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28七年級生物上冊《病毒》教案。
七年級生物上冊《病毒》教案
一、教材分析及教學策略
本節(jié)是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章的教學內(nèi)容。教材將這一節(jié)知識安排在學完細胞及細胞構成的生物后,主旨就是突顯病毒的特殊結構,因此病毒的結構和生命活動是本節(jié)的重難點。
我利用了今年春季以來,在全球不斷蔓延的甲型H1N1流感的最新資料導入新課,從學生的身邊入手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整個課堂中始終貫穿著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的需要,從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著眼,提出具體明確的自學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自學任務,有疑問和困難小組內(nèi)討論、分析共同解決的小組互動式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來完成“病毒的形態(tài)結構”和“病毒的生命活動”的學習?!安《镜纳顒印睂W生難以形成理性的認識,用模擬動畫來演示病毒的自我復制的繁殖方式,為學生的學習增強直觀性和趣味性。“病毒”一節(jié)的初衷是改變過去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yōu)閹熒邮浇虒W,課堂上為學生營造自主探究的平臺,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夠識別各種病毒,并能夠說出病毒的特點和結構組成,明確病毒是生物。
2、能力目標:
①通過書籍、雜志、網(wǎng)絡來搜索有關病毒的各種資料,學會如何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
②通過認識病毒與人類的關系,鞏固辨證看待問題的能力。
③了解科學技術發(fā)展與人類對自然認識的關系,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關注病毒與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關系,認同利用病毒可以為人類造福。
三、重點和難點
病毒的結構組成和病毒的生活。
四、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完成教學案中的問題導學并通過各種渠道搜集有關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資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方法
自學法、談話法、討論法
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nèi)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
回顧甲型H1N1流感事件,提出相關問題:引起甲型流感的元兇是什么?什么是病毒?由此引入課題。
積極思考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問題導學
詢問學生關于課前完成的問題導學情況,如有疑難請及時提出。
檢查并提出疑難。
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處理學生自己不能課前獨立完成的內(nèi)容。
三、病毒的形態(tài)和結構
1、課件展示:教學案中的新知探究任務一。
2、教師引領學生匯報分析問題的結果:
(1)為什么當時不能看到病毒?課件呈現(xiàn)兩則資料,并讓學生通過熟悉的事物類比細胞和病毒的大???
(2)課件展示其他形態(tài)的部分病毒。
(3)展示病毒的結構,與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相比它的特點。
1、結合課本小組內(nèi)完成新知探究一中的任務。
2、(1)在老師的引導下思考問題。深刻領會病毒是一類十分微小的生物。
(2)了解不同的病毒形態(tài)。
(3)觀察圖片,得到結論: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有蛋白質外殼和內(nèi)部的遺傳物質。
1、使學生初步了解病毒的發(fā)現(xiàn),讓學生認同科學的發(fā)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是密切相關的,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關心科學的態(tài)度。
2、通過形象的比喻和圖片,使學生對抽象的、微觀的知識有較直觀的認識。
四、病毒的生命活動
1、提問題做鋪墊:你能根據(jù)病毒的結構推測出它的營養(yǎng)方式?
2、課件呈現(xiàn)教學案中的新知探究二。
3、課件展示結晶狀態(tài)的病毒,說明什么問題?拓展:你還知道哪些營寄生的生物?
4、播放動畫,介紹病毒的生活和繁殖過程.
5、病毒的分類依據(jù)、種類。動物病毒會不會寄生在植物或細菌細胞內(nèi)呢?
6、提出問題: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它是生物嗎?
1、展開聯(lián)想,推測病毒的生活方式。
2、小組互動結合課本分析、討論問題。
3、學生思考回答并舉例自己熟悉的寄生生物。
4、觀看動畫,描述病毒繁殖過程。
5、小組匯報。
6、展開聯(lián)想,病毒能生活和繁殖,所以是生物。
1、學會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2.對寄生形成全面正確的認識。
3、強化圖文分析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和語言描述的能力。
4、學會科學的分類方法。并明確病毒的專一性。
5、引導學生匯總知識。
五、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1、由資料引出:新知探究任務三。
2、課堂舞臺讓給學生開展辯論。
3、展示病毒在基因工程等新技術中的應用。
1、閱讀書本并在小組內(nèi)匯報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分類整理。
2、學生展示出她們所搜集到的有關病毒的資料,闡述自己的觀點。3、學生感知
1、擴展知識,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
2、培養(yǎng)辨證思考問題的能力。
六、盤點收獲
提出問題:談談你今天的收獲或體會?
回答問題
整合知識、提升認識。
七、自主練習
獨立完成教學案中的自主評價。
學生練習
強化訓練,當堂測試。
開始
附:教學流程圖
情景導入
任務二、病毒的生命活動
電鏡下的病毒及結構圖
學生小組討論
學生整理、辯論
任務三、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學生討論、歸納
CAI
學生匯總
CAI
噬菌體的繁殖過程
簡單小結
病毒的正反作用
處理問題導學
任務一、病毒的形態(tài)結構
CAI
盤點收獲
結束
自主評價
精選閱讀
七年級生物病毒學案
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寫教案課件,大家在著手準備教案課件了。是時候對自己教案課件工作做個新的規(guī)劃了,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生物病毒學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一節(jié)病毒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麻疹和甲型H1N1流感都是傳染性很強的傳染病。今年3月上旬,我國政府為0-15歲的兒童免費接種了麻疹疫苗。現(xiàn)在,肆虐于墨西哥、美國等地的甲型H1N1流感也在我國部分地區(qū)發(fā)現(xiàn),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全民防范。
麻疹和甲型H1N1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以下對病毒描述錯誤的是()
A.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B.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內(nèi)
C.病毒能在培養(yǎng)基上獨立生活
D.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內(nèi)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2.2009年4月份以來,由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流感在全球多國暴發(fā)。下列對病毒描述正確的是
A.不含遺傳物質B.能獨立生活C.都會使人得病D.沒有細胞結構
3.自今年3月份開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流感疫情開始在墨西哥發(fā)生并迅速蔓延到全球許多國家.經(jīng)專家研究確定,甲型HINI流感病毒是引起該疫情的病原體。下列各項中能表明該病毒屬于生物的是
A.由有機物組成B.具有細胞結構
C.能在動物體內(nèi)繁殖D.能使人體患病
4.下列微生物中,沒有細胞結構的是()
A.線菌B.細菌C.酵母菌D.狂犬病病毒
5.今年3月份,我省菏澤市發(fā)生了手足口病疫情,EV71病毒是引起該病
的病原體之一。下列哪項表明該病毒屬于生物
A.由有機物組成B.具有細胞結構
C.能在人體細胞內(nèi)繁殖D.能使人體發(fā)病
6.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細胞結構的是()
A.EV71病毒B.痢疾桿菌C.草履蟲D.酵母菌
7.以下生物,除哪一種外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A草履蟲B煙草花葉病毒C海帶D向日葵
二、非選擇題
8.分析下面資料,重溫科學家的研究思路,回答問題。
1886年,德國的麥爾把患有花葉病的煙草葉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滴到健康煙草的葉片上,結果引起花葉病,證明這種病是可以傳染的,麥爾為此推想煙草花葉病是由細菌引起的。
1892年,俄國的伊萬諾夫斯基在實驗中證實了麥爾所看到的現(xiàn)象,而且進一步發(fā)現(xiàn),患病煙草植株的葉片汁液,通過細菌過濾器后,還能引發(fā)健康的煙草植株發(fā)生花葉病。證明致病因子不是當時所發(fā)現(xiàn)的最小生物——細菌。由于當時用光學顯微鏡無法看到致病因子的結構。他因此推測致病的病原體是比細菌小的“濾過性病毒”。
1898年,荷蘭的貝杰林克再次證明了伊萬諾夫斯基的發(fā)現(xiàn),他用“病毒”來命名這種致病因子。同時,德國的萊夫勒和費羅施也證明了引起??谔阋叩牟≡w也是“濾過性病毒”。
由于他們的杰出工作,才發(fā)現(xiàn)了煙草花葉病毒,開創(chuàng)了病毒學發(fā)展的新時代。
(1)麥爾發(fā)現(xiàn)的問題:煙草花葉病能夠。為此做出的推測:。
(2)伊萬諾夫斯基在實驗中進一步發(fā)現(xiàn):。
由此他做出了新的推測:。
(3)后來又有三位科學家進一步證實了伊萬諾夫斯基的重大發(fā)現(xiàn),并將這種致病因子命名為。
(4)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病毒的結構,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的煙草花葉病毒是()
(5)病毒的發(fā)現(xiàn)史給予我們的啟示是:
第一節(jié)病毒同步練習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C2.D3.C4.D5.C6.A7.B
二、非選擇題
8.(1)傳染煙草花葉病是由細菌引起的(2)引起煙草花葉病的致病因子不是細菌 致病的病原體是比細菌小的“濾過性病毒”(3)病毒(4)A
(5)本空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旨在考查學生科學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只要答案合理,均可得分。
七年級生物上冊2.3.1《病毒》教案(共2套濟南版)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此時就可以對教案課件的工作做個簡單的計劃,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多少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七年級生物上冊2.3.1《病毒》教案(共2套濟南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一節(jié)病毒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病毒的形態(tài)、結構示意圖,說出病毒的形態(tài)分類、結構組成。
2.觀察噬菌體繁殖過程示意圖,概述病毒繁殖的過程示意圖。
3.通過對實際生活經(jīng)驗的總結來認識病毒的種類,以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4.通過觀察思考,說出病毒與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關系。
5.通過對病毒與人類關系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關注病毒的情感。
6.通過對病毒的了解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增強對病毒預防和治療的意識。
教學方法及學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通過電視、網(wǎng)絡、報刊等途徑知道了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等是由病毒引起的,對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的預防措施有親身經(jīng)歷,對艾滋病毒在全球的發(fā)展趨勢、預防措施等也有所了解,為利用討論、交流等活動主動獲取知識做好了鋪墊。
由于病毒十分微小,要借助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它們,因此學生對病毒的認識是非常抽象的。學生對于病毒的認識是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識的,但是往往局限于影響人類健康以及給農(nóng)業(yè)、養(yǎng)殖業(yè)所造成的危害方面,缺乏對病毒與人類關系的全面、客觀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利用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結合學生的生活常識來增強對病毒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客觀理解病毒與人類的關系,了解病毒的生命活動和傳播方式,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以本節(jié)課選擇自主自學、合作探究、知識整合等恰當?shù)膶W習方法和學生一起體驗知識的生成的過程,同時啟發(fā)學生對事物要從正反兩方面去觀察、去思考,化害為利,為人類擁有健康的生活服務。
課前準備:
教師:收集有關病毒的資料和相關圖片。
學生:學生收集了解病毒的相關知識,學生按每四人一小組劃分學習小組,每小組一名發(fā)言代表。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復習提問
(5分鐘)教師展示圖片表格,通過對比的方式復習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區(qū)別:
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
動物細胞無有有有無
植物細胞有有有有有
學生通過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圖片回憶區(qū)別:
通過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區(qū)別,感受幾乎所有的生物是由細胞構成,給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埋下伏筆。
創(chuàng)設情景
激發(fā)興趣
(3分鐘):你聽說過“手足口病”“禽流感”“艾滋病”嗎?這些疾病傳播搞得全世界人心惶惶。你知道這些令人生畏的疾病的罪魁禍首是什么嗎?現(xiàn)在醫(yī)院的輸液室里人滿為患大家知道是哪些病毒在作怪呢?據(jù)有關專家統(tǒng)計,人類和動物所患的傳染病60%都有由病毒引起的。病毒的威力為何如此巨大?它是一種什么樣的生物呢?那這節(jié)課就由我?guī)ьI大家揭開病毒神秘的面紗!學生集體回答:
病毒、流感、肝炎、艾滋病、小兒麻痹癥、狂犬病……
通過引申,進一步激起學生的興趣及好奇心,感受到病毒的可怕和危害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自主學習
(15分鐘):大家都已經(jīng)感受到了病毒無處不在,那么你們見過病毒嗎?為什么?
知識點一:病毒的形態(tài)結構
1、病毒的大?。?br>
病毒的形體及其,通常只有借助才能觀察到。
點撥:病毒的大小用納米來表示的(1毫米=106納米)。如果將一根頭發(fā)絲橫切,在其橫切面上能放大約1億個病毒。
2、病毒的形態(tài):
病毒的形態(tài),主要有、、
等。
點撥:病毒的形體極其微小,結構簡單,但它們的個體形態(tài)卻是形態(tài)各異,豐富多彩。
如:HIV病毒呈袋狀球形,SARS病毒呈冠狀。
3、病毒的結構:
植物、動物都是由構成的,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病毒是一類不具有的微生物,其結構簡單,一般由和組成。
點撥: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但是它仍然具有嚴整的結構,主要由蛋白質外殼和內(nèi)部的遺傳物質組成(遺傳物質的核心是核酸)。
猜一猜:下面大家根據(jù)提示猜一猜我所描述的是哪種病毒?看哪個同學最少的提示下,最先猜出來,請聽第一個:
1、2003年2月28日,意大利醫(yī)生卡洛烏而巴尼在河內(nèi)一個華裔美國商人身上首次采得樣本。
2、2003年一場罕見的傳染病在神州大地肆虐,主要集中在廣州、北京等大城市。
3、一時間口罩成為最流行的“裝備”。
4、2005年我國科學家在《Science》上發(fā)表論文:該病來源于蝙蝠。
5、科學家們說,變種冠狀病毒與流感病毒有親緣關系,將其命名為“SARS病毒”。
:你們從哪看出來時SARS病毒的?看來都是口罩漏的餡,請聽第二個:
1、1981年發(fā)現(xiàn)該病,國際醫(yī)學界至今尚無對付該病的持續(xù)療法和疫苗;
2、全球因該病而死的人數(shù)已超過2500萬,該病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的“世紀殺手”;至2005年底,全球感染人數(shù)已達3860萬;
3、12月1日被國際衛(wèi)生組織以該病命名;
4、主要有三種傳播途徑:性接觸,血液和母嬰。
:既然病毒沒有細胞結構,那它怎樣生活、繁殖呢?
知識點二:病毒的生命活動
病毒的生活方式:
病毒的生活(營養(yǎng))方式:,它們必須在其他生物的內(nèi)才能生活和繁殖。
知識點撥:病毒要是離開了活細胞,通常會變成結晶體,等待時機,尋找新的寄主。一旦有機會侵入新的活細胞,生命活動就會重新開始。
1、病毒的繁殖方式:
病毒以的方式進行繁殖。
噬菌體繁殖的過程,可分為三個步驟:
請同學們通過課本并結合圖片嘗試描述
知識點撥:
①侵入:噬菌體的尾部附著在細菌的細胞壁上,然后入侵。
②復制組合:噬菌體巧妙地利用寄主(細菌)細胞的“機器”,大量在復制子代噬菌體的遺傳物質和蛋白質,并形成完整的噬菌體顆粒。
③釋放:噬菌體成熟后,在潛伏后期,溶解寄主細胞壁的溶菌酶逐漸增加,促使細胞裂解,從而釋放出子代噬菌體。
(噬菌體在37℃下大約四十分鐘就可以產(chǎn)生100~300個子代噬菌體)
2、病毒的分類:
病毒的種類很多,由于它們對細胞的侵染具有特定性、選著性,一種病毒通常只能侵染某種。根據(jù)它們侵染的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
等不同的類群。學習閱讀課本找出相應的答案:
1、微小、電子顯微鏡
通過給出的數(shù)據(jù)感受病毒的微小。
2、多種多樣、球狀、桿狀、蝌蚪狀。
通過圖片了解病毒雖然小但是的形態(tài)多種多樣。
學生認真觀察圖片結合題目找到病毒與動物、植物的區(qū)別
3、細胞、細胞、細胞結構、蛋白質、遺傳物質
學生根據(jù)老師的提示結合生活中的知識猜出病毒的名稱
學生在第三個提示一時間口罩成為最流行的“裝備”能猜出是SARS病毒。
學生有的在第一條提示就猜出是HIV病毒,通過每條提示的公布,更加確定是艾滋病毒。
1、寄生、活細胞
2、自我復制
閱讀課本結合圖片理解噬菌體繁殖過程
①侵入活細胞
②病毒會以細胞內(nèi)的物質為原理,在自己遺傳物質的“指揮”下制造出新的病毒
③當細胞破裂后,這些新的病毒被釋放出來,繼續(xù)侵染其他細胞
3、特定的細胞、細胞種類、動物細胞、植物細胞、細菌細胞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完成知識點,鍛煉學
的自學能力。
通過圖片的觀察真正的感受病毒形態(tài)多樣、結構鍛煉學生的觀察、總結能力。
通過猜一猜的形式給學生介紹SARS病毒、艾滋病毒,調(diào)動課堂氣氛,使學生在積極的態(tài)度下獲取知識。
通過自學的形式完成書本上的知識,觀察噬菌體繁殖過程示意圖,結合課本能概述病毒繁殖的過程
合作探究
(10分鐘)
: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病毒是非?;钴S的一員,它在自然界的分布極其廣泛,幾乎可以感染到所有生物,那么病毒會對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造成那些危害呢?
知識點三:病毒和人類的關系
觀察圖片,思考病毒對人和動植物的影響。
1、病毒侵入生物體后往往改變生物的
或導致被侵染細胞而。如
使煙草業(yè)受損,能殺死綠膿桿菌等。
2、約有的動物和人類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人們在對病毒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如用病毒制成可減少疾病的流行。
探究活動:
(1)病毒與植物、動物最關鍵的區(qū)別是什么?為什么病毒還屬于生物?
(2)分析下列病毒分別屬于哪類病毒?
乙肝病毒、EV71腸道病毒、綠膿桿菌噬菌體、腮腺炎病毒、水稻條紋葉枯病毒
(3)病毒對人類的關系有害的一面?
知識點撥:
①部分病毒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如感冒病毒、乙肝病毒,天花病毒、狂犬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②許多病毒會危害人類的經(jīng)濟作物、家禽家畜等,如煙草花葉病毒,豬瘟、雞瘟病毒,馬鈴薯病毒。
③一些細菌病毒會破壞人類使用微生物進行生產(chǎn)的產(chǎn)業(yè),如味精業(yè)。
(4)病毒對人類的關系有利的一面?
知識點撥:
①預防接種:制造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牛痘疫苗等)控制一些疾病。
疫苗就是經(jīng)過人工處理的減毒病毒
②噬菌體可以作為防止某些疾病的特效藥。如:人們用綠膿桿菌病毒防止燒傷病人傷口受綠膿桿菌感染化膿;用病毒防止手術后病人長傷疤等。
③利用病毒可制高效的生物農(nóng)藥,如利用多角體病毒防治松毛蟲、粘蟲等,即達到控制害蟲的目的,對人畜健康和環(huán)境又完全無害。
④在基因工程方面:噬菌體應用于轉基因、基因治療等方面。
知識小結:
對于病毒和其他生物尤其和之間人類,大家都會認為病毒都是有害的但是它也能服務與人類,所以大家對任何事物要從正反兩方面去觀察、去思考,化害為利,為人類擁有健康的生活服務。觀察圖片思考
郁金香碎色病毒:侵染郁金香,能使其花朵更加絢麗多彩,賞心悅目。
禽流感病毒:侵染禽類后,可使它們生病甚至死亡,個別變異類型也可感染人類及其他哺乳動物。
SARS相關冠狀病毒:侵染人體后,會引起患者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出現(xiàn)發(fā)熱、干咳、呼吸急促等癥狀,患者死亡率極高。
水稻矮縮病毒:侵染水稻后,能引起水稻矮縮病。病株矮縮,分蘗增多,葉片濃綠、僵直,不能抽穗結實。
1、某種特征、破裂、死亡、煙草花葉病毒、綠膿桿菌噬菌體
2、60%、疫苗
分小組討論:找小組代表回答:
(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病毒以自我復制的形式進行繁殖。
(2)動物病毒、動物病毒、細菌病毒、動物病毒、植物病毒。
(3)有害:大多數(shù)病毒入侵生物體后往往會導致疾病的發(fā)生,從而嚴重危害人類、動植物的健康,給畜牧業(yè)造成巨大損失,降低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物。
(4)有利:疫苗可以有效地預防人類疾病;制造殺蟲劑。
積極鼓勵學生獨立學習通過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整合,鍛煉了學生的歸納問題的能力和表達問題的能力。
教師根據(jù)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巧妙啟發(fā),積極引導,共同總結,這樣就能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
引導學生認識病毒對人類生活有利的方面,使學生全面地、客觀地了解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指導學生全面地、辯證地看待病毒與人類的關系,培養(yǎng)相應的科學素養(yǎng)。
知識整合
遷移應用
(10分鐘)
:病毒的種類繁多,根據(jù)它們侵染細胞種類的不同,可將病毒分為:
分類侵染
對象舉例結構圖
植物
病毒專門侵染植物細胞煙草花葉病毒
動物
病毒專門侵染動物和人體細胞流感病毒
細菌
病毒專門侵染細菌大腸桿菌噬菌體
比一比:看誰在最短的時間里記住
病毒身體太微小,電子顯鏡才找到;
形態(tài)多種又多樣,球狀桿狀蝌蚪狀;
種類根據(jù)寄主分,動物植物噬菌體;
病毒結構太簡單,外是蛋白內(nèi)遺傳;
病毒生活太聰明,不是自養(yǎng)是寄生;
病毒生活太稀奇,不是分裂是復制;
與人關系太密切,不只有弊也有利;
:時逢換季,感冒的人又多起來了。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一生平均感冒200次,每次平均持續(xù)9天,一輩子感冒癥狀持續(xù)時間平均大約為5年。我給大家介紹有關感冒的相關知識。
感冒的三大真相:
第一個: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綜合征”,有超過100種以上的病毒可能誘發(fā)感冒。
第二個:一般來說,感冒的癥狀會持續(xù)一星期,不論服藥與否。
第三個:感冒的起點,應該是出現(xiàn)癥狀的一天前,此時病毒已經(jīng)在你的體內(nèi)駐扎。更確切地說,感冒病毒會在體內(nèi)潛伏18―48個小時,然后突然爆發(fā)。最早出現(xiàn)的癥狀主要為咽喉腫痛、打噴嚏、鼻塞流涕、身體疲倦。
六種養(yǎng)生好食物吃掉感冒病毒:
一、大蒜有抗病毒及消炎的作用,經(jīng)常食用大蒜能預防感冒,及時吃些大蒜能促使身體發(fā)汗,將感冒病毒扼殺在搖籃中。
二、檸檬被人稱為世界上最有藥用價值的水果之一,富含維生素C、檸檬酸、蘋果酸、高量鈉元素和低量鉀元素等,對人體十分有益。具有清熱解毒,預防感冒的作用。
三、柑橘汁富含檸檬酸、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種維生素、鈣、磷、鐵等營養(yǎng)成分。同樣具有清熱解毒,預防感冒的作用。
四、雞湯所含有的某些特殊化學物質,感冒初起,喝些雞湯可以有效地消除呼吸道中的病毒,使呼吸道恢復正常狀態(tài),從而促進痊愈。
五、蜂蜜尤其是富含蜂王漿的蜂王漿蜜,含有生物活性物質,堅持每日食用2至3次蜂蜜(每次30克左右)的人,對病毒性感冒的抵抗力能提高3至4倍,不易感冒。對于已感冒及其它病毒性疾病的患者,食用蜂蜜,也有利于康復。
六、牡蠣富含鋅元素等,對調(diào)節(jié)機體的細胞免疫狀態(tài),以及防御感冒都有益處。
分組討論:大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思考如何預防感冒?
如何預防感冒:
1、經(jīng)常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
2、常吃一些有助于增強免疫力的食品。
3、按時休息。
4、少去公共場所,由其是老人和嬰兒盡量不要去這些地方。已患感冒的人更不應該去探望其他人,避免與感冒人交叉感染。
5、晨起開窗,使空氣流通。
知識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要改變對病毒不公平的看法,冬天已經(jīng)來了希望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好好的鍛煉身體、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健康成長!學生根據(jù)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將病毒分類
植物病毒:專門侵染植物細胞,如煙草花葉病毒、水稻矮縮病毒
動物病毒:專門侵染動物和人體細胞,如流感病毒、乙肝病毒、EV71腸道病毒、腮腺炎病毒
細菌病毒:專門侵染細菌,如綠膿桿菌噬菌體、大腸桿菌噬菌體
比一比:快速記憶看誰記得快記得準,找4名學生背誦比賽,選出第一名,鼓掌鼓勵。
學生通過數(shù)據(jù)感受到病毒感冒多人們生活的影響有多大。
學生根據(jù)所學的知識,根據(jù)自己身體的變化和相應的癥狀,在自己的飲食上要多多注意,有的學生馬上就說出還要多吃蒜來的呼聲。
學生分小組討論結合生活常識
各出各的點子:打流感疫苗,注意保暖,多鍛煉,少去人多的地方……通過表格和圖片展示、文字描述等形式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病毒的種類,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進行分類并舉例。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通過口訣記憶所學的知識點,幫助學生識記,用比賽的方法促進學生快速記憶。
學生在求知中體驗,在體驗中求知,從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促進了主動知識的學習知識并應用到生活當中,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當堂訓練
鞏固達標
(5分鐘)
A類:
1、病毒的組成成分是()
A、脂類、蛋白質B、脂類、遺傳物質
C、蛋白質、遺傳物質D、遺傳物質噬菌體
2、病毒的生活環(huán)境是()
A、空氣中B、水
C、富含有機物的土壤D、生物體的活細胞
3、正常出生,體重在2500克以上的嬰兒,在出生會24小時內(nèi)接種卡介苗和乙肝苗。人類接種的病毒疫苗應該是()
A、活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B、植物細胞
C、經(jīng)滅活消毒的病毒D、噬菌體
B類:
4、下列哪一項不是人類利用病毒為人類服務的實例()
A、無脊椎動物病毒制成殺蟲劑
B、給高燒病人注射青霉素
C、給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
D、用噬菌體治療燒傷病人的化膿性感染
5、下列有關病毒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營寄生生活B、能繁殖后代
C、有細胞壁D、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6、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細胞結構的是()
A、松B、蝗蟲
C、SARS病毒D、蚯蚓
C類:
7、煙草花葉病毒(簡稱TMV)感染煙草花葉片能使葉片出現(xiàn)斑點,從而降低煙葉的質量??茖W家做出了如下實驗,據(jù)下圖分析:
①煙是花葉病毒結構非常簡單,無______結構,它由_____外殼和內(nèi)部的______組成。
②把有病斑的煙葉榨汁,用細菌過濾器進行過濾,再用過濾后得汁液去感染正常煙葉,煙,煙葉會得病嗎?;為什么?
。
③對有病斑的煙葉進行提取分離后,獲得的病毒應該是含有的病毒,此實驗可以說明RNA是物質。病毒可以寄生在的細胞內(nèi),靠自己的遺傳物質,利用寄主活細胞內(nèi)的物質,制造出許多,從而是煙草患病。學生獨立自主完成,課堂檢測要及時互糾。
1、C
2、D
3、C
4、B
5、C
6、C
7、①細胞、蛋白質、遺傳物質
②會、因為煙草花葉病毒比細菌小很多,能通過細菌過濾器進入濾液中
③RNA、遺傳、煙草、RNA、煙草花葉病毒
保持課堂安靜,讓學生靜下心來,進行自主學習,鍛煉自學能力,獨立解決學習目標。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明確的完成目標
教學反思:
學生是學習發(fā)展的主體,把學生放在生動活潑的主動發(fā)展的位置上,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墩n程標準》的課程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倡導探究性學習”。在教學設計中大量的采用由學生課前收集相關資料的方法,鍛煉了查找、收集資料的能力,收集資料過程中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習小組的集體作用,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目的的設置疑問,展開討論,于討論中明晰知識,準確把握生物學概念,培養(yǎng)了科學嚴謹性。知識點通過講練結合,重點內(nèi)容知識點撥,將知識點落實到位,能從書本獲得的要由學生去自主獲取,教師的任務是指導其去偽存真,去粗留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指導,在關鍵性問題上指引探究方向,控制教學進程,總結歸納知識,糾正探究過程中的偏差,而不是干涉學生對知識的獲得過程,這樣可以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資料和信息往往只是停留在收集層面,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不強,今后的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提高對信息進行一定的科學認識和理性思考能力。同時,資料的收集要進行分工,不然會加重學生的負擔和造成資料的重復。
七年級生物上冊《生物圈》教案
七年級生物上冊《生物圈》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七年級生物第一單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一節(jié)。人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延續(xù)和發(fā)展與生物圈息息相關,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條件,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而且迄今為止,生物圈仍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惟一家園。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越來越大,有的影響還具有破壞性甚至毀滅性,所以保護和改善環(huán)境是人類的迫切愿望,愛護生物、保護生物圈是現(xiàn)代公民的基本素養(yǎng)和行為準則。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地球上每一個人都有一份責任。
二.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雖然沒有學過生物學知識,但他們從小學的《自然》及生活中的電視節(jié)目中已了解了許多生物學的知識。他們能說出許多生物的名稱、知道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等,但沒有構成“生物和其生存的環(huán)境”的整體體系──生物圈的概念,不知生物和生存環(huán)境是相互依存的關系,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
七年級學生心理和認知發(fā)展的規(guī)律要求在教學中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激情。他們不喜歡枯燥的說教,但樂于觀察、分析圖片,參與游戲,進行角色扮演,喜歡講自己熟悉的人或事等以表現(xiàn)他們的活力,針對此,教師可為他們提供一個適合個性發(fā)展的空間,更能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
三.設計理念
根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diào)以活動教學方式為主,通過形式活潑、內(nèi)容豐富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在滿足學生表現(xiàn)欲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力求在整個教學中體現(xiàn)出“三維”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是生物圈,這個家庭中的一員,應該積極、主動認識并保護這個家;
2.培養(yǎng)學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學會尊重和理解他人發(fā)表的見解。
(二)能力
1.使學生初步具有搜集、處理圖文資料,運用觀察、分析、比較等方法解決生物學問題的能力;
2.會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討論問題,提高探究學習的能力。
(三)知識
1.描述生物圈的范圍;
2.說出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
3.嘗試搜集和分析資料;
4.認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我們應當了解和愛護這個家。
五.教學過程
(一)從學生日常生活入手,聯(lián)系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課題。
老師和學生親切談話,讓學生說說每天從醒來睜開眼睛到現(xiàn)在坐在這里聽老師講課,都經(jīng)歷了哪些事,看到了哪些生物和哪些生物有接觸,并讓學生說說這些生物生活的“家”的情況,然后引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有一個共同的家“生物圈”。
(二)學生通過討論、角色扮演、做游戲、觀察分析圖片、親身體驗等實踐活動,學習新知。
1.生物圈的范圍
請同學通過討論,說說地球上都有哪些地方有生物的生活,再讓學生結合課本自己說出生物圈的范圍(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問題拓展:水圈、大氣圈和巖石圈是截然分開的嗎?
問題轉承:為什么生物圈中有生物,地球上其他地方?jīng)]有呢?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
(1)承開始上課話題,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一個學生扮演一種生物),介紹這些生物生活的“家”的情況,并告訴同學這個“家”給他的正常生活提供了哪些條件。
(2)學生觀察書上六幅圖片資料,分析討論以下問題:
討論題:①向日葵生長需要什么條件?長頸鹿的生活需要什么?
②向日葵和仙人掌,牛和海豚的生存條件有什么異同?
③為什么干旱會使糧食嚴重減產(chǎn)?
(3)做游戲:在地上畫兩個大小一樣的圈,請男生和女生分別站在這個圈內(nèi)(腳不能站到圈外),圈內(nèi)所站人數(shù)多而且所站時間長的組獲勝。
(4)親身體驗:這里有盆花,來體驗做園丁的感覺養(yǎng)花。
總結:動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yǎng)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也正是由于地球上只有生物圈上才為所有生物的生活提供了這些基本條件,所以生物圈中有生物,而地球上其他地方?jīng)]有。
(三)通過角色扮演、聯(lián)系實際,拓展新知,鞏固學生對所新知的理解并拓展學生思維。
1.問題拓展: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在人類面正面臨著人口增長帶來的糧食不足和能源短缺等危機問題,我們能不能再尋找一個類似生物圈的地方來緩解這些危機呢?我們是否可以到別的星球上尋找呢?
學生提供他們在課前收集的其他星球的一些資料,請幾個同學分別扮演我們襄樊籍的航天飛行員聶海勝和其他星球。假定聶海勝現(xiàn)在想去這些星球旅行,請其他星球向地球人介紹他們星球的條件,然后讓聶海勝來決定他的去否。
2.讀一篇報道《白河怎么成了“吃人”河,十年奪走近百村民性命》。讓同學談感受。
3.讓學生談談自己作為襄樊的小主人能為襄樊的環(huán)保做些什么貢獻。
六.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