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優(yōu)秀教案生物
發(fā)表時間:2020-10-28七年級生物上冊2.4.2《生物的分類單位》教案(共2套濟南版)。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大家靜下心來寫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沒有好的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生物上冊2.4.2《生物的分類單位》教案(共2套濟南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二節(jié)生物的分類單位
1、說出生物的分類等級以及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重難點)
2、嘗試鑒別生物。(難點)
3、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實踐能力,能對生物進行初步分類,并能判斷生物之間親緣關系的遠近。
4、關注生物的多樣性,初步形成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
多媒體課件,動植物檢索表的查詢。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1、教師課件展示:370404200004220025
學生馬上意識到這是身份證號碼,其中劉文婷同學會反應的更強烈一些,因為這是她的身份證號碼。
教師:大家知道這組數(shù)字一共多少個?代表什么含義?有什么規(guī)律嗎?
劉文婷:這18個數(shù)字組成了我的身份證號碼。它是有規(guī)律的:前6位為地址碼,第7至14位為出生日期碼,第15位至17位為順序碼,第18位為校驗碼。
師生補充:37代表山東省,前一個04代表棗莊市,后一個04代表嶧城區(qū),2000,04,22代表出生于2000年4月22日,002代表順序碼表示在同一地址碼所標識的區(qū)域范圍內(nèi)對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編定的順序號(奇數(shù)分配給男性,偶數(shù)分配給女性),5是一般是隨計算機隨機產(chǎn)生的校檢碼,有時也用x表示。它們是按照地址和出生年月日的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的。
教師:你們的身份證號碼和她的有相同的嗎?
學生:沒有。每個人的身份證號碼都是不同的,都是唯一的。
教師: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每一個公民,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身份證,它包含我們的一些重要的個人信息,也是證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證件。作為生物圈中的生物家族的一員,人類在生物圈中的身份證又是怎樣的呢?每一種生物是不是也都有著證明自己身份的身份證呢?這節(jié)課讓我們來共同揭開這個謎題。導入新課。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使學生在上課伊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到問題上來,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生物學興趣,而且很自然的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每種生物的在生物圈中的分類地位,從而導入新課。
二、引導探究、層層推進
1、教師展示圖片,問:這些植物的標牌是不是就是它們的身份證呢?這些標牌中,共同具有的是哪些項目?
學生觀察交流:可以看作是這些植物的身份證。分別寫有各自的中文名字、學名、所屬的科、特征等。
共同具有的項目是學名和所屬的科。
教師:這個“科”就是確定某種生物身份所必需的項目之一。下面同學們根據(jù)教師提出的相關問題,閱讀教材127頁,思考:生物的分類地位是如何來確定的?
:教師展示學校里一些植物的標牌,讓學生感受到分類就在我們身邊,讓學生對分類有些感性的認識,也很自然地過渡到分類的基本單位。
2、教師出示相關問題,指導學生閱讀教材127頁。
(1)生物學家把生物的分類單位劃分為幾個分類等級?
(2)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有哪些?請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3)生物分類中最大的一級分類單位和最基本的單位?
(4)一個物種就是一個生物,這句話對嗎?如果不對,應該怎樣解釋?
(5)分別描述蘿卜和小麥的分類地位。
學生閱讀后,師生共同交流。
生1:7個等級。
生2:種、屬、科、目、綱、門、界。
生3:界和種。
生4:不對,物種包含這一種類的所有生物。
生5:蘿卜:植物界-種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十字花目-十字花科-蘿卜屬-蘿卜種。
生6:小麥:植物界-種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綱-禾本目-禾本科-小麥屬-小麥種。
:教師通過“任務驅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對分類單位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三、教師展示圖片,并提出問題。
分別描述出虎、貓、狼的分類地位,并進行比較。
1、目前動物界中,已經(jīng)被人類識別的動物就有150多萬,節(jié)肢動物門的動物種數(shù)超過100多萬,哺乳綱的動物種數(shù)大約有4000多種。通過以上數(shù)據(jù)分析,生物的分類單位的大小與包含的生物種類的數(shù)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2、所有的虎都是一個物種,虎與兔同屬于哺乳綱,不同目。那么東北虎與華南虎之間的共同特征多,還是虎與兔之間的共同特征多?由此可以看出,生物的分類單位的大小與包含的生物之間的共同特征有什么關系?
3、對于虎、貓和狼,你認為哪兩類生物之間親緣關系較近?并說出你判斷的理由。
(學生不難看出:貓與老虎的親緣關系較近,因為它們的共同特征多,同屬于貓科;而貓與狼的親緣關系較遠,它們同屬于食肉目。)
4、請同學們綜合以上題目分析,歸納總結分類單位的特點。
學生識圖,分析交流:
生1:虎和貓同科不同屬;虎、貓和狼同目不同科。
生2: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多;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少。
生3: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少;分類單位的越小,包含的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
生4:虎和貓;虎和貓同科不同屬;虎、貓和狼同目不同科。虎和貓之間的共同特征多,親緣關系較近。
生5: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物種越多,共同特征越少,親緣關系越遠;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物種越少,共同特征越多,親緣關系越遠。
:教師將教材中的分類地位圖解,適當?shù)倪M行刪減和增添,并通過進一步深入的提問,逐層深入,層層剖析,幫助學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分類單位的特點。
: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人的分類地位?怎么辦呢?
教師課件展示:biosphere
問:你知道這個英文什么意思嗎?怎么辦呢?
生:查英漢詞典。(生物圈)
師:最快速度要查到,有何規(guī)律呢?
生:b….bi….bio…..是個范圍逐漸縮小的查找依據(jù)。
師:有沒有這樣一個工具來查找人和其他的一些動植物的分類地位呢?由此過渡到“檢索表”的學習。
:將學生熟知的字典和檢索表進行比較,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檢索表就是一個查閱生物分類地位的工具;同時也引發(fā)學生思考,能否按照查字典的方法,來鑒別生物的分類地位呢?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128--129頁,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檢索表依據(jù)什么編制出來的?(根據(jù)生物之間的相似和差異程度)
教師點撥:檢索表是根據(jù)生物之間的相似和差異程度,按照生物分類單位編織出來的。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類檢索表。這種檢索表把同一類別的動植物,根據(jù)一對或幾對相對性狀的區(qū)別,分成相對應的兩個分支。接著,再根據(jù)另一對或幾對相對性狀,把上面的每個分支再分成相對應的兩個分支,好像二歧式分枝一樣,如此,逐級排列下去,直到編制出包括全部生物類群的分類檢索表。
四、哺乳動物檢索表
根據(jù)哺乳動物檢索表,說出教材圖2.4-3圖中的5中哺乳動物分別屬于什么目?
(大猩猩屬于靈長目,坡鹿屬于偶蹄目,斑馬屬于奇蹄目,狼屬于食肉目,大象屬于長鼻目。)
分析交流,怎樣利用檢索表鑒別生物?(①利用檢索表中特征的描述,對照生物的特征進行鑒別;②逐條對照,選擇符合的項目;③最終找到該生物屬于哪一位置。)
練習使用檢索表,完成教材129頁“鞏固提高”的第2題。并通過查閱本題的檢索表,判斷向日葵、玉米和銀杏的親緣關系的遠近,并說明理由。(從檢索表可以看出,向日葵和玉米的共同特征多,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近。)
歸納總結,檢索表有什么作用?(①利用檢索表可以方便快捷鑒別每種生物的分類地位;②利用檢索表可以判斷不同生物之間親緣關系的遠近。)
:隨著生物學的發(fā)展,生物分類已經(jīng)發(fā)展為生物學的一門分支學科《生物分類學》,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科學家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夠根據(jù)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差異大小進行分類研究,從而能夠更準確地確定生物之間的關系。例如:科學家們研究黑猩猩基因組草圖得知,組成人類和黑猩猩的基因組的堿基對序列,僅有1.23%的差異。這就更有力的證實黑猩猩與人的親緣關系最近。
五、知識整合、遷移應用
1、鑒別人的分類地位?
2、森林里有一只老虎,已年屆垂暮,可是無兒無女,正在發(fā)愁讓誰來繼承遺產(chǎn)。它委托律師狐貍先生幫忙尋找繼承人。虎、豹、貓、狼、熊、兔和蛇都來了,你幫助狐貍先生判斷一下,誰能夠繼承老虎的遺產(chǎn)呢?
3、在生活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分類的智慧。學會正確地分類,你的工作、學習將更有條理,你的生活將變得更加和諧。運用你掌握的分類方法,整理自己的衣柜、書架、旅行袋、書包等。注意觀察動物園、植物園、圖書館、中藥房、超市中的分類方法,你認為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
: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并將分類學延伸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去,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分類的好處,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生活。
六、課堂總結:
用生物分類來確定一個物種是最正規(guī)的、最科學、最準確的方法。通過生物分類,能知道生物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了解生物的進化歷程,同時更好地區(qū)別不同的生物,并進行研究。生物分類也是了解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基礎。(生物分類的意義)
七、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生物的分類單位
1.生物分類的等級單位
1、界、門、綱、目、科、屬、種(最基本的分類單位)
2、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物種越多,共同特征越少,親緣關系越遠;反之,相反。
2.查閱檢索表,嘗試鑒別生物
【Gx86.coM 筆稿范文網(wǎng)】
相關知識
七年級生物上冊2.3.1《病毒》教案(共2套濟南版)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此時就可以對教案課件的工作做個簡單的計劃,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多少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七年級生物上冊2.3.1《病毒》教案(共2套濟南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一節(jié)病毒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病毒的形態(tài)、結構示意圖,說出病毒的形態(tài)分類、結構組成。
2.觀察噬菌體繁殖過程示意圖,概述病毒繁殖的過程示意圖。
3.通過對實際生活經(jīng)驗的總結來認識病毒的種類,以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4.通過觀察思考,說出病毒與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關系。
5.通過對病毒與人類關系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關注病毒的情感。
6.通過對病毒的了解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增強對病毒預防和治療的意識。
教學方法及學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通過電視、網(wǎng)絡、報刊等途徑知道了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等是由病毒引起的,對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的預防措施有親身經(jīng)歷,對艾滋病毒在全球的發(fā)展趨勢、預防措施等也有所了解,為利用討論、交流等活動主動獲取知識做好了鋪墊。
由于病毒十分微小,要借助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它們,因此學生對病毒的認識是非常抽象的。學生對于病毒的認識是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識的,但是往往局限于影響人類健康以及給農(nóng)業(yè)、養(yǎng)殖業(yè)所造成的危害方面,缺乏對病毒與人類關系的全面、客觀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利用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結合學生的生活常識來增強對病毒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客觀理解病毒與人類的關系,了解病毒的生命活動和傳播方式,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以本節(jié)課選擇自主自學、合作探究、知識整合等恰當?shù)膶W習方法和學生一起體驗知識的生成的過程,同時啟發(fā)學生對事物要從正反兩方面去觀察、去思考,化害為利,為人類擁有健康的生活服務。
課前準備:
教師:收集有關病毒的資料和相關圖片。
學生:學生收集了解病毒的相關知識,學生按每四人一小組劃分學習小組,每小組一名發(fā)言代表。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復習提問
(5分鐘)教師展示圖片表格,通過對比的方式復習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區(qū)別:
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
動物細胞無有有有無
植物細胞有有有有有
學生通過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圖片回憶區(qū)別:
通過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區(qū)別,感受幾乎所有的生物是由細胞構成,給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埋下伏筆。
創(chuàng)設情景
激發(fā)興趣
(3分鐘):你聽說過“手足口病”“禽流感”“艾滋病”嗎?這些疾病傳播搞得全世界人心惶惶。你知道這些令人生畏的疾病的罪魁禍首是什么嗎?現(xiàn)在醫(yī)院的輸液室里人滿為患大家知道是哪些病毒在作怪呢?據(jù)有關專家統(tǒng)計,人類和動物所患的傳染病60%都有由病毒引起的。病毒的威力為何如此巨大?它是一種什么樣的生物呢?那這節(jié)課就由我?guī)ьI大家揭開病毒神秘的面紗!學生集體回答:
病毒、流感、肝炎、艾滋病、小兒麻痹癥、狂犬病……
通過引申,進一步激起學生的興趣及好奇心,感受到病毒的可怕和危害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自主學習
(15分鐘):大家都已經(jīng)感受到了病毒無處不在,那么你們見過病毒嗎?為什么?
知識點一:病毒的形態(tài)結構
1、病毒的大?。?br>
病毒的形體及其,通常只有借助才能觀察到。
點撥:病毒的大小用納米來表示的(1毫米=106納米)。如果將一根頭發(fā)絲橫切,在其橫切面上能放大約1億個病毒。
2、病毒的形態(tài):
病毒的形態(tài),主要有、、
等。
點撥:病毒的形體極其微小,結構簡單,但它們的個體形態(tài)卻是形態(tài)各異,豐富多彩。
如:HIV病毒呈袋狀球形,SARS病毒呈冠狀。
3、病毒的結構:
植物、動物都是由構成的,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病毒是一類不具有的微生物,其結構簡單,一般由和組成。
點撥: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但是它仍然具有嚴整的結構,主要由蛋白質外殼和內(nèi)部的遺傳物質組成(遺傳物質的核心是核酸)。
猜一猜:下面大家根據(jù)提示猜一猜我所描述的是哪種病毒?看哪個同學最少的提示下,最先猜出來,請聽第一個:
1、2003年2月28日,意大利醫(yī)生卡洛烏而巴尼在河內(nèi)一個華裔美國商人身上首次采得樣本。
2、2003年一場罕見的傳染病在神州大地肆虐,主要集中在廣州、北京等大城市。
3、一時間口罩成為最流行的“裝備”。
4、2005年我國科學家在《Science》上發(fā)表論文:該病來源于蝙蝠。
5、科學家們說,變種冠狀病毒與流感病毒有親緣關系,將其命名為“SARS病毒”。
:你們從哪看出來時SARS病毒的?看來都是口罩漏的餡,請聽第二個:
1、1981年發(fā)現(xiàn)該病,國際醫(yī)學界至今尚無對付該病的持續(xù)療法和疫苗;
2、全球因該病而死的人數(shù)已超過2500萬,該病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的“世紀殺手”;至2005年底,全球感染人數(shù)已達3860萬;
3、12月1日被國際衛(wèi)生組織以該病命名;
4、主要有三種傳播途徑:性接觸,血液和母嬰。
:既然病毒沒有細胞結構,那它怎樣生活、繁殖呢?
知識點二:病毒的生命活動
病毒的生活方式:
病毒的生活(營養(yǎng))方式:,它們必須在其他生物的內(nèi)才能生活和繁殖。
知識點撥:病毒要是離開了活細胞,通常會變成結晶體,等待時機,尋找新的寄主。一旦有機會侵入新的活細胞,生命活動就會重新開始。
1、病毒的繁殖方式:
病毒以的方式進行繁殖。
噬菌體繁殖的過程,可分為三個步驟:
請同學們通過課本并結合圖片嘗試描述
知識點撥:
①侵入:噬菌體的尾部附著在細菌的細胞壁上,然后入侵。
②復制組合:噬菌體巧妙地利用寄主(細菌)細胞的“機器”,大量在復制子代噬菌體的遺傳物質和蛋白質,并形成完整的噬菌體顆粒。
③釋放:噬菌體成熟后,在潛伏后期,溶解寄主細胞壁的溶菌酶逐漸增加,促使細胞裂解,從而釋放出子代噬菌體。
(噬菌體在37℃下大約四十分鐘就可以產(chǎn)生100~300個子代噬菌體)
2、病毒的分類:
病毒的種類很多,由于它們對細胞的侵染具有特定性、選著性,一種病毒通常只能侵染某種。根據(jù)它們侵染的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
等不同的類群。學習閱讀課本找出相應的答案:
1、微小、電子顯微鏡
通過給出的數(shù)據(jù)感受病毒的微小。
2、多種多樣、球狀、桿狀、蝌蚪狀。
通過圖片了解病毒雖然小但是的形態(tài)多種多樣。
學生認真觀察圖片結合題目找到病毒與動物、植物的區(qū)別
3、細胞、細胞、細胞結構、蛋白質、遺傳物質
學生根據(jù)老師的提示結合生活中的知識猜出病毒的名稱
學生在第三個提示一時間口罩成為最流行的“裝備”能猜出是SARS病毒。
學生有的在第一條提示就猜出是HIV病毒,通過每條提示的公布,更加確定是艾滋病毒。
1、寄生、活細胞
2、自我復制
閱讀課本結合圖片理解噬菌體繁殖過程
①侵入活細胞
②病毒會以細胞內(nèi)的物質為原理,在自己遺傳物質的“指揮”下制造出新的病毒
③當細胞破裂后,這些新的病毒被釋放出來,繼續(xù)侵染其他細胞
3、特定的細胞、細胞種類、動物細胞、植物細胞、細菌細胞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完成知識點,鍛煉學
的自學能力。
通過圖片的觀察真正的感受病毒形態(tài)多樣、結構鍛煉學生的觀察、總結能力。
通過猜一猜的形式給學生介紹SARS病毒、艾滋病毒,調(diào)動課堂氣氛,使學生在積極的態(tài)度下獲取知識。
通過自學的形式完成書本上的知識,觀察噬菌體繁殖過程示意圖,結合課本能概述病毒繁殖的過程
合作探究
(10分鐘)
: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病毒是非?;钴S的一員,它在自然界的分布極其廣泛,幾乎可以感染到所有生物,那么病毒會對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造成那些危害呢?
知識點三:病毒和人類的關系
觀察圖片,思考病毒對人和動植物的影響。
1、病毒侵入生物體后往往改變生物的
或導致被侵染細胞而。如
使煙草業(yè)受損,能殺死綠膿桿菌等。
2、約有的動物和人類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人們在對病毒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如用病毒制成可減少疾病的流行。
探究活動:
(1)病毒與植物、動物最關鍵的區(qū)別是什么?為什么病毒還屬于生物?
(2)分析下列病毒分別屬于哪類病毒?
乙肝病毒、EV71腸道病毒、綠膿桿菌噬菌體、腮腺炎病毒、水稻條紋葉枯病毒
(3)病毒對人類的關系有害的一面?
知識點撥:
①部分病毒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如感冒病毒、乙肝病毒,天花病毒、狂犬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②許多病毒會危害人類的經(jīng)濟作物、家禽家畜等,如煙草花葉病毒,豬瘟、雞瘟病毒,馬鈴薯病毒。
③一些細菌病毒會破壞人類使用微生物進行生產(chǎn)的產(chǎn)業(yè),如味精業(yè)。
(4)病毒對人類的關系有利的一面?
知識點撥:
①預防接種:制造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牛痘疫苗等)控制一些疾病。
疫苗就是經(jīng)過人工處理的減毒病毒
②噬菌體可以作為防止某些疾病的特效藥。如:人們用綠膿桿菌病毒防止燒傷病人傷口受綠膿桿菌感染化膿;用病毒防止手術后病人長傷疤等。
③利用病毒可制高效的生物農(nóng)藥,如利用多角體病毒防治松毛蟲、粘蟲等,即達到控制害蟲的目的,對人畜健康和環(huán)境又完全無害。
④在基因工程方面:噬菌體應用于轉基因、基因治療等方面。
知識小結:
對于病毒和其他生物尤其和之間人類,大家都會認為病毒都是有害的但是它也能服務與人類,所以大家對任何事物要從正反兩方面去觀察、去思考,化害為利,為人類擁有健康的生活服務。觀察圖片思考
郁金香碎色病毒:侵染郁金香,能使其花朵更加絢麗多彩,賞心悅目。
禽流感病毒:侵染禽類后,可使它們生病甚至死亡,個別變異類型也可感染人類及其他哺乳動物。
SARS相關冠狀病毒:侵染人體后,會引起患者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出現(xiàn)發(fā)熱、干咳、呼吸急促等癥狀,患者死亡率極高。
水稻矮縮病毒:侵染水稻后,能引起水稻矮縮病。病株矮縮,分蘗增多,葉片濃綠、僵直,不能抽穗結實。
1、某種特征、破裂、死亡、煙草花葉病毒、綠膿桿菌噬菌體
2、60%、疫苗
分小組討論:找小組代表回答:
(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病毒以自我復制的形式進行繁殖。
(2)動物病毒、動物病毒、細菌病毒、動物病毒、植物病毒。
(3)有害:大多數(shù)病毒入侵生物體后往往會導致疾病的發(fā)生,從而嚴重危害人類、動植物的健康,給畜牧業(yè)造成巨大損失,降低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物。
(4)有利:疫苗可以有效地預防人類疾??;制造殺蟲劑。
積極鼓勵學生獨立學習通過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整合,鍛煉了學生的歸納問題的能力和表達問題的能力。
教師根據(jù)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巧妙啟發(fā),積極引導,共同總結,這樣就能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
引導學生認識病毒對人類生活有利的方面,使學生全面地、客觀地了解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指導學生全面地、辯證地看待病毒與人類的關系,培養(yǎng)相應的科學素養(yǎng)。
知識整合
遷移應用
(10分鐘)
:病毒的種類繁多,根據(jù)它們侵染細胞種類的不同,可將病毒分為:
分類侵染
對象舉例結構圖
植物
病毒專門侵染植物細胞煙草花葉病毒
動物
病毒專門侵染動物和人體細胞流感病毒
細菌
病毒專門侵染細菌大腸桿菌噬菌體
比一比:看誰在最短的時間里記住
病毒身體太微小,電子顯鏡才找到;
形態(tài)多種又多樣,球狀桿狀蝌蚪狀;
種類根據(jù)寄主分,動物植物噬菌體;
病毒結構太簡單,外是蛋白內(nèi)遺傳;
病毒生活太聰明,不是自養(yǎng)是寄生;
病毒生活太稀奇,不是分裂是復制;
與人關系太密切,不只有弊也有利;
:時逢換季,感冒的人又多起來了。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一生平均感冒200次,每次平均持續(xù)9天,一輩子感冒癥狀持續(xù)時間平均大約為5年。我給大家介紹有關感冒的相關知識。
感冒的三大真相:
第一個: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綜合征”,有超過100種以上的病毒可能誘發(fā)感冒。
第二個:一般來說,感冒的癥狀會持續(xù)一星期,不論服藥與否。
第三個:感冒的起點,應該是出現(xiàn)癥狀的一天前,此時病毒已經(jīng)在你的體內(nèi)駐扎。更確切地說,感冒病毒會在體內(nèi)潛伏18―48個小時,然后突然爆發(fā)。最早出現(xiàn)的癥狀主要為咽喉腫痛、打噴嚏、鼻塞流涕、身體疲倦。
六種養(yǎng)生好食物吃掉感冒病毒:
一、大蒜有抗病毒及消炎的作用,經(jīng)常食用大蒜能預防感冒,及時吃些大蒜能促使身體發(fā)汗,將感冒病毒扼殺在搖籃中。
二、檸檬被人稱為世界上最有藥用價值的水果之一,富含維生素C、檸檬酸、蘋果酸、高量鈉元素和低量鉀元素等,對人體十分有益。具有清熱解毒,預防感冒的作用。
三、柑橘汁富含檸檬酸、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種維生素、鈣、磷、鐵等營養(yǎng)成分。同樣具有清熱解毒,預防感冒的作用。
四、雞湯所含有的某些特殊化學物質,感冒初起,喝些雞湯可以有效地消除呼吸道中的病毒,使呼吸道恢復正常狀態(tài),從而促進痊愈。
五、蜂蜜尤其是富含蜂王漿的蜂王漿蜜,含有生物活性物質,堅持每日食用2至3次蜂蜜(每次30克左右)的人,對病毒性感冒的抵抗力能提高3至4倍,不易感冒。對于已感冒及其它病毒性疾病的患者,食用蜂蜜,也有利于康復。
六、牡蠣富含鋅元素等,對調(diào)節(jié)機體的細胞免疫狀態(tài),以及防御感冒都有益處。
分組討論:大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思考如何預防感冒?
如何預防感冒:
1、經(jīng)常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
2、常吃一些有助于增強免疫力的食品。
3、按時休息。
4、少去公共場所,由其是老人和嬰兒盡量不要去這些地方。已患感冒的人更不應該去探望其他人,避免與感冒人交叉感染。
5、晨起開窗,使空氣流通。
知識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要改變對病毒不公平的看法,冬天已經(jīng)來了希望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好好的鍛煉身體、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健康成長!學生根據(jù)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將病毒分類
植物病毒:專門侵染植物細胞,如煙草花葉病毒、水稻矮縮病毒
動物病毒:專門侵染動物和人體細胞,如流感病毒、乙肝病毒、EV71腸道病毒、腮腺炎病毒
細菌病毒:專門侵染細菌,如綠膿桿菌噬菌體、大腸桿菌噬菌體
比一比:快速記憶看誰記得快記得準,找4名學生背誦比賽,選出第一名,鼓掌鼓勵。
學生通過數(shù)據(jù)感受到病毒感冒多人們生活的影響有多大。
學生根據(jù)所學的知識,根據(jù)自己身體的變化和相應的癥狀,在自己的飲食上要多多注意,有的學生馬上就說出還要多吃蒜來的呼聲。
學生分小組討論結合生活常識
各出各的點子:打流感疫苗,注意保暖,多鍛煉,少去人多的地方……通過表格和圖片展示、文字描述等形式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病毒的種類,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進行分類并舉例。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通過口訣記憶所學的知識點,幫助學生識記,用比賽的方法促進學生快速記憶。
學生在求知中體驗,在體驗中求知,從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促進了主動知識的學習知識并應用到生活當中,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當堂訓練
鞏固達標
(5分鐘)
A類:
1、病毒的組成成分是()
A、脂類、蛋白質B、脂類、遺傳物質
C、蛋白質、遺傳物質D、遺傳物質噬菌體
2、病毒的生活環(huán)境是()
A、空氣中B、水
C、富含有機物的土壤D、生物體的活細胞
3、正常出生,體重在2500克以上的嬰兒,在出生會24小時內(nèi)接種卡介苗和乙肝苗。人類接種的病毒疫苗應該是()
A、活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B、植物細胞
C、經(jīng)滅活消毒的病毒D、噬菌體
B類:
4、下列哪一項不是人類利用病毒為人類服務的實例()
A、無脊椎動物病毒制成殺蟲劑
B、給高燒病人注射青霉素
C、給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
D、用噬菌體治療燒傷病人的化膿性感染
5、下列有關病毒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營寄生生活B、能繁殖后代
C、有細胞壁D、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6、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細胞結構的是()
A、松B、蝗蟲
C、SARS病毒D、蚯蚓
C類:
7、煙草花葉病毒(簡稱TMV)感染煙草花葉片能使葉片出現(xiàn)斑點,從而降低煙葉的質量??茖W家做出了如下實驗,據(jù)下圖分析:
①煙是花葉病毒結構非常簡單,無______結構,它由_____外殼和內(nèi)部的______組成。
②把有病斑的煙葉榨汁,用細菌過濾器進行過濾,再用過濾后得汁液去感染正常煙葉,煙,煙葉會得病嗎?;為什么?
。
③對有病斑的煙葉進行提取分離后,獲得的病毒應該是含有的病毒,此實驗可以說明RNA是物質。病毒可以寄生在的細胞內(nèi),靠自己的遺傳物質,利用寄主活細胞內(nèi)的物質,制造出許多,從而是煙草患病。學生獨立自主完成,課堂檢測要及時互糾。
1、C
2、D
3、C
4、B
5、C
6、C
7、①細胞、蛋白質、遺傳物質
②會、因為煙草花葉病毒比細菌小很多,能通過細菌過濾器進入濾液中
③RNA、遺傳、煙草、RNA、煙草花葉病毒
保持課堂安靜,讓學生靜下心來,進行自主學習,鍛煉自學能力,獨立解決學習目標。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明確的完成目標
教學反思:
學生是學習發(fā)展的主體,把學生放在生動活潑的主動發(fā)展的位置上,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倡導探究性學習”。在教學設計中大量的采用由學生課前收集相關資料的方法,鍛煉了查找、收集資料的能力,收集資料過程中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習小組的集體作用,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目的的設置疑問,展開討論,于討論中明晰知識,準確把握生物學概念,培養(yǎng)了科學嚴謹性。知識點通過講練結合,重點內(nèi)容知識點撥,將知識點落實到位,能從書本獲得的要由學生去自主獲取,教師的任務是指導其去偽存真,去粗留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指導,在關鍵性問題上指引探究方向,控制教學進程,總結歸納知識,糾正探究過程中的偏差,而不是干涉學生對知識的獲得過程,這樣可以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資料和信息往往只是停留在收集層面,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不強,今后的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提高對信息進行一定的科學認識和理性思考能力。同時,資料的收集要進行分工,不然會加重學生的負擔和造成資料的重復。
生物的分類單位教案
每個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是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你們會寫一段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生物的分類單位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1.知識目標
①說出生物的分類等級以及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重難點)
②嘗試鑒別生物。(難點)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實踐能力,能對生物進行初步分類,并能判斷生物之間親緣關系的遠近。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關注生物的多樣性,初步形成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
多媒體課件,動植物檢索表的查詢。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1、教師課件展示:370404200004220025
學生馬上意識到這是身份證號碼,其中劉文婷同學會反應的更強烈一些,因為這是她的身份證號碼。
教師:大家知道這組數(shù)字一共多少個?代表什么含義?有什么規(guī)律嗎?
劉文婷:這18個數(shù)字組成了我的身份證號碼。它是有規(guī)律的:前6位為地址碼,第7至14位為出生日期碼,第15位至17位為順序碼,第18位為校驗碼。
師生補充:37代表山東省,前一個04代表棗莊市,后一個04代表嶧城區(qū),2000,04,22代表出生于2000年4月22日,002代表順序碼表示在同一地址碼所標識的區(qū)域范圍內(nèi)對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編定的順序號(奇數(shù)分配給男性,偶數(shù)分配給女性),5是一般是隨計算機隨機產(chǎn)生的校檢碼,有時也用x表示。它們是按照地址和出生年月日的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的。
教師:你們的身份證號碼和她的有相同的嗎?
學生:沒有。每個人的身份證號碼都是不同的,都是唯一的。
教師: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每一個公民,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身份證,它包含我們的一些重要的個人信息,也是證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證件。作為生物圈中的生物家族的一員,人類在生物圈中的身份證又是怎樣的呢?每一種生物是不是也都有著證明自己身份的身份證呢?這節(jié)課讓我們來共同揭開這個謎題。導入新課。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使學生在上課伊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到問題上來,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生物學興趣,而且很自然的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每種生物的在生物圈中的分類地位,從而導入新課。
二、引導探究、層層推進
1、教師展示圖片,問:這些植物的標牌是不是就是它們的身份證呢?這些標牌中,共同具有的是哪些項目?
學生觀察交流:可以看作是這些植物的身份證。分別寫有各自的中文名字、學名、所屬的科、特征等。
共同具有的項目是學名和所屬的科。
教師:這個“科”就是確定某種生物身份所必需的項目之一。下面同學們根據(jù)教師提出的相關問題,閱讀教材127頁,思考:生物的分類地位是如何來確定的?
教師展示學校里一些植物的標牌,讓學生感受到分類就在我們身邊,讓學生對分類有些感性的認識,也很自然地過渡到分類的基本單位。
2、教師出示相關問題,指導學生閱讀教材127頁。
(1)生物學家把生物的分類單位劃分為幾個分類等級?
(2)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有哪些?請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3)生物分類中最大的一級分類單位和最基本的單位?
(4)一個物種就是一個生物,這句話對嗎?如果不對,應該怎樣解釋?
(5)分別描述蘿卜和小麥的分類地位。
學生閱讀后,師生共同交流。
生1:7個等級。
生2:種、屬、科、目、綱、門、界。
生3:界和種。
生4:不對,物種包含這一種類的所有生物。
生5:蘿卜:植物界-種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十字花目-十字花科-蘿卜屬-蘿卜種。
生6:小麥:植物界-種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綱-禾本目-禾本科-小麥屬-小麥種。
教師通過“任務驅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對分類單位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3、教師展示圖片,并提出問題。
(1)分別描述出虎、貓、狼的分類地位,并進行比較。
(2)目前動物界中,已經(jīng)被人類識別的動物就有150多萬,節(jié)肢動物門的動物種數(shù)超過100多萬,哺乳綱的動物種數(shù)大約有4000多種。通過以上數(shù)據(jù)分析,生物的分類單位的大小與包含的生物種類的數(shù)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3)所有的虎都是一個物種,虎與兔同屬于哺乳綱,不同目。那么東北虎與華南虎之間的共同特征多,還是虎與兔之間的共同特征多?由此可以看出,生物的分類單位的大小與包含的生物之間的共同特征有什么關系?
(4)對于虎、貓和狼,你認為哪兩類生物之間親緣關系較近?并
說出你判斷的理由。
(學生不難看出:貓與老虎的親緣關系較近,因為它們的共同特征多,同屬于貓科;而貓與狼的親緣關系較遠,它們同屬于食肉目。)
(5)請同學們綜合以上題目分析,歸納總結分類單位的特點。
學生識圖,分析交流:
生1:虎和貓同科不同屬;虎、貓和狼同目不同科。
生2: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多;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少。
生3: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少;分類單位的越小,包含的生物的共
同特征越多。
生4:虎和貓;虎和貓同科不同屬;虎、貓和狼同目不同科?;⒑拓堉g的共同特征多,
親緣關系較近。
生5: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物種越多,共同特征越少,親緣關系越遠;
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物種越少,共同特征越多,親緣關系越遠。
教師將教材中的分類地位圖解,適當?shù)倪M行刪減和增添,并通過進一步深入的提問,逐層深入,層層剖析,幫助學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分類單位的特點。
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人的分類地位?怎么辦呢?
教師課件展示:biosphere
問:你知道這個英文什么意思嗎?怎么辦呢?
生:查英漢詞典。(生物圈)
師:最快速度要查到,有何規(guī)律呢?
生:b….bi….bio…..是個范圍逐漸縮小的查找依據(jù)。
師:有沒有這樣一個工具來查找人和其他的一些動植物的分類地位呢?
由此過渡到“檢索表”的學習。
將學生熟知的字典和檢索表進行比較,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檢索表就是一個查閱生物分類地位的工具;同時也引發(fā)學生思考,能否按照查字典的方法,來鑒別生物的分類地位呢?
4、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128--129頁,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
(1)檢索表依據(jù)什么編制出來的?(根據(jù)生物之間的相似和差異程度)
檢索表是根據(jù)生物之間的相似和差異程度,按照生物分類單位編織出來的。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類檢索表。這種檢索表把同一類別的動植物,根據(jù)一對或幾對相對性狀的區(qū)別,分成相對應的兩個分支。接著,再根據(jù)另一對或幾對相對性狀,把上面的每個分支再分成相對應的兩個分支,好像二歧式分枝一樣,如此,逐級排列下去,直到編制出包括全部生物類群的分類檢索表。
(2)根據(jù)哺乳動物檢索表,說出教材圖2.4-3圖中的5中哺乳動物分別屬于什么目?
(大猩猩屬于靈長目,坡鹿屬于偶蹄目,斑馬屬于奇蹄目,狼屬于食肉目,大象屬于長鼻目。)
(3)分析交流,怎樣利用檢索表鑒別生物?(①利用檢索表中特征的描述,對照生物的特征
進行鑒別;②逐條對照,選擇符合的項目;③最終找到該生物屬于哪一位置。)
(4)練習使用檢索表,完成教材129頁“鞏固提高”的第2題。并通過查閱本題的檢
索表,判斷向日葵、玉米和銀杏的親緣關系的遠近,并說明理由。
(從檢索表可以看出,向日葵和玉米的共同特征多,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近。)
(5)歸納總結,檢索表有什么作用?(①利用檢索表可以方便快捷鑒別每種生物的分類地位;
②利用檢索表可以判斷不同生物之間親緣關系的遠近。)
5、教師點撥:隨著生物學的發(fā)展,生物分類已經(jīng)發(fā)展為生物學的一門分支學科---《生物分類學》,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科學家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夠根據(jù)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差異大小進行分類研究,從而能夠更準確地確定生物之間的關系。例如:科學家們研究黑猩猩基因組草圖得知,組成人類和黑猩猩的基因組的堿基對序列,僅有1.23%的差異。這就更有力的證實黑猩猩與人的親緣關系最近。
三、知識整合、遷移應用
1、鑒別人的分類地位?
2、森林里有一只老虎,已年屆垂暮,可是無兒無女,正在發(fā)愁讓誰來繼承遺產(chǎn)。它委托律師狐貍先生幫忙尋找繼承人。虎、豹、貓、狼、熊、兔和蛇都來了,你幫助狐貍先生判斷一下,誰能夠繼承老虎的遺產(chǎn)呢?
3、在生活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分類的智慧。學會正確地分類,你的工作、學習將更有條理,你的生活將變得更加和諧。運用你掌握的分類方法,整理自己的衣柜、書架、旅行袋、書包等。注意觀察動物園、植物園、圖書館、中藥房、超市中的分類方法,你認為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
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并將分類學延伸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去,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分類的好處,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生活。
三、課堂總結:
用生物分類來確定一個物種是最正規(guī)的、最科學、最準確的方法。通過生物分類,能知道生物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了解生物的進化歷程,同時更好地區(qū)別不同的生物,并進行研究。生物分類也是了解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基礎。(生物分類的意義)
四、課堂達標檢測題:
A類:
1、下面是小麥、滿江紅、棉花、水稻的分類等級圖,請用所學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界植物界植物界植物界植物界
門種子植物門蕨類植物門種子植物門種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真蕨綱雙子葉植物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禾本目槐葉萍目錦葵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滿江紅科錦葵科禾本科
屬小麥屬滿江紅屬棉屬稻屬
種小麥種滿江紅陸地棉種稻種
(1)在生物的分類單位中,包含種類最多和共同特征最多的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增加“亞綱”這一分類單位,其分類地位應處于______和______之間。
(3)從生物在分類中的位置可以看出生物之間的哪種關系()
A、親緣B、食物C、環(huán)境D、外形
(4)親緣關系最近的兩種植物是,判斷的理由是。
(5)在進化上比較低等的植物是。
(6)請寫出小麥隸屬的分類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確定小麥和水稻分類等級的主要依據(jù)是。
B類:
2、如果有A、B、C、D、E、F六種生物,其中A、C同屬不同種,B、C同科不同屬,C、D同目不同科,D、E同綱不同目,E、F同門不同綱,請問:
(1)與C同科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2)與A同目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
(3)與A同綱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4)與F同門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
①解析:A、C同屬不同種,在屬上寫上A、C表示是同屬的,同時它們一定是同科、同目、同綱、同門,因此在這些科、目、綱、門這些單位上都寫上A、C。其他一樣的做法。
②解析:利用分類系統(tǒng)圖解的方式進行比較。
C類:
3、參照教材129頁“鞏固提高”的第二題,嘗試編制一個檢索表,將我們本冊學習的動植物進行分類,在檢索表中給它們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
第二節(jié)生物的分類單位
一、生物分類的等級單位
1、界、門、綱、目、科、屬、種(最基本的分類單位)
2、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物種越多,共同特征越少,親緣關系越遠;反之,相反。
二、查閱檢索表,嘗試鑒別生物
七年級生物上冊2.2.5《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共2套濟南版)
第五節(jié)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能概述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重點)
2.提高學生搜集資料、信息處理、概括總結和表達交流的能力。并能從自己的言行和身邊的小事做起,形成自覺保護動物的意識。
3.學會用辯證的觀點來認識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的利害關系。
1.演示法、討論法、分析圖文資料、合作探究相結合。
2.講述法、指導法、調(diào)查法相結合的方式。
教師準備:搜集多種動物生活的圖片、制作課件
學生準備:觀察自己感興趣的動物、查閱資料和調(diào)查,全面了解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學環(huán)節(jié)及時間安排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情境
激發(fā)興趣(3分鐘)
自主學習
探求新知
(9分鐘)
播放圖片資料:《罕見蝗災》
2001年夏,重慶壁山縣古老城遭受了罕見的蝗蟲災害,鋪天蓋地的蝗蟲像收割機一樣把當?shù)亟М€的農(nóng)作物和果樹林蠶食得面目全非,眼看數(shù)年心血就要化為泡影。
古老城緊急呼救:
請支援我們20萬只青蛙,2萬只麻雀和5000條蛇。
教師總結:在一個生態(tài)地區(qū),我們能不能隨便滅殺一種或幾種動物呢?動物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呢?
認真默讀課本100---102頁的內(nèi)容,5分鐘后,合上課本完成下列問題:
1、動物能促進生物圈中循環(huán)。
動物必須以或為食,以獲取生命活動所需要的和。動物通過分解體內(nèi)的有機物獲取能量的同時會產(chǎn)生、。動物的糞便或遺體經(jīng)過食腐生物的分解后也能釋放出、等,這些物質反過來又被所利用。
2、動物對于維持生物的和__
的相對穩(wěn)定有主要作用,請?zhí)钇潢P系
()
()
看一看、析一析:
引起蝗災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第一組:蝗蟲的天敵麻雀和鳥被捕殺的原因。
三組:人們捕殺吃掉了青蛙和蛇,導致蝗災。
不同小組發(fā)言積極圍繞事件的分析進入本節(jié)的學習軌道上來。
讀一讀,做一做:
認真積極的看書,動手畫出課本上的重點知識,獨立完成自學指導題目。
展一展,改一改:
每個小組選代表在小組黑板上展示自學的答案,不同小組的同學和老師互動糾正錯誤的內(nèi)容,熟悉課本的大致內(nèi)容。
通過實例的分析提出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
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能很快的理清課本的知識結構
拓展延伸問題過渡:請同學們觀察課本上的幾幅圖片,來探究自然界中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植物之間有什么關系?
(一)促進生物圈的物質循環(huán)
根據(jù)這兩幅圖提出思考的問題:
(1)長頸鹿和棕熊為什么要以植物或鮭魚為食物呢?
(1)他們怎樣獲取有機物中的能量?
(2)利用能量的同時會產(chǎn)生哪些物質呢?
小結:
(1)動物的生存需要營養(yǎng)物質,大多數(shù)動物不能像植物一樣在體內(nèi)合成,必需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通過消化和吸收,將攝取的有機物轉變成自身所需要的物質。
(2)長頸鹿和棕熊體內(nèi)的有機物要經(jīng)過分解,能量才能釋放出來。
(3)分解有機物的同時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水
思考:這兩幅圖的取食和前兩幅有什么不同?
思考: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又怎么被植物利用呢
講解:禿鷲和蜣螂是食腐生物,也能消化,分解有機物,也能釋放出二氧化碳、無機鹽等。
二氧化碳被植物光合作用當做原料制造有機物;無機鹽被植物的根吸收。
我們用簡單的圖示表示動物促進物質循環(huán)的途徑吧
課件投放動物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huán)圖示。
語言過渡:動物的食性復雜、活動范圍廣,對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的影響尤為顯著。我們就以課本的資料的閱讀,分析討論某種動物對其它生物的影響。
(二)維持生物的生存和穩(wěn)定
課件展示資料一
蜜蜂在采集花粉和花蜜時,會將花粉從一朵花帶到另一朵花上;狗在活動中將蒼耳等植物的果實和種子從一個地方帶到另一個地方;很多植食動物在捕食過程中會“狼吞虎咽”,它們吃進的植物種子在消化道內(nèi)很難被完全消化,有些隨著糞便排出體外,散播到其他環(huán)境中。
閱讀材料并且觀察圖片思考:
(1)昆蟲怎么幫助植物傳粉?
(2)狗靠什么為植物傳播種子?
(3)你還知道哪些動物能為植物傳播種子呢?
同學的歸納總結,老師給予肯定和表揚。和老師一起互動梳理資料一和圖片的信息:
(1)多數(shù)昆蟲采花粉、花蜜的同時為植物傳粉。
(2)有些植物的種子外面生有刺毛、倒鉤或能分泌黏液、只要輕輕一碰,就會立即粘到人的衣服、或動物的毛、羽毛上,如蒼耳、鬼針草等。
(3)有些植物的果實色彩鮮艷、香甜多汁,可以吸引動物前來取食,借此散播種子。無意中做了傳播種子的工作。
教師總結:
動物能夠幫助植物傳粉,使植物順利的繁衍后代;動物還能幫助植物傳播果實和種子,有利于擴大植物的分布范圍。
知識拓展:當生物圈中某種動物的數(shù)量過多時,會出現(xiàn)什么問題嗎?
課件展示資料二
渡渡鳥曾是印度洋毛里求斯島上的一種不會飛的大型鳥類,體重可達23千克。由于荷蘭人登陸毛里求斯島后隨意捕殺,渡渡鳥于1681年久滅絕了。隨后,人們發(fā)現(xiàn)島上的大顱欖樹也漸漸稀少。到20世紀80年代,這種樹只剩下13株了。渡渡鳥滅絕300年后的1981年,生態(tài)學家坦普爾測定這13株大顱欖樹的年輪后發(fā)現(xiàn),它們的樹齡正好是300年。原來,渡渡鳥喜歡吃大顱欖樹的果實,在果實被消化的過程中,種子外邊的硬殼也被消化掉,被渡渡鳥排出體外的大顱欖樹種子才能夠萌發(fā)。
提出問題:
1、渡渡鳥絕滅以后,大顱欖樹也日漸稀少,似乎患上了“不育癥”。這是為什么?
2、動物的活動對植物的繁衍生息有何作用呢?
教師總結:可以看出動物對于植物繁衍后代,擴大植物分布的重要作用。
課件投放資料三
麻雀為雜食性鳥類,主要以昆蟲和植物種子為食。20實際50年代,它一度被人們列為“四害”之一,遭受到嚴重捕殺,數(shù)量驟減。后來,各地陸續(xù)發(fā)現(xiàn)園林植物出現(xiàn)蟲災,同時農(nóng)田蟲害嚴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受到嚴重影響。后來隨著捕殺行為的終止,麻雀的數(shù)量得以恢復,蟲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F(xiàn)在,麻雀已被列為我國二級保護動物。
思考問題:
(1)捕殺麻雀的后果怎么樣?
(2)麻雀與害蟲數(shù)量的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
設疑:能從這條食物鏈條分析三種生物的數(shù)量變化規(guī)律嗎?
教師講解:在自然界中,植物和動物之間存在著吃與被吃的關系,形成了復雜的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使得生物之間形成了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關系,他們的種類和數(shù)量維持相對穩(wěn)定,當某種動物或植物的數(shù)量發(fā)生變化時,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周圍其他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造成自然災害。思考問題:
捕殺麻雀的后果怎么樣?
麻雀與害蟲數(shù)量的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
設疑:能從這條食物鏈條分析三種生物的數(shù)量變化規(guī)律嗎?
教師講解:在自然界中,植物和動物之間存在著吃與被吃的關系,形成了復雜的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使得生物之間形成了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關系,他們的種類和數(shù)量維持相對穩(wěn)定,當某種動物或植物的數(shù)量發(fā)生變化時,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周圍其他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造成自然災害。
設置疑難:在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動物的數(shù)量能否無限制增加?為什么?
引導學生大膽猜測,分析討論
精講: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直接或間接的營養(yǎng)關系。當某種動物的數(shù)量增加時,以該動物為食的動物也會增加,從而限制了這種動物的數(shù)量。此外,動物因生存空間和食物的有限,其數(shù)量不可能無限制地增加。
總結:動物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其他生物之間存在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他們對維持生物圈中的生物種類和數(shù)量的相對穩(wěn)定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澳大利亞草原廣闊,牧草豐茂。20世紀初,該國引進了大量的黃牛。幾年以后,草原被大量的牛糞覆蓋,嚴重影響了牧草的生長。政府在科學家的建議下,又引進了蜣螂。蜣螂把牛糞滾成團并埋到地下。沒過多久,草原又恢復了生機。
(1)澳大利亞政府引進大量的黃牛,對草原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
(2)澳大利亞政府為什么后來又引進了蜣螂?
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使我們認識到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動物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能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huán)。
有些動物能夠幫助植物傳粉,有些動物還能幫助傳播種子,直接或間接地起到維持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穩(wěn)定的作用。
1、下列各項中,能形成植物與動物之間食物關系的是()
A、蓮與青蛙B、棉花與蚜蟲
C、蝗蟲與麻雀D蚜蟲與瓢蟲
2、春天油菜花兒開,有經(jīng)驗的農(nóng)民常引來養(yǎng)蜂專業(yè)戶放置蜂箱,其目的是()
A、開花過多,由蜜蜂破壞一部分
B、用蜜蜂防治害蟲
C、增加田園風光
D、幫助傳粉,促進油菜高產(chǎn)。
3、下列關于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敘述不正確的是()
A、動物在生態(tài)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
B、動物的數(shù)量越多,對植物的生長越有利C、動物能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循環(huán)
D、動物能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觀一觀,論一論:
小組的同學觀看課件展示的圖片;討論老師設計的問題
1、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方面來考慮問題: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動物不能。
同學指出:長頸鹿是植食性動物。棕熊是肉食性動物所以吃不同的食物來獲取有機物。
2、同學回顧:聯(lián)系呼吸作用來分解有機物利用能量。并且產(chǎn)生二氧化碳和水。
搜一搜、探一探:
學生網(wǎng)絡上搜集了禿鷲和蜣螂的有關知識,經(jīng)過討論交流,認為:禿鷲和蜣螂既屬于消費者又屬于分解者的居多。
探求老師提出的問題,小組回答整理如下:
植物靠蒸騰作用產(chǎn)生拉力,吸收水的同時運輸無機鹽。
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梳一梳、理一理:
根據(jù)圖示更直觀、綜合地梳理動物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huán)的作用。同學進一步梳理、理解。
析一析、曬一曬:
小組的同學之間討論,每位學生說出自己對資料的理解,并且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寫成了卡片,實物投影曬出來分享給給同學。
從不同角度解釋動物促進植物的繁衍:
(1)蜜蜂屬于昆蟲,在釀蜜的同時,為植物傳粉
(2)狗身上有毛會粘附植物種子
(3)鳥兒、小動物喜歡吃甜美的果實,采食的時候,沒有消化的種子被傳播到別的環(huán)境中
(4)有的同學說家里的櫻桃熟的時候,被鳥偷吃,種子被帶到遠方等
(5)有的同學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歷,到有草的地方衣服上有植物的種子,也能傳播。
想一想、辯一辯:
有的同學說好:列舉瀕危的大熊貓數(shù)量多一些,我們就可以看到真正的大熊貓了。
有的說不好:有害的動物會危害生態(tài)。舉例蝗災;今年的樹木遭受美國白蛾的災害
得出:
動物過多對植物會造成危害。
閱一閱、論一論:
2組的同學代表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后,還倡議大家要有努力拯救大顱欖樹的責任。
學生通過分析、討論、交流總結出動物和植物的關系:相互依賴,相互依存的。
演一演、驗一驗:
小組同學互相扮演莊稼、蝗蟲和麻雀,來體驗一種生物數(shù)量變化怎么影響其他生物
小組討論,同學們各抒己見。
捕殺麻雀造成害蟲數(shù)量增多
害蟲數(shù)量增多危害到農(nóng)業(yè)和園林
講一講、表一表:
講《莊稼和蛇》的故事;也有的同學講述以前自己捕捉麻雀的事,看了資料,體會到麻雀主要吃害蟲,是有益的動物,可以維持生物圈中生物種類和數(shù)量的平衡。
表決心,以后做環(huán)保的小衛(wèi)士。
猜一猜、辯一辯:
根據(jù)自己搜集的信息資料預測結論小組之間辯論交流:
肯定不能。
生物之間存在營養(yǎng)關系,一種動物增加,就會限制另一種動物的數(shù)量。
動物生存空間和食物的有限性。
想一想、練一練:
學生根據(jù)學到的知識,解釋澳大利亞政府的兩次引進:
第一次大量引進黃牛,超過了草原的承載能力,大量的牛糞將草原植物覆蓋,使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生長越來越差,導致草原退化。
引進蜣螂是利用蜣螂的生活習性:把糞便滾成團埋到地下,使草見到陽光,從而使草恢復生機。
和老師互動,梳理本節(jié)課的知識內(nèi)容,記憶知識
限時完成練習
及時反饋
及時糾正
不同小組的思考都側重某一解決問題的方向,使學到的知識得到了融會貫通的應用。
提出問題層層推進的解決,復雜的問題很快就輕松解決。
循環(huán)圖更直觀的反應出動物在物質循環(huán)的促進作用
閱讀資料,并且通過學生自己搜集的資料和信息進行討論,合作探究,交流分享智慧。
知識的拓展給學生一個展示的平臺,通過圖片和學生的交流多數(shù)學生能積極參與學習中來
看似簡單的問題,能讓學生思考更深刻的問題
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愛護鳥類的情感。也表達了學生的責任感。
很多同學從資料中也感受到人類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干涉,引起了共鳴,要從自己做起保護鳥類,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能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不同生物數(shù)量相對穩(wěn)定的原因
附達標檢測:
分析說明題:
北美馴鹿是可愛的動物,它們生活在廣闊的草原上。可是它們常常受到狼的威脅,于是人們?yōu)榱吮Wo馴鹿而捕殺草原上的狼,馴鹿家族繁盛起來。可是過了一些年后,人們發(fā)現(xiàn)草原被馴鹿糟蹋的厲害,而且北美馴鹿有時成批死亡。這是什么原因呢?科學家們研究發(fā)現(xiàn),北美馴鹿失去天敵后,種群擴大了,草場不足,草原被破壞了,那些老弱病殘的鹿也不能及時被淘汰,加劇了草場不足的狀況,加之沒有狼的追殺,北美馴鹿的運動減少了,體質下降,病死的也很多。于是,人們又把狼“請”了回來。
(1)通過對以上資料的分析,你認為人類能否隨意滅殺某種動物?為什么?
(2)你認為在自然界中,某種動物的數(shù)量能否無限增多或減少?
參考答案:不能。因為某種動物的減少,必然會影響到與它有聯(lián)系的其他生物的生活。2、不能,當某種動物的數(shù)量無限增加的時候,會使它所吃的食物減少或消失;反過來會使這種動物因缺乏食物而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反之,如果某種動物數(shù)量大量減少,會使以它為食的動物受到影響。