使用天然火會人工取火
社會組織原始群氏族公社
四、歌訣總結:
一百七十萬年前,云南“元謀人”出現(xiàn),
會造工具能用火,人與動物分界線。
北京人在周口店,打制石器已出現(xiàn),
群居生活天然火,原始社會已顯見。
山頂洞人周口店,距今整整三萬年,
磨光鉆孔新技術,人工取火史無前,
血緣關系成氏族,沒有貧富和貴賤。
五、達標訓練:
1.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長城、看故宮外,你還能()
A.參觀山頂洞人洞穴B.參觀半坡遺址
C.參觀大汶口遺址D.參觀元謀人遺址
2.北京周口店遺址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主要是因為()
A.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中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原始人類的化石
B.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人類最早使用的石器
C.北京人和山頂洞人曾在這里生活過
D.這一遺址在我國首都北京境內
3.人與動物的根本區(qū)別是()
A.人工取火B(yǎng).制造工具C.使用工具D.從事勞動
4.火的使用,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元煤人已經(jīng)知道用火B(yǎng).北京人已會人工取火
C.山頂洞人已會人工取火D.北京人已會保存火種
5.骨針是下列哪一遠古居民曾使用過的工具()
A.元煤人B.北京人C.山頂洞人D.藍田人
6.愛美之心遠古就有之,下列我國遠古人類當中,懂得愛美的人是()
A.北京人B.山頂洞人C.元煤人D.藍田人
7.下列有關氏族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是按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B.氏族成員多勞多得
C.氏族成員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D.氏族內部沒有貧富差別
8.據(jù)考古報道,安徽發(fā)現(xiàn)的繁昌人距今有180萬年。如果這是真實的那么我國人類的歷史又向前推進了()年
A.10萬年B.20萬C.100萬年D.180萬年
9.下列不符合“北京人”生產(chǎn)和生活狀況的一項是()
A.群居生活B.制造和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
C.人工取火D.使用簡單的語言
10.山頂洞人已經(jīng)進入氏族公社時期的主要標志是()
A.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B.按血緣關系結合在一起
C.居住在一起D.他們的模樣同現(xiàn)代人基本相同
11.我們的祖先很早就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有一種遠古人類,已經(jīng)懂得人工取火,會制作裝飾品,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請你判斷這種遠古人類是()
A.元謀人B.北京人C.山頂洞人D.藍田人
12.假如有一天山頂洞人遇到了北京人,他們可能會認為北京人()
A.長相像猿,比較丑陋B.會做項鏈,懂得愛美
C.會縫制衣服,比較文明D.用人工取火,比較先進
13.根據(jù)片斷聯(lián)想:①發(fā)現(xiàn)于周口店的龍骨山②能夠直立行走,但還保留著猿的體質特征③使用天然火④過著群居生活,題中所述的這一遠古人類是()
A.元謀人B.北京人C.藍田人D.山頂洞人
14.下列關于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不同的敘述中,正確的是①居住地區(qū)不同②體質特征不同③取火方式不同④裝飾品不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5.在下列遠古人類中,使用打制石器,并已經(jīng)懂得磨光和鉆孔技術的是()
A.元謀人B.北京人C.山頂洞人D.半坡人
1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京人生活環(huán)境險惡,工具簡單粗糙,只靠個人力量,他們無法生活下去,于是就幾十個人在一起,共同勞動,分享勞動成果,過著群居的生活。
材料二:山頂洞人生活的集體是按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由共同的祖先繁衍的,他們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居住在一起,他們的生活很艱苦。
請回答:
(1)根據(jù)材料歸納出北京人與山頂洞人在生活方面的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2)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山頂洞人比北京人進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